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煮之前切个切口
板栗的外壳是很硬的,不论是生板栗还是熟板栗,很少有人可以徒手掰开板栗。如果用牙齿咬的话,牙口不好的人也比较难咬开板栗,所以我们在烹煮板栗之前,最好用刀给板栗切一个切口。
可以直接切成一字形,也可以切成十字形,想省事,就直接切成一字形,这样煮开以后板栗就会膨胀,开口也会变大,这样剥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
2、 热水烫
板栗的外壳之所以会很硬,是因为放置的时间比较久,水分变少之后,外壳就会变得比较硬。所以我们可以将板栗放到温水中浸泡,板栗的外壳接触到水分以后,慢慢地就会变软,之后不论是切板栗还是剥壳,都比较好剥。
在浸泡时我们也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盐,盐可以促进水分快速地渗透到板栗中,让板栗膨胀,膨胀之后,果肉和皮自然就分开了,剥起来会更简单。
3、 微波炉加热
如果觉得烧热水以及等待板栗泡好,时间比较久,那么可以把板栗清洗干净,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干水分或是等待水分比较干后。
在板栗的表面画上一个开口,放到微波炉中高火烘烤3分钟,经过加热后,外壳就会膨胀,板栗也就变得好剥了。
挑选好板栗的方法
1、捏一下板栗
用手捏一捏栗子,如果栗壳非常坚硬,表示果实比较丰满。如颗粒较软、空壳,则表明果肉已干瘪或闷热后肉已酥软。
2、形状有圆平之分
从栗子的生长状态来分析:栗子在树上都是好几个在一起被绿色带刺的外壳包住,靠近外壳的栗子都有圆圆的一面,被夹在中间的当然会扁扁的两边平,而越靠近外壳的栗子越容易接受阳光的照射。很多水果的含糖量也和日照时间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靠外层的栗子比靠里的甜。
3、是否有声音
把栗子那在耳边摇一摇,如果不能听到声音的话,说明果实是新鲜的;如果能听到声音说明果实是干硬的,时间比较久了,可能是隔年栗子或陈栗子冒充新鲜栗子上市。
4、不论个头
栗子颗粒并非越大越好。我国栗子有南栗和北栗之分。北栗一般颗粒较小,每500克在70~80只左右、扁园形,果皮薄、炒后容易剥壳,颗粒也较均匀,质量较好。
在市场中,有些摊点出售的板栗,个头大小一样,据了解,这种板栗大多是冷库中的存货,特别是去年的板栗,这些板栗多是经过机械脱皮筛选加工出来的,并不是今年的新品,价格也较本季的板栗便宜,购买时应多长个心眼。而刚上市的板栗会大小不一,板栗剥皮不易,人工剥皮的板栗,在板栗上都会留有残存的皮屑及刀印迹。
5、外壳颜色
有的生栗子看起来表面光亮亮的,颜色深深的如巧克力,这样的栗子一定不要买,这是陈年的;要选外壳鲜红、带褐、紫、赭等色、颗粒光泽的,品质一般较好;若外壳变色、无光泽带黑影则表明果实已被虫蛀或受热变质。
6、绒毛多少
大家都知道栗子的尾部有很多绒毛的,那种表面光亮,陈年栗子上的毛一般比较少,只在尾尖有一点点。而新栗子尾部的绒毛一般比较多。
7、尝一下味道
大家买栗子是也可以实际品尝一下,好的板栗果仁淡黄、结实、肉质细、水分少,甜度高、糯质足、香味浓;不好的板栗,坚硬无味、口感差。
8、表皮有没有虫眼
如果表面没有虫眼,自己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用手用力摩擦板栗的表皮,然后表面还是没有虫眼的话,多半就是没有虫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