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黄连的功效与炮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黄连的功效与炮制研究论文

黄连又称味连,川连,鸡爪连,是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根若鸡爪,是入药的主要成分,味道极苦,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俗语,那么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扩展资料:

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状菱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具长0.8-1.8厘米的细柄,3或5对羽状深裂。

在下面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生具细刺尖的锐锯齿,侧全裂片具长1.5-5毫米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两面的叶脉隆起,除表面沿脉被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叶柄长5-12厘米,无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连

黄连可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痢、痞满、呕吐、泄泻;也可泻火解毒,用于胃火牙痛、消渴、肝火胁痛、心火烦躁不寐、神昏谵语、吐衄下血、痈肿疮毒、耳目肿痛。不同炮制方法的黄连,效用亦有所不同,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燥湿,清心与大肠火;酒炒可以引药上行,并可以缓和苦寒之性;姜汁及吴茱萸炒,则辛开苦降,缓和其苦寒害胃之性,并增强降逆止呕作用;猪胆汁炒,长于泻肝胆火。

黄连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之处,属毛莨科黄连属。作为一种常用中药,黄连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其味入口极苦。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苦”,主泄、燥湿、坚阴之功,有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泻火存阴的作用;“寒”与“苦”作用类似。依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黄连普遍应用于热性病当中。

扩展资料:

黄连配肉桂,肉桂辛甘,大热。入肾、脾、心、肝经。可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黄连、肉桂为伍,出自《韩氏医通》,因可使水火既济,阴阳交泰,故有交泰丸之名。其中黄连善清心热,泻心火;肉桂长于和心血,还可温肾水,使之上济于心,并能引火归元。二药为伍,寒热并用,有上泻心火,下温肾水,交通心肾之妙,治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病症。心火旺黄连量偏大,肾水寒肉桂量宜增。

参考资料:人民网-为何“黄连”被看作清热代表?

黄连,又名川连、鸡爪连、王连、支连,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四川产者品质最佳。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很多,可清泻心、肝火,适于调理心火亢盛导致的心烦、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等病症。黄连入膳的做法有很多,可用于泡茶、做粥、煲汤等。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具体有哪些呢,本文将对此详细介绍!

一、黄连有什么功效作用

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现代研究提示黄连有以下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包括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抗病毒作用(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以及抗原虫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连含有小檗碱能够抗心律失常,竞争性阻断α—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降压,有正性肌力作用。

3、解毒作用: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4、抗炎作用: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5、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6、抑制血小板聚集

7、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作用。

二、黄连有什么食用方法

黄连可内服,一般根据自身情况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汤服用,也可入丸、散剂,下面为几种黄连食用的方法和剂量。

1、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2、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3、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4、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5、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6、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三、黄连的介绍

1、黄连的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 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2、黄连的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素)为主、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非洲防已碱、木兰花碱等。

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3、黄连的价格。黄连在近40年内经历了从紧俏—烂市—暴涨—平凡四个历史过程。在1980以前计划经济年代黄连紧俏时,其黄连叶、黄连须都曾作为黄连的替代品用于临床配方使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黄连积压烂市的近10年时间内,又有多少黄连的种植企业、经营企业及个人深陷其中甚至破产;在21世纪初期黄连价格暴涨时,它又造就了成千上万个百万富翁,甚至成就了部分药材经营企业的千万财富;当2005—2006年黄连重归平凡药材之列时,其价格最低时曾降到每公斤30元左右,今年又回升到目前的每公斤54元的相对较高价位,很多人认为该品又进入了下一轮价格回升期欲入手囤集

四、黄连的形态特征

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状菱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具长0。8—1。8厘米的细柄,3或5对羽状深裂,在下面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生具细刺尖的锐锯齿,侧全裂片具长1。5—5毫米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两面的叶脉隆起,除表面沿脉被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叶柄长5—12厘米,无毛。

花葶1—2条,高12—25厘米;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针形,三或五羽状深裂;萼片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6。5毫米,顶端渐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约20,花药长约1毫米,花丝长2—5毫米;心皮8—12,花柱微外弯。

蓇葖长6—8毫米,柄约与之等长;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0。8毫米,褐色。2—3月开花,4—6月结果。

黄连素的研究论文

中国国科学家与临床医师联手,从分子水平揭开了小檗碱(黄连素)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奥秘。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这是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天然药物研究正逐步获得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建东博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多年攻关,从基因序列、细胞、动物实验以及临床治疗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对小檗碱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药理作用、药效和分子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发现,小檗碱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来降低血脂的,与目前使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这在理论上为寻找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临床研究表明,口服小檗碱(三个月每日1克)可以使高血脂病人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35%,这一结果进一步被高血脂金色仓鼠模型动物实验所证实。课题组骨干、南京市第一医院魏静医师和来自美国加州帕拉尔托荣军医院的华裔科学家刘敬文博士均表示,小檗碱可能成为他汀类药物的替代药,并有望用于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关于黄连素怎么吃,相信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下面的我为你们介绍黄连素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黄连素能治三高吗? 黄连素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黄连素应该饭后吃。 黄连素是一种具有碱性的中药,它能够抑制细菌的滋生,尤其是治疗肠胃炎、痢疾等有很好的效果,这些疾病里面有很多细菌,比如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而黄连素能够对抗这些细菌,起到抑制作用。专家指出最正确的服用方式是饭后服用,因为在服用黄连素以后它经过肠胃的吸收然后作用于全身,如果人在没有任何食物留在胃里面,当药物进入胃部以后就会有一些留在胃里面,这样就会刺激胃,然后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一定要在饭前一小时服用是最合理的,也是最佳服用时间。黄连素能治三高吗 黄连素对“三高有效果,但不能常年服用,也要对症下药才可以的。 用中医学解释,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1~0,能清除邪热或虚热、抗炎等作用、抗血小板,日益受到重视。通常每次口服0、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手中的一味清热解毒良药,每日三次黄连素(berberine) 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5克、改善胰岛素抵抗,清除有害毒物,此类药物性凉、重要的应用前景、抗心律失常。黄连素小知识 临床中一直用来治疗痢疾和肠胃炎的黄连素,竟然对改善女性生殖功能也会“露上一手”。由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病建设首席科学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吴效科领衔完成的一项国内外样本量最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科研课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黄连素具有促进排卵、提高受孕率和活产率的生殖疗效。而黄连素之所以对PCOS行之有效,是通过解除卵巢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降低雄激素合成而最终实现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刊发于最新一期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上。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临床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那么,用来对付腹泻的盐酸小檗碱,真的能在解决不孕症的难题上发挥作用吗?在国家中医临床基地专项科研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个项目的支持下,吴效科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发现:盐酸小檗碱有胰岛素增敏功效并能减轻体重、降低脂肪。同时,盐酸小檗碱通过降低游离脂肪酸脂毒性与组织三酰甘油沉积,可减少胰岛β细胞损伤,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并且黄连素还能上调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抑制脂肪细胞瘦素的分泌。研究证实,盐酸小檗碱治疗代谢综合症,是在胰岛素通路上起作用,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肠道环境实现的。这些科研结论为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提供了新认识、新见解、新理论。 同时,吴效科课题组还开展了黄连素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中,课题组把644名PCOS不孕的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即黄连素加安慰剂组,来曲唑加安慰剂组,黄连素加来曲唑组。在治疗6个周期后,发现3组的活产率分别为22%、36%、34%,受孕率分别为29%、46%、49%,妊娠率为22%、39%、38%,排卵率为6%、59%、61%。而且含黄连素组受试者很少有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课题组还首次发现黄连素活产率的疗效类似西医一线药物克罗米芬,黄连素口服6个月后PCOS患者的活产率约为22%。 围绕上述研究进展,课题组及其合作单位香港大学、中山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已在《柳叶刀》《美国生殖与不孕》《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开放杂志》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同时,《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病理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还获得2013年度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小檗碱在制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药物应用》申报并获国际技术发明专利。就黄连素治疗PCOS的科研成果,课题组迄今已多次在美国生殖医学会和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主办的国际主流会议上进行专题讲座,引起国内外关注。

甘草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研究论文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1】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

当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其化学机理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的中药具有治疗的功效。

本文初步阐明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成分变化,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然后对未来中药炮制的发现方向和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反应;化学机理

炮制是中药使用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料在炮制之后使得中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使得中药具有药用价值发生改变。

所以对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进行研究,了解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机理的变化,对于掌握中药的治疗原理,提升中药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研究方法

中药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直接饮用,只有通过炮制后,才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

这是因为药材在炮制后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一些有毒物质失去效用,从而变得对治疗有利。

对于大小分子的研究应该借助与先进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如当前应用较多的GC-MS/MS等分析仪器,能够对于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炮制过程中,中药除了具有化学机理变化,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想要研究中药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对其物理成分和药效进行有机结合分析,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

2.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分析

2.1 水解反应

中药一般都含有黄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皂苷类等苷类成分,苷类具有水解的特性。

苷类在发生水解后,会形成新的成分,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变化。

中药的炮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药材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不同的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处理程序,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无论是蒸、煮、润都是如此。

所以水解反应能够将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水解反应的中药有以下几种情况:

2.1.1 黄铜苷类成分

黄铜苷类成分是中药中存在较广泛的物质,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黄酮类成分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中药的疗效发生改变。

如甘草能够解毒清热,润肺止咳。

在甘草的炮制过程中,黄铜苷类会发生水解而失去糖链,从而生产甘草素和异甘草素,这也是甘草能更改润肺止咳的原因。

2.1.2 多糖类成分

中药中的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重要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使得其活性发生变化,如地黄在炮制后的成分中不再含有水苏糖等,但是对于一些炎症的疗效会提高。

2.1.3 生物碱类成分

常见含有碱类成分的中药有苦参,麻黄,黄连等,而这些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一般都附带一定的乌头碱,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经过中药炮制后,生物碱成分会被水解,使得毒性降低,同时对于止痛的效果更好。

2.1.4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成分在中药中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知母中的知母皂苷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由皂苷元和1个或多个糖基组成,在炒制、炙制或蒸煮制过程中常发生脱糖基水解反应,生成新的成分,进而引起临床疗效发生改变。

2.1.5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中药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情况与其在该中药中的含糖量有关,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后会失去糖基,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如山茱萸在炮制后失去糖基而变成紫黑色,并且5-HMF等的含量提升,从而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2.2 异构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指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将一种化学成分转化成其异构体的过程,然后使得中药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人参在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天然S-构型人参皂苷在发生水解的时候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为R-构型的次级苷,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2.3氧化反应

中药在经过加工炮制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中药的成分,使得其临床效果发生改变。

如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是常见的中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炮制后入药。

其具体氧化过程是,将自然铜置于30-800℃的环境中加热,通过氧化后,二硫化铜转变成一硫化铜,并且还有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以及一氧化铁等成分。

而其原理是自然铜经煅烧和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

2.4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置换反应,使得物质中的某些基因与一些小分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

如乌头和附子都具有驱寒止痛的功效,但是都具有较强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

乌头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乌头碱类的生物碱的乙酰基被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

从而达到减小毒性,较好入药的效果。

2.5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是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中或者二种以上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些成分在经过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引起药性改变,从而改变临床疗效。

如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广泛存在的田七素是一种特殊氨基酸,又名田七氨基酸,属二元酸类,对热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炮制过程中,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

从而达到入药的标准。

2.6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复杂的加工,产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使得治疗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川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酒制。

就是将川芎中部分化学成分在通过酒制后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学成分,而这些新成分能够对于具有治疗效果。

3结束语

中药治疗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并且中药炮制学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的理论和新型的技术不断的出现,对于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信人们不断对中药炮制学进行研究,未来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并且为广发人们群众服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标准中药饮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培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5,26:187-189.

[2]孙娥,徐凤娟,张振海,贾晓斌.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4,03:363-369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2】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杜仲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并总结重要杜仲的适用范围。

方法 分别采用清炒,砂烫,烘烤三种炮制方式对等质量的杜仲进行加工,并将成品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来对中药杜仲进行加工,炮制后中药杜仲的化学成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 在配制中药时,一定要考虑中药杜仲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

【关键词】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药杜仲是指杜仲科植物杜仲体表干燥的表皮,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

杜仲喜好生长在温带阴凉地区,一般长在500米以上的高山上。

其表皮,枝叶,雄性花朵都是非常难得的滋补原料。

可以用于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对于肾脏亏虚,血压高等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为其药用功效显著,得到了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都致力于研究其化学成分,以期待其更好的参与化学成分医学治疗,本文研究的中药杜仲,主要取其叶片,据权威资料记载:杜仲叶片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杜仲叶片进行炮制,将炮制后成品通过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研究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和试验可以为中药杜仲用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炮制方式 中药杜仲并没有统一的加工方法,人们乐于采用以下三种炮制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清炒,砂烫,烘烤。

杜仲经过炮制,化学成分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用性能,它的配伍比例和配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应该相应发生改变。

不同的炮制方法,成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炮制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

1.2.1.1 清炒炮制法 清炒即在炮制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辅助材料,清炒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①将药物按照品种和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并按照药物大小进行划分,分数次对其进行加工,避免药物因大小不同而受热不均。

②将炒锅温度调至中档,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炒锅中,先急火后慢火,不停翻炒。

③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还有的边框出现烟雾,表皮成黑色,炒制完毕,取出。

1.2.1.2 砂烫炮制法 砂烫法的主要原料为河砂。

一般加工步骤为:①将适量的洁净河砂放置于锅内,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当河砂流动顺畅时,将分好类的药物放入其中,不断搅拌,当药物被烫至符合标准时,快速将河砂分离出来,并将其降温。

③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滚热的砂锅中,不停翻炒。

④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肉眼观察呈现深褐色,并散发焦香气味时,加工完成。

1.2.1.3 烘烤炮制法 烘烤法指将中药放置于烘烤仪器内,进行保温烘干处理,这种炮制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本次加工中药杜仲,只需将5克重量的杜仲,铺平放置于铁盘之中,将铁盘放入烘烤箱,温度调节至180摄氏度,进行烘烤,当杜仲表皮呈现深褐色时,加工完成,停止烘烤。

1.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分析 将炮制后的中药杜仲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原理 使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将计算出的百分率进行对比,使用t检验结果,当P<0.05时,统计结果符合规定,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三种炮制方法结果比较 见表1。

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烘烤炮制法为例来分析中药杜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符合规定,可以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炮制后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炮制后递减明显。

3 讨 论

中药杜仲含有大量的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微量元素主要涵盖,钙,铁,锌,铜,磷,猛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益,可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

经过提取分离本次炮制后的中药杜仲,可以得到两个化合物,经过科学检测可知,两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可以证明炮制对中药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影响比较严重。

鉴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特别性质,炮制者应该特别注意炮制对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影响,探究炮制后中药杜仲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很必要。

参考文献

[1] 白润娥,张晋阳.杜仲不同片型及其制品煎出率的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

[2] 常晓红,王荣芳,于越.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J].中国药业,2011(11).

[3]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09).

讨论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重要经验,通过炮制处理中药材形态、外观、四气五味等均会发生改变,同时毒性药物毒性作用也会大大降低,可知炮制即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又改善了药物疗效。中药材多为天然植物药,存在较多活性成分,而炮制过程促进了这些活性成分灭活、分解等反应发生,也直接改变了药材的功效,因而炮制作用重大。当前,关于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次研究结合现代科学计量资料对炮制影响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 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影响

1.1 炮制对生物碱类物质的影响

生物碱是一类氮碱性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天然植物药中,较多药材含有该类物质,但是较多类生物碱毒性较强,需通过炮制去除或减弱。药材中生物碱不溶于水或水溶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通过加热方式可去除多数生物碱,如乌头、附子等药物生品生物碱较高,经彻底加热后,各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同时为了保护其他活性成分,调和药性可采用黑豆法和米醋法炮制。

1.2 炮制对多糖类物质的影响多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药材中,在白术、茯苓、大黄等药材广泛存在,具有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力作用。部分药材需经过炮制过程,提高多糖含量,经过加热等方式促进植物糖类水解生成多糖。常用的盐制、酒制、醋制炮制工艺,都可以促进药材多糖含量增加,但是不同药材敏感度不同。以白术为例,不同炮制方法对多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与生白术相比,各类炮制方法均促进了多糖生成,如炭白术中多糖类含量较高,而焦白术、清炒白术则相对降低;但大黄炭和醋大黄中多糖含量不升反降,与白术相反。

1.3 炮制对挥发油类物质的影响

芳香化湿类等中药材中多含有较多挥发油类物质,而挥发油是发挥药材功效的.主要成。挥发油类物质存在一定毒性,尤其含量过高时可引发一系列毒副反应,故需要通过炮制方法去除一部分挥发油。挥发油类物质可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散尽,因而在现代制药提前挥发油时,多采用加热及水蒸气蒸馏获取挥发油,炮制挥发油浓度较高药材时,可采用烘制法等调整烘制时间可控制药材中挥发油含量。以乳香为例,生品挥发油含量过高,较容易产生毒副作用,而经烘制后各类挥发油含量下降49%~80%,对人体刺激性减小达到良好的药效。在以挥发油为主要疗效物质时,需注意炮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挥发油散尽。

1.4 炮制对苷类物质的影响

苷类是常见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人参总皂苷、苦杏仁苷、天麻苷、黄芩苷等,不同苷类功效差别较大。苷类成分稳定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当苷类物质作为有效成分时,要通过炮制可增加苷类的溶解度和浸出量,同时要保护苷类成分免收破坏。例如,药材中含有苷类分解酶时,要通过加热方法促进酶活性降低或失活,保证苷类成分稳定存在,提高药效,常用方法为热浸法。当苷类成分为毒性物质时,需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促进其水解,以山茱萸为例,生品苷类含量较多,而酒蒸后苷类含量下降50%以上,其中温补肝肾苷类并无损耗,因而保证了山茱萸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2 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1 减毒作用

川乌、附子、半夏、甘遂、巴豆等药物生品毒性极大,临床用药安全性较差,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可消除有毒活性物质或减少活性物质。常见有毒药材饮片中有醋制品、清炒拌醋品、清炒品、生拌醋品等,均已经减毒。以附子为例,生品15~30 g即可达到中毒致死量,而炮制成盐附子、白附子、黑附子等后,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奇效,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急救药品,温里作用大大增强,少量毒性物质具有强心、扩血管效果。

2.2 活血祛瘀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醋制、酒制等炮制方法研究发现,经两种方法炮制后,药物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力增强,抗血小板痉挛,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氧供给;同时,中医也认为醋制、酒制炮制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增强,如乳香醋制后活血作用增强,而大黄酒制后祛瘀效力加倍。

2.3 免疫作用

补益类药品通过炮制后,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等提高免疫力作用。如南五味子醋制后提高免疫活性增强,怀牛膝酒制后提高细胞免疫能力等,而中医认为均炮制后两者滋补肝肾作用增强,因而补益类药材要合理选择炮制方法。

2.4 其他药理作用

在抗肿瘤中药研究中发现,部分药材炮制后可抗肿瘤活性可显著增强,如:制全蝎醇浸出物杀伤癌细胞效果提升,同时其对人体刺激性较小。同时,部分药材炮制后泻下作用大大降低,如炙炒或蒸制大黄、巴豆霜等,都可以作为缓泻剂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此外,较多中药经秘制后形成或增强了止咳平喘作用,如麻黄、紫菀、款冬花等,提示这类药材用于止咳平喘之效时需密制。

3 结 语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中医药生产仍滞后于西药,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为中医药生产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脱节。炮制作为重要的中药生产步骤,应与现代化分析技术、生产技术等科学技术相结合,彻底阐明炮制机制,精确控制饮片成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安全饮片的工业生产。目前,各种药材炮制前后成分及药理学作用变化尚未完成阐明,应在现代科学内涵指导下尽快完善中药炮制研究,促进我国中药材及制剂走向世界市场。

黄连的研究毕业论文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黄连以治火热、湿热、血热、热毒之证广为人知,但是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往往为人所忽略,笔者归纳其主治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湿热证

本品药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泻热,对于诸多湿热证有效,而最善于清胃肠之湿热。其清热燥湿之功可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治湿热中阻,如《伤寒论》三泻心汤证,配半夏、干姜等辛开苦降,和胃开痞,若温热蕴伏,胃肠湿热并重,霍乱吐泄者,可与厚朴、半夏等配伍,如《霍乱论》之连朴饮。二治湿热泻痢,本品为治湿热痢疾之第一要药,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自古就有“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的说法,故历代均将其作为治疗痢疾的必用药。本品治痢,单用即效,亦可配伍木香,为香连丸;还可以配葛根、黄芩、甘草,为葛根芩连汤;与芍药、黄芩、大黄、木香、当归等配伍,为芍药汤,也是治痢之名方。三治湿疮,湿疮是由于湿热浸淫肌肤所致的湿疹,以本品配伍当归、赤芍、生地、黄柏、蝉蜕、苦参、荆芥等内服,或用本品与松香、海螵蛸等研细粉,制成软膏外敷,效佳。

火热证

本品为苦寒之品,其性清泄苦降,入心肝胃经,为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佳品,主清脏腑热,多用于心胃火盛,肝火上炎等。对于心火上炎者,可以本品一味煎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泻心汤即是;对于热盛火炽,心神受扰的烦躁、壮热,甚至神昏谵语,常与黄芩、山栀等同用,即《外台秘要》之黄连解毒汤;如果心火盛,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出现虚烦不得眠者,则又与芍药、阿胶、鸡子黄等配伍,即《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对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移热于小肠,心烦尿赤,可与竹叶、栀子为伍,如《医宗金鉴》之清心导赤散。对于胃火上炎者,症见牙痛连头,面颊发热,痛处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红肿溃烂,脉滑而数,舌红苔黄,可以配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即《兰室秘藏》之清胃散;治胃热呕吐,常配伍半夏、竹茹、橘皮等同用,如《温热经纬》之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对于肝火上炎,常与吴茱萸同用,治疗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如左金丸。

血热证

本品苦寒,泻火解毒力佳,对于热迫血行所致的出血证,可与黄芩、大黄同用,如《金匮要略》泻心汤,治疗吐血衄血。《博济方》载单用黄连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也有此功效,更为简捷精当。

热毒证

本品性苦寒,清热解毒力强,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故为热毒壅滞皮肤诸证所常用,尤善疗疔毒。如《外科正宗》黄连救苦汤,以本品与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同用,内服之治疗疮痈肿毒、红肿疼痛,有消肿止痛之功。本品不仅内服有效,尚可外用,如《医宗金鉴》黄连膏,就是以黄连、黄柏、姜黄等配伍,制成膏药外用,配合内服药同用,效果更佳。

降血压、血糖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平滑肌有关。有临床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治疗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30例,连续服用1个月,结果表明,治疗组血压下降有效率达到90%。治疗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用黄连、钩藤、芦荟、泽泻、葛根、夏枯草、益母草、龙胆草、白芍等,降压有效率可以达到八成以上,症状改善率更高。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连具有降血糖作用,疗效可靠。例如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4克,每日3次,1 3个月为一疗程,服药后血糖下降者达80%以上,且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减轻。笔者治疗糖尿病早期郁热型患者,或是胰岛素抵抗患者,习用葛根芩连汤,降糖作用明显。对于后期气阴两虚者,常与黄芪、玉竹、天花粉、人参、葛根、山萸肉、鬼箭羽等配伍,可以增加降糖效果。坚持服用1 3个月,随着时间增加,疗效也成正比提高。

除疳气

《药性论》载本品“杀小儿疳虫”,《日华子本草》云其“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对于小儿疳疾,在大队健脾益胃药中加入本品,可以增强疗效,起到苦味健胃的作用。

黄连内服入汤剂,5~10克,外用及入丸散适量。本品量大害胃,不可用药太过;凡阴虚内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者慎服。

关于药学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地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

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研究;

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

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

磺胺1,2,3-唑类新化合物设计合成与抗微生物活性研究;

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注册管理研究;

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研究;

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人参花生药学及炮制配伍研究;

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

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

毛茛化学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

石松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的全合成;

大马勃生药学及发酵工艺学的研究;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

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

刺五加冠心宁胶囊药效学研究;

独行菜生药学研究及利尿部位初步筛选;

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氢键复合物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复方连萸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

“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

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

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药学研究;

聚乙二醇化硝基咪唑的合成、羰基锝标记与生物分布研究;

基于果林间种模式的南板蓝(马蓝)栽培研究;

Pd/SiO_2催化还原N-芳烷基化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构建放心药店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县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研究;

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

新型苯甲酰胺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

中葡药学石蚕类药物的研究;

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研究论文

实验表明地龙的提取物具有强效的杀菌灭菌的作用,其杀菌灭菌的作用甚至强于西药甲硝唑,能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多种炎症。

地龙能使患者遗精症状明显改善,使精子浓度、活动率、存活率明显增加,服后自觉精神好转,性欲增强。地龙对因精液质量低下而导致的不育有较好疗效。

方法:龙粉每次5克,每日2~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共l~3个疗程。

动物实验表明,地龙低温水浸液静脉注射(0.1克/kg),对家兔及大白鼠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作用高峰出现在用药后90分钟,维持2~3小时。地龙脂质中含有的类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主要的降压成分。

蚓激酶是由红赤蚯蚓体内提取的一种多酶复合体,具有水解蛋白的功效,用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日本新近的研究表明,吲激酶或蚯蚓干燥加工粉末具有明显的抗高脂血症作用。

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提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地龙的功效与作用吧!

地龙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肝、脾、膀胱经。

【功效】清热、熄风、平喘、通络、利尿,用于壮热惊风、手足抽搐、肺热喘咳、关节痹痛、半身不遂、热结尿闭等症。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息风:地龙具有清热息风的功效,主治壮热惊痫、动风抽搐。

2、清肺定喘:地龙具有清肺定喘的功效,可治肺热痰咳气喘,对肺热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3、利尿通淋:地龙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症。

4、通行经络:地龙具有通行经络的功效,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适当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

地龙的药用选方

1、腿抽筋:满族民间常用活地龙l条,配伍少许胡黄连,水煎服。

2、高热烦躁而有抽搐:地龙干、连翘、钩藤各9克,金银花12克,全蝎3克,水煎服。

3、中风半身不遂:地龙、红茶各9克,全蝎6克,赤芍、牛膝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支气管喘息:满族民间常用地龙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日3次,每次5克。

4、夏季哮喘:地龙、西洋参各刀克,石斛、麦冬、竹叶、知母各15克,生地、甘草、西瓜翠衣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痰多、喘不能卧,去麦冬,加葶荡子、川贝母各刀克,病程长者,加黄芪。山药各20克。秋冬季节,服六味地黄丸2个月。

5、支气管哮喘:地龙15克,海螵蛸、天竺黄各9克研末,每服1.5克,日3次。汤药送服。

6、偏头痛:地龙、羌活各12克,川芎30~40克,天麻、白芷、醋玄胡、白芍各15克,细辛9克,甘草10克,水煎分3次温服。

6、对口疮:活蚯蚓1~2条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3~4次。

7、流行性腮腺炎:白颈蚯蚓洗净体外泥沙,加等量白糖淹渍,约15分钟后分泌出白黄色黏液,然后用力搅拌成蚯蚓糖浆,直接涂搽患处,日换药4~6次。一般1~3天退烧、消肿。

8、下肢溃疡:蚯蚓糖浆浸透纱布敷患处,每日蚯蚓糖浆滴纱布上数次保持湿润,隔数日换布1次,直到溃疡痊愈。

9、闭经:地龙干3条,黄酒适量浸出味,早晚饮用,连服数日。

10、戒烟:地龙、鱼腥草20克,远志1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早晨空腹服用。

11、高血压:活蚯蚓3~5条入盆内排除污泥后切碎,以鸡蛋2~3个炒熟,隔日吃1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