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了搏客与空间写了一些有关中医的文章,深受广大爱好中医者和年青中医师的喜欢,经常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询问怎样学中医,从哪里入手,读有什么书的问题。
对此,我很难回答,因为每个学中医的人出身、环境、文化程度、领悟能力都不一样,自然学习中医的方法和路子就不尽相同。
所以,我想集中谈谈这个问题,主要是自己怎样学的,不具有规律性,只能作为参考。
回顾我一生的中医之路,我觉得有两点:读书,实践;或曰书本,病号;文雅点说就是:读万卷医书,治万例病人。
我虽说出身在医学世家,自小受到医学氛围熏陶,但是走上中医这条路,完全是靠着自己一点点读书,一例例看病而学成的。
我弱冠时,身为旧军医的祖父就去世了,没有能跟其学到很多知识,青年时期在有限的日子里,仅随着叔父学了些医学常识,而后就是一生的自学。
因上山下乡,从城市来到广阔天地---农村,当上了赤脚医生,面对广大贫下中农的治病需要,怎么办?
当时,手中只有一本叔父送我的《赤脚医生手册》,没有老师,没有其它任何医学书籍。从何下手,自古华山一条路,没有别的,但是我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试着自学看看,于是开始日夜啃读这本教材,从书中找药方,然后对着病人施治,先治简单的,一点点积累经验。
由于当时西医药品紧张,农村中草药便宜较多,于是又开始学习中医。还是没有老师,就上县城买了两本书。一本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一本张仲景的《伤寒论》。
似懂非懂的学习起来,同时参考当时唯一发行的一本中医杂志《新中医》。晚上看书,记住几个方子,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等,白天就对着病人下药,哪时也不会加减,就是死搬硬套,居然也收到了一些疗效。这小小的尝试,取得的些微成功,令我很是兴奋。
自此,我觉得没有老师也可以学成中医,但是话说回来,有老师指导和师父亲授还是好,能少走弯路,快捷上路。这我是有体会的,我曾因无师指导,读了很多废书,化了很多精力,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没有办法,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也是一种无奈。
在此,我只想说明一点,不具备老师指导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看书,亲自实践,一样能学习中医。
关于读书,一定要选好书,会读书。我的体会是学中医最好是先学 《中医理论基础》 ,全面了解中医的基石,其次学好中医方剂学,掌握一二百首基本经典方即可。
中药不一定系统学, 可以在运用方剂中去体会掌握其作用 ,我至今没有系统学过中药教材,尽管我有大量这方面的书,仅作查阅。
在学好中医理论基础和方剂学后,就可以试着去开方看病 。遇到问题多看名老中医医案医话,从中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但是名老中医的医案的选取是个问题,有很多医案价值不大,具体看哪些?我不好说,因我看的医案太多,太杂,不适合初学者。我倒觉得有一个思路可供参考。就是从名医大家共同推举的医案入手,在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后,按需要自由涉猎。
其次下功夫,读好《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这几本书,最好是天天读,月月读,年年读 ,特别是其中的方子,简洁实用,效果卓著,无有虚言,人人可重复。这是所有名老中医公认的,我也是这样认识的。可以不夸张的说,学好了这两本书,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医了。
总之,从书本中除了要学习好一般的理论知识,还要学好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能,其办法 就是多看名医医案、医话 ,少看理论专病叙述类书,或者标新立异的理论书籍,(注: 不是不看,不要误解,而是先不要看,等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再看 。)
这是我的体会。还是我经常说的那句老话, 中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经验医学,这经验秘方绝招就在医案中。
关于 治病 。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书读完了就要 大胆去实践,不要轻易相信书本,要把间接经验变为自己的直接经验 。
一年一个医师至少要用纯中医纯中药方法看病3-5千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中医的治病方法和方药,看的太少无法验证书中知识的正确性,因为书中记载的方药或经验有时只是偶然病例,是个案。
这就和 汽车 修理工一样,车修的多了,车一发动,听一会就知道啥毛病。治病亦是同理, 看病看得多了,病人一来,简单四诊,不用太复杂的辩证,就知道啥病,对病下药,又快又准 。
实践太少,经验不足,就难以理解和掌握中医。因此,读书看病相辅相成,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初学中医者开始没有太多病号,不要紧,可以先从自己,亲戚,朋友,家人看起;
一句话,一定要坚持实践,多看病,舍此别无二法。
【本文由“幸福中医文化”新媒体独家出品,作者王幸福(网名古道瘦马),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