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超分辨率重建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超分辨率重建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总希望能在最低的代价下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图像分辨率越高,越清晰,就能带给人们越多的信息。可是由于成像系统受物理硬件设施的限制或保存、传输的需要,常常是以低分辨率的方式采集、保存和传输图像。同时,这些低分辨率图像常常伴有退化变形或者噪声污染。低分辨率图像的视觉效果难以满足人们需要。直接克服各种硬件技术上的瓶颈,需要改善物理硬件设施的配置,这样就使得获取高分辨率图像的代价增大,成本增高。显而易见,通过数字图像的算法分析与处理技术,将低分辨率图像的清晰化或超分辨率化,是一种理想的、方便快捷、低代价的数字图像处理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上,现有的一些图像超分辨率算法,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如视屏监控的后期处理等等。其未来在网络、医学图像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泛。本论文系统回顾了超分辨率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经典算法。目前在超分辨率研究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多帧图像融合下的超分辨率图像重构和单帧低分辨率图像的超分辨率化。我们详细介绍了在这些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以及各种数值算法。

来自论文:Deep Learning for Image Super-resolution: A Survey 图像超分辨率指的是从低分辨率图像中恢复高分辨率图像的过程。这项技术在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图像、监控与安全等,除了提升图像感知的品质,也有助于提升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总的来说,这个问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不适定性的,因为总是有多张高分辨率图像对应于单张低分辨率图像。在文献中,各种经典的超分辨率方法都有,包括基于预测的方法,基于边缘的方法,统计方法,基于修补的方法,以及稀疏表示方法等。近些年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模型已经具有了最佳表现,大量深度学习方法被应用于解决超分辨率任务,从早期的SRCNN到最近的SRGAN。总的来说,深度学习超分辨率算法之间各不相同,主要是由于下面几个主要的方向:不同类型的网络结构,不同类型的损失函数,不同类型的学习原则和策略等。我们的工作与现有其他人的调查不同在于我们只专注于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 2.1 问题定义 图像超分辨率指的是从低分辨率图像中恢复相应的高分辨率图像。一般来说,低分辨率图像可以被看成是高分辨率图像退化而得的。退化过程一般认为的有两种模型,一种是简单的下采样操作。另外一种是几个操作的结合,包含产生的高分辨率图片与原图之间的损失函数,以及正则项和比例参数。我们的目的正是为了研究超分辨率模型,将相应的高分辨率图像恢复出来。 2.2 图像超分辨率的数据集 2.3 图像质量评估

首先超声系统分辨率的定义是指辨别两种物体、两种组织或两个目标的能力,定义为在显示器上刚好能区分开的两点靶间距的实际距离。距离越小,分辨率越强。同时还有一个相似的概念叫分辨力,为靶间距的实际距离的倒数。横向分辨率(又称径向分辨率或方位分辨率)描述了沿着与波束轴线垂直的、波束截面扫描方位上的分辨率。纵向分辨率(又称距离分辨率或者轴向分辨率)是指沿着波束轴线方向的分辨率。不太清楚问题中关于超声声束的高度的定义。关于影响两个分辨率的因素,简述如下:横向分辨率:超声波束的宽度。就是指垂直于声束轴线截面的横向分辨尺寸。由于超声波是扩散的。在近场区,波束宽度大致等于换能器的直径;在远场区,波束扩散,随距离增大而增大。因而横向分辨率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纵向分辨率:脉冲宽度。在超声系统中一般都采用脉冲回声技术,发射声波为单位脉冲信号。如果一个回波A和另一个回波B刚好不重叠时,那么A和B在图像上就刚好能区分开来。系统带宽、工作频率、超声衰减对纵向分辨率也有影响。纵向分辨率(axial resolution): 分辨纵向(超声波传播方向)两个最接近目标(物体)的能力,其取决于脉冲长度(pulse length),脉冲长度越短,纵向分辨率越高。纵向分辨率 = 脉冲长度/2 = (脉冲周期数 * 波长) / 2。因此,减少发射脉冲的周期数或者减少超声波波长均可提高纵向分辨率。这也是提高超声探头(换能器)的中心频率(超声波波长减少,超声波波长=声速*周期=声速/频率),就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原因。

论文选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毕业论文指之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

一、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

这不仅是毕业论文 撰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

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 最重要的是对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 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

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 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略介绍发展趋势。

三、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

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

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

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题报告学生: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2、现实意义二、论文综述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国内研究的综述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论文提纲前言、一、1、2、3、••••••二、1、2、3、••••••三、1、2、3、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国内外研究现状也就指的是文献综述,只是文献综述的写法思路中一种是可以分成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因此也可称为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主要是涵盖与本研究主体最息息相关的研究的状况。正常的资料来源方式应该是先去进行广泛的阅读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图书资料等各种文献资料,然后自己在其中进行筛选与解读,寻找出自己认为的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现状的时间线与重点贡献线。一般"现状"指的要有早期,但近期一般是涵盖三到五年的文献,用以说明该研究仍有较旺的生命力,也保证你的研究是紧跟时代的潮流,没有落伍。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应包含文献搜索的范围,查询和选择文章及报告的标准。通常研究报告还要包括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文献综述应该从其他人的研究中抽出若干个思想观点相互关联成为一个统一的陈述,而不是将各个研究作为毫不相干的个体研究。文献综述应避免过分引用原文。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必须批判性地评价已有的研究和结果,而不能仅仅是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汇总。应在对文献的综述中论述支持本研究的必要性。文献综述应表现出研究者已经充分理解已有研究和未来研究之间的关系。问: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答:研究现状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对开题报告的层次和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也是英语论文“文献综述”的基础。撰写研究现状之前,需要查阅与论文选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在该选题上的研究现状,比如:目前已经有了哪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如何实施的;它们的研究方向和深度;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等等。对选题相关文献的认真查阅不但可以让我们避免进行无效重复的研究工作,而且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研究视角。通过较全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或漏洞,甚至可以启迪新的研究思维和角度,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目的和切入点。相关如下写论文研究现状注意事项研究现状内容长度一般是在1000字左右。并要附上有权威性和时效性的参考文献目录。在写研究现状时,不能单纯列举,应避免繁琐和不得要领。另外也应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要先从大处着手,然后逐步归拢,最后集中到本选题的研究问题上。要对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进行的归纳和整合,客观地阐述研究背景,然后对巳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主观评论。必须指出国内外文献就相关论题已经提出的观点、解决方法和阶段性成果,阐述这些研究的广度、深度和不足,从而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确定本选题研究的平台,并指出本选题的研究预期将有哪些突破。问: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答: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技巧如下: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比如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数据的来源需要注明,这点十分重要,同时在做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的时候要明晰的说明的整体对比和结论,要写明国内外相互的关系,相互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是一篇完整的论文。介绍:研究学位的时候,尤其是大学生,都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和具体的研究方向,这样的研究难度都很大,大学生都需要面临这样的课题,同时还要写一篇针对性的论文,这样才可以大学毕业,合格的研究性论文,并不是很好写,需要很多技巧。很多论文的提出大多是要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个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写论文的难度是很高的,严格的教育才可以出人才,严谨的学习才可以做好事业,所以论文的难度正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其他人员需要挑战的事情。

锂电池材料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

钴酸锂材料作为第一代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还有许多不可取代的优势:材料的加工性能很好,密度高,比容量相对较高,材料的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材料的电压平台较高且比较稳定,是目前最成熟,也是唯一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在短时间内,特别是在通讯电池领域还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其存在的价格昂贵、容量几乎发挥到了极限、资源紧缺、安全性差等缺陷使得其必然在最近的5到10年内遭受被取代命运。现在取代钴酸锂材料有两个方向,一是在动力电池领域,锰酸锂和磷铁酸锂是最有希望的材料,二是在通讯电池领域,镍钴锂和镍钴锰锂三元材料是最有希望代替钴酸锂的正极材料。 锰酸锂材料是除钴酸锂外研究最早的正极材料,通过多年的研究,材料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其较高的安全性,低廉的价格,使其在动力电池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较低的比容量,较差的循环性能,特别是高温循环性能使得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虽然通过最近几年的研究,循环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高温循环性能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推迟了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步伐。 磷铁酸锂材料是最近两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正极材料,其低廉的价格,较高的安全性能,较好的结构稳定性,优越的循环性能使得其作为动力电池和备用电源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有取代锰酸锂之趋势。但是其也存在一些难易解决的问题,特别振实密度低,体积比容量低,电导率低,低温放电性能差,倍率放电差等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和改进。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大量研究已经使其取得的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使其产业化的阻碍已经得到较大的缓解,材料的电导率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振实密度和体积比容量低对动力电池来说,也许不是问题,现在问题的重点集中在低温性能和倍率放电方面。如果在最近的一两年内,材料的低温和倍率性能取得突破的话,磷铁酸锂的产业化指日可待。 从最近的测试看这个问题基本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密度低。在小型通讯电池领域,最有可能代替钴酸锂的是镍钴酸锂和镍钴锰酸三元材料,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大量出现此类材料,但是随着电子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对电池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然推动高容量的镍钴类材料和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发展。 镍钴酸锂材料是一种容量比较高的材料,其比容量比钴酸锂高出30%以上,而且和钴酸锂有相同的上下限电压,比较容易规模化利用,价格相对便宜。当然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材料的合成相对困难,材料的密度相对较低,材料的电压平台较低,充放电效率较低,和电解液相容性和安全性差等缺陷,还有待解决,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产业化会在最近两年内得到迅速发展。 镍钴锰三元材料是另一种高容量的正极材料,比容量可以达到180mAh/g以上,是非常有前途的正极材料。此材料不仅有比容量高的优势,而且安全性也相对较好,价格相对较低,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好,循环性能优异,是最有可能在小型通讯和小型动力领域同时应用的电池正极材料,甚至有在大型动力领域应用的可能。但是材料也有自身的缺点,第一就是合成困难、合成条件苛刻、合成材料的稳定性差,第二是材料的电压平台相对较低,只有3.55v左右,第三是材料的密度和钴酸锂相比,相对较低,第四是材料的充电电压较高,达到了4.5v左右,与钴酸锂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此材料的高容量和高安全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必将最近的几年内推向市场。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钴酸锂材料不寻求突破,其在未来的几年内,必被其他正极材料所代替。但是这是在钴酸锂材料的容量和安全性能没有突破的前提下的结论,如果钴酸锂材料在容量和安全性上有所突破的话,其商业寿命可能会走的更远。现在钴酸锂在安全性和提高容量上正在寻找出路,也许通过包覆,会改善材料的表观结构,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容量,但是进展很不明朗。 现在的趋势可以做如下的判断:在通讯电池领域,最近的3年内,钴酸锂仍然是离子电池的主角,在以后5年内,可能是钴酸锂和镍钴锰三元材料共存的时代,5年后,可能是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时代。 在动力电池领域,由于钴酸锂的安全问题和高昂的价格,使其一直在动力电池门外徘徊,始终没有完全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现在的情况是钴酸锂和锰酸锂小批量配合使用,但是由于其固有的缺陷,使得其始终没有大批量的进行商业化运作,产品只是在小批量试生产阶段,目前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还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动力电池领域磷酸基正极材料依其超长的循环寿命,极好的安全性能,较好的高温性能,极其低廉的价格,而且低温性能和倍率放电已经可以达到钴酸锂的水平等,使其成为最有希望的动力电池材料,其在未来的5年内可能会成镍镉电池的主要替代品,在未来的10年内会成为铅酸电池的有力竞争者,在未来的20年内可能会取代铅酸电池,成为主要的启动电源、UPS电源 和后备电源,成为二次电池的老大。

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锂电池细分市场结构、全球锂电池区域分布、全球锂电池企业市场份额、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

全球锂电池细分市场:动力与储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锂电池的细分市场主要为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和消费锂电池,其中,动力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电力系统,消费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手机等消费电子。

从全球锂电池产量来看,动力锂电池占据了主要的产量份额,达到了70.8%,其次是消费锂电池,锂电池产量市场份额为22.2%,储能电池的市场份额最小,为7%。随着全球各国“碳达峰”战略的提出,全球各企业纷纷部署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线,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望推动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全球锂电池区域分布:中国占比达77%,欧洲扩张加速

根据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产能来看,2020 年,中国在主导了全球锂离子制造市场,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占世界产能的约 77%,其次是美国,占比约为9%。

虽然,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预计,中国将在 2025 年继续成为锂离子电池制造的领先国家,但随着欧洲对制造设施的计划投资,其产能将大幅扩大,2025年,欧洲有望在成为世界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约占全球产能的25%。

全球锂电池企业竞争格局:LG化学、松下、宁德时代占据70%的市场份额

从企业产量来看,2020年1月至8月, LG化学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为26.5%;其次是宁德时代,以25.8%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松下以20.6%左右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在排名前五的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达到两家,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场排名为第二和第四,合计市场份额达到32%。

全球锂电池供给情况:电池工厂数量快速增长

2020年,全球处于不同规划建设阶段的锂离子工厂共有181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锂离子工厂的扩建与上一年相比依然增加了50%以上。其中,2020年在建和规划的181家工厂中,有136家位于中国,其中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工厂。

全球锂电池需求情况:2025年市场规模将翻番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价值约为405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将以14.6%的GACR增长,达到近920亿美元的规模,超过2020年市场规模的一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微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

微商现存问题探究

伴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微信不仅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还很好地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但与此同时逐渐兴起并盛行的微商,却存在很大的争端。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微商现存问题探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摘要: 伴随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网上交流平台应运而生,微信的出现,备受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而随着微信的逐渐普及,微商也随之出现和壮大。人们可以通过朋友圈的浏览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并与卖家进行联系与协商,最终完成商品的购买。微商的发展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处于发展阶段的微商,并非那么完美,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 微商 购物 消费模式 维权

目前,我国移动网购发展的事态越来越快,成功的传统网购与我国数量巨大的移动网民注定了移动网购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迅速增长的互联网网民数量上可以说看到广阔的移动网购用户数量增长和发展的空间。而微商的发展依据就是移动互联网,微商在传统的营销手段上结合了互联网技术,以个人为单位,在微信这个平台之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商品的营销。

一、何为“微商”

提到“微商”,也许一些70后并不熟悉,但是对于80后、90后这些出生于新时期的青年一代绝对不会陌生。微商这个词给人的联想就是微信朋友圈中各种各样刷屏的名牌包包、鞋子、化妆品、服装等等[1]。在这个几乎老年人都开始学习使用微信的年代,已经无法阻拦微信营销这种巨大的发展趋势,因为微商也就变成了一种时代产物下的新型营销模式。在这种势态下,微商们也在微信中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营销圈子。而各种微商创业的故事不断传入“民间”,人们经常会听说某某大学的某某学生通过做微商、做代购一年盈利数千万,成了年轻的创业家,诸如此类的信息屡见不鲜。

同样是做微商,很多白领却会觉得自己做微商不如大学生作微商挣得多,但是仔细思考,其实这属于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可以用下面的思维对此进行思考:白领每月工资的固定收入假定为8500,需要消费5000,从微商中可获得额外的收入为2000,赚到的也是2000;而大学生没有月收入,但是每月要支出1000,做微商所得的额外收入也是2000。在这个比喻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他们的盈利情况是一样的,但是以个人的角度为出发点,就会很明显的发现大学生会得到很强烈的满足感。

二、微商营销的“技术”要求

(一)内容表达具有趣味性。由于当前的网购消费者主要是85后至90后之间的这些人群,这些人都是出生于新时代,通常这些人在刷朋友圈时,其心态都比较放松,喜欢看在朋友身边都发生了什么的有趣事件。因此微商如果单单将产品用一板一眼的形式宣传出来,那么只能导致这些消息被人们屏蔽,也就体现出了趣味性的重要,只有将个人生活场景同有趣的产品广告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令人产生购买的欲望。

(二)维护客户关系。以化妆品为例,这类消费品在消费者身上能够得到很高的成本转移,而且一旦消费者对某种品牌产生了信任,就会在很长时间内持续购买这种品牌的化妆品。然而消费者很难从传统的销售渠道中得到与品牌之间的频繁互动。但是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商,很简单的将这一难题解决了,仅仅可以从几段文字或者是几句语音就可以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在为品牌招聘代理商时,如果能够将维护客户关系的培训做好,那么品牌将会获得难以衡量的价值体现,甚至可以为品牌创造可以永久留存的客户群。

(三)代理商要具有高素质。微信这个平台几乎将无数的用户进行了各自关系的串联,在这样一个难以估量的广阔平台上,只要品牌产生了认可负面消息,那么其不良影响的传播速度将是十分迅速的,短时间内就会给产品带来严重的伤害。例如,某些化妆品虽然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品牌,但依然避免不了存在很多争议,该品牌当前需要做的就是将品牌的影响力扩大,将品牌的形象提升,处于这种情形之下,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微商代理商的素质。

三、微商当前存在的问题

理想往往会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微商处于众人狂欢的'背景之下,仍然存在很多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在微商难以捕捉未来的前景下,创业者存在很大的危机感。因为,当前微商的售货形式只是借助微信朋友圈进行,没有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一)没有规范的销售模式。第一批微商正是借着朋友圈这个入口迅速的发家致富,因为这种微商采取的一种代理分销的形式,而且门槛较低,又是零成本,使得朋友圈中迅速的涌现出了大量的微商[2]。但是微商的生长状态却是无秩序、无规则的,微商中充满了串货、倾销以及三无产品,最为严重的还要属暴力刷屏现象,只要微信好友中有做微商的,通长都会受到过这些困扰。

(二)朋友圈微商刷屏信息泛滥。打开朋友圈,可以说每个人的朋友圈中都不乏一些推向各种商品的微商,微商的发展实际上是借助朋友圈这个分享平台。可以说微信中有现实价值意义的东西就只有聊天功能和朋友,正因为朋友圈的发展,才令很多人喜欢使用微信进行情感的交流。而微商也是因为发现了朋友圈当前的风靡程度,把握住了机会将货品经营进军到了朋友圈这个潜力无限大的“营销市场”。习惯刷朋友圈的微信用户不难发现,当前的朋友圈已经很难像以往一样看见朋友的各种情绪表达、小图片、甚至是“心灵鸡汤”,取而代之的都是微商铺天盖地的屏蔽信息。虽然我们可以将这些急功近利的刷屏信息屏蔽,但是这种行为仍然会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正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将这些强大的能量吸收,才会导致微商乱象横生。

(二)权无法解决。网上最近广泛流传的一句话说:“你永远不会知道你身边的哪一个好友,会成为下一个商品代购”。之所以这样说,就是为调侃当下盛行的微商现象 [3]。人们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中大部分是各种韩国化妆品、泰国化妆品、海外名包代购、日韩风服装,导致朋友圈不再是朋友圈而变成了生意圈,虽然确实有人从朋友圈的销售中获得了一些利益,但是很多人都是因为帮助朋友,而买了假货和残次品,不仅导致朋友之间的信任出现了裂痕,还使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了损害,而且当前根本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能够解决这些权益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微信不仅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还很好地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但与此同时逐渐兴起并盛行的微商,却存在很大的争端,虽然微商确实能够为人们创造财富,但各种野蛮刷屏现象和权益无法实现维护等问题,尚且没有寻求到实际的解决方案,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重视,在各方的努力下营造出一个和谐微商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关于“微商”购物维权难引发的思考——以微信平台为例[J].现代商业,2015(1).

[2]王易.微信红利结束,谁能掩护“微商”前进?[J].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4(1).

摘 要:微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行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监管体系和维权机制的情况下,行业内部乱象丛生。个体卖家鱼龙混杂,货品真假难辨,价格混乱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基于移动社交领域信用经济的微商,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未来微商发展注重于功能型和差异化的产品和与O2O模式的完美结合。关键词:微商 O2O模式 发展趋势一、微商行业发展现状微商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借助于微信、QQ、微博等移动社交平台,以社会化传播的方式开展商品和服务交易。简言之,微商是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端电商。微商引领电商 3.0 时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电商 1.0 时代以淘宝、天猫、京东等网上商城为代表,行业竞争聚焦于物流体系和价格;电商 2.0 时代以移动电商和以微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为主力,行业主战场转移至移动端;电商 3.0 时代则是“电子商务生态圈”的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模式和环形的供应链结构带动了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用户的需求、建议将对电商的运营产生更大的影响。微商独特的社交属性将助其打通用户、需求、渠道和商家,使电商行业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引领电商3.0时代的发展。在微商行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

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驶上了蓬勃发展的高速之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使我们国家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导致至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行家规模小,汽车部件不能独立生产等,影响着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优势;经营策略;营销策略

1 我国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发展影响国外市场,特别是现在的世界贸易中,我们一可靠性能高,价格便宜颇有竞争力,而且根据我的调查,在多年前,我们国企的汽车,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让我们了解下我国市场竞争的能力。

⑴原材料费用。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费用,辅助材料、原材料、外购件材料,除外购件材料,我国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外购件进口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比国外价格高,以至于我国只好运用人世后进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车成本的影响消弱。

⑵劳动力成本。我国成产方式与国外不同,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的企业,外企的生产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劳动力成本比过期成本所占比例颇多。

⑶技术费用。在技术含量较高处(公路管理、机场、高空坐夜车等),技术费用在制造成本中占一定的比例。

⑷海关运输费用与进口外企,除进口关税外,运输 保险 费用和海关费用等,而 其它 在国内企业没有这比费用,这也是我们国企的优势所在。

2 我国汽车市场的存在问题

2.1 生产企业过散过多

由于经济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致使诸多企业粉粉进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汽车低中价值产品专业车的存在。

2.2 产品接口失衡,发展不均匀

常用汽车货车、客车专用化程度提高,促进运输与作业质量的提高,我国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虽有一部分生产规模,但汽车的重要部分,还是缺乏技术含量,需要转向与中性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2.3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出开发能力

汽车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它从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模块化,从而实现一定的特定功能,国外专用车产品基本上都采用汽车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而过我汽车在产量上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产品。

2.4 专用汽车市场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家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推出新的品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

产品品种和规模方面,我国专用车生产品种与国外差距很大,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业包袱沉重,售后服务方面 ,我国更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国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提高其售后服务水平。但国外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管理制度。

3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国产汽车和外产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国产车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对便宜,使得我国汽车成本比国外汽车成本价格更加优惠,国外汽车进入汽车市场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而我国占中国销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车,适合中国的道路情况和消费水平。

3.1 建立专用车生产的新格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专用汽车企业必将经历一场联合重组的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内部人才、设备等资源,使过散过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3.2 产品应向高技术、多品种方向发展

运用平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专用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充分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也能极大地减小制造难度,缩短制造周期,减少设计开发及采购和制造成本,行业管理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3.3 专用车人才市场加强

在大力开展自营出口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营与代理的关系,通过各种 渠道 打入国际市场,要注重培养一批懂得项目管理、能组织人员进行开发设计的项目开发管理人才。

3.4 专用汽车的定位

根据国民经济的续修,制造特定专用车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果、价格地域而定,比较特别的车辆,多在专业汽车上下功夫。

3.5 专用汽车厂要与主机厂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

由于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专用车又表现为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关系。

4 总结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国专用汽车虽然存在很多主要问题,从价格、产品品种和规模、产业技术水平、生产及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但由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会有利推进国民汽车发展的道路,产品多样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轻量化;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提要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回调期。本文研究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增长率将逐步趋稳,我国汽车市场将度过政策周期的影响,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关键词:汽车;需求;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普及率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2009年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前七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回落与调整速度,大大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2011年1~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1,046.24万辆和1,060.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3%和3.22%,销量增长率不仅远低于2009年的45.5%和2010年的32.4%,甚至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的6.7%。

按照发达国家 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出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大起大落”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至今仍没有较为系统的学术分析。王辉宇(2006)认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供需不平衡是汽车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对市场需求概念模糊以及对内在因素相互转化的原理缺乏了解产生的“需求假象”是导致2002年市场“井喷”和2004年市场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王福民(2009)引入“扩张系数K”(K=汽车产量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概念研究汽车市场的波动规律,他认为在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第6次波动的扩张期”。钱振为(2009)研究了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5年内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阿根廷、印尼6国汽车产量数据,发现经济危机对不同成熟程度的市场影响不同,处于轿车消费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政策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二、2008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小幅下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急速下滑,从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此轮下滑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并在2008年年底跌落至谷底,如图1所示。(图1)2009年初,在燃油税改革、1.6L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市场出现“V”型反转,并在2009年12月份达到反弹顶点,同比增长率超过90%。

2010年各项消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执行,1.6L以下车辆购置税按7.5%征收,有力地保障了市场的持续增长。虽然2009年较大的市场基数使得同比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仍实现了32.4%的同比增长。此轮增长收获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发展,销量的增长促就了车企的网络扩张速度,更多网点被布局到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在二、三级市场的车市里,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使得自主品牌销量能够占据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是,密集的政策出台也打乱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使得消费能力提前释放,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使各方面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而自主品牌过去重视产能的扩张,相对忽视了质量、服务方面的品牌建设,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被高速增长掩盖的潜在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销量增长率开始逐步下滑,2011年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仅为2.18%。

三、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走势分析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不到三年,原来的鼓励政策已逐渐退出完毕,新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于2011年年初实施了购车摇号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最大,这点在2011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走势中可以看出。从短期看,政策退出后,市场出现波动和下降是必然,长期的刺激政策不具有持续性;从长期看,2000年我国汽车销量仅为208万辆,2010年已经达到1,806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24.1%,而我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才是推动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销量增长率时间序列,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销量增长率走势如图2所示。(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渐呈现回升态势,并在2012年7月达到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汽车市场将渡过政策周期的影响,步入稳健增长期,2011年全年销量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2012年有望实现10%左右的增长。(图2)

四、总结及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拥有庞大需求潜力的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工业若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依靠低水平下的扩产增长是不够的。从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市场下滑时,品牌影响力较弱的自主车企最易受到冲击,而过去两年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误导很多企业的投资热情,潜在的产能过剩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依然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应对。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销售层面,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售后服务的同步发展,在快速扩张的二、三级市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维修保养资源匮乏、配件市场鱼龙混杂、技工水平参差不齐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加大新能源汽车投入。汽车消耗了我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庞大的能源需求日渐难以为继,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加快汽车金融公司建设。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企业资金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增加利润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高端人才缺乏、融资渠道单一等不足。随着车主年轻化趋势的发展,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更容易得到青睐,为此需要得到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辉宇.中国汽车市场波动现象解析[J].山西 财经 大学学报,2006.4.

[2]王福民.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J].上海汽车,2009.12.

[3]钱振为.汽车产业与经济危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2016年汽车市场分析

3.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4. 2016汽车市场分析

5.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

6.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论文

7. 奔驰汽车市场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及汽车需求增长的国际格局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形成了“6+3”的格局,9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大规模重组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韩国、泰国和中国等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亮点。据预测,从2002年到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增加1100万辆,亚太地区将新增7百万辆以上,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2002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辆,比2001年同期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2001年同期增涨37.1%,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由于企业进入和竞争激烈,销量前3位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占总销量的53.4%,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6.8个百分点;其他各类汽车的生产集中度总体来讲较之2001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4大集团汽车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是促使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最终达到合理价位;二是竞争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性能,而且涉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将成为竞争焦点。通过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并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后10年—15年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同时,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使一些厂家进口成本有所下降,对采用进口部件较多的中高档产品影响更加明显。我国汽车行业中的轿车工业发展最为迅速,不仅产量的增长高于整个汽车行业产品产量的增长,技术进步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从全行业来看,轿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取向1.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1)预计今后10到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普及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国2002年的人均GDP是7972元,按官方汇率计算折合910多美元,而按世界银行测算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则接近4000美元。在一些发达城市、东南沿海相当多的地区,人均GDP按官方汇率计算也达到四五千美元,呈现明显的即将进入汽车社会的特征。预计中国将在未来10年--15年成长成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波及范围最广和波及效果最大的产业。对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玻璃、涂料等原材料工业,铸、锻、热、焊、冲压、机加工、油漆、电镀、试验、检测等设备制造业,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公路建设、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都会产生巨大需求,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预计今后10年每年GDP增量,有1/7至1/6由汽车产业提供。(3)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汽车的制造中心。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新发展的起点。此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国的市场优势;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具有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预计在今后10到15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2.中国今后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取向(1)创造积极而充分的、有利于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竞争环境。应鼓励各种类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进入,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给予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过程,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结构,带动我国汽车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提高。(2)改制、重组是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的基本政策取向。在开放、竞争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汽车企业的改制与重组。在改制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普遍存在的企业办社会、人员过多、债务负担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重组可以在以下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整合汽车资源,以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汽车工业资产利用率;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汽车跨国公司的多方面合作;三是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四是对不同类型的汽车产品采取不同的重组战略;五是在强调放松进入限制的同时,要大力排除退出障碍;六是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重组。(3)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开放中逐步融入全球汽车制造分工体系。改变汽车产业链配置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的思路,分阶段地逐步融入汽车产业的全球采购、制造、销售、研发体系,并逐步向高段领域挺进。在整车上有进有出,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部分产品;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多层次性以生产中低级别的轿车作为未来时期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点,逐步实现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占领周边发展中国家;同时要利用现有的劳动力优势,扶植国内有条件的零部件厂商要尽快向全球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我们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为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们这50年还是从八五以来,八五九五打了基础,十五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到现在为止,我们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产量高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比九五增长了1.42倍,比八五增长了2.54倍,与十五以前的汽车生产的总量相当。平均每年增长是22.5%,汽车产量由2001年的世界排名第八位,到2005年现在是世界排名第四位。与德国仅差了几万辆,很少的。我们汽车跟摩托车都是在一起,我们汽车协会既管汽车又管摩托车,我们的摩托车已经连续十几年排在世界第一位,去年的产量是1776万,年均增长9%。十五期间,我们汽车工业的投资也得到了显著的增长,投资总额是2317亿元,比九五增长了139%,年均增长大概在37%。到十五末期汽车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已经双双突破了万亿大关,年均增长在27.29%和26.99%,实现工业增加值是2785亿元,年均增长在26.38%,占全国GDP比重由九五末期0.97%提高到1.56%,现在我们的汽车产业可以说是真正的支柱产业。今年有可能还会增加。 第二个方面,就是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我们国家汽车消费结构实现了以公款购车为主向私人购车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私人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汽车消费的主流。 第三个方面,就是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的市场的需求。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就是客车、货车、轿车占的比例,2000年的时候是34:37:29,到2005年就是26:26:48,轿车的比重越来越高,今年应该突破50%。货车中的重、轻、微的比例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2000年的11:21:51:17,到2005年已经是15:13:56:16,过去我们叫趋重少轻,都是重型车多,现在重型车的比例越来越少,只有13%。在传统的燃油车中,2005年中型载货车的柴油化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另外,醇类甲醇、乙醇等代用燃料的汽车已经在部分地区试运行和逐步推广。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品结构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逐步顺应我国能源结构的实际和国际环保新技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第四个方面,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骨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十五期间是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变化最突出的时期,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配置作用的更加明显。我们汽车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品牌、跨国界、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是这一时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一批骨干企业在行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十五期间行业排名前五名的企业资产在行业总资产的比重明显变化,资本集中度迅速提高,从2001年的23%上升到2005年的38.9%,生产集中度也由2001年的63.7%上升到05年的67.2%。 第五个方面,就是产品的出口成效显著,产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开始由一个市场向两个市场的根本转变。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品由单一的市场、单向渠道向双向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质变期。在履行WTO相关规则的形势下,2005年我们汽车的整车出口首次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过去我们出口是非常少的,进口是很多的。那么从2005年来看,出口已经大于进口了。出口数量比九五末期增长了5.38倍,十五期间汽车出口主要特点是�谝桓鼍褪窃鼗醭怠⒔纬怠⒖统档某隹谡颊�挡�烦隹诘淖芏畋壤�欢系奶岣撸?001年载货车、轿车、客车出口分别占32%,2.9%和0.67%,到2005年分别提高到55.8%,18%和7%,品种由单一的货车出口,发展为商用车全面出口。第二个特点汽车的产品出口由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开始转向发达国家。我们的汽车产品出口,尤其是零部件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2005年出口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德国。美国是54亿美元。第三个特点是零部件出口增长迅速,5年间增长了6.6倍,产品过去只是给售后配套,现在开始进入了OEM。从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过去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另外从比较散乱的状态向比较有序的状态转变,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始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第四个特点就是由单一的产品出口向资本和技术出口转变。一些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开始到国外投资建厂,过去只是出口一些产品,现在出口技术和资本。第五个特点就是摩托车的出口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288万辆一直到去年是722万辆.

百度文库 2008中国汽车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势你下下来删除大部分糟粕留下的就是1000字的精华 就是你要的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