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med中的文献有文献来源,点击文献来源链接有的可以直接下载。不能下载的去收录该文献的数据库中检索获取你需要的文献。2021年前的文献,还可以复制DOI到sci-hub中试试。
约为五千四百万至三千八百万年前之间,有一支食肉类哺乳动物发展成一组独特的分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徵,就是拥有四颗裂齿。从古至今有许多动物都食肉,但只有食肉类哺乳动物是具有进化了的牙齿可作压碎与咀嚼之用〔四颗上颚前臼齿和第一颗下颚臼齿〕,适用於切开兽肉,所以狗的进化可以从检验它已绝种的祖先的牙齿化石而追溯得到。狗的进化年表一亿至五千万年前-------------克里奥顿 小型的食肉兽五千四百至三千八百万年前----米阿锡 牙齿化石显示这类食肉动物生存於始新世纪,这类小动物有展开的脚爪,显示出它们可能居於树上的生活方式。三千八至两千六百万年前-------黄昏犬 发展於现今的北美洲,可能是犬族的直系祖先,它们是最早具有内耳构造的生物类。一千九百万年前-----------------西诺迪泰 它们属於两栖的犬类家族一千两百万年前-----------------拖马塔斯 在中新世纪时,四十二种不同种类的像狗的犬类动物出现了,拖马塔斯具有现代犬的牙齿构造的初模。家犬是数百万年前具有独特作用的裂齿咬断肉类的食肉哺乳动物后裔。200万年前在犬的家族中已经形成10属食肉动物。犬属食肉动物由郊狼、豺和狼组成。当人类开始定居时,狼也紧随其后并逐步改变了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选择性进化的环境,并逐渐形成了家犬。克里奥顿 小型食肉动物 1亿~5000万年前米柯斯 5400万~3800万年前牙齿化石揭示这类食肉动物生活在始新世纪.这类小动物有展开的脚爪,显示它们很可能生活栖息在树上。黄昏犬 在3800万~2600万年前 黄昏犬生活在北美洲,它们可能是犬的直系祖先。这是最古老具有内耳的品种,是犬族动物的一个特征。特马斯 1900万年前 食肉哺乳动物在世界不同地方独立演化。特马斯在欧洲大陆进化,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对这种假设有许多异议。莱普特 1200万年前 在中新实际,约2600万~700万年前,出现了42种不同属且都与犬类似的食肉动物。现在才知道这类哺乳动物中,莱普特是犬和所有其他现代食肉哺乳动物的真正祖先。现代犬 200万年前 在200万年前的上新世纪末和更新世纪初,所有现代食肉动物的基本血统已经进化。42个种类的食肉动物已大幅度降低至今天的10个种类。这些动物最多的是犬属类,其中狼、豺、郊狼和犬都是其成员。第二个分类狐狸属类,共有12个种类的狐。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这份情义到底有多长?经过一系列遗传学研究,中瑞研究人员终于证明,早在15000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中国境内或者中国附近的五、六只母狼先后被人类群落驯养,于是从那时起,人与狗开始一同打猎、一同烤火、一同进化、一同走过漫漫时间长河…… 中瑞科学家小组追查狗起源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始进行过有关狗、狼等动物的研究,而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南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2000年,萨沃莱南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亚平教授联系,希望共同对狗线粒体DNA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揭开狗的起源之谜,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采集样本,研究小组的人员跑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张亚平说,“无论是从前期的设计,保证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还是后期的DNA样本分析,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从声音中可以听出,张亚平对这些所谓的“辛苦”乐在其中。 经过2年的研究,中瑞研究小组证实,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都起源于东亚,之后才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使它们今天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物种。今年11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该文章被作为封面论文发表。该文章在遗传学研究领域引起很大震动,欧美许多科学刊物闻风而至,纷纷对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萨沃莱南进行采访,一些遗传学研究机构更是将对狗的研究作为下一个项目。 线粒体DNA揭开身世之谜 的确,狗起源于狼,这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搜集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4只狗的DNA样本,分析了它们体内通过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张亚平说,“我们由此判断,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之所以认为是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五只母狼开创狗历史 萨沃莱南说:“在被人类驯养之后,并非出于不同的遗传基因,却能够分化出外形差异如此巨大的各类狗,实在是令人惊异的一件事。” 这项研究是由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另一方面,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这部分基因在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显现。他们认为,狗在东亚起源并扩大到整个亚洲和欧洲,继而在1.4万至1.2万年前由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张亚平介绍说,“研究发现,至少有五个创群者,由于狗最初是从狼驯化而来的,由此可以推断出狗最早的祖先有几个。此外,从驯化的时间来看,这五个创群者所处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说明狗的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驯化需要一个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东亚区域,不同的人类群落不约而同地先后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几乎所有的狗,从吉娃娃到圣伯纳犬,追踪其血统的结果都将指向最初的几只母狼。瑞典一位家畜专家珀·詹森认为,东亚人是最早驯化狗的这一推测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带着狗,这一点显示了在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亚洲人生活在一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认为,在发展出贸易之前,人类就交换狗。 驯化早于其他牲畜和作物 张亚平介绍,人类驯化动物是出于发展的需要。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这是人类发展到一个阶段十分重要的产物。除了家畜,农作物也是野生作物驯化而来的,然后,人类才能从散居、狩猎转变到聚居、耕作,耕种和饲养牲畜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进入农业社会。 而狗又和其他家养动物不同,据推测,从狗的作用上来看,最初驯化的狗可以帮助狩猎、交通、看家,由此推断,狗可能是最先被驯化的野生动物。之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狗又逐渐被驯化出许多其他功能。 驯化不是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张亚平指出:“狼的驯化不大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为可能的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共同实践过程。”狗的遗传类型属于狼的不同遗传分支,显示东亚的人类族群同时驯化了不同狼群成为家犬,张亚平说,这不是偶然事件。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和美国华盛顿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珍妮佛·雷纳德也在进行现代狗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现代的家犬是否是从当地的狼驯化而来的。他们比较了古代狗和现代狗的DNA,包括37个从欧洲殖民者带来墨西哥、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狗化石中提取的DNA样本,以及11个从阿拉斯加沉积层中取出的、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的阿拉斯加犬的DNA样本。研究发现,现代的狗和古代的狗的关系比和美洲灰狼还近,它们的相似度显示,所有的狗都来自共同的祖先——中国灰狼。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那些在13000到14000年前到美洲拓荒的人类一定带着许多来自家乡的狗。” 为何心有灵犀尚待研究 在与人类为伴的漫长岁月中,狗能够对人类的意图心领神会一直令人不解,因此一些狗也被委以重任,如导盲犬、缉毒犬、看护犬等。如何才能解释人与狗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至今还没有结论。 中国犬的种类很多,许多外国名犬都具有中国犬的血统。以下为几种著名的中国犬: 中国冠毛犬,也称中国裸犬,或中国无毛犬,是仅有的几个无毛品种之一。 北京犬,又称北京狮子狗或北京宫廷狮子狗,俗称京叭,是著名的玩赏犬。产自中国,并有很长的饲养历史。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藏獒,又名藏狗、番狗、蕃狗、羌狗。产于西藏。 松狮犬,也称熊狮犬,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西施犬,又称中国狮子犬,是产于我国的一种长毛犬。 细犬,产于我国山东省和河北省,在山东梁山一带数量较多,并将其称为山东细犬。 沙皮犬,又名大沥犬、打犬或斗犬。原产于广东省南海县大沥乡。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我国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西藏小梗犬,人们习惯称之为狮子犬,也有的书刊上介绍称之为中国狮子狗,原产于中国西藏地区。 有趣的是,哈佛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布朗·哈里的一个简单试验证明,狗甚至比那些称得上狡猾的动物更能领会人的意图。 试验中,黑猩猩、成犬、幼犬和狼被研究人员分别施以暗示,在并排摆放的两个箱子之一被放入了食物。当研究人员通过指示、盯看或者手指敲打的方式指出存放食物的箱子时,成犬,甚至包括幼犬都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这种接受人类暗示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其他试验动物。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但它们和人类的沟通能力居然连狗都不如。 狗成为遗传学上佳研究对象 世界上,各地都有爱狗者成立的各种协会,以及许多名犬比赛。狗的血统在部分人眼中成为狗价值的体现。不知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会不会打击他们对纯血统狗狂热的追求。但是研究已经证明,虽然狗在形态上差异巨大,但这全部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在过去的一万多年间,人类的定向选择大大加快了狗的进化过程。但是由于狗属于家养动物,就像猪、羊等牲畜一样,一直都没有从狼的类群中单独划分出来。 张亚平介绍,从遗传学上讲,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狗在外形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它们共同的遗传基础,令狗成为进行遗传学研究的上佳对象。所以,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最后,评论文章同时指出,美国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已经将狗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张亚平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目标是确定狗的祖先究竟生活在东亚的哪个区域,以及创群者的数量和发生的准确时间,研究结果预计在2003年发表。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关超 张亚平简介 1965年5月出生,云南省人,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国,一直从事分子进化与基因多样性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张亚平一直致力于研究动物和人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他与合作者在分子水平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一些重要动物类群,如熊超科和灵长类等的系统发育,澄清了这些动物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难题;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DNA库,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一些濒危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懒猴、盘羊、海南坡鹿、穿山甲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揭示了我国主要的家养动物,如猪、牛、羊、鸡和狗等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对我国不同民族人群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揭示中华民族源流与人群扩散、迁移历史提供了新线索。 张亚平先后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Am. J. Hum. Genet.等国际SCI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国内SCI刊物发表论文10篇。 张亚平曾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他的研究小组于2001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2002年,张亚平荣获第三届“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这份情义到底有多长?经过一系列遗传学研究,中瑞研究人员终于证明,早在15000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中国境内或者中国附近的五、六只母狼先后被人类群落驯养,于是从那时起,人与狗开始一同打猎、一同烤火、一同进化、一同走过漫漫时间长河…… 中瑞科学家小组追查狗起源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始进行过有关狗、狼等动物的研究,而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南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2000年,萨沃莱南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亚平教授联系,希望共同对狗线粒体DNA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揭开狗的起源之谜,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采集样本,研究小组的人员跑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张亚平说,“无论是从前期的设计,保证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还是后期的DNA样本分析,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从声音中可以听出,张亚平对这些所谓的“辛苦”乐在其中。 经过2年的研究,中瑞研究小组证实,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都起源于东亚,之后才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使它们今天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物种。今年11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该文章被作为封面论文发表。该文章在遗传学研究领域引起很大震动,欧美许多科学刊物闻风而至,纷纷对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萨沃莱南进行采访,一些遗传学研究机构更是将对狗的研究作为下一个项目。 线粒体DNA揭开身世之谜 的确,狗起源于狼,这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搜集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4只狗的DNA样本,分析了它们体内通过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张亚平说,“我们由此判断,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之所以认为是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五只母狼开创狗历史 萨沃莱南说:“在被人类驯养之后,并非出于不同的遗传基因,却能够分化出外形差异如此巨大的各类狗,实在是令人惊异的一件事。” 这项研究是由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另一方面,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这部分基因在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显现。他们认为,狗在东亚起源并扩大到整个亚洲和欧洲,继而在1.4万至1.2万年前由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张亚平介绍说,“研究发现,至少有五个创群者,由于狗最初是从狼驯化而来的,由此可以推断出狗最早的祖先有几个。此外,从驯化的时间来看,这五个创群者所处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说明狗的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驯化需要一个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东亚区域,不同的人类群落不约而同地先后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几乎所有的狗,从吉娃娃到圣伯纳犬,追踪其血统的结果都将指向最初的几只母狼。瑞典一位家畜专家珀·詹森认为,东亚人是最早驯化狗的这一推测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陆的第一批定居者带着狗,这一点显示了在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亚洲人生活在一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认为,在发展出贸易之前,人类就交换狗。 驯化早于其他牲畜和作物 张亚平介绍,人类驯化动物是出于发展的需要。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这是人类发展到一个阶段十分重要的产物。除了家畜,农作物也是野生作物驯化而来的,然后,人类才能从散居、狩猎转变到聚居、耕作,耕种和饲养牲畜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进入农业社会。 而狗又和其他家养动物不同,据推测,从狗的作用上来看,最初驯化的狗可以帮助狩猎、交通、看家,由此推断,狗可能是最先被驯化的野生动物。之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狗又逐渐被驯化出许多其他功能。 驯化不是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张亚平指出:“狼的驯化不大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为可能的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共同实践过程。”狗的遗传类型属于狼的不同遗传分支,显示东亚的人类族群同时驯化了不同狼群成为家犬,张亚平说,这不是偶然事件。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查理斯·韦拉和美国华盛顿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珍妮佛·雷纳德也在进行现代狗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现代的家犬是否是从当地的狼驯化而来的。他们比较了古代狗和现代狗的DNA,包括37个从欧洲殖民者带来墨西哥、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狗化石中提取的DNA样本,以及11个从阿拉斯加沉积层中取出的、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的阿拉斯加犬的DNA样本。研究发现,现代的狗和古代的狗的关系比和美洲灰狼还近,它们的相似度显示,所有的狗都来自共同的祖先——中国灰狼。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那些在13000到14000年前到美洲拓荒的人类一定带着许多来自家乡的狗。” 为何心有灵犀尚待研究 在与人类为伴的漫长岁月中,狗能够对人类的意图心领神会一直令人不解,因此一些狗也被委以重任,如导盲犬、缉毒犬、看护犬等。如何才能解释人与狗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至今还没有结论。 中国犬的种类很多,许多外国名犬都具有中国犬的血统。以下为几种著名的中国犬: 中国冠毛犬,也称中国裸犬,或中国无毛犬,是仅有的几个无毛品种之一。 北京犬,又称北京狮子狗或北京宫廷狮子狗,俗称京叭,是著名的玩赏犬。产自中国,并有很长的饲养历史。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藏獒,又名藏狗、番狗、蕃狗、羌狗。产于西藏。 松狮犬,也称熊狮犬,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西施犬,又称中国狮子犬,是产于我国的一种长毛犬。 细犬,产于我国山东省和河北省,在山东梁山一带数量较多,并将其称为山东细犬。 沙皮犬,又名大沥犬、打犬或斗犬。原产于广东省南海县大沥乡。 拉萨狮子犬,又名西藏狮子犬,源于我国西藏,被饲养在喇嘛庙内作为看门狗。 西藏小梗犬,人们习惯称之为狮子犬,也有的书刊上介绍称之为中国狮子狗,原产于中国西藏地区。 有趣的是,哈佛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布朗·哈里的一个简单试验证明,狗甚至比那些称得上狡猾的动物更能领会人的意图。 试验中,黑猩猩、成犬、幼犬和狼被研究人员分别施以暗示,在并排摆放的两个箱子之一被放入了食物。当研究人员通过指示、盯看或者手指敲打的方式指出存放食物的箱子时,成犬,甚至包括幼犬都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这种接受人类暗示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其他试验动物。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但它们和人类的沟通能力居然连狗都不如。 狗成为遗传学上佳研究对象 世界上,各地都有爱狗者成立的各种协会,以及许多名犬比赛。狗的血统在部分人眼中成为狗价值的体现。不知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会不会打击他们对纯血统狗狂热的追求。但是研究已经证明,虽然狗在形态上差异巨大,但这全部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在过去的一万多年间,人类的定向选择大大加快了狗的进化过程。但是由于狗属于家养动物,就像猪、羊等牲畜一样,一直都没有从狼的类群中单独划分出来。 张亚平介绍,从遗传学上讲,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狗在外形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它们共同的遗传基础,令狗成为进行遗传学研究的上佳对象。所以,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最后,评论文章同时指出,美国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已经将狗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张亚平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目标是确定狗的祖先究竟生活在东亚的哪个区域,以及创群者的数量和发生的准确时间,研究结果预计在2003年发表。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关超 张亚平简介 1965年5月出生,云南省人,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国,一直从事分子进化与基因多样性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张亚平一直致力于研究动物和人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他与合作者在分子水平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一些重要动物类群,如熊超科和灵长类等的系统发育,澄清了这些动物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难题;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DNA库,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一些濒危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懒猴、盘羊、海南坡鹿、穿山甲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揭示了我国主要的家养动物,如猪、牛、羊、鸡和狗等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对我国不同民族人群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揭示中华民族源流与人群扩散、迁移历史提供了新线索。 张亚平先后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Am. J. Hum. Genet.等国际SCI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国内SCI刊物发表论文10篇。 张亚平曾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他的研究小组于2001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2002年,张亚平荣获第三届“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天津青年报》 12月12日)
您用搜索检索出文献后,点击要下载的文献标题。新界面里,会出现文献的题目,作者和摘要,这时在你屏幕的右边会有相应的文献出处,你点击进入后如果是免费的全文,就可以下载,如果不是,就只能看摘要
pubmed是检索文献的网站,不支持下载哦,不过我可以推荐一个采用pubmed检索又可以免费下载的网站,小狗文献,在小狗文献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文献,点击下载时候会有scihub、小狗下载、谷歌学术,多种全文链接的下载方式,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下载方式进行下载,下载到本地或者在线浏览。
恭喜你毕业在即,首先要选好论文的角度和选材,最好有自己的观点;其次,导师给的适当用点就可以了,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本科开题报告是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开题报告包括: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则是阐述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最后就是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写开题报告一切都是从题目出发,围绕这个题目进行讨论研究。所以要让你看到你的开题报告就能明白,你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你如何去通过实验或实践去证明你想要证明的观点。文献综述1具体的格式要求,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稍有不同,以学校提供的格式模板为准,如果没有详细说明的,参考标准论文格式。开题报告和论文一样是重视格式要求的,一般在要求你写开题报告时会有一个格式模板文件发给你。所以无论你是从哪复制粘贴都要注意符合目标格式。(如图)我给你的更稳妥的建议是,如果从其他论文或文章上复制一些文字到你现在的开题报告上,不要先复制到底稿上。可以先复制到记事本上,然后编辑好再复制到底稿上。这样就能防止你有的时候忘记统一格式造成局部的格式不正确。(记事本上复制的文字默认是匹配目标格式的,而且排版工作量也稍少些)2内容要求:内容要求是对开题报告各部分应该阐述些什么样的内容作出统一的规定,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让人更容易一目了然地了解你的思路。不同的开题报告要求不同,这里以工科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作为示范进行讲解。基本要求:(1)叙述选题的背景、目的和现实意义。(2)叙述所写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有何研究进展,现代工艺流程与方法、存在的问题,技术展望等。(3)叙述所做课题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之处以及对该课题的趋势预测。(4)最后列出作者所查阅的国内外参考文献(6篇以上,含1篇外文,写法与正文部分参考文献的的格式一致),且所列文献必须是综述作者阅读过的材料,不允许将所列文献中引用而自己并未阅读的文献列入。(5)字数要求在2000字左右。这里有5点要求,从这5点要求我们对开题报告就有一个基本雏形了。文章有1-3的要求可以分3段阐述。后面两个要求则是参考文献和字数要求,这些符号要求不难。怎么开始写文献综述呢?第一步分析论文标题:我以一个标题为例:“Al添加对WC-Co超细硬质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假设这是论文题目,这里的关键是Al、WC-Co超细硬质合金、腐蚀性能。然后根据拆解关键词就得到有关第一点要求的一些背景:我们可以查阅比如WC-Co超细硬质合金添加Al的研究,还可以查阅WC-Co超细硬质合金腐蚀性能的研究等。然后根据这个背景引出WC-Co超细硬质合金中添加Al相比于其它的方法有何优点,这样就把目的和现实意义给讲清楚了。第二段是讲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搜索:Al添加对WC-Co超细硬质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和这个更加相关的文章了。然后从中摘取一些研究成果的文字或者新闻报道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就阐述你想通过怎样的实验方法来验证你论文中提出的课题。这里可以参考前面说道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里使用的一些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安排的设备进行一个大概构思。3搜索资料:条理理清楚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搜索资料了。首先推荐的是找相关论文,因为相关论文可以提供给你的信息是最充足的。这里要使用到的是谷歌学术搜索。前面我已经说道了怎么使用关键词。把标题的一些题干提取出来,然后就是关键词进行搜索。比如我们要写第一段研究背景时,我们就可以搜:“WC-Co超细硬质合金Al”,“WC-Co超细硬质合金腐蚀性能”。如果搜不到合适的可以让关键词的覆盖面更大些。搜索之后什么样的搜索结果是有用的呢,如图,显示是PDF文档的搜索结果是有效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些结果是从一些提供论文的网站上搜索的摘录信息,而这篇论文是要收费才能下载的,如果你不想花钱这个结果对你无用。而PDF格式是直接可以下载下来的。结果较少的时候尽量多找有用的结果,结果多的时候尽量找发布时间比较新的结果。4将有用的文档都保存到一个文件夹中,因为以后写完开题报告之后写论文还会用到。一般论文是和你所学专业有关,所以你还可以从教材上找到些有用的资料。总之资料方面只要你能读懂它多一点更好。(读不懂就没必要)最后就是开始组织文献综述的写作了。5参考文献文献综述后面有参考文献的引用,一是你参考的这篇论文本身可以作为参考文献,二是论文本身会引用相关文章并且会用【1】的上标标记,你可以去找寻论文末尾对应的文章然后使用引用的文章。但是即使你要引用某篇文章的内容,最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表达,不要进行照搬式操作,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END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第二部分是开题报告的重点:由要求可以看出分3个部分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其中前两个部分很简单(在写开题报告的时候会有一个上面下发给选题者的任务书,任务书中有内容和任务,从中可以提取12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则是需要自己制定的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我们逐一来讲选题依据选题依据可以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对实际生活或生产会带来哪些有价值的影响。参考资料前面说到了1是国内外研究现状,2就是任务书中的内容和任务里面的内容。这一部分表述意思表述清楚即可。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其实基本就是任务书中的任务,以工科本科论文的任务书为例,由于是实验性质的内容,所以会告诉你是进行哪几个实验。然后你在开题报告中把这部分交代清楚即可。研究思路及方案研究思路和方案就是重点了,怎么来写呢。首先资料准备:第一,如果有关于本课题相同的实验参考,是可以借鉴的。也就是说相关的学术论文可以为你的实验安排提供参考。但是由于实验条件不同,你使用的设备原料自然会不同,结果也可能有出入。总之不能是抄袭的形式。第二,稍微麻烦点,根据任务书中提及的实验,具体去搜集一些实验信息然后,把它应用于你的课题。文章形式研究思路和方案怎么些呢,第一步是实验准备。原料和实验器材,能讲清楚的尽量讲清楚,有的实验器材不懂的可以大概涉及。第二部实验过程,实验过程这个根据具体的实验不同自然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去描述。第三部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说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且对你这个实验设计做一个大概的评价。如果是其它像社会类的论文也可这样参考:第一步就是调查构思。第二步就是开展社会实践进行调查,要调查的人群面和调查具体题目是什么第三步就是如何总结资料,如何做出分析。最后是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最后面的就是工作进度具安排了,这个在任务书上面都有。无需在多做讲述。本文主要是就如何构建内容方面进行阐述的,没有设计具体的例子。但是论文可以理解为都是按照一种条理清晰的思路去做的。思路清晰你做出的文章才越容易被别人看懂被别人理解。
244 浏览 5 回答
144 浏览 4 回答
344 浏览 4 回答
153 浏览 6 回答
177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6 回答
264 浏览 4 回答
208 浏览 3 回答
276 浏览 2 回答
203 浏览 4 回答
167 浏览 2 回答
156 浏览 5 回答
172 浏览 4 回答
91 浏览 5 回答
359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