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成本的内涵
质量成本是由美国着名质量专家费根堡姆在1945年提出的,随后在欧美等多个国家的公司中迅速开展起来,成为质量管理和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我国开展质量成本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开始的,但迄今为止,很多企业每天都在检验试验,都在与不合格品、报废、退货等打交道,但却不知道质量成本为何物,没有去有意识地策划、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那么,究竟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有何作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呢?
所谓质量成本就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由四部分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与核算内容
如上所述,质量成本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构成的,其中每一项成本都有其特定内容。
(一)预防成本及其内容。所谓预防成本,就是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产品服务缺陷或不合格产品发生,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以下费用:(1)质量策划费用;(2)质量控制和管理所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3)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4)内部审核费用;(5)第二方现场审核和首件检验费用;(6)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费用;(7)质量改进措施费;(8)新产品评审费;(9)质量情报费;(10)供应商评估、管理与评审费;(11)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反馈所发生的费用;(12)对客户进行产品使用维护培训与资料费用;(13)质量管理人员的薪资;(14)质量攻关费;(15)质量表彰与奖励费用;(16)其他预防费用。
(二)鉴定成本及其内容。所谓鉴定成本,就是为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检查、试验的费用。包括以下费用:(1)进料检验费;(2)过程和半成品检验费;(3)成品检验费和试验费;(4)出货检验费;(5)材料、成品因试验而产生的损耗(即实验);(6)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购置的费用;(7)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维护、检定校准和其折旧费;(8)材料和成品委外检验、试验和认证费用;(9)在交付顾客之前发现缺失而进行处理所必须花费的成本费用;(10)检验和试验人员的薪资;(11)其他鉴定成本。
(三)内部损失成本及其内容。所谓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的废次品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费等;内部损失成本由以下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组成:(1)企业内发生的不良品,而造成的报废品的损失;(2)企业内发生的不良品,加以挑选/剔除后而进行的返工/返修作业费;(3)不合格产品经返工/返修后的重新检验费;(4)失效分析费;(5)由于处理不合格造成的停工损失费;(6)生产效率损失费;(7)次级产品降价求售所造成的损失;(8)其他内部失效成本。
(四)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是指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进行处理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如索赔损失、处理问题的损失、违约损失等。外部失效成本由以下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组成:(1)顾客抱怨以及投诉分析和处理费用;(2)顾客退货费;(3)产品返修费;(4)售后服务人工费、材料费和备品备件费;(5)产品折扣/折让损失费;(6)产品责任赔偿费;(7)产品延期交付的交通运输超额费用;(8)其他外部损失,如商业信誉、名声、形象损失等。
三、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将传统的制造成本细分为质量成本,又将质量成本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众所周知,成本只有细化和细分,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每项成本的构成,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决策、策划和控制。所以说,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损失,保证企业在“适宜质量”下,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有效地管理质量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日常质量成本数据的反馈,可以为企业高层领导进行质量和成本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其次,通过增加预防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三,将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以大大增加顾客满意度。
四、质量成本管理的根本之路
一谈到成本,人们很自然就想到的是控制和降低成本。同理,控制质量成本无非就是降低和减少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减少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这样似乎就能够达到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但这恰恰就是多数企业的惯性思维和所犯的通病。降低和减少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没有错,但是减少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却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要从根本上降低和减少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不但不能减少,而且应该大幅度增加,这正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根本之路。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造成大量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预防成本投入太少。一些企业在预防成本上舍不得投入,特别是对员工的培训费用投入严重不足。新进员工生怕一天闲着,入场培训走走过场,匆匆忙忙就让员工独立操作了。老员工也很少参加培训。人力资源抱怨,培训计划因为没钱没法做。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场生产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管理人员每时每刻如同消防队员紧跟在后面救火。售后服务队伍越来越庞大,顾客投诉抱怨不断,按下葫芦又鼓起了瓢,永远有处理不完的'问题。服务越积极,顾客越不满。比尔盖茨曾说过:处理不合格问题投入的精力是原先投入的300倍。现在有多少企业每天在重复着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在培训方面,国内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应该向欧美企业学习。他们在培训上非常舍得投入,因为他们认识到质量问题,重在预防;预防问题,重在培训。比如石家庄嘉祥精密有限公司,这个企业是专业设计开发生产轨道交通风源系统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法国法维莱的子公司。公司高层领导早就意识到了增加预防成本的重要战略意义,每年投入在员工培训上的费用占总销售额的1%。尽管近三年来,销售收入、产品品种和产量翻了好几倍,但产品的质量却非常稳定。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让MadeinChina可靠”。
除培训之外,预防成本中的质量改进费用、新产品的评审费用、对供方的评审费用、内部审核费用等预防性费用都应该增加,其目的就是预防产品和工作缺陷。企业只有把预防工作做到位,产品质量才能保证,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自然就会减少和降低。
(二)鉴定费用投入不足。鉴定成本主要是判定产品符合与否的检验试验费用,也包括检验人员的费用和检测设备的费用。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材料入厂时材料检验不充分、生产过程检验不细致和出货检验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材料在生产线上发现不合格,半成品在组装线上发现不合格,成品在顾客现场发现不合格。从而造成大量的返工、返修和报废,直接造成质量损失的增加、经营效率的下降和经济效益的下滑。
我们主张预防为主,让供应商一次就把事情干好,让员工一次就把事情干好。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愿望。但产品生产不可能没有监督检查和检验。所以应该预防和鉴定两条腿走路,路才能越走越稳当,越走越快。
增加鉴定成本,重点应进行检验试验的策划,增加检验试验环节,增加检验和试验项点,增加必要的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增加检验试验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增强检验试验人员的责任心;强制对计量检测设备进行检定。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让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入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