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之美丽,不仅在其美味,更在于其融入到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已经点点滴滴地融入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里。我国历史上有关蟹的谱录,主要有北宋傅肱的《蟹谱》、南宋高似孙的《蟹略》。二书前后相继,各有所长,互相辉映。
傅肱字自翼,其自署曰怪山。著有《蟹谱》二卷,共6000字左右,分总论、上篇、下篇及纪赋咏4个部分;总论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一篇可圈可点的记录蟹况的散文。《蟹谱》上篇摭拾旧文42条,视野甚为广阔,将蟹又称“郭索”“无肠公子”、春秋吴国的“稻蟹不遗种”、东晋毕卓最早倡导酒蟹匹配“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等话题从典籍中挖出,更加引人瞩目,是对蟹文化的第一次钩稽。而下篇则为傅肱自记见闻,广集北宋蟹事23条,在当时是鲜活的记录,既是珍贵的史料,亦为该书最有价值的部分;纪赋咏抄录了唐代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一赠一答的两首咏蟹诗。傅肱推原历史,排比现状,使《蟹谱》成为开山之作,为历代许多丛书所收录,所引《唐韵》17条亦成了我国古代韵书的“活化石”,其零星的影响自不待言。
高似孙的《蟹略》约2万字,共分为4卷。除“郭索传”外为12门,每门之下分条记载,多取蟹字为条目名称,后系以典籍语录和诗人诗句,较之《蟹谱》,篇幅更多,分条更细,材料亦更为丰富。高似孙的锐意搜索和繁富采摭,也使得《蟹略》有了极强的辑佚作用,且不论其对《事始》、《三国典略》等史籍部分史述的存留,单其所涉306首、句诗篇中,包括刘攽、曾几等人逸诗26首,独具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