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应对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人口老龄化所做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大布局。而且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布局,药物集采、个人养老金、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是重要的支撑战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现在的新基建。很显然,现在已经是这样的了,而且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对于人口老龄化这个事实,关注我的朋友想必是理解得透透的了,因为我真的重复太多次了,单纯人口分析,房地产角度分析人口影响,投资角度分析人口影响,甚至国际关系中我也会把人口作为重要参数加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最直接也是最大影响就是经济活力问题,比如消费方面老龄人肯定远逊于年轻人,创造力方面老龄人也不如年轻人。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倒不是最大影响,因为自动化、智能化已经很先进了,通过采用机器人和智能技术可以解放很多劳动力。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但是基于我国庞大人口基数,劳动力还是很富裕的,现在的失业率数据也可以为证。大家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父母长辈,多问问有没有人向他们推销保健品和养老项目,以防父母长辈财。现在很多团体盯上了老龄人对疾病恐惧和养老恐惧,千方百计通过保健品、养老项目等取钱财。
越来越多的地区医院可以享受到国家政策,如何合理分配,以省为单位按实力、水平分配而不是完全按照地区分配,医疗不比某些行业,水平低、起步晚的医院要扶持起来需要很长时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效果还不一定好。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医疗资源总量。国家将安排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用于加强以县医院为重点的医疗机构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启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十四五期间还将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相关专科的诊疗水平,缩小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人群。
二、注重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引领作用。规划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引领全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在已经布局10个国家医学中心、26个区域医疗中心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范围,到2023年区域医疗中心覆盖所有省份,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建设工作。
加注重省级高水平医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省会城市和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医院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十四五时期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向群众身边延伸。注重地市级三甲医院发挥医疗救治的主力军作用。向区域内居民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十四五期末,力争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牵头建设城市医疗集团,探索以市带区、区社一体的发展模式。
三、这是非常非常好的现象,内循环和刺激消费不单单是让老百姓花钱的问题,重中之重是在国家层面上搞好二次分配。重点体现在 教育 医疗 环保 安全上面,本身也是社会福利。在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方面下功夫,例如 修建区域医疗中心。另外 说点关于房价的问题,我在其他回答中说过。中国房价将会有大的分化。有价值的房地产将会集中在100座城市左右。区域性医疗中心要建120座也侧面验证了我的说法。同时也是后期我们有买房需求的一个参考指标。可以看看那些城市修建区域医疗中心了,基本就可以购买。
目前就医贵的问题目前主要焦点放在药品上,但医疗设备投入也会反映到病人就医费用上,特别是医学检测设备,很多都是千万元级价格,总量是个天文数字,相距1公里的医院都是重复配置,这方面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独立医学影像中心模式,肯定会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费用。各医院没必要重复配置,省下巨量投资,用于提高医生阳光报酬,还可提高医技专业能力,符合效率观。
四、支持建立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但要怎么建才能使老百姓看病容易,在保证就医质量的同时,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这应该是今后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绝对不能走西医的科室越分越细、流程越来越长,效率越来越低,费用越来越高,普通百姓看病越来越难的老路,大家知道,按西方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收费项目越多,则总费用则越高;但若从看病的效果上来讲,科室分得越细,则越是陷入盲人摸象的般的只见树木、甚至树叶而不见森林的越医越病,越病越医,乃至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的畸形怪圈之中,而相关的医疗行业却因收入越来越高而而乐在其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西方病态医疗行业的老路。
五、我认为能让卫健委这么重视医疗主要原因是人口下降太厉害了。如果有这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水平来延长人均寿命和降低新生儿夭折率,来缓解人口下降的速度。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不增加医院数量增加病床,那能怎么办?如果现在医院和病床不开始增加的话,再过一二十年以后,有钱想住院治疗都得排队,要不然没床位。随着近年来出生人口的快速下降,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根据目前的人口数据,快的话一两年之内就会出现人口负增长;慢的话不会超过一个手数的过来,就会进入到人口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