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因素分析首先,创业作为一种风险投资,需要具备谋略和全面的知识体系。缺少相应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和竞争对手的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参加创业大赛时提出的创业计划书缺乏说服力和实践性。创业知识的缺乏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困扰和阻碍。其次,创业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要求创业者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社会人际关系,具备运筹帷幄的能力。虽然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身处校园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人际经验和公关技巧,所以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再次,创业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要求创业者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而这恰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所缺乏的。据2011年1月7日~2月14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腾讯网(网络调查平台)、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对在校或已经毕业大学生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决定成败的内在因素中“执行能力”占55.1%;“市场调查能力”占43.6%;“团队合作”占43.3%;“合作意识”占44.3%;“独立思考能力”占33.55;“市场意识”占67.2%。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安逸的校园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市场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在创业之初,大部分大学生拥有很高的热情,然而在收到挫折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好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心理准备,最终放弃创业。(二)家庭因素分析绝大多数父母认为只有稳定可靠的“铁饭碗”才是理想中的好工作,传统的择业观念阻碍了儿女的创业之路。大多数父母缺乏正确的创业意识,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独立能力,在融资能力差的基础上,其创业资金来自于父母资助,大部分经济不富裕的家庭在供养了子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外,没有多余的资金供其创业。(三)学校因素分析有学者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本市场成熟、获取信息便捷、咨询服务全面、创业计划更具可行性等因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高。西方国家为大学生提供的高校创业环境在学生的创业生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学府对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相对落后。创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沿用以前的用人制度,高校往往将具备实战经验的教师拒之门外,甚至会选择毫无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的辅导员担任课程老师,使得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创建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与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能力训练平台的初衷相背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师资力量,使得这些设施没有发挥好应有的效能,最终沦为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