从陈独秀的个人思想演变亦可窥见,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上海江南书院理事长羊国荣说,连续看了几遍《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它最大成功是激发当代许多年轻人对100年前那个时代的关注和兴趣,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20年春天,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的监视,在李大钊等人的帮助下逃离北京来到上海,后入住老渔阳里2号(今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杂志也随迁回上海。.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是这样说的:“《新青年》和陈独秀虽然都回来了,但是 ...
新主流电视剧如何俘获年轻观众的心——讲故事 见真人 有烟火气. 历史年代剧《觉醒年代》,成为开年的一个爆款。. 2月1日央视首播,《觉醒年代》就领跑各大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榜;在微博、豆瓣、B站等社交平台,《觉醒年代》聚拢了大批年轻观众 ...
陈独秀:投身革命,但不只为反满 1903年,刚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联络了柏文蔚、潘赞化等爱国志士300多人在安庆集会,痛斥沙俄狼子野心,深刻 ...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 杂志于 1916 年 9 月出版的第2 卷起更名《新青年》。1917 年,正是在这本期刊上,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自此《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狱中题赠刘海粟. 陈独秀学识渊博,刘海粟则是我国现代开风气之先的绘画大师,二人相互仰慕,相互敬重,在动荡的历史岁月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1921年,刘海粟应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邀请,北上讲学。. 不久,蔡元培因病住进一家由德国人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 ,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飆。这场运动,正是新 ...
陈独秀是中国革命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独秀于林,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有人认为他不值一提,党史上赫然记录着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史实不断被披露出来,人们衡量他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对陈独秀的评价是一个 ...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原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该刊更名为《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这本经历了100多年,纸张泛黄但保存完好的早期红刊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新青年》,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主办:半月谈杂志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4004 网站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529号 京ICP备16044242号 客服电话:400-851-5558 编辑信箱:bianji@banyuetan.org
从陈独秀的个人思想演变亦可窥见,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上海江南书院理事长羊国荣说,连续看了几遍《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它最大成功是激发当代许多年轻人对100年前那个时代的关注和兴趣,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20年春天,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的监视,在李大钊等人的帮助下逃离北京来到上海,后入住老渔阳里2号(今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杂志也随迁回上海。.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是这样说的:“《新青年》和陈独秀虽然都回来了,但是 ...
新主流电视剧如何俘获年轻观众的心——讲故事 见真人 有烟火气. 历史年代剧《觉醒年代》,成为开年的一个爆款。. 2月1日央视首播,《觉醒年代》就领跑各大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榜;在微博、豆瓣、B站等社交平台,《觉醒年代》聚拢了大批年轻观众 ...
陈独秀:投身革命,但不只为反满 1903年,刚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联络了柏文蔚、潘赞化等爱国志士300多人在安庆集会,痛斥沙俄狼子野心,深刻 ...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 杂志于 1916 年 9 月出版的第2 卷起更名《新青年》。1917 年,正是在这本期刊上,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自此《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狱中题赠刘海粟. 陈独秀学识渊博,刘海粟则是我国现代开风气之先的绘画大师,二人相互仰慕,相互敬重,在动荡的历史岁月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1921年,刘海粟应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邀请,北上讲学。. 不久,蔡元培因病住进一家由德国人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 ,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飆。这场运动,正是新 ...
陈独秀是中国革命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独秀于林,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有人认为他不值一提,党史上赫然记录着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史实不断被披露出来,人们衡量他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对陈独秀的评价是一个 ...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原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该刊更名为《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这本经历了100多年,纸张泛黄但保存完好的早期红刊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新青年》,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主办:半月谈杂志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4004 网站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529号 京ICP备16044242号 客服电话:400-851-5558 编辑信箱:bianji@banyuet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