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是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其中的关键涉及到选课和赋分规则,而这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赋分制就是对高中学业等级考试课程按照等级计分,将考生的每门等级考试课程原始成绩根据排序从高到低划分为若干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约定各等级人数所占的比例。依照相应的转化法则,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由于不同学生选的课程不一样,如果按照卷面分简单累计作为高考总分的话,就可能由于不同课程考试难易程度的差异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而按照既定的赋分规则转换以后,大家都用在相关课程考试中的相对位置进行衡量,极大地降低了这种不公平。
不同省市的赋分规则都各有差异,但招生计划也是以省市为单位的,因此不会造成不同省市间的不公平。
但赋分规则对于选课以及以后的学习策略还是具有根本性影响的。
赋分制的初衷是好的。赋分制有利于消除学科之间的难度差。新高考和过去高考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可以从六科或七科选考科目中任意选取三科作为高考科目。不同学生选考科目不同,如果纯粹按照实际分数排名,那么选择难度较大科目的同学必然会吃亏。赋分制将所有选择该科目的同学按实际成绩排队,将实际成绩转化为名次分数。这样做确实有助于消除学科之间的难度差。举个例子:生物考80分的同学和物理考70分的同学相比,有可能选修物理的同学最终赋到的分数更高一些,因为赋多少分最终看的是学生的成绩排名。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赋分制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像物理这样的难度较大的科目选考的学生比较少,一般选考物理的学生都是物理成绩比较好的。这样的话一种极端情况就可能出现了:一群学霸选考物理,最低分是80分,这个80分由于是所有考生中的倒数第一,最终会被赋成20分。这就是赋分制的缺点:选考学生较少的科目,很容易出现实际分数高被赋成低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