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缓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完满解答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国民党御用文人,陶希圣等人和托派代表李季、叶青等,提出种我国自秦汉以来就进入“商业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反动学说。
以此歪曲当时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面对这一挑战,我国老辈无产阶级史学家郭沫若、吕振羽等挺身而出,针锋相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反驳上述反动观点。
在这次大争论中,自然涉及到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问题。到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军国主义代理人秋泽修二,又大肆宣扬所谓“中国社会之‘亚细亚’的停滞性”,断言“这种停滞性必须有外力才能打开”,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制造舆论。
秋泽的法西斯理论,受到了中国史学界的严正驳斥,李达、华岗、邓拓、吕振羽、王亚南等都撰述了文章,一面驳斥了秋泽的观点,一面也就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解放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我国史学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讨论,从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机构、阶级关系等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是在承认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秦汉以前这个大前提下的命题。
假如从西周封建说,那么中国封建社会就长达三千年;从战国封建说,为两千三百多年;而从秦汉封建说,则也有二千年之久。
这个数比之欧洲封建社会,只经历了一千年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算漫长的。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缓发展呢?史学界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归结起来,不外下列几个原因:首先,是经济结构的原因。主要指中国封建社会是单一的小农经济结构,单纯的农业经济是稳定性最高、进化度最小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一家一户的经济,这种经济结构顽强地抵抗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单一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极端低下,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所以小农经济虽历经掠夺兼并,却仍不断再生,所以这种经济结构破坏的速度,一直是很缓慢的,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政治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农民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压迫和剥削,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专制制度的压抑。
沉重的赋税、徭役等等剥削,使农民难以进行简单再生产,统治阶级重农抑商政策,又使资本主义因素受到阻碍,这就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缓慢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同志提出:“家族宗法制的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是和小农经济的社会结构互相联系在一块的,一家一户进行生产的个体经济,是家族宗法制的基础。族权和宗法的统治,又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紧紧结合在一起。
家族宗法制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社会细胞,长期不变。由于家族宗法纽带的坚韧性,整个社会的基础结构,维系得十分稳固,因而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十分漫长。
其他,也有文章将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归之于中国北方大漠南北游牧民族的不断掠夺,周边的农业居民,或者说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的地理因素。
这一地理特点,导致了几次民族大迁徙,各个民族不断进入中原,不断地封建化,增添了封建社会的活力,另一方面却又延长它的衰弱过程。这就使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延续较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