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脑卒中颈动脉彩超的最新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脑卒中颈动脉彩超的最新论文研究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广东省第十一届络病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军教授介绍了由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领衔的1212例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从而减小心绞痛、心梗、脑梗塞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 健康 的“窗口”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患病人数约为2.9亿,给 社会 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实际上,心脑血管病完全可以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治疗,而有效防治的关键就是干预动脉硬化斑块。 据陶军教授介绍,血管是人体的一个大系统,最近医学界提出了“泛血管”的概念,一个区域的病变往往反映出整个血管系统的不 健康 。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 健康 的“窗口”,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正确性高。现在体检查颈动脉超声价值非常大,如果颈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管腔变窄等病变,就意味着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经发生了同样的病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抑制斑块形成、缩小斑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中药制剂可有效干预斑块 由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牵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中 科技 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国内3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了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医学研究,这是我国开展的第一个中药制剂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进行注册,在全国18个省内筛选出12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测用药2年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这让该研究成为国际上样本量最大的中成药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医学研究。 循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证实在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中,应用通心络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接受通心络治疗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特别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率。这意味着通心络胶囊不仅能稳定斑块,抑制斑块形成,而且能逆转斑块对血管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心绞痛、心梗、脑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循证研究论文获国际权威期刊认可 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循证研究论文今年3月14日在国际权威 科技 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发表。《自然》是国际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其发表的文章都是由世界范围内知名专家层层审读把关的高水平论文,尤其发表关于复方中药研究的论文非常少见。 正是由于拥有降脂抗凝、稳定斑块、保护微血管等的确切疗效,通心络获得了国内外临床专家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其相关研究先后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 科技 进步二等奖,通心络成为国家基本药物,先后被列入《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8》《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等多项指南共识,并被《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列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常用中药制剂。

脑卒中与动脉斑块关系研究论文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临床上认为,颈动脉斑块,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导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的低灌注,以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临床上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大于60岁、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以及长期的吸烟史,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一般首选的检查,是无创性的颈动脉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用于颈动脉斑块的筛查及随访。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部的主要血管,而颈动脉中的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当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超过管腔直径的50%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当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超过管腔直径的50%时,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耳鸣、记忆力下降、胳膊无力发麻、一侧眼暂时性发黑、一过性晕厥等症状。这种小卒中(俗称小中风)症状会出现数分钟,也可能是数小时,但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患者恢复正常。 颈动脉为大脑提供80%以上的血液,它就像一个树干,为脑血管这些枝叶提供养分。颈动脉一旦有斑块形成,出现瘀滞,脑组织得不到充分“灌溉”,自然会遭殃。颈动脉斑块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或脑卒中,还可能让人悄悄地患上老年性痴呆。 统计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脱落所导致,由此引发的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人过中年,要对自己的血管尤其是颈动脉高度重视。目前,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发现颈动脉存在异常情况的主要方法,该检查无创、简便、可靠,可查出颈动脉有无斑块、是否狭窄、血液流速是否异常等。此外,还有CT造影、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 当斑块较小,颈动脉管腔轻度狭窄或未引起狭窄时可采用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限制斑块增长,预防斑块周围血栓形成。当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中度狭窄或重度狭窄,尤其是合并脑缺血症状时,应该进行外科治疗。

颈动脉斑块,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约2/3的脑梗与颈部动脉狭窄有关。颈动脉是大脑重要的供血通路,如果斑块长在这里,颈动脉被堵,大脑就会缺血。没有血液供应8分钟就会损伤,出现失明、失语、半身不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脑中风”!如果时间再长一些,甚至会出现脑死亡。早期颈动脉狭窄可能没有症状,而严重狭窄时可能表现为突发头晕,短时间内言语困难、眼前发黑等,一侧身体麻木等。

赵先生平时就喜高热高盐饮食,也经常喝酒。在一次体检中得知,自己有颈动脉斑块,不过医生告知赵先生这种情况属于轻度狭窄,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饮食,戒烟戒酒,以免病情加重。

但是赵先生听到医生说不需要特别治疗,以为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并没有放在心上,饮食方面也没有很在意,时间久了,赵先生经常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甚至肢体动作偶尔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究其原因,就是赵先生没有合理地控制自己的饮食与生活作息,导致病情加重,并且没有意识到脑动脉斑块的危害性,逐渐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根据我国脑卒中防治报告中显示,我国超过一半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都是由颈动脉病变所导致的。此外,根据《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2020年,我国有2.7亿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其中,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就有2亿人。

颈动脉斑块患者为何如此之多?究竟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伤害?

所谓的颈动脉,其实就在人体的 脖子两侧 ,用手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主要作用就是给大脑供血以及供氧。与其他动脉相比,颈动脉较窄,在头颈部会有一个 Y型 的分支,全身的血液都会流经此处,并且分叉处的颈动脉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一旦颈动脉出现斑块后, 血管就会逐渐变得狭窄 ,如果症状比较轻,患者在临床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如果通过后期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也不会给身体造成很严重的风险。

但是如果长期不加以控制,就如同案例中的赵先生一般,会逐渐给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首先影响的就是 大脑的供血和供氧 ,患者会出现耳鸣、头晕、突然性眼前一黑或者视线模糊等症状。另外患者还可能存在 记忆力减退、嗜睡、失眠 等情况。

但是当斑块较大时, 血管压力以及流速 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就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1],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患者会出现 一侧肢体的障碍 (比如突然无法走路或者走路不稳、摇摇晃晃)、 失语 (这是因为病变已经影响到了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2],甚至是昏迷或者脑梗死。

此外,如果对斑块不加以控制以及治疗,可能会导致其不断增长,长期在血流的冲击下,就会导致斑块出现 破裂 ,容易引发血栓,而当血栓脱落后,可能会导致堵塞部分的血管,从而造成相应部位的组织器官出现突发性的缺血、缺氧症状。

比如当血栓流经到大脑组织,就有可能造成脑血管梗阻,从而出现 脑梗 ,主要症状表现为失语或者偏瘫。

当血栓堵塞心血管时,就有可能会引起心脏急剧性缺血,严重就会导致患者猝死。

因此,颈动脉的危害性不容小觑,严重时就会有致命的风险,那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由于血管功能的不断下退,就会逐渐形成斑块,但是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往往也是动脉斑块的催化剂,而颈动脉斑块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症状。

不良饮食 是催化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 高盐、高糖、高热量 的饮食习惯不仅导致肥胖,还会导致过多的油脂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导致斑块的形成。另外,长期保持这种饮食习惯还可能会导致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不稳,增加“三高”的风险。

《柳叶刀》上有一项研究显示, 肥胖人群更容易出现颈动脉斑块 ,并且体脂含量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 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也是导致斑块不断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成分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从而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造成血压升高,致使动脉粥样硬化。并且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还会导致 血管内皮受到损伤 ,进而导致脂质的堆积,加速斑块的形成。

而 饮酒 也会直接损伤血管 健康 ,同时还会引起血压等水平的变化,加速斑块形成。

另外, 长期缺乏运动 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期运动不足, 身体的循环代谢 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体内的代谢杂质无法及时排除,因此斑块也会逐渐形成,血管弹性也会随之下降。

并且,生活中由于工作以及学习的缘故,大多数人都有 久坐 的习惯。根据《 健康 时刊》中的一文提出,长期久坐的人,其 血液循环能力就会减缓 , 血液的粘稠度增加。 因此,动脉斑块也会加速形成。

除此之外,《自然》杂志曾提到, 长期熬夜的人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由于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炎症细胞增加,极易造成血管受损,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而且长期熬夜也会导致体内的循环代谢受到影响,进而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在上述中也提到,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对于身体 健康 有很严重的影响,那么生活中应该如何更好地规避这种风险呢?

规避这种风险的主要方式就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进而也就预防了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或者恶化。

首先在饮食方面,更应该注重饮食均衡,减少促炎饮食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生活中 尽量减少动物内脏以及红肉的摄取 ,并且每日的盐分摄入应 不超过5g。 多吃一些新鲜的果蔬,尤其是深色蔬菜,可以保证身体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

其二就是适度的运动,比如慢跑、瑜伽等,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很适用,并且有利于加速体内脂肪的消耗,减缓斑块的形成。对于轻度的颈动脉斑块,适度的运动也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避免病情恶化。不过运动时, 要注意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 循序渐进,以免过度运动,给身体造成安全隐患。

尤其对于三高人群来讲,更应该注重饮食和运动,不仅可以减缓疾病的恶化,还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有益于心脑血管 健康 。

如果是比较轻度的颈动脉斑块,对身体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

如果是颈动脉不稳地斑块或者血管狭窄度较高,需要采取 他汀类药物 进行治疗,可以防止新的斑块形成,并且还能够预防旧斑块的脱落,以免增加脑梗发生的风险。

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种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一般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以及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两种。

总而言之,如果发现自己有颈动脉斑块,要先了解自己的病情属于哪种情况,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式。但是不论是哪种方式,都应该保持 健康 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即使斑块较小,也千万不要大意,更要保持定期体检。

参考资料:

[1]DSCTA对颈动脉斑块特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方磊;郗艳;方慧;殷润;刘新疆.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02)

[2]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张玉树;王为强.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02)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与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等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起始多无明显症状,颈动脉严重狭窄时可伴有头晕、头痛、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我国成年人中近1/3存在颈动脉斑块,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密切相关,约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的。

中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论文

脑卒中应该如何治疗?脑梗死治疗原则: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原则1、超早期治疗:发病后力争于治疗时间窗内选用最佳治疗方案。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类型及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3、整体化治疗: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综合措施,同时对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脑血栓早期溶栓: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调整血压:应维持病人血压于较平时稍高水平,以保证脑部灌注。防止脑水肿: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控制血糖:急性期病人血糖升高较常见,可能为原有糖尿病的表现。抗血小板聚集:未行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控制血脂: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等。脑保护治疗: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脑代谢来减轻缺血性脑损伤。高压氧舱治疗:对呼吸正常、无抽搐及血压正常的病人,配合高压氧舱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丹参、三七、银杏叶制剂等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外科或介入治疗:可行开颅降压术和(或)部分脑组织切除术。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一定要进行分期。在急性期的时候,一定要对症治疗,选择相对应的药物,临床用得比较多的是抗血小板聚集类的药物,活血化瘀类的药物,清除氧自由基等等相关的药物。如果患者遗留有相关的偏瘫、言语障碍,还有肢体麻木、情绪改变,就会行相关的治疗,在临床上多选用针灸的方法,合并有推拿、手指点穴等相关的临床锻炼方法。

谈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论文

脑缺血属中风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外在治疗脑缺血及其后遗症方面还缺少有效的化学治疗药物。循证医学表明,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一定优势。当前大量研究集中在中药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而脑缺血后的功能恢复是一个较长时间过程,目前对其进行较长时间观察的研究较少。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经典名方,该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但其促神经功能恢复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本文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探讨了补阳还五汤较长时间多时间点对其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以期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

1. 1 动物健康雄性SD 大鼠189 只,SPF 级,体重260 ~ 280 g,购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 湘) 2009-0004,动物合格证号004535。

1. 2 药物补阳还五汤处方来源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按原方组成: 黄芪120 g,赤芍4. 5 g,川芎3 g,归尾6 g,干地龙3 g,红花3 g,桃仁3 g,药材经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 年版标准。补阳还五汤药剂制备: 饮片先用清水浸泡30 min,第一煎加药材及5 倍体积双蒸水,煎煮60min,二煎5 倍体积双蒸水,煎煮60 min,两煎混匀,浓缩至含生药2 g·mL - 1,冷藏待用。

1. 3 试剂10% 水合氯醛( 扬州市奥鑫助剂厂) ,多聚甲醛( 长沙市锦华化工有限公司) ,TTC( 红四氮唑,Sigma 公司) 。

1. 4 仪器Bx51 光学显微镜及IPP5. 1 图像分析系统( 日本Olympus) ,FA 型电子天平( 上海台之衡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上海玻璃仪器一厂) ,Finesse 325 型石蜡切片机( 英国Shando) 。

2 方法

2. 1 分组与给药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63 只,每组动物又分3 个时间点,即分别于首次给药后7, 14, 21 d 处死,每个时间点21 只动物。补阳还五汤组动物于术后2 h后开始给药,给药剂量为5 g·kg - 1·d - 1,每日ig 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动物均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2. 2 模型制备与评价参照文献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0% 水合氯醛( 3. 5 mL·kg - 1 ) ip 麻醉,取颈正中切口长约3cm,逐层分离,结扎颈外动脉,夹闭颈内动脉、再结扎颈总动脉,于颈总动脉充盈分叉部下方约4 mm处将一长为4 cm 直径为0. 26 mm 的尼龙鱼线插入颈内动脉,直到遇到轻微阻力为止,固定尼龙线,缝合切口。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随即缝合。术后将动物置于放有清洁垫料的饲养盒内,自由饮水、进食。动物清醒2 h 后参照Longa及Bederson的5 分制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值在1 ~ 3 分者入组。0 分: 无神经损伤症状; 1 分: 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 2 分: 向对侧转圈; 3 分: 向对侧倾倒; 4 分: 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反之亦然。不纳入标准: 评分低于1 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 HE 染色无脑缺血病理改变; 未到时间点死亡。死亡等不足动物时随机替补。

2. 3 指标检测

2. 3. 1 TTC 染色测脑梗死面积比每组每个时间点5 只大鼠, 10% 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头取大脑,置于- 20 ℃ 冷冻20 min 后,自额极每隔2 mm 切1片。第1 刀在脑前极与视交叉连线中点处; 第2 刀在视交叉部位; 第3 刀在漏斗柄部位; 第4 刀在漏斗柄与后叶尾极之间,共A,B,C,D,E 5 片。用2%的红四氮唑染色,37 ℃下避光30 min,正常组织呈深红色,而梗死组织则为白色。拍照后选最大缺血断面C 片梗死面积,运用Image-Pro Express 图像分析系统扫描计算,取梗死面积占C 片大脑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为消除梗死侧大脑半球因脑水肿造成的误差,按Swanson 方法进行校正后计算C 片梗死面积百分比( IS) 。IS = ( S1 - Sr) /2S1 × 100%S1: C 片健侧总面积; Sr: C 片患侧非梗死区面积。

2. 3. 2 神经功能评分每组每个时间点10 只大鼠,于术后2 h 及动物处死前1 h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2. 3. 3 HE 染色观察海马、皮质组织病理学变化每组每个时间点6 只。同2. 3. 1 取大脑后4% 多聚甲醛固定24 h,梯度乙醇脱水,常规石蜡包埋,脑冠状连续切片( 片厚5 μm) ,取含海马切片贴于载玻片上,随后HE 染色,光镜下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左侧海马、皮质组织细胞形态病理学改变。

2. 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以珋x ± s 表示,应用SPSS 19.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 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 1 各组脑梗死面积比较通过TTC 染色,假手术组着色比较均匀,为深红色; 7, 14, 21 d 模型组与补阳还五汤组染色不均匀,局部梗死区为白色,梗死部位在缺血侧顶叶大脑皮质、海马周围。梗死面积分析显示,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随时间点后延脑梗死面积均逐渐缩小( P < 0. 05) ; 且7, 14, 21 d 补阳还五汤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同时相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 2 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 分; 补阳还五汤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同时相模型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 3 各组海马、皮质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

3. 3. 1 海马假手术组海马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轮廓清晰可见,细胞核染色均匀,细胞排列整齐,间质着色均匀。7,14,21 d 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皱缩,出现细胞核固缩,核边集严重,细胞内有空泡,细胞形态由椭圆形变成梭形、三角形,细胞间间距增大,间质染色稀疏,有空洞。7, 14, 21 d 补阳还五汤组海马细胞空泡样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7,14 d 补阳还五汤组仍存在少量核深染及空泡样改变细胞,但21 d 补阳还五汤组海马细胞形态接近假手术组。

3. 3. 2 皮质假手术组皮质细胞形态正常,边缘清晰,排列整齐,形态完整,胞核着色均匀,细胞间质染色均匀。7,14,21 d 模型组缺血细胞呈空泡样坏死,细胞形态丧失,细胞间间隙增大,染色变浅,呈网状改变; 残存细胞其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边界不清。补阳还五汤组各时间点皮质细胞空泡样细胞较同时间相模型组明显减少,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整齐,神经细胞核较清晰,细胞间隙染色较均匀。

4 讨论

局灶性脑缺血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相应区域脑梗死性坏死,大量神经元丧失,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目前西医治疗脑缺血的主要方法包括溶栓、抗凝、降纤、扩血管、高压氧、介入治疗等,还有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的基因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治疗方法中除了超早期( 发病3 h 内)溶栓治疗有效率高达21% ~ 93%,其他疗法效果并不确定。而且溶栓治疗因其严格的时间窗,意味着只有不到5% 的病人有机会进行这一治疗。因此,缺血性脑中风的病人约80% 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

典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可按照病程分为3 期。第1 期急性期,脑卒中后1 个月内; 第2 期恢复期,脑卒中后2 ~ 6 个月内; 第3 期后遗症期,脑卒中6 个月后。补阳还五汤主要用于脑缺血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是治疗脑缺血后遗症的首选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因此在动物实验中我们观察的时间点最长达到缺血后21 d,这相当于人脑缺血后遗症期。本实验研究中,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有学者认为与促血管生成、扩血管、抗凝、溶栓等改善脑缺血局部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及氧自由基损伤,保护脑组织,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实验室及国内其他实验室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缺血后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可能也是其促进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机制之一。通过比较各组动物脑梗死面积比,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各时间点分别较同时间相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可能的原因有: 其一,补阳还五汤在脑缺血急性期起脑保护作用,抑制了大量神经元死亡与凋亡导致梗死面积变小; 其二,补阳还五汤促进缺血后脑组织再生、修复、代偿,而导致梗死面积较相应的模型组缩小; 二者也可能兼而有之。另外,通过比较补阳还五汤组与模型组缺血后海马、皮质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细胞形态与排列,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组织修复。

总之,本研究证实了补阳还五汤具有降低脑缺血神经功能评分、减小脑梗死面积、改善脑组织细胞形态与排列的脑保护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社会需要铁杆中医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中医的科学性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医发展路径思考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国外脑卒中研究综述论文

医学论文书写格式 正文是医学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五部分。 一、 引言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150~250字较为恰当。②不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③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D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D,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 二、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实物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研究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对象与方法”,临床试验则用“病例与方法”。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实验研究要交待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①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②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③试剂如系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系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待配方和制备方法。④操作方法如属前人用过的,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根据和内容;对创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将新方法的介绍和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论文中,若论文系报道新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以便他人学习和推广。 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病理诊断依据、分组标准、疾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病情和疗效判断依据、观察方法及指标等情况作简要说明。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①对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注意交代受试对象是否包括了各类不同患者(病情轻重、有无合并症、诊疗经过等),受试对象及对照者的来源(如不同级别的医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规定,该诊断方法如何具体进行等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及预后的论文,要注意说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阶段接受治疗,病人的转诊情况,是否制定了观察疾病结果的客观标准。③病因学研究论文则要交代所用研究设计方法(如临床随机试验、队列研究等),是否做剂量-效应观察。④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来说,主要说明病例选择标准,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⑤治疗方法如系手术,应注明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药物治疗则应注明药物的名称(一般用学名而不用商品名)、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疗程,中草药还应注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在材料与方法中,还应简要的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应说明计算手段和软件名称。 三、 结果 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败与否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结论与推论亦由结果导出。结果部分最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与实用价值。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特别重视。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 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文章的主体。结果的内容包括记录实验或临床观察的客观事实、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等等,但不同类型文章结果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①如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特别注意交代试验结果是否与公认的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多少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的论文,要特别交代是否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有多高(一般应大于80%),对影响预后的外加因素有无进行调整,结果如何等。③病因学研究的文章要特别注意交代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果的差异程度,所得结果是否出现于暴露之后等等。 未经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记录叫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的目的是使难以理解的原始数据变得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种必然规律。因此,实验结果的表达一般使用统计量而不使用原始数据,也不必将原始数据全部端出。计数资料可用相对数如百分率,但当样本数小于100时,则应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内标明反应数/样本数,如54.41%(37/68)。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应用均值+标准差(或标准误),如呈偏态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数和全距表示。如进行前后或组间比较,应说明统计检验的值(如t、u、F等)和P值。关于统计学处理的具体操作详见统计学专著,这里不作详解。关于统计名词及符号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82有关“统计名词及符号”的规定。 结果的表达通常通过文字、图、表相互结合来完成。下列情况可用文字表达为主或仅用文字表达:①结果中数据较少,能作同类比较的观测项目不多者。②以观察形态特征为主的论文一般不用表格,而以文字描述为主配合形态学图片。能用文字表达的内容不用列表、绘图。已用图表说明了的内容,不必再用文字详述,只要强调或概括重点。文字表达主要是陈述本文取得的结果,不必强调过程,也不要重复“材料与方法”等项交待的资料,更不要将结果提升为理论上的结论,所以一般不引用文献。 表与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简明清晰。“自明性”(self-explanatoriness)是衡量表图的重要标志。所谓“自明性”是指仅通过表与图就能大体了解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表是简明的、规范化的科学用语。一般主张采用三线式表,即表由顶线、标目线、和底线这三条横线组成框架,两侧应是开口的。顶线与标目之间为栏头,标目与底线之间为表身。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但栏头允许在设一条至数条横线。一般表的行头标示组别,栏头标示反应指标。但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的,著者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表的下方还可以加脚注。 图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的结果。通常我们用柱图的高度表达非连续性资料的大小,用线图、直方图或散点图表达连续性或计量资料的变化,用点图表示双变量的关系。图的标题应在图的下方,注释可放在柱或线附近。 对于既可用图也可以用表的资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达形式。一般的说,主要是表示变化趋势的资料,尤其是连续的动态资料,宜采用图的形式;需表示确切统计量的资料,宜采用表的形式。 结果的写作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守全面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实验结果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价值的。切不可对实验数据任意增删、篡改,以符合“正常”结果。这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事物和发现新问题。 临床疗效的论文往往在描述大体结果后附以典型病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目前认为,对于某些新发现的疾病(如艾滋病)或罕见病的疗效研究,附以典型病例是必要的。但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则不必例举典型病例。但同样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是介绍新疗法和技术时则要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要选有代表性的,例如说某药治疗某病有效,典型病例最好选单独使用该药治疗显效的病例,而不要选用合并使用了其他可能也有疗效的药物的病例。 四、 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是对引言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将研究结果表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本质的理性认识。在讨论中作者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阐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丰富和提高对研究结果的认识。讨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学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广度。讨论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简要的概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近况,以及本研究的结论和结果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居于什么地位。②根据研究的目的阐明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③着重说明本文创新点所在,以及本研究结果从哪些方面支持创新点。④对本研究的限度、缺点、疑点等加以分析和解释,说明偶然性和必然性。⑤说明本文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问题。并不是每篇论文都必须包括以上内容,应从论文的研究目的出发,突出重点,紧扣论题。 讨论是最能体现论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写作难度较高的部分。对于初写着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是作者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并不等于是自由论坛,不能泛泛而谈。讨论的内容要从论文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在次要问题浪费笔墨冲淡主题。与文献一致处可一笔带过,重点讨论不一致处;引证必要的文献,切忌作文献综述。②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乱下结论,切忌推理过分外延。医学中尚有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所以推理应非常谨慎,通常冠以“可能”等。③任何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如国内的研究结果有待国外验证;体外试验有待于体内试验验证。因此,讨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与他人研究结果不一致处要认真分析原因,要抱有虚心追求真理的态度与其他作者商摧,切勿持“唯我正确”的态度。④并非每篇论文都要有讨论,有的短篇可不写。若结果与讨论关系密切则可放在一起写,合称结果与分析等。 五、 致谢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正文的最后应向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的人致以谢意。致谢的对象包括:对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者,论文审阅者,资料提供者,技术协作者,帮助统计者,为本文绘制图表者,提供样品、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方便者。 致谢必须实事求是,应防止剽窃掠美之嫌,也勿强加于人,如未经允许写上专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审阅来抬高自己。致谢一般要说明被谢者的工作的内容,如“技术指导”、“收集资料”、“提供资料”等。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某些观点、数据、资料和方法的出处,应于文章的最后一一列出,以便读者参阅、查找有关文献。它表明了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提示了本文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即表示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又反映了论文起点的高低。 著录文献总的原则是准确、完备、规范、便于检索。对于著录文献的要求有:①一定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全文的文献。如阅读的只是摘要,则不应列为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数量要适度。参考文献不是越多越好,应当有所选择。一般来说,课题提出的根据,主要实验方法,提示支持本文的资料和不支持本文的资料,均应列出参考文献。关于参考文献的数目,各杂志要求不一,一般论文的参考文献篇数为10篇左右,综述为20篇左右。③参考文献应尽量引用最新的,因为新文献必然包括老文献,以近1~2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年限长的文献。教科书的内容亦不宜列为参考文献,因为它的内容已是众所周知的。④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以已发表的原著为主,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转载和内部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未发表,但以被刊物通知采用者,可以引用,但英在刊名后注明“待发表”。《国外医学》所刊内容都是经人加工的二手资料,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同样,综述性文章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但是如果综述中介绍了尚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过的最新观点时,也可列为参考文献。⑤被引用的中医经典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而是在正文所引段落尾注明出处。 关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目前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国际通用的温哥华式,另一种是国家标准GB7714-87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但不同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在附参考文献时可参照以上两种标准和各杂志的要求。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采取了顺序编码制,即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附于正文引文句末右上角方括弧内。引文写出原著者,序号标在著者的右上角,如×××等[4];如未写著者姓名,则序号应方在引文之后;如果参考文献序号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则不作角码,如……参照文献[6];引用多篇文献时,将每篇文献的序号列出,中间以逗号相隔,如××[1,4,5];若序号连续,则只标注起止序号,中间加“~”。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各条文献的序号不加括弧,也不加“.”,只空1个字符。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温哥华式)大致上是一致的,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温哥华式的写作要求。 期刊的著录格式一般为: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次(期次):起止页.。作者在6人或6人以内者全部列出姓名,相互之间加一逗号;6人以上者仅列前3位,后加“等”或“et al”。(国内一般只列前3位作者。) 例:陈治.多发行肌炎与皮肌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2,5:117-119. 书籍与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你好,以下是医学论文综述的写作方法: 1 医学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医学综述是查阅了医学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医学综述的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 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 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 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 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 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 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请参照以下范文,注意摘抄,希望对你有用 医学论文书写格式 正文是医学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五部分。 一、 引言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150~250字较为恰当。②不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③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D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D,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 二、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实物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研究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对象与方法”,临床试验则用“病例与方法”。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实验研究要交待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①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②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③试剂如系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系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待配方和制备方法。④操作方法如属前人用过的,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根据和内容;对创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将新方法的介绍和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论文中,若论文系报道新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以便他人学习和推广。 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病理诊断依据、分组标准、疾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病情和疗效判断依据、观察方法及指标等情况作简要说明。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①对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注意交代受试对象是否包括了各类不同患者(病情轻重、有无合并症、诊疗经过等),受试对象及对照者的来源(如不同级别的医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规定,该诊断方法如何具体进行等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及预后的论文,要注意说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阶段接受治疗,病人的转诊情况,是否制定了观察疾病结果的客观标准。③病因学研究论文则要交代所用研究设计方法(如临床随机试验、队列研究等),是否做剂量-效应观察。④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来说,主要说明病例选择标准,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⑤治疗方法如系手术,应注明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药物治疗则应注明药物的名称(一般用学名而不用商品名)、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疗程,中草药还应注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在材料与方法中,还应简要的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应说明计算手段和软件名称。 三、 结果 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败与否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结论与推论亦由结果导出。结果部分最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与实用价值。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特别重视。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 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文章的主体。结果的内容包括记录实验或临床观察的客观事实、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等等,但不同类型文章结果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①如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特别注意交代试验结果是否与公认的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多少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的论文,要特别交代是否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有多高(一般应大于80%),对影响预后的外加因素有无进行调整,结果如何等。③病因学研究的文章要特别注意交代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果的差异程度,所得结果是否出现于暴露之后等等。 未经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记录叫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的目的是使难以理解的原始数据变得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种必然规律。因此,实验结果的表达一般使用统计量而不使用原始数据,也不必将原始数据全部端出。计数资料可用相对数如百分率,但当样本数小于100时,则应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内标明反应数/样本数,如54.41%(37/68)。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应用均值+标准差(或标准误),如呈偏态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数和全距表示。如进行前后或组间比较,应说明统计检验的值(如t、u、F等)和P值。关于统计学处理的具体操作详见统计学专著,这里不作详解。关于统计名词及符号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82有关“统计名词及符号”的规定。 结果的表达通常通过文字、图、表相互结合来完成。下列情况可用文字表达为主或仅用文字表达:①结果中数据较少,能作同类比较的观测项目不多者。②以观察形态特征为主的论文一般不用表格,而以文字描述为主配合形态学图片。能用文字表达的内容不用列表、绘图。已用图表说明了的内容,不必再用文字详述,只要强调或概括重点。文字表达主要是陈述本文取得的结果,不必强调过程,也不要重复“材料与方法”等项交待的资料,更不要将结果提升为理论上的结论,所以一般不引用文献。 表与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简明清晰。“自明性”(self-explanatoriness)是衡量表图的重要标志。所谓“自明性”是指仅通过表与图就能大体了解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表是简明的、规范化的科学用语。一般主张采用三线式表,即表由顶线、标目线、和底线这三条横线组成框架,两侧应是开口的。顶线与标目之间为栏头,标目与底线之间为表身。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但栏头允许在设一条至数条横线。一般表的行头标示组别,栏头标示反应指标。但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的,著者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表的下方还可以加脚注。 图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的结果。通常我们用柱图的高度表达非连续性资料的大小,用线图、直方图或散点图表达连续性或计量资料的变化,用点图表示双变量的关系。图的标题应在图的下方,注释可放在柱或线附近。 对于既可用图也可以用表的资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达形式。一般的说,主要是表示变化趋势的资料,尤其是连续的动态资料,宜采用图的形式;需表示确切统计量的资料,宜采用表的形式。 结果的写作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守全面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实验结果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价值的。切不可对实验数据任意增删、篡改,以符合“正常”结果。这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事物和发现新问题。 临床疗效的论文往往在描述大体结果后附以典型病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目前认为,对于某些新发现的疾病(如艾滋病)或罕见病的疗效研究,附以典型病例是必要的。但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则不必例举典型病例。但同样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是介绍新疗法和技术时则要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要选有代表性的,例如说某药治疗某病有效,典型病例最好选单独使用该药治疗显效的病例,而不要选用合并使用了其他可能也有疗效的药物的病例。 四、 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是对引言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将研究结果表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本质的理性认识。在讨论中作者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阐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丰富和提高对研究结果的认识。讨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学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广度。讨论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简要的概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近况,以及本研究的结论和结果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居于什么地位。②根据研究的目的阐明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③着重说明本文创新点所在,以及本研究结果从哪些方面支持创新点。④对本研究的限度、缺点、疑点等加以分析和解释,说明偶然性和必然性。⑤说明本文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问题。并不是每篇论文都必须包括以上内容,应从论文的研究目的出发,突出重点,紧扣论题。 讨论是最能体现论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写作难度较高的部分。对于初写着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是作者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并不等于是自由论坛,不能泛泛而谈。讨论的内容要从论文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在次要问题浪费笔墨冲淡主题。与文献一致处可一笔带过,重点讨论不一致处;引证必要的文献,切忌作文献综述。②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乱下结论,切忌推理过分外延。医学中尚有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所以推理应非常谨慎,通常冠以“可能”等。③任何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如国内的研究结果有待国外验证;体外试验有待于体内试验验证。因此,讨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与他人研究结果不一致处要认真分析原因,要抱有虚心追求真理的态度与其他作者商摧,切勿持“唯我正确”的态度。④并非每篇论文都要有讨论,有的短篇可不写。若结果与讨论关系密切则可放在一起写,合称结果与分析等。 五、 致谢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正文的最后应向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的人致以谢意。致谢的对象包括:对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者,论文审阅者,资料提供者,技术协作者,帮助统计者,为本文绘制图表者,提供样品、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方便者。 致谢必须实事求是,应防止剽窃掠美之嫌,也勿强加于人,如未经允许写上专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审阅来抬高自己。致谢一般要说明被谢者的工作的内容,如“技术指导”、“收集资料”、“提供资料”等。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某些观点、数据、资料和方法的出处,应于文章的最后一一列出,以便读者参阅、查找有关文献。它表明了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提示了本文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即表示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又反映了论文起点的高低。 著录文献总的原则是准确、完备、规范、便于检索。对于著录文献的要求有:①一定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全文的文献。如阅读的只是摘要,则不应列为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数量要适度。参考文献不是越多越好,应当有所选择。一般来说,课题提出的根据,主要实验方法,提示支持本文的资料和不支持本文的资料,均应列出参考文献。关于参考文献的数目,各杂志要求不一,一般论文的参考文献篇数为10篇左右,综述为20篇左右。③参考文献应尽量引用最新的,因为新文献必然包括老文献,以近1~2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年限长的文献。教科书的内容亦不宜列为参考文献,因为它的内容已是众所周知的。④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以已发表的原著为主,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转载和内部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未发表,但以被刊物通知采用者,可以引用,但英在刊名后注明“待发表”。《国外医学》所刊内容都是经人加工的二手资料,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同样,综述性文章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但是如果综述中介绍了尚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过的最新观点时,也可列为参考文献。⑤被引用的中医经典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而是在正文所引段落尾注明出处。 关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目前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国际通用的温哥华式,另一种是国家标准GB7714-87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但不同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在附参考文献时可参照以上两种标准和各杂志的要求。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采取了顺序编码制,即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附于正文引文句末右上角方括弧内。引文写出原著者,序号标在著者的右上角,如×××等[4];如未写著者姓名,则序号应方在引文之后;如果参考文献序号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则不作角码,如……参照文献[6];引用多篇文献时,将每篇文献的序号列出,中间以逗号相隔,如××[1,4,5];若序号连续,则只标注起止序号,中间加“~”。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各条文献的序号不加括弧,也不加“.”,只空1个字符。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温哥华式)大致上是一致的,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温哥华式的写作要求。 期刊的著录格式一般为: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次(期次):起止页.。作者在6人或6人以内者全部列出姓名,相互之间加一逗号;6人以上者仅列前3位,后加“等”或“et al”。(国内一般只列前3位作者。) 例:陈治.多发行肌炎与皮肌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2,5:117-119. 书籍与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例: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0-168.

脑电的最新研究论文

Hello, 这里是 行上行下 ,我是 喵君姐姐 ~心仪科技为帮助广大学者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如何运用于科研中,在科研中遇到问题如何得到解决等相关问题,开展了“博导带你做科研”系列活动。 在往期转录中,李红教授介绍了 如何成为优秀的研究生 。本期,将继续介绍心仪科技“博导带你做科研”系列活动第二期“脑电的现在与未来”。 主讲人: 尧德中教授 ■ 全国人大代表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中国脑电联盟理事长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脑电零参考技术(REST)发明人 ■ 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本期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人类脑电的发现 1924年,Hans Berger发现了人类脑电。直到1929年,他才正式发表人类头表脑电。此外,Hans Berger首先命名了α波和β波,而且他还是第一个采用EEG作为脑电图缩写的人。2.脑电的内涵与特点 不管大脑是处于正常的脑功能状态,或者是脑疾病状态,只要我们的大脑还在运转,那么大脑里边就存在神经活动。神经活动会产生电信号,电信号传播到头表面,如果在头表面插上电极,我们就可以观测到脑电图。 通过脑电图可以获得两种基本信息:空间分布和时间进程。 脑电的时间分辨率很高,这取决于方差期的采样率可以非常快。 但是一般来说,脑电的时间分辨率是毫米级的,脑电可以跟踪毫米级的大脑功能和疾病事件。 而脑电的空间分辨率有限。 这不是因为电极数不够,而是脑电信号从大脑传输到头表后,相当于经历了低通滤波,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头表脑电记录仪的空间分辨率在5mm以上的,实际上这也很难达到,通常脑电的空间分辨率是厘米量级。因此,只能说大概在哪个脑区。3.脑电中的理论和技术 了解脑电的基本情况后,脑电研究中到底可以研究哪些东西呢?下图给出了总结。通过神经活动可以产生地形图和时间进程。 有地形图以后,就可以推测大脑的什么位置存在神经活动,从而实现空间的定位,这称为脑电的定位问题或者反演问题。相反,如果知道源,来求头表定位,成为正演。以前主要做空间定位,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家觉得这种定位比较粗糙,人们还想知道大脑里的回路机制,但是这个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根据时间过程,我们可以进行附列变换和小波分析获得时间频率的信息,比如小波分析可以获得“时频特征”,即在某一个时间点的频谱特征。通过这些脑电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认知过程或者脑疾病,之后能采取调控措施和干预手段,调控后脑电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治疗疾病或者提高认知能力。归纳起来,脑电涉及的技术问题可以用4S表示:stimulus(刺激),sense(感知),sites(空间位置),spectra(原型)。同时,也包括四个科学问题,用4W表示:where,when,what,why。这代表脑电的神经活动事件在大脑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为什么发生这个事情。4.脑电技术的大事件 脑电发生的历史具体如下图: 5.诱发脑电ERP的价值 在认知心理学中,早期的行为研究比较看重两个参数,一个是准确率(accuracy),一个是反应时(reaction time)。 ERP应用于心理学时,有人把它成为21世纪的反应时,认为它是认知过程中的更精确刻画。因为行为研究中的反应时是大脑做出反应后再传到外周神经,然后手再按键反应,比较慢。而通过ERP知道,大脑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一个脑电事件,ERP给出了更精确的脑电事件时间,它可以称为头表二维空间中的反应时。6.脑电EEG的临床价值 目前主要的两个应用:一是癫痫的诊断标准,有脑电异常和行为异常;另一个是根据不同阶段的脑电特征,作为睡眠阶段分期的基本依据。通过上述讲解,脑电(ERP/EEG)到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 第一,时间分辨率很高(High time resolution); 第二,脑电测量仪便携(Portable); 第三,非常便宜(Very cheap),某些国产的脑电仪三四千块钱就能买到。 第四,它是神经活动的直接反应(Direct reflection ofneural activity ); 第五,它是无创的(Noninvasive),它接收的是大脑产生的信号; 第六,局限是空间分辨率低(Limited spatial resolution)。 不管怎么说,脑电(ERP/EEG)的优势决定在观测大脑时它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技术。1.脑电功率谱分析 脑电功率谱分析仍然是脑电应用中最主要的方面。早在1938年没有计算机时,grass和gibbs(1938)用机械式的频率分析手段做出了不同状态功率谱的差异。闭眼的时候,alpha波非常强;睁眼的时候,alpha波幅度会降下来;睁眼阅读时,alpha波幅度更低。alpha波可以认为是大脑放松状态的参数,伴随着认知任务逐渐降低。基于功率谱分析,可以衍生定量许多参数。但是,功率谱分析受到参考电级的分析非常明显。 下图是功率谱分析的结果, alpha波被分成了两个频段(7.5~9.5Hz,10.0~12.5Hz)。用左耳(Left ear)参考,功率谱偏向右端。用连接耳(Linked ears)的时候,功率谱上移,因为耳朵发附近的信号被减去了。用平均参考(AR)的时候,信号往下沉,整个信号部分都变了,真正的结果应该是零参考(REST)。从这可以看出,如果选用的参考电极不合适,得到的结果差异很大。建议大家用零参考,零参考是目前公认的理想参考电极。2.脑电网络分析 1)网络差异可以区分文理科学生 左边的图代表闭眼静息状态,红色线条表示文科生连接显著强于理科生,蓝色线条表示理科生连接显著强于文科生,而蓝色线条只有一条。但是在逻辑运算任务状态,很多红色线条变成了蓝色线条,这就体现了理科在其中的价值。 2)网络差异可以预测运行想象脑机接口的能力 脑机接口取决于两个方面,好的算法和好的被试。 比如运动想象能力,有些被试可以达到100%,而有些被试只能达到随机水平50%,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说,脑袋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不一样,我们可以从大脑发出的脑电信号看是否一样。经过研究发现,脑电脑网络的效率可以预测被试的运动想象能力,网络效率越高,被试的运动想象能力越强。3)脑网络分析受参考电极的影响 同一组数据在零参考网络和在其他参考网络下会不一样,只有零参考网络的时候和真正的网络是一致的,这再次告诉我们参考电极是非常重要。4)脑电网络分析受伪迹干扰影响 脑网络分析受噪音影响较大,但是如果有比较好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结果。3.诱发脑电差异波分 析 1)差异波分析是诱发脑电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比如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差异波有所不同,在心理学研究中差异波分析非常有用。2)差异波分析受参考电极的影响 同时给被试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一种情况是让被试只注意视觉刺激,另一种情况是让被试只注意听觉刺激。 这两种情况下差异波的分布,用连接耳(LM)做参考电极时,差异波主要在额叶;用平均参考(AR)做参考电极时,差异波在额叶和枕叶都有;但是用零参考(REST),差异波在枕叶。 同一个实验,选用的参考电极不同,得到了三种结果。结合差异波在大脑皮层的源分布,发现零参考的结果是正确的。4.脑电成像分析 脑电研究的重要一面是想知道,头表面观察到的现象究竟是大脑什么区域发生的。从大脑表层去找大脑里面发生的事情就称为脑电逆问题,这个问题在数学和物理上是一个非唯一问题,也就是说,同样的头表脑电在大脑里面可能有多种情况可以产生相同的头表脑电。 在心理学和临床研究中,解决脑电逆问题非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入各种假设和约束。5.同步脑电-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信息可以作为脑电逆问题的约束信息,由此发展了一些方法,如本征空间最大信息典型相关分析法(emiCCA),优势是同时获取脑电-磁共振线性和非线性相关成分。还有磁共振网络信息约束的脑电逆方法(NESOI)。   6.开放技术时代 1)EEG/ERP零参考软件(REST) 现在脑电技术有一种开放的趋势,很多方法技术变成了开源软件,放在网上供大家免费使用。脑电零参考软件在几年前就成为了开源软件,在EEGLAB里面就可以直接使用REST。2)同步脑电-磁共振分析技术软件(NIT)同步脑电-磁共振分析算法也变成了开源软件,这个软件里面包括三大模块:基本功能磁共振、基本脑电处理、EEG-fMRI融合模块。软件说明论文: Dong et al, Frontiers inNeuroinform, 2018.1.宽频脑电信息挖掘 国际上非常著名的一本脑电技术书《lectroencephalography》提到了21世纪的脑电。 书中将0.3Hz到80Hz称为现在的脑电,而21世纪的脑电要从0-1000Hz ,也就是说, 超低频(0-0.3Hz)和超高频(80-1000Hz)的脑电 是我们现在和未来要努力挖掘的信号 ,未来宽频脑电技术有望在各个领域应用。2.qEEG2.0 qEEG2.0是基于零参考的多参数定量脑电图研究和应用。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脑电图就在进行功率谱分析。计算机出现后,发展应用更多,而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定量脑电图。 但是到目前为止,定量脑电图的使用并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临床领域,大部分人用脑电图仍然是凭眼睛看,极少使用定量脑电图。这主要是因为定量脑电图的标准化不够,采用的处理方式和参考电极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重测信度不够。3.计算神经科学模型 与此同时,脑电的发展方向不止是基于数据的分析,可能未来基于模型的脑电分析会越来越多。如皮层-丘脑-基底节环路模型可以用来检测全面性癫痫的发作与终止。4.脑电因果网络模型 前面讲的脑网络主要是功能网络,只是说明了两个电极相关,没有涉及因果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研究脑电的因果网络,目前已经有磁共振因果网络,但是时间分辨率不高,而脑电的时间分辨率较高,所以脑电因果网络模型会更有价值。5.云脑科学浪潮 国际脑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开放科学,很多数据技术软件开源。2017年国际上建立了一个国际脑实验室,通过云端合作。未来云脑科学会逐渐兴起,这能很好的将工程师和科学家联系起来,使得工程师的方法和科学家的问题研究相结合,他们在云端就可以实现共享合作。今天的分享就到了这里了!更多详细的内容可以在后台获取视频链接哦!直播活动主题: 心仪科技“博导带你做科研”直播周 直播主讲题目: 脑电的现在与未来 主播主讲人: 尧德中教授,中国脑电联盟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脑电零参考技术(REST)发明人,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 直播主办方: 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期主要讲解了脑电技术的内涵、脑电技术的现在和脑电技术的未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里也十分感谢“心仪科技”的支持以及尧德中教授的讲授。整理/排版:upmer 校对:喵君姐姐

1. 神奇的脑电波小知识(脑电波) 神奇的脑电波小知识(脑电波) 1.脑电波 现时有关脑子各部位负责执行那些功能脑神经科学家已有一定的了解,各种频率的脑电波在人的那一些感知状态里出现亦已透过贴附於头皮上的 "脑电极感应器" 和电脑分析技术得出可靠数据。国外亦有很多大学依据这些数据发展出各种学科供有志大脑神经研究的大学生入读。 在这些研究当中有一些是企图透过控制个人脑电波去提升智力水平, 调节情绪和思维向度(正或负向思维), 这包括现在常听到的 "脑波机", 这是透过络耳筒机般配戴在头皮上的电极流过的微弱直流电加强脑部电流动强度企图达到训练效果。据闻美国亦在他们的军人身上用此种方法提升枪手的射击准确度。但由於这些研究尚未十分成熟, 有什麽不良副作用尚未十分掌握, 故此参与实验活动的都是一些自愿成年人。 另一种可行训练方法是透过音频去进行, 过种训练一般称为音乐治疗, 进行此种治疗的人应有大学硕士学位及注册认可资格。2.神奇脑波有用吗(用医学说明) 人脑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脑细胞(又称神经元),神经元间的交互形成电器性的变动,当无数神经元同时发射信号时便会在大脑中产生强大的电场活动,这些电器性的摆动可由高灵敏医疗器械(如脑电图描记器)检测出来,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因此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也称脑电波。 通俗来讲,脑波就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人脑即就是通过控制脑电波进行活动,活动过程中会释放出不同频率的电气化脉冲,经由脑电图可呈现在我们面前。 既然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脑波活动规律,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使其造福于人类,于是便产生了脑波传输。脑波传输就是人脑在外界的 *** 下,从一种脑波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 到底要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既能 *** 大脑,又不会对大脑产生任何伤害呢?脑波专家经过研究表明,通过听觉可以实现脑波的传输,而且是一种健康安全的 *** 方式,这也就是您在神奇脑波软件中听到的脑波音频。 脑波频率四大分类 β波 (14 to 32 Hz)大脑进行思维意识活动时产生此波,亦是脑波中最常见的波段掌管注意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警醒度和批判性思维 随着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会引发焦虑、紧张、注意力分散、失眠等症状,重者会导致神经失常正常生活及思维意识不可或缺 α波 (7 to 14 Hz)产生于人意识放松思维松懈之时 身心放松,超强学习及记忆能力,注意力集中,易于冥思,有助于身体健康 想象生动,视图清晰 帮助记忆梦境和冥思状态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接,冥思必达脑波状态 θ波 (3.5 to 7 Hz)此波由潜意识释放,反应于睡眠状态及快速眼部运动状态 连接深度冥思状态及精神状态,使思维更加清晰,更富创造力,提高学习记忆效率,促进身心康复强化长期记忆,创造力灵感的源泉,身心负担由此释放冥思和精神活动的关键 δ波 (0.1 to 3.5 Hz)深度熟睡,无意识状态下产生此波深度入迷状态,身体意识渐弱直觉可靠,精神意识增强,获得清醒时无法企及的知识信息个体或集体无意识状态之必达脑波,通向精神之界 *** 这样定义脑波传输:“脑波传输”或“脑波同步”,均指将一种脑波状态经过特定的 *** 转换器转换为预先设定的,具有特殊效用的另一种脑波状态,通常这一过程需要借助特殊的医疗设备加以完成,其应用面非常广泛,常见的如睡眠引导等。 “脑波传输”其工作原理可总结为“频率仿效反应”,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人体现象,表现在人脑会随着外界更强大的另一种频率 *** 转换为与之相似的一种脑波状态。这种 *** 可能来自多方面,有时是听觉上的 *** ,主要来自于两耳搏动、等时音频及单声拍,也有一些视觉上的 *** ,如筑梦机,同时,更是有将视觉和听觉 *** 融合在一起的智力机器,甚至电磁波等。 下面是一些脑波传输音频可以达到的效果:轻松冥思 冥思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的脑波频率调整到低度的Alpha, Theta 和Delta波频率,以此转变人的思维状态。一般脑波频率处于Alpha波,8Hz --13Hz时就是正常的冥思状态。 一般冥思者需要数年时间的练习才可以步入冥思的境界,现在无需经过特殊的训练,单是通过脑波传输将脑波调整到冥思时需要的脑波状态就可以开始轻松地冥思,在家里就可以随时开启冥思之旅,真正的方便又快捷。学习事半功倍 研究结果表明Theta波状态(4hz - 7Hz)是学习的最佳状态,而儿童处于这一脑波状态的时间远远高于成人,这就是为什么比起成年人儿童更易于学习新知识。 Alpha波频率对学习也非常有帮助,所以在收听Alpha波音频时可以播放语言磁带或者 *** 潜意识的录音带,学习效果会非常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很多人反应每天收听半个小时的Theta脑波就相当于平时睡4个小时。 所以等时音频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时间。治疗一些精神疾病 脑波传输可以治疗许多精神疾病,诸如抑郁症、缺乏自信、多动症、孤僻症,以及戒除烟瘾酒瘾等,对于治疗头痛和偏头痛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对于脑波传输效果的反馈:1. 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抑郁情绪,使人更加乐观和快乐,不用借助抗抑郁药物就可以保持精力充沛,周身都觉得非常舒畅。2. 快速进入睡眠,睡眠质量也很高,摆脱失眠困扰,从此戒掉安眠药。 3. 压力和焦虑都慢慢消散了,生活节奏依然是那么快,可是借助脑波的作用可以积极面对,减轻了很多压力。4. 降低血压。 5. 不用吃药就可以减轻头痛和偏头痛,曾经患过慢性头痛偏头痛的患者都反应症状消除了。6. 增强免疫力。 抵抗外来侵袭,保持身体健康。7. 运动员和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表示运动前收听脑波传输可以让表现更出色。 8. 给女性用户带来福音,经前症候群和情绪不稳定都一扫而光。9. 戒除长期隐疾。 烟瘾、药瘾和毒瘾从此再也不见,实践证明脑波传输在治疗隐疾时非常有效且病情不易复发。 3.脑电波的科学解释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 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 *** ,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 *** 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的节律来源于丘脑,科学家曾将动物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切断,脑电波的节律消失,而丘脑的电节律活动仍然保持着。如果用8-13Hz的电脉冲 *** 丘脑,在大脑皮层可出现类似α节律的脑电波。因此,正常脑电波的维持需要大脑与丘脑都要完好无损。 另外,大家都知道“电生磁,磁生电”的道理,也就是说,电场与磁场总是相伴而生的。既然人脑有生物电或电场的变化,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果然,科学家Cohen于1968年首次测到了脑磁场。由于人脑磁场比较微弱,加上地球磁场及其它磁场的干扰,必须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灵敏度的测定仪才能测到。1971年,国外有人在磁屏蔽室内首次记录到了脑磁图。脑磁测量是一种无损伤的探测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的生理活动或心理状态下脑内产生兴奋性部位,无疑是检测脑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临床实践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4.α脑电波的神奇功效 以前,大多数医生对脑电图的α波熟视无睹,因为它反映的是正常人常见的脑电图,与诊断疾病关系不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外的脑电图学者、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α波已经刮目相看了。 这是为什么? 更多的研究发现,α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神奇功效: (1) 激发潜在能力 (2) 提升记忆效果 (3) 发挥灵感及创造力 5.神奇脑波有用吗 效果因人而异。 如果真的是脑波音频,背景有嗡嗡的声音,那肯定是有效果的。 1.简介: 脑电波是一种 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得方法,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 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脑电波来源于锥体细胞顶端树突的突触后电位。脑电波同步节律的形成还与皮层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 2.临床检测: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临床实践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脑电波是诊断癫痫的必要依据,脑电波对于各种颅内病变,如脑中风、脑炎、脑瘤、代谢性脑病变等,亦有很大的诊断帮助。脑波图仍是目前研究睡眠最客观的依据,藉由监测睡眠中脑波变化,人们可以区分睡眠中的不同时期。 6.脑波的脑波分类 大多数人平静,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 每个希腊字母代表一个波带。依据现代脑电生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hiphotos。 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为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γ波频率在31Hz以上;浅睡眠状态、全神贯注。β波还可分成低β波(β1)和高β波(β2)。 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潜意识易受暗示。 薄荷脑等香料能增强a-脑波.hiphotos,脑波活动的某一模式与特定的情绪状态相关联/zhidao/wh%3D600%2C800/sign=/。α波 8-14赫兹(1秒内振动的次数) α为优势脑波时:紧张状态,学习。 β波频率大约在14-30Hz之间.baidu,人清醒时大部份的脑波状态四种基本脑波β波 14赫兹以上 在β波为优势脑波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人的精神状态,这里采用的是频率分类法中的Schwab分类(1951年);积极的情感状态,运作就会更加快速,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适量的β波,富于直觉,潜意识状态,精神清晰 乐观:放松状态。 人的精神状态、顺畅,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α、δ;加速学习:d;警觉;压力和焦虑降低,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zhidao/pic/item/,对外部环境敏感,准备随时因应外在环境作反应。最低的脑波活动、灵感及直觉敏锐。 θ波频率在4-8Hz之间:d,道理就在於此。 大多数人清醒时,快速疲倦.baidu."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 人的精神状态,θ波和δ波称为慢波.hiphotos,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作准备,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创造力。 7.阿尔法脑电波的简介 阿尔法脑波是四种基本脑波之一。这四种脑波是:德尔塔脑波(DELTA),塞他脑波(THETA),阿尔法脑波(ALPHA)和倍他脑波(BETA)。这四种脑波构成脑电图(EEG)。脑电图是脑内电波的显示,但脑内电波的电压很小,只有百万分之几伏特。阿尔法脑波的振荡平均为10次/秒。在脑波中阿尔法脑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1908年奥地利医学家汉斯·伯格博士第一个提出发现,并称之为阿尔法波(ALPHA),因为在希腊字母的排序中ALPHA排在第一个,与英文字母A相同。 近百年来,无数的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阿尔法脑波,因此关于阿尔法脑波的基础研究的知识和结论积累丰富。 德尔塔脑波(DELTA)只在深睡时出现,塞他脑波(THETA)在浅睡时出现,阿尔法脑波在初睡或初醒时出现(即半睡半醒时),此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并有自觉的警觉意识。倍他脑波(BETA)在清醒时出现,伴有需努力能够达到的注意力集中。德尔塔脑波振荡频率0—4赫兹/秒,塞他脑波4—7赫兹/秒,阿尔法脑波8—13赫兹/秒,倍他脑波13—40赫兹/秒。当然还有其他的脑电波的存在,但那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意外的 *** 等。以上提到的四种脑电波构成了脑电图的一般排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