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田径普修学生铅球滑步技术初期教学手段探讨[摘要] 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教学,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初期教学手段上研究甚少,针对我院学生现状和就业后的实际应用,本文经过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实验手段,对建立正确的铅球技术概念和掌握合理的滑步技术以及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效果比较明显。[关键词] 铅球,滑步,教学,初期手段1 引言在铅球教学初期,观察学生滑步技术易犯的错误多表现在:滑步开始阶段蹬摆无力,滑步距离短,滑步结束时,上体过早抬起,导致最后用力实效性差。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分析认为:造成以上错误的原因主要多属于对滑步技术的概念及作用认识不足以及支撑力量弱所造成。具体讲:1、滑步预摆的回摆与蹬摆动作脱节,有蹬无摆,造成蹬摆无力,上下跳动,滑步距离短,动作不实效;2、滑步结束时,上体过早抬起,,造成重心偏离,缩短了器械出手的做功距离,影响了最后用力出手动作的实效性。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我院专科班05、07级田径普修课学生,实验组:07级随机抽取三个班,对照组:05级随机抽取三个班(具体见下表1)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组别 样本量n 男 女 年龄 原始成绩(米) 男 女实验组 128 101 27 18.6岁 8.9 6.1对照组 95 55 40 18.2岁 8.9 6.0合计/均值 223 156 67 18.4 8.9 6.05(注:两组的年龄和原始成绩经检验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2.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技术评定法问卷调查法:对07级实验组采用实验方法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实验使用的七个手段(见下表2),共计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18份,回收率90.8 %表2 问卷调查表手段名称 手段目的 显效 微显 不显侧向并步移动 体会重心平稳移动、不跳动 原地侧向换步 平移并使重心保持在支撑腿上 向后并步移动 重心平移和适宜的上体位置 侧向并步式滑步 移动重心、蹬收腿、站位正确 背向并步式滑步 平移、快落、扭紧上体 向后摆跳技术 体会摆动腿摆动的作用 两米背向滑步 蹬摆、平移、留住、压实 技术评定法:在实验前后对滑步技术进行了技术评定,(专业人员,技术评定标准见下表)表3 专业人员的组成姓名 吴晓尧 何文军 王素珍 燕 彪职称 高级教练 一级教练 一级教练 铅球一级运动员专业 田径投掷 田径全能 田径教师 投掷运动员技术评定标准:蹬摆充分,滑步距离达到40—50厘米左右,上体保持开始的前倾角度,肩髋交叉,双肩平对正后方为优秀;蹬摆无力,滑步距离约在10—15厘米左右,上体明显抬起,双肩侧对投掷方向为差;介与而者之间的为中。具体实验手段:滑步“二二二” 口诀(即:二句话,二十二字)蹬摆 平移 留住上体 快收落;扣膝 压实 肩髋交叉 超器械2.2.1 侧向并步移动手段目的:体会重心平稳移动、不跳动动作方法与要领:半蹲姿势开始(左右开立)两臂下垂,上体自然前倾。向侧连续并步移动2—3步,反向返回。要求:移动过程中,,两腿始终保持半蹲状,身体上下不起伏。重点强调:重心平稳移动2.2.2 原地侧向换步手段目的:体会平稳换步,保持重心在支撑腿上动作方法与要领:开始姿势同上,(重心移向一腿上),左右腿原地交换腿,轮流做支撑。要求:换腿支撑时,支撑腿一直保持屈曲状。重点强调:重心压实、换步平稳不起伏2.2.3 向后并步移动手段目的:灵活支配两腿,体会适宜的重心位置动作方法与要领:同上半蹲位开始(前后开立),向后并步连续移动2—3步,重复2—3次。要求:上体保持直立或自然前倾状,重心扎实压在腿上,其它同上。重点强调:上体不前趴,压实平移,不跳动(前三个手段:控制重心位置,保持平稳移动,灵活支配双腿)2.2.4 侧向并步式滑步手段目的:体会移动重心、蹬收、平撤快落、站位正确动作方法与要领:半蹲姿势开始(左右开立重心移向支撑腿),两臂成持球状,上体自然前倾弯曲。向侧并步移动一步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要求:移动重心主动蹬收支撑腿,平快撤落摆动腿,站位正确,重心落在支撑腿,留住上体。重点强调:支撑脚占位原摆腿位置,保持滑步实效性。2.2.5 背向并步式滑步手段目的:体会蹬平收、低摆落、扣膝转髋、肩交叉动作方法与要领:半蹲姿势开始(前后开立重心移向支撑腿),两臂成持球状,上体自然前倾弯曲。向后并步移动一步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要求:移动重心主动蹬地平收支撑腿,低快撤落摆动腿,膝内扣,髋、脚内转,肩髋交叉扭紧状,双肩平对正后方。重点强调:左肩内扣手前伸,扭紧压实坐脚上(提示:1、可先在走动中分解、逐一体会技术要点,基本掌握后再连贯进行,2、可画直线,辅助落位。)2.2.6 单腿向后跳移手段目的:体会摆动腿摆动的作用动作方法与要领:支撑腿单足直腿(自然弯曲)站立,上体顺势前倾,摆动腿直腿(自然弯曲)向后抬起,利用摆动腿摆动的力量带动人体移动。注意向后上方摆动,不能主动跳移。重点强调:摆动腿大腿跟部发力(手段4—6,主要体会蹬摆正确、落位合理、重心位置适宜)2.2.7 二米纵线上背向滑步手段目的:蹬摆合理、实效,超器械动作方法与要领:开始姿势(同上5背向并步滑步),向后滑步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要求:预摆屈膝团身回摆时,左膝靠右膝但不超右膝,低平快落摆动腿;回摆结束同时重心后移掌蹬离,快速收落内扣转,重心落在支撑腿,肩髋交叉超器械。重点强调:低平后摆快着落,后移掌蹬收转撑,拉紧左侧视圈沿。(手段7,主要是体会节奏合理、肩髋交叉、超越器械)3、实验结果经过六个学时的教学实践,结果如下: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见下图1)图1技术评定结果:两组提高幅度对照(见图2)图2(注:技术评定结果经检验p>0.05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4. 分析与讨论根据技术评定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实验时间上对比,实验组只占用了对照组二分之一的时间,达到了同样技术评定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选用的实验手段学生选择显效的分别达到了63—79%,说明学生对实验手段是认可的。5 小结通过实践,以上滑步教学手段,在我院田径普修课学生铅球初期教学中,对建立正确的铅球技术概念和掌握合理的滑步技术以及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改进应技术概念不清而造成蹬摆无力,滑步距离短,最后用力不实效的错误,效果比较明显。6 参考文献[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教材小组.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1999.339—349.铅球技术,铅球教学.[2] 全国体育院校函授《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函授教材),1998.3.铅球技术与教学.[3] 世界田径技术大全(VCD).北京体育大学音像出版社.中国?北京. 2002.[4] [日]帖佐宽章 佐佐木秀幸主编.宫川千秋著.李鸿江等 译审.青少年田径投掷技术训练丛书—铅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