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工程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分析(1)内部空洞的生成。水利工程施工,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倘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振捣或是振捣时间、次数不足,从而在混凝土的内部极易出现空洞。在实际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时,如果一次性的投入了过量的混凝土,其不仅可能会带入一些杂质、异物,同时也很难将混凝土振捣均匀,一旦混凝土被卡住或出现间歇性振捣,混凝土的内部必然会出现空洞。此外,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钢筋的保护层倘若没有达到施工设计的厚度,混凝土的浇筑将会造成钢筋、箍筋的裸露,严重降低了工程构件的耐久性。(2)混凝土蜂窝、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在我国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是由于在养护完毕、模板拆除后,施工混凝土的质感较为松软,表层通常会存有少量砂浆,而石砾相对较多,由于各个石砾的间距较大,从而造成混凝土的表面形成蜂窝。此外,倘若混凝土的浇筑、振捣不够密实,则很可能会造成构件的局部区域出现若干个细小的凹坑或麻点,从而形成麻面。对于此种现象,虽然混凝土施工层对于钢筋仍有着保护作用,但在一定程度还是影响了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3)地基变形。长期以来,混凝土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对于地基的施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倘若施工地基的条件较差、土质硬度不均,以及施工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过大,将直接造成施工地基的沉降,而如果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也将导致施工地基出现沉陷。此些现象均会引起工程主体结构的变形,从而大幅降低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性、稳定性。(4)混凝土外层不够平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将模板拆除后,两块模板的接缝位置,往往会出现超出相关规定、标准、限值的错台现象,从而不仅会造成混凝土面板的厚度不一,同时也可能会大幅降低混凝土外层、表面的平整度。此外,对于一些混凝土材质的工程构件,其边缘、转角位置在进行拆模时,倘若方法不正确或动作过大,将损坏角体,以至于混凝土构件存有缺陷。2水利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前,应事先组织总工程师、技术人员、工程监理协同合作,进一步了解、熟悉图纸,明确合同文件内容,在充分掌握我国有关工程测量的标准及规范后,方可正式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工作。在进行测量时,应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要求,选定合理、有效的测量方法并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从而保证测量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控制误差。在进行大坝、水库等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时,水利工程的项目经理应指派专人来完成测量工作,同时构建一监督、检查小组,对测量过程实施监控。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一切测量工具、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由专业机构负责进行检查、试验、调整,一旦投入使用则需有专业部门对其进行校正,严禁使用校正超出有效期限的测量设备。在全部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对所有测量设备、工具、仪器进行复查,若是发现存有误差,应重新进行测量。(2)水泥的管控。目前,我国各大水利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施工,通常会用到常规标准的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与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普通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在各种原材料的拌和中起到了胶结作用。在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倘若采用了碱活性骨料进行施工混凝土的拌制,在保证混凝土的含碱量不超过相关规范最大限值的情况下,可选用中热或低热硅酸盐水泥。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事先对原材料进行检测、试验,应充分了解、掌握使用水泥的凝结周期、相容性与安定性、标号等,倘若发现水泥等原材料不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标准,应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施工。(3)粗骨料的管控。水利工程项目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应根据我国水工混凝土施工的相关规范、标准来选择粗骨料。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中,粗骨料的最大颗粒直径应低于工程构件最小边的长度、小于素混凝土板层厚度的50%、不超过钢筋最短间隔距离的2/3。值得注意的是,若混凝土构件只装设了少量的钢筋,或是没有配置钢筋,应选用粒径相对较大的粗骨料。对于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堆放,应合理分配安置地点,明确区分不同级别的骨料与碎石。(4)砂的管控。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时,通常是将砂作为细骨料使用。在使用砂材料时,应400m3~500m3抽取一份砂样送至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检测,在保证砂料不含有杂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同时,还应保证砂料的细度模数在2.4~2.8之间。在充分满足上述要求后,应根据实际的砂料情况来确定拌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倘若在对砂料进行质量检测时发现存有活性骨料,应对针对砂料作进一步的分析、试验、研究,从而确定是否可以投入使用。(5)外加剂的管控。水利施工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时,外加剂的使用主要是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和易性,并根据某些特定需要,可用以控制混凝土初凝、终凝的时间。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时,应事先针对水泥、外加剂、粗骨料、细骨料之间的相容性进行试验,待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外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放,避免由于过量或不足而造成混凝土的开裂等问题。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混凝土的拌制。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通常是采用自动拌和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拌制。在我国有关水工混凝土施工的标准与规定中明确要求:用于拌制混凝土的自动拌和站,其计量设备、器具应定期进行检查、校正。在实际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时,所有原材料的投放都需经过称量系统并作详细的记录。在整个成产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控,避免施工人员凭经验或随意进行原材料的配制,以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合格。(2)混凝土的浇筑。水利工程项目在进行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时,对于闸室、闸墩应分块、分仓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铺料厚度应设定在30~50cm之间并加以控制,保证浇筑面的平整、均匀。在实际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时,应加强监督、把控,严禁出现欠振、漏振情况的发生,而振捣棒的插入应直至混凝土的最底层,匀速、缓慢的向上提升,在确认混凝土表面平整、无气泡并停止下沉时,即已达到密实效果,方可投入使用。(3)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一旦浇筑完毕应及时采取养护,对于混凝土的顶面、侧面,可通过覆盖草帘洒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在确定混凝土初凝完毕后,应立即进行顶面养护,为保证外表面的顺润,应进行人工洒水,洒水量与频率应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正。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将养护周期设定在28d左右不间断的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等现象。4结语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质的工程结构,其质量主要受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气温环境、作业流程、施工方法等因素影响。因此,为保证水利施工的混凝土质量,应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储藏等多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采取实时监控,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并加强监督,只有对混凝土的施工采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才能有效避免渗漏、裂缝、空洞等质量隐患的产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问题研讨论文
【摘要】 针对某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在简单介绍其临时围堰施工的基础上,对其水闸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最后通过实践得出本工程水闸施工顺利完成,所用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水闸施工技术
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有决定性作用,也影响到工程基本功能,所以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采用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法,以保证水闸施工质量。
1工程概况
某水利水电工程设置防洪节制闸,闸室净宽为4.0m,采用钢制闸门,其高度为4.7m,以单吊点卷扬式启闭机QPQ-160(kN)为主要启闭设备。现围绕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其水闸施工技术作如下分析。
2临时围堰
2.1断面设计
本年10月至翌年1月的水位在9.00~9.50m范围内,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和水位、风浪后,将外围堰的顶部高程确定为10.5m,宽度确定为4.0m,向内设1:4的边坡。在迎水侧,为抵挡风浪的冲刷,采用铺设花雨布的方法,顶部外侧使用土袋设置防浪墙,墙高为50cm,内侧坡脚由袋装石子设置反滤层,其高度与宽度分别为1.0m、0.5m。因内围堰不会受到风浪的影响,所以将其顶部高度确定为8.5m,宽度确定为4.0m,向外设1:4的边坡[1]。
2.2围堰断面
2.3围堰填筑
(1)填筑主要采用进占法施工,由两台挖掘机进行施工,按现场条件,结合进度要求,在单侧或者是两侧同时进行填筑。
(2)在填筑出水面以后进行分层上土,将厚度确定为30cm,所用填料的粒径应控制在5cm以内,逐层压实,验收合格后对上一层进行填筑。
(3)填筑用料为大堤土方,填筑前对土料实际含水量进行检查,要求处在允许的范围内才可以施工,否则将影响压实度[2]。
(4)填筑完成后采用推土机进行碾压。
2.4围堰拆除
工程竣工前对围堰进行拆除,水上拆除的部分可用于回填,而水下部分要及时运输到指定的地点存放,不可在现场长时间堆积。2.5破堤方法每一道涵闸都应一次性完成开挖,分为进、出口段与涵身,先对涵身段进行施工,再对进、出口段进行施工[3]。
3土方工程
3.1开挖施工
(1)开挖施工前,根据图纸的要求放出标高控制桩,同时按开挖线进行定位。
(2)开挖应分层、分段实施,逐层布置临时排水沟,逐层向下开挖,基底用机械挖至剩20cm厚后改用人工开挖。
(3)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段开挖,禁止掏挖。开挖中应形成一定坡度,用于排水。
(4)现场土质有很大的含砂率,为保证施工安全,应设两处临时平台。
3.2回填施工
土方回填后用推土机进行整平和碾压,对于局部无法使用机械整平和碾压的段落,应由人工采用打夯机予以夯实,完成施工后对压实度进行检查,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4模板工程
4.1体系设计
本工程主要采用木模,以优质木材为原材料,面板厚应达到10mm以上,尽量保持光滑,不能存在凹凸不平与褶皱,使用前进行检查。
4.2模板组装
对于单块模板,其尺寸为1500mm×300mm,接缝处应嵌填海绵,避免漏浆,相邻两块模板之间采用对穿螺栓相连,组装好后在内侧均匀涂刷隔离剂,防止与混凝土发生粘接,影响结构的外观质量[4]。
4.3模板支撑
为使模板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需要在背面对其进行加固,横、纵两个方向上的间距分别为800mm和1000mm,此外为了避免模板下口发生移动,需要在下口处按照1000mm的间距设置锚桩,并在中间部位采用短钢管进行连接。
4.4模板拆除
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图纸严格执行,而且还要重视以下要点:
(1)对非承重侧模进行拆除时,需要在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棱角处不会因为拆模而产生损伤时进行。
(2)对柱、墩与墙等部位的'侧模进行拆除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应达到3.5MPa以上,强度低于此值时禁止拆模。
(3)拆底模的过程中应严格检查混凝土强度。
5钢筋工程
5.1材质控制
钢筋进场时对其各项质量证明进行检查,并由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验货,根据实际要求取样送检,确定钢筋的拉力和延伸率等是否可以达到要求。如果钢筋试验结果不满足要求,则不允许在施工中使用,应立即与厂家联系处理。
5.2钢筋加工
(1)钢筋表面应保持洁净且没有损伤,使用前清除避免的锈迹与污染,如果钢筋带有颗粒与老锈,则不允许在施工中使用[5]。
(2)钢筋必须保持平直,没有弯折,在进行调直时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①对钢筋进行冷拉调直时,对于I级钢筋,其冷拉率应控制在4%以内;对于II级和III级钢筋,其冷拉率应控制在1%以内;②加工尺寸应满足图纸规定与要求,完成加工后,验证偏差是否处在理想范围内。
5.3钢筋绑扎
开工前,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结合设计要求实施放样,进行下料加工。将两根铁丝对拧,形成四股,用作扎丝,保证绑扎的位置准确无误,接头处于受压区。若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分清受压区与受拉区,则按照受拉区进行处理。
5.4钢筋保护层
立好侧模后,用不低于混凝土标号的砂浆预制块绑在受力钢筋模板侧。垫层块按施工图确定的厚度,在其中预埋铁丝,为后续绑扎创造必要条件。钢筋安装好以后,应有充足的稳定性与刚性,进行浇筑施工前对预埋件具体位置进行检查,若发生变动应及时进行矫正。
6混凝土工程
6.1原材料
采用普硅32.5水泥,试验报告单等必须齐全,到达现场后对其安定性与强度进行试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在施工中似乎用。黄砂与碎石等应尽量在附近的料场选用,开工前在现场监理工程师正确指导下进行取样送检,确认合格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6.2混凝土拌和
采用JZC-350型拌和机进行混凝土拌和,该拌和机具有时间短、质量容易控制和卸料速度快等优势。拌和时,应做好坍落度检查,当发现和要求不相符时,需在查明原因后立即纠正。由于采用搅拌机进行拌和,所以拌和时间按90s控制。
6.3混凝土运输与浇筑
由双胶轮车对混凝土进行运输,垂直运输体系的支撑主要采用脚手架,其一次爬高应控制在2.5m以内,总运输距离不能超出150m。为了防止混凝土因振动而发生离析,路面必须保持平整和洁净,并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严防混凝土离析,如果离析将变得十分不均匀,影响浇筑和振捣;
(2)避免水泥浆发生损失,所用运输工具不能吸水和漏浆;
(3)混凝土不得在运输中初凝,否则将影响上下层的结合,导致无法振实。浇筑采用分块和分层的方法进行,对涵洞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确保其两侧混凝土均匀上升,到完全水平为止,浇筑过程中入仓的混凝土必须满足质量要求,若和易性不能达到要求,需加强振捣,保证施工质量[6]。
6.4混凝土养护
浇筑完成后对温度应力进行严格控制,内外部温差必须小于25℃。在浇筑后立即覆盖一层塑料膜进行保水,一般有效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待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拆模,开始全面养护,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可以达到要求。
7结束语
截至目前,本工程水闸施工已经顺利完成,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说明以上施工技术合理可行,能保证工程质量,可为类似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孟凡胜,仲崇胜.水闸施工工艺探讨及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188.
[2]李岩.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J].水利技术监督,2011,19(6):72~74.
[3]靳长强.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的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97.
[4]熊志军,吴佳伦.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的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视界,2014(9):301.
[5]苏波.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的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35):26~27.
[6]柯恒侠.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28~29.
由于混凝土组份材料中的水泥与骨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弹性模量、收缩等)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如何使构成混凝土的各种材料有序地结合,形成理想、稳定的水泥石结构复合材料,这在混凝土应用领域逐渐引起重视。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用量占混凝土用量的70%~80%左右,在通常的混凝土研究中,骨料级配调整往往被忽视。在混凝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方面,普遍认为优良的骨料级配可以配制出强度较高、工作性较好的混凝土。本文通过将不同级配粗骨料进行若干组搭配拌制混凝土,研究其组合变化规律,测试其性能及抗压强度,评估出强度变化与骨料级配变化的相关性。
1、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只改变粗骨料级配的变化,研究在粗骨料级配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坍落度值的变化,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得,当采用单一粒径粗骨料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值随粗骨料粒径增大而增加;并可明显看出在9.5~16.0mm及19~26.5mm粒径区间时,坍落度值增加明显。使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时,随着粒径种类的增多,坍落度增大,并在相同粒径范围内随着大粒径的增多,坍落度值也相应增大,但增加幅度不大。在使用非连续级配时,随着粒径的增大,坍落度增大,增加幅度明显。这说明由于小粒径骨料相对比表而积较大,所需用水量也较多,在相等用水量、水泥用量、细集料条件下,相对于大粒径骨料,坍落度会减小,流动性降低。
2、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当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时,若采用减少用水量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则可能会因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面减少和骨料分布的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内部骨架的结构不连续而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富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大于350kg/m3)的混凝土,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可以认为,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有密切关系。
根据实验测量统计数据表明,粗骨料最大粒径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曲线,存在粗骨料最大粒径临界点,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此临界点时,混凝土的强度反而会下降。有关学者对此现象解释为:由于粗骨料粒径的增大,削弱了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面积并造成了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
实验证明,在非匀质的混凝土中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界面粘结是混凝土强度的最薄弱环节,由于干缩在混凝土中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一般是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拉应力或剪应力超过了水泥和粗骨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则将产生微细裂缝,持续受荷时这些产生于水泥砂浆与骨料结合面的微细裂缝逐步发展到水泥砂浆,最终导致结构破坏。试验研究资料中通过大量的卵石混凝土试验,分别采用了矿渣硅酸盐水泥、油井水泥和中砂、特细砂配制混凝土,均取得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骨料最大粒径的减小而提高的效果。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粗骨料的粒径效应”。试验结果还反映,无论采用标准养护或水中养护,掺加混凝土减水剂与否,从R7到R365不同龄期均有明显的粒径效应。对于在工程结构上具有实用意义的混凝土棱柱体强度,具有更好的粒径效应。在碎石混凝土的试验中,由于碎石的表面特征与卵石不同,且含有一定量的片状颗粒等原因,在立方体试件上虽未明显反映出与卵石混凝土相同的规律,但其在混凝土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方面仍然反映出明显的粒径效应(见表2)。
可以看出,无论是资料值还是规范值,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都是随着骨料粒径的减小而提高。另一个试验研究资料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指出,骨料粒径愈大,界面就愈易开裂。在一定外荷载的作用下,界面裂缝首先较大粒径的粗骨料处产生,而粒径较小的粗骨料在此时并未产生界面裂缝。随着外荷载的增加,界面裂缝才开始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处出现。但是直到破坏荷载时,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粒径的粗骨料的界面并未开裂。粗骨料的粒径效应不仅反映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上,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上也有明显的粒径效应。通过湿筛前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对比,在扣除了试件的尺寸因素的水泥砂浆含量的影响外,已经获得了粗骨料最大粒径为40mm~150mm的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粒径效应系数。无粗骨料“粗砂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实际上是在钢丝网水泥结构上采用了高强度、结构用的水泥砂浆。以强度相近的混凝土与水泥砂浆相比,还可以发现:1)水泥砂浆强度的拉压比高于混凝土;2)水泥砂浆的抗疲劳性能高于混凝土;3)水泥砂浆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持久强度高于混凝土。这也属于粒径效应在混凝土性能上的反映。可以认为,骨料粒径的大小反映了骨料对混凝土收缩的限制能力不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收缩应力也不同。粒径小的骨料在混凝土中形成的内应力较小,相应地减少了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中的微裂缝,从而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此外骨料粒径小的混凝土也具有较好的匀质性,其离散系数也较骨料粒径大的混凝土小。此外,粗骨料不仅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混凝土大多只考虑粗骨料的石材强度,而忽略了石材的弹性模量。石材的弹性模量(花岗岩为5×105~7×105、石灰石为4×105~5×105),均高于水泥砂浆的弹性模量。由于混凝土是一种多组份的复合材料,如果缩小粗骨料与水泥砂浆二者弹性模量的差值,就能减小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内应力,从而改善或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混凝土的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抗疲劳性能等),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3、结语
粗骨料的刚性骨架增加混凝土强度的同时改变了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对于混凝土的裂缝具有阻挡作用,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的已经很广泛,作为混凝土材料的粗骨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的研究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使其更好的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廖太昌.粗骨料颗粒粒级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J].铁道建筑技术.2011(11)
[2]王克科,孙凯.粗骨料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华民居.2011(10)
[3]陈习云,胡习范,胡习锋,金勤英.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商品混凝土.2010(05
1. 前言�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拌合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凝胶,将砂、石胶结而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复合材料。其内部结构为:水和水泥作用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砂的表面,并填充于砂的空隙中成为砂浆,砂浆又包裹在石子的表面,并填充砂子的空隙。水泥浆将砂、石牢固地胶结为一整体,使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混凝由于土自身的特殊性能在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但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2.1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就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因此,要选择好水泥品种,根据经验,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可靠。� 2.2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调研,目前,好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2.3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 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4混凝土拌和所用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测定,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通过胶砂强度试验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3.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它们与混凝土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 4.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应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等,综合考虑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的正确,对结构节点及异型部位模板合理设计(是否采用专用模板)有重要意义。模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模板接缝处理方案要保证不漏浆,模板及支架系统构造要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清理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 目前施工中常用钢组合模板、木模板、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等。应对模板质量(包括重复使用条件下的模板)、外型尺寸、平整度、板面的洁净程度、相应的附件(角模、连接附件),以及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确定模板规格。重要部位应要求预拼装。� 隔离剂选用质地优良和价格适宜的,隔离剂合理选用是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质量和降低模板工程费用的重要措施。因此,选用时应考虑脱模剂的干燥时间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脱模剂的脱模效果与拆模时间有关,当脱模剂与混凝土接触面之间粘结力大于混凝土的内聚力时,往往发生表层混凝土被局部粘掉的现象,因此具体拆模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5. 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安排机修人员做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满足工程的要求,保证施工进度。� 5.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最小拌和时间。根据拌和容量、最大骨料粒径、拌和方式等具体确定。�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按不合格处理。①错用配合比;②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③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④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范围。 5.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 (1)运输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运输时间。根据运输时段平均气温等具体确定。� (3)低温天气应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遮盖或保温设施。� (4)混凝土的自由下落度不宜大于1.5m,否则应设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5)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想办法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仓位,否则以不合格处理。� 6. 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堵严缝隙和孔洞,方能浇筑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仓面要清理干净,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 (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一般为30cm~50cm。 �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 (5)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泌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 (7)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7. 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7.1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自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 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 6-18 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 (2) 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28 天。� 7.2拆模。 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8. 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或集料,其中粒径大于4.75 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及卵石两种。碎石是天然岩石或岩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 mm的岩石颗粒。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而成的、粒径大于4.75 mm的岩石颗粒。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86 浏览 2 回答
90 浏览 2 回答
101 浏览 2 回答
333 浏览 3 回答
206 浏览 2 回答
124 浏览 7 回答
177 浏览 5 回答
102 浏览 5 回答
105 浏览 2 回答
145 浏览 2 回答
234 浏览 2 回答
137 浏览 2 回答
242 浏览 2 回答
222 浏览 3 回答
173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