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

发布时间:

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

本节由闵隆瑞执笔。闵隆瑞,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1924年G.B.巴尔博首次将阳原县桑干河两岸发育的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命名为“泥河湾层”。此后的大半个世纪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各专业学者不断地深入研究,泥河湾层进一步划分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由于泥河湾层的岩性、厚度变化大,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明显,同时,目前同位素年龄资料不多,因此,至今对泥河湾层的划分、对比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同意见。而对剖面的岩性特征的认识,是地层工作的基础,也是多重地层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节对位于泥河湾古湖不同部位的3个剖面的岩性特征作一个剖析,便于对泥河湾层地层划分对比时参考。其中郝家台台儿沟剖面是张宗祜、闵隆瑞负责的“泥河湾建阶研究”项目选择的剖面(参加野外地层分层描述的工作人员:闵隆瑞、朱关祥)是目前泥河湾层露头剖面中描述较详细的剖面之一。井儿洼钻孔剖面是1997年闵隆瑞负责的区调项目中打的一个孔深200m的剖面,这是阳原县桑干河两侧描述最为详尽的地下泥河湾层剖面(参加野外取心和地层分层描述的工作人员:闵隆瑞、迟振卿、朱关祥、蔡开运);虎头梁剖面也是1997年区调项目中实测的(参加野外实测剖面人员:闵隆瑞、迟振卿、蒋复初、王书兵、蔡开运)。另外,在泥河湾盆地中其他一些剖面,如:东窑子头剖面、红崖剖面、下沙沟剖面、小长梁剖面和洞沟剖面等,有的已在《泥河湾层研究》(1988)和《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1989)专著上发表,有的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故就不在此赘述了。

一、郝家台台儿沟剖面

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化稍营镇小渡口村东南部,桑干河南侧的台地,海拔953m。地理坐标:40°12'52″N,114°38'22″E。属于泥河湾古湖东部滨浅湖区,剖面总厚151.45m。自上而下划分为146层。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在上述146层基础上,根据沉积物岩性、结构构造和接触关系等归并为12大段,4个组(图2-6)。

(1)蔚县组:其顶界位于剖面第34层顶,厚28.8m,未见底。下部由棕黄色粉细砂和黑色黏土组成;上部以灰褐、灰绿色黏土夹薄层砂层为主。含丰富的小哺乳动物化石和软体动物化石。其中第1~2层含软体动物化石的黑色沥青质黏土层、第8层含大量双壳类化石(丽蚌?楔蚌?)和第20层风化强、易碎的紫褐色、灰绿色黏土层可作为标志层。从沉积相分析,属湖沼相沉积。据古地磁测定,其年龄大于2.6Ma。

(2)泥河湾组:泥河湾组组名是沿袭前人用的名,因前人长期将泥河湾组视为第四纪早期代表组。但对泥河湾组的顶、底界线各抒己见,尚未得到统一。笔者这次将泥河湾组底界置于台儿沟剖面第35层棕黄色粉细砂层底,与下伏层呈侵蚀接触关系;上界定在第113层黄色粉砂层夹黑灰色黏土层顶,总厚77m。岩性特征是,下部(第35~45层,即4~5段)为黄色含砾中粗砂、粉细砂层,具板状交错层理,其中第36层含有黏土质砾石与软体动物化石、第43层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的砂砾层和第45层红褐色条带状黏土可作为标志层;中部(第46~93层,即6~8段)为灰绿色黏土质粉砂与灰黄色粉砂质黏土互层,夹较多钙板层和薄细砂层,具水平层理,其中第48、51、53层巨厚钙质黏土质粉砂层可作为标志层;上部(第94~113层,即第9段)黄褐色粉细砂夹粗砂砾石层,其中第94~99层含大、小哺乳动物化石,第97~99层、101层、105层含有孔虫化石,均可作为标志层。从沉积相分析,上、下部以河湖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中部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据古地磁测定,泥河湾组地质年龄约2.60~0.90Ma。

(3)郝家台组:由台儿沟剖面第114层到144层组成,厚37.4m。其岩性总体特征是,呈黄绿、灰绿、红棕色互层的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层,上、下部发育石膏透镜体或石膏小晶体,以微咸化湖泊为特征。其中第124层、130层浅红色黏土层夹黄绿色粉砂质黏土层和第143层含石膏透镜体浅红色黏土质粉砂层可作为标志层。据古地磁和光释光(OSL)年龄测定,约为0.90~0.11Ma。本组地层在郝家台一带出露好,层位稳定,上部含石膏透镜体或有盐类矿物析出,标志明显,故命名为郝家台组。

图2-6 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台儿沟剖面

(4)马兰组:由台儿沟剖面第145~146层组成,厚8.25m为黄土—古土壤层,与下伏郝家台组之间有一沉积间断。第145层红棕色古土壤层可作为标志层。据光释光(OSL)年龄测定,底部年龄为47.5±10.3ka,顶部年龄为19.1±0.6ka。

据磁性地层研究(古地磁样品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进行,少部分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古地磁实验室完成),台儿沟剖面深33.55m处为布容-松山界线(B/M),年龄为0.78Ma;深55~74m处为贾拉米洛事件,约0.99~1.07Ma;深123m处为松山-高斯界线(M/G),年龄为2.58Ma;剖面底部年龄为3.3Ma。

二、井儿洼孔岩心地层剖面

井儿洼钻孔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井儿洼村,桑干河南岸,地理坐标40°7'N,114°21'E,海拔896m,属于泥河湾古湖盆中心部位,井深200.8m。

岩心自上而下划分为100层,描述如下: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在上述100层基础上,根据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等划分为6个大段(图2-7)。其特征如下:

(1)第Ⅰ段(深200.8~122.2m):为灰褐色和黑灰、青灰色相间出现的黏土质粉砂与粉砂质黏土、粉细砂层,层理不显或为块状构造。从层序地层分析,应为湖泊扩张体系域(LEST)。属浅湖与滨湖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

图2-7 阳原县浮图讲井儿洼钻孔剖面

(2)第Ⅱ段 (深 122. 2 ~ 104. 4 m): 上、下为夹大量炭质层的灰褐色粉砂质黏土层,中部夹厚层褐色粉砂层。从层序地层分析,应属湖泊收缩体系域 (LCST)。为沼泽化的滨浅湖相。

(3)第Ⅲ段 (深 104. 4 ~ 47. 0 m): 以灰色为主,有时呈黄绿、青灰、灰黑色,由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粉细砂夹钙质薄层组成。纹层层理发育是本段标志。纹层是由一条深色条和一条浅色条构成,深色条厚 0. 3 ~0. 5 mm,浅色条厚 0. 1 ~0. 3 mm。经红外光谱对 94. 4 m 处纹层测定,深色条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矿物组成,浅色条主要由文石矿物组成。文石矿物出现推测本大段应属于半咸水湖泊特征。同时纹层是静水环境下的产物,故应属静水环境的半咸化滨浅湖相。从层序地层分析,本段为湖泊扩张体系域 (LEST)。

(4)第Ⅳ段(深47.0~20.6m):下部为灰色粉砂,含植物根茎和小贝壳碎片,具纹层层理、小波纹层理和交错层理;上部为黑灰色炭质黏土和灰绿、灰褐色黏土,具臭味。本段下部粒度比较粗,且具交错层理等,反映水动力较强的滨湖环境;上部为较典型的沼泽相环境。从层序地层分析,属于湖泊收缩体系统(LCST)。

(5)第Ⅴ段(深20.6~4.4m):为黄绿色粉砂、黏土为主,属滨浅湖相。从层序地层分析,应为湖泊扩张体系域(LEST)。

(6)第Ⅵ段(深4.4~0m):为白色粉砂、黏土层,含盐类物质,属接近干涸的半咸化湖泊。从层序地层分析,应为湖泊收缩体系域(LCST)。

总之,从本孔200.8m岩心的岩相分析,可以划分为6个相段。Ⅰ段为淡水浅湖—滨湖相;Ⅱ段为沼泽化的滨浅湖相;Ⅲ段为半咸化滨浅湖相;Ⅳ段为滨湖—沼泽相;第Ⅴ段为淡化的滨浅湖相;Ⅵ段为接近干涸的半咸化—咸化湖泊相。即反映本孔从滨浅湖→沼泽化→滨浅湖→沼泽→滨浅湖→湖泊干涸的演化过程。从层序地层分析,其中第Ⅰ、Ⅲ、Ⅴ段属湖泊扩张体系域,第Ⅱ、Ⅳ、Ⅵ段属湖泊收缩体系域。若一个湖泊扩张系域与一个湖泊收缩体系域构成一个层序,则本孔共有3个层序。这3个层序明显地反映大约200多万年以来,本区湖泊经历了从滨浅湖→沼泽化或接近干涸3个演化阶段。

据古地磁测定(样品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进行,2001),台儿沟剖面深8.4~10.8m和41.2~45.6m处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中反向极性事件,可能为布莱克和安比拉反向极性亚时,年龄为0.12Ma和0.493~0.504Ma。布容与松山界线在深92.0m处,年龄为0.78Ma,松山反向极性时记录了4个正向极性事件,深102~106m和118~126.2m处对应于贾拉米洛亚时两次事件,年龄分别为0.99~1.07Ma和1.201~1.211Ma;深162.2~186.4m处对应奥尔都维事件,年龄为1.77~1.95Ma;深196.7m至剖面底对应于留尼旺事件,剖面底界年龄约2.15Ma。

又据王永等对井儿洼剖面0.8Ma以来的地磁场相对强度的研究(样品在中国台湾地球科学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进行,2003年),深15m处出现地磁场强度低值,对应于布莱克事件,约118ka;深52m处低值对应于BigLost事件,约554ka;深77m处出现地磁场强度变化与磁倾角变化相一致,为B/M界线,约780ka。

从上述古地磁测定的结果分析,深10~15m处对应于布莱克事件,应为更新统上、中部之间的界线;深80~90m处,对应于布容-松山界线(B/M),应为更新统中、下部之间的界线。

三、虎头梁剖面

虎头梁实测剖面位于河北省阳原县虎头梁村东南,桑干河的北岸。地理坐标为114°29'E,40°9'N,海拔910m。属于泥河湾古湖盆北东部滨湖区,剖面厚度为71.91m。自上而下划分为26层(图2-8),描述如下: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图2-8 阳原县虎头梁剖面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泥河湾裂谷与古人类

从上述26 层岩性特征看,可明显地划分为4 大段。第Ⅰ段 (第1 ~14 层),以黄色粉砂和灰绿色黏土为主,具明显纹层层理,并夹薄层石膏,属半咸化滨浅湖相。第Ⅱ段(第 15 ~ 19 层),以粗粒级砾石层为主,夹灰绿色黏土层,属三角洲—滨湖相。第Ⅲ段(第 20 ~ 23 层),为黄绿、灰绿色粉砂质黏土层,属半咸化滨浅湖相。第Ⅳ段 (第 23 ~ 26层)为砾石层夹古土壤层,属三角洲相。总之,本剖面反映湖进至湖退两个旋回的演化过程。

位于阳原县大田洼乡官厅村北500米,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尤玉柱、汤英俊和李毅等发现并进行发掘。发现石器1000余件,属于小石器传统;山土的动物化石有桑氏鬣狗、三趾马、三门马、披毛犀牛、羚羊等。其地质年代为距今136万年。小长梁遗址作为我国古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1935年,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来到中国,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村被称为更新世早期的“泥河湾组”地层的下部采到一块石头。经他研究,确认为石器--“粗糙的手斧”。发表在法国出版的古人类学杂志上,文章中推断,当时泥河湾一带曾经生活过北京猿人,甚至更早的人类。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名研究人员沿桑干河调查旧石器遗址,在泥河湾之西700米的下沙嘴“泥河湾组”的粗砂层内找到一件具有清晰的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与其伴生的动物化石有一件相当完整的纳玛象化石(更新世晚期的象类化石)。此后,又进行核对性发掘,在不远的同一层位中找到数件小型长薄石片和若干曾经人工打击但尚未成型的石器,伴生的动物化石有披毛犀,马,驼鸟,鼠,兔等。1978年8月21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第四纪组的研究人员又进入泥河湾盆地考察,于阳原县官村附近的小长梁找到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泥河湾组下部的地层中,称之为小长梁遗址。共发现了2000余件石器,若干打击过的骨片,或留有刻划痕迹的骨片以及吃剩丢弃下来的三趾马,马,羚羊,牛,鹿,犀,虎,象的残骨和牙齿。可惜尚未发现人类骨骼的化石。至于遗址的年代,经古地磁的测定,泥河湾组的顶部年龄为150万年前,底部为300万年前,遗址的层位定为243万年--255万年之间,大体来说,250万年左右,这就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文化的遗址。根据石器的分析,当时人类已有语言。1981年,在小长梁对岸的东谷坨又发现了一处面积极大,遗物丰富的石器地点,距今100万年,说明当时在东北已有很多人类活动了。 1924年 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在张家口地区收集地质资料著博士论文期间,前往虎头梁以及郝家台考察,首先将分布在桑干河湖相地层命名为泥河湾层。 9月13日,法国神甫桑志华到泥河湾一带考察,涉及范围东至下沙沟,南至蔚县东力元庄,西至大同、平鲁等地。1926年10月初,法国神甫德日进和桑志华在泥河湾一带进行考察,搞清了地层和古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所采集化石材料现全部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1927年,德日进和桑志华发表有关泥河湾的两篇学术论文。1930年,德日进和皮孚陀发表了世界著名的论著,把下沙沟一带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称之为泥河湾动物群。1948年,第十八届国际地质会议中,我国著名教授杨钟键正式向会议提出泥河湾,并将泥河湾列为上新统最上部。1954年,在纪念北京人发现25周年的会上,正式把相当于欧洲维拉弗朗期的泥河湾层改为早更新世。于是泥河湾成了中国乃至世界进行第四纪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 1958年,北京大学地理系在雁北地区设立野外实习基地,开始对泥河湾一带进行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1964年,北京大学教授夏正楷先生在虎头梁发现鱼化石。196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太原工作站王择义、王向前教授等到虎头梁采集鱼化石,并发现虎头梁遗址65039和65040地点。1972年,中国科学院双古所的盖培和卫奇两位专家在桑干河中游地段发掘虎头梁遗址。发掘出以楔状石核和尖状器为主的大量石器,还发掘出古人使用过的灶炕,周围散落着大量的木炭粒、烧骨和烧过的鸵鸟蛋皮等。 1973年,中科院“双古所”盖培、卫奇对虎头梁遗址进行发掘,并发现了73101、73102、73103、73104、73105、73107地点. 著名学者贾兰坡和卫奇在泥河湾村西约70公里的地方发现候家窑遗址。发现珍贵的古人类化石16件,旧石器时代文物近万件,以及众多的骨角器并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石器中仅石球就有1079件,从一个遗址中发掘出如此之多的石球,在世界考古史上都绝无仅有。1978年,中科院“双古所”的尤玉柱、汤英俊和李毅,在桑干河南发现了小长梁遗址,中美两国的科学家联合用古地磁法进行了测定,结论为距今136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至此小长梁成为东亚北部确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使得在100万年前亚洲没有人类文明的论断不攻自破。1981年,国家地震局在红崖一带发掘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5月,卫奇在裴文中教授的组织下,带领天津自然博物馆孟浩,县文保所成胜泉在钱家沙洼发现桑干河大角鹿的一具头骨,并在东谷坨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 6月,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在泥河湾一带采集古地磁测定样品,李华梅教授在次年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第四纪会上发表了郝家台地层论文。1990年,5月18日,卫奇委派成胜泉等人在南辛庄和大田洼一带进行调查.发现了一处旧石器遗址,后定名为半山遗址。1991年,7月7日--8月4日,中美联合考古队在东谷坨遗址继续进行发掘,发掘出土石器及化石1000多件。1993年,9月17日--10月14日,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发掘马圈沟遗址,人员有河北省文研所李君、保定市文物科李英、昌黎县文保所王恩林、阳原文保所成胜泉参加发掘工作,出土化石166件,石制品301件。1995年 8月10日,由河北省文研所等单位,对阳原西水地姜家梁墓地进行大面积发掘,本次发掘7千年前的房子8座,4千年前的古墓69座。在发掘姜家梁古墓的同时对于家沟遗址进行发掘。

赤泥研究论文

2011年[9]Jiakuan Yang*,Xinfeng Zhu,R Vasant Kumar.Ethylene glycol-mediated synthesis of PbO nanocrystal from PbSO4:A major component of lead paste in spent lead acid battery.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1,2011,131,336-342 [10]Yin Yang,Jiakuan Yang*,Jiaolan Zuo,Shu He,Xiao Yang,Kai Zhang.Study model,Water Research,2011,45(11):3439-3452 [11]Haiyu Yang,Jingyang Liu,Jiakuan Yang*.Leaching copper from shredded particles of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7,393-400 [12]Kai Zhang,Jianwen Liu,Wanchao Liu,Jiakuan Yang*.Preparation of glass-ceramics from molten steel slag using liquid-liquid mixing method.Chemosphere,2011,85,689-692 [13]Jianwen Liu,Danni Yang,Linxia Gao,Xinfeng Zhu,Lei Li,Jiakuan Yang *.Effect of iron doped lead oxi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lead acid batteri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1,196,8802-8808 [14]J.K.Yang*,T.Y.Ren,J.Zhu,Y.LLi,NYe,X.F.Zhu and J.W.Liu.Influence of pretreatment process on the properties of phosphogypsum-based composite binders.RILEM Conference 2011,Hong Kong,5 Symposium,in Cancun,Mexico,1-3,Dec,2011.[16]刘欢,杨家宽*,时亚飞,李野,何姝.不同调理方案下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环境科学,2011,32(11):3394-3399 [17]刘欢,李亚林,时亚飞,李野,何姝,杨家宽*.无机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环境化学,2011,30(11):1877-1882 [18]时亚飞,杨家宽*,李亚林,刘欢,毛苇,侯海攀,李野,何姝.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脱水/固化研究进展.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70-75 [19]杨丹妮,刘建文,高林霞,朱新锋,李磊,杨家宽*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的研究.蓄电池,2011,(3):111-115 [20]刘万超,张校申,江文琛,朱新锋,杨家宽*.拜耳法赤泥粒径分级预处理的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11,5(4):921-924 [21]熊唯,刘鹏,刘欢,时亚飞,侯海攀,杨家宽*.污泥调理剂的研究进展.化工环保,2011,31(6):501-505 [22]杨寅,谢浩,何姝,王韶锋,李野,杨家宽*.基于数值模拟的污水处理厂能耗优化研究.城镇水务,2011,(05):15-19 [23]张凯,邓超,刘万超,刘建文,杨家宽*.A novel process of preparing glass-ceramics directly from molten steel slag.宝钢技术研究(英文版),2011,(2):9-14 2010年[1] Wanchao,Liu,Jiakuan Yang,Xiao Bo. Review on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auxite residu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09,93,220-231.[2] Ying Yang,Yingying Wu,Xiao Yang,Kai Zhang,Jiakuan Yang. Flow field prediction in full-scale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0,62⑵,256-265.[3] Wanchao Liu,Xinfeng Zhu,Xiaosheng Zhang,Jiakuan Yang. Size separation of pretreatment and alumina recovery from Bayer red mud. XXV Interan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Congress (IMPC) 2010 Proceedings,Brisbane,Queensland,Australia,6-10 September,2010.[4] Jiakuan Yang,Xiao Yang,Wanchao Liu,Xinfeng Zhu,Jianwen Liu. Preparation of autoclaved bricks based on gold mine tailing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accepted.[5] Yin Yang et al. Study on two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a full-scale oxidation ditch for optimiz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ffluent quality by using CFD model,Water Research,Submitted.[6] Haiyu Yang,Jingyang Liu,Jiakuan Yang. Leaching copper from shredded particles of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ubmitted.[7] Jiakuan Yang et al. Durability of autoclav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f cement-sewage sludge-fly ash.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ubmitted.2009年[1] Jiakuan Yang,Bo Xiao,Aldo R. Boccaccini. Preparation of low melting temperature glass-ceramics from municipal waste incineration flyash,Fuel,2009,88,1275-1280[2] Jiakuan Yang,Wanchao Liu,Lili Zhang,Bo Xiao. Preparation of load-bearing building materials from autoclaved phosphogypsum.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2009,23: 687-693[3] Wanchao Liu,Jiakuan Yang,Bo Xiao. Application of Bayer red mud for iron recovery and bui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from alumosilicate residu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1: 474-478[4]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Fen Wang,Bo Xiao. Economic analysis of power generation from floating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9,doi: 10.1016/j.rser.[5]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 Temperature field of solar collector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solar chimney power systems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accepted[6]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Bo Xiao,Guoxiang Hou,Fang Xing. Analysis of chimney height for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9,doi: 10.1016/j.applthermaleng.[7]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Reccab M. Ochieng,Xiangmei Li,Bo Xiao.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plume from a power generating solar chimney in an atmospheric cross flow. Atmospheric Research,2009,doi: 10.1016/j.atmosres.[8] 杨家宽,谢永中,刘万超,段光福,林显龙,杨斌. 改性磷石膏蒸压砖制备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2009,12⑶: 352-355[9] 杨家宽,朱新锋,刘万超,杨海玉,肖波. 废铅酸电池铅膏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2009,29⑶: 32~372008年[1] Jiakuan Yang,Dudu Zhang Jian Hou,Baoping He,Bo Xiao. Preparation of glass-ceramics from red mud in the aluminium industrie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08,34: 125-130[2] Jiakuan Yang,Bo Xiao. Development of unsinter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from red mud wastes produced in the sintering alumina process.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2008,22: 2299-2307[3]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Bo Xiao,Xiaoyan Shi. A special climate around a commercial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ASCE,2008,134⑴: 6-14[4] 刘万超,杨家宽,肖波. 拜耳法赤泥中铁的提取及残渣制备建材的实验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⑴: 187-192[5] 舒娟娟,杨家宽,黄雯,肖波. 磁性负载改良型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有色金属,2008,60⑷: 26-292007年[1]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Bo Xiao,Guoxiang Hou. Simulation of a pilot solar chimney power equipment. Renewable Energy,2007,32,1637-1644[2]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Bo Xiao,Guoxiang Hou.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a solar chimney power setup.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7; 27: 2044-2050[3] Xinping Zhou,Jiakuan Yang,Bo Xiao. Improving natural ventilation in a combined solar house with a solar chimney and a solar water collector.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2007,80,55-59[4] 杨家宽,侯健,姚昌仁,陈凡,肖波. 烧结法赤泥道路材料工程应用实例及经济性分析. 轻金属,2007⑵: 18-21[5] 杨家宽,肖明丹,周敏,周敏,何宝平,张杜杜,肖波. 垃圾焚烧飞灰熔制微晶玻璃固定化与资源化研究. 玻璃与搪瓷,2007,35⑶: 1-5[6] 周敏,杨家宽,肖明丹,张杜杜,何宝平,肖波. 垃圾焚烧飞灰浸出特性及固化试验的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2007⑵: 119-123[7] 何宝平,杨家宽,周敏. 同时作为热种子和药物载体的生物陶瓷的研制. 玻璃与搪瓷,2007,35⑴: 15-18[8] 何宝平,杨家宽,杨述华,肖波,周敏. 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新型热种子的研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⑸: 736-738[9] 黄雯,杨家宽,范双艳. 活性炭负载TiO2的甲苯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工业催化,2007⑽: 56-59[10] 舒娟娟,杨家宽,黄雯,肖波. 磁性负载改良型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反应器的研发. 环境保护科学,2007⑸: 27-29[11] 杨斌,杨家宽,唐毅,谢永中,肖波. 粉煤灰和生石灰对生活污水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⑷: 98-99[12] 郑莹,杨家宽,段光福,肖波,肖明丹. 铸造旧砂蒸压砖的研制. 铸造,2007⑼: 1001-1004[13] 饶磊,杨家宽,肖明丹. 钢渣微晶玻璃显微硬度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2007(增刊),38,3782-37852006年[1] Zhou XP,Yang JK,Xiao B,Yuan XD. Temperature field of solar collector in China''''s first pilot solar chimney thermal power setup. Proceedings of World Renewable Energy Congress,Conference,Florence,Italy,August 2006[2] Zhou XP,Yang JK,Xiao B,Yuan XD. Current study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solar chimney thermal power system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World Renewable Energy Congress,Conference,Florence,Italy,August 2006[3] 杨家宽,陈凡,侯健,肖波,刘伟,齐波. 赤泥高等级路面基层材料的工程应用. 中国市政工程,2006⑸: 7-9[4] 杨家宽,侯建,齐波,刘伟,肖波. 铝业赤泥免烧砖中试生产及产业化. 环境工程,2006⑷: 52-55[5] 周敏,杨家宽,肖明丹,张杜杜.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固化技术. 环境卫生工程,2006⑸: 1-3[6] 周新平,杨家宽,肖波. 依山建造斜体太阳能烟囱的构想. 可再生能源,2006⑷: 9-11[7] 周新平,杨家宽,肖波. 太阳能烟囱发电试验装置内流场的CFD模拟研究. 热力发电,2006⑶: 23-26[8] 李雪飞,杨家宽. 含铬污泥酸浸方法的对比研究.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⑵: 26-28[9] 杨家宽,郑广富,沈学勤. 高校全英语(或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教育科学,2006⑹: 49-51[10] 黄雯,杨家宽,舒娟娟.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研究. 2006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广州,2006年,11月[11] 舒娟娟,杨家宽,黄雯. 磁性负载易分离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的研发. 2006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广州,2006年,11月[12] 舒娟娟,李素媛,黄雯,杨家宽. 低浓度有机废气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技术.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⑾: 4-6[13] 杨家宽(第四作者). 生物质能循环经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ISBN 7-5025-7597-9)2005年[1] 杨家宽,张杜杜,侯健,邢国,肖波. 赤泥-粉煤灰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⑹: 616-619[2] 杨家宽,王梅,齐建召,肖波. 铸造旧砂制备免烧砖及经济性分析. 环境工程,2005⑶: 81-82[3] 杨家宽,肖波,刘年丰,李进军,何归丽. WASP6预测南水北调后襄樊段的水质. 中国给水排水,2005⑼: 103-104[4] 杨家宽,肖波,刘年丰,章北平,李进军,何归丽. WASP6水质模型软件用于汉江襄樊段水质模拟研究. 水资源保护,2005⑷: 8-10[5] 杨家宽,肖波,袁旭东,李劲. 太阳能烟囱技术抽取地下水研究. 可再生能源,2005⑶: 39-40[6] 周新平,杨家宽,肖波. 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的CFD模拟. 可再生能源,2005⑷: 8-11[7] 齐键召,杨家宽,王梅,肖波. 赤泥做道路基层材料的试验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5⑹: 30-33[8] 王梅,杨家宽,侯健. 赤泥粉煤灰免烧免蒸砖的原料与制备. 矿产综合利用,2005⑷: 30-34[9] 杨家宽(第五作者). 生态容量及环境价值损失评价.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ISBN 7-5025-7020-9)2004年[1] 杨家宽,张杜杜,侯健,邢国,肖波. 热处理条件对赤泥微晶玻璃表面晶化和体积晶化的影响. 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⑹: 20-24[2] 杨家宽,王梅,何归丽,杨述华,肖波. 热处理条件对FeO-Fe2O3-CaO-SiO2体系铁磁微晶玻璃显微组织的影响. 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⑵: 48-51[3] 杨家宽,王梅,何归丽,杨述华,肖波. FeO-Fe2O3-CaO-SiO2体系铁磁微晶玻璃的磁性及生物活性. 功能材料,2004年(增刊),35: 2282-2286[4] 杨家宽,张杜杜,肖波. 高掺量赤泥-粉煤灰微晶玻璃研究. 玻璃与搪瓷,2004⑸: 9-11[5] 朱新锋,杨家宽,肖波,王秀萍. 负载型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材料与工程学报,2004⑹: 863-866[6] 朱新锋,杨家宽,肖波,王秀萍. 强化TiO2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化工环保,2004⑹: 421-425[7] 王梅,杨家宽,齐建召. 工业废渣生产免烧免蒸砖的应用与开发. 新型建筑材料,2004⑿: 18-21[8] 朱新锋,杨家宽,肖波. 燃烧法合成二氧化钛的初步研究. 功能材料,2004年(增刊):2019-2021[9] 朱新锋,杨家宽, 肖波. 大颗粒纳米晶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2004年(增刊): 1986-1989[10] 朱新锋,杨家宽,肖波. 强吸附性负载TiO2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2004年(增刊): 1951-19532003年[1] 杨家宽,李劲,肖波,张建峰,马志云. 太阳能烟囱发电新技术. 太阳能学报,2003⑷: 565-570[2] 杨家宽,肖波,姚鼎文,王秀萍. 钢渣铸造成型资源化技术研究. 有色金属,2003(增刊):68-70[3] 杨家宽,肖波,唐东羚,王秀萍. 钢渣基微晶玻璃制备与显微结构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1⑴: 34-36[4] 杨家宽,肖波,王秀萍. 利用钢铁炉渣制备微晶玻璃技术. 有色金属,2003⑶: 130-133[5] 杨家宽,肖波,姚鼎文,王秀萍. 黄磷渣热态直接成型资源化. 化工环保,2003⑴: 38-42[6] 杨家宽,肖波,姚鼎文,王秀萍. 黄磷渣微晶玻璃制备及显微结构分析. 矿产综合利用,2003⑵: 40-43[7] 张建锋,杨家宽,肖波,王秀萍. 太阳能烟囱发电技术及展望. 可再生能源,2003⑴: 5-7[8] 杨家宽,李进军,张建锋,肖波. 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温度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71-474[9] 杨家宽,张建锋,李进军,肖波.. 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建造和试验研究. 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475-4782002年[1] 杨家宽,肖波,姚鼎文,王秀萍. 钢渣直接熔制高档陶瓷产品. 环境工程,2002⑸: 41-42[2] 杨家宽,肖波,王秀萍. 黄磷渣资源化进展与前景. 矿产综合利用,2002⑸: 37-40[3] 杨家宽,肖波,王秀萍. 工业废渣制备矿渣微晶玻璃进展. 玻璃与搪瓷,2002⑹: 47-52[4] 杨家宽,朱新锋,肖波,王秀萍. 磁性悬浮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02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北京:238-239[5] 刘兴立、肖波、杨家宽. 焦炉煤气的余热利用. 能源工程,2002⑵: 37-39[7] 孙萍、肖波、杨家宽、王秀萍. 微波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化工环保,2002⑵: 71-752001年[1] 杨家宽,姚鼎文,肖波,王秀萍. 废石膏与氯化钾焙烧法制硫酸钾新工艺. 化工环保,2001⑹: 365-366[2] 吴启兵,杨家宽,肖波,郭晓丹. 钢渣热态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⑼: 11-12[3] 冷成保,肖波,杨家宽,柳小荣,孙萍. 暗河式生活垃圾干发酵处理研究. 环境工程,2001⑷: 45-472000年及以前[1] 杨家宽,黄乃瑜,李焰. 消失模废气净化设备研制. 热加工工艺,2000⑷: 41-42[2] 杨家宽,黄乃瑜,李焰. 负压消失模工艺中EPS热解产物的研究.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⑷: 22-24[3] 杨家宽,黄乃瑜,李焰,杨应凯. 消失模铸造工艺回用旧砂性能的研究. 铸造技术,2000⑹: 3-5[4] 杨家宽,黄乃瑜,李焰. 消失模车间废气净化处理中工艺参数的研究.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9⑶: 5-8[5] 杨家宽,李焰,孔令文,黄乃瑜. 消失模车间废气净化处理中催化剂的选择. 铸造,1999⑺: 9-12[6] 杨家宽,李焰,唐东羚,黄乃瑜. 裂解气相色谱法分析铸造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热分解产物. 色谱,1998,16⑶: 241-243[7] 杨家宽,樊自田,黄乃瑜. 从“夕阳工业”到先进制造技术.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⑷: 59-62[8] 杨家宽,李焰,黄乃瑜. 气化模车间卫生状况及废气净化方法. 铸造,1998⑶: 44-46[9] 杨家宽,李焰,宋象军,黄乃瑜. 气化模材料热分解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7⑸: 31-34[10] Yang Jiakuan,Li Yan,Huang Naiyu. Behavior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EPS in the Lost Foam Casting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C Technology,Beijing,1998

我正好在做赤泥的论文呢,希望对你有帮助。1.2.1 国外利用的现状现阶段,国外对于赤泥的开发已经摆脱了原有的低价值的重复利用,对赤泥的某种用途有无开发价值,能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进行了深入研究。因此,目前在国外的研究已经开始探索附加值高的产品,使赤泥的应用走向深入。1.2.2.1陶瓷工业 利用拜耳法和烧结法赤泥[35-38},配合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选择多种烧结助剂,采用湿法成型,加以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压制成形,成型后的坯体在}1}℃下烘干12小时后便可进行烧成。拜耳赤泥系列的烧成温度为1160℃;烧结赤泥系列的烧成温度为1140℃ .氧化性气氛下保温2小时。泥一粉煤灰陶瓷。陶瓷体外观规整,表面连续均匀。自然降温冷却后,收缩率较为一致,即得到赤无裂纹气孔及鳞片状翘起物,颜色为黄绿色,断面晶体微细、均匀、波动。约为15%,致密度均匀。1.3.2.2工业催化剂制备 西班牙的Fernando V Diez等人连续多年从事赤泥利用的研究工作,在工业催化剂的开发方面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赤泥氢化催化剂 在早期的研究中,考虑到拜耳法赤泥含有较大量的氧化铁和氧化钦,将赤泥直接硫化活化后,即可作为氢化催化剂。稍后的研究中[}],他们选择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活化方法,将赤泥溶解于盐酸和磷酸的混合溶液中,之后将该混合溶液煮沸,用氨水调节PH值至S,然后将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锻烧之后,再经过硫化作用即可得到相应的催化剂。在测定该催化剂的试验中,测试了其对于葱油的氢化作用,并且与同类催化剂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该氢化催化剂有明显较高的活化性能和较长的活化周期。二、赤泥作为四氯乙烯氢化脱氯作用的催化剂 从工业角度考虑,利用赤泥作为氢化脱氯作用的催化剂具有比普通商业催化剂更为明显的经济效益}4}}z10氢化脱氯反应是在连续床固定反应器中进行的,其中温度、压强、氢气流速、催化剂是否硫化和是否存在液相均被考虑在内。硫化赤泥作为一种氢化脱氯作用的催化剂,随着压强和温度的增加,四氯乙烯的转化速率也随之增加,液相存在并未影响反应的进行。动力学反应获取的实验数据也很好的符合了Langmuirr--Hinselwood模型。从另一个角度讲,此项研究对于环境中氟氯烃类物质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1.2.2国内利用的现状我国是世界第四大氧化铝生产国,现国内主要有六大氧化铝生产厂,分别位于山东、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目前氧化铝年生产能力已达700多万吨,每年新产生的赤泥量达一千多万吨。和国外相比,我国铝土矿资源类型特殊,高铝、高硅、低铁、一水硬铝石,溶出性能较差,我国拜耳法赤泥的特点是铁及氧化铝含量高(但仍较国外拜耳法赤泥含量低);联合法赤泥特点是铁、碱含量低,氧化钙含量高。针对两种不同特点的赤泥,我国在赤泥利用方面取得了如下结果。1.2.1.1建材 以烧结法生产氧化铝产出的赤泥,由于碱含量较拜耳法低,且含有大量的硅酸二钙,和水泥物相组成相同,可用来生产高标号水泥和其它建筑材料。一、水泥 so年代山东铝业公司水泥厂开始投产,但由于赤泥含碱量高,赤泥配比受水泥含碱指标制约,赤泥利用水平仅达到i 5%^-20%。赤泥脱碱后更有利于利用赤泥制造水泥,该厂采用的“常压氧化钙脱碱与低碱赤泥生产高标号水泥的研究”和“低浓度碱液膜法分离回收碱技术”j13-15],降低了氧化铝生产的碱消耗,但是该方法生产工艺复杂,经济价值高,不利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的刘子高等人将拜耳法赤泥与适量的石灰混合,经石灰消化、水热处理、缎烧处理和碱液溶出,可从赤泥回收70%以上的}2}3和90%以上的Na20。但是因脱碱的方法效率不高,迄今未工业化。二、生产建筑用砖材料 利用赤泥作建筑用砖材料的研究,是多年来许多研究者着眼的目标之一。着眼于赤泥、煤渣等废料堆积如山,生产建筑用砖又毁坏大量耕地、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单位和有关工厂,对用废渣生产建筑用砖,开展了许多试验研究工作。三、混凝土 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赤泥用于混凝土的综合开发利用。日本和美国用赤泥制造人工轻骨料混凝土,比天然卵石混凝土强度还高;前东德用赤泥生产混凝土轻型构件;西德掺赤泥于沥青混凝土中,改善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前苏联把赤泥用作道路基层材料。颜祖兴对于水泥赤泥混凝土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泥代替水泥用量少于X13时,水泥赤泥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抗折强度与普通水泥混凝土强度相当。1.2.1.2金属的回收一、从赤泥中回收二氧化钛 印度Bharat铝业公司的Maitra利用本公司的拜耳法赤泥,进行成分分析,其赤泥中含有15^-180l0的Tl仇。采取如下措施对TiO2进行了回收试验。其一定量的赤泥于两倍的自来水混合搅拌,借助絮凝剂进行沉降。之后将洗涤过的赤泥与HCl缓慢反应,直至泥浆中和,在90--}}5℃时调整pH值为4。再用絮凝剂沉降,千燥沉降的赤泥,继续在加热的条件下用浓Hcl处理,经反应泥浆变为灰色,洗涤使泥浆与溶液分离,此时泥浆内为以}1仇和,T1仇为主,热的浓硫酸使得二氧化钦转化为它的硫酸盐,之后将所得含有硫酸钦的硫酸溶液进行水解,得到白色的Ti02•H2O沉淀。使用此法可以容易的回收TiO2,并且回收过程中所用的酸可以全部再循环,其后得到的废渣亦可用于海绵铁的生产。二、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 在金属铁的回收方面前苏联、日本、美国、德国等均做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国外研究的时间都相对较早,多为so}-8o年代,但现在仍然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下面只简述一下我国在赤泥中铁回收的研究情况。平果铝业公司和广西冶金研究院联合作了以平果铝土矿拜耳法赤泥为原料,以煤为还原剂,进行直接还原炼铁的试验研究。铁以海绵铁的形态产出,铁的回收率为87,海绵铁含Fe为84,金属化率为91.5,可代替废钢作为炼钢的原料。中南工业大学提出一条合理利用高铁赤泥的新途径。即由高铁赤泥直接生产制备海绵铁。此外,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的管建红采用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于平果铝厂的赤泥中铁进行了回收试验。

2022年我国赤泥现状,中国作为氧化铝生产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高达1亿t,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综合利用赤泥的有效方法,累计堆存量已超过10亿t。2022年印发的《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和《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对赤泥综合利用均提出了要求,赤泥的大规模综合利用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以及文献调研,系统地对赤泥理化特性、产生现状和当前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赤泥特性,综合梳理赤泥在冶金、建筑、环境和消防四个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赤泥未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汇编

孙蓉,女,1963年生于成都。经济学博士(师从袁文平教授)。现为西南财经大学校党委委员,保险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所所长。是四川保险学会理事暨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司法鉴定人,成都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科研成果百余项。曾获得全国金融教育先进工作者、西南财大教学名师(首届)等称号,并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0余项教学科研奖。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保险学原理》的课程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保险法、农业保险、保险与经济的相关分析等。● 学术成果:共计100余项。先后独著或参著专著 7部,发表论文、译文6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及工具书18部;承担各类课题16项(在研4项)。在学术成果中有8项为全国统编或规划教材(其中全国高校重点教材主编、副主编各1项),1项为省级精品课程教材,20余项发表于《保险研究》、《财贸经济》、《改革》、《生态经济》、《财经科学》、《中国保险》、《上海保险》、《理论与改革》、《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天府新论》、《西南金融》等全国核心期刊;主持及主研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211工程”规划重点课题、校管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重点课题等。● 主要科研目录:(一)在海内外出版的专著《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独立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战略研究——基于金融混业经营的视角》(领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农业保险新论》(第一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大陆财产保险理论与实务》(参著),台湾五南书局2003年版;《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研究》(参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卷》(参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社会资本与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一个理论框架及四川城市社区经验证据的检验》(主著,排名第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科研课题主持:“中国保险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保险法律体系的健全”,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度科研项目资助课题,2002结项;“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战略研究”,西南财大“211工程”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6年结项;“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3年度课题,2007年结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四川省委2008年度课题,2009年结项;等等。主研:“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年课题,2005年结项;“中国保险中介人制度研究——保险中介人的市场行为模式”,西南财大1999年211课题,2001年结项;“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四川城市贫困问题理论与实证研究”, 四川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重点项目课题,2009年结项;“社会资本视角下政府反贫困政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年课题,在研;等等。(三)教材及辞典主编:《保险学原理》(四川省精品课程教材),西南财大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2010年第三版;《保险法概论》,西南财大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财产保险》(全国普通高校金融类“九五”规划重点教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副主编:《财产保险》(全国高校保险学系列教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2002年、2003年版;《保险学基础》,西南财大出版社2003年、2006年、2010年版;《基础保险学》,西南财大出版社1993年版。参编:《保险经纪理论与实务》(全国保险经纪资格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农业保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八五”统编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保险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用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保险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用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保险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财产保险》(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经济法律通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等等。(四)主要学术论文论保险合同法律规范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保险研究》2002(9);中国保险业诚信缺失的制度分析,《保险研究》2003(9);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回顾、现状与展望,《生态经济》,2007(2);保险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保险研究》2008(5);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保险业的变迁与发展,《保险研究》2008(12);国有资产管理的自有资金模式与风险控制,《改革》,2009(1);风险认知、利益互动与农业保险制度变迁,《财贸经济》,2009(6)。● 海外经历:于1996年、2000年、2001年、2006年、2009年赴香港、俄罗斯和台湾访问、研修或作学术演讲。● 主要获奖情况及其他社会反响:(一)教学类1996年主讲并负责申报的《保险学原理》课程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多次在学生评教中获得全校第一名、第二名。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等称号,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007年获西南财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2007年金融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二)科研类论文:2000年 “开放保险市场与发展民族保险业”获四川省金融学会第九次金融科研优秀成果奖,该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中心《金融与保险》1998年第9期全文转载。论文:“中国保险业诚信缺失的制度分析” (独立撰写),发表于《保险研究》2003年第9期,2004年获中国保险学会、《保险研究》优秀论文特等奖和2003年度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署名唯一),并被收录到《保险研究》2004年增刊“优秀论文汇编”以及《中国保险论丛——管理之道》(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版)中;被《中国保险网》、《中国保险经纪网》、《世界经理人周刊》、《博爱人》、《和讯网》等保险及相关网站的10余个网页转载,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四川大学图书馆)核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至2006年3月已查找到引用本文的文献共计13条。专著:《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独立撰写),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获2005年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署名唯一)。专著:《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研究》(参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 2009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署名第二)。专著:《社会资本与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一个理论框架及四川城市社区经验证据的检验》(第二主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10年获四川省经济学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署名第二)。(三)其他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次参加全国经济师、助理经济师职称考试命题工作;全国自考《保险学原理》等课程的命题工作。2002-2010年先后参加全国人大《保险法》(修正案草案)的立法调研座谈会、巨灾保险调研座谈会、《保险法》司法解释草案讨论会以及省政府法制办《四川省消防条例》(草案)设计论证会,作为专家参会发言及提交书面意见。2004-2009年已先后有10余名(项)指导的学生获得本科生科研奖(科研处、共青团委主办)、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光华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

有,在福清市教科研重要活动材料清单网站上可以查到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1 更新时间:2014-10-28一、福清市(校)级公开课1.福清市(校)级公开课申报表2.福清市(校)级公开课公告(市教师进修学校公文)3、福清市(校)级公开课教案4.福清市(校)级公开课说课表5.福清市(校)级公开课教学评议表6. 福清市(校)级公开课评价登记表二、 福清市(校)级学术讲座1.福清市(校)级学术讲座计划表2.福清市(校)级学术讲座备案表3.福清市(校)级学术讲座总结表三、 福清市(校)级课题1.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2、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汇总表3、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自评鉴定表》4.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申请表》5、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延期结题申请表》6、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情况申报汇总表》7、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验收鉴定表》8、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统计表》9、 福清市(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验收送审材料总汇表》四、 福清市(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1. 福清市(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登记表2. 福清市(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和汇编证书3. 福清市(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汇编本(指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和福清名师工作室联合汇编的论文集《名师在线》或校级汇编本)

有关于台湾地区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改革论文范文,希望你喜欢。

薪酬是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体现。组织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激励成员提升工作绩效,与其薪酬制度紧密相关。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承担着培养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责任,同时是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社会群体,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及国际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其职业定位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台湾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起飞,台湾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与扩充的黄金时期,院校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其高等院校数量达到162所。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台湾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也在逐步调整。

一、历史演变

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与其学术水准、教学品质的提升息息相关[1]。台湾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其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薪酬分级+研究补助阶段

1940年,为了保障大学教师的薪酬待遇,国民政府颁布了《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该规程对教师的最高薪酬、最低薪酬、加薪年限与数量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高校教师从助教到教授根据审查通过的职称与级别领取相应薪酬。教授的薪酬分为九级,讲师及助教分为七级,如第一级教授月薪为600元,副教授为360元,助教为80元,第八级教授为340元,第九级教授为320元。为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和著述,1942年11月,国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颁布《设置专科以上学校教员奖助金办法》,并于次年发放学术研究补助费,教授每月为500元,副教授为380元,讲师为250元,助教为130元,并随物价上涨,逐年有所增加。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励了高校教师的研究热情。1943年,“中央大学”教师撰写或翻译学术专著达50余部,出版学术专刊24种,仅理、工、农三院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就多达17项。在西南联大时期,国民政府继续推行这种薪酬制度,虽然科研条件简陋,但基础科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果进入世界前列[2]。败退台湾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实施此项制度。

(二)本薪+年功薪阶段

为顺应经济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酝酿实施本薪加年功薪的制度。本薪指各等级教师可领取的基本薪资;年功薪指依据工作年限给予的薪酬,同时,年功薪的起薪受到学历的影响,同等条件下,教师学历越高,则年功薪越高。1981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修订《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该规程规定大学专任教师薪酬分为十级,教授为450~680元新台币,副教授为350~550元新台币,讲师为260~430元新台币,助教为220~330元新台币,大学及独立学院初任教师以最低级别起薪为原则,有任教经验或特殊情形者可酌情自较高级别起薪,任教有成绩者由学校酌情给予晋级。1985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公布施行《教育人员任用条例》,明确大学教师的分级、任用资格、任用程序、任用限制及聘期;发布《公立学校教师职务等级表》,明确了大学教师的薪酬依据职务等级,其中,教授本薪为475~680 元新台币、年功薪为710~770元新台币,副教授本薪为350~550元新台币、年功薪为680元新台币,讲师本薪为245~450元新台币、年功薪为625 元新台币,助教本薪为200~330 元新台币、年功薪为450元新台币。此职务等级表与《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的差异在于:提高教授最低本薪,降低讲师本薪,且明确各等级教师的年功薪。在该阶段,各校可根据学科需要、当地生活水平及本校经济状况酌量增减教师薪酬。

(三)多元化的薪酬模式阶段

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传统的以管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阻碍。1998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教育改革行动方案》,明确突出要追求高等教育卓越发展,试图通过调整政府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放松高等教育管制,建立评鉴制度,推动民间兴办大学及公立大学法人化等,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高等教育追求卓越的发展态势,台湾当局发布《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鼓励高校积极朝“迈向国际,学术输出”的方向发展。2005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颁布“五年500亿顶尖大学及研究中心计划”及“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开展系所评价、教师评价,试图通过竞争机制及奖助制度来分配教育经费,引导大学进行自主合理的定位。同时,实施“学术研究经费分级制”和设置“变动薪”,授权各校视教师个人的学术成就、研究成果、教学服务等实际表现自行制定学术研究经费给付的标准,调整幅度为现行教师薪酬标准的30%以下,期望通过多元化的薪酬模式,吸引优秀人才,也激励在校教师充分发挥潜能,提升高校的整体品质。实施“学术研究经费分级制”后,台湾公立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经费不再单纯以职称作为划分标准,有了较大的弹性(见表1)。

二、制度框架

制度是政治控制的基本中介,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序参量[3],规定了社会行动的合理性和空间。政府出台的相关教育立法及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是规范高校运行和行使权利的重要方式。台湾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经历了从军公教体制到“《大学法》”的制度规约。 (一)《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

长期以来,台湾的公立高校教师被纳入 “军公教体制”中,受公务人员人事制度影响极大。在高校教师待遇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约前,均依照“行政院”订颁的《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及相关令函等行政规定办理。依规定,教师薪酬包括薪俸部分(本薪、年功薪)、加给部分(主管职务加给、专业加给、学术研究费、地域加给)及其他给与部分(婚、丧、生育、子女教育补助),“各机关学校有关员工待遇、福利、奖金或者其他给与事项,应由‘行政院’配合年度预算通案核定实施,非经专案申报核准,绝对不得自行规定先行支给”。依照《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各等级俸点折算俸额分段计算,160点以下部分每俸点为72.7元,161~220点部分每俸点为46.9元新台币,221点以上部分每俸点为66.6元新台币。

(二)《教育人员任用条例》

1985 年颁布施行的《教育人员任用条例》是教育开始和军公教体制脱离的标志,也是台湾公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重要框架。该条例对教育人员的任用资格、聘任程序、教师职级进行了明确规定。1997年,台湾当局对其进行了修订,在《公立学校教师暨助教职务等级表》中,因增列助理教授一级,副教授的本薪、年功薪均有调高,而教授、讲师的薪酬则不变(见表2)。

(三)“《大学法》”

“《大学法》”是台湾高等教育的重要法律,顺应时代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1994年,新的“《大学法》”颁布后,台湾高校教师职称分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四级,助教成为教学辅助人员,通常由学生担任,不再列为大学教师的职级。为兼顾教师分级与专业发展需要,各级学校教师薪酬等级采取按年资晋级的模式,共分为39 级。薪酬额度的规划采用公务员的薪额制,最低90元,最高770 元新台币。《教师待遇条例(草案)》规定,各级学校教师的薪级增加参照公务人员,最低260俸点,最高800俸点,共计36 级;通常高校教师自讲师起聘为21 级的385 俸点,至教授年功薪3 级的800俸点,共计24 级。2005年,修订后的《大学法》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并以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解聘、晋升的依据。

三、制度发展中的问题

薪酬是衡量高校教师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长久以来,台湾地区政府对于高校教师并没有专门立法,公立大专校院教师及公务人员薪酬机制由政府主导,以固定性报酬的概念设计,“行政院”、考试院、“立法院”共同订立,学校或行政机关仅能依据法定薪级架构支俸,自主性较低。近二十年来,教师薪酬管理权由政府日益转向高校。在法规方面,台湾地区的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虽然不断顺应时代的变迁而被修订,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过于注重公平,效率不彰

重视公平是台湾公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重要特征,即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几乎没有区域和学科差距,不同科系、相同职级的教师薪酬没有实质的差别。通常,教授的月薪在10万元新台币左右,副教授为7~8万元新台币,助理教授为6~7万元新台币。根据《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高校教师每年有相当于1个半月薪酬的年终奖金,如果教师的考核结果为“甲等”,则会得到相当于1个月薪酬的考绩奖金。但是,教师在考评上不像公务员有甲等的比例限制,即只要不犯明显的错误,单位内的教师考绩皆可达到甲等,目前90%以上的教师都享有考绩奖金和年终奖金。这种齐头式的平等薪酬制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收入维持在社会中上收入水平,但缺乏激励机制。加上台湾高校教师市场的饱和,新的职位有限,致使教师流动性过低,而就业市场良好的学科则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师资,阻碍了高校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台湾地区高校的世界排名甚至有退步的表现。另外,各级学校的教师薪酬皆由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公立学校教师暨助教职务等级表》统一规定,除了学术研究经费有差别外,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与中小学教师差异不大,但高校教师花费了较长时间攻读博士学位,入职年资较短,因而退休给付少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管理部门统筹主管,公立大中小学一元化的制度下,薪酬待遇不能反映教育成本,以致出现人才反流现象。[4]

(二)缺乏弹性,难以回应市场竞争需求

台湾公立高校教师依年资自动晋级,教师晋升一级职位至少需要三年,缺少破格晋升的制度,致使在教学或研究方面表现优异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激励,无法真正发挥教师薪酬制度促进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振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亦无法真正提升教师个人与学校的整体绩效。台湾高校师资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教师大多拥有欧美国家高校的博士学位。在过去,高级职位几乎没有数量的限制,教师只要达到晋升的门槛即可。但随着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实施“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和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推动大学分流成为发展趋势,高校开始限制高级职位的数量。为了争取经费,各高校都争取研究项目、学术发表,对于绩效的要求日益重视,公立高校都将“学术研究表现”列为首位,教师续聘、晋升、“国科会”计划申请、系所研究成果评比、院校补助款的分配,莫不是以研究绩效作为基础[5]。助理教授以下每三年评价1次,教授和副教授每五年评价1次。期刊和专著的发表成了衡量教师学术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给予高额奖励,有的高校甚至明确规定,教师如果发表一篇SCI论文,奖励3万元新台币。近十年来,台湾的经济总体状况不佳,直接影响着教师薪酬的增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政府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举措相比,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在生源、经费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危机。高校教师的薪酬与香港地区、新加坡等相比偏低,加上学术资源和科研空间较小,导致台湾的教授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四、制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和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台湾缺乏竞争力的高校教师薪酬成为弹性薪酬制度实施的推动力。

(一)教师弹性薪酬制度的实施背景 3.加大学术奖励力度

各校对于教学、研究及服务的绩优教师,大多有奖励规定。例如,台湾大学制定了《学术研究绩效奖励办法》,规定 “发表期刊论文、学术专著、专章、论文被高度引用者及承接研究计划的教师,可获得相应的学术绩效点数奖励,如发表于《自然》《科学》等顶尖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30点,发表于SCI前15%期刊的论文奖励5点等,并根据累计点数给予相应的奖励。台湾师范大学则设立了“学术卓越教师”和“特殊优秀人才”两项计划。学术卓越教师占本校编制内专任教师人数25%以内,期程为2~3年,弹性薪酬或奖励为每年12~72万元新台币,薪酬最低差距比例为1:6。特殊优秀人才占本校编制内专任教师人数15%以内,期程为1~3年,弹性薪酬或奖励为每年10~90万元新台币,薪酬最低差距比例约为1∶9。“中山大学”制订了《合聘杰出学者经费支援及权利义务准则》,规定合聘资深教授(获“国科会杰出奖”2次者、国际重要奖项者)每年奖励15万元新台币。合聘绩优教授(获“国科会杰出奖”1次者、国科会吴大猷先生纪念奖)每年奖励10万元新台币。

(四)对台湾高校公立教师弹性薪酬制度改革的评价

弹性薪酬制度以绩效为导向,要求薪酬制度必须以公正、公平的绩效衡量为前提,目前的教师评价制度大多以量化指标评量,表面上虽具客观性,但教学、研究及服务成绩是否均能以量化方式衡量,值得深思。由于资源的限制,除去入选“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的高校外,台湾大多数的公立高校对于弹性薪酬制度仍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引才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各校在推动弹性薪酬制度的过程中偏重于留住原有人才,新聘人才所占比率偏低,2011年共有7465人获得弹性薪酬奖励,但只有64人(不到1%)属于新聘人才,其中青年人才所占比率也偏低,只占17.2%。此外,有6125人(占82%)每月平均加薪额度只有1~5万元新台币。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延揽人才的困难。台湾教育管理部门每年编列26亿元新台币推动弹性薪酬制度的实施,但第1年只花费了约11亿元新台币,执行率较低。随着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教师退休保障制度的改革,私立大学在教师薪酬上更具竞争力,加上台湾长久以来军公教员工薪酬一体化的制度直接制约着公立高校教师薪酬改革的进程。如何确立军公教分离的制度架构,适当放宽教育人员的薪酬机制,完善弹性薪酬制度,籍以吸引或留住海内外顶尖人才,成为台湾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五、借鉴与启示

薪酬制度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校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着高校运行的效率。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早,但受经济发展、资源投入、制度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其先发优势已逐步消失,尤其是教师薪酬水平的增幅缓慢及分配机制的僵化,直接影响着台湾公立高校延揽人才的效果。部分高校虽已开始实施弹性薪酬制度,但仍须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对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收入分配体系,在不同时期发挥出了激励作用,但在高校教师整体收入的竞争力、结构比例、高层次人才薪酬标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要“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一)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高校教师薪酬增长的常态化机制

薪酬待遇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高校教师在获得学位和资历的过程中投入了较多的财力和时间,也决定了教师期望获得与之匹配的薪酬。待遇过低影响着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对于市场化较高的学科来说,也容易导致高层次人才及教学科研骨干流失的现象或教师过多参与校外创收工作,而忽视本职教学,加剧了教师行为的功利化倾向,这必然直接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因此,保证高校教师薪酬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应在加强工资总额调控的基础上保障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提高高校教师工资;进一步扩大高校分配自主权;高校应充分利用科研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综合计量投入与产出的因素,确保学校发展带来的成果切实体现在教师身上。同时,要建立高校教师薪酬增长的常态化机制,使其总体收入处于国民收入的中上水平,提高教师的薪酬满意度。

(二)完善绩效薪酬制度,构建合理差异化的高校教师薪酬体系

自2010年起,大陆高校逐步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确立了以业绩和贡献为基础的收入分配体制。但学科市场化需求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师“绩效”的高低。一些对科研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学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效益较难体现、竞争力弱,不仅直接创收的效果差,而且选课就读的人数少,因此教师要挣“绩效”很难,导致收入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兼顾公平和效率,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薪酬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抑或是实行薪酬基数有保障、绩优部分有奖励的制度,同时发挥薪酬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注释:

水泥性能研究论文

砌筑技师论文(部分题目)多孔砖的砌筑工艺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预拌商品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墙体砌筑砂浆质量问题的探讨 不烧铝镁碳砖砌筑钢包衬的试验 大容积焦炉砌筑的实践经验 砌筑砂浆和芯柱混凝土材料性能对砌块砌体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混铁炉综合砌筑工艺实践 粘贴法在回转窑砌筑中的应用 粉煤灰砌筑干粉砌体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做好班组经济核算 砌筑降低成本基石 气态悬浮炉耐火砖砌筑耐火泥的选用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操作技术 库区内竖井式机房的砌筑与防渗 用混凝土砌块砌筑墙梁的组合作用 影响砌筑砂浆强度的因素探讨 回转窑砌筑工艺及质量控制 碳素焙烧炉砌筑施工工艺 焦炉砌筑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石灰膏在砌筑砂浆中的作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专用砂浆与灌孔混凝土用掺合料的生产和工程应用 砌筑砂浆贯入法统一测强曲线在福建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粉煤灰砖专用砌筑砂浆的探索 援佛泡衣崂水坝项目腹石砌筑优化方案 鞍钢新一号高炉陶瓷杯炉衬砌筑 材料因素对保温砌筑砂浆性能的影响 钢包透气砖砌筑工艺优化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研究与应用 浅谈砌筑工程冬期施工的几种方法 用实验方法确定新型墙体材料砌筑的安全含水率 焦炉砌筑工序质量管理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质量控制措施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操作要点 影响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结果的原因 冬期施工砌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绝热旋风筒循环流化床锅炉砌筑的质量控制 浅谈CFBB的炉墙砌筑 关于浆砌片石砌筑 正确砌筑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应用体会 重视快装锅炉炉墙砌筑质量 砌筑、抹灰水泥的研究及应用 粉煤灰砌筑砂浆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浅谈如何保证毛石砌筑质量 电解槽侧部碳块砌筑工艺的改进 砌筑砂浆试块和进行强度评定的方法 如何保证防护工程的砌筑质量 浅谈硫酸干吸塔防腐砌筑技术 新型砌筑用保温砂浆的研制 新型砌筑用保温砂浆的研制 控制生产M22.5砌筑水泥 毛石砌体砌筑质量的探讨 弧形墙体的砌筑方法 构造柱处马牙槎的砌筑方法 气化炉砌筑技术改进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新型白色砌筑水泥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的应用实践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砌筑施工技术 利用电厂废弃物生产阿利特‐硫铝酸钙砌筑水泥 墙体砌筑后出现裂缝及控制措施 包钢4~#高炉热风炉砌筑施工技术 流化床锅炉飞灰生产砌筑水泥的试验研究 粉煤灰砌筑干粉在砌体结构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简谈微沫剂的掺入对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高炉炉底和炉缸内衬的砌筑施工规范及验收方法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与普通抹灰施工工法 应用“EDTA”滴定法检测砌筑水泥沙浆配比 碳素制品在高炉上的砌筑施工实践 新标准砌筑水泥的生产 磷酸在燃煤型塔式锌精馏炉砌筑中的应用 观音山大坝细石混凝土砌筑料有关参数的选择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填充墙的防裂措施 干砌块石砌筑中应注意的问题回转窑窑口耐火砖改型与砌筑 窑衬砌筑锁缝模板的应用 砌筑水泥国标修订的几点建议 关于毛石基础砌筑质量的分析 DDS石灰窑砌筑工艺 砌筑砂浆强度评定标准应有待提高 水泥砂浆砌筑支护采空区回收采场特富矿柱方案在金窝子金矿的应用 顶杆法拱模砌筑小型沼气池池盖 砌筑水泥国标修订的几点建议 关于印发砌筑工等8个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通知 砌块填充墙的砌筑要点 也谈构造柱马牙槎砌筑新法 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砌筑砂浆 砌筑型湿排渣多管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环境协调型保温砌筑砂浆的试验研究 TJS砌筑砂浆外加剂的研制 砌筑砂浆的改性分析和试验研究 粉煤灰混凝土用于农田渠道砌筑现场工业试验 加热炉复合砌筑体界面温度的计算机模拟 砌筑砂浆塑化剂在工程中应用的问题 用电石渣改性湿排粉煤灰生产砌筑水泥试验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的强度 砌筑用粉煤灰砂浆性能研究 砌筑砂浆的改性分析和试验研究 优质结构工程中墙体砌筑粉刷施工技术 配筋砌筑结构在美国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操作施工技术 砖混砌筑45°角马牙槎留置的应用 研磨面混凝土单元空心砌块砌筑工法 提高焦炉砌筑工程质量的探讨 回转窑筒体局部变形的内衬砌筑方法 快装锅炉炉墙砌筑中的质量问题 装饰混凝土砌块墙体砌筑注意事项 使用干垒挡土墙块砌筑的立柱 小型空心砌块的砌筑砂浆和施工方法 双马水泥厂5~#回转窑内衬工程砌筑施工 胶凝材料总量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和易性的影响 谈水工浆砌石砌筑施工措施 利用电炉钢渣作为砌筑水泥原料的试验研究 梯地埂坎砌筑技术 毛石砌筑质量通病及防治 建筑工程砌筑砂浆强度离散性偏大的原因与预防 DK高温胶泥在回转窑砌筑上的应用 砌筑砂浆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事故原因分析 砌筑工程旁站监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气混凝土保温砌筑砂浆研制 毛石砌筑质量问题及施工控制措施 预制砖锚焊砌筑与不定型浇注结合在回转窑中应用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粉的研制【提示】来自技师论文网。

这篇也许行吧:High-strength low-density oil field oil well cement mainly low, low permeability, easy loss cementing strata appear in the issue of lost circulation. In the low-voltage, low-permeability, easy loss stratigraphic drilling, cementing, logging and other underground work, the working fluid leakage under the pressure in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lost circulation. The use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cement cementing oil wells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cementing in the high pressure column of cement slurry, water slurry infiltration of oil, of oil pollu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or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study of oil well cement slurry system more and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admixture of materials and redu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n the research, the main strength of the cement produced study material is rarely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Hailaer Daqing region of low pressure, low permeability, easy loss of formation, to carry out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study of oil well cement and cement matrix evaluate performance. Daqing Oilfield Cementing pap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existing home and abroad in the study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oil well cement slurry system, based on an increase of research on the cement matrix,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properties of oil well cement aging research, so that the cement mixture from the oilfield site Cementing to mix cement manufacturer by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ossible. Research papers in the temperature of 45 ℃ conditions, low pressure, low permeability, easy loss cementing formation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requir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il well cement program, the use of closest packing theory, the nucleation theory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cement matrix, reduce the material, the cement admixture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properties of oil well cement, indoor study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of cement matrix and reduce the materials and additives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cement to meet the Daqing oil region Hailaer cementing requirements. The cement slurry prepared with a high early strength, suitable for thickening tim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low of good, good stability of cement slur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tle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formation cementing. The cement blocks in the Daqing oil field cementing Hailaer more than 230 mouth, cementing quality. Key words: oil well cement base cem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low-temperatu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low-density 。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oil field oil well cement mainly low, low permeability, easy loss cementing strata appear in the issue of lost circulation. In the low-voltage, low-permeability, easy loss stratigraphic drilling, cementing, logging and other underground work, the working fluid leakage under the pressure in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lost circulation. The use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cement cementing oil wells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cementing in the high pressure column of cement slurry, water slurry infiltration of oil, of oil pollu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or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study of oil well cement slurry system more and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admixture of materials and redu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n the research, the main strength of the cement produced study material is rarely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Hailaer Daqing region of low pressure, low permeability, easy loss of formation, to carry out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study of oil well cement and cement matrix evaluate performance. Daqing Oilfield Cementing pap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existing home and abroad in the study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oil well cement slurry system, based on an increase of research on the cement matrix,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properties of oil well cement aging research, so that the cement mixture from the oilfield site Cementing to mix cement manufacturer by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ossible. Research papers in the temperature of 45 ℃ conditions, low pressure, low permeability, easy loss cementing formation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requir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il well cement program, the use of closest packing theory, the nucleation theory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cement matrix, reduce the material, the cement admixture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properties of oil well cement, indoor study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of cement matrix and reduce the materials and additives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of high-strength low-density cement to meet the Daqing oil region Hailaer cementing requirements. The cement slurry prepared with a high early strength, suitable for thickening tim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low of good, good stability of cement slur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tle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formation cementing. The cement blocks in the Daqing oil field cementing Hailaer more than 230 mouth, cementing quality. Key words: oil well cement base cem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low-temperatu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low-density

泥塑研究过程论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应用频繁的记叙文,记叙文是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等,来表达一定的中心的一种文体形式。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泥塑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二岁生日时,爸爸送了我一见精美的礼物——泥塑。

这个泥塑做工非常细腻,造型也很好看。这个泥塑的造型是一匹骏马,马的身子黑白相间,体态栩栩如生,四蹄跃跃欲试,像将要腾空跃起,个性鲜活。骏马既活泼可爱又健壮威武,既有马到成功之雄态,又有千里马之威武。

说起泥塑的制作过程,那也是非常复杂。制作的泥塑有十几道工序。首先要选土,土的粘性要好,和泥也很讲究,土要做成泥环,有马、羊、牛等,还有各种神兽,传说神兽放在家里可以避邪,妖魔鬼怪绝不敢靠近你家半部。

上窑烧也很讲究,火太大就会烧裂泥塑,烧窑的人一晚上不能睡觉,泥塑出窑后腰立即上色、上光、这样一个精美的泥塑才算做成。

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仅中国人喜欢,而且外国人也喜欢,因为他带着东方神韵,既渗透古老的华夏工艺,又渗透着现代的东方文明。

我把他挂在我窗前,我每次写作业看看他,就有一种动力;睡前看看他,我就有睡意;作业多事看看他,我就没有压力……

我们全家都喜欢这精美而又小巧的泥人,泥人以他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的纹路名扬亚洲,名扬全世界,可爱的泥人,我爱你!

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我们应该时时想着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得到任何东西。

我从小到大收到过很多礼物,有芭比娃娃,有电动小汽车,有小白兔玩具等等,但我最喜欢我的泥塑了。

我的小猪泥塑是在凤翔泥塑买来的。我知道这是妈妈为我精心挑选的。当妈妈送给我,摸着我的头说:“小猪象征着快乐和可爱,希望你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我就喜欢它了。

它的脸圆圆的,粉扑扑的红脸蛋好像害羞一样,脸蛋上嵌着一对又圆又亮的眼睛,正注视着我。两个耳朵尖尖的,大大的,好像千里之外的声音都能听见。短短的小尾巴一直翘着,非常可爱。

身上的花纹非常有趣,曲曲折折的线条好像一条长长的路又如一条腾飞的龙,身上点缀着白色的大花,可爱极了。

有一天,我们去西安。要出门的时候,我妈妈说我要上厕所,却偷偷的把我的泥塑小猪装进我的包里。我们来到火车站,坐到火车上,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要给你一个惊喜。”

说着从包里拿出来我的小猪泥塑给妈妈看。还把小猪放到桌子上,翻开一本书给它讲起了故事。它好像非常喜欢听的样子,微微对我一笑,我很开心。小猪泥塑是我的好朋友,和我分享着快乐。妈妈也被我逗笑了。

我喜欢和我的泥塑小猪一起玩,我和它分享快乐一起经历困难,一起成长,我爱它。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导致古代泥塑破损的原因很多,有人为因素损坏和自然因素损坏。1、自然因素就有潮湿的影响,水溶性盐类及支撑内部结构的变化,微生物的生长,物理气候(通常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日晒、雨淋以及风沙的侵袭,大气污染物的作用等等。此外,不正确的修复方法以及使用了一些不适当的修复材料,也往往会加速泥塑的变质。2、泥塑常见的病变现象主要有空臌、剥落,酥粉、龟裂起甲、起泡、脱胶掉皮、画面褪色、变色及污染(霉斑、昆虫屎斑、烟熏等)。 泥塑长期保存下去,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保护环境。防止病变的发生比治理病变更加重要.只有彻底地消除、产生病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泥塑。3、泥塑的保护重要的还是控制好湿度。因为潮湿是使壁画产生病变的最危险因素。建筑物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这对于保存泥塑的完整性有很大意义。墙壁要注意保持自然通风,建筑物内空气要保持清治、干燥,建筑物的附近不应当有丛生的杂草.在保存壁画的环境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并且比较稳定,上、下变动不能过烈.只要能做到这点,霉菌和其它微生物也就难以生长和发展。4、要避免光的影响,绝对不许阳光直射到泥塑上。倘已排除了过量的潮气,一般讲在暗处保存较为有利.最好采用人造光源照明,这样便于控制照明度,更有效地消除光线对泥塑的损害。要防止灰尘、煤烟以及各种有害气体对泥塑的危害. 作为个人收藏的中小泥型塑,也应遵守以上保管事宜。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彩塑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艺人世代艺术实践,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一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饰精美,历久不衰。是人们家居的装饰品和送礼的佳品。 惠山泥人产生的时间很早,无从可知其确切时间了。一到农闲季节,几乎家家都作泥人,自古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每逢过年,在庙会和集市上,人们托个盘子,盘子里放着自己作的泥人到处叫卖,这也是农家的一份收入。在清代,惠山有袁、朱、钱等姓的专业作坊。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惠山有作坊、店铺四十多家,专业匠师三十多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题材多为戏曲人物,或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寿星等。惠山泥人造型丰满、简练,夸大头部,着重刻画表情。匠人特别重视彩绘,有所谓三个坯子七分画之说。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 惠山传统彩绘中必须做到“新、清、齐、爆”四字诀:新:是抓住人的视觉的第一印象,色彩要新鲜,明快醒目,要“落台鲜”,不能“落台蔫”。意思说一台泥人作品至少数十件(套),彩绘结束时,满台泥人鲜明光亮,欣赏者看了会喜欢。清:一是指清爽、干净,在画的过程中保持清洁;二是指用色要纯。要求十分严格:“红要红得艳”;“黄要黄得鲜”;“蓝要蓝得纯”;“白要白得净”。要保持色的明度;使人感到明朗爽快。用笔干净,不邋遢。齐:是指笔法整齐,“直线要直,曲线要活,线界要清晰”;“落笔如飞,厚薄均匀”。图案纹样疏密得当,简洁得体。爆:是指用色强烈的意思。因为泥人本身体积小,泥坯的内结构起伏变化不大,因此要求在色彩上调子大胆强烈,底色采取原色对比,以引人注目。惠山泥人的手捏技艺与彩绘装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在色彩上,惠山泥人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方法。首先要处理好图案纹样与底色的关系:“远看颜色,近看花”,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经得起近看,局部不影响整体,底色与纹样相互衬托。图案纹样要做到“少里看多,多里看少”。即妙在多而不乱,达到细细品赏、有看头的艺术效果。再说手捏戏文中常用的图案花样,不是按照舞台戏服原样搬抄的。在不失人物角色身份的前提下,基凋色不变,衣服上的图案纹样则是随意发挥,“所以很多艺术家在空闲时喜欢赏花、种花、养猫、喂鸟。这些爱好可以很自然地融化到作品中去。”赵馆长介绍道。例如大师王锡康的《说书女》,捏的是位民国初的女性,梳着螺旋型的发髻,手抱琵琶,身穿浅绿底、粉色月季花的上衣,下为雪青裤,配上墨绿色的袖口衣襟边,桌上是一盆兰花和梅花,台桌前挂着大红花配黑边水波纹的台布,流露出南方清雅明静的情调。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凤翔县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明代曾在此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但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异。 山东高密聂家庄是中国的泥塑发源地之一,作品朴拙、雅俗、艳丽、大气,富有浓郁的地方气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聂家庄的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大胆借用“扑灰年画”的色彩,在题材和内容上不断创新,顺应了当地民俗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欢迎。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发展,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题材丰富,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 申报地区:河南省浚县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泥咕咕作品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潮汕泥塑是一种捏泥艺术,潮州俗称“土安仔”。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相传南宋末年,始祖吴静山自福建漳浦携眷到大吴定居后,以塑造泥玩具为生,其技艺世人相传,逐渐发展,蔚为大观,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大吴泥塑进入繁荣发展期,以吴潘强为代表的大吴泥塑艺人相继涌现,捏塑技 艺日臻成熟。大吴泥贴塑技术独树一帜,有文身、武景、脸谱等流派手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品种丰富多采,色彩鲜艳自然、清新典雅,艺术造诣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敦煌敦煌泥塑历史:魏晋南北朝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采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但就石窟艺术而言,雕塑、建筑、壁画三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整体,其中雕塑部分由于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在石窟中处于显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质地疏松,不宜雕凿,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保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彩塑约729个,其中“影塑”456个。从造型风格的变化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界线。改制前的作品风格较多地保留有外来佛像艺术的痕迹;改制后的佛像造型更多地受中原“秀骨清像”艺术风格的影响。雕塑在石窟中的位置对整个石窟艺术起着主导作用,窟内壁画是围绕这些塑像而展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一般有菩萨胁侍左右,组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组合。佛像有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座等,早期佛像以交脚弥勒像为常见。体态较大的佛像通常被置于正壁,以圆雕手法表现,体态较小的佛像被置于窟内南北两壁上端或中心方柱四壁,以圆雕或影塑相结合。形象的位置摆放与与其身份地位密切相关,神或人以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被置于不同的角度,如佛均以 正面形象放置,并有一定呈式化的坐式,显得庄严神圣,菩萨则以半侧方式摆放,胡人则多以侧面形式出现。北朝后期雕塑组合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五身组合,逐渐演以隋唐出现的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组合。随着有中心方柱的“支底窟”的减少,佛像均以固定的组合模式被置于正壁。这也是外来文化逐渐民族化的过程。敦煌泥塑制作工艺特色敦煌雕塑在制作上分泥塑和彩绘两个过程,所以又称彩塑。泥塑阶段除几个唐代巨佛为石胎泥塑外,一般都是用木头作身架,外面用谷草、芦苇或芨芨草捆扎身架,塑泥一般有两层,里层用草泥粗塑,外层用纸浆泥或棉花泥精塑,塑造完毕,干后上色即完工。影塑部分一般先用模型塑好,然后贴在壁上,经描绘后有浮雕效果,这种工艺兼有彩塑和壁画的功能,使得三维的彩塑和二维的壁画在石窟内的组合更加协调和浑然一体。塑像造型圆浑,形体结构以外来佛像粉本为主,呈式化较强,效果统一完整,但不够精确。造型技巧还保留着石雕手法,没有充分发挥泥塑自身特有的舒展性能。魏晋南北朝时期塑像的形体比例有一个渐进过程,佛像菩萨的身段渐趋修长,至西魏由于中原审美观念的影响,人体比例夸张到高峰。敦煌泥塑风格造型特点在塑像造型特征上,孝文帝改制以前的塑像,脸型长方,鼻挺额平,颈长,肩宽胸平,衣着式样为右袒式或通肩式,菩萨梳有高髻,上身半裸,神情端庄。受外来影响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较重。孝文帝改制以后,中原审美观念给敦煌人物从造型到服饰以全面影响。南北门阀世族享有世袭的高官厚禄,并有家学,文化素养很高,思想上崇尚清淡玄学,过着孤傲独立,任性不羁的生活,并以清瘦为美,这也是“秀骨清像”审美意识的社会基础。受之影响塑像形体扁平,脖颈细长,脸型瘦长,整体形象瘦而不失骨法,对形体结构的表达能力有所增强。塑像服饰部分也融入了中原汉式衣冠,佛像内穿交襦,后套对襟袈裟,腰围长裙,肩披裟巾交于胸前,南方洒脱的“秀骨清像”在这一时期得到体现。另外在北朝末期的北周,由于北方民族的统一及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在雕塑造型上出现了“面短而艳”的新形式,佛像呈头大,体壮,脸型方阔的特征,标志着莫高窟艺术风格的又一次转变。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纷争动荡不定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不断对文化造成冲击和影响,敦煌所处位置虽相对稳定,由于大文化背景的作用对其石窟艺术不断施以影响,使这一时期的艺术呈现丰富多变的面貌。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阿里制作过程图解,这个制作不需要那么麻烦,只需将其捏成阿里的模样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