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南京大学学年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南京大学学年论文格式

论文引文格式引文包括以下3种情况:1. 直接引用文献原文。2. 引用文献的大意。3. 引用文献的观点、数据。引文出处采用脚注方式,即在本页末加注。格式同参考文献格式(见下文)。序号格式为[1] [2]……。每页引文序号均从[1]开始,不与前页的引文连续编号。二、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时阅读参考的文献,置于正文的末尾,分著作、论文、网络文献三类,每类下按时间顺序排列。参考文献常用的著录格式有著作著录格式、期刊论文著录格式、报纸论文著录格式、网络文献著录格式。以下分别介绍。1、著作著录格式著作包括一般著作及以著作形式出版的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其著录格式为:[序号] 著者姓名. 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 [1] 彭坤明.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85~99.如参考全书,则不标明页码。例: [1] 刘兹恒.信息媒体及其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为:[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1]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烧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85~89.

论文格式论文请以横式书写,并附上五百字以内摘要及三至五个关键词。一、 每篇论文均需包含:前言、本论、结论。使用符号,依壹、一、(一)、1、(1)顺序表示。二、 字型大小:(一) 题目:18级字,标楷体。(二) 关键词:12级字,新细明体。(三) 各章标题:16级字标楷体。(四) 各节小标题:14级字标楷体。(五) 正文:12级字,新细明体。(六) 独立引文:与正文间隔一行,每行低三格,12级字,标楷体。(七) 注释:10级字,新细明体,并以阿拉伯数字标示,如:1.2.3.(八) 文内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年、月、日,及部、册、卷、期数等。三、 请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书名、期刊名用《》,篇名用〈〉,书名和篇名连用时,省略篇名号,如:《文心雕龙‧神思篇》。学位论文等未出版请采用「」。四、 注释请采当页注,体例依下列格式:(一)引用古籍原刻本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龙爪本),卷2,叶2。(二)引用古籍影印本 (明)郝敬:《尚书辨解》(台北县:艺文印书馆,1969年,《百部丛书集成》影印《湖北丛书》本),卷3,页2。(三)引用现代专书郑定国:《邵雍及其诗学研究》(台北县: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页102。(四)引用期刊论文 金培懿:〈伊藤仁斋「论语古义」在日本「论语」注释史上的地位〉,《中国书目季刊》第31卷第3期(1997年12月),页7-31。(五)引用论文集论文 蔡辉振:〈论鲁迅小说之艺术风格及其文学地位〉,《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808-847。(六)引用学位论文: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0年5月),页102。(七)引用会议论文: 李威熊:〈明代经学发展的主流与旁支〉,「明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5年12月22、23日),页10。(八)引用报纸论文: 丁邦新:〈国内汉学研究的方向和问题〉,《中央日报》,1988年4月2日,第22版。(九)再次引用:同一资料引用两次以上(含两次)时,依下列方法注记:1.作者、书名、章节、页数全同时,仅需注明「同前注」,卷数、页数不同时,应将不同之卷、页数标示,如:注1:苏精:〈基督教传教士与中文活字印刷〉,《图书与资讯学刊》(1987年8月),页1。注2:同前注注3:同前注,页3。2.再次徵引的注,如果不连续,则应将被徵引原注的页码标出,再注记徵引的卷、页数,如: 注1:徐朔方:《汤显祖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2章〈坎坷的仕途〉,页59。 注2:李哲贤:《荀子之核心思想》(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页102。注3:同注1,第3章〈最后的岁月〉,页202。五、全文以一万至一万五千字为原则。毕业论文格式 “封面”样式 编号 xxxxxx大学毕 业 论 文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2004 年 月 “目录”样式 Reflection on Chomsky’s Idealization of LanguageI. IntroductionII. DemonstrationA. Language as a concrete system of signs, has its own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y.1. Language is a system.2.The conventionalization of language.B. Language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is born with society. It develops and interacts with the society.1.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2. Language evolv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society. a.Influences from the society upon language. 1) Macrolinguistic perceptive 2) Microlinguistic perceptive b.Influences from language upon society 1)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2) Social factors and linguistic researchIII. Conclusion “英、中文摘要、关键词”样式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omsky’s methodology of idealization in linguistic research. Although the idealization in physical research from which Chomsky’s idealization deprives can still keep natural laws’ validity, the author points out Chomsky’s idealization is not accessible. 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n his research. Then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reason why Chomsky’s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s not accessible from two aspects: (1) Language is a concrete system of signs. (2)Language is a social institution. Only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y are these features significant and integrate, can language bear its form and forward its development and keep up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ociety. Therefore instead of “being idealized” out of linguistic research, social factor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base of the research. Otherwise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totally changed and the research itself will be misguided. As for what factors can be temporarily idealized without changing language’s fundamental features? This is a question worth our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摘要:本文从Chomsky在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理想化模式入手,认为Chomsky为了使研究变得简单,便将与语言关系紧密的社会因素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这是一种不可取的理想模式。接下来本文从两个主要方面阐述了理想化模式不可取的原因:一是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只有在社会的环境下才能具有完整的意义。二是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发展过程,都在不断地和社会发生着相互作用。故而只要是研究语言学,我们就不能将社会因素“理想化”。至于什么因素可以暂时不予考虑,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理想化,符号系统,社会结构,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南京大学学士论文格式

学士论文的常见一般格式要求 一、什么是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导的指导下,能够自己选择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掌握相当渊博的本学科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能够提供创造性的见解,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学位论文的总体原则要求是什么?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三、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时光飞逝,四年过去,接下来将面临的是本科 毕业 论文提交和毕业答辩,而毕业论文提交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论文格式。那么毕业论文有哪些格式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格式要求

1、打印设置

毕业论文一律采取A4纸张打印,页边距一般设置为:上、下各2.5cm,左3cm,右2cm,行间距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2、字体要求

全文未作特殊要求的字体都采用“宋体”.

3、标点符号

注意论文中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4、页眉页脚设置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奇数页页眉按“第1章 绪论”这种形式打印该页所在的章号和章题目,偶数页页眉上打印“XX大学XX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书写;从封面下一页开始到正文前一页,页码在页脚按希腊数字(Ⅰ、Ⅱ)连续编排,从正文开始,页码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采用宋体五号居中书写。

本文所讲论文格式要求部分内容可能与学校全日制本科论文格式要求有冲突,以学校为主,但关系不大。

二、本科毕业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主要由封面、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封底组成,其中短篇幅论文的目录部分可以省掉,注释和附录可根据情况取舍。下面我们就一一讲讲各部分的格式要求。

1、封面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的封面。包括以下内容: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不需写教师职称)(以上项目各占一行,中间位置左对齐,使用宋体三号字,填写内容左对齐并添加下划线,下划线长度一致)。

注:封面可从学校教务处网页下载。

2、中文题目

书写格式要求: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字号字体格式要求:二号,黑体,居中,下面空一行

3、英文题目

书写格式要求:英语论文题目要言简意赅,完整的概括全文主题,论文题目一般不要超过15个单词,尽量在一行展示,如果一行无法展示完,可以另起一行,也可以做成主标题与副标题的形式,英文论文题目的意思应与中文题目一致。

字号字体格式要求:二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英文论文题目对大小写的要求可参考 文章 :英语/英文毕业论文题目格式

4、中英文摘要

书写格式要求: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300-5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Abstract”采用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体,居中书写,内容部分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

5、中英文关键词

书写格式要求: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6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内容部分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中文“;”分号隔开;“Key word”采用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体,内容部分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关键词之间用英文“;”分号隔开。

6、目录

书写格式要求:目录中的标题不能超过三级,由标题、点及页码组成,一般论文题目是通过Word文档工具自动生成的,详见:毕业论文目录的自动生成 方法 与格式要求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标题字体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二级用4号宋体,三级用小4号宋体。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之间用连续三连点连接。标题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缩进一字处理。

7、正文

本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8000字以上,主要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即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正文部分的格式要求如下。

书写格式要求: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400-500字左右。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分析理论、问题原因与分析(讨论)及对策部分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及分析,论证观点,并提出见解。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 总结 全文,加深题意,300-400字左右。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

(1)正文标题

一级标题均采用“第1章 绪论”形式,三号黑体(不加粗),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级标题采用“1.1 研究背景”形式,四号黑体(不加粗),顶格书写,前空一行,后不空行;

三级标题采用“1.1.1 课题来源”形式,小四宋体加粗,顶格书写,前后均不空行;

四级标题采用“(1)课题意义”形式,小四宋体,后面紧跟正文,前后均不空行。

(2)字体段落

所有正文均采用小四号宋体,靠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均为固定值23磅。所有空行均采用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均为0.

(3)图、表、公式

图:a.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c.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d.引用别人的图表一定要注明来源。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c.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8、致谢

应以简短的文字对题目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辩及评阅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同学等)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和品德。限200字以内。

9、参考文献

另起页,“参考文献”四个字采用三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内容为5号宋体。要求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且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以示对文献作者的尊重。参考文献的标注国际上有通用的习惯,中国也有国家标准规定,不可杜撰。论文中,标注参考文献所依据的标准应该统一,不能混用。此外,参考文献应列在论文结论后。

在 说明文 献出处时,书写格式为:

①科技书籍和专着:主要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着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页码等。

如:陈日耀。金属切削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33-36

②科技论文:主要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等。

如:庞思勤、刘成伟。激光加工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机理研究。兵工学报,1992(4):84-91

③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宜引用。确需引用时应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未发表”、“档案资料”、“己投稿”等字样。对于学位论文也应注明“学位论文”及授予学位单位。

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参见文章:论文正文和文后参考文献的标注

10、注释

“注释”两个字采用三号,黑体,顶格书写,下空一行,内容为5号宋体。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补充说明,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不用尾注;当论文正文某处需要予以注释时,采用圆圈内加阿拉伯数字并书写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以示需要予以注释。

11、附录

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供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以及计算程序和说明等。“附录”两字采用三号,黑体,顶格书写,内容为5号宋体。

12、封底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的封底,按先后顺序排序装订。

13、主要符号表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到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到5个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6、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7、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8、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9、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一、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化要求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4、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8个。5、正文:论文的主体。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像中科知库的论文参考格式就比较好,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格式

论英汉称谓语的差异时间:2010-10-18 10:19来源:论文网 点击: 次 [收藏到QQ书签] 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3.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4.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5.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6.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3. (4)。7.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号格式为:专业代码(4位)+班级代码(4号)+学号(2位)例如:10011701011001位化工专业代码,1701为化工1701班,01表示为该班1号。学生校园卡上的学号,为学生学号的升级。统招本科生为学号前加“23”,博士研究生为学号前加“21”,硕士研究生为学号前加“22”,民办本科生为学号前加“33”。

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

南京林业大学论文格式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本科生论文,文科的一般要求在5000字以上,理工科的,至少在3000字以上。

南京体育大学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没有书名号吗?那个[M] 不需要书名号M是书籍J是期刊每家期刊都有自己的格式一般是[1]吴剑,齐鄂荣,程晓如,黄明海.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1):76~79.[2]李军,杨秀山,彭永臻.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70~396.[7]Hyungseok Yoo,Kyu-Hong Ahn.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b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 in an intermittently-aertes reactor[J].water Environ Res,1999,33(1):145~154.。 小论文的格式怎样,1500字的?写一篇世界经济与政治的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扩展资料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 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 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 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论文是指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的格式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以毕业论文为例,分为封面,题目,目录,内容摘要,正文,注释等这几部分,一篇论文不仅对格式有要求,对纸张和页面,字体也都有要求。

1、封面:关于封面不同学校的封面格式设计不同,要使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或者先咨询一下导师。

2、题目:题目要写的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对于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如果是硕博士毕业论文才需要单独的题目页。

3、目录:目录居中,自动生成,4号宋体,双面打印,若不够双页则独立成页,需要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后面是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4、内容摘要:四号宋体,段落要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摘要的内容一般为作者所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一般为150字到300字,中英文需要一一对应,英文摘要需用第三人称。

5、正文:正文的字体为四号宋体,1.5倍行间距,双面打印,字数为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论文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前言,本论,结论,前言要简单扼要,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即可,本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要写出作者在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部分就是总结一下全文,加深题意。

6、注释:注释一般采用小五号宋体,这部分就是把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如[1]、[2]),排印在该页底脚。

论文格式由学术堂整理提供一.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七.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十.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十一.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