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浅析袭人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浅析袭人的研究论文

袭人的性格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伪善和奴性。

据说看红楼的人分为两派,只要问一个人是喜欢林妹妹还是宝姐姐就能看出来了,喜欢林妹妹类型的多半都是憧憬风流多情的,而喜欢宝姐姐的则多为喜欢温柔持重的,从这个角度上讲,袭人也应该算做宝钗一类的,至少也应该有相当多的人喜欢才是。但似乎事实并非如此,袭人在很多人眼里成了暗藏心机打小报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典型,甚至还有不少人把她的处心积虑与宝钗相提并论,这里我想谈谈袭人。众所周知,脂砚斋在评语中对许多书中人物都有中肯的评断,从已考证的关于脂砚斋与 《红楼梦》成书过程密切相关的情况来看,脂砚斋和曹雪芹对于小说人物的爱憎观点是 基本相合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小说的背景和补充,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脂砚斋是怎么评论袭人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这个评语绝不是一时求对仗所发的妄评,金陵十二钗中钗黛为 首,作者在排名上为了不分轩轾,特在宝玉所见判词和《红楼梦》十二首曲中下了一番苦心,判词中是二人共用同一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上句薛在前,下句林在前,可见同样分量;十二首曲中,内容主要为二宝相对时怀念黛玉的《终身误》在前,抒发二玉之间情感的《枉凝眉》在后,宝钗虽占先机, 而黛玉兼占两首,则两人分量相衡可知矣。同样作为又副十二钗中人,晴袭也同样占据 了前两名的位置,与钗黛遥遥对应。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十二钗的最后一名可卿和副十二 钗的头一名香菱,书中都有提到她们兼具钗黛之美的说法,以作者手笔,形容女子之美 难道非要用此二人作比么?脂砚斋在书中称之为“空谷传音,一击两鸣”法,如果我们 不抱任何偏见的来看,作者确实是有意拿晴雯、袭人分别与黛钗作比的,比如书中宝玉 所作的《芙蓉女儿诔》,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黛玉才是芙蓉,占花名时黛玉拿到的“莫怨东风当自嗟”正是芙蓉花签,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晴雯虽然也在场,却不能象袭麝一样也能占花名,只能由她先掷令,就是这个道理,故在《芙蓉女儿诔》一段中,脂砚斋有评语“虽诔晴雯,实诔黛玉也”,不能小视。同样在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形容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时有批语,“所谓李太白‘清水出芙蓉’是也”;十九回形容黛玉袖中香气时有批语,“这才是花香袭人正意”——若作者本意要写几个别样女子,为何要把她们的特点混淆在一起,是曹公才尽么,不可能,曹雪芹能写出文中如许多千奇百怪的人生,岂有写不出女子品性的区别之理,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有意如此安排。在众娇好女子的美好品格和性情上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加以联想的写法,使读者自然按人以群属、物以类聚归并到小说中 的钗黛身上,而这两个小说人物背后原型的真实身份,则通过晴雯和袭人来暗示。在脂批中,对宝钗和袭人是充满肯定和赞誉之词的,而且当作 者笔下唐突袭人的时候, 脂砚自然会为“袭卿”抱起屈来,仅从批语中“玉卿”、“袭卿”相对的次数来看,也不可能得出作者对袭人持批判态度的结论。那么,读者眼中对袭人的不公观点从哪儿来 的呢?主要原因可能是情雯被逐一段,宝玉对袭人产生的怀疑——但原文中已经说明了向王夫人告倒晴雯的主要元凶,是王善保家的以及其他日常与晴雯不和的人,这其间宝 玉自己顽笑间说话不谨慎也招来了祸患,而与袭人丝毫无关。袭人在老太太和齐府上下 众人眼中一直都是个贤顺的典型,即使是小丫环顽皮有不服别人的,也没有听说过有不服袭人的,由此可见,袭人贤的形象是真实可信的,而且她的地位也是稳固无忧的,没有必要担心和嫉妒别人的争宠,所以仅从前八十回小说的角度上讲,片面地摘言择句对 袭人产生的指责都是子虚乌有的。不仅小说中是如此,如果我们来探讨袭人这个人物原型的问题时,就会发现作者对她所饱含的真情,这个问题可以从袭人名字的来历谈起:书中有一处明确提到袭人名字的来历,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 到,“前日间看古书,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一句,她又姓花,于是给她取了这么一个 名字”,表面上看通情达理。但翻开诗中原文,原诗本来是“花气袭人知骤暖”,即闻到漫处的花香,知道天气突然变暖了,与“昼暖”仅一字之差,而含义差之何以千里!(作者在文中这种巧换一两个字的地方达到另一目的、或者词句本身就包含多重意思的 地方并不止一处,比如迎春判词中的“可怜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中的“黄粱”就不能 作“黄泉”讲,而是应该做“黄粱美梦”讲),可能你会认为这不过是小说,一时笔误, 记错了或写错了也是有的,但脂批马上站出来,“此书一字不能更,一字不能少”,为 何?如果纯粹是一部小说,少一两字有何不可?只因改变了一两个字,就有可能变动小 说后面的“真事隐”。 那么,这里出现的谬误就值得探讨了,脂批里是鼓励读者看出谬误,认真思索的。如果 我们设想,这里宝玉所说的只不过是一段“假语存”,

红楼梦漫谈十四:穷途末路花袭人一写下这题目,或许会引来一些红迷朋友们的质疑:袭人在宝玉、宝钗成婚后,不是嫁给了戏子蒋玉菡了么?他们夫妻俩和和美美、幸幸福福,又哪来袭人"穷途末路"之一说!请君稍安勿躁。袭人八十回后嫁给了优伶蒋玉菡,这不假,可"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甚至有人误认为他俩会白头偕老,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是这样,袭人虽嫁给了优伶,社会地位不高,但夫唱妇随,衣食无忧,袭人何以称得上薄命?又"何德何能",堂而皇之地进入"薄命司"!要我说,袭人嫁给了蒋玉菡后,仅过了一年的好日子,此所谓"桃红又见一年春",随后就"丈夫一去不回归","无钱去打桂花油"。她的最终结局,将与薛宝钗一样,是贫穷、凄凉,而且终身守寡。根据红楼梦特有的对称法,袭人的结局与宝钗的结局,两者实是类似的,此正如晴雯的结局与林黛玉的结局,两者呈现对称状态,而且极其相似(脂批所谓"相犯不犯"。)下面,我们细细评说。先看袭人的判词--(宝玉)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名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脂砚朱笔夹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引自甲戍本第五回。判词中,袭人"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这无疑是袭人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对此,某些红学家们是如何解释的呢?他们说,画面"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隐其名,又以鲜花之俊俏芳香和破席之污秽卑陋象征袭人性格中美丑两个方面。(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鉴赏辞典》)。这种解释,说实在话,很不准确,亦很值得商榷。"鲜花"、"破席",隐袭人其名,这当然不假。但"象征袭人性格中美丑两个方面",则无稽之谈。因为袭人美的方面,固然不少,丑的方面,却点滴全无。她为"挽救"宝玉,使之走"正道",真可谓挖空心思。她一心望上爬,但从来不踩别人肩膀,更无告密、陷害他人等等恶劣之品质。这一点,我们要认真说起来,恐怕要写一篇长文,在此,我们因话题有别,只能极简要地说上几句。三十四回,王夫人调查"宝玉挨打"事件。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了,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只听说为二爷霸占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还有别的原故"。袭人道:"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以上这段话,足以证明,袭人不是踩别人肩膀望上爬的人,更不是阴险狡诈的告密者。因为我们知道,袭人想告密,讨好王夫人,这可真是天赐良机!袭人明明已问过茗烟,知道宝玉挨打,是贾环谗言所害,况且,"王夫人见房内无人"方问她,还特地许愿不叫别人知道,如果袭人想告密,以讨王夫人欢心,这一回实在是又方便、又隐蔽、又安全,然而,袭人绝不搬弄是非,她斩钉截铁地回答王夫人"我倒没听见这话",又说,"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袭人不但这一次没告密,事实上,晴雯之死,亦不是由她告密造成(详情请见拙作《红楼梦探佚之六:王夫人与林黛玉之死》)宝玉当时有疑袭人告密,只不过是情急所致,这本有心理学依据,不足为奇。小说写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袭人立马将晴雯衣裳以及各什各物,总打点下了,只等天黑,瞒了王夫人,悄悄叫宋妈给晴雯送去。另外,袭人还把自己攒下的几吊钱,也一并送给了晴雯。请问,世间可有这样的告密者么?如果说这是袭人作假,讨好宝玉,那么,袭人出嫁后,与蒋玉菡一起,"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又该如何解释呢?(脂批另有"花袭人有始有终"之批语)。我们总该记得,三十一回,晴雯因失手跌了扇子,与宝玉发生激烈争吵,宝玉一怒之下,要将晴雯打发出去,是袭人为晴雯求情并给宝玉下跪,要知道,晴雯在袭人下跪求情之前,还夹枪夹棒地骂过袭人呢!综上所述,很明显,袭人不是一个阴柔坏人,而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贤婢。--当然,她有望上爬的野心,又有十足的奴才气,但说她这是性格中的"丑",要用"破席"两字来象征,是极不妥贴的,亦是远远不能够的。(曹雪芹用字一贯谨慎、准确,决无轻率措词之理,何况,这是袭人判词,极为重要,故绝不会马虎了事。)--顺记一笔,袭人为防宝黛"不才之事"的发生,曾建议王夫人把宝玉移出大观园,但说话间,三番五次将宝姑娘、林姑娘相提并论,其用意很明显,是为林黛玉打掩护。此亦能证明袭人并无告密之心,更无害人之意。至于袭人在王夫人面前提这建议,其动机是为宝玉"好"。袭人说:"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这话说得堂而皇之,又委婉周到,岂是告密买好之人所能为。袭人,真不愧是宝玉的忠臣贤婢。(二十一回,雪芹直书回目为: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袭人与宝玉早就发生过性关系,但那是封建道德所允许的,所谓"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理。"所以说,袭人与宝玉"初试云雨情",在袭人眼里,完全是合法的,不算"不才之事",更不算"丑祸"。但,袭人最终还是被宝玉抛弃了。把话挑明了说,袭人是被宝玉迫嫁的。证据有二条脂批。①在袭人判词结尾处,脂砚朱笔夹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甲戍本)。袭人为什么要骂死宝玉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宝玉迫她外嫁;"却是自悔",是说袭人不长眼色,在宝玉心情极为烦乱的情况下,还喋喋不休"箴"宝玉"读书上进"。--此有二十一回脂批可证明: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②迫袭人外嫁,庚辰本二十回脂批亦有明证。那条脂批明言:在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此条脂批,证明袭人出嫁是在宝玉、宝钗成婚后,亦证明袭人出嫁是被宝玉逼迫。那么,宝玉为什么要逼迫袭人外嫁呢?据我们探佚得知,在距元春省亲的第三年春季,爆发了大规模的平息西戎叛乱的战争,宝玉被贾政所逼,身陷战场,而林黛玉"鳌背三山独立名",于当年芒种节为宝玉"泪尽夭亡"。当宝玉接到恶耗,赶回贾府,潇湘馆早已人去楼空。可想而知,宝玉此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悲恸。然而,端午节转瞬即来,宝玉、宝钗奉元春旨完婚,这对宝玉来说,无异落井下石,宝玉心情之恶劣,内心之烦燥,真无法形容。偏偏这时候,袭人竟不长眼,三番五次"箴"宝玉,你说,宝玉岂能容忍!接下来,袭人被宝玉迫嫁,理所当然。袭人"骂死宝玉,却是自悔",在此也就有了着落。--所有这些,读者或许都以为我是分析所得,其实不尽然。我所依据,一是脂批,二是合理推断,三是"对称"。我们知道,十九回,袭人为"箴"宝玉,藏头露尾说自己将要离开贾府,贾宝玉为此,着急上火,再三再四恳请袭人留下,最终,居然将一根玉簪一跌两段,发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二十一回)。但,宝玉最终"已不可箴",他不会改"邪"归正,甚至,他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的夭亡,叛逆之心变得愈加强悍了。宝玉终于先弃袭人,后弃宝钗、麝月出家为僧。--宝玉十九回里死活不让袭人离开自己身边,而八十回后,逼迫袭人外嫁,此实是一种大反跌,亦属"对称"之一例。("对称"是红楼梦一书的铁律,详情读者可参阅拙作《红楼梦漫谈十三:浅探红楼梦章法结构之对称》)。袭人失去宝玉的爱情,完全是因为思想的不相融。有人认为袭人改嫁,是对宝玉不忠,是性格中"丑"的一方面,这实在是冤枉袭人。袭人是被宝玉迫嫁的,她自己并非情愿;再说了,曹雪芹思想深处,绝无封建贞节观念。今本后四十回续书,大骂袭人没有"节烈",并说什么"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此完全是胡说八道,它极为严重地损害了红楼梦的反封建主题。(袭人并非是宝玉之妾,严格说来,她只是通房丫头,要求袭人守节,岂不比历史上所有的封建还封建百倍!)--上面,话已扯得很远了,下面,我们"闲话少叙,言归正转"。袭人判词中,"鲜花"、"破席"除了暗藏袭人名姓之外,又有何深义呢?我认为,"鲜花"应是"鲜花着锦"之省称,"破席"应是贫困、凄凉之概括。"鲜花"与"破席"正成"反跌",亦可称"对称",它寓花袭人前半生富贵,后半生贫寒。或许有读者要说了,袭人何时富贵过?要我说,这"富贵"两字,你当如何理解,又当用在谁的身上。花袭人,本是穷之又穷的赤贫家的孩子,父母没饭吃,眼见要饿死,才把她卖进贾府。"吃穿和主了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十九回),这对袭人来说,岂不是富贵之极、"鲜花着锦"?何况,由于她忠心耿耿,并竭尽全力"挽救"宝玉,最终获得王夫人赏识,暗中把她升为宝玉之妾。这对花袭人来说,简直是进了天堂。她梦想着,从今往后,倚靠宝玉,无疑前程辉煌似锦,光明无限了!--当然,话要说回来,"鲜花"喻富贵,只不过是比喻而已,不可能那么贴切,它似乎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但袭人判词上,"鲜花"象征美好,象征光明,更象征"前程似锦"当不会有错,不然,用"桃花"两字,直射袭人,岂不更妥贴?下面,我们再析"破席"两字。上文说过,"破席"寓意贫寒。可许多人认为,袭人嫁给优伶蒋玉菡,不用说,社会地位是不高的,可夫唱妇随,衣食无忧,岂不是早已"公认"?但事实上,这"公认"并不可靠。我们看袭人判词"温柔和顺"前面,加了否定词"枉自"两字;"如桂似兰"前面,加了否定词"空云"两字。这实际上是说,袭人的"温柔和顺"、"如桂似兰",最终都毫无意义,打了水漂。换言之,袭人的一切努力,全都化为一团泡影!她想攀高枝,出人头地,今生无望了。更有甚者,她连将来起码的衣食无忧,都全部泡了汤。(袭人判词中,"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仅是点袭人将来许配给蒋玉菡而已,其中决不包含袭人与蒋玉菡"白头偕老"之意。)袭人与蒋玉菡成婚,时在玉钗成婚之后,这一点,我们看二十八回内容,即可得知;而回目恰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的红麝串。蒋玉菡婚事与薛宝钗婚事,明摆着是紧挨在一起的,相距时间,决不会远。二十八回回前墨批云:茜香罗、红麝射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笔者按:脂批中"供奉"两字,当为"侍奉"之误)。--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即蒋玉菡、袭人夫妇,"供奉玉兄宝卿",此"供奉",当是指侍候、服侍解,而不是指经济上的接济,事实上,玉钗成婚后,贾府并未垮台,玉钗经济上决不会有丝毫问题。至于衣食无忧四字,更不会在话下,脂批说"得同终始",是指袭人虽出嫁,但同没出嫁一样,对玉兄宝卿依然悉心照料,服侍周到。故另有一条脂批云:"花袭人有始有终"。(我在此强调一句:大量证据表明,袭人是宝玉的忠臣贤婢,不愧雪芹所呼"贤袭人")。以上这些事情,当然都发生在宝玉弃宝钗、麝月之前,即重阳节前。而现在,我们当务之急要探讨的是,袭人与蒋玉菡成婚后,他们俩人又遭遇了什么事。请看二十八回,冯紫英设辞请客,席上,冯紫英、云儿、薛蟠,再加上贾宝玉、蒋玉菡,一共五人,分别说女儿令,并唱曲、亮酒底。冯紫英、云儿、薛蟠等三人,因与我们探讨的话题无关紧要,我们可不用管它,我们的注意力,可放在贾宝玉及蒋玉菡身上,研究一下他们二人所说的女儿令、曲子及酒底。宝玉的女儿令: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女儿令中,"女儿悲"、"女儿愁",其中明显地晃动着宝钗的身影,因为我们知道,宝钗被宝玉"休弃"之后,年年重阳望雁,日日以泪洗面,其悲苦之情,难以言表。而"女儿喜",当隐指黛玉;"女儿乐"当隐指湘云。宝、黛、湘,这三位女子,先后与宝玉发生婚姻或爱情方面的联系,是宝玉一生中与之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的人物。(宝、黛、湘,加上宝玉,脂砚谓之"俱是书中正眼,不可少矣"--二十回)。下面,宝玉唱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上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笔者按:宝玉曲引自《清无名氏·抛红豆》,收王悠然辑《回肠荡气曲》)。细味宝玉之曲,我们即能清楚地知道,此曲内容,实反映了宝钗、黛玉的共同感受、共同命运。而所说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则直指宝钗。此说明了宝玉所说女儿令、所唱曲子 、所亮酒底,是与宝钗大有关联的。我们甚至可以说,重点隐宝钗,而不是黛玉。("雨打梨花深闭门",乃宋代秦观《忆王孙》词中成句,词中女主人公从早到晚等待她的爱人,而终于未能如愿。)另:我们从宝玉女儿令中,曲中,直至酒底中,可看出其中均有所指,均有隐义。同样情况,蒋玉菡的女儿令,曲子,酒底,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蒋玉菡女儿令: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女儿令中,"女儿喜"、"女儿乐"当指蒋玉菡与袭人成婚及婚后之情态,而"女儿悲"、"女儿愁",当是指谁呢?应该说,还是指袭人。此与袭人判词中"破席"两字,遥相呼应,而且两相吻合。(袭人判词中,"鲜花"、"破席"并举;蒋玉菡女儿令中,"喜、乐、"与"悲、愁"并举,而且正与"鲜花"、"破席"同义,此岂非是偶然?)我们再看蒋玉菡所唱曲子:可喜你天生百媚娇,恰便是活神仙离碧宵。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樵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甲戍本脂砚墨批:曲内暗伏:将来与袭人配偶。)蒋玉菡所唱曲子,我们一眼便可看出,它几乎是为蒋玉菡、袭人这一对新婚夫妇量身定做的,其中,"看天河正高,听樵楼鼓敲",正点明蒋玉菡与袭人成婚,时在夏天的夜晚。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出自南宋陆游《村居书喜》。它由蒋玉菡无意中说出袭人芳名之由来,实预伏蒋玉菡将来娶袭人为妻。以上,什么都好说,惟"丈夫一去不回归","无钱去打桂花油",我说隐指袭人,对于此点,或许有人会认为证据不足。但事实上,现在证据有四。①蒋玉菡所说女儿令,当句句与袭人有关,而不可能与别人的什么不相干的人有关。至于说"女儿悲"、"女儿愁"为虚陪,此没有依据。我们看宝玉的女儿令,明摆着是句句有"根"。②"女儿悲"、"女儿愁",隐指袭人将来贫困、凄凉,独守空房,此与袭人判词中"破席"两字相呼应,相吻合;而"女儿喜"、"女儿乐"又与袭人判词中"鲜花"两字相呼应、相吻合。应该说,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雪芹固有构思。③袭人如与蒋玉菡成婚后,夫妻融洽,白头到老,则袭人不可能进薄命司。说袭人嫁了个优伶--哪怕这优伶"名驰天下"(二十八回),袭人便算薄命,实在言之无理,说不过去。(何况,与"鲜花"、"破席"不合。)④红楼梦章法结构之对称,实是红楼梦一书中的铁律,晴雯结局与林黛玉结局类似,袭人结局理当与宝钗结局类似。现在,袭人结局"夫唱妇随",而宝钗结局,独守空房,这怎么可能呢?只有袭人先"鲜花",后"破席",才与宝钗结局相匹配、相契合,此种情节安排,实是脂砚所推崇的"相犯不犯",理当是曹雪芹的固有构思。(二十八回,内容隐写二对夫妻。一对是宝玉、宝钗;一对是蒋玉菡、花袭人。而且,重点是后者。至于冯紫英、云儿、薛蟠,则是插科打浑,陪衬而已,与本文探讨内容,基本无关。)那么袭人最终贫困、凄凉、独守空房,这些后果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里,只能作些大致的推考,其意义,仅在于提供一种思路,一种可能。我们看六十三回,有袭人花名签。袭人所抽,乃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旧诗写的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查"桃红又是一年春",出自宋代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诗全用陶潜《桃花源记》之典。这就好极了!通过这首诗,加上袭人花名签上"武陵别景"四字,我们有理由相信,袭人被宝玉迫嫁,对袭人来说,其实并非是坏事。尽管,袭人当时"骂死宝玉,却是自悔",然嫁过去之后,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我们知道,蒋玉菡"名驰天下",性格"妩媚温柔"(二十八回),与"温柔和顺"之袭人成亲,真可谓"夫唱妇随真和合"。然而,他们的"夫唱妇随真和合",仅持续了一年的时间,这一点,可证之于"桃红又是一年春"。或许有读者要说了,这"桃红又是一年春",是用来引出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的,现在你又用这一诗句,证蒋、袭好日子仅得一年,这合适吗?要我说,这没不合适。相反,是合适得再合适不过了。雪芹一诗两用、一石两鸟之类,在红楼梦里,举不胜举。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里,结句为"怕有渔郎来问津"。--本来,蒋、袭成婚,别有一番天地,但最怕的是什么呢?绝对是"怕有渔郎来问津"!真是怕啥来啥,这"渔郎"还果真来了。三十三回,有忠顺府长史官登贾府门,索要琪官。宝玉实在无法抵赖,只得告知其下落: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这段话,实际上我们可把它当伏笔看。蒋玉菡,分明是个老实本份、一心想过好小日子的好男人。他苦心经营的"紫檀堡",实与桃花源无异。然而,世上没有桃花源!忠顺府长史官,不是"问津"追来了么?!(蒋玉菡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又是北静王宠爱之人,故蒋玉菡被"问津",很可能是忠顺王爷与北静王争斗的结果。--二十八回,写蒋玉菡的茜香罗,正是北静王所送,而且,写明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珍贵无比,由此可见,蒋玉菡深得北静王喜爱。)我们记得,黛玉的"葬花词"里,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之句。此说明曹雪芹思想上,从不认为世上有所谓"极乐世界"、"世外桃源",因此,他写蒋玉菡苦心经营的"武陵别景"(即"紫檀堡"),仅维持一年的时间,便因"渔郎"问津而最终破灭。袭人从此以后,"丈夫一去不回归","无钱去打桂花油",实不足为奇。根据红楼梦的情节安排,时间顺序,我们可知,袭人遭难,与贾府被抄,基本是同步的,亦与宝钗落难同步。此岂是偶然?另:蒋玉菡,是优伶,在忠顺亲王府里做小旦,而红楼梦里,唱小生的柳湘莲,也是优伶,他们二人生活经历不同,性格特点,截然不同,但,他俩分明是"一对",合红楼梦对称法。我们推断,柳湘莲云游四方,则蒋玉菡将来必陷魔掌。三十三回,忠顺亲王府派人追查蒋玉菡下落,根据红楼梦对称法,八十回后,定有"渔郎"问津《桃花源》。蒋玉菡被忠顺王府"捉拿归案",将毫无问题。(三十三回: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最后说一点:冯紫英设辞请客,所设之辞,乃"幸与不幸"。冯紫英"幸与不幸",当然子虚乌有,然而我们对照袭人一生命运,这"幸与不幸"真是实实在在的。袭人嫁与蒋玉菡,实是大幸,袭人嫁与蒋玉菡,实又是大不幸;故所以,袭人身上交织着"幸与不幸"之玄机!--红楼梦从无废言赘字,此是又一例证。以上,是为穷途末路花袭人之论证。

至于嫁给蒋玉菡,这结局看来还是比较美满的,因为蒋玉菡和宝玉是好友,而且曾经交换过汗巾,而阴错阳差的,宝玉送给蒋玉菡的那一条正是袭人的。那么,在婚后,这旧物重现,睹物思人,一定会让两颗饱受苦难的心灵靠得更紧、更近。 但是,现实是相当残酷的。我们不要忘了蒋玉菡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琪官”:他其实也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被王爷玩弄于股掌之间,更可怕的是,同时被互为敌对势力的王爷所争抢。即便两个人在感情上是投缘的,在那样两难、甚至是万难的处境中,哪里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要不然袭人也不会被记录在“薄命司”的簿册中了。 四、袭人的“过错” 《红楼梦》自其手抄本传世以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其中人物的看法也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改变。然而袭人似乎是一个特例。让我们翻一翻那些清人题《红楼梦》的诗句吧,好像所有的关于袭人的诗句都是在罗列袭人的所谓“罪名”。就是到了现在,我们去网络上检索一下,袭人在大多数眼里仍是一个“罪犯”。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解释了。书里写袭人是姓花的,而花是什么呢?是曹雪芹笔下众女儿的代表。曹雪芹研血泪撰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花一般的女儿们呀!那么,他又怎么会把这个一个清洁高贵的姓氏安排给一个众人见了都要唾骂的人呢?再有,我们现今发现的“脂砚斋批评石头记”抄本的脂评中对袭人却是赞美和同情的。 比如,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李嬷嬷大骂袭人“小娼妇”。而黛玉听了之后却第一个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更奇怪的是庚辰本此处的夹批写道:“袭卿能使颦卿一赞,愈见彼之为人矣,观者诸公以为如何?” 又如庚辰本在“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处”有批云:“唐突我袭卿,实难为情。” 在袭人说“没有人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处,庚辰本侧批云:“孝女!义女!” 在“只因怕为酥酪又生事故,亦为茜雪之茶等事”处,己卯本有夹批云:“可谓贤而多智之人。”庚辰本夹批云:“不独解语,亦且有智。” 在袭人劝戒宝玉依她三件事“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理,纵坐了,也没甚趣”处,庚辰本己卯本均有夹批云:“调侃不浅,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是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 我们知道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亲友(学界有诸多猜测,但大抵是亲友一例,且深知曹雪芹著书之用心。这里不作枝蔓),而且在程高本《红楼梦》问世之前,《红楼梦》的文本都是和脂评一道抄传的。那么,为什么黛玉以及脂砚斋对袭人的评价和大多数读者的感受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这太不可思议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我们看得不够仔细,还是有其它的什么原因? 如果我们只看程甲本或者程乙本的《红楼梦》,那么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到解释。因为程高本(兼指甲乙两本)在其补续后四十回的同时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量的篡改。《红楼梦新证》的作者周汝昌先生通过比较脂本系列的《石头记》和程高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字,发现:程高对前八十回的修改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数字。其总数在一万五千字以上。而且改得相当细致,对袭人更是一丝一毫不肯放松。 下面让我们来逐条看一看袭人的主要罪状: 1.淫荡、勾引宝玉。 其实这一条很大程度上就是笔者刚刚所讲的那样,是上了程伟元和高鹗的当了。程甲本如此写:“遂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其中大有袭人勾引宝玉之意;到了程乙本,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改作了“遂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这虽然好像是有宝玉的强拉之意在其中,但是袭人所表现出的仍是半推半就的状态。这在读者看来也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当我们翻开《脂砚斋甲戌抄阅重评石头记》的时候却发现原来这一句是这样写着的:“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此一处的“强”字就是另一层含义了。是宝玉在梦里尝着禁果的美味,在梦醒之后强迫袭人“同领”的。 那么,可能还会有人要讲,你袭人如果不淫荡的话就不会答应的,你既然答应了也还是能坐实了是你勾引了宝玉的。 让我们来看看接下去的文字:“【甲戌双行夹批:写出袭人身份。】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甲戌双行夹批:一段小儿女之态,可谓追魂摄魄之笔。】暂且别无话说。【甲戌双行夹批:一句接住上回“红楼梦”大篇文字,另起本回正文。】” 曹雪芹其实是记下了袭人的心理活动的,即“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理”,而且脂砚也在此处批道是“写出了袭人身份”。那么这就表明了事实真是像袭人的心理活动那样,她被贾母安排到宝玉的身边确实是有要她将来做宝玉妾的意思的。所以才真是“不为越理”,因为那正是“袭人身份”。 大家都是让程高的那一个别有用心的改字给。袭人于此问题上,冤甚! 2.变节。 此一节不大好讲。因为我们无法看到曹雪芹叙述袭人真正结局的文字,仅凭那烟云模糊的判词是很难让存心贬袭人的人们改变观点的。大约是要成为一个谜了吧? 但是,也不是说毫无解决的可能。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脂砚斋的批语。 庚辰本在《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一回中有批云:“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百泛泛之文也。” 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在宝玉帮麝月梳头处有一大段批语,其中一句是:“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从字面来看,袭人后来确是离开了宝玉。但从字里流露出来的情境来看,袭人实在是非常无奈的,不然不会有“好歹留着麝月”这样的痛语留下。而且“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在“变节”问题上,实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的。而且据批语中“逗露”的后文情节来看,家败落难后的宝玉还是由袭人和蒋玉菡(研究者指出应该还有贾芸小红夫妇)供养过一段时间的`。由此可见,袭人之“变节”也是被冤枉的。大家也是被高鹗的续书欺。 3、欺害同类。 这个就与程伟元和高鹗没有关系了,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前八十回。 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中,一个绣春囊引发了大规模的大观园中的查、抄。晴雯、芳官、四儿在这场劫难中都因有把柄被王夫人知晓而遭了殃。因为袭人曾向王夫人诉过肺腑之言,于是大家便一股脑儿将“告密”的罪名安到了袭人身上。就是书里的宝玉当时也产生了怀疑:“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 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第七十七回) 贬袭人的读者大抵是因袭人听了宝玉的诘问之后“心内一动, 低头半日, 无可回答”(第七十七回)。但是这实在不能算是袭人的罪证,因为没有明白写出袭人的心理活动,谁知道她究竟想的是什么?但是小说中明明白白写有这样的话“王善保家的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第七十七回) 。可见有机会到王夫人跟前去告黑状的并只可能是袭人一人。 那么,那些闺房私语王夫人是怎么知晓的呢?笔者的猜想是这样的:芳官被叫作“耶律雄奴”,以及四儿说和宝玉“同日生日便是夫妻”,这些话很可能是在小丫头们中间并不是什么秘密,那么必然会在日常的闲聊的时候被谈起。问题就来了,这些小丫头们都是有亲娘或者干娘的,很可能是被这些婆子们听了去了。所以“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这些话很可能就是在这时候传到王夫人耳中的。而且“王夫人皆记在心中”一句写得也其甚是明白不过。及至晴雯被逐,园中婆子拍手称快道:“阿弥陀佛! 今日天睁了眼, 把一个祸害妖精退还, 大家清净些!” (第七十七回) 晴雯被逐,最开心的是婆子,这与晴雯素日的树敌过众有关,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袭人的清白。那么袭人听了宝玉的话,“内心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她心里动的是什么?为什么低了半日头却“无可回答”呢? 其实据笔者分析,这并不意味着袭人是心虚的。 让我们再看一遍宝玉的问题:“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她所动者,是出事后她早就奇怪着同样的问题,怕因此而遭到宝玉的误解。不料怕因此被误解还是被误会了,所以她“心内一动”。再有如果她真是告密者,那么,她在心里盘算这些一定不是一天两天,面对这样的发问是不会“低头半日,无可回答”的。那么她“低头半日”又到底在想什么呢?笔者认为她想的是怎样解释她和麝月、秋纹三个人会没有把柄被王夫人知道。正因为她不是告密者,她无从知道闺房私语的流出途径以及传到夫人耳朵里的过程,那么,这叫她怎样解释呢?随口辩驳,只会越描越黑。这在聪明的袭人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才会在后面宝玉长篇大套说海棠死了半边是先兆的时候用一句“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想是我要死了”结束了这场不会有结果的讨论(因为宝玉和她,谁都不知内情)。 因此,据笔者分析,“告密”一罪也是不成立。 4.封建统治的维护者、奴才。 这当然是后来以阶级方式分析《红楼梦》时给袭人订的新罪名。那么,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呢?一是总劝宝玉读“四书五经”,二是结交宝钗。 其实这两者在笔者看来也是莫虚有的罪名。 袭人毕竟是那个年代的底层奴隶,她会有那个觉悟叫宝玉不做八股文章吗?似乎是不大可能。至于结交宝钗,是个人的价值取向,她敬服宝钗的为人,与这靠近并不构成什么错。其实她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保全她的主子宝玉,被莫名其妙安上这么多罪名,真是冤枉之至! 综上所述,袭人其实是曹雪芹笔下塑造出的一个非常贤良、聪慧的美丽女儿。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那个时代造成了她的悲剧。可叹由于程高本的别有用心的篡改和多数读者的“粗心”(其实也不能全怪读者,因为是程高早已在字里行间的改动中给读者订下了理解基调了,所以读者会不由自主地就把袭人就给想歪了),而致使袭人沉冤二百余年。从前八十回中的文字和脂批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对袭人是持赞美和同情态度的。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篇2] 《红楼梦》里众多的丫头中,作为宝玉的贴身大丫头的袭人,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很多评者视她为大观园的“女特务”,宝黛爱情的“破坏者”,奴性十足并且内心藏奸,处心积虑、精于算计。紧盯着“姨娘”的宝座不放。虽与“公子无缘”,最终却又嫁与美貌优伶偷生,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但对于以上观点,我并不赞同。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以及她的理性,都对其最终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宝玉之与袭人 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先是老祖宗贾母之婢,“贾母因溺爱宝玉,恐宝玉之婢不中使,素喜蕊珠心地善良,遂与了宝玉”。[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5,第21页,宝玉知其姓花,便从陆游的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中取“袭人”二字作为她的名字。宝玉给她起了个刁钻古怪的名字——袭人,她的形象也就从静态的珠子变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动作性词的形态。我认为这就暗含袭人性格的转变,与宝玉有很大关系,从后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袭人性格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宝玉的影响。 袭人对于宝玉是有爱的。一个妙龄女子,整日与宝玉这样年青俊美、风流倜傥的公子同处一室,又怎么会不产生感情呢?又怎么会不心生爱意呢?只是作为一个丫头,在主子们对姨娘地位的暗许下,她才有了正当的理由去付出她的爱。虽为丫头,袭人也有爱情和她表达爱情的方式。她对宝玉的尽心服侍,尽心规劝,皆表露的是他的真心情意。就拿“宝玉挨打”一回来说,“宝钗送药”、“黛玉啼哭”都表达了她们对于宝玉的感情。同时袭人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 轻轻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狠手! 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有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第三十四回)可知袭人内心之痛尤甚宝玉皮肉之痛。她的那句“你但凡听我一句话… … ”与黛玉的“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同属掏心挖肺之语。相比而言,我认为袭人对宝玉的感情直接朴素多,是简单而又真诚的爱。 正是是因为袭人对宝玉爱的关切,爱的真诚,才会有对宝玉的规劝,才会有更加强烈的想要做姨娘的想法,从而付诸行动。她对宝黛的拆散以及种种,都是他出于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要做出的选择。她也是爱而不得,并且因此使得最初的纯真善良被改变的悲剧人物。 袭人与晴雯的对比 袭人与晴雯,是宝玉身边的两个头等体面丫头,是一组具有对比性的悲剧人物,她们有着相似的出身,但最终结局却截然不同,除去时代悲剧的必然性之外,我认为这是由于她们性格的差异和生活的信念致使她们走上不同的路。 晴雯 晴雯,如她的名字一样,光明磊落,清高自傲。在贾府,,尤其是在怡红院,她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的权利,从地位上来说,她和宝玉有着天壤之别,可宝玉是极尊重“水做的女孩儿的”以及宝玉平等待人的态度,使他能与宝玉真诚的相处。但只要宝玉一耍主子的威风,晴雯就会不自觉的冲撞宝玉,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次,晴雯失手把扇子掉在地上摔坏了,宝玉刚刚与黛玉讴气,心绪不佳,便对晴雯使性子,叹道: “ 蠢才,蠢才! 将来怎么样?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 晴雯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便出言顶撞道: “ 二爷近来脾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倒好? ”但是不多一会儿,两人就和好如初了。晴雯还不无挪榆的说: “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由此可以看出晴雯对于人格尊严的的追求和她的倔强,这是她非常可爱又值得肯定的。但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傲世性格,不随波逐流,不屈服,加上他富于反抗的精神,致使贾府的主子最终容不得她,将她逐出了大观园。 袭人 然而,袭人却恰恰相反。她深知自己无法与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抗衡,奴才就是奴才,无法行小姐之权,言主子之事。她理智而本能的选择她生活的方式,即在丫头的位置上“克尽职守”,做好一个丫头。有人说袭人奴性十足,我认为袭人能博得众人的好感,她靠的是“忍耐”,她能容忍晴雯的冷嘲热讽和宝玉对她的打和骂。其实,袭人对自己命运的不幸也是有所反抗的。“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回,写宝玉去袭人家看到穿红衣服的女孩儿,回来后,宝玉叹息其不能成为怡红院中的人,袭人冷笑道: “我一个人是奴才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不成!”可见她并不是天生奴性十足,她也不甘命运。但她不想让哥哥花子房赎她出去。她说: “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奴性,以及中国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天命观念,致使她认可这种地位。她不肯回家的原因是她想要往上爬,她要在这种受压迫的环境下,尽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过的更好。正是他对于自己所处形势的清晰认识,才使得她没有像晴雯那样反抗,而是选择顺从,逢迎讨好,虽然最终都“与公子无缘”,但却免遭惨死。当然她所做的的类似于告密等的“努力”我并不赞同,但从她的利益角度来讲却也无可厚非。 曹雪芹之于袭人 1924年7月,鲁迅先生在西安讲授《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指出:《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伍爱霞.花袭人形象浅析.咸宁学院学报.20 0 9年10月.第29卷第5期他们有其值特点和性格,不论好坏。第五回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袭人的态度。“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对袭人的肯定和赞美,但又有“枉自”和“空云”二词。可见也不是完全的肯定。而后又写道,将袭人“判”给了“优伶”,并说蒋玉涵“有福”了,而“公子”却“无缘”。在我看来,曹雪芹对于袭人也是有爱的,并不是否定的。并且很早就确定的给了袭人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但是,袭人在这场直接导致大观园诸芳流散的浩劫中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作者在书中也已经透露得很清楚了,并没有掩盖什么。由此可见,曹雪芹对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带着感情的,我认为这与他本人的身世密切相关,但是他并没用完全感情化,而是客观、真实的去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所以他写袭人的更加重大意义是,通过写这样一个“柔媚娇俏”、“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聪颖女子,受到世俗对的污染与灌输,其性格最终畸变以及导致其悲剧性命运,来抒发心中对封建等级家庭及其社会根基的不平与控诉。曹雪芹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经历了盛衰之变、世态炎凉之后,并不只是痛苦地追忆,而更多的是对人事的顿悟与解脱,并且作出超乎那个时代局限的深的反思。 袭人的性格 (一)“温和柔顺” 对主子极尽谄媚,对手下蛮横剥削,是封建时期得势奴才的经典嘴脸,而袭人作为怡红院的“掌势大丫头”,并没有呈现出这种面孔。平时她与怡红院的其他丫头们难免会有一点争执,但关系也没有因此恶化,有时还被大家取笑。如第三十七回秋纹得了王夫人的赏赐后说: “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也不犯管别的事。”众人听了都笑道: “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袭人笑道: “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说明她平时还容易相处。 在怡红院以外的其他丫头中间,袭人似乎显得更融洽一些,如第四十六回鸳鸯被贾赦看中后拿定主意反抗,她私下对平儿说:“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儿不说,什么事儿不作。”这里袭人排在第一个,却没有晴雯。当袭人来到鸳鸯和平儿二人中间后,她们又把鸳鸯的事情与打算告诉了袭人,并相互商量,还说: “咱们从小儿都是亲姊妹一般。”她又跟平儿一同反讥存心不良的鸳鸯之嫂: “我们两个也没有爹娘哥哥兄弟在这门子里仗着我们横行霸道的,他骂人的自有他骂的。”第三十九回平儿还悄悄告诉袭人道: “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对平儿来说,这话只有最可信任的人面前才能说的,她之信任袭人,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许多年的长期接触,才感到对方是可靠的。第二十六回还告诉我们,在象红玉和佳蕙这样底层小丫头的心目中,袭人也是她们一致信服的。 (二)“似桂如兰” 用“似桂如兰”来形容袭人的品性,我觉得是再恰当不过的。砍死芬芳柔美,骨子里却刚直不屈、幽然玉立。有人说袭人奴性十足是不正确的,她的奴性表现为对封建意识形态的绝对遵从,这是大的社会环境对她的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她认同统治阶级的传统价值观, 但这并不是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她也有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 第四十六回鸳鸯抗婚。袭人听见鸳鸯和平儿对话, 也插言狠狠地骂了贾赦:“真真这话论理不该我们说, 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 略平头正脸的, 他就不放手了。”指责贾赦好色,袭人这样讲,是有风险的,果真, 邢夫人追问:“又与袭人什么相干?”邢夫人是王熙凤的婆婆, 王熙凤尽管心里向着王夫人, 唯王夫人之命是听, 但还不敢与婆婆邢夫人对抗, 而袭人此举不仅得罪了贾赦还得罪了邢夫人。袭人在这次鸳鸯抗婚的行动中, 充当着鸳鸯同盟军的角色, 也是一个反抗者。并且是非分明, 伶牙俐齿。同时袭人敢于指责年长位高者, 并不止于贾赦。对王熙凤, 袭人也有指责。第八十二回, 袭人闻说尤二姐之死, 对王熙凤采取残忍手段害死尤二姐, 接着又有香菱作为薛蟠小妾被金桂宝蟾的百般虐-待, 物伤其类, 唇亡齿寒。袭人来看黛玉, 黛玉问:“尤二姑娘怎么死了!”袭人道:“可不是。想来都是一个人, 不过名分里头差些, 何苦这样毒? 外面名声也不好听。”替已经死去的尤二姐鸣不平, 从不在背后说人的袭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母老虎王熙凤, “何苦这样毒?”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赵姨娘说王熙凤都得伸着两个指头, 名字都不敢提, 而袭人呢?袭人还有对王熙凤放利钱的指责: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 我们奶奶早已支了, 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 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 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难道他还短钱使, 还没个足厌? 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 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 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 只他这梯己利钱, 一年不到, 上千的银子呢。”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 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 哄的我们呆呆的等着。”由此可见,袭人, 虽以温柔和顺著称, 但她的话语里却透着刚强。薛姨妈也曾评价袭人:行事大方, 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刚强指向的偏偏都是一些主子。可见, 她并不是一味的顺从,也有自己的坚持、是非对错。 (三)理 袭人的理性思维,在现在看来可以说得上是固执。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并且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也深深的扎根在她的思想里。它遵循着、坚守着自己的这种思想,完完全全把自己禁锢其中,同时她也想要别人遵守这些封建礼教下的规则,可以说她已经被统治阶级“异化”。而她最想要共度一生的宝玉,却完全不是这样的思想。 袭人的“赎身之论”暴露了袭人和宝玉的矛盾。袭人以词压其气的手段, 暴露了两人对这次云雨情的不同理解:宝玉听了这些话, 竟是有去的理, 无留的理, 心内越发急了, 因又道:“虽然如此说, 我只一心留下你, 不怕老太太不和你母亲说。多多给你母亲些银子, 他也不好意思接你了。”袭人道:“我妈自然不敢强。且漫说和他好说, 又多给银子;就便不好和他说, 一个钱也不给, 安心要强留下我, 他也不敢不依。但只是咱们家从没干过这倚势仗贵霸道的事。这比不得别的东西,因为你喜欢, 加十倍利弄了来给你, 那卖的人不得吃亏, 可以行得。如今无故凭空留下我,于你又无益, 反叫我们骨肉分离, 这件事, 老太太、太太断不肯行的。”宝玉听了, 思忖半晌, 乃说道:“依你说, 你是去定了?”袭人道:“去定了。”宝玉听了, 自思道:“谁知这样一个人, 这样薄情无义。”(第十九回)宝玉认为袭人不能去, 大概是认为袭人是他的人了, 而袭人却分明表示:凭什么说定我就是你的人呢? 袭人把“云雨情”只看作是一次服侍, 这种服侍有更好的人可以取代, 而宝玉却把它看成是终生相守的约定———情的不变与永恒。袭人这里就赎身之事不讲情, 只讲理, 让宝玉理屈词穷, 只得依了袭人的劝箴。宝玉的依从, 是表面的;内心里, 唤起了对袭人的极度不信任。所以, 他在要离开贾府之前向莺儿交代说: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第一百一十九回)这个评价, 恐怕比前面踢的那个窝心脚伤人更重。从娇俏温柔到无情无义, 从窝心脚到靠不住, 这就是袭人对宝玉争取的结果。逐步走向自己追逐的对象的对立面, 敢于表达与宝玉的不同人生观而死劝, 进而被抛弃, 这就是袭人的命运史。因为袭人理解人伦关系以理为主、以尊卑为序,所以她和宝玉的云雨情不算什么, 而宝玉如果和林黛玉薛宝钗发生了什么, 就是越礼了。 有人说袭人相比其他丫头们而言,结局算是好的。但在我看来,她是受封建礼教荼毒最深的,并且她还要继续在那个没有自由、受压迫的时代继续生活。在我看来,袭人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例子,奴隶阶层想要通过相对间接的方式自救,但却不能成功,反而被“异化”,由此更能揭示出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

浅析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

[摘要] 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重点关注下列论题:(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可错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常识推理,归纳逻辑,广义内涵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 现代逻辑创始于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早期,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数学中的公理化运动。当时的数学家们试图即从少数公理根据明确给出的演绎规则推导出其他的数学定理,从而把整个数学构造成为一个严格的演绎大厦,然后用某种程序和方法一劳永逸地证明数学体系的可靠性。为此需要发明和锻造严格、精确、适用的逻辑工具。这是现代逻辑诞生的主要动力。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20世纪逻辑研究的严重数学化,其表现在于:一是逻辑专注于在数学的形式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二是逻辑采纳了数学的方法论,从事逻辑研究就意味着象数学那样用严格的形式证明去解决问题。由此发展出来的逻辑被恰当地称为“数理逻辑”,它增强了逻辑研究的深度,使逻辑学的发展继古希腊逻辑、欧洲中世纪逻辑之后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并且对整个现代科学特别是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21世纪逻辑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何处?大致说来将如何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这一点在20世纪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如用计算机去进行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数学证明,“深蓝”通过高速、大量的计算去与世界冠军下棋),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中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例如选择性地搜集相关的经验证据,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尝试性的判断或抉择,不断根据环境反馈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由此达到实践的成功。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实际上,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现代逻辑与人工智能(记为AI)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例如,哲学逻辑所研究的许多课题在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AI从认知心理学、社会科学以及决策科学中获得了许多资源,但逻辑(包括哲学逻辑)在AI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某些原因促使哲学逻辑家去发展关于非数学推理的理论;基于几乎同样的理由,AI研究者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这两方面的研究正在相互接近、相互借鉴,甚至在逐渐融合在一起。例如,AI特别关心下述课题: ·效率和资源有限的推理; ·感知; ·做计划和计划再认; ·关于他人的知识和信念的推理; ·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的知识; ·自然语言理解; ·知识表示; ·常识的精确处理;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容错推理; ·关于时间和因果性的推理; ·解释或说明;21世纪的逻辑学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为了做到这一点,逻辑学家们有必要熟悉AI的要求及其相关进展,使其研究成果在AI中具有可应用性. 我认为,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会重点关注下述几个领域,并且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出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中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你还是自己去汉斯出版社 的官网找下相关文献看看学习学习吧

有关浅析论文的研究意义

毕业论文研究意义如下: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各方面: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毕业生的论文能够打动老师和评委,固然是成功的体现,而比这个更加重要的是,在用两年时间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这名学生也就完成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母亲、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成长。从这个角度说,能完成这篇毕业论文,证明她真正具备了“毕业”的资格。

问题一:文学类论文的研究意义该怎么写? 两个方面: 理论意义――即该文学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思想等等带来的影响与意义【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实践意义――即该文学对我们现在的指导意义在哪里【比如莎士比亚戏剧对英文词语的扩充影响,更是现在很多应用广泛的名言的来源之类的】。 问题二: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有什么区别 大致的解释 回顾: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文章进行综述,介绍现阶段的研究进展 背景就是: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现阶段主要的问题等等 问题三:写论文的研究意义可以分成哪些地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 问题四: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搐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由于目前学校的考试方法大都偏重于记忆,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致使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难以全面了解。有的学生平时学习马马虎虎,满足于应付考试,很少作课堂笔记和读书札记,对写作知识了解不多,很少进行写作练习,结果,。防到写毕业论文时才临阵磨枪,回头补习各种知识,其写出来的论文连最基本的格式要求都不懂,逻辑上颠三倒四。还有一类学生平时学习死记硬背,缺乏能力的培养,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暴露出来。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地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便于发现人才。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至于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科学研究。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对人类未知的领域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如何操作仪器等方法。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 问题五: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地:就是写你们为什么要研究或探讨、想要得出什么结论!;意义:就憨研究完以后得出的结论以及你们做完研究有什么收获。感想之类!总之最重要的是结论啦 问题六:研究生论文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有什么不同 研究背景,主要是你的研究内容的发展脉络,现在发展的情况,别人研究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没有涉及;类似已有成果和现状; 研究意义,是指你的研究内容有什么理论和现实意义,体现你的研究价值; 二者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是因为这个研究背景,加上你的研究内容,才可以循序渐进的展示你的研究意义。 望采纳 问题七:毕业论文中的研究目的与意义该怎么写? 20分 为了明确认识和加埂福建省国际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措施及其对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性而展开了本调查研究课题(这样一句话概括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具体细节可以按照这个目的意义去调查数据统计或比较,例如采取历史对比或城乡对比或大小城市的物流对比及其相应的贸易数量对比,揭示二者的紧密关系,物流是贸易发展的瓶颈或关键)

浅析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论文研究

曹禺的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其中尤以魔力十足的繁漪最为丰满,最为形象。围绕繁漪的形象,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作品,尝试对《雷雨》中的繁漪形象作浅层赏析。一、繁漪的悲剧爱情 繁漪出生门第之家,精通琴棋书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外加经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典型的“受过新教育的旧式女子”。可以说,时代给繁漪注入了活力,给了她敢于反抗男权社会象征周朴园的勇气。《雷雨》中的繁漪,颠覆了传统真善美的女性形象。作为妻子,她不忠实于丈夫;作为母亲,她放弃了神圣的天职,把丈夫前妻的儿子当做自己的情人。 由于巧合,繁漪知道了周朴园干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结果是繁漪见识了周朴园的威严,被活活的困在周公馆,精神的折磨让本活泼的繁漪开始冷漠,并不自觉的发出“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来反抗周朴园,本来就残缺的爱情大打折扣。而此时的繁漪,正是期望性爱与情爱的季节,由于周朴园的专制,她不仅得不到爱,还要受凌辱,繁漪为摆脱眼前的空虚,“真真的活着”,开始想尽办法。恰好周朴园前妻的儿子周萍来周公馆,激起了繁漪爱的欲火,长期压抑的性爱被唤醒,从此改变了繁漪的生活,也是悲剧演绎的真正开始。 在周萍身上,繁漪的爱情同样得不到发展,周萍开始想到乱伦,并为自己的罪恶忏悔,“对不起弟弟,对不起父亲”。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繁漪悲剧的加重加深。尤其在周萍引诱四凤之后,繁漪试图重新找回周萍的爱,她招来侍萍带走四凤,并当着周萍喝下不愿意喝的药,恳请周萍“我希望你不要走”,得到的却是冷冷的宣布:“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父亲的儿子。”此时的繁漪,由爱生很,进而转为报复,“小心,小心!你不要吧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情都做的。” 总之,繁漪与周朴园是没有爱情的爱情,与周萍是畸形的爱情。在当时的男权、专制、宗法社会下,这种与丈夫前妻儿子谈爱,爱情悲剧无可避免,她那颗强悍的心是根本无法与男权抗衡的,最终陷落在死亡的泥沼中。二、繁漪的“雷雨”性格 《雷雨》从一个封建专制家庭的悲剧侧面深刻的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道德问题。曹禺对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表面看,周朴园是女性悲剧的制造者,是专制、冷酷、伪善的代表,其实,他只不过是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及思想文化的罪恶的体现者而已。除了社会造成繁漪的悲剧之外,其中繁漪的“雷雨”性格也是造成悲剧的一大罪魁。 繁漪是“五四”女性形象代表,充满活力,热爱自由,不愿任人摆布,敢爱敢恨,勇于张扬意志,彰显自己个性。繁漪有三重社会身份,母亲、妻子、情人,我们可看到了她内心的挣扎。繁漪渴望自由纯真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她生活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新思想吹醒了一颗冻僵了的心,阴差阳错爱上丈夫前妻的儿子,“为争取个人幸福,她不惜做困兽之斗,哪怕和整个世界厮杀。”展现了她内心的强悍。这种强悍是繁漪人格扭曲,性压抑,逆反心理等心灵创伤后的大爆发,是她沉静的外表下那股按奈不住的狂热和仇恨的宣泄。是五四精神重新点燃了繁漪作为女人的内心情欲,她决心“烧一次”、“热热地冒一次”。正如曹禺自己对繁漪评价:“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欲要划着深深的伤痕。”她也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的踏着艰难的路。曹禺把她描绘成一个“雷雨”似的人物,“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么热烈,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对繁漪独特性格的塑造,和繁漪的悲剧爱情是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繁漪“雷雨”似的性格铸就了她一生的悲剧。 至今,繁漪的呼喊“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我的心并没有死”仍然令人耳晕目眩,心荡神摇。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

首先,这个人物在《雷雨》中,性格最为鲜明,形象最为突出,最具艺术感染力,作者对她浸注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关注与同情,她那勇敢而决绝的性格,更切合“雷雨”这个剧名。

其次,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更为直接地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黑暗和压迫的憎恶与反抗,更符合作者当时年轻的反叛心态和时代特性。

第三,就戏剧的悲剧冲突来看,繁漪也是更为主要和直接的制造者和推动者。 最后,繁漪的性格以及与繁漪相关的许多戏剧情节和场景,也与曹禺话剧的美学风格更多。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起初读课本节选自《雷雨》中的那段文字时,我是并不了解蘩漪这个人物的,而当我去查阅其相关资料时,被这一段描写惊艳并吸引到了: “她是一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 也就是从这开始,我总觉得她应当是高雅而忧雅的。 一、可怜 她是可怜的,她自始至终都渴望却从未被爱。 在周家牢笼的重压之下,她自卑,她不屑,却又无助无奈。她在反抗,在周朴园强迫她喝药时;在周朴园强迫她看医生时;她的反抗无异于螳臂当车,无济于事。而当她在雷雨夜中而归时,明明白白强烈而真实地说出“不,我不愿意!”时,优势转到了她这一方;在第四幕剧尾时,她又以一个判官的姿态将压迫她的人叫了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肃治了他道德的面具,让周公馆粉饰的黑暗暴露地一览无余。 在与周萍的交流之中,她是一个卑微的存在。她由请求到乞求,将尊严,名誉与家族弃之一边,甚至可以容忍与四凤一起(其中这一情节也在周冲身上显示过,这可能也是作者有意为之。)。在她正想要追求个性的解放之时,周萍出现了。她本以为这是她黑暗之中的光明,熟不知,这只是通往更稠密的黑暗之间的罅隙,最后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而在她看透了周萍本质上如他父亲一般伪善,冷酷,自私时,她的希望破灭成了失望,她的真情受到了践踏与蹂躏,她的人格受到了损伤,于是有了这沉痛的哀号 “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辱!” 这是她由可怜步入可怕的转折点。 二、可怕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而蘩漪,就是一个本不该被惊醒却又被惊醒的人。 她在报复,她一直在报复,极端,彻底。 她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女人。她犹如一柄没有过人气力便不能驾驭的利剑,尘封时雅致尽显;出鞘时鲜血淋漓。她犹如一杯没有铁石心肠便不能饮下的烈酒,未尝时醇香四溢;饮下时烧肚焚肠。她扣死四凤家窗户的行为,是报复,是极端地走向毁灭。 她在报复周萍,恶语相向,步步紧逼。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第四幕中她笑着请他坐时,这时的她,还心存些许幻想,她在试探,若成功,前尘往事一笔勾销,回到最初她心中的样子;若失败,那就是一同走向毁灭,不过同归于尽。 之后她便如从地狱而来的厉鬼,阿鼻地狱十八层。披着雨衣,在电闪雷鸣之间露出的只是灵魂的躯体。从第一幕的只打开一扇窗户到第四幕打开所有的窗户;从卑微地无力反抗到正视地有力反抗,她在报复周朴园。 但最后,她也成了旧式婚姻的牺牲品,不但没有对儿子周冲追求自由结合的幸福表示支持,反而以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来设计自己儿子周冲的幸福。从这一点来看,蘩漪其实既包括了资产阶级追求自我的精神又含纳了封建势力故步自封的思想。这也是报复,报复那个社会。 她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她为了获得一点点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争天抗俗;为了像人一样有一种真实的情感生活,愤世嫉俗;为了幸福的承诺,害理伤天。 在她发泄欲望的怒火,当黑暗与孤寂啃噬她已脆弱不堪的心灵时,她是可怕又可怜的。 正因为这样,正因为这种可怕与可怜,大多数人总是从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盲从乱伦的方向,简单否定蘩漪是一个好女人,甚至认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坏女人。 蘩漪便是“雷雨”。蘩漪,蘩。多也;漪,水之纹也。蘩漪便是猛浪,便是用不宁静的水波,便是当涤一切的“雷雨”。她的痛苦最深,渴望又最强,所以爆发地最疾、最猛,就像“雷雨”。 从理想的高处上坠落,惨烈地走向幻灭。 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可她曾经也烂漫过。

浅析个人所得税论文的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立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的必要性,说明了纳税人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退税的各种具体情况,并提出了个人所得税的退税程序和标准。【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退税制度; 退税程序; 退税标准; 消费物价指数在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如何保障纳税人的根本利益,特别是保障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不因金融危机而使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对低保对象、优抚对象、非低保对象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弃婴等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救助制度,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帮扶制度却基本空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帮扶制度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改革开放成果要全民共享的大原则。基于以上的考虑,建立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十分必要。笔者认为,所谓个人所得税退税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退还纳税人部分或全部税款。首先,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符合公平原则,即多得多交税同时也能多退税;其次,退税制度使公民切身体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本身能调动居民主动纳税的积极性,对鼓励公民诚信纳税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最后,它体现了政府对普通工薪阶层的关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一、纳税人享受个人所得税退税的情况纳税人在什么情况可享受个人所得税退税呢?笔者认为应从严控制退税情况,建议暂定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纳税人遭遇重大意外事故。当纳税人不幸遭遇诸如车祸、疾病、地震等重大意外事故而出现个人财政危机时,经纳税人申请,税务机关可以将其已经交纳的部分或全部税款退还。虽然我国在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个人遭遇重大意外事故或个人患病等情况可以通过福利补助救济等制度来解决。但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分别适用不同的人群,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适合用于年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群,可能他(她)们根本没有交纳过个人所得税。而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则适用于交纳过个人所得税的普通工薪阶层,其本身并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因此,建立给遭遇重大意外事故的纳税人(个人)退税制度,既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 中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个人收入也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也就明显加重。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使揣入自己腰包的钱更多,也就成了这些纳税人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个人所得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形式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收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1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目前许多纳税人已从过去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采取各种方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发展为积极地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但是,纳税筹划在某些人的观念意识中往往和投机取巧联系在一起。同时有人不解:“纳税筹划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但筹划本身是不是违背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和税收政策的导向呢?纳税筹划可取吗?”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引导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我国纳税人及税收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很有研究必要。1.1 纳税筹划有利于激励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初衷是为了少缴或缓缴税款,但纳税人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这不仅“钻”了国家的财税政策空子,而且学到了财税政策,法规知识。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税筹划的效果,纳税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进一步钻研财税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纳税意识、自觉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1.2 纳税筹划可以节减纳税人税收纳税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纳税人的发展。纳税筹划可避免纳税人缴纳“冤枉税”。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全过程是税法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税法的健全伴随着税法的日益复杂,如果对税法研究得不透,就既有可能漏税,也有可能多缴税。2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原因分析2.1 现状分析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很少。纳税筹划,在以前总会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或不正当的行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巧妙偷税、逃税或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于是纳税筹划税务代理机构也诞生了,而且发展趋势非常好。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2.2 原因分析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税人偷逃税款的空间越来越小,况且偷逃税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应将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上,而不是偷逃税款上。但是面对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税务部门不断下发的各种税收政策“解释”,居民个人往往感到无助。因为税收政策量多、繁杂且变化较快,个人对一些税收法规根本不了解。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减轻税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群众的抱怨:“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可是扣税以后,就明显少了许多。”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节税就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3 个人所得税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3.1 筹划思路首先,制定合理避税计划。就是通过对现行税法的研究,对个人在近期内收入情况的预计作出的收入安排,通过收入的时间和数量,支付方式变化,达到降低名义收入额之目的,进而降低税率档次,以降低税负或免除税负。其次,采取合理避税策略。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纳税筹划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②均衡各月工资收入水平;③抓住一切可以扣除费用的机会,并且能充分利用;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3.2 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3.2.1 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使得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不过,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1)均衡收入法。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如果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从而纳税人收入的平均税率和实际有效税率都可能提高。所以,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2)利用职工福利筹划。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在各档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自己收入的方式使得自己使用较低的税率,同时计税的基数也变小了。可行的做法是可以和单位达成协议,改变自己的工资薪金的支付方法,即由单位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如企业提供住所,这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此外企业可以提供假期旅游津贴,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提供免费午餐等等,以抵减自己的工资薪金收入。对于纳税人来说,这只是改变了自己收入的形式,自己能够享受到的收入的效用并没有减少,同时由于这种以福利抵减收入的方式相应地减少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这样一来,纳税人就能享受到比原来更多的收入的效用。3.2.2 劳务报酬所得的筹划我国关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但是对于一次性收入偏高的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也就等于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有自己的特点,下面针对其特点,进行纳税筹划的分析。(1)次数筹划法。与工资薪金所得不同,劳务报酬所得征税是以次数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月,所以次数的确定对于交纳多少所得税款至关重要,这也是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税进行筹划时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劳务报酬是以次数为标准的,每次都要扣除一定的费用,所以说在一个月内劳务报酬支付的次数越多,扣除的费用也就越多,其应交纳的税款就越少。所以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合理安排纳税时间内每月收取劳务报酬的数量,可以多次扣除法定的费用,减少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较高的税率,使自己的净收益增加。(2)费用抵减法。即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3.2.3 稿酬所得的筹划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记征个人所得税。若作品是数人合作完成的,那么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纳税人应尽可能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3.2.4 个体工商户的纳税筹划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此,合理扩大成本费用开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个体工商户利用扩大费用列支节税的方法主要有:尽可能地把一些收入转换成费用开支,如水电费、电话费等,在税前列支;使用自己的房产经营,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扩大经营费用支出;同时自己的房产维修保养费用也可列入经营费用支出,这样就扩大了经营费用支出。3.2.5 其他所得的纳税筹划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可以利用税收上的优惠进行筹划,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税基金的形式存入金融机构,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费用。财产租赁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纳税筹划与稿酬相似,也是利用了每次收入不足4 000元,可以抵扣800元费用的筹划思路,这种筹划方式比抵扣20%的标准要节税许多。财产转让所得应充分利用免税项目,比如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至于偶然所得的纳税筹划,因为税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赠扣除一部分金额,减少纳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参考文献1 刘志耕,帅晓建.纳税筹划谈何容易[J].财务与会计,2005(2)2 陈俊元.个人理财税收成本[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34)3 静雅婷.企业发放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J].税收征纳,2004(2)4 范小平.谈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注意事项[J].商业会计,2005(2)5 朱青.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要略[J].涉外税务,2004(9)6 漆婷娟.税收筹划的三个理论问题探讨[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10)7 杨林.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路径选[J].财政与税务,2004(1)8 周佩.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稿酬所得纳税筹划[J].西华大学学报,2004(11个人所得税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从其产生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已成为很多经济发达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我国自1980年首次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其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向悖。因此,有必要对以调节收入分配,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设立宗旨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旨在针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若干主要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刍荛之见。 首先,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发展历程的回顾及其功能发挥情况的考察,进而分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发展趋势,阐明了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选题背景,并点明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其次,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税制模式、课税范围、起征点、税率设置及税收征管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关个人所得税法概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在以上诸方面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笔者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一步改革的基本构想:在税制模式方面,应走“分类所得税制模式→混合所得税制模式→...【论文题纲】 摘要 3-4Abstract 4-61 导论 6-181.1 选题背景 6-121.2 研究意义 12-161.3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6-182 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概况 18-282.1 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 18-192.2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 19-202.3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免征额与费用扣除 20-222.4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设置 22-242.5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制度 24-283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现状与不足 28-443.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 283.2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 28-303.3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免征额与费用扣除 30-333.4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设置 33-363.5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制度 36-444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一步改革的构想 44-614.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方面的改革 44-464.2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课税范围方面的改革 46-484.3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或费用扣除方面的改革 48-524.4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设置方面的改革 52-544.5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方面的改革 54-615 结论 61-63参考文献 63-66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06年,在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1600元,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减少2000余万人的情况下,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增幅超过了17%,总收入达到2452亿元,创下了历史水平新高。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将增长的原因归结为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税务机关对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但无论如何,这部分税收负担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仅占工薪阶层26%的所谓中高收入人群的头上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该为哪些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该缴多少,以及如何保证在依法纳税的同时维护好纳税人自身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利用国家税收减免税规定和税收优惠政策,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工作,切实减轻中高收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以保障这类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扩大需求,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大胆投资 了解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它要求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的减免税条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要用好用足税收筹划这一节税工具,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具体的减免税条款以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自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体现对纳税人的支持、鼓励和照顾,国家对纳税人因特定行为取得的所得和特定纳税人取得的所得给予了一系列税收优惠,具体包含免税、减税、税项扣除和税收抵免等四个方面,其中与广大工薪阶层纳税人密切相关的条款大致有: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的金融机构为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个人领取原来提存的上述款项及其利息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合理理财 减轻工薪层税收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应以均衡各期收入、降低名义收入、保持实得收入不变,进而降低适用税率档次为目标。其主要方法有:分拆所得,降低适用税率、提高优惠等级。在我国现行税制中,由于税率分级和优惠分等都存在临界点,因此,每当临界点被突破,随所适用的税率相应提高或税收优惠的相应减少,都会使应缴纳的税款增加。因此,分拆应税所得,使其尽量靠近税前扣除额或税率分级临界点可以起到节税的目的。这类收入主要包括一次性获得的全年奖金或劳务报酬所得等。例如,年终奖金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纳税。计税时该奖金以除以12个月得到的商数来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这种方法计算应纳税额与作为“一次性取得属于数月的奖金”相比适用的税率会更低,可直接减少应纳税款。对于政府行为的一次性补发工资,在计税时也可以将补发当月起到实际发放当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加上补发的工资数进行平均,计算出每月的工资,寻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以实际发放当月的工资总额作为应税收入额,计征个人所得税。这种计税所用的税率比按实际发放的当月工资总额为基数适用的税率要低,也能减少应纳税款。转化所得或转化所得类型。把现金性工资转化为提供福利,即通过提供各种补贴,降低名义收入,比如提供免费工作午餐、住房补贴、手机话费补贴、交通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这样既可以增加员工福利,又可少缴个人所得税。此外,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是5%-45%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是 20%的比例税率,利用税率的差异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选择用工关系,通过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的转化,也可以起到节税的效果。增加税收减免额。对于个人所得税来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都是可以在收入中抵免的。特别是合理增加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可以起到降低适用税率、节约税收支出的作用。住房公积金是由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上一年度12月份的基本工资乘以规定的提取比例得到的。由于根据上年度数据计算得到的公积金在本年度中按月扣减,不受本年度的工资增长的影响,但工资增长部分少计的公积金允许在本年度末做一次性的补缴,那么如果年末收入较多时,可以通过此项公积金补缴,增加年末该月的个人所得税税前可抵扣金额,实现降低税款。此外,按照公积金有关文件规定,职工个人与其所在单位,各依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同一比例,按月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个人每月缴存额等于职工每月工资总额乘以个人缴存率,单位每月缴存额等于该职工每月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存率,两笔资金全部存入个人账户,归职工个人所有。由于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可从工资总额中作税前扣除,免纳个人所得税,还在不增加单位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公积金计提比例,减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从而提高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但应注意的是,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标准缴付的“三费一金”则应计入年所得范围内,需依法纳税。利用捐赠抵减避税。为了鼓励高收入者对公益、教育事业做贡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只要捐赠额未超过其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就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就是说,在个人捐赠时,只要其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符合法律的规定,就可以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缴个人所得税。该政策实际上是允许纳税人将自己对外捐赠的一部分改为由税收来负担。该条款的立法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引导纳税人的捐赠方向,将其引入公益、救济性质,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减轻负担。对于个人来说,则可以通过公益、救济性捐赠将一部分收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从而达到抵免一部分税收的目的。[PPT] MPA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文件格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HTML 版古今中外的公共管理实践,如实际政府部门的政策与管理,国外的政府改革、当前我国的政府 .... 刘晓方. 国际税收竞争中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比较研究. 钟绪林. 论文标题 ...mpa.ncu.edu.cn/newweb/ppt/MPAkaitilunwen.ppt

[2]师东菊,安祥林,赵兴艳.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2).[3]王宁.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5).[4]李春献,高安吉,刘均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其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01).[5]袁华.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J].商场现代化,2007,(14).[6]任利军,李永,张永宏.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及其实施程序探析[J].会计之友(下),2007,(03).[7]熊建新.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J].审计与理财,2007,(02).[8]刘芳.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