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 文献标识码:A摘 要 楹联作为一门存在一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本身所具艺术价值自不必说,其不仅丰富了文学形式,也与书法发展相互辉映。在晚明以致清朝,当楹联融入书法这一形式时,给书法本身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楹联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章法变化、以及款识的盛行。而且从明清的这些文人开始,将书法以楹联和中堂的形式开始悬挂应用于室内的装饰。以致现今,在各种书法展览,书法比赛中还不乏看到楹联书法的创作,而这些创作中又不乏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 楹联 书法 章法 题识 前 言 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古老文化艺术,明朝以前的学者却大都没有给予它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然而,楹联与书法的结合在历史的长流中终于被证明是珠联璧合,书法在楹联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楹联地位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丰富了书法自身创作的形式。楹联书法是一种不同于手札,中堂长卷的创作,但也不乏联系。由于楹联可以应景生情,加之跌宕变化的书法,精致的装裱,既可装饰又可欣赏,因此,自明清以来,成为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 一、楹联的起源 楹联之所以叫做“楹联”,是因早在五代,曾被写出来贴或刻在房及门的楹柱上,美感愈彰,后人才以此统称民间所谓对子的。字数多寡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初,艇在蜀专务奢靡,为七宝溺器,他物称是。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爬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圣节名也。”①由此看,在五代时,民间题写、张贴楹联,早已成为流行的风俗了,且那时就已经对撰写楹联有了工稳与否的标准。 楹联自从开始形成后,一直不断的在完善和发展,到宋朝是一个高峰,极盛时期是明朝,这个高峰,一直持续到整个清朝、近代及现代,书法展览中格式各样的楹联创作依旧独树一帜。 二、书法艺术与楹联 (一)楹联书法艺术的形成 在楹联还在雏形的时期,可以说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就已经有自己成熟完善的体系了。那么书法是何时又是如何应用进入楹联这一领域的呢? 对联产生初期,种类只有春联,当时还只是写在桃木板上。到了明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在纸质绞绢上的楹联书法。从传世的墨迹看,书法楹联初起于晚明,如张瑞图、德清、米万钟等;清初承其余绪,如王时敏、王铎、傅山等。兴盛于清代中期,如金农、刘墉、邓石如、等,晚清时期则百花齐放,大凡能书者,均有楹联行世,洋洋大观。 图 金农对联 (二)楹联书法的形式 当楹联融入书法这一形式时,给书法本身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楹联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而且使明清的这些文人开始思考,将书法以楹联和中堂的形式开始悬挂应用于室内的装饰,这一尝试是书画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使得书画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书画的地位由仅仅的书写提升至欣赏和展览,书画由仅仅的手上把玩提升至悬挂展览于公众,书画创作由仅仅的自我娱乐提升至彰显主人的品味。 同时,楹联书法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的书法创作形式的出现,书法由整张整幅、书信手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格式。书写的方法、内容、章法乃至用笔必然就会受到影响,其中章法所受的影响尤为显著。 (三)楹联书法艺术的章法 1.楹联书写的对立与统一 楹联书法的章法和手札、中堂的章法迥然不同,其形式分为长联、短联、龙门对等,由两张长条幅的纸张构成,上下两联要求字与字相互对应。楹联的书写最常见的就是对等的形式,如楷、行、隶、篆等,可以字字相对而书,上下联对称协调。但另外也有不等式的,如写行草书,尤其是大草、狂草,行气、章法上强调气势和变化,上下联的整体感却仍然要协调统一,用笔的轻重缓疾,点画的俯仰顾盼,都要相互呼应。 楹联书法虽然与中堂,手札的形式不同,但是其章法还是有相通之处。无论是中堂还是楹联都讲究整体的美感,首先要讲笔势,另外就是行气,再者就是章法了,整篇的行与行之间的穿插避让,虚实布白,最后是用墨,“浓淡枯渴涨”不同的用墨方式也能反应出一个书家的气韵。 2.楹联书法的款识 楹联还非常讲究题识,就是在联语两侧题上书写的时间、地点、作者姓名,赠联题上受赠者名字,以示尊敬和慎重。有的还简述书写的原由或解释内涵。题识增添了楹联的文采,丰富了形式美感,还有些楹联题识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文化史料。 从楹联书法的艺术形式上分析,有的篆隶联题行草书款识,庄重中点缀些活泼,匀称间起点跌宕。行草联上题同样的书体款,则有大小粗细、枯湿燥润的变化。 (四)楹联书法艺术的意义 楹联书法章法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让书家创作时有更大的选择的余地,也是给书法的章法另辟蹊径,同时又提高了楹联的地位,在文人居室,园林阁榭都能够见到楹联的张挂,这与之前楹联被文人列为小道末技、 “不齿”、“弗为”的地位是大相径庭了。楹联书法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提高自身了,甚至可以影响到与其相关的事物,如象昆明大观楼,本是非常一般的建筑,孙髯题长联之后,遂使其名扬夭下。 楹联书法的意义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装饰价值、语言艺术价值、丰富书法艺术、宣传价值。 在当今书坛,当今展厅,倘若没有了楹联这一形式,我们或许会觉得淡然索味,缺了一些什么似的。楹联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渗透了我们现今的生活,现今的书坛,现今的展厅。 参考文献: [1] 朱万章.楹联书法与清代书坛—以香江所观楹联为例[J].书法评论,2006,23-26 [2] 王金凤.对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9-06 [3] 李循矩.楹联漫谈[J].应用写作,2005,21 [4] 莫非.楹联论[J].贵州民族学院院报,1995,(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