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
智取威虎山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
剧情梗概
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在击破奶头山之后,乘胜进军,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 侦察排长杨子荣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剑波汇报。少剑波下令继续向前方侦察,到黑龙沟会合。
座山雕匪帮在回威虎山途中,一路洗劫,又来到夹皮沟烧杀抢掠,强掳青壮男女上山修筑工事。李勇奇深受大害,儿子被匪徒摔死,妻子被座山雕枪杀。李勇奇极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被匪掳走。
杨子荣等四人沿途侦察,访问了躲藏在深山的常猎户父女。常户的女儿常宝闻知杨子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为民除害,她怀着深仇大恨,控诉了座山雕的滔天罪行。杨子荣在常猎户父女的帮助下得悉威虎山的山路和土匪的野狼嗥的行踪。杨子荣从一撮毛身上获得了载有土匪秘密联络地点的“联络图”,胜利归来,并侦知此图为座山雕垂涎已久。杨子荣又审讯了栾平,核实了“联络图”的情况。由于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攻,大家都认为只能智取。
拓展资料:
职员表
编剧:陶雄、李桐森、黄正勤、曹寿春、申阳生(执笔);
导演:陶雄为主,协助(李仲林、李桐森);
乐队成员:王燮元、赵济羹等;
舞台美术设计:幸熙、周凡等;
主要演员: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饰少剑波)、王正屏(饰李勇奇)、贺永华(饰座山雕)等。
1958年8月首演于南京中华剧场,其后又在苏州、上海等地公演,广受观众欢迎。
这一稿《智取威虎山》的剧本曾于195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在上海京剧院以后的演出中,1966年文革开始后由沈金波饰少剑波,童祥苓饰杨子荣,施正泉饰李勇奇,齐淑芳饰常宝,孙正阳饰栾平,唱做繁重。曾经成为京剧样板戏剧目之一。
影片评价
绝佳动作设计
徐克和元彬一起奉献了绝佳的动作设计,就像20世纪90年代让黄飞鸿飞来飞去一样,徐克在《智取威虎山3D》靠的仍然是打破常规的奇绝想象力。观众可以试着想象一下以武侠片的办法,来处理枪战片的动作。徐克的动作从来都快,但他的独门秘籍是快而不乱,一个动作剪得飞快,但发力点、着力点和给出的反应,都是清清楚楚的。在《智取威虎山3D》里,拳脚变成了枪械,没有翻飞的侠客,而是敦实的土炮与坦克。“让子弹慢点飞”的镜头观众可能看了千百次,但这一次,子弹如武侠的拳脚一般,冲破了动作传统的束缚。(《新京报》评)
戏曲美学与影片调性融为一体
有了商业类型故事的曲款“暗通”,也不难明白徐克执导《智取威虎山3D》其实是顺势而为、用人之长,依托娴熟的商业片叙述技巧,自然能把一个解放军大胆卧底的剿匪故事讲述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而且影片对于“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3D》的致敬也显而易见:不仅片中几次出现了京剧画面,在演员表演、台词设定、场景美术乃至角色化妆上(譬如杨子荣浓厚的“眼影”),影片也烙上了深刻的京剧戏曲美学印记。
甫一看去观众可能略有出戏,但随着剧情的推演,这些源自戏曲美学的艺术特点与影片的整体调性融为一体,从而使影片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电影美学”特色——当下中国电影(无论“商业片”还是“艺术片”)的美学特质其实基本上是由国外电影奠定的,而《智取威虎山3D》无意间在挖掘本土电影特色的路径上给新世纪的中国电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徐克的作品有不少都有着源自戏曲美学的“中国电影美学”特色)。(《新京报》评)
3D视觉奇观
作为一部2014年的贺岁片,3D特效技术也给《智取威虎山3D》插上了视觉奇观的翅膀,譬如经典的“打虎上山”桥段就在电影中呈现为栩栩如生的杨子荣打老虎场景,看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杨子荣在座山雕帐下的应对、解放军小分队在夹皮沟的抗匪战,又让人想起《新龙门客栈》《七武士》等武侠剑戟片里的刀光剑影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趣味——这一来二去的,已然把《智取威虎山3D》锻造成了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年度大作。(《新京报》评) [40]
徐克以武侠片的方式包装这个红色故事,并赋予了很多富有娱乐性的对话或动作场面。再加上徐克式的快速剪辑,步步惊心又让人看得痛快淋漓。(人民网评)
整部电影情节生动,跌宕起伏,丝丝入扣,波澜壮阔,新增加的几个人物入情入理,为烘托主人翁增色不少,用当代偶像韩庚穿插其中更是赢得年轻人的追捧钟爱。尤其是结尾,小分队齐聚,坑道内的机上搏斗更是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中国网评)
将传统剿匪老样板翻新,变成龙门客栈式的斗智斗力快意恩仇,极具徐克个人风格。无论雪地滑行、农村枪战、威虎山大战,以至老虎恶斗与结局飞机上打斗的特效场面,都驾驭得游刃有馀,充分显示导演功力。徐克以大刀阔斧的类型片手法,重塑了此经典剧目,不仅一新观众对样板戏的耳目,亦把大反派座山雕的城堡建构为荒诞异域,暗藏了出卖和背叛、试探和诱惑、欲望和权力,从中渗满了庄谐并重的港式趣味。(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