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是战国时期的洛阳人,当时的洛阳归周王室直属?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6个诸侯国联合抗秦,其辞令堪称精彩?他曾身佩六国相印,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15年,叱咤风云?后世敬仰他的成就,以形象的“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其实就是取其纵横捭阖之意?
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大志,他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后来苏秦通过刻苦学习,对时局有了全面透彻的掌握,便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时势的纵横战略,然后开始到各诸侯国去宣传他的“合纵”主张?
苏秦到了燕国,对燕文公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魏国投降了,赵国可就保不住了?”“赵?韩?魏?燕?齐?楚的土地比秦国大5倍,军队比秦国多10倍?要是六国联合起来一同抵抗秦国,还怕打不过它吗?为什么一个个都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六国不联合起来,单独地向秦国割地求和,绝不是办法?”“要知道六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心不足?要是您约会诸侯,结为兄弟,订立盟约,不论秦国侵犯哪一国,其余五国一同去帮它?这样,秦国还敢欺负联合起来的六国吗?”
赵肃侯十分赞赏苏秦的计谋,让他掌管国家的外交,还给了他100辆装饰一新的车子?1000两黄金?100双玉璧?1000匹锦绣,让他约请各国诸侯加盟?正在这时,赵国的边界上来了报告,说秦国把魏国打败了,魏王割让10座城给秦国求和?赵肃侯担心秦国马上要来打赵国,让苏秦想个法子?
怎样才能叫秦国不打赵国呢?苏秦就利用他在鬼谷子处学习时的同学张仪到秦国去说服秦王连横?张仪对秦惠文王说:“要是咱们发兵去打赵国,那么韩?魏?楚?齐?燕一同出兵帮它,咱们该对付哪个好呢?越逼得紧,人家越怕,越害怕就越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还不如去联络六国中的几个诸侯,把多数拉过来再打少数?”秦惠文王依张仪的建议,暂时就不向赵国进攻了?赵肃侯知道秦国不来打赵国了,就派苏秦去说服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苏秦到了韩国,对韩王说:“韩国可是泱泱大国,方圆900多里,有几十万军队,天下的强弓?劲弩?利剑都出自韩国?韩国士兵双脚踏弩射箭,能连射百发以上?用这样勇猛的士兵,披上坚固的盔甲,张起强劲的弓弩,手持锋利的刀剑,说一个顶百个也不夸张?”“大王若是屈服秦国,秦国必定索要宜阳?成皋两城,今年满足了它,明年还会要求割别的土地?再给它已无地可给,不给又前功尽弃,要蒙受后祸?”“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没有止境,以有限的土地来迎合无穷的欲望,这正是自找苦吃,没打一仗就丢光了土地?俗话说:‘宁为鸡首,毋为牛后?’大王您这样贤明,拥有韩国的强兵,而落个‘牛后’的名声,那时我在背地里也要为您感到害羞了!”韩王觉得苏秦说得十分有理?
苏秦到了魏国后,对魏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土虽然不大,但是城市化的程度真是已经很高了,您看啊,这车马络绎不绝,到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不止这样,您还有无数敢死队,个个都是硬汉,您的实力绝不在楚国之下,这样的资源,怎么能拱手让给秦国啊!”魏惠王听从了苏秦的劝说?
苏秦到了齐国,对齐宣王说:“齐国四面都有要塞,方圆2000余里,披甲士兵几十万,粮草堆积如山?相比之下,韩国?魏国之所以十分害怕秦国,是因为与秦国接壤,出兵对阵,作战用不了10天,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韩国?魏国如果打败了秦国,自身也会损伤过半,难守边境;如果败给秦国,那紧接着国家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所以,韩国?魏国对与秦国作战十分慎重,常常表示屈服忍让?”“现在秦国要进攻齐国就不是这样了?它要背向韩?魏,经过卫国阳晋的道路,途经险要地段,战车不能并排前进,战马不能并排奔跑,只要有100人扼守险要,哪怕有1000人也不敢通过?秦军虽然想深入齐国但有后顾之忧,害怕韩?魏在后面谋算它?”齐宣王说:“既然如此,该如何办呢?”苏秦回答说:“圣人做事,能够转祸为福,因败取胜?大王可以听从我的意见,不如归还燕国的10座城邑,并用谦恭的言辞向秦国道歉?当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归还了燕国的10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国平白无故收回城邑,也会感激大王,如此,大王不就避开了强敌,反而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吗?再说燕秦都会讨好齐国,那么大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又有谁不会听从呢?大王只用话语表示亲近秦国,又以10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这可是霸主的事业,也是所谓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好办法?”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燕国的10城送回,随后又送千金表示致歉,并在一路上叩头,希望结为兄弟之邦,恳请秦国赦罪?
苏秦来到楚国,对楚威王说:“楚国其实是个强国?楚国地多,人多,钱也多,这样霸主的资格,是无人能敌的!您和秦国现在势不两立,不如联合其他国家,您做大王,我让那些小国马上给您进贡来,您怎么能放着这眼前的利益都不要,反而要去割地向秦求和呢?”接着,苏秦又对楚威王分析了合纵与不合纵的种种利害关系?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最终,楚威王也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苏秦威风凛凛地周游列国,“以三寸之舌为帝王师”,说得韩?魏?楚?齐各路诸侯怦然心动,趋之若鹜?言听计从?
公元前333年,赵?燕?韩?魏?齐?楚六国开始结盟?苏秦作为六国的相国,同时作为纵约长主持了六国联盟仪式?六国诸侯首脑,告拜天地,订了盟约?苏秦与六国约定互相和睦相处?合纵抗秦之后,回到了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苏秦把六国合纵的协约送给了秦王,秦王大惊,在15年之中没敢派兵东出函谷关?苏秦的说辞,汪洋恣肆,犀利流畅,气势磅礴,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其说辞或夸张?或描写?或排比?或比喻,有时形象对比,有时引经据典,有时渲染气氛,有时动之以情,有时说之以理,从而形成他独特而雄辩的外交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