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线
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
1、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2、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3、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4、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5、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2021年,除了香港、台湾和澳门之外,其余的31个省份高考模式如下:
1、传统高考省份
2021年,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江西、云南、重庆、青海、山西、贵州、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安徽、广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将继续传统高考模式,也就是语数外加文综(3+文科)、语数外加理综(3+理科)的模式。
以上17个地区高考总分规定750分,语文、数学和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
2、新高考省份
上海市
实行“3+3”和“6+3”的考试模式,语数外三科必考,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6门学科中选3门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上海市高考2021年总分为660分,其中语数外三科均为150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自主选择的3门科目,满分均为70分。
浙江省
实行“3+3”和“7+3”模式,语文、数学、外语(英语、德语、日语、法语、俄语等)必考,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7门学科中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的科目。
2021年浙江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数外满分均为150分,其余7门学科每科均为100分。
3、新高考试点省份
2021年,北京、山东、天津和海南等4个地区继续实行“3+3”和“6选3”高考模式。语数外必考,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6门学科中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
以上4个省市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的学科,每科满分为100分。
2021年高考3+1+2省份有哪些?
2021年采取“3+1+2”的省份包括湖北、福建、重庆、湖南、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等8个省份,这也是新加入新高考阵容的8个省市。一般高考综合改革是从高一新生开始的,也就是说以上省份2021年高考要按照“3+1+2”模式,需要在2018年学生秋季入学正式开始实施。
新高考“3+1+2”模式解读
以上8个省份2021年高考为3门统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其中:
(1)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每科满分150分,按照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
(2)首选科目包括:物理、历史,两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按照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
(3)再选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每科满分为100分。卷面原始分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转换为等级分数后计入高考总分;
等级赋分计算方法:
(原始分区间最高值-原始成绩)÷(原始成绩-原始分区间最低值)=(赋分区间最高值-等级成绩)÷(等级成绩-赋分区间最低值)
等级赋分起始分只有30分,分为A、B、C、D、E等5个级别。
实行新高考,有什么好处?
第一、传统高考,只有选择文科和理科,没有自主选择具体科目的机会。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以选择文科里面的某一科目,再选择理科里面的一些科目,只要选择3门就可以。如果选择的3门科目都是自己擅长的,那么高考就容易考高分。
第二、新高考模式下,考生有两次外语的考试机会,其中第一次考出了理想成绩,便会计入高考总分内。因此考生可在接下来时间内冲刺其他学科,即便6月的外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也不会影响高考成绩。
第三、传统高考模式下,部分考生由于偏科导致了整体成绩不理想,因此与部分高校擦肩而过。而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选择机会更多,不喜欢的科目可以不选。
部分省份实行新高考模式,虽然不像传统高考那样必须选择文科和理科,但新高考选考科目时,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兴趣爱好和对各科科目的喜爱程度来选择。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选科不甚了解,陷入了选科“困难症”。
有些学生选科角度是来源于对于未来能学好某个学科的“十分自信”;有些学生是对于未来从事某项工作的美好憧憬;更有部分学生选科角度是实在不喜欢某位任课老师,所以排除某科目。
当然,更多的同学陷入了某两个科目之间的艰难取舍。其过程,可谓艰难与激烈。
对于新高考改革后的选科,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认识自己的学科偏离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话题可以暂时非常简单的概述为:我是“偏理生”,还是“偏文生”。
如果你是“偏理生”,你可能更喜欢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也能用理性去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将来的你,想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程类、医药类等专业领域。
如果你是“偏文生”,你可能更喜欢充满感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对于“人”的思考和观察很多,同时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另外,好像记忆力也挺强的。将来的你,想从事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历史研究类等专业领域。
理解自己偏理还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二、认识自己的学科能力
学校如果组织过跨校大联考,一定要根据组委会发布的成绩信息,按照新高考的模式进行赋分计算。尽量让自己选考的科目在最靠前的档位上。
如:考生小点,在5万人联考中,化学为A,地理为B,生物为C,政治为D,建议选择化学和地理。
再如:考生小心,在5万人联考中,化学为A,地理为B,生物为B,政治为C,首先排除政治,在地理和生物中间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是目前留给同学们最多困扰的地方。
三、选科需要考虑专业覆盖
从全国各地2020年拟在京招生的615所本科院校(军队院校除外),共计6117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数据中,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物理,那么可以覆盖89.3%的专业;如果首选科目是历史,可以覆盖专业则迅速下降到50.58%。就专业覆盖面积而论,首选科目是物理无疑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如果选择了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同时又很坚定的要进行历史学、哲学、文学等文科属性较强的专业学习选择全文的再选科目进行学习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延伸专业广度就一定要搭配一个偏理的学科。
同样根据全国各地2020年拟在京招生的615所本科院校的招生数据来看,除物理之外专业覆盖面最广的学科就是化学,达到了62.9%。
四、选科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
如考生李华,是一名偏理科的同学,学习能力较强,将来想从事理学方面的研究。于是,首先确定了首选学科物理。同时,在联考中李华的化学、生物、地理、政治都为A。此时,建议李华首选化学和生物,因为偏理学科的学习特点类似,学科关联性较强,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的交叉经常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其次可以选择化学和地理。地理学科也是偏文学科中注重逻辑的学科,只是与物理、化学学科的关联性不大。不推荐政治,政治学科是一门纯文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与理科有较大的差别,慎选!
依照以上四种原则,相信对同学们的选科会有一定帮助。
寸辛选科搭配推荐
偏理生
物理+化学+生物:纯理科组合,物理原始赋分,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物理+生物+地理:搭配理科较为容易的生物以及偏文学科,但是学习模式与理解较为接近的地理,适合想学必选物理的专业,但是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
历史+化学+生物: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组合,适合想学理工科,但是不想和学霸们比拼物理原始分成绩的“伪”理科生们。
偏文生
历史+政治+地理:纯文科组合,适合文科属性极强的同学。
历史+化学+地理:搭配一门除物理之外专业覆盖面积最大的学科,同时选择一科与理科学习方式较为接近的地理学科。
高中生如何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与专业倾向?
答案是:通过专业志愿测评,提前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与专业倾向。
每个人在面对升学志愿报考时,在专业、职业兴趣和适合的工作领域等方面,一般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选科、升学,不仅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抉择的较量,许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注意专业的冷热,而忽视自身的人格特点(即自己最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专业,即使能顺利地升上大学,也可能将来从事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而懊悔终身。
我们的人格类型、兴趣与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专业兴趣的学科、专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在该专业学习、钻研。专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专业兴趣是升学志愿报考决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过好学生生涯、成长成材的重要因素。
寸辛升学志愿报考测验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兴趣的有效评估,从而成功地进行学科志愿选择,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寸辛升学志愿报考测验帮助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从适应个性特征的角度,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最适合就读的专业,提高高考专业志愿填报、高中选科的目的性、考研专业填报、准确性和针对性,提前规划职业生涯,从而让学生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成就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不同的地区,高考改革的政策不一样,以江苏省为例。江西省高考新方案将实施“3+3”模式,即除语、数、外3门必考外,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门学科中任选3门进行考试,确定等级,折算成分数计入总分。
高考总分分值将发生变化。目前总分为480分,未来该数值将大幅增加,预计达到700分左右。
扩展资料:
其中,英语的分值将进一步提高,听力和口语考试实行一年两考,笔试改革方向仍需听取各方意见。另外,学业水平测试可以考两次。江苏高考将继续实行分省命题考试录取。
《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1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其中,5个具体方案为: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江苏高考新方案2021年实施
从高等 教育 研究的长远发展的需要来说,多元化研究 方法 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解决了这些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转型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不公越发明显,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高等院校要制定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转型时期教育公平应对 措施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对教育公平追求的相关思想和理念。中国的孔子以及西方思想史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提出了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近些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 热点 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此问题做过重要指示。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2006年4月23日,温家宝在重庆视察时说:“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④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判断更是写进了党的十七大 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的内涵界定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认识起点,使得理论界的争议不断。从广义上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对于教育权利的平等,在国家相关立法越来越完善的今天,遇到的挑战会较小。原因在于,作为政治、经济权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权利的平等可以通过国家立法等手段加以保证。1960年《反对教育歧视公约》对教育权利的平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对于什么是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对教育公平理论理解的争议关键。
通过整理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助于对这一宽泛概念的理解:一、麦克马洪(Mc Mahon)的三类型说: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相同者受相同对待;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ly),指不同者受不同对待;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指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下去。
二、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对“平等”和“机会”分别进行界说,分析教育面前机会均等的概念,认为因哲学观不同教育平等观念依次经历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概念的阶段。胡森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在三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起点均等论,指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均等论,指教育条件均等;结果均等论,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同时形成了效率优先的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的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的结果平等论三种理论形态。
三、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独树一帜。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正义原则为“平等自由原则”,即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是一种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用于处理公民的政治权利。第二正义原则为“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原则”,用于处理有关社会和经济利益问题。⑦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特别是机会的公平,也必须针对差异性进行补偿,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的帮助和扶持。
四、帕森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社会平等问题的含义、内容和趋势,论述了教育在社会平等问题的核心位置。帕森斯发表了《现代社会中的平等与不平等,或社会分层问题再考察》。他认为,在现代社会教育平等的层面,应该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度化的贵族统治,即通过教育打破传统的阶级社会而转变成真正的民主社会。这可以理解为,让更多的人有权利接受教育,包括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为部分人垄断。帕森斯指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是,对于所有适龄人口来说,能否完成中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标准。与收入领域一样,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一个“贫困”问题,那些不能或不愿完成中学教育的“掉队者”正在成为“教育穷人”(educational poor]的核心,对这部分人国家应该特别的扶持和关注。
综上所述,作为公平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机会公平有三层含义:
第一,“公平”。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既包括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条件的无差异,也包括就业选择的平等。
第二,“差异”。教育公平是有差异的,是“相对”公平。教育的公平不是“平均分”更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在有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的横向调控,教育公平必须关注不同个体、地区的差异性。
第三,“发展提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之一应该是保证相对弱势地区、群体的发展,使其能够获得发展提升。
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
从高等教育起点上来说,入学机会的平等和差异的补偿,在许多地区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起点的公平问题有更集中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按省分配名额制度”、“高考试卷是否统一”、“关注少数民族考生的制度如何防止地方的异化”等问题的思考。
第一,各高等院校每年仍然沿袭计划经济 思维方式 向各省级单位分配招生名额,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分配指标的依据、明确的体系标准都值得人们思考。第二,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在高考中尝试的“分省命题”不能实现评价标准的一致。考试不能统一,就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分省命题”使得不同省份的分数不具有可比性,对来自不同省区的考生无法进行客观的评价。第三,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高考优惠政策问题背离初衷。这原本是国家照顾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考生高考前不是“少数民族学生”,一参加高考就成了“少数民族学生”,这样的情况对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达到照顾的本意,对其他地区也产生了不公平的影响。
从教育过程来说,教育质量没有得到保证。由于经费的先天不足,我国的高等教育数量大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被忽略。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已经进入到了第11个年头,中国高校的入学率已经大大提高。“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将达到
25%左右,到2020年实现40%的目标。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都迅速增加,但这种发展以低质量和大量专业人才的失业为代价。
教育的地区差异、院校差异加剧,形成了事实意义上的高校“阶级化”和地区“差异化”。教育领域的不公平表现在城乡、区域、学校和不同群体之中,主要由政策偏差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城市取向”加剧城乡鸿沟、精英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市场机制的介入挑战教育公平等因素造成。国家实行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力图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首批985高校教育部所给予经费排行为: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8亿);2,浙江大学(7亿);3,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6亿)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发现,清华、北大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羊分别获得了18亿的投入,是排第二的浙江大学的两倍以上。在高等教育稀缺的情况下,重点建设几所高校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高校的各类型国家扶持经费,甚至高于部分地区许多高校的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总和,国家的大型项目、课题也成了部分高校、部分专家的专属区域,这种现象表明高校日益“阶级化”,地区教育不公的差异越发明显。
实现教育公平的应对措施
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校。”这是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得曼的一贯主张。在弗里德曼看来,政府垄断和竞争不充分是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首要原因。对于中国的高校而言,政府责任既包括对高校的政府投入,也包括对高校的不过多干预,政府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是个宏观调控的角色,而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经营者。
教育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却已独木难支。考虑到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这就要求:
第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该改变多年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教育投入的局面,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4.3%的平均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财政扶持,改变过去忽略教育发展的思路。
第二,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助学体系。进入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家庭比较贫困,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国家助学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应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国家助学体系,辅之以各类型奖学金、助学金,关注教育公平。
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着力调整格局,缩小各级各类高校、各地区教育差异。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分配力度,逐步调整各级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过大的局面,通过政策扶植和财政的投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中部新兴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使得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能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事业领域。
第四,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政府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公正性等基本价值,确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在多元利益格局的现实中,建立新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
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就我国而言,理论界对教育公平缺乏关注。在研究教育公平的专门领域里,主要聚焦在教育公平理论的探讨和问题的呼吁上,对教育公平的评价尤其是综合评价上的专门研究尚未有先例。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统计指标多呈现相对片面、分散、凌乱等特点。虽然一些项目实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一些状况,如按地区、城乡分别统计的学生数量、教育经费等,但仅停留在原始统计数据的呈现上,并且这些信息不系统、不完善,无法为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提供信息依据和监控手段。
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相对完善和系统的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这既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要求的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只有真正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公平指标评价体系,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
高等院校要制定适合各行业、各地区实际的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
要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加大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研。对于实际情况的调研和理论分析,有助于对高校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的更新。由于脱离实际的招生,许多以前看上去是热门的专业,却成了就业困难专业。以艺术类专业为例,很多开设了相关专业的院系,培养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音乐等方向,但对艺术行业链中的艺术经纪人、艺术品鉴定师、画廊经营等方向却鲜有涉及。由于缺乏对艺术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导致一方面大量的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与艺术行业相关的职业却没有合格人才。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完善自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体系严密的互动过程,教育不能脱离受教育个体而运行。在面对教育不公的时候,受教育者应该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因为缺乏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分析,盲目悲观和抱怨,并因此而产生了消极对抗学业甚至是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这些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缺乏学生主观改变的愿望和实际行动,政策层面制定再完善,也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这无疑是民族和国家的悲哀。
关于教育公平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探索和研究,笔者仅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不成熟的论述。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以及高校对招生专业和培养过程的把关,辅以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重视,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高校培养、就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注释
(1)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人民网.2005年2月25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6年10月18日。
③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7年8月31日。
④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目。
⑤翁丈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
(6)诸诸燕,赵晶:“胡森教育平等思想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⑦[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⑧中国校友会大学论坛,转引自陈潭,胡晓:“罗尔斯原则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网。
⑨弗里德曼著,李茂编译:“竞争将带来更多的好学校”,《中国教师报》,2003年1月1日,A3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
高考利弊 Pros And Con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作者:adreep 时间:2012-06-22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tters for Chinese people. We can nearly say that no other things can cause such atten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 Some people support it while others are strongly against.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their reasons.高考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事能够引起全社会如此关注。有些人支持这一观点,而其他人则强烈反对。以下优点及缺点是他们的理由。The supporters say tha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fair to select of talents. Because everyone is equal before the marks and that make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air. Besides,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process hones the adolescents' will and endurance which has meaningful influence on future development. Moreover, by the examinatio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can be improved to a certain degree. Last, it's a good chance for rural students to change their economic status.支持者认为高考对选择人才来说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在分数面前都是平等的,这使得高考是公正的。除此之外,高考的准备过程锻炼青少年的毅力和耐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另外,通过考试,教育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最后,这对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改变他们的经济地位的However, the arguers say that the disadvantages can not be ignor. Firstly, different regions have different admissions policies which results in the areas of discrimination. There is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densely populated provinces. Secondly, scores and diplomas do not equal ability, and college entrance decided by too much emphasis on scores may lead tohigh scores but poor ability. Finally, a college diploma is increasingly worthles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re established to accept more college students compared with the past, and so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graduating from the universities every year. However,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many companies began layoffs, thus causing fewer and fewer jobs to be available.然而,反对者认为,高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首先,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招生政策,这将导致该地区的歧视。在人口密集的省份竞争更加激烈。其次,分数和文凭不等于能力,过分强调分数的高考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现象。最后,大学文凭越来越没有价值了。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被建立以接收更多的大学生,因此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大学毕业。但是,由于经济危机,很多公司开始裁员,这导致了可以得到的工作越来越少。The two sides all have reasons to support their idea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examination cann't be changed in short time, so that all we can do is accept it and figure out how to do can make it turn to a better direction.双方都有支持各自观点的理由。在我看来,考试在短期之内不会改变,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并想出怎样做才能使之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还有篇关于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的文章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 Reform Our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作者:adreep 时间:2012-03-12Directions:A. Title: How To Improve Or Reform Our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B. Time limit: 40 minutesC. Word limit: about 200 wordsD. Your essay should be written clearly on ANSWER SHEET II.E. Your essa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below.目前我国高考竞争愈演愈烈。每年考生人数近300万,而录取率在40%以下,多数考生肯定要落选。这给考生、考生的家庭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此外,不同类型或特点的考生用同一模式和难度的试卷,有欠公允;三天的考试成绩便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命运,亦不够合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我的意见是…。Statistics show that no more than 40% of people who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pass. Because a college educ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key to a successful career, this puts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applicants. It also causes social problems, as those who fail consider that they have disgraced their families.统计数据表明,不超过40%的人通过参加高考。因为大学教育被认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这使得申请人有着巨大的压力。它也会导致社会问题,因为那些没考上的人会觉得自己让家人蒙羞。It seems to me that the exams are unfair, for three reasons: First, applicants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are faced with the same type of exam paper, Second, the results of a mere three days of examination affect the applicant’s whole future; and third, applicants who can afford private tutors usually score higher marks than those who are poorer, but perhaps more intelligent.在我看来,考试是不公平的,原因有三:第一,具有不同能力的申请人却做着同样的试卷,第二,短短三天的考试结果却影响申请人的整个未来;第三,可以负担得起私人家教的申请人通常分数会比那些贫穷的人更高,但也有可能是他们更聪明。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s, I suggest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exam papers should be grad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ability and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he applicants; in addition to the actual exam, a complete assessment of the applicant’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should be made; and tutoring in examination techniques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to all.为了提高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我建议以下步骤:制定考试卷子应该考虑到不同能力和不同背景的申请者;此外,除了考试本身,应该制定完整的申请人教育成果评估;有助于考试的技巧应传授给所有人。
307 浏览 2 回答
169 浏览 4 回答
98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4 回答
357 浏览 5 回答
249 浏览 5 回答
276 浏览 2 回答
308 浏览 2 回答
89 浏览 5 回答
215 浏览 4 回答
170 浏览 4 回答
216 浏览 3 回答
257 浏览 4 回答
216 浏览 2 回答
16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