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每一只精致完美的蜂巢都是由数以万计的蜂儿在认真严谨的态度下完成。每一只伶俐的海豚都带着与生俱来的精细“声纳”在碧海汪洋中遨游。没有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哪来令科学家都叹为观止的精巧蜂巢;哪来令孩子们拍手叫好的水中精灵与海洋使者?由此看来,严谨也是动物们的生存之道。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与南开大学穿衣镜上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看来俱是桩桩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着他们严谨的治学之风。由此看来,严谨是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方孝孺的话时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晚年时曾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塑像。为了做到惟妙惟肖,得其精髓,仔细阅读了巴翁的著作,收集到许多照片,他甚至跑遍了巴黎的衣店,只为获得巴翁的身形数据。再加上七年的精雕细作,这座震惊世界的雕像终于问世,并流传千古,成为艺术天幕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罗丹正是顺着严谨精细的阶梯,终于一步步走入成功的殿堂。生活中,有时片刻的疏漏则可能将轻视严谨的人打入无底深渊。由此看来,严谨是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瑞士、日本与中国、印度、加拿大相比,不过是指甲壳上的区区小国,却依仗着精细的仪器制作与一丝不苟的治国理念驰名世界。严谨使他们贫瘠的国土上盛开出文明灿烂之花。由此看来来,严谨是国家的兴旺之道。严谨是一种明悟,无论体现在动物还是人,个体还是国家,它都是一条散发出智慧芳香的箴言。 【素材】事实论据范蠡功高慎归春秋末,范蠡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忠心效命,勤苦效力,为越王谋画20年,帮助勾践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势日盛,公元前482年,乘吴王夫差在黄池大会诸候之机,他建议勾践发兵攻吴,获大胜,俘吴太子友,数年之后灭吴,迫使夫差自杀,雪洗越国当年被吴灭亡的耻辱。继而又助勾践北征,直副齐鲁,称霸中原。此时范蠡觉得危险就在眼前,功高震主,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兔死狗烹”,历史上的例子多了。于是他收拾细软,带上家属悄悄远去,改名陶朱公,归隐经商。与其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不听劝告,留恋富贵,结果被勾践所杀。长孙皇后位尊守慎长孙皇后与其兄长孙无忌,帮助唐太守李世民完成大业,建立大功。太宗欲封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闻讯后,出面力阻。她对唐太宗说:“臣妾感谢圣恩,臣妾已位尊至皇后,长孙家不能再封赏了。汉朝的教训太深了,当年吕后受皇上宠幸,满朝都是吕家的人,结果图谋造反,遭灭之灾,祸国殃民。长孙无忌不能为相,请求皇上另找人选。”李世民拒不采纳皇后的请求,仍封长孙无忌为相。长孙皇后向皇上请求遭拒绝,于是就将其兄长孙无忌找去,向他讲清利害,要他远避裙带,切不可贪图眼前荣华富贵而酿成大祸。无忌最后被皇后说服,向皇上力辞宰相之职。理论论据1、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宋·胡宏《胡子知言·文王》2、多言不可与谋,多动不可与久处。明·薛宣《读书录》3、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4、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汉·贾谊《新书·大政上》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6、言有物,行有格。《礼记·缁衣》7、不要对任何人都敞开你的心胸。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8、出门要三稳:身稳,手稳,口稳。中国谚语9、言寡尤,行寡悔。《论语·为政》10、没有谨慎的态度,智慧再多也无济于事。德国谚语11、重视结避的人,开始就会谨慎。日本谚语12、头要冷,却要热。日本谚语13、得意之事不可再做,便宜之处不可再住。中国谚语14、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经办衣》15、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中国谚语16、成事每在穷困日,败事多在得志时。中国谚语17、怒多横言,喜多狂言。明·吕坤《续小儿语》18、言行如走棋,一动思三步。中国谚语邓小平一丝不苟 ——领导人需要严谨的品格 1983 年 6 月,全国正在学习、宣传朱伯儒的事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特地为学习朱伯儒题了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当时,邓小平同志嘱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要急于发表,应先请语言学家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 办公室的同志找到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王老接过写在宣纸上的题词,戴上眼镜,看过后说:“写得好。不过‘符合'的‘符'字目前已不再使用,如果这样使用显得不大规范,最好改成‘副'字。” 邓小平同志得知此事后很高兴,马上提笔说:“再重写一张,用字不规范,这样不好。”邓小平同志又铺开宣纸,一笔一画写了起来,字迹苍劲有力:“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出版物为什么要错呢 ——关键在于有无严谨的态度 某出版社的领导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出访日本,当谈及我们中国目前对出版物编校质量规定,出版物的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为合格品时,日本出版家对此甚感惊奇。他们除了对我们制定“差错率标准”不能理解外,还连连反问:“出版物为什么要错呢?” 日本人的话让我们很不服气。但日本出版物所达到的“精益求精”的水准,的确又令人不得不服。仅就日本讲谈社所采取的出版保证质量措施看,出版物确实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差错。讲谈社现有职工 1053 人,在机构设置上,除了有分工细密的编辑局、编辑部外,还特别设有负责审校文字与图片的校阅局。讲谈社的校阅局有 160 人,相当于全社成员的 15% 。一点一撇重千斤 ——一个小疏忽铸成大错 1930 年 4 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驻河南的蒋军。谁料想,冯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的泌阳一地,与沁阳相隔百里。结果冯部误入泌阳,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阎、冯联军处处陷入被动,导致联合作战的失败。后人戏称这场中原混战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若不是这一撇,或许中国历史部分章节就要改写。 18 万元付东流 ——一点都不能放过 乌鲁木齐市粮食局挂面厂 1980 年从日本一家厂商引进一套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 18 万元从日本购进 1000 卷重 10 吨的塑料包装袋,袋面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样品制出后,经挂面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厅机械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 1986 年 3 月当这批塑料袋漂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们发现“乌”字上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鸟鲁木齐”,于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 18 万元的塑料袋成了一堆废品,真是一点值万金。如果挂面厂和进出口公司的同志认真细致地检查,怎会让 18 万元付之东流呢? 【文章】 论严谨细致要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既要雷厉风行,又要严谨细致。不因雷厉风行而失之于粗心,不因严谨细致而失之于拘谨,我们的思想作风就会更加端正成熟,我们的工作就会不断地开拓前进,卓有实效。严谨细致,就是认真筹划,周密部署,有程序、有章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严谨细致,就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中央的方针政策,并同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严谨细致,就要不怕艰苦,不怕烦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仅要了解历史,把握现实,还要看到长远,看到发展;不仅要看有没有必要,还要看有没有可能;不仅要想到可能产生的积极效果,还要想到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只有严谨细致,才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更有效地凝聚起来、发挥出来,把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只有严谨细致,才能少走弯路,少出纰漏,稳操胜券。今年,我们改革、发展的任务都异常繁重。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要统筹兼顾,加强协调,对干部群众做好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尤其需要发扬严谨细致的作风。我们多数领导干部是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志习惯于照抄照转,一般号召,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喜欢“造声势”、“树形象”,做那些容易有“新闻价值”、“轰动效应”的表面文章;有的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有的思想方法片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顾此失彼;有的粗枝大叶,满足于“大概其,差不多,不出大问题”……这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无起色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否做到严谨细致,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只有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严谨细致,一以贯之,才能稳扎稳打,胜利前进。
每一只精致完美的蜂巢都是由数以万计的蜂儿在认真严谨的态度下完成。每一只伶俐的海豚都带着与生俱来的精细“声纳”在碧海汪洋中遨游。没有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哪来令科学家都叹为观止的精巧蜂巢;哪来令孩子们拍手叫好的水中精灵与海洋使者?由此看来,严谨也是动物们的生存之道。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与南开大学穿衣镜上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看来俱是桩桩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着他们严谨的治学之风。由此看来,严谨是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方孝孺的话时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晚年时曾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塑像。为了做到惟妙惟肖,得其精髓,仔细阅读了巴翁的著作,收集到许多照片,他甚至跑遍了巴黎的衣店,只为获得巴翁的身形数据。再加上七年的精雕细作,这座震惊世界的雕像终于问世,并流传千古,成为艺术天幕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罗丹正是顺着严谨精细的阶梯,终于一步步走入成功的殿堂。生活中,有时片刻的疏漏则可能将轻视严谨的人打入无底深渊。由此看来,严谨是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瑞士、日本与中国、印度、加拿大相比,不过是指甲壳上的区区小国,却依仗着精细的仪器制作与一丝不苟的治国理念驰名世界。严谨使他们贫瘠的国土上盛开出文明灿烂之花。由此看来来,严谨是国家的兴旺之道。严谨是一种明悟,无论体现在动物还是人,个体还是国家,它都是一条散发出智慧芳香的箴言。 【素材】事实论据范蠡功高慎归春秋末,范蠡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忠心效命,勤苦效力,为越王谋画20年,帮助勾践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势日盛,公元前482年,乘吴王夫差在黄池大会诸候之机,他建议勾践发兵攻吴,获大胜,俘吴太子友,数年之后灭吴,迫使夫差自杀,雪洗越国当年被吴灭亡的耻辱。继而又助勾践北征,直副齐鲁,称霸中原。此时范蠡觉得危险就在眼前,功高震主,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兔死狗烹”,历史上的例子多了。于是他收拾细软,带上家属悄悄远去,改名陶朱公,归隐经商。与其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不听劝告,留恋富贵,结果被勾践所杀。长孙皇后位尊守慎长孙皇后与其兄长孙无忌,帮助唐太守李世民完成大业,建立大功。太宗欲封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闻讯后,出面力阻。她对唐太宗说:“臣妾感谢圣恩,臣妾已位尊至皇后,长孙家不能再封赏了。汉朝的教训太深了,当年吕后受皇上宠幸,满朝都是吕家的人,结果图谋造反,遭灭之灾,祸国殃民。长孙无忌不能为相,请求皇上另找人选。”李世民拒不采纳皇后的请求,仍封长孙无忌为相。长孙皇后向皇上请求遭拒绝,于是就将其兄长孙无忌找去,向他讲清利害,要他远避裙带,切不可贪图眼前荣华富贵而酿成大祸。无忌最后被皇后说服,向皇上力辞宰相之职。理论论据1、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宋·胡宏《胡子知言·文王》2、多言不可与谋,多动不可与久处。明·薛宣《读书录》3、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4、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汉·贾谊《新书·大政上》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6、言有物,行有格。《礼记·缁衣》7、不要对任何人都敞开你的心胸。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8、出门要三稳:身稳,手稳,口稳。中国谚语9、言寡尤,行寡悔。《论语·为政》10、没有谨慎的态度,智慧再多也无济于事。德国谚语11、重视结避的人,开始就会谨慎。日本谚语12、头要冷,却要热。日本谚语13、得意之事不可再做,便宜之处不可再住。中国谚语14、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经办衣》15、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中国谚语16、成事每在穷困日,败事多在得志时。中国谚语17、怒多横言,喜多狂言。明·吕坤《续小儿语》18、言行如走棋,一动思三步。中国谚语
经典作文素材: 1、成功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是努力的人生,是无任何遗憾的人生,是目标明确并为之奋斗的人生,是会把握机遇的人生。哈佛大学对于人生成功曾做过科学的系统的调查和验证,认为人生成功必须具有三大因素:一是宏观管理能力,二是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其中,前两者仅占15-20%,后者占80-85%。这与我国清华大学曾经做过的调查试验公式惊人的相似:成功=15%的知识技能+85%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不是指通常的庸俗的人情世态,而是指驾驭人生、调节人生、解决矛盾的能力。 人人都希望成功,但往往把成功看得高不可攀,其实成功的人生是从每一点每一滴做起的,成功离我们很近。要想一步步迈向成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做到"五会"做起,即会笑、会听、会说、会做、会想。只要你想成功,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每一天都成功一点点,成功的人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2、铁环的寓言 一个铁环,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便拼命地寻找失去的那一部分。但由于自己不圆,所以滚得很慢。但正因为如此,它观赏到了平日里很少注意的花草,并和它们交了朋友。 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它找到了丢失的那一部分。有了它,虽然完美了,但是会跑得很快,再也无法和花草说话…… 3、邱吉尔的弱点 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几乎就是邱吉尔每天的广播讲话。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当他确定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克服这个缺点。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4、华盛顿的牙齿 1784年,也就是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前五年,刚刚52岁的他,一口牙几乎掉光。他请牙医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的嘴里现拔出来的。这是历史学家刚刚考古发现的,那个曾经解放黑奴的英雄华盛顿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突然滑落,我们仿佛看到了圣袍上的污点。但是仔细一想,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是的,把某人看作圣人是因为我们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从而在心里为他涂抹各种色彩,然后低下自己的头颅,来增加他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华盛顿的不完美。 5、不可救药 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残酷地欺压人民。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常冒死劝谏,希望厉王能改邪归正,但是他不但得不到厉王的重视,反而被奸臣嘲笑。 凡伯看着渐渐衰弱的国势,内心格外焦急,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小人。诗的大意是说: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不该说的话,而是你们把忧患的事情当作儿戏。忧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能够防止;但是,一旦忧患越来越多,那就像火焰熊熊燃烧一样,没有办法补救了。 果然,不久老百姓把周厉王赶到了很远的地方,再也没让他回来过。 6、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7、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记住,颇愫泌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誓愫蒙以下令了。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颇愫泌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 8、希尔顿集团在当今世界旅店业中可称是扬名五洲,200多幢巍峨壮观的高楼大厦遍布世界各都市,希尔顿集团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希尔顿集团上下团结一致,唐拉德·希尔顿曾这样说过:"我可能是得克萨斯州最幸运的,是福中之人,这种福来自于友谊,来自于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远与同僚相处愉快,合作无间,因为我的福来自于他们。" 9、家庭主妇 电影演员陈冲是这样描述她的生活状态的:"生活中的事情很琐碎,其实我在生活中就是个家庭主妇,我有我的丈夫,两个孩子……年轻时可能在事业上在乎很多,但现在的心态真的坦然了许多。我现在最在意的就是身边的这几个人,只要他们都健在、安康,也还爱我,我就幸福了。" 10、赵本山8种角色打分 在赵本山非常戏剧性的人生中,他还扮演了很多种角色,董事长、人大代表、丈夫、父亲和朋友,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赵本山为他生活中的8种角色分别打了分。影视演员:70分;小品明星:80分;导演和制片人:70分;人大代表:80分;董事长:50分;父亲、丈夫:10分;朋友:80分。 11、马克思的后代 《俄罗斯报》记者切尔卡希在伦敦大街上乘坐一辆出租车,发现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一脸又浓又密的黑络腮胡子。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车上挂的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镶在精致的铜框里。记者问道:"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司机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记者看到安东尼·马克思的名字,于是问道:"你们同姓?"司机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记者仔细端详起来,他与无产阶级学说奠基人的相貌的确有相似之处。司机淡淡地说:"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 记者提问:"您从他那里继承了什么?" 安东尼笑着摸了摸大胡子说:"就继承了这个。"他拿出一本夹有许多书签的《资本论》。 记者边翻书边问:"你还记得对马克思的一个调查表吗?在回答'您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问题时,他说是'读书',大概您也喜欢读书吧?" 他回答道:"不太喜欢。我喜欢收拾园子和汽车。我们俩只一点一样,那就是爱喝啤酒。" 12、陈毅:永远的儿子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过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解放后不久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工作十分繁忙。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来洗呀,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拦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国歌—中国男儿》,这个故事讲述了陈毅将军和三十名中国留学生在阿里耶商业专门学校唱国歌的故事。那时候,由于军阀混乱,没有正式的国歌,还是学生的陈毅灵机一动,号召大家把五四时期流行的《中国男儿》当作国歌唱,保住了国家的荣誉。读完这篇文章,我眼前仿佛浮现出陈毅将军带着三十名中国留学生衣冠整齐的站在阳光下,精神振奋地唱着悲壮高昂的《中国男儿》。声音响彻云霄。这一切,不禁让我联想到中国耻辱的历史,而当时,我们中国的耻辱又何止是没有国歌? 中国的耻辱,是圆明园的毁灭;是英法联军的凶残掠夺;是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有恃无恐;是南京大屠杀时侵略者的惨无人道;是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是当时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 拿圆明园为例,历经150年的辉煌,在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之下毁于一旦,如果不是大清政府的无能,也不会造成这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不会将这建筑艺术的瑰宝,园林艺术的精华消逝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会将这么多珍贵的文物白白送给了可恶的强盗。 不过,如“国歌”所唱:“睡狮千年,我中国站起来了!”从我国第一枚核弹发射成功到如今神九发射,我们站起来了!从此抛弃“东亚病夫”的...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在写完误会之后一定要交代这是个误会,并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的心理反应。
今年8月26日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陈毅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我们每想到他“投身革命即为家”,为“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就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现仅就他在外交战线上叱咤风云,劈波斩浪,领导我们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壮阔情景,择要回顾,以志纪念。 一、授权有限 不断创新 记得1954年初,我们第一批派出的几位大使回国述职,周恩来总理特意要我们去上海向陈毅同志汇报情况,我们不知何意。到了上海才知道中央决定调陈毅同志到国务院任副总理,并协助周总理分管外事工作。他见我们时爽直地说:“我这个人干外交恐怕不行”,“我这个陈毅,有时说话很有破坏性,有时候好感情用事,感情一上来,说话就冲口而出,不管轻重的。在我们内部,对同志有什么伤害,还可以对同志解释,在外交上就砸锅了。”所以“我请中央重新考虑”。后来我们听说:毛主席认为“临事而惧”正是优点。周总理送他“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八个字。他把这八个字奉为座右铭,信守不渝,并多次教育外交干部切实遵循。 其实,陈毅同志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深知纪律的重要性。他一贯重视和遵守纪律。他为人虽然豁达大度,热情豪放,但处事谨慎,纪律严明。他经常强调,外交事务是国家大事,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在外交上出了差错,不是个人得失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声誉的问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自作主张,感情用事。他在对外活动中,既能谈吐自如,又严守纪律。如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日本记者问到我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并具体询问何时爆炸第3颗原子弹时,他以独特风趣的语言回答说:“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知道。第3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引起会场哄堂大笑。接着他明确阐述了我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政策,解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又不泄露国家机密。 陈毅同志在强调严守纪律的同时,还教导我们要防止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授权有限”当作挡箭牌,办事谨小慎微,缩手缩脚,推推拖拖,不负责任。他要求大家在授权范围内动脑子、想办法,积极开展工作,更好地完成任务。他要大家注意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建议,以制定新对策,主动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办好外交。在这方面,他堪称我们的楷模。他接受任务从不推诿,凡是中央给他的工作,他总是坚决照办,努力完成。毛主席赞赏说:“陈毅这个同志,只要接到命令,没有不全力执行的。”他既有老革命家遵守纪律、执行指示的高度自觉,又有超人的谋略胆识,所以他在外交活动中,常常有新的创造和鲜明的特色,有声有色地完成外交任务。例如,1961年5月,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他根据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的方针,主动灵活,纵横捭阖,唇枪舌剑,折冲樽俎,表现了他执行外交政策和运用外交策略的卓越才能,为我国博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二、热爱祖国 支持友邦 陈毅同志生长在贫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从小就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立下砸烂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的大志。青年时期,他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为了救国救民,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目的,远涉重洋,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但他逐步认识到法国并不是他向往的“天国”,“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他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和法国工人罢工。1921年10月,他被法国当局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由“大闹学运北京城”到“弯弓射日到江南”,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英勇奋战,直至全国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出任上海市长,后调国务院任副总理,1958年2月兼任外交部长。记得他曾对我们说起:上海有人主张 “中国应该做美苏的桥梁”。他听后十分反感,予以严厉批评。当他向毛主席谈及此事时,毛主席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要中国人脑壳朝地,背拱起来,让美国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苏联去,让苏联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美国去。我们能这样干吗?”他说: “主席挖苦得对,谁愿意干谁去干,我这个外交部长是不干的。巴黎和会上克列孟梭逼着顾维钧签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之流却还在怀恋那个时代。在陈毅同志兼任外长期间,杜勒斯再次推行“战争边缘政策”,美国一面派兵在黎巴嫩登陆,镇压中东地区的革命运动;同时唆使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还扬言,美国海军正密切注意台湾地区局势,随时准备进行像黎巴嫩那样的登陆。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则想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路线,要我 国服从他的“全球战略需要”,并满足他的有损我国主权的要求,妄图控制我国。面对美苏两国从南北两面逼来的压力,陈毅同志以伟大爱国主义者的浩然正气,不畏强暴的豪迈气概,坚决反对外来干涉,控制和威胁。他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协助周总理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一声令下,万炮齐发金门、马祖,打得美蒋一片慌乱。同时,陈毅同志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先后及时揭露了杜勒斯的所谓“停火”、“脱身政策”和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弄得美国内外怨声四起,美蒋矛盾激化,杜勒斯骑虎难下。他这时告诉我们说:“台湾局势非常微妙,矛盾错综复杂,炮打打停停,就是利用这些矛盾,使美国人不能插手,还得替我们约束蒋介石不要闯祸。毛主席的文章做得真妙。”他还指出:“我们在金门打打停停不是‘送瘟神’而是‘留瘟神’”,让杜勒斯“难以脱身”。最后,美国不得不从台湾地区撤走部分海空军,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他豪迈地归结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美国不好惹,那么世界上还有一个中国更不好惹。” 陈毅同志在“前门斗虎”的同时,又坚决“后门拒狼”。对外来的干涉、控制进行了坚决抵制。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刚刚结束对美国访问,来到北京参加我国建国10周年庆典,当晚就在宾朋满座、喜气洋洋的国宴上出言不逊,教训我国领导人不要用“武力去试试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在10月2日的高级会谈中,赫鲁晓夫又指责我国炮击金门、马祖和还击印度侵犯边境。陈毅同志大义凛然,给予他义正词严的反驳。对此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妄说:“这一次,中国方面决定放出陈毅来攻击我。谈判一下子就激昂和紧张起来。”他在《最后遗言》中还 “骂”了陈毅同志一通。这正好是陈毅同志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浩气长存的反映。 陈毅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无产阶级 国际主义者。他在主持外交部工作期间,用极大精力致力于支持 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我国同亚非拉国家 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在1958年到1966年的8年中,先后出访26次,访问了近30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亚非国家,在国内接待的外宾也大都属于亚非拉国家。 1955年4月,在亚非会议上他作为周总理的主要助手,协助周总理从团结反帝的大局出发,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会场内外同各国代表团广泛接触,广交朋友,说明我国的立场和主张,消除了某些国家的疑虑,为开好这次盛会做出了出色贡献,也为他出任外交部长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958年2月,他刚就任外长,就随周总理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安排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回中国。2月17日,他在志愿军总部给官兵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主义课。他在讲明我国不谋私利,不支配别人,不在别国驻军,无条件撤军的重大意义之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不要去充恩人,以为我有恩于你,你就要给我磕头。”“信陵君解了邯郸之围,驰名天下。一位朋友劝他不要骄傲,忠告信陵君说:‘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这是中国民族的传统。” 陈毅同志协助周总理带领我们同许多邻国通过和平协商、互谅互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和双重国籍等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同很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对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更寄予深切的同情。他三次访问非洲,对非洲各国人民反帝、反殖和反种族主义的斗争以巨大的支持和鼓舞。他热情歌颂道:“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涤瑕荡垢上重光,全无敌。”他积极参与周总理主持制订的我国同非洲国家关系五项原则和我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并指出:“中国的援助与帝国主义的援助有本质的不同,帝国主义的援助,就是养成你对他的依赖,给你点奶水吃,给你点鸦片抽,你抽上瘾了,就不能摆脱我了。中国的援助是别开生面。我们受过这种援助的害,就能体己谅人,帮助他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受过这种痛苦,就不能把这种痛苦再去给人家。”这是多么高尚的国际主义胸怀啊! 三、坚持原则 善于斗争 陈毅同志一贯忠实、认真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周总理制定的外交政策,坚持中央批准的原则,从不动摇妥协。他常说,办外交不能贻误时机。对毛主席、周总理的批示或指示,他总是雷厉风行,迅速传达贯彻。当日来得及的当日办,当日来不及的次日办。常常是中央的会议刚结束,他主持的外事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开始;上午到周总理处谈工作,下午就传达布置,从不拖拉,延误时机。他在传达中央决定和指示时,不是照本宣讲,而是结合自己体会说明;传达后立即组织讨论,深入领会精神,认真研究贯彻办法,出色地完成任务。 陈毅同志还常向我们说,办外交要集思广益。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定要坚决服从照办,但具体执行办法要切实可行。他一向主张,中央确定的原则一定要坚持,而实现原则的策略则需灵活运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善于胜利。他强调搞外交同打仗一样,要搞好调查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经常组织形势务虚会,甚至还请毛主席、周总理参加,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进行研讨,及时提出新看法、新建议和新对策,供中央决策参考,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使外交工作常处于主动地位。 陈毅同志对外交工作的特点也做过入情入理的分析。1960年底,他曾对全体外交干部说:“外交这碗饭是不好吃的,因为外交问题不能完全靠我们,人家不干,你就没有办法。”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办交涉,如不沟通思想,求得共识,是办不成的。所以他在外交实践中,善于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策略,采取适当方式,沟通双方思想,以便达成协议。他倡导把正式谈判同私下交往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机会同外宾交谈,主动介绍我国情况和政策,增进对方对我国的了解;同时了解对方的情况和意图,使双方在沟通思想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办好交涉。在他的外交实践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同外宾交谈。据现有资料统计,他每年会见外宾达300多人次。他出国访问也是以会谈为主,往往寓重大对外交涉于热忱爽朗的交谈声中求得解决。他参加国际会议时,也是把会上发言同会下交谈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在国际会议上往往是各人念各人事先经过批准的稿子,很难解决问题,因而他更重视会外活动,通过个人交谈,沟通思想,求得共识。然后,根据求同存异的方针,综合各方共同意见,提出切实可行方案,取得多数代表的支持,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1961年5月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64年4月他以外长身份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时,都是运用这种办法打破僵局,促使会议获得圆满成功的。这不仅展现了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卓越外交才能,而且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信誉。 四、广交朋友 待人以诚 陈毅同志高瞻远瞩,襟怀坦荡,常以“应知重理想,当为世界谋”的豪迈气概,广交朋友,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以开拓我国外交局面。他在对外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结交朋友,官方的,民间的,东方的,西方的,不论国家大小,身份高低,都欣然同他们交往,朋友遍天下。 陈毅同志一向主张交友以诚。他有坚强的党性,又讲究真挚的人情。他向外宾介绍情况时,总是一分为二,既讲成就,也讲问题,尽量让人全面、正确了解我国的情况;他向外宾了解情况时,总是耐心、客观地仔细听取对方介绍,从不妄加评论;他在同对方商谈问题时,常常直率地表明我方的立场和主张,诚恳征求对方意见,被外国人誉为“高姿态外交”。 陈毅同志以他的渊博知识,丰富经验,使双方交谈内容既广又深,引人入胜。他善于寓重要政策观点于闲谈之中,谈得既直爽又风趣,使对方听之有味,易于接受,往往在谈笑风生中,沟通思想,达成共识,既有利于发展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也增进了个人间的友谊,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声望。 陈毅同志同亚非拉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很广、很深。诸如,缅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马里、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领导人对他都怀有诚挚的友情,有的交往很深,甚至无话不说。如苏加诺总统就曾对他说:“我的生活方式,我讲的东西是资产阶级一套,恐怕你不愿听。”他却恳切地说:“我们把你当作朋友看待,并且我认为做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没有什么坏处。我们的孙中山先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物。”苏加诺总统听了感到很亲切,后来对人说:“跟陈毅元帅谈话后,感到有股激荡的力量,往往得到一种满足。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陈毅只有寥寥数语,就可以讲清楚。”对西哈努克亲王和奈温将军等的交情之深更不用说了。在他去世后,西哈努克坚持要参加他的追悼会,在给张茜同志的唁电中说,陈毅元帅是我们高棉人可靠的积极的朋友,陈毅元帅的名字将永远活在高棉人民的心里。 陈毅同志同西方国家领导人的交往也是坦率诚恳的。如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他同英国外交大臣霍姆曾多次互相拜访,当霍姆问及:“为什么你们不能不管别人(指支援非洲国家),而专心致力于国内繁重的建设任务呢?”他爽朗地回答说:“你们西方人的毛病,就在于你们总是从个人一生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我们却认为这过于狭窄了。”事后多年,霍姆在其回忆录里称陈毅是“一个有用的朋友”,十分赞赏他对达成老挝中立协议所作出的贡献。 陈毅同志同号称美国外交界“不落的明星”哈里曼也有交往。他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当面指责哈里曼发言的错误,而在会下又同他握手交谈。哈里曼说:“我对你讲话稿的头两页是同意的,但不同意第三页。”陈毅同志很风趣地回答说:“看来你还不如我的水平,我还讲了两页你喜欢的,你讲的我一页也不喜欢。现在最重要的是执行协议,美国应从老挝撤军,从泰国撤军。”哈里曼回答说,美国的事有难办之处,并再三向陈毅说:“你无论如何不要忘记请我去中国呀。” 陈毅同志对推进我国的外交事业,殚精竭虑,呕心呖血。在他兼任外交部长期间,我国出现了两次建交高潮,打开了新的外交局面。这正应了他当年出访亚非6国时写下的豪迈诗篇:“海酿千钟酒,山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五、青松挺立 风范永存 正当陈毅同志运筹帷幄,挥洒自如,领导我们开拓新的外交局面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突然袭来。这时,他出国访问刚刚回来,毫无思想准备。开始,他着眼于“反修防修”,对运动表示拥护,积极向各单位派出工作组,号召各级干部正确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外交工作顺利进行。不久,毛主席决定撤销工作组,并上纲为镇压群众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陈毅同志又主动为外交部派出工作组承担责任,保护工作组成员。在第二外国语学院批斗工作组时,陈毅赶到会场,旗帜鲜明地指出:“派工作组错误是当时局面造成的,我是支持派工作组的;工作组的错误应该进行批判,但我们无权把他们整死,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把工作组打成反革命,打成黑帮不如把我陈毅打成反革命,打成黑帮。”他还多次教育年轻同志要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不要乱来,以免犯错误。为维护外交工作不被打乱,他坚持内外有别,经中央批准,不准在驻外使领馆搞“四大”,反对随便向外国人乱送毛主席语录和纪念章,避免对外造成不良影响,损害我国形象。 陈毅同志针对林彪、江青、康生等一伙的夺权阴谋,直截了当地指出:“外交大权属中央,不能夺。”在接见归国留学生代表时说:“我们已老了,是要交班的。但是,绝不能交给野心家、两面派!不能眼睁睁看着千百万烈士用自己宝贵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付之东流!”对污蔑他执行了向帝国主义投降,向修正主义投降,向各国反动派投降,扑灭人民革命的“三降一灭路线”的攻击,他更胸有成竹,大义凛然,不断给予了批驳和斗争。他坚定地回答说,他执行的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结合的革命路线。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是真正的马列主义,对得起我们列祖列宗。 1967年2月,在夺权风暴席卷全国,并波及军队时,陈毅同志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宁作雪里青松,不作墙头芦苇。他愤怒斥责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妄图搞乱党和国家,迫害老干部,篡党夺权的罪恶,被打成所谓“二月逆流”的黑干将。随后,他遭受诬陷和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患了癌症。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陈毅同志置手术后身体虚弱于不顾,对林彪进行了严正揭发和深刻批判,并准备出来再大干一场,但不幸病情恶化,于1972年1月6日逝世。 陈毅同志离开我们快20年了,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光辉业绩,却彪炳千秋,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正如其诗所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他就是这样一颗高洁的青松,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38 浏览 5 回答
155 浏览 2 回答
161 浏览 5 回答
210 浏览 5 回答
130 浏览 3 回答
297 浏览 6 回答
83 浏览 3 回答
334 浏览 6 回答
96 浏览 2 回答
206 浏览 2 回答
340 浏览 2 回答
163 浏览 2 回答
100 浏览 4 回答
347 浏览 2 回答
298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