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与翟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20年11月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1年春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5月10日由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
1922年1月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此期他多次撰文,对封建旧文学进行批判。
1924年出版《俄国文学史略》。五卅惨案后与叶绍钧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帝国主义暴行。同年参与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
1927年2月,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1927年5月旅居巴黎。同年出版《文学大纲》。1929年初归国,在燕京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并编辑《文学》杂志。
1932年出版《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4年出版《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1935年春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并主编《世界文库》丛书。
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1938年出版《中国俗文学史》。
抗战期间,与胡愈之、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逊等,并编著《中国版画史图录》5辑24册。抗战胜利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主编《民主》周刊。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1958年10月18日,郑振铎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富汗等国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
扩展资料:
郑振铎的成就:
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
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
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