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库里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兴起-繁荣-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
1、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作家。他生活在雅典由僭主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时期,这正是雅典人为祖国自由而战斗的时期。
他出身贵族,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入侵希腊,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埃斯库罗斯参加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雅典被毁后他在希腊舰队里参加了萨拉米斯海战。对内,他憎恨僭主专制,他的世界观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
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484年首次夺魁,一生中共13次获胜。史料中关于埃斯库罗斯作品数量的记载颇有出入,他共写了70部悲剧和笑剧(一说90部)。
他的悲剧流传至今的共有7部完整的悲剧,其中有1部完整的三部曲。包括《乞援人》(前490)、《波斯人》(前472)、《七将攻忒拜》(前467)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前465)、《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都在公元前458年上演)。
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公元前406)是雅典民主盛极转衰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剧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
索福克勒斯出身于雅典一个工商业主的家庭。公元前443年他出任联盟的财政主管,后来又两次担任重要的将军职务,公元前420年他曾担任祭司之职。
索福克勒斯在音乐与诗歌方面的造诣很深,28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就击败了埃斯库罗斯。据说,他一生写过120多部剧作,在比赛中24次获胜。
他的悲剧现存7部,包括《埃阿斯》(前442年)、《安提戈涅》(前441)、《俄底浦斯王》(前431年)、《特拉基斯妇女》(前429年)、《厄勒克特拉》(前418年)、《菲洛克忒忒斯》(前409)、《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前401)。
索福克勒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宣扬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索福克勒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
他的剧作中很少出现神,他不再借助神力,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他取消了三联剧的形式,将演员从两人发展为三人,合唱队减少抒情成分而参加戏剧动作,发挥演员的作用。
通过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使对话在戏剧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索福克勒斯剧作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其中《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最出色的悲剧。
安提戈涅的两位兄长波吕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彼此不和,为争夺王位发生激战,结果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继承王位,他宣布曾流亡国外并借助外国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因而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骨。
按照古希腊神律,一个人死后如果不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露尸不葬,也会触犯神灵,殃及城邦。安提戈涅既不能违反禁止埋葬死者的命令,又不能不遵守必须埋葬死者的“神律”,这就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但是安提戈涅义无反顾地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最终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缢。剧中的冲突十分尖锐,气氛非常严肃,剧中的禁葬令违背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先知和长老们的谴责。诗人对安提戈涅寄予很大的同情。
3、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
欧里庇德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年)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出生贵族,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热爱读书,醉心于哲学思考。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92余部悲剧,现存有18部悲剧和1部萨图罗斯剧《独目巨人》,得过5次奖。
剧作包括《阿尔刻提斯》(前438)、《希波吕托斯》(前428年)、《赫卡柏》(前425年)、《特洛伊的妇女》(前415年)、《海伦》(前412年)、《美狄亚》(前431年)等。
欧里庇得斯剧作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经济危机期间的思想意识。他谴责不义的内战,反对雅典对待盟邦的高压政策,拥护民主制度,提倡民主精神。
欧里庇得斯最早在欧洲文学发现了妇女(18部戏剧有12部写妇女),尤其是私有财产的发展是家庭制度固定下来,婚姻制度逐渐固定为一夫一妻制,而这个制度只是对妇女而言,要求妇女严守贞操,甚至被禁锢在闺阁中,一般来说她们不能参加公共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
而男子们则可以有外室,可以在外面胡作非为,不受任何法律或者道德力量的约束。有些妇女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比如《美狄亚》的复仇,也有的是做了家庭的牺牲品;
比如《阿尔刻提斯》中的国王阿德墨托斯命中注定要短命,命运之神告诉他,可以让他的亲人做替身,他就可以免于夭折。
他的亲友,父母都不愿意,结果是他的妻子阿尔刻提斯自愿为他死。反映的就是当时雅典社会要求妇女为男子牺牲一切的不合理制度的悲惨结果。
扩展资料:
悲剧在古希腊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条件:
悲剧世界处于两种世界之间:一是神话世界,此后被认为是属于一个逝去的远古时代,但这个已逝去的时代却仍存在于意识之中;
二是新的价值标准体系,这是随着庇西特拉图、克里斯提尼、地米托克利和伯里克利时期城邦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这种双重世界的参照体系,构成了悲剧艺术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成为悲剧行为的推动力。在悲剧的矛盾冲突中,英雄、国王、僭主仍保有英雄式的和神话性的传统,但结尾的胜利却不属于他们:最终的胜利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英雄人物所能实现的,它总是由新的民主城邦所赋予的集体价值的胜利。
在20世纪的下半叶,研究古希腊的学者尤其注重研究悲剧的起源问题。即使他们能给予起源问题一个总结性的回答,但悲剧问题也还是没有最终得到解决。
需要明白问题的实质是在于:从艺术、社会制度和人类思想角度来说,雅典悲剧(或称阿提卡悲剧)所带来的革新,使悲剧成为一种创新形式。
悲剧是具有自身规则和特色的新颖的文学样式,它在城邦的公共节日体系中建立了一种新型表演。此外,作为特殊的表达形式,它还揭示出当时一直未被认识到的人类经验的各个方面;
它标志着人类的内在塑造和责任观树立进入一个新阶段。悲剧的形式、悲剧的表征和悲剧人物这三个方面标志着悲剧现象的产生,并具有强大而鲜明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