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浪漫清新
半夏性温,味辛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 生用外治痈肿痰核。但是半夏有毒最好根据医生开的药方服用
简单的说是泻肺除痰的主要是肺上有湿痰,半夏性热,所以能燥湿痰吐清白痰可以用,黄粘痰就用不成了另外半夏有毒,药店用的都是炮制过的法半夏,清半夏,但药力就差了一部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半夏《神农本草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一般宜制过用。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2.呕吐。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 1Og,一般宜制过用。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外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
半夏的不同炮制品种功效比较
半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附:姜半夏的炮制方法
传统姜半夏的炮制方法目前有两种:一为2015版《中国药典》的姜矾水煮制法;二为以2005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为代表的矾腌姜汁拌法。
姜矾水煮制法: 就是“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矾腌姜汁拌法 :就是“取生半夏,水漂1 2天,至内无干心,取出,晾至半干,切厚片,加入白矾粉,拌匀,置缸口压实,加水超过药面2 3cm,腌6 10天,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漂净,干燥,与姜汁拌匀,干燥。”每生半夏100kg,用鲜生姜压榨取汁、白矾各20kg。
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即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亦多用于成方制剂中。
附:法半夏的炮制方法
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 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 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
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多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附:清半夏的炮制方法;
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附:半夏曲的炮制 : 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化湿健脾,消食止泻。
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附:竹沥半夏的炮制:
《上海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 :竹沥半夏 将制半夏用鲜竹沥拌匀,使之均匀吸尽,晾干。 每制半夏100kg,用鲜竹沥12.5kg。
半夏治疗现代疾病
半夏现代临床还用单用或配伍他药治诸多疾病,
1.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半夏配生姜、茯苓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1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消失,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6);
2. 治疗颈部淋巴结生半夏,加陈醋、温开水调匀,敷患处,治疗颈部淋巴结炎30例,效果满意(时珍国药研究,1991,1:36);
3.治疗慢性咽炎
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过滤,口服,治疗慢性咽炎564例,治愈342例,好转170例,无效52例(现代应用药学,1993,2:25);
4. 治疗实证失音
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鸡子清,搅匀,徐徐含咽,1日1剂。治疗痰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33例,服药2 3天痊愈(中国中药杂志,1992,3:142);另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对急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黑龙江中医药,1990,4:39)。
5.解毒
对乙酰胆碱具有解毒作用。
6..用于咳嗽痰多。
半夏性质干燥,具有化痰作用。它所溶解的痰主要由脾积痰而不湿组成。它是治疗湿痰的基本药物。
7..用于胸闷、胸闷、胸结等。
半夏具有辛散温通、化痰燥湿的功效,可用于痰内阻、胸腹胀满,可与陈皮、茯苓配伍。例如,可与黄芩、黄连、干姜配伍,用于寒热蕴结,具有止痛、止痛、散结除烦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常用于胸痹疼痛,与瓜蒌、薤白合用。胸结可与瓜蒌、黄连结合使用。
8.它用于甲状腺肿、疼痛、肿胀和疼痛以及癔症。
半夏还能化痰散结,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淋巴结核、阴疽肿痛、梅花等痰湿积聚引起的疾病。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和瘰疬,可与海藻、黄柏、贝母等配伍。对于浅表痈而非溃疡的患者,生半夏和生天南星可进行等效研究,醋可混合外用,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癔病,可与厚朴、紫苏合用。
9.用于胃气升降、恶心呕吐。
半夏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可用于各种呕吐症状。应根据不同症状应用不同的兼容性。胃寒呕吐,可与生姜、藿香、丁香等配伍。胃热呕吐,可与黄连、竹茹等配伍。怀孕期间呕吐时,可与炉床土壤和其他产品混合使用。对于胃病和呕吐,可与人参和白蜂蜜混合使用。
10.失眠的治疗
半夏在治疗失眠方面明显优于酸枣仁和夜交藤花。 半夏有很多功能,现在很多人都有失眠症状。半夏可以治疗这种症状。如果能实现半夏的合理使用,上述疾病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1、生半夏:用时捣碎。2、法半夏:取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lOO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lOkg。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每lOO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4、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lOOkg净半夏,用白矾20kg。
党参是常用的补气中药.
党参是常用的补气中药,其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等功效,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气虚患者,由于补气也有助于生血,所以党参也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病人。尽管党参的作用比人参弱,但功能基本相似,且价格远比人参低,所以除病情危急者外,一般都可用党参代替人参。 据分析,党参含有多糖、葡萄糖、果糖、菊糖、蔗糖、磷酸盐和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赖氨酸等7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含皂甙、挥发油、脂肪和钾、钠、镁、锌、铜、铁等14种元素,这些都是党参作为补益药的物质基础。 党参可单独用于调补。取党参500克,洗净,切去芦头,置容器内,每天蒸一、二次,连蒸三、四天,即成为又软又糯的党参干,味甜而带香气,每天早晚可嚼食10-15克。也可将党参煎煮、加热浓缩,待药汁稠厚时,加入与党参等量的白糖或蜂蜜,乘热搅匀成党参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此外,以党参为主药的中成药也很多,如参芪膏、参术苓草合剂等,气虚或气血两虚的病人,可酌情选用。 若用党参500克,沙参250克,桂圆肉120克,水煎浓至滴水成珠,以瓷器贮藏;空腹时以一酒杯用开水冲服,有清肺开音、补元气、助筋力之功效,常服能益气健脾,和胃养血,对增强体质大有益处。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可用党参、白术、茯苓、淮山、炒扁豆各12克,莲子肉、苡仁各9克,炙甘草、桔梗各6克,砂仁(后下)4克,水煎服;有补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用药后患儿小便增多,大便次数减少,一般不用输液。用党参15克,北芪12克,茯苓9克,水煎服;对肾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蛋白尿有一定的疗效,还有益气健脾利尿的作用。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党参,由于价格便宜,效果不错,也是时下最常使用的药材之一。它的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B1、B2等。在临床上,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衰弱症,尤其是胃肠虚弱、消化及吸收功能不良时,可用党参六钱加上淮山药、莲子、白茯苓各两钱,再加上瘦肉一块或鸡腿两只,以清炖方式服用,有良好的效果。如果是缺铁性贫血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以党参六钱、当归一钱、北耆三钱,熬汤当茶喝,有明显的补血作用。若是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可用党参五钱,阿胶、百合各两钱,以科学浓缩粉配置服用,即能止咳化痰。患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者,可用党参五钱,加黑芝麻根茎一两,熬汤当茶饮用,可以减轻尿蛋白的排出,有助于改善症状,且对于尿毒患者有抑制并发症的效能。同时也是心脏肥大者的常用药材之一。
补气类中药——————党参的功效
名称:党参传统分类:补虚药具体细分:补气药所属科:桔梗科党参的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党参的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党参的临床应用:1.脾肺气虚证。2.气血两虚证。3.气津两伤证。此外,党参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以扶正祛邪,使攻邪而正气不伤。党参的药理及配伍:1.脾肺气虚证。党参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作用。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同用;对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品同用,以补益肺气,止咳定喘。其补益脾肺之功与人参相似而力较弱,临床常用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用以治疗脾肺气虚的轻证。2.气血两虚证。党参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常配伍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等品,以增强其补气补血效果。3.气津两伤证。党参对热伤气津之气短口渴,亦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的轻证,宜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党参的用法用量:煎服,9~30g。党参的采收及炮制: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党参的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引经据典: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2.《本草正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党参的现代研究:党参的采收及炮制: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党参的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引经据典: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2.《本草正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党参的现代研究:
药材用水或液体辅料处理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常用的水制法有淘、洗、浸、润、漂、水飞等几种。如当归,炮制时拣去杂质,抢水洗净,捞起,滤去水分,稍凉,每斤用白酒一两加适量水,均匀喷上盖严,润透,切片,晒干。目的是清洁药物,便于切片和制剂。而酒洗,可以增强活血散瘀作用。酒又有黄酒、白酒之分,均可供制药用。酒性味苦甘辛大热,能升提药力,通经活络,多用于制行上焦及通经络药物,如:酒炒黄芩、酒洗当归。当归的炮制方法很多,功能各异。若取其止血,则炒炭,将锅烧热,投入药片炒至微黑色,取出放地下摊冷。若取其健脾止泻,则用土炒,每斤药片用黄土粉4两,投入锅内炒热,再将药片放锅内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土,摊冷收藏。若取其活血散瘀,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至微黄色。或用酒洗,如前所述。 一般都没有,自己弄就行了,把当归放进碗里用纯粮酒拌湿然后再小火炒一下就行了。问题分析:酒洗就是用酒浸泡一会 大约5--10分钟 取酒的上升作用 和活血作用增加原来药物的药性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其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
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1.1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1.1.1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1.1.2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项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6.8',7.3'-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1.1.3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1.2有机酸类当归中含有多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代表为阿魏酸。阿魏酸是从当归中较早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自1979年林茂等首次从当归中提取分离出阿魏酸后,许多学者对阿魏酸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目前,阿魏酸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当归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同时,阿魏酸也是川芎、藁本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然而,阿魏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不是当归的特征性成分。此外,当归中还含有丁二酸、烟酸、十六烷竣酸、香荚兰酸、邻二苯酸、茴香酸、壬二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等酸性成分。
1.3多糖类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APS)是当归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其含量可达到15%。目前,提取分离当归粗多糖较成熟的方法为水提醇沉法。当归粗多糖再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DEAE纤维素层析等分离后可得到高纯度的多糖亚组分。商澎等先后从当归中提取分离得到当归总多糖及其亚组分,并分析了多糖中单糖的组成,主要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等;酸性多糖为糖醛酸。但是单糖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
1.4黄酮类王芙蓉等_以75%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法从当归中提取、分离得到黄色黏稠状物质,经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之后,李谷才等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用乙醇提取当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为1:50,提取温度85°C,提取时间2h;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出当归中黄酮的含量为
1.59%。但是,迄今为止,未见到从当归中分离鉴定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研究报道。
1.5其他成分当归中含有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铜、铁、锰、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此外,当归中还含有尿嘧啶、腺嘌昤、维生素E、青霉菌属的代谢产物,以及香豆素类等成分U7)。
2药理作用
大量的药理研究报道表明,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均有药理作用。
2.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当归被称为“补血要药”,其补血作用得到历代医家的公认。对当归补血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体内实验,研究当归对血虚动物模型的补血效果;二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当归的补血作用及其机理。而后者是目前研究工作的热点。
APS是当归造血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造血机理主要是通过剌激与造血相关的细胞、分子等来修复造血功能。近年研究表明,APS能动员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促进造血。胡晶等?将APS动员的雄性BALB/c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静脉输注给受到8.5Gy60Co7射线照射的雌性同系受体小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定造血重建的来源;发现APS组受体小鼠WBC、PLT、HGB、30d存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说明APS动员的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后能够有效地重建小鼠的造血功能。张雁等〔19’%发现APS可通过降低造血干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促使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更早进入外周血循环,促进造血功能的修复。进一步研究发现,APS能通过降低放射损伤小鼠BMNC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提高BMNC黏附分子抗体CD44和CD49d的表达;上调BMNC对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率来加速BMNC增殖分化,从而促进造血。
肌卫星细胞(MSCs)是造血功能重建最有希望的种子细胞来源。王晓玲等_采用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APS干预的无培养基和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的小鼠MSCs,发现经过不同浓度APS干预后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的各MSCs增殖显著,并且经过APS干预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变MSCs的生长特性,明显促进MSCs增殖及干细胞因子受体蛋白的表达。
2.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2.2.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当归及其挥发油具有调节血管生成、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Yeh等_发现当归挥发油和正丁烯基苯酞内酯能抗血管生成;而当归水煎液能促进血管生成。这为研发新的血管生成调节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喻华等_将当归注射液作用于血管紧张素n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发现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减少,说明当归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n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肖军花等_发现当归挥发油的中性非酣性部位(A3)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抑制心肌自搏频率,延长功能性不应期,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动作电位振幅,缩短复极20%时程和复极90%时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A阻滞Ca2+、Na+内流和促进K+外流有关,且对K+通道具有选择性。
2.2.2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当归中的阿魏酸能对抗血栓素A:(TXA2)的生物活性,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生物活性,使PGI2/TXA2的值升高,从而抑制血小板凝聚。当归注射液能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_。
2.2.3抗动脉粥样硬化:当归及其有机酸成分阿魏酸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当归能够改善高脂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损伤,逆转高脂血清导致的内皮细胞中TGB^表达降低和bFGF表达增加,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阿魏酸治疗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也具有显著疗效。
2.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可减轻缺氧时神经元的变性,并在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类似血管源性的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mR-NA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提示当归在保护损伤神经及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咖。
当归注射液可通过降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来保护宫内缺氧新生大鼠的神经干细胞。钟星明等_的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能够减少宫内缺氧后幼年大鼠神经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抑制新生大鼠大脑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的表达,达到对宫内缺氧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此外,当归注射液对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脑低灌注和帕金森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分别为上调海马区Nrf2的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和通过特定信号通路激活SIRT1、抑制羟基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_。
2.4对平滑肌的作用
2.4.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当归的挥发油和水提物对子宫平滑肌具有不同的作用。前者是抑制子宫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刘琳娜等-的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可抑制小鼠离体正常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幅度、频率和活动力,对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剧烈收缩亦可抑制,并能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当归挥发油对正常和病理性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强的抗子宫平滑肌痉挛作用。肖军花等_进一步发现当归挥发油中A;为抑制子宫收缩的最佳活性部位,其作用机理与其抑制PGF2下游P42/44MAPKCx43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反,当归的水提物则为兴奋子宫的主要活性成分。当归水煎液在浓度6.7mg/mL时,对离体小鼠子宫肌有兴奋作用,这与当归兴奋子宫肌上H受体有关,但与子宫肌上M受体、a受体和前列腺素合成酶无关。实际上,当归挥发油中的酸性部位(A1)、酣性部位(A2)也能兴奋子宫,但呈剂量相关的双向作用。例如,肖军花等_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离体大鼠子宫中,A1在0~160mg/L呈兴奋作用,仅在320mg/L才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小剂量A2(忘10mg/L)略有兴奋作用,而大剂量(为20mg/L)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2.4.2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当归挥发油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王锋等?发现当归挥发油对静息状态下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其中,^是发挥该作用的主要组分;A1和^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不明显,但A1与^之间存在交互影响,两者合用时可使^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减弱;提示A1可能会拮抗A松弛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2.4.3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当归挥发油能舒张胃肠平滑肌,降低肌张力。王瑞琼等_采用兔离体胃肠平滑肌条,通过二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胃肠平滑肌等长收缩或舒张的肌张力变化曲线,计算肌张力变化率。发现当归挥发油对兔离体胃底、胃体、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平滑肌均具有舒张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
2.4.4对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当归挥发油能抑制主动脉平滑肌的收缩。吴国泰等_采用离体平滑肌灌流实验系统,观察当归挥发油对正常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氯化钾(KCl)预收缩的胸主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发现当归挥发油可明显抑制NE、KCl引起的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的收缩。
2.5免疫作用APS是当归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郭振军等_用ELISA方法检测APS剌激M9分泌TNF^a及IL~4的情况。发现APS可以阻断MR介导的M9吞噬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另外,APS能上调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的树突状细胞功能。说明APS对非特异性免疫有促进作用。APS及其亚组分能显著促进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增加培养的脾细胞中CIM细胞亚群的比率以及剌激小鼠产生特异性IgG类抗体_。说明APS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作用。
2.6抗肿瘤作用APS是当归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体内、外实验研究均显示抗肿瘤活性。
在体内,APS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吴素珍等m用SM小鼠模型研究硫酸酯化当归多糖(SPAS)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发现SPAS对SM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40、80、160mg/(kg?d)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7.89%、34.69%、39.45%,说明SPAS在体内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
在体外,当归能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Gao等?发现当归通过降低MMP名、MMP4、TGF-p1、TIMP4和增加TIMP4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研究还发现,APS不仅在体内对大鼠SM肉瘤细胞、白血病细胞、Ehrlich腹水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在体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入侵和转移_。其亚组分ASP4d能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能诱导这些细胞凋亡,其机制主要是激活了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_。
2.7对脏器的保护作用当归提取物对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当归多糖是防治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能改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各项肺功能M1〕。当归补血总苷可抑制TGB^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转化和胶原表达,其抑制胶原表达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金属蛋白酶4的表达来实现的M2)。
当归具有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当归对TNF^、IL-6和bFGF等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APS对不同化学性肝损伤有干预作用,可降低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sALT和sAST,减轻肝脏损伤。聂蓉_的研究结果提示,APS可能通过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增强肝能量的储备两种途径缓解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性,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2.8抗炎镇痛作用当归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剌激致痛的痛阈,抑制小鼠对化学剌激致痛的扭体反应。沈建芬等_从细胞及基因水平研究当归^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发现A;能抑制PGE:产量、环氧化酶4(COX-2)活性以及COX名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抑制PGEi产量可能与抑制C0X4基因的表达有关。2.9其他作用当归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衰老、抗银屑病作用,还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B细胞修复和再生有关。
3结语
当归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当归的“补血”作用主要作用于造血系统,通过剌激与造血相关的细胞、分子等来发挥对造血系统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当归的“活血”作用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来达到“活血”的效果。另外,当归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也有作用,并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这些药理学研究结果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当归治疗糖尿病、银屑病等的研究正在深入展开,虽然机理尚未明确,但是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难题终将解决,为糖尿病、银屑病等目前无疗效确切药物的病症找到新的治疗药物。同时,也将扩大当归临床应用的范围,提高当归的药用价值。
mù xiāng
radices saussureae [朗道汉英字典]
aucklandiae radix,costust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uckland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n aucklandia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木香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 的干燥根[2]。《本草纲目》载:“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根供药用。原产印度。中国过去因多经广州进口,故有“广木香”之称。现主产于云南,故又称“云木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Radix Auckland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n auckland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广木香[1]
菊科植物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根。主产云南、四川。[1]
株高100~200厘米。主根粗壮,圆柱形,有特殊香气。基生叶颇大,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基部心形,通常向叶柄下延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茎生叶较小,叶基翼状下延抱茎。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丛生于花茎顶端叶腋;7~8月开管状花,暗紫色。8~10月结线形瘦果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苗期忌强光,需遮荫。
一般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中性、微酸性土壤栽培。忌连作。用种子繁殖。春播在4月上旬,秋播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可条播或穴播,每亩用种量0.5~0.75千克。除留种者外,作商品栽培者播种后第2、3年在植株抽薹时,应摘除花薹。
病虫害有根腐病、蚜虫、银纹夜蛾等。
第3年10月霜降前挖起根部,去除残茎、须根和泥土,晒干后即可作药用。
辛、苦,温。入肝、脾、胃、大肠经。[1]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反胃,泄泻,痢疾里急后重,症瘕疼痛,虫积腹痛。生用行气止痛;煨用止泻。[1]
内服:煎汤,1.5~4.5g,不宜久煎;研末服,每次0.6~0.9g[1]。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含木香烯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还有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β榄香烯、丁香烯、葎草烯、柏木烯、β紫罗兰酮、柏木醇、α木香醇、单紫杉烯(Aplotaxene)以及木香内酯等[1]。还含多种氨基酸、白桦脂醇,豆甾醇,生物堿等[1]。
生物堿对豚鼠支气管及小肠平滑肌有明显解痉作用[1]。根油中分离出来的某些内酯及去内酯油亦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1]。可用于支气管哮喘[1]。木香还可抗溃疡、抗菌,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作用。木香烯内酯及白桦脂醇均有抗癌活性[1]。
木香
Muxiang
AUCKLANDIAE RADIX
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4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l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屉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
(1)本品粉末黄绿色。菊糖多见,表面现放射状纹理。木纤维多成束,长梭形,直径16~24μm,纹孔口横裂缝状、十字状或人字状。网纹导管多见,也有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90μm。油室碎片有时可见,内含黄色或棕色分泌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l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木香烃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甲酸乙酯一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不得过4.0%(附录ⅨK)。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理论板数按木香烃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取木香烃内酯对照品、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香烃内酯(C15H20O2)和去氢木香内酯(C15H1802)的总量不得少于1.8%。
除去杂质,洗净,闷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切面棕黄色至棕褐色,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形成层环棕色,褐色油点(油室)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苦。
取本品直径在3mm以下的颗粒,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同药材,含木香烃内酯(C15H20O2)和去氢木香内酯(C15H1802)的总量不得少于1.5%。
取未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
本品形如木香片。气微香,味微苦。
同药材。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3~6g。
置干燥处,防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炮制,在历史上又称“炮炙”、“制造”、“修治”、“修事”。虽然名称不同,但记载的内容都是一致的,而且多用“炮制”和“炮炙”两词。从字义上来看,“炮”和“炙”都离不开火,也代表中药加工技术中的两种火处理方法。随着社会进步,药材加工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炮炙”两字已不能确切反映和概括药材加工处理的全貌,故现代多用“炮制”一词。“炮”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而“制”则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制成饮片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建国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黄帝内经》约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著作,在《灵枢·邪客》篇中有用“秫米半夏汤”治疗“邪气客人”的记载。“秫米汤”的“治半夏”即为修治过的半夏。生半夏毒性大,以“治”来减低毒性,可见当时已注意到有毒药物的炮制。《素问·缪刺论篇》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咀”即是当时的切制饮片。到宋代,雷敩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经验,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大约有44种,并对炮制的作用也作了较多介绍,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许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学道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在330味药物中,载有李时珍本人炮制经验或见解的就有144条,如木香、高良姜、茺蔚子、枫香脂、樟脑等;多数制法至今仍为炮制生产所沿用,如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等。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明代缪希雍撰的《炮炙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大部分内容能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实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多来源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张氏作了进一步归纳、整理,条分缕析,较为醒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他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在炮制理论上有所发挥,如提出:“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秋石制抑阳而养阴,枸杞汤制抑阴而养阳……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等炮制作用。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劫净,稍泡,焖透,切厚片,晾干(《药典85》)。取原药材,拣净杂质,用清水洗净泥土,晒干,置打碎机内,打成碎块,过10mm筛子再用1mm筛子筛去颗粒中的粉末,大小块掺匀,入库即得(《北京》)。 三、炮炙 1.煨木香 (1)纸煨 取未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照此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至本香中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药典85》)。 (2)麸精 将锅以武火加热,置麸皮于锅内,待起烟时,投入木香片,轻轻翻动药片,至片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木香片16kg,用麸6kg(《集成》)。 (3)面煨 将木香截成16mm长段,另取面粉,加水适量,做成适宜的团块,将木香段逐个包裹,置炉旁焙或与沙同沙,煨至面皮呈焦黄色,闻到木香气味为度,取出,放凉去面皮。每木香16kg,用面粉10kg(《河南》)。 2.炒制 取木香片,置锅中炒至表面焦黄即可(《江西》)。 3.酒制 取木香,刷去灰屑,置适宜容器内,每5000g用酒1250g浸润,经常翻动,使酒均匀掺入药内,润透后,切成薄片,晒干(《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