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与槐香漫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槐香漫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6000-8000好多哦,两篇相关文献,希望有帮助~~第一.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的影响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也是一门专业和艺术。导游员是旅游业的灵魂,活跃在交通、宾馆、景点之间,将旅游各要素巧妙运用起来。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生机。导游员带团过程中会遇到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导游员能熟练地用语言技巧,化解矛盾、沟通感情,与各种人融洽相处,顺利完成导游工作。导游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旅游质量的好坏。遇到一位好导游,就意味着一次成功、愉快的旅行。导游服务伴随消遣性旅游活动产生,它通过一定的非生产劳务活动,来满足游客游览审美的愿望和安全、舒适的要求。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围的旅游活动还将继续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人们的文化修养更高,对知识的更新更加重视,文化旅游、专业旅游的发展,对导游服务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导游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掌握渊博的知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掌握参与各种旅游活动时的方式方法,高质量、艺术地将导游服务做得不同凡响。本文将进行导游与文化、导游的自身形象、导游的方法三方面艺术的探讨。导游文化——艺术的渗透力导游们沟通和传播着精神文明、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直接间接地起着传播一个地区和其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作用。导游服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与游客的日常交谈,甚至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游客,都在扩大着一个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影响。导游人员通过引导和生动、精彩的讲解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同时还吸收着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有意无意地传播着异国文化。导游人员通过自己学习、积累储藏于脑海里的多种文化知识,经过筛选与过滤,运用自己高超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而又深刻地把景区的文化内涵传播给旅游者,这便成为导游人员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更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即导游文化。导游员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转化后融汇在自己的讲解中。在导游中掺进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讲民俗、唱民歌、演绎民间故事,表演地方戏曲小段。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把旅游点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传播给旅游者,努力让旅游者在参观中有所收获,并使之成为一种艺术享受。导游的形象——艺术的感染力作为游客,初到一个旅游景区,总希望有导游以满足其对这个旅游景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通过导游的一言一行,通过情景交融的体验,渐渐去领略这个旅游景区的内涵和品位。于是,这个旅游景区的形象就在其脑海里形成了。这些无形与有形的东西,即使回到住地仍将回味无穷……可见,导游对旅游景区形象的确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导游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往往影响着人们对一个景区形象的认知与评价。有游客赞赏庐山一位训练有素的导游员。说她带旅游团参观“芦林1号”、“美庐”、“望江亭”等景点的整个游览活动中,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对庐山的历史沿革、景点的历史背景、特色、价值、名人评说做了有始有终地讲解。对游客的各种相关的询问,也都娓娓道来。期间,她还扶老携幼,与游客结成了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团里有位长者耳朵背,听不清讲解,她知道后,便一直让老人靠近她,一边扶着老人,一边讲解,老人深受感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导游过程中,她始终以高昂的爱国激情,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紧紧相连,不仅让游客领略了庐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使游客从中受到了一次高尚情感和灿烂文化的熏陶。游览活动结束时,一些游客纷纷和她合影留念,送名片,欢迎她到自己的家乡旅游、做客。可以肯定地说,这位导游员的工作是成功的,因为她不仅向游客展示了庐山的秀美和深刻的内涵,也向游客展示了作为庐山人的自身形象。正是由于她的个人形象,使庐山达到了外表与内涵、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但是,在旅游活动中,导游员是主人,但却处于服务地位;旅游者是客人,但却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一切活动的安排都必须以他们为中心。因此,导游员端正自己的服务意识,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关键。导游员的服务意识在于你能从为客人服务中得到乐趣。一个导游员讲得精彩,做得漂亮,能娴熟地处理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自如地回答游客各方面的提问,客人满意,自己满意。这样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导游实践——艺术的表现力旅游景区的内涵是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认识、挖掘、创造和积累。作为游客,仅从外表难以了解其内涵,有的即便有文字说明,也不一定来得及看或能看明白。通过导游讲解,“静景”就成为“活景”了,游客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调动,对旅游景区的认识因而更加深刻、全面。导游员通过对旅游景区的深入调查研究学习、挖掘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一种口头文学的形式,将材料合理组织后呈现给游客。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听景,是观景的拓展、深入和延伸。游客在游览之中,边看边听,思绪随着导游的讲解驰骋,情绪亦张亦弛,何尝不是一种艺术享受。作为一个完整的游览活动,一是要提供看的;二是要提供听的,二者缺一不可。试想,如果你初到一个旅游景区,只看而未听讲解,就匆匆离去,很难说你对它的印象是全面的。导游的职能是引导游客游览,导不好自然游不好。导游员除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外,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导游人员自我形象展示的同时,人作为活生生的旅游吸引物,其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导游员在服务态度上,应做到宾客至上。尊重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处理具体问题时以游客利益为主,不过多地强调自己的困难,更不以个人情绪来对待或左右顾客,而应尽可能地满足游客的合理要求。导游员即使再年轻,带团的时候也要像一个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处理好旅游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个旅游团在不停地运动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意外情况,如旅游车半路坏了,堵车了,飞机误点了,游客突发病情,游客的钱物遗失等。也有一般情况,住宿问题,行走问题,吃饭问题,这些都需要导游员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去做耐心有理的说服工作,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随机应变的处理工作。当团中游客的年龄相差较大,男女的体力也有差别时,游览就会出现年轻的走得快,年长的走得慢。如何解决好这样的问题,比如游中山陵,导游员可采用分段分时讲解的方法,每15分钟停下来进行讲解,让跑得快的退回来听一听,同时等待走得慢的,这样可以缓解团员距离拉得过长,难以管理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防止游客走失。旅游景区导游词要自然充分地体现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国有56个民族,历史悠久,山水风光奇特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导游,应通过对旅游景区历史、地位、特色、价值的讲解,激发游客热爱祖国的情感。旅游景区的导游词的创作时,运用史料要翔实准确,评价要客观公正。任何旅游景区,不管其开发建设时间长短,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因此,要求导游词创作,一定要充分挖掘、掌握大量的史料,并进行科学地考证,比较甄别。尤其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在评价上一定要客观公证。决不可凭主观臆断,甚至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导游词堪称典范。作者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将民间有关“推出午门斩首”的误传,雌雄狮的分辨,“连中三元”之传说,都一一向游客做了客观交代,让人耳目一新。语言要优美、凝炼,便于交流。导游词是一种与游客交流思想,形象生动的口头语言,它不一定很华丽,但要生动有趣。如“天坛”导游词,作者在掌握并精心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运用口语化表达形式,从天文地理,到封建皇家礼仪,对游客灵活而有节奏地循循引导,使游客在听看的同时,品味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神韵。与此同时,作者注意揣摸游客心理,利用名人效应,适当插入风趣幽默之语和名人的观感,让游客的情绪轻松愉快,达到了较好的导游效果。要依据游览线路、场景进行讲解。导游要根据旅游景区的规模、布局和游客的消费心理,设计好游览线路,讲解表达方式要因场景不同而变化。如故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让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了解其特殊的地位、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故宫导游词作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按览游线路,或由点到面,或由近溯远,点面交替,远近呼应,进行口语化叙述,间或插入一问一答的导游手法,形式活泼、亲切。这也说明,一篇好的导游词应较好地运用导游技巧,如制造悬念,组织故事,有问有答,导入意景等等,而且要语言平和朴实,便于被游客理解、接受。语言是内心世界的表现,一个人的教养和为人在交谈中会自然流露出来。因此,掌握交谈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技巧,是社交场合中拉近宾主间距离的良方。讲解是导游员的基本功,要讲解得好,就要练就一副好口才,将景点讲得有声有色,严肃起来像教授授课,幽默起来像相声大师,流畅起来像评书表演,将游客从一个高潮带到另一个高潮,让你不愿放弃他的声音,你会因他的讲解而欢笑,因他的讲解而悲伤,因他的讲解而愤愤不已——参加由这样的导游员带的团是一种艺术享受。第二.导游语言的运用浅论1、语言(1)语音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由此可见,语音在讲解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语音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音质人们大都喜欢喜鹊的叫声而讨厌猫头鹰的声音,这是因为喜鹊声音悦耳动听,猫头鹰叫声让人不寒而栗。有人喜欢杨钰莹的歌曲,有人则欣赏斯琴哥日勒的唱片,这是因为前者喜欢甜蜜温柔,后者欣赏狂放高亢。从根本上说,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音质的不同。当然,人们都喜欢听到导游像百灵鸟那样婉转、像小黄鹂那样悦耳的声音,然而音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我们只有立足于现有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特色,取长补短,形成自己风格。不过,在旅游旺季和高温天气导游时,要注意保护嗓子、适时适量饮水。音量音量是说声音的强弱。在导游过程中,如何调节好音量,是语言表达的另一种技巧。导游讲解时音量过高会造成噪音,特别是在空间狭小的场所、某些宗教场 所(例如大明湖公园北极阁整殿内、灵岩寺千佛殿内),音量过大令人讨厌,说出外行话更让人瞧不起。音量过小,游客又听不清楚,同时也是没有把握的表现。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讲话的艺术在于适中”。导游在讲解时音量不可过高或过低,要以游客听清为准。首先,要根据游客多少、导游场合和地点来确定音量。游客较多时,声音适当大些;游客较少时,可适当降低音量。室外讲解时,音量要大些;室内讲解则应小些。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灵岩寺参观游览的客人很多,这时我们可以在进山门前或进山门后再向游客讲解山门,以避免拥挤嘈杂造成游客听不清导游的讲解。这里顺便说一下导游讲解的时间、位置选择的问题。一般来说,导游要站在游客围成的扇面中心,这样有利于声音传播,使客人都能听到导游的讲解,导游也能听清客人的议论和问题。根据需要,讲解可以安排在到达景物之前,有些内容还可以安排在观赏完景物之后。当然,绝大部分讲解都是在景物面前完成的,以求得游客观赏和导游讲解的同步。请看大明湖北极阁的导游辞:……好,各位游客,观赏完月下亭之后,请大家跟我继续往前走,去参观济南市唯一的一座道教庙字。前面这座高台之上的建筑群就是著名的北极阁了。北极阁又名北极庙、真武庙,因供奉真武而得名。北极阁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占地107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门厅、钟鼓楼、正殿、东西配殿、启圣殿。这是北极阁的前殿,也是正殿。正中这尊塑像就是真武大帝了……好,北极阁就参观到这里,下面我们去游览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南丰祠。刚才有团友问为什么在大明湖北岸修建这座北极阁?我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按照道教的说法,真武大帝是北天七宿的化身,是镇守北方的主神,所以修建在大明湖北岸。另外,真武色黑主水,有镇水的意思。因为济南是水城,所以修建了这座北极阁,以镇压湖中妖怪,消弥水患。这反映了人们向往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借助神力剪除邪恶的美好愿望……这部分讲解中,第一段是上一个景点向北极阁的过渡,是在观赏完月下亭、湖心亭后讲的;第二段是看到北极阁后的概况介绍,讲于进阁之前;第三段是在北极阁内边参观边讲解的;第四段为向下一个景点的过渡;第五段是游览完北极阁、向南丰祠走的路上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作的讲解。其次,应根据讲解内容调节音量。对于表达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要加大音量,以示强调。讲故事时,为了造成紧张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以欲扬先抑,故意压低嗓门。如在讲解大明湖公园铁公祠时要插入铁铉的故事(材料见后文)。在这段讲解中,我们要强调的主人公铁铉、朱棣等名字,说明围城结果的“3个月之久,没有结果”,表现铁铉英勇、忠诚的“忠臣的肉当然是香的了”、“油花四溅,旁人无法靠近”都应该在音量的变化上表示出来。语速导游讲解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如果讲得过快,游客听不清楚,降低游览效果;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引起疲劳。如果讲得过慢,又会耽误时间,影响游客观赏景物,让人感到不舒服,同时也可能被认为是不流畅、不熟练、不自信的表现。正常的语速应该在每分钟200个字左右。这种语速被认为不快不慢,导游也比较容易做到口齿清楚,游刃有余。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快,什么时候又应该慢呢?一般说来,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容易招致疑惑误解的事情、重要的地名人名数字等应放慢语速;众所周知的事情、不大重要的事情、故事进入高潮时要放慢语速。当然,导游语言要讲究变化。“关于讲演速度,所应遵循的原则,就是随时注意变化”。语速恒定会让游客感到乏味。我们在导游讲解中要根 据讲解内容,做到宜徐则徐,宜疾则疾,徐疾有致、快慢相宜。如:我们在讲解大明湖名字由来的故事时有这么一段话:可能要问,大明湖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古时候,济南北郊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雄峙,每天经声佛号,看上去极为庄重。然而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经常利用信徒烧香还愿的机会,奸污前来拜佛的良家妇女。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请了许多医生也不见效。官人的妹妹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香许愿,官人说什么也不同意。妹妹便在每天晚上偷偷地朝大明国寺的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妹妹决心到大明国寺还愿。那天寺内老和尚外出,几个小和尚见这女子长得年轻漂亮,颇有几分姿色,便起了歹心,悄悄地跟踪,查看了住处,回去报告了老和尚,老和尚立即派人把官人的妹妹抢到寺内。官人得知后,极为愤怒,他抄起大刀,跨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他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一声霹雳,天塌地陷,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地下。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大明湖。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前半部分应娓娓道来,语速比较缓慢;后半部分(“官认得知后”’以后)应有所变化,以产生感染力,打动游客心弦。具体说来,“极为愤怒,他抄起大刀,跨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他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一声霹雳,天塌地陷”语速应较快,“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地下。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大明湖”语速应较慢,以增强故事真实性,渗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语速这个问题中,还要注意适当停顿。停顿是指语音的暂时中断,能起到强调语义、加重感情的作用。某种具体场合的停顿,还可以起到特别的效果。有的语言专家甚至建议,停顿应占到全部的35%至40%。(2)语调:任何一种语言都少不了用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声调和语调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导游活动中,导游讲解也象藤野先生讲课那样,讲究语调的节奏,也就是抑扬顿挫。因为“人的各种感官都喜欢变化,同样的,也都讨厌千篇一律。耳朵听到同一种连续的声调会感到不舒服”。抑扬高低的语调变化往往使语言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使游客乐于倾听。语调共有三种,即:声调、平调和降调。它们各有其用途。例如,在讲解趵突泉公园趵突泉景区三股水“突字少点”时:请大家看一下那块石碑上的“趵突泉”三个字━━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突”字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据说当年趵突泉水汹涌奔腾,把那两点给顶走了---又有人说,那一点也向我们一样,喜欢旅游,所以它顺着趵突泉水溜走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个等到下午我们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再告诉大家。这段话中,使用到了三种语调。“这是为什么呢?”“它到哪里去了呢?”用的是升调。“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这个等到下午我们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再告诉大家”使用的是降调。其他使用的是平调。再比如,在讲解大明湖公园铁公祠铁铉的故事时:燕王于公元1400年6月8日兵临济南,受到了铁铉和都督盛庸等地方官兵的坚决抵抗。当时铁铉曾设计假装投降,在现在西门上设铁闸,想诱使朱棣进城,然后趁机落闸轧死朱棣。但由于守城士兵一时失误,计划失败,朱棣得以逃生。后来朱棣使用火炮轰城,城楼坍塌一角,危在旦夕,这是铁铉命令手下士兵在缺口前悬挂朱元璋的大画像,燕兵不敢再用炮击,铁铉利用这个时机迅速将城墙修复。后来,燕兵还在小清河修筑高坝拦水灌济南城,但经神灵保佑未能得逞。 燕王昼夜攻打了3个月之久,没有结果,又听说援兵到来,只得绕城而走。朱棣攻下南京后,推翻了建文政权,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乐皇帝。后来,朱棣北上,又进攻济南,铁铉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济南陷落,铁铉被俘,处以死罪。铁铉宁死不屈,大骂朱棣。朱棣下令割下他的耳朵和鼻子,让他自己吃掉,问他味道怎么样,铁铉非常坚定地回答道:“忠臣的肉当然是香的了”。朱棣大怒,下令把他放在油锅里炸。但是铁铉始终背对着朱棣、不肯正眼看他。朱棣极为愤怒,说:“你活着不肯服我,死后我一定让你服我”,于是下令让手下用大铁钩把他翻 过来,但是当时油花四溅,旁人无法靠近。朱棣没有办法,只好命人把他就地草草埋掉了。在这段讲解中,低潮部分音色应深沉些、平稳些;高潮部分,音色则应明亮些、圆润些。2、逻辑著名语言大师老舍曾经说过,“只有逻辑性强而又简练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导游语言要想获得最佳表达效果,除了它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外,其内在逻辑性也是特别重要的。(1)符合逻辑规律导游语言要符合逻辑规律。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理、要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等等。在讲解济南野生动物世, 界扬子鳄时,有位导游说“扬子鳄是目前我国特有而唯一的鳄种”。这句话表达意思含混不清,不宜为游客接受,不如改为:“扬子鳄是目前我国特有的鳄种,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发现过它的影子;同时扬子鳄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鳄种,我国还没有发现其他种类的鳄鱼。”(2)层次感这方面应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导游讲解的层次性问题。导游讲解内容往往较为庞杂,如果没有层次,就会乱作一团。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讲解的层次感。比如,对于大明湖“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的讲解:大明湖有两点特异之处,《历城县志》记载“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先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原因共有三点。其一,大明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岩;其二,珍珠泉、濯缨泉两大泉群的泉水源源不断的流注湖中,常年不竭;其三,北岸汇波楼下的北水门能够较好地调节控制湖水水位,尤其是夏季暴雨季节,北水门能够成功的将汇至湖里的雨水排泄出去,消除了水患。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才使大明湖成为具有“霪雨不涨,久旱不涸”特点的宝湖。再说“蛇不见,蛙不鸣”。这是大明湖独有的现象,一到夏天,大雨过后,城外北园一带,蛙声一片,而城内湖中却没有一声蛙鸣。对于这一奇异现象,当时人们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编造了一些传说逸话,流传至今。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济南,住在大明湖边,在历下亭休息时,蛇游动,蛙齐鸣,影响他休息,于是乾隆皇帝下令:“蛇回洞,蛙不准鸣”。从此,大明湖的蛇不见了,蛙不叫了。其实,真正科学的解释应该是大明湖里的水是泉水,水温较低,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不适宜水蛇生长,青蛙不能发情,所以叫不出声来。这一部分采用先概括后分说的方法,利用“先说……”、“再说……”加以区分,总体看来层次比较清楚。对于第一殿“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又从三个方面(其一、其二、其三)加以说明;对于“蛇不见,蛙不鸣”则从两个角度(传说故事和科学原因)进行解说,层次同样十分清楚。3、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对导游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同一导游材料,不同导游去讲解,收到的效果会有所差别,甚至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表达能力有高有低。对导游表达能力的要求,基本上有流畅、自然、条理三个方面。(1)流畅假如你跟团去游览大明湖,在影壁前导游向你讲解毛泽东主席诗词碑刻:前面这堵墙就是影壁了。有的团友可能要问,为什么要刚进门的地方修建这座影壁呢?这是受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的影响。据说鬼走路的时候是直行的,不会走弯路,所以在这里建造了这座影壁,以阻止鬼魅的进入,保障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大家再看影壁上的草书。(2)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由于语言运用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如果讲解过度使用书面语言,语速、语调配合不当,使用口头禅,就会给人以矫揉造作、不大舒服的感觉。如果音量过大或过小,音速过慢或过快,音调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讲解中所要避免的。(3)条理先来看千佛山唐槐亭的讲解:大家来看,前面这座凉亭就是唐槐亭了。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马背书法家”舒同 1981年来千佛山时题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字叔宝,济南历城人,相传他的故居在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上,是山东的英雄好汉、李世民的左武卫大将军。传说秦琼的塑像如果没有唐王相伴,怎么也塑不住。秦琼一生忠于职守,死后也不忘自己的使命、不愿占居主位。唐槐亭是由这边这棵唐槐而得名的。据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所以又被称为“秦琼拴马槐”。传说,秦琼非常孝顺,每年都要来为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他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由此徒步上山。现在树干已经干枯,但是又有一幼枝从老树中生长起来,犹如老树怀抱婴儿,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条理清楚,也是表达能力强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内容丰富、复杂的景点,讲解必须有条理。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穿插什么,都要事先组织好,否则会让人不知所云。这段导游辞,根据唐槐亭的景物,分为“唐槐亭” 和“唐槐”两部分进行讲解。游客首先看到的是亭子,所以先讲唐槐亭,主要讲“唐槐亭三字”和“秦琼庙的传说”两点内容,顺序是先实后虚。接着由唐槐亭得名自然过渡到唐槐上,主要讲“秦琼拴马槐”和“母抱子槐”名字由来。按照这个顺序组织这些内容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首尾连贯,表达清楚,能给人以明晰的印象。这样既便于导游介绍,也便于游客领会。在表达能力方面,导游要克服一些不良的口语习惯。有的导游用语暧昧、含糊不清,有的解说反复罗嗦、拖泥带水,有的讲解堆积词藻、艰涩难懂等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导游的表达能力,是应当想方设法克服的。俗话说,“一年拳,两年腿,三年才练一张嘴”,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的。只有坚持锻炼,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才能有所提高。1、语音方面导游讲解不仅要朗朗上口,而且要易于入耳。它必须具有口头语言灵活的音步和轻快的节奏,音步要和谐通畅,节奏要整合匀称,做到自然流畅、轻快和谐,给人一定美感。2、词语方面在词汇选用方面,应尽量使用大众化词语,包括浅显易懂的常用的基本口语词汇,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歇后语、谚语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导游讲解,又有利于游客接受。3、语法方面在语法方面,句法格式的选用应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这样讲解才能通俗生动,轻松宜人,幽默风趣,易于接受。4、修辞方面一般来讲,导游讲解应大量使用短句和散句,适当运用整句和长句。

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摘要: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能改造学校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绿色的清馨、鲜花的芬芳、潺潺流水的奔放这些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赋予师生们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赋予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的理念,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工作,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氛围。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窗口,是办学素质和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校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教学领域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提高环境建设对大学教学的重要性。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园布局知识化,校园绿化美化,不仅能改变校园环境的小气候,起到防风滞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使学生精神愉快,激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环境育人与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同时并驾齐驱,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千秋大业。校园环境园林化就是要把园林化设计搬进校园。利用林间小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亭台、回廊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信心,利用自然界的绿色,提醒学生生命的可贵,时间的短暂。利用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加学习的劲头。总之,园林化的校园环境是我们办学的特色工程,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2]。1、绿化、美化校园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统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逐步提高,办学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们这所两万余人的本科院校中,尤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今天,人的发展呈现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和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休戚相关。生理素质是物质的前提,社会环境则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既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还可以此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我校在校园总体现划上,特别注重建筑布局和美化布局的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其成为熏陶、教育、塑造学生的辅助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陶冶,让他们的精神领域和知识水平同步提高,真正成为一个思想上与时俱进,精神上丰富多彩,知识上超凡脱俗的名符其实的当代大学生,使他们的知识与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校园的绿化、美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学子前来就学,由此不断扩大我校的教学规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道德、心灵美的统一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高校师生的基本需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恬静、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文化历史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高校校园环境的塑造有利于高校师生环境道德、环境责任的自觉培养。高校校园环境在培育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高校毕业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职业职责、价值目标要以造福人类为指向,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一点来说高校环境的塑造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它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并且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提升学校的凝聚力,使师生充满自豪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净化师生的心灵。校园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为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使师生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疏松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它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精神食粮,它以空旷、豪放、煦丽多彩的色调,使师生们心胸开阔、积极上进、充满自豪感和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亦即穆尔所提的校园“场所精神”,对师生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默默的渗透作用,体现了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的境界。3、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求知欲的统一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索知识的一种心理状况。而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导致对某事物的探究。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美化、绿化校园的过程中,将校园内共有的木本植物用标示牌标明:蔷薇科(R o s a e e a e)和木樨科(O l e a c e a e);豆科(Leguminosae)和松科(Pinaceae);蔷薇科李属(Prunus);松属(Pinus)、圆柏属(Sabina)和蔷薇属(R o s a)。校园内有一些有重要观赏价值植物,如: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黄玉兰(Mgnolia sp“.Sunspire”)、紫玉兰(Magnolia lilirflora)[3],还有一些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树木,如辽东冷杉(A b i e sh o l o p h y l l a),还有珍稀树木,如银杏(Ginkgobiloba)等。木本植物,有香花槐、日本五针松(P i n u s p a r v i f l o r a)、银杏(Ginkbiloba)、核桃(Juglansregi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黄玉兰(Mgnoliasp“.Sunspire”)、四季玫瑰(Rosa rugosa var.)、黄刺梅(Rosaxanthina)、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紫叶碧桃(Prunus persicvar.duplexcv.Pissardii)、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金叶小贞(Ligustrum quihoui var.)、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将它们的产地、年龄、生活习惯、作用、功能、观赏特点进行详细的记载。在小游园设立标牌,介绍它的设计意图与园林每一区由于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容易构成独有的风格[4]。使园林绿化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人形象特征,以强化人的感受识别,以植物名称来点拨游玩中的受教,以创设适宜环境,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他们不断地产生、爆发思想的火花,即顿悟的过程。4、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创造力的统一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创造力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绿化、美化校园应以绿色为基调,并以大绿为主,适当栽种花草,在讲究一定艺术性的同时,栽大树,植大绿,规整、严谨、有序,使校园绿化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人造树林、大树种植相配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绿化系统,以充分体现高校所特有的庄重、高雅、清新、宁静和奋发向上的氛围与风貌。使学生从园林绿化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园林绿关化与建筑的关系,从祖国美好山川灵感得到的启发,然后在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来临的时候,通过记忆的加工、重组、选择、判断等形成创新的源泉,实现创新的契机。5、绿化、美化校园与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校园绿化、美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还应包括校园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师生和同志间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具体表现为能不断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办事公平、高效,讲团结,讲协作,讲原则,讲大局,是安定团结、公平正义的学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民主办学,依法办学,是民主法制的学校;以诚待人,增强同志间、师生间的友情、亲情,是充满团结的学校;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应遵循多样化统一、均衡、比例、韵律、对比、和谐、质地、简单、寻求意境的原则[5]。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6],得以涵养。校园绿化应在点、线、面、空间四要素的约束下,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配合校园建筑起着衬托辅助作用。体现园林式的校园,高水平的科研,高质量的教学,科学化的管理。通过绿化、美化的校园,笔直的校道从校门延伸至生活区,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带、绿化带交错有序,整齐规范,长廊、景观建筑[7]别具一格,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内的松柏、大王椰、柳树、翠竹等各种树木30余种,草坪10000多平方米。目前,校内花坛、凉亭风格雅致,小桥清池别有韵味,红花、绿叶相互辉映,形成了四季常绿的美丽景观,成为学生饭后聊天、看书休闲的好去处。在校门口、教学楼、宿舍楼的显眼处,到处可见墙上贴着一些制作简洁的标示牌,上面写着“请您把废弃物放进果皮箱,这样您才是我们文明学校的一员!”有的充满诗意,如:“我愿化作一滴雨,洗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校园内,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校园环境。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目标是: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得以饱含酐畅。我们的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我们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杜文贞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美丽校园[J]高校后勤研究2007,(1):76-78[2]葛贤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高教与经济2007 20(1):37-39[3]刘艳萍,董文珂花卉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北方园艺2006,(5):122~123[4]肖运成校园绿化与植物造景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33-5234[5]李治中绿化美化校园优化环境育人--高校园林绿化系统工作只之关键高校后勤研究2007,(1):92-93[6]王学光绿化美化校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研究2007,(3):113-114[7]徐玉秀论校园景观设计国外建材科技2007,28(1):114-116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与两棵老槐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现在古大槐树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祭祖。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洪洞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祭祖堂里供奉着所有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姓氏牌位,总共1230个,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众,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十八个省,五百县,有的还远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大槐树楹联香挹行襟留快饮;荫清古道倚斜阳。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誉延嘉树;荫庇群生。[编辑本段]洪洞大槐树景区景点主要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槐香桥、鹳鸣桥、莲馨桥、同源渠、过厅、迁民壁画、牌坊、茶室、一代大槐树遗址、二三代大槐树、石经幢、千年槐根、新塑大槐树、思源潭、献殿、祭祀广场、祭祖堂、洪崖古洞等景点。根雕大门“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根字影壁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槐香桥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沧桑巨变无奈老槐逝然,但悠悠槐香荡漾于中原、华夏,萦绕于故土新居,萦回在千万移民后裔的心肺之际,这是思乡之情,这是恋祖之情,这是难割难舍的同根同源之情。“槐香”又曰“怀乡”、“槐乡”,正是“望乡更觉香,回乡香愈浓,香飘千万里,怀乡情更切”。鹳鸣桥“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老鹳窝是一个情结,世世代代为移民后裔魂牵梦绕,它是老家的标志,是祖地的图腾。六百年来,汾水之弯,槐荫之下,鹳鸟群栖,戏水觅草,追逐鸣啭,声犹在耳。游子思乡之情,因鹳鸣而愈浓,移民恋祖之怀,缘鹳鸣而愈切,今回故乡踏故土,偿先辈之愿,叙宗族之情,连源流之谊,续世代之好,果如鹳鸣之韵,绕梁回野,久久不绝。莲馨桥洪洞自古就有莲花城的美誉,盛产莲藕,盛夏而后,到处莲花盛开,花香沁人,整座洪洞城都被莲花包围。道光进士、洪洞玉峰院讲席,祁宿藻《故乡吟》中有“一经莲桥花满城,问津疑是桃源渡。”的诗句。莲花是圣洁之花,君子之花,“莲馨”谐“连心”,寓意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心。同源渠同源渠,顾名思义,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融汇于整个华夏民族,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只要是大槐树的后裔就能在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踪迹,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过厅这座过厅为五间三开一启的过厅。门厦琉璃盖顶,吻兽齐全,正中檐下书写七绝二首。第一首意为:所有移民后裔都是杨侯国人—洪洞人,这并不是没有根据,众多的私家碑记、谱牒都有记载。第二首意为:北京、河南、山东以及安徽滁和一带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请不要担心互相误认,关于小脚趾为两瓣的古老传说就是我们相认的凭据。迁民壁画这幅迁民图是根据明代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由卢保桐先生绘制而成。反映了当时迁民的悲壮情景。据正史记载明初规模较大的移民有十八次,整个移民过程历经洪武到永乐先后近50年时间。移民在广济寺外大槐树下集中报名登记,领取外迁用的凭照和盘缠后迁往各州府。牌坊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茶室茶室,建于民国三年,专供游客歇脚休息、品茶聊天的场所。面宽10.45米,进深4.77米,面积不大,脊高一般,形貌与民居无异,意义却不一般,它是为接待远方归来的游子而特意兴建,匾额与楹联所表述的也正是这种老家与归客之间的亲情。一代大槐树遗址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民国三年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二、三代大槐树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石经幢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珍品。千年槐根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新塑大槐树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思源潭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移民先祖当年从这里开拔外迁,开疆拓土,但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对故土的思念。几百年后,移民后裔也绝不会因时间的遥远而淡忘对自己源头的眷恋。在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掸尘净手,以虔诚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献殿“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祭祀广场“祭祀广场”位于“一堂两阁”正前方,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游人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阔。祭祖堂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 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洪崖古洞“洪崖斩壁”、“古洞连云”是洪洞八景之二,洪洞县名的来历是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为演绎洪洞这一胜景,修建了此“洪崖古洞”。“洪崖古洞”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南北长40米,东西宽20米,崖高16米,洞高4米,宽2.5米,洞内蜿蜒曲折,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编辑本段]相关影视2006年《大槐树》

这是移民事件,据说从这个地方迁移的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脚的小拇指的指甲呈现两瓣,因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并且范围很广,所以都把山西大愧树当作是故乡。

离开故乡,想着的还是故乡,最忘不了的,是一棵常常走进梦里的树。

那是一棵槐树,不大,比我还小几岁。今年槐树应该三十岁,三十岁的一棵树,人们有时候称其为老树,我却感觉它一点都不老,因为比我还小几岁。因此,当初曾让它喊“姐姐”,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它的跟前,说:“叫姐姐,俺是你姐姐哩。”

树不会说话,自然也喊不出“姐姐”,但在梦里我曾无数次听到它喊“姐姐”的声音。

离开故乡很多年,每一次回到故乡,都要去看看那棵老槐树。因此,村人们常常对我说:“你记挂著的是老槐树,难道就不记挂俺们这些村里的人吗?”

其实,我自己知道,记挂着老槐树,也就是记挂着村里的人,因为村里的人和老槐树一个样,都在我的梦中出现过,只是老槐树走进我梦中和村人们走进我梦中的情景不一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记挂老槐树比较多。

那一年我五岁,是一个春天的上午,爷爷说,走,跟着俺去栽树。

我问爷爷,要栽什么树呢?

爷爷说栽槐树。

爷爷说的时候,我已经看见了他一手提着三棵不大的槐树苗,一手提着铁锨。

虽然我才五岁,但依然知道栽树是不可能离开铁锨的,要用铁锨挖一个适合树生长的坑,然后才能很认真地把树栽下去。

“爷爷,这树什么时候能够长大呢?”望着爷爷手里那几棵小小的树苗,我很是怀疑这样的树是否能够长大。因此,问过之后又指了指院子里一棵高高大大的泡桐树说:“它什么时候能够长得像这棵树一样大呢?”

爷爷听了我的问话,自然是笑,而且笑得很灿烂。爷爷笑过之后,还在那天的晚些时候对我的父亲他的儿子夸了我一番,爷爷说:“这孩子还挺有头脑,知道把一棵树苗和一棵大树相比较。”

父亲说:“是吗?她怎么比较呢?”

爷爷说:“她指着那棵高大的泡桐问,这棵小树苗什么时候能够长成这么大啊?”

父亲自然是笑了,但对于爷爷的话那时我好像不怎么懂,但却真的在爷爷的指导下,不,是和爷爷一起栽下了那三棵小小的槐树苗。当时,爷爷告诉我栽什么树也不如栽槐树,栽槐树一旦成了材就是大材,其他树即便是成了材也是小材。不过,爷爷还说槐树虽然能够成大材,但槐树却并不容易成大材,因为槐树活起来很难,长大成材也很难,正因为很难所以咱们才要好好地把它栽活,用心地培养它真正成大材。因此,从那时候开始,我知道了栽什么树也不如栽槐树,因为槐树能够成大材!

在这之前,村子里还有三棵比我们的先人还要老的树,也是槐树。在爷爷的爷爷还没出世的时候,它们就先于我们来到这个村子住下了,它们目睹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村子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比如义和团的故事,比如杀鬼子的故事,比如解放军追击国民党的故事等等。所以,村人们都很敬重那三棵老槐树,比对村子里任何一位老人都敬重。三棵老槐树其中的一棵,也就是村子最高处的那一棵,曾经吊死过大头的爷爷,大头的爷爷和我的爷爷差不多,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就是伙伴,可惜到了成为老伙计的时候,大头的爷爷在那棵最高处的老槐树上吊死了。爷爷还说,吊死过大头爷爷的那棵老槐树被所有的村人们都记住了,大头爷爷吊死在那棵老槐树最低的一个树杈上,这个杈子虽然已经干了很多年,但却一点也没朽,它离地面不足一米半,却能够让大头爷爷踮着脚尖在这里吊死,所以村人们都说那棵老槐树很吊诡。正因为那棵老槐树很吊诡,后来也就没成大材,与它相距不太远的另外两棵老槐树,都被一个有钱人花大价钱买走了。据说那个有钱人买走后用那两棵老槐树做了一个很豪华的大门,大门里面是很豪华的酒店,酒店里每天挤满了有钱人,银子哗啦啦地往里流,那个有钱人也就更有钱了。但那棵吊死过大头爷爷的老槐树,也就一直在那里老着,很多年都没卖出去,所以很多年那棵老槐树都没成材,以至于后来村人们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平房搬到楼上去时,它被砍掉了,砍掉之后做了什么用,好像村里没有任何人知道,就连支书也说根本不知道砍掉那树的人把那树怎么处理了,也许是劈成柴禾烧了,也许是锯成短木用在了养鸡场的架子上,反正根本都没成大材,因为那棵树上面的一个树杈上,吊死过大头的爷爷。村支书甚至还说,谁知道咱们都没出生的时候,那棵老槐树上还吊死过什么人呢?

感觉很幸运。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我和爷爷一起栽下的那棵槐树到现在还很旺盛地生长着。当然,五岁那年的春天我是和爷爷一起栽下了三棵槐树的,可惜后来只活了这一棵,而这一棵在村人们搬到楼上去的时候,却保留了下来,竟然没有像那棵吊死过大头爷爷的老槐树一样被砍掉。

“这棵槐树怎么就没被砍掉呢?”我站在槐树下面,望着它繁茂的枝叶,喃喃地说着。本想去问问爷爷,咱们栽下的这棵槐树已经生长了三十年,还能够成什么大材呢?可惜爷爷早已经走了,没有办法去问他了。但从村人们看向这棵老槐树的眼神里,我知道大家都记住了它。

“望见那棵老槐树,就想起咱们居住过的老房子和老院子。”

“咱们村子旧址上,好像也只有这棵老槐树了。”

“是啊,如果没了这棵老槐树,都让人怀疑咱们村子是否存在过?”

……

再一次回到故乡的时候,几个村人从远处走了过来,他们同样望着那棵老槐树说来说去。对于他们的说来说去,我没有插话,也不知道要插什么话,只能保持沉默。也正在我保持沉默的时候,院中一个叫腊月的叔叔冲我笑了笑说:“好像这棵老槐树,是你和你爷爷一起栽下的吧?”

“是啊,都三十年了,记得当初俺还让它喊姐姐哩。”我说。

“你让它喊姐姐的时候,俺就站在你的身旁,分明这树没有喊你姐姐,你却非要说这树已经喊你姐姐了。当时,俺还笑着说,看看,她说树能够说话呢!树怎么会说话呢?”腊月叔叔说。

“是啊,那时候分明听到了这树在喊俺姐姐,但其他人却都说没听到。”我说。

腊月叔叔却依然笑着,说还真是好哩,那些年就你和你爷爷栽活了这样一棵老槐树,要不是你们栽活的这棵老槐树,咱们村子如今都没有影儿了哩。

腊月叔叔这话说的很对,如今村子已经没有了,村人们全都搬到了楼上,村子里家那些土坯房早已经被扒掉,唯一保留下的也就只有这棵三十年的老槐树了。因此,我很庆幸,庆幸我和爷爷一起栽下的这棵老槐树,成了村子里的唯一标志。要是没有这样一个标志,我们的村子是不是真的就没影儿了呢?

这样来看,老槐树就和整个村庄的亡灵站在一起了,也和我们祖先的亡灵站在一起了。

谁都知道,一棵活得比我们的祖先还要久远的树,隐藏着一部村庄未被说出的历史,这部历史比人们已知的更加真实和全面。我敢说,虽然是我和爷爷一起栽下了这棵树,虽然这棵树比我还小几岁,但我却不如它了解这个村庄,这三十年村庄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它都知道,而我也仅仅是知道某些简单的细节而已。前些年,村子里的老树还很多的时候没人在意这棵树。由于对一棵棵老树和历史的无知,人们砍伐了村子里几乎所有的老树和不老的树,砍伐树木的人好像根本都不知道,他们砍的是自己和这个村子的祖先,如今这个村子只剩下了这棵比我还小几岁也仅仅只有三十岁的槐树。我开始担心起来,担心哪一天这棵的槐树也会被砍伐掉,即便是能够让它成大材,那我再从城里回来也就找不到过去的村子了,过去的村子的任何影儿也不会留在我的眼睛里了,只能在我的脑子里存放着。即便是今后有了再高的显影技术,也不可能把村子真正的面貌显现在人间了。因此,想想很可怕。于是,我伸开双臂抱住了那棵老槐树,深深地亲吻了一番树身上眼睛一般的疤痕。

又过了一些时日,我乘一架飞机从所在的城市去远方的另一座城市,感觉那架飞机正好路过我们村子的上空,就一直盯着飞机的悬窗往下看,试图看到那棵比我还小几岁的老槐树。当然,飞机飞得那么高,飞得那么快,根本看不到那棵老槐树,但在我的意念中分明已经看到了那棵老槐树。几天前,村子里有人进城,告诉我有一对喜鹊在老槐树上筑起了窠巢,而且喜鹊们不断在上面飞来飞去。这样想着,似乎发现喜鹊们已飞到了飞机的悬窗旁边,像一个人不肯离去的灵魂,从空中望着自己曾经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于是,我像是对着喜鹊,也像是对于自己,喃喃自问:“什么能与老槐树同在?什么能与故乡共存?”

二爷爷的拴牛桩

又是九月秋风起,浑身上下有一股透心的凉爽。

这样的季节里,大地上的一切似乎都在结束着。庄稼在田野里等待着收割,孩童走在放学路上,路旁的树木落叶缤纷……

这样的季节里,再一次回到故乡废墟一般的土地上。

古老的村子搬走了,旧址上一处房子也没有,满眼荒凉。野草自然是钻了空子,疯也似的生长起来,以至于把原本村子里应该显露在外的遗物遮蔽了。

一年多前,村子被一夜之间扒掉,代之以旧址旁边的所谓新型小区。高楼不多,也就几幢,就把全村四五百口人就盛下了。

“几幢楼房,就能成为‘幸福花园’?”见到村支书,我这样说了。说什么村支书都不怪罪,因为我比他辈份高,他喊我姑姑。无论他年龄多大,都是晚辈。因此,姑姑说什么他也只有听的份儿。

“眼下是几幢,将来还会盖很多幢,等很多幢楼房都盖好了,周围十几个村庄的男女老少都要搬过来。到那时,‘幸福花园’也就真的幸福了。”村支书这样说的时候,冲我笑笑,然后很亲热地喊了一声姑姑,说你还是别挑剔了,上级让咱们全村上楼,咱不上楼也不行,再说这幸福生活就得通过上楼来体现,不是吗?”

我走向废墟,想去看看村里那些老物件。老物件都在旧址上,即便是村子已在一夜之间被扒成废墟,它们也不曾消失。曾经想到过把一个很钟情的老物件弄回城里,可想想老物件弄到城里还能算老物件吗?再说二爷爷早就说过,那老物件很难弄得动,于是作罢。之前的几次故乡之行,老物件依然稳稳住在旧址上,虽然疯长的蒿草将其掩盖,却还是没能逃过我的眼睛。只是,老物价已没了原有的光泽,在蒿草下变得有些锈迹斑斑了。

其实,老物件没什么特别,仅仅是一根拴桩子而已。不知为何,我就喜欢那样一根拴牛桩子,感觉上面牵着我的童年,也牵着村庄的历史。当然,那根拴牛桩和村子里其他拴牛桩不一样,它长在土地上,凸出地面的是一个很好看的钩儿,二爷爷当年把老黄牛拴在上面很结实,任老黄牛怎么闹腾也不会把桩子 *** 。

“一个拴牛桩,有什么好看的呢?”村支书这样说的时候,我笑着瞪了他几眼,说你懂得还是太少了,这怎么能当村支书呢?村支书依然冲我笑笑,不再说啥。对于我所心仪的拴牛桩子,他好像根本不理解。是啊,一个拴牛桩子是没什么好看,可拴牛桩子背后的故事呢?全村当年有无数拴牛桩子,每一根拴牛桩子都发生过不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我们村子的历史,而且最不能释怀的是那根拴牛桩子陪伴了我的成长,我长高了,长大了,它却依然在地上趴着,依然将自己深深埋在土里。

拴牛桩子不归我家所有,是对门邻居二爷爷家里的。

我家门朝东,二爷爷家门朝南。我家南面还有人家,二爷爷家南面是一处水湾。因此,老辈人说二爷爷家的风水好,坐北朝南,对着水面,清风自然。但记事以来也没发现二爷爷家有多么清风自然,只知道二爷爷有两个闺女,先后外嫁他乡,二爷爷和二奶奶也就相依为命,脸上无数道壕沟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也展现着岁月的沧桑。读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都能看到二爷爷从外面牵着那头老黄牛回来,都能见他把老黄牛拴在门前的桩子上。然后,给牛丢些麦草或从外面割来的青草之类,牛吃着,他蹲在一旁的湾边上抽烟袋。二爷爷的烟袋很长,差不多有半米,每当他抽烟的时候,我总喜欢蹲在一边看,看他手里那长长的烟袋,看他吐出的每一口长长的白雾一样的烟气。那时候,牛被缰绳拴在桩子上,没法自己走开,二爷爷没被缰绳拴着,却也走不开,好像被一根无形的绳子拴在湾边上让他跟牛做伴似的。后来,二爷爷死了,剩下了二奶奶一个人,但二爷爷的坟在湾东面的那片空地里凸起了一个土包,离拴牛桩子依然很近。当然,村庄被在一夜间扒掉的时候,二爷爷的坟包也给铲平了。好在拴牛桩子还在,像是专门留在那里陪伴着地下的二爷爷。

二爷爷的老黄牛比他晚死几年。那几年里,二奶奶接过二爷爷手里的缰绳,每天一早牵着牛出门,傍晚牵着牛归来。后来,二奶奶也老了,渐渐种不动地了,老黄牛也干不动活了,二奶奶却不愿意把牛卖掉,更不愿意让人把牛杀掉,就那么一天天让牛陪着自己,牛成了二奶奶唯一的伴。再后来,牛突然就死了,二奶奶却又活了很多年。因此,村人们都说,如果二爷爷不死,那牛也不会死,因为牛身上有二爷爷的命,二爷爷身上也有牛的命。期间我曾无数次去二奶奶家里串门,看她喂的那头老黄牛,和她说些着三不着两的话。二奶奶问我:“妮儿呀,你是不是念八册了?”二奶奶看见我怀里抱着的一本书了。乡间老人大多不识字,常常根据书的厚薄认识念书的程度。那时候,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是一二册,二年级的课本是三四册,算下来读完小学是第十册,二奶奶见我抱着的那本书很厚,以为快要小学毕业了。其实,那是一本课外故事书,根本不能代表我正在读几年级。

“才读五册哩,这书是一本故事集。”我说。

“故事也能赶集?那可真好哩!”二奶奶说。

如今已经过去很多年,二奶奶的话语和慈祥的面容依然在脑海中闪现。也许因为二奶奶的话,也许因为二爷爷的烟袋,那根已经有了光泽的拴牛桩刻进我的记忆里,也让我记住了那根拴牛桩是有根的,它的根深深扎在村庄的地底下,谁要想拔走,除非围着桩子挖一个很大的坑。二爷爷曾经说过,这拴牛桩本来不是拴牛桩,而是一棵很实在的枣树,枣树长到碗口粗的时候,村子里实行了责任田,牛分到了自己家,二爷爷高兴地把它拴在门前的枣树上,吃完饭出来一看,牛把枣树皮啃光了,只剩下牛头往上的地方没有啃。来年春天,枣树没再发芽,二爷爷干脆用斧子将其树杆砍掉,只保留了带钩儿的根部,拴牛桩也就很实在地在村子里住了下来。牛干了一天的活计,累了,回到家就被拴在桩子上。那时候,我放了学常常去看那头牛,也看拴那头牛的桩子。一次,见二爷爷把拴牛的缰绳紧了再紧,就说牛被拴在桩子上太不自由。二爷爷笑笑,说人比牛自由吗?我说人当然比牛自由,想去哪就去哪,你把牛给拴在这里,它一点也不自由。二爷爷依然笑笑,说你还小,不懂,其实人和牛一样不自由,人的一生和牛的一生都被一条绳子拴着,一生一世被拴在这个村庄。咱们村是一个更大的桩子,全村人都被拴住了,一拴就是一辈子,即便是有机会走出去,走得再远还得回到这个村子。北院的老赵、西院的王琉璃,参加完淮海战役都打到海南岛了,还不是又回到村里当了社员。

二爷爷这样说过,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冲我摆摆手,说你们现今的小孩子不一样,正在成长,将来很可能村子这根桩子拴不住你们了,但也得记着回来看看。我说看什么?看拴牛的桩子吗?二爷爷说也行,拴牛的桩子也值得看,要不你走多远都想咱们这个村庄。

秋风依然刮着,我再一次在秋风里与村庄告别。准确地说,是在与村庄的旧址告别,但村庄原来的影子却深深印进脑海里。那一刻,我分明又看到了二爷爷拴牛的那根桩子。虽然它已被深深埋进土里,但感觉中它依然站立着,在秋风中鸣唱着熟悉的歌谣,好像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也好像是“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

每一首歌谣,通过秋风,通过那根拴牛桩子鸣唱出来,很像是村庄记忆里的呜咽。

河北省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说,自己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来的。如果接着要问:为什么迁移呢?那就得从“燕王扫王”说起了。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压守大都(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火文)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说则为“燕王扫北”。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河北这块地方“青辚白骨”,“怵惊心目”,满目荒凉。而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风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片升平景象。 “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经济。永乐初年,诏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于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便在洪洞县设立一个移民机构,专门办理移民事宜。相传此处有一棵老槐树。故河北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与余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生命宛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它所流经之处,总会给予他人以心灵的渴望。正因为如此,生命的长河才被回馈的花瓣点缀得那样美丽动人。所以说,爱给予它的也是一种美。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泰戈尔说:“爱是人类心中永远不熄灭的火焰”。正因为地球上存在这种世世代代相传的种子,所以世界才会变得香气弥漫,使生命更加多姿多彩。因此我相信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存在爱。依旧,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初升的太阳,那是自然之美;我们每天都能拥有他人的关爱与帮助,这是人性之美。自然,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便成了我人生的警语,爱心的追寻。

生命宛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它所流经之处,总会给予他人以心灵的渴望。正因为如此,生命的长河才被回馈的花瓣点缀得那样美丽动人。所以说,爱给予它的也是一种美。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谢亮的老人,在北京东直门大街前义务为人指路,已有5年了。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为了指路,他花了很大的心血,可他却从不烦恼,反而十分快乐。电视台给他1.2万元的奖金,可是谢亮老人却把这1.2万元的奖金一分不少地捐给了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女孩说病好之后一定要和谢

亮老人一起指路。这就是老人最好的报酬了吧!

深圳市的“关爱行动”中演绎了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难道你还会说这是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吗?丛飞叔叔的舍命相助,为贫困儿童燃起了生命的火花,为那些身患重病的人们送去了一份关爱,难道这不是心灵的美之所在,助人为乐的表现吗?

人的一生,不可能平静地度过,也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独立存在;他也需要别人的关爱与帮助,同时,他也应该为别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没有付出,那有邂逅所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啊!在关键时刻帮助别人一把,别人的幸福与微笑,也许会成为你内心世界所缺少的一种温馨与快乐。因此,我坚信那是幸福的香味,那是关爱的美丽。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学子真情呼唤:留下一份爱,回馈一份人性美;多一份爱心,便多十份快乐;唯有关爱会让我们的生活世界变得更光明温暖,更精彩纷呈;想要爱温暖人间,那就快快行动吧!

接受还是付出,就如哈姆雷特的生还是死一样是一个困扰人的问题。我们且不作任何评述。看如下三段:

一、亡国·复国

春秋的历史是龙的叱咤。这个时代豪杰辈出,成王败寇的定律一次次被验证。我所要提到的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勾践。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为了复国,他卧薪尝胆,他付出了太多才有了三千越甲涌进姑苏的一天。身为一个君王,他付出了高贵,身为一个人,他付出了尊严。相形之下吴王夫差就只知坐享江山,高床软枕美人在怀,终于沦为阶下之囚。昔日的亡国之君上演了一出王者崛起的传奇。

成败就在得失之间,懂得付出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二、瀑布·礁石

小桥流水,雅致至极,但总觉得缺少一种气势。瀑布则不一样,万千水珠如九天银河飞泻直下,让人心怀钦慕。看似柔弱的水却蕴含了如此骇人的力量。为了体验在空中飞扬的瞬间,为了成就那堪称惨烈决然的壮美,水珠付出了生命,甚至不惜粉身碎骨。再看那海边的礁石,浪打千回,却只知接受,最终被挫伤了锐气,磨平了棱角,还浸透苦涩。

有时付出便能造就短暂但绚烂的一次成功,而接受却最终会被岁月掩盖锋芒。

三、人生·赌注

人之初,性本善。但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你却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人性在蜕变。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成了他们的人生信条。其实人生便是一场赌局,你想赢便要下注。只有付出,你才会有赢的机会,或许你会因此血本无归,但做一个旁观者,只想不劳而获,那么你没有开始

赌便已输得一穷二白。

学会付出,你才能笑到最后,你才能锋芒毕露,你才能拥有机会。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付出时,人生便已准备好了相应的回报。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存在爱。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初升的太阳,那是自然之美。我们每天都能拥有他人的关爱与帮助,这是人性之美。

生命宛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他所流经之处,总会给予他人以甘露,正因为如此,生命的长河被回馈的花瓣点缀得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动人。所以说给予也是一种美。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医生赶着去给一位儿童进行抢救,行至半路,竟发现路前方有一条深沟,他无法过去,于是他求助于路旁的一台推土机的司机。司机答应了,他为医生填好了深沟。医生一路飞奔,终于孩子得救了。在回去的路上,他感激地向那位司机道谢,“谢谢你,是你救了孩子一命。”不料,司机却说道,“我根本不知道那是我的孩子”。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却告诉我们,付出也是一种美。

回望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茫茫人海,在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有不少。但是人们却不曾忘记留下自己的一份爱,一份帮助。他们的帮助尽管很渺小,但却让每一位受助之人如沐春风,或许这就是爱的魔力,人类最无私的美丽,它让这个世界远离浑浊,走向光明。

深圳的“关爱行动”中演绎出了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难道你还会说这是一个冷漠的社会吗?资助特困家庭,为地贫儿童燃起生命之光,为那些身患重症的人们送去一份关爱。难道这不是心灵的美,受助的快乐吗?

人的一生,不可能平静的度过,他不能孤立于社会及他人,他需要有他人的关爱与帮助,同时他也应该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幸福的香味,关爱的美丽。

有爱,才有阳光;有阳光,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美丽。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美丽,那么请用我们的爱,来为这个世界装点美丽。(句子不错)

美丽,它来自于内心。美丽宛如一瓶年代久远的美酒,越久越香,越香越醇。内心的丰厚积淀来源于爱,美丽便也会因为爱而散发至全身。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留下一份爱,回馈一份人性。

评语:本文向人们讲述了付出的美丽,整体结构完整,语言组织相当的紧凑,尤其是文章夹叙夹议,很好的利用了例子的说服力,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希望小作者继续努力。我感觉,本文要是再适当的加强一下对题目的呼应,效果会更好。

有人说,谈善容易行善难,我不赞同。

善是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形态,不分大小,也不分时间与空间,更不分对象,我们随手就可以为之。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容易忽视,我们要学会时刻在生活中行善。

俗话说“善有善报”,有善就会有回报,但我们行善不是为了刻意追求回报,而是为了人生中的那一份豁达,那一份快乐。 勿以善小而不为,事无巨细,再小它也是个事儿,凡存在就有理由,就如一颗小滴水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我们身边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就一个又一个的善举,而这些小小的善举,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快乐了自己。小事虽很平凡,但小事上体现出来的善心却是伟大的,像网络上的微博传递爱心,只需点击鼠标,尽微薄之力就可以传达出一份爱心,就有可能帮到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样我们就会感到喜悦,这是一种内心的升华。

这就有如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这样。 生活中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事,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索取。

如果只想着收获,那便会失去很多快乐,无论在任何事情上,我们应该多一点无畏的付出,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无论回报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就像船主与油漆工的故事,油漆工无意之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却拯救了一个宝贵的生命,最后,他不仅得到了助人的快乐,还意外地收获了钱财,有形与无形的回报都随之而来,这些都不是刻意为之的。

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

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

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

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开灯这件小事,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很多美好。

学会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是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的,是会在持之以恒中得到延伸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世界充满爱时,那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幸福的分享。

有人说,谈善容易行善难,我不赞同。

善是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形态,不分大小,也不分时间与空间,更不分对象,我们随手就可以为之。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容易忽视,我们要学会时刻在生活中行善。

俗话说“善有善报”,有善就会有回报,但我们行善不是为了刻意追求回报,而是为了人生中的那一份豁达,那一份快乐。 勿以善小而不为,事无巨细,再小它也是个事儿,凡存在就有理由,就如一颗小滴水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我们身边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就一个又一个的善举,而这些小小的善举,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快乐了自己。小事虽很平凡,但小事上体现出来的善心却是伟大的,像网络上的微博传递爱心,只需点击鼠标,尽微薄之力就可以传达出一份爱心,就有可能帮到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样我们就会感到喜悦,这是一种内心的升华。

这就有如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这样。 生活中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事,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索取。

如果只想着收获,那便会失去很多快乐,无论在任何事情上,我们应该多一点无畏的付出,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无论回报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就像船主与油漆工的故事,油漆工无意之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却拯救了一个宝贵的生命,最后,他不仅得到了助人的快乐,还意外地收获了钱财,有形与无形的回报都随之而来,这些都不是刻意为之的。

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

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

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

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开灯这件小事,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很多美好。

学会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是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的,是会在持之以恒中得到延伸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世界充满爱时,那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幸福的分享。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存在爱。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初升的太阳,那是自然之美。我们每天都能拥有他人的关爱与帮助,这是人性之美。

生命宛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他所流经之处,总会给予他人以甘露,正因为如此,生命的长河被回馈的花瓣点缀得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动人。所以说给予也是一种美。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医生赶着去给一位儿童进行抢救,行至半路,竟发现路前方有一条深沟,他无法过去,于是他求助于路旁的一台推土机的司机。司机答应了,他为医生填好了深沟。医生一路飞奔,终于孩子得救了。在回去的路上,他感激地向那位司机道谢,“谢谢你,是你救了孩子一命。”不料,司机却说道,“我根本不知道那是我的孩子”。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却告诉我们,付出也是一种美。

回望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茫茫人海,在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有不少。但是人们却不曾忘记留下自己的一份爱,一份帮助。他们的帮助尽管很渺小,但却让每一位受助之人如沐春风,或许这就是爱的魔力,人类最无私的美丽,它让这个世界远离浑浊,走向光明。

深圳的“关爱行动”中演绎出了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难道你还会说这是一个冷漠的社会吗?资助特困家庭,为地贫儿童燃起生命之光,为那些身患重症的人们送去一份关爱。难道这不是心灵的美,受助的快乐吗?

人的一生,不可能平静的度过,他不能孤立于社会及他人,他需要有他人的关爱与帮助,同时他也应该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幸福的香味,关爱的美丽。

有爱,才有阳光;有阳光,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美丽。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美丽,那么请用我们的爱,来为这个世界装点美丽。

美丽,它来自于内心。美丽宛如一瓶年代久远的美酒,越久越香,越香越醇。内心的丰厚积淀来源于爱,美丽便也会因为爱而散发至全身。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留下一份爱,回馈一份人性。

在很久以前,只有太阳,没有月亮。太阳每天竭尽全力地工作,甚至病倒了,可大家不仅不领情,反而埋怨太阳的光太过强烈,后来,太阳想了很久,最后,她牵出小小的不起眼的月亮,让她在夜晚绽放自己,展现自己温柔的美丽。月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太阳也没有被大家遗忘,人们都感谢太阳给了他们美丽的天空,而月亮也很感谢太阳给她的机会,太阳和月亮使天空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有了更丰富的美好——原来,美,不是单一,而是共同。

这令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在抗美援朝时期,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一架敌机飞速俯冲下来,正在队长准备卧倒时,他突然发现离他不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在那愣愣地站着,好象在思索着什么,压根儿就没听到敌机的轰鸣声,队长顾不上多想,一下子扑了过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身下,一声具响过后,队长站起身来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正准备责骂这位小战士时,他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小战士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那位队长,因为他在救小战士的同时也救了自己——原来,回报不是刻意,而是不经意!

在漫漫人生长河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否在的,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拌脚石,有时恰恰就是为自己铺路?你是否经常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散发着玫瑰香味的泥土

最近读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发现路旁的一堆泥土散发出非常芬芳的香味,于是,就把这堆泥土带回家,一时间,他的家竟满室香味。他问泥土:“你是大城市来的珍宝还是一种稀有的香料?或是价格昂贵的材料?”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普通的泥土。”“那么你身上浓郁的香味儿是从哪里来的?”泥土说:“我只是曾经在玫瑰园和玫瑰相处了一段时间。”

这散发着玫瑰清香的小故事深深感染了我,与玫瑰相处便会有玫瑰的清香!我不禁想起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由此看来,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啊!大家一定还记得《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小故事吧,为了给小孟子找一个适合他成长的好的环境,找一片馨香的“玫瑰园”,孟母不惜一切代价,多次搬家,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贤母教子的佳话。

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你与君子相处,你便容易具有君子之风;你与小人相处,你就容易染上小人之小,这些潜移默化都是不露声色的。一个单位,如果领导正直、善良、公正,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业务水平,充满了 *** 与活力,总是给职工以正确的导向,把付出放在功利之外,那么,他一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他的职工定会和他一样,欣赏到更高层次的美。大人尚如此,孩子呢?孩子更是容易被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一个孩子,成长在嫉妒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贪得无厌;成长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中,他便学会了忧虑害怕;成长在充满呵斥、挑剔的环境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和吹毛求疵。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成长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中,他便学会了大度与忍耐;成长在充满鼓励、赞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了自信与赏识他人;成长在分享、友善的环境中,他便学会了慷慨与热爱生活。“如果你想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你自己的心里应先要布满阳光。”也可以说,一个人心里充满着什么,就容易带给别人什么。

我们,不仅要做与玫瑰相处的泥土,吸收玫瑰的芳香,我们更要自我期勉,自我提高,努力做那芬芳的玫瑰,把玫瑰的清香带给他人。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华夏五千年来,中国的文明程度不断地提升,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暑假里,妈妈忙里抽空,带我到南京游玩了一天,没想到这一趟旅行中到处都有文明的陪伴,让我受益匪浅。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

甘肃一考生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要踏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丛飞的灵魂,去滋润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去放飞每一个心中的善良。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愿是那大洋中翱翔的航船,去寻找爱心的彼岸。长长的历史留下了沉沉的回忆,历史说:“付出吧,为了你的生命与心灵。”当爱心像鲜花般降临在沉重灾难中人民的心头,那会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壮举。演绎一曲心灵的乐曲,为他人,为社会,成就了丛飞的心灵。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在印度洋海啸之后,深重的灾难降临到海岸人民头上。一个个哭喊的面孔,无情的水魔吞噬了一切物质的脆弱,但它不能冲断世界人民团结一心的坚固桥梁。世界各地筑成支援印尼地区的坚固后防线,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私的援助温暖印尼人民的心。印尼地区渡过了最危难的难关,是世界给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光芒,笼罩着世界,这是人民心中的风帆,为了同胞兄弟给予的表白。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去遍寻雷锋的足迹。那黄昏细雨中,扶着大娘过街的,是雷锋的背影。那一丝微笑代表着一丝的高尚,是雷锋染红了社会,是雷锋唤醒了爱心的双眸。正如小李同学说的:“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撑起心中的棹,为别人划开自己的桨。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去寻找梦想的家园。受到洗礼的人们,跟上伟人们的步伐,开创更美好的明天。丛飞的情传遍了大街小巷,让我们跟从着爱心的脚印,去遍寻充满爱心的社会。春暖花开,花开之后才会有绿草如茵的美景,才会有繁花硕果的秋天,因为梦想充实了心灵,充实了人生。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打开心灵的大门。春去春来,硕果累累,都是心灵的开放。阳光是爱的本源,像丛飞,给予了社会阳光的滋润,给予了世界最美的花朵,必将成为人心中伟大的一面旗帜。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丛飞带着我遨游在爱的海洋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双双可爱的小眼,是丛飞成就了他们的灵魂,成就了他们的梦想。此时,丛飞变成了雷锋,他欢笑着告诉人们,付出自我,更多人将会快乐!该文章转载自搜学网: (如果你要写作文可以从里面摘抄点,如果要抄素材这个很好哦)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高二 | 800字 | 议论文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然而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但我们帮助别人、宽容别人、善待别人的时候,也反过来也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可见,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有的朋友会问:怎样才算与人为善呢?与人为善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稳私,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和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认别人的价值,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总的说来,善待他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遵从这个原则,你将获得许多好朋友、好伙伴。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人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用“心”和他人交往。有的人非常渴望友谊,但他们却不肯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上海某重点大学一位女同学曾经给我来信诉说她缺少朋友的烦恼。她说:“上了大学以后,也许是大家都长大了的缘故吧,个个变得勾心斗角,相互利用。我讨厌这种情形,所以我变得深沉、冷漠,决心用孤独和寂寞包裹自己,在内心的痛苦中磨炼自己。我对班组的事情漠不关心,把‘我行我素’当成座右铭。课下我不和同学交谈、不开玩笑,课堂上我不发言……”这位同学的做法是欠妥的。她渴望友谊却不愿先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做非但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反而更容易给自己增加痛苦和孤独感。在我以往收到的大量咨询信件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大学生常常抱着“你不搭理我,我也不搭理你”、“你不和我交朋友,我也不稀罕和你交朋友”的心理来为人处事,这样怎么能获得他人的友谊与帮助呢?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要明白只有善待他人,才得到别人的善待;只有真诚地去对待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真诚。请大家记住: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葡萄酒文化鉴赏的论文

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躯体,它具有最为丰富、平衡的精神,飞翔而沉着,连接着天地,与所有其它植物相比。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葡萄酒文化鉴赏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 :

法国著名化学家马丁·夏特兰·古多华(1772-1838)曾说过:“酒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东西,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和生命。它是涉及生与死、美学、社会和政治的百科全书。”杯酒人生,酒已经涉及我们的生活,已经贯穿我们的人生。品味红酒如同品味人生,其中的滋味只有尝试了才会明白红酒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情调,还有高贵、浪漫和健康。葡萄酒发展至今,品种繁多,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西式食品鉴赏—葡萄酒,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了解葡萄酒,知道葡萄酒所蕴含怎么样的文化,如何看葡萄酒的品质和鉴赏葡萄酒优劣呢?

关键字: 葡萄酒,酒文化,酒品质,酒鉴赏

葡萄酒是指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体积分数)大于等于7%的酒精饮品。

葡萄酒种类

葡萄酒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以酿造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类。

葡萄酒历史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葡萄酒功效

葡萄的营养很高,而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也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须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已知的葡萄酒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大约就有600种。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由此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专家介绍:树龄在25岁以上的葡萄树树根在地下土壤里扎根很深,相对摄取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多,以这种果实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最具营养价值。

葡萄酒营养作用

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身体虚弱、患有睡眠障碍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

葡萄酒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其中,钾能保护心肌,维持心脏跳动;钙能镇定神经;镁是心血管病的保护因子,缺镁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这三种元素是构成人体骨骼、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锰有凝血和合成胆固醇、胰岛素的作用。

酒文化

1.酒杯的选择。理想的酒杯应该是杯身薄、无色透明且杯口内缩的郁金香杯。而且一定要有四至五公分长的杯脚,这样才能避免用手持拿杯身时,手的温度间接影响到酒温,而且也方便观察酒的颜色。

2.酒的选择。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骤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

3.食物与酒。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和搭配,甜点若是配香槟则会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和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4.摘葡萄文化。谈论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葡萄酒的品质糖、酸、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是构成酿酒葡萄品质优劣的要素。

水和糖是葡萄的`最主要成分,这是葡萄能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葡萄酒的物质基础。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在目前的发酵工艺下,约17克左右的糖,会使每1升的葡萄汁发酵后升高1%的酒精含量。因此,葡萄果实中糖的成份多少,是制约发酵后葡萄酒的酒精度的要素。

葡萄中酸的含量,对葡萄酒的影响也很大。在葡萄酒中,酸除了平衡口感外,还具有抗氧化,保持葡萄酒鲜美的作用。在味觉感受方面,适度的酸会使葡萄酒甜而不腻,并在口感上平衡酒精,甜度,葡萄的水果风味,从而增加味觉的舒适性。

单宁和色素对红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作用也是显著的。单宁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质。同时,它的涩味和收敛感又造就了葡萄酒丰富的厚重品质。适度而优秀的单宁给人的感受是美妙的。 葡萄酒的颜色来源于葡萄中的色素。葡萄的色素则决定着红葡萄酒的颜色气质。

芳香物质是造就葡萄酒风味的物质之一,芳香物质越多,葡萄酒的风味就浓厚。

尽管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在整个葡萄的物质构成中所占比例非常的小。但它们对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更多地存在于葡萄皮中,因此,有时人们会认为葡萄皮的厚薄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和风味。

其实,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酿造技术外,葡萄果中的五大要素物质的含量及构成比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葡萄果中的糖、酸、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是判断酿酒葡萄品质的指标性物质。

葡萄酒的鉴赏 鉴赏葡萄酒步骤如下:

1.看。摇晃酒杯,观察其缓缓流下的酒脚;再将杯子倾斜45度,观察酒的颜色及液面边缘(以在自然光线的状态下最理想),这个步骤可判断出酒的成熟度。一般而言,白葡萄酒在它年轻时是无色的,但随着陈年时间的增长,颜色会逐渐由浅黄并略带绿色反光;到成熟的麦杆色、金黄色,最后变成金铜色。若变成金铜色时,则表示已经太老不适合饮用了。红葡萄酒则相反,它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淡,年轻时是深红带紫,然后会渐渐转为正红或樱桃红,再转为红色偏橙红或砖红色,最后呈红褐色。

2.闻。将酒摇晃过后,再将鼻子深深置入杯中深吸至少2秒,重复此动作可分辨多种气味,尽可能从三方面来分析酒的香味。强度:弱、适中、明显、强、特强。质地:简单,复杂或愉悦,反感。闻是鉴别葡萄酒的方法之一,特征:果味、骚味、植物味、矿物味、香料味。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杯中的酒面静止状态下,把鼻子探到杯内,闻到的香气比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扩散最强的那一部分香气。第二步是手捏玻璃杯柱,不停地顺时针摇晃品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做圆周旋转,酒液挂在玻璃杯壁上。这时,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大都能挥发出来。停止摇晃后,第二次闻香,这时闻到的香气更饱满、更充沛、更浓郁,能够比较真实、比较准确地反应葡萄酒的内在质量。

3.尝。小酌一口,并以半漱口的方式,让酒在嘴中充分与空气混合且接触到口中的所有部位;当你捕捉到红葡萄酒的迷人香气时,酒液在你口腔中是如珍珠般的圆滑紧密,如丝绸般的滑润缠绵,让你不忍弃之。此时可归纳、分析出单宁、甜度、酸度、圆润度、成熟度。也可以将酒吞下,以感觉酒的终感及余韵。

4.吐。好酒是需要知己的欣赏。如果想完美地了解她、欣赏她,有时就不得不舍弃一些,这就是鉴赏过程的最后一步:吐。当酒液在口腔中充分与味蕾接触,舌头感觉到她的酸、甜、苦味后,再将酒液吐出,此时要感受的就是酒在你口腔中的余香和舌根余味。余香绵长、丰富,余味悠长,就说明这是一款不错的红葡萄酒。 文化历史悠久绵长,美食佳酿乐趣繁多。俗话说:“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了衬托美好的事物必须用美好的东西展现。学习葡萄酒,了解其文化精髓,知晓其品质特征,明白其鉴赏道理。学无止境,学习各种文化,拓展自己的社会视野。

参考文献

[1]葡萄酒 .百度知道.

[2] 郭永亮 张利中 李新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 第4期

[3] 李华 王华 袁春龙等 《葡萄酒化学》 科学出版社,2005 第1期

[4] 杰里米·奥利弗 《和杰里米一起乐享葡萄酒》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年4月第1版

[5] 叶福成 张怡 《红酒养生》 青岛出版社 2009年7月第2版

[6]吴书仙 《葡萄酒佐餐艺术》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2版

[7]池田书店 《漫话葡萄酒》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P67-P96

种类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产品风格各不相同。

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按酒的颜色

1.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皮红肉白的葡萄分离发酵制成。酒的颜色微黄带绿,近似无色或浅黄、禾秆黄、金黄。凡深黄、土黄、棕黄或褐黄等色,均不符合白葡萄酒的色泽要求。

2.红葡萄酒:采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葡萄经葡萄皮和汁混合发酵而成。酒色呈自然深宝石红、宝石红、紫红或石榴红,凡黄褐、棕褐或土褐颜色,均不符合红葡萄酒的色泽要求。

3.桃红葡萄酒:用带色的红葡萄带皮发酵或分离发酵制成。酒色为淡红、桃红、橘红或玫瑰色。凡色泽过深或过浅均不符合桃红葡萄酒的要求。这一类葡萄酒在风味上具有新鲜感和明显的果香,含单宁不宜太高。玫瑰香葡萄、黑比诺、佳利酿、法国蓝等品种都适合酿制桃红葡萄酒。另红、白葡萄酒按一定比例勾兑也可算是桃红葡萄酒。

按含糖量

1.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g/L,品尝不出甜味,具有洁净、幽雅、香气和谐的果香和酒香。

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g/L,微具甜感,酒的口味洁净、幽雅、味觉圆润,具有和谐愉悦的果香和酒香。

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5g/L,具有甘甜、爽顺、舒愉的果香和酒香。

4.甜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5g/L,具有甘甜、醇厚、舒适、爽顺的口味,具有和谐的果香和酒香。

按二氧化碳含否

1.静酒不含有自身发酵或人工添加CO2的葡萄酒叫静酒,即静态葡萄酒。

2.起泡酒和汽酒含有一定量CO2气体的葡萄酒,又分为两类:

①起泡酒:所含CO2是用葡萄酒加糖再发酵产生的。在法国香槟地区生产的起泡酒叫香槟酒,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型产品按国际惯例不得叫香槟酒,一般叫起泡酒。

②汽酒:用人工的方法将CO2添加到葡萄酒中叫汽酒,因CO2作用使酒更具有清新、愉快、爽怡的味感。

按酿造方法

1.天然葡萄酒:完全采用葡萄原料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不添加糖分和酒精,选用提高原料含糖量的方法来提高成品酒精含量及控制残余糖量。

2.加强葡萄酒:发酵成原酒后用添加白兰地或脱臭酒精的方法来提高酒精含量,叫加强干葡萄酒。既加白兰地或酒精,又加糖以提高酒精含量和糖度的叫加强甜葡萄酒,我国叫浓甜葡萄酒。

3.加香葡萄酒: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芳香植物,再经调配制成,属于开胃型葡萄酒,如味美思、丁香葡萄酒、桂花陈酒;或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药材,精心调配而成,属于滋补型葡萄酒,如人参葡萄酒。

4.葡萄蒸馏酒:采用优良品种葡萄原酒蒸馏,或发酵后经压榨的葡萄皮渣蒸馏,或由葡萄浆经葡萄汁分离机分离得的皮渣加糖水发酵后蒸馏而得。一般再经细心调配的叫白兰地,不经调配的叫葡萄烧酒。

按酒精含量

1.软饮料葡萄酒(或无泡酒):分红、白二色。这类酒被称为桌酒(TABLE WINE),酒精含量为14度以下。

2.起泡葡萄酒(SPARKING):产地有香槟(CHAMPAGNE)、布根地/勃艮第(BURGUNDY)、英塞儿(MOSELLE)、美国等,酒精含量不超过14度。

3.加强葡萄酒/加度葡萄酒(FORTIFIED):种类有些厘/雪莉(SHERRY)、钵堤/波特(PORT)、马得拉(MADEIRA)、马沙拉(MARSALA)、马拉加(MALAGA)等,酒精含量14~24度。

4.加香料葡萄酒(AROMATIZED):有意大利和法国产的红、白威末酒(VERMOUTH),以及有奎宁味的葡萄酒等,酒精含量15.5~20度。

按葡萄汁含量分

1.全汁葡萄酒,是100%葡萄汁酿制而成,以干红和干白为代表。

2.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在国内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却无容身之地。

按葡萄来源

1.家葡萄酒:以人工培植的酿酒品种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2.山葡萄酒: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葡萄酒命名。

香气

按香气来源分类

一类香气:来自于葡萄浆果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物质,也称品种香。尽管大多数酿酒葡萄品种总体上的组成成分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它们之间香气成分和风味的差别却是十分显著的。这些差别大部分是由于不同葡萄浆果组成成分之间比例的相对微小变化。

一类香气主要包括萜烯类物质、醇类物质、羰基类物质等化学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萜烯类物质在酿酒葡萄中大量存在,其中结合态的萜烯类物质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这类物质在葡萄酒酿制的发酵和陈酿过程中会逐渐转变成具有香气的物质。

根据不同酿酒葡萄成熟时含有的香气成分的种类来区分,酿酒葡萄可分为三个品种:玫瑰香型、非玫瑰香型和非芳香型。玫瑰香型酿酒葡萄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二十多种单萜物质,从中发现了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这一特有的香气物质。而非玫瑰香芳香型的葡萄品种所含萜烯类物质的种类虽也很多,但含量很少。

二类香气:由酿酒葡萄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所产生,也称发酵香气,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和有机酸等。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酿酒酵母通过代谢作用将未发酵葡萄汁中的糖分生成乙醇、二氧化碳和其它副产物,也将含硫物质和含氮物质转化为葡萄酒的香气物质。氨基酸和糖在酿酒酵母代谢作用下可产生异戊醇、异丁醇和苯乙醇等高级醇。酰基CoA在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与高级醇合成高级醇酯或与乙醇合成脂肪酸酯。葡萄酒中的高级脂肪酸经裂解反应或醇类、醛类等物质氧化反应可产生酸类物质。通过酶或酸解作用,结合态的萜烯类化合物可向游离态转化问,而且硫醇类物质也会被水解成硫醇,这些都是葡萄酒二类香气的组成部分。

二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受葡萄的含糖量、发酵所用的酵母菌种类和发酵条件等影响。二类香气能够赋予葡萄酒干面包、酵母或发酵味,部分二类香气在葡萄酒的陈酿和贮存过程中急速下降甚至消失,因此,具有浓厚二类香气的葡萄酒大多数是新酒。

三类香气:又称作葡萄酒的陈酿香气。葡萄酒香气和风味通过各种各样芳香物质和多变的环境、生物学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然而,在橡木桶中或瓶中的陈酿过程中,葡萄酒是一个动态的产物。通常,陈酿过程导致葡萄酒中的化合物发生氧化或酯化等化学反应,而使一类香气和二类香气逐渐消失,形成陈酿酒特有的香气物质或由于葡萄酒变质而产生的香气物质。特别是在陈酿过程中支链脂肪酸乙酯的浓度发生改变,而且葡萄酒残渣的陈化可以降低代表葡萄果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而增加高级醇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当用橡木桶陈酿葡萄酒时,橡木中的香气物质和单宁会溶解于酒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葡萄酒香气的丰富性。

活性气味分类

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分类采用Spurrier方法,将香气主要分为以下8种类型:

(1)动物气味:麝香味及老酒的脂肪味和肉味等。

(2)香脂气味:主要是各种树脂的气味。

(3)烧焦气味:各种焦和烟熏等气味,还有由于葡萄酒陈酿所发生的丹宁的变化或橡木桶中的物质溶解于酒中所形成的香气。

(4)化学气味:葡萄酒中较为常见的硫味、醋味、氧化味等不良气味,这些气味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葡萄酒的品质。

(5)香料气味:主要有月桂、胡椒、甘草和薄荷等气味,香料气味多见于陈酿时间较久的优质的葡萄酒中。

(6)花香:所有花香,多见的有山楂、玫瑰、茉莉、莺尾、天竺葵、锻树及葡萄花等花香。

(7)果香:所有果香,最普遍的是覆盆子、樱桃、石榴、醋栗、杏、梨、香蕉、核桃和无花果等果香。

(8)植物与矿物气味:主要包括青草、落叶、块根、湿禾秆及泥土等气味。

与墨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二)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三)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坚定刚毅顽强

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 本文结合叙述学、女性主义阐述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从作家身份,女主人公话语的角度切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证明这部作品的叙述既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又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在叛逆中体现平衡,平衡中又透露出叛逆,即作品本身存在两面性。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简·爱》叙述的两面性。首先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这在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而作者采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隐藏在柯勒·贝尔这样的中性符号背后,避免直面读者的评判,而且“叙述自我”冷静客观的分析性的语言也有助于隐藏作者的女性身份。 其次,对书信体小说的反叛与回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女性作家如果想获得作品公开发表的权力,不得不向社会权威和既定的传统妥协。当时女性写作的主导的书信体文本,用私下向一位受述者讲述个人故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弱了“言论自由”动摇男权社会的能量,《简·爱》没有采用这种文体,但文本中“读者”这个称呼又与书信体小说中的称呼非常相似。勃朗特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对既定的社会权威的妥协与平衡。 第三,对家庭女教师类型的叙述的超越与平衡。勃朗特之前的家庭女教师故事的叙述者用回顾性的视角拉开了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叙述者对主人公采用道德训诫的口吻;而《简·爱》的叙述者与主人公在道德观念上没有分歧。人物的言辞在某些场合下较为激进,但是从小说的整体来看,人物也有沉默和渐趋平静的叙述,这两点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 最后,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之间获得平衡。作为一个入世不深但思想丰富的女性,勃朗特有个人需要表达的思考和本能的欲望;但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在时代的影响下无法选择的思想状况和经济状况,都迫使她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与一定历史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论夏洛特.勃朗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本论文尝试从性别文化政治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简爱中性别的议题。阐述在维多利亚时 期的父权社会中,女主角简爱如何反抗当时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权论述实践,及挑战 当时的性别权利关系。 第一章回顾国内外有关简爱的评论文章,并从中找出了重新阅读此小说的理由。其一 ,简爱是否颠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一直备受讨论但是尚无定论;其二,至今有关小说中 性别是透过什么样的文化机制形塑而成,且简爱如何反抗性别主体的过程尚未有健全的讨 论。因此,本论文采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别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权利观念来探讨小说 中性别形塑的问题,及简爱对维多利亚性别主体的反动。 第二章再现维多利亚女性理想意象,以便与夏绿蒂对简爱的描绘做一比较。简爱这一角 色的描绘可说是与当时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驰,因此夏绿蒂与简爱受到相当多人的批评。 批评者控诉他们颠覆维多利亚的社会价值观及女性理想形象;无可否认,这些控诉正证明 简爱颠覆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举例说明家庭、学校,及宗教这三个文化机制如何透过论述实践、纪律、与惩罚 来形塑简爱成为一个性别主体。此外,这一章节也展现简爱如何反抗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论述简爱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诱惑,而不至于成为Rochester 的情妇及St. John有名无实的妻子,并阐述简爱如何寻找到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这一章将Bertha诠释为维多利亚时代性压迫下一个 被压制的主体;但这并不表示Bertha就毫无权力可言,她透过暴力来展现对父权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几章的重点,并指出这本小说尚可探讨的空间。本论文只着重性别议题 的讨论,而忽略阶级及种族的议题。基于Weedon及Jordan的观点,性别、阶级及种族都是 文化建构的产品,他们促成了不同与不平。因此,这本小说中阶级及种族议题也可从文化 政治的角度来加以探讨。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本论文尝试从性别文化政治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简爱中性别的议题。阐述在维多利亚时 期的父权社会中,女主角简爱如何反抗当时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权论述实践,及挑战 当时的性别权利关系。 第一章回顾国内外有关简爱的评论文章,并从中找出了重新阅读此小说的理由。其一 ,简爱是否颠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一直备受讨论但是尚无定论;其二,至今有关小说中 性别是透过什么样的文化机制形塑而成,且简爱如何反抗性别主体的过程尚未有健全的讨 论。因此,本论文采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别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权利观念来探讨小说 中性别形塑的问题,及简爱对维多利亚性别主体的反动。 第二章再现维多利亚女性理想意象,以便与夏绿蒂对简爱的描绘做一比较。简爱这一角 色的描绘可说是与当时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驰,因此夏绿蒂与简爱受到相当多人的批评。 批评者控诉他们颠覆维多利亚的社会价值观及女性理想形象;无可否认,这些控诉正证明 简爱颠覆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举例说明家庭、学校,及宗教这三个文化机制如何透过论述实践、纪律、与惩罚 来形塑简爱成为一个性别主体。此外,这一章节也展现简爱如何反抗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论述简爱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诱惑,而不至于成为Rochester 的情妇及St. John有名无实的妻子,并阐述简爱如何寻找到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这一章将Bertha诠释为维多利亚时代性压迫下一个 被压制的主体;但这并不表示Bertha就毫无权力可言,她透过暴力来展现对父权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几章的重点,并指出这本小说尚可探讨的空间。本论文只着重性别议题 的讨论,而忽略阶级及种族的议题。基于Weedon及Jordan的观点,性别、阶级及种族都是 文化建构的产品,他们促成了不同与不平。因此,这本小说中阶级及种族议题也可从文化 政治的角度来加以探讨。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与什么是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论文

《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直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关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张爱玲选题目的研究”方面论文还不多见。题目是作品灵魂的体现,张爱玲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文本中作者只在开头和结尾提到用铜香炉烧沉香屑,作品中间部分再没提这几个字。为了弄清作者意图,首先需要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一)关于“沉香屑”

马明博先生在《沉香屑·第一炉香》写道:

沉香为众香之首,又被喻为天香。[1]50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贾宝玉偷偷去祭奠沉井而死的金钏:

……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茗烟道:“香倒有,不知是哪一样?”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三样。”……便回手从衣襟下掏出一个荷包来,摸了一摸,竟有两星沉速,心内欢喜……[2]

两星沉速:沉香、速香,是和檀香、芸香等齐名的香,贾宝玉身上常带的是沉香和速香。从以上所引中我们得知:沉香屑是非常贵重的一种薰香,它排在檀香、芸香和降香之前,不是普通的香。香往往是在比喻女子。沉香屑在小说中隐喻薇龙等青春妙龄的女子。

(二)香炉的意义

香炉是专门烧香用的器具。《辞海》记载:

烧香之器,也作陈设之用。……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祀之器为之。……古时亦用以薰衣。[3]

香炉是祭祀用的,也可以用于陈设或给衣服熏香。

小说开头关于“香炉”的描述: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家传的”指年代久远,“霉绿斑斓”的铜锈可以作证。作为古董而传家的“铜香炉”穿越了时间、空间,承载着主流话语权的思想和文化,在这里“铜香炉”是一个象征物。叙述者用“请您寻出”这个词汇,“寻”字表明这种古董在“您”家里可能不止一个,说明这是富有“家传”的人家,要找出这个香炉来需要去某个储藏间去“寻”。这个“寻”字,表现了家藏品的丰富,表现了两个人(叙述者和假想的听众)的关系比较密切以及他们对点香说故事这个仪式的认可。香炉可以理解为“香”的归宿、“香”燃烧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三)烧香及其作用

马明博先生在《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篇首写道:

香之十德:感格鬼神……[1]50

香可感格鬼神。张爱玲选择最好的“天香”,选择用“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来烧这香,她在举行一个仪式:叙述者和她假想的听众带着虔敬,用家传的“铜香炉”烧一炉名贵的“沉香屑” ,通过这个仪式来传达一种心灵上的企望,祭祀那个时代里陨灭的灵魂。点香这个仪式应该有一套特别的程序。张爱玲在小说中没有写。但是马明博先生写出来了:

……世刚先生捧起一只古拙的瓷香炉,……他用香锸拨动炉中细软的香灰,向香炉四周轻拨,中间形成一块凹地;他打开香盒,用香勺取沉香屑,一勺一勺,放在中间凹处,撒入少许香灰,拌匀;又取半勺香屑,以火点燃,轻轻地放进炉内香地中央;他取来香锸,将炉壁四周的香灰,轻轻地围拢向燃烧的香屑,继而将他填埋起来,……[1]50

燃沉香屑时不能有烟气,淡雅的幽香在空气中缓缓传递、扩散,仿佛心灵与环境相融合的过程。张爱玲为了体现仪式的重要性,在小说的最后一段中这样写道:

这一段香港的故事就在这儿结束……薇龙的一炉香,也就要烧完了。[4]2

可见,这炉香是叙述者替故事主人公薇龙烧的,表达了对主人公青春陨灭的惋惜,是对战乱时期年轻生命“凋零”的超度,是张式情怀对乱世的'悲悯。霉绿斑斓的铜香炉在薇龙的故事里代表吞噬、融化了“天香”的香港世界。燃香过程是香在香炉中的消耗,喻指主人公的青春在香港梁太太家中“死”掉。

作为古董的冰冷的铜香炉仿佛吞噬人们灵魂的旧式环境。跳不出这个环境的年轻人仿佛燃烧在这炉中的香。香味袅袅中人的青春如燃着的香一样飘散,伴随作为古董的香炉变得铜锈斑斑。薇龙为了留在繁华的香港,选择了不爱自己的男人,心里“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也只有无边的恐怖……”[4]28

在小说中,描写环境对人灵魂的吞灭的意向很多,描写人的灵魂受物欲吸引而失去理智的地方也很多。这个环境就是所谓的“香炉”。这个香炉里有历史的时间的延续:“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1]7也有当下时间的显现:“梁宅前面,这条山道,是有名的恋人街。一到了夏天,往往直到天亮都不断人。”[4]21还有地域间的穿梭,从上海到香港。

造成“沉香屑”被困“炉”中的客观原因有五:

(一)封建传统的理学教导——古董式家庭教育

薇龙生在败落的上海旧式大家庭,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薇龙从小受到的来自父亲的正面教导是:不能败坏门风。这是中国传统理学对女人的“贞节”教育。如果不“听话”就是,结果就是给气受。所以,发生乔琪事件后薇龙不敢再回到父亲身边做个“新的人”了。薇龙开始思考:受传统理念支配的“正义”的父亲无法维系避乱时家庭的支出,而父亲极力反对的反面教材姑妈,却在乱世中“滋润”地支配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这个残酷的现实迫使一个辨别能力不成熟的十几岁的女中学生对“姑妈式”生活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对父亲教育的反思。从而为薇龙选择自己的“出路”创造了心理基础。

(二)南英中学的殖民地西化教导——奴媚式学校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目标是把被教育者培养成封建伦理和封建制度所要求的“人才”。而殖民地的教育是为殖民文化服务的,对于宗主国,殖民地不过是他们攫取财富的源泉,这里的人在生活方式上要崇拜模仿他们的宗主国,在思想文化上要谄媚讨好他们的宗主国。只有对原有思想文化体系进行精神摧毁,才能打击固有传统对宗主国思想的抵制,才能实现有效的殖民统治。所以,薇龙的学校南英中学本不是培养什么精英人才,尤其是女学生,而是为了取悦游客。就连学校开设英文或法文课,也是为殖民地的长远打算,为了与宗主国交流,是殖民地奴性的标志。除了生活方式教育,还有宗教教育,比如薇龙参加唱诗班的活动。梁太太举行家庭游园会,邀请薇龙唱诗班的伙伴,同时邀请了天主教的修女。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的导向。所以香港的学校教育和上海的传统教育在育人标准上是有分歧的。上海教育是封建士大夫基础上的“新学”,而香港教育则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这样矛盾的两个体系混乱了薇龙的是非评判标准,是薇龙行为堕落行为的前期心理铺垫。 (三)梁太太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理念影响——交际花技能培训学校

姑妈用自己多年青春换来的物质驾驭了贫困中的薇龙。她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首先对薇龙进行精神征服:欲擒故纵,先骂薇龙的父亲,使薇龙在自卑中失去判断力;再利用奢华的生活方式诱惑薇龙,进行交际技能培训(钢琴、网球、家庭聚会),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活动引诱薇龙。在量网球服尺寸的同时也就量走了薇龙的身材数据,为薇龙准备了满橱的衣服,使贫困中的薇龙沉浸在衣橱中。理学虚弱的理论在强大的物欲面前退缩了:薇龙一边用父亲的理论抗拒姑妈的诱惑,一边在姑妈的麻醉下享受物质的快乐。

当薇龙和乔琪的“婚事”被姑妈设计撺掇成之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整天忙着,不是替梁太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这就是被桎梏在“香炉”中“香”的命运!这是姑妈这只“蜘蛛”在盯眼看过薇龙之后,就设计好的一张网:那毒寡妇黑蜘蛛,不仅吞噬来寻觅她的“雄蜘蛛”,也不放过任何一只在蛛网旁飞过的蚊蚋。薇龙成为姑妈的猎物,成为那个集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和奴性殖民地文化糟粕于一身的香港这个“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中的一炉沉香屑。姑妈的家庭环境是薇龙堕落的陷阱,是那个历史久远的古董铜香炉的象征,薇龙无奈地、清醒地在炉中燃烧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四)浪子乔琪的干扰与迫害——扭曲的“情爱”观念

乔琪是众所周知的浪子,他周围所有女人都知道不能嫁给他,但都喜欢被他关注,与他游戏。他的魅力就在于长得“洋气”“帅气”,他不爱薇龙,只是戏耍她。薇龙知道他是唯一能抗拒姑妈诱惑的男人而爱上他。乔琪的爱情观、婚姻观是薇龙堕落的直接原因。

(五)香港大环境的浸染——合围的铜香炉

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殖民地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交际场风气,尔虞我诈、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商业社会,这一切是一个十几岁的是非观念未定型的女孩子陷落其中不能自拔的社会原因。

可见,张爱玲是在用一种悲悯的情怀怀念一个青春的灵魂,那个美好的灵魂就像是一炉沉香屑,名贵、高雅,却被围困在那个古董一般的环境里,任凭缓慢的微火燃烧,却不给足够的氧气,慢慢地被消耗掉。这就是本文对《沉香屑·第一炉香》题目意义的阐释。

[参考文献]

[1] 马明博.沉香屑·第一炉香[J].中国工人,2011(07).

[2]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66.

[3]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444.

[4]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5]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为了提供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在介绍芳香疗法的定义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概括出它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了目前仅用于工业和服务业的局限性;归纳出芳香疗法具有疗效可靠、安全舒适、无副作用等特点及在防病疗疾、优化环境和精神方面的功效;提出了其在园林绿地中“芳香植物专类园”、“夜花园”、“盲人植物园”、“保健绿地”等应用形式;并探讨了芳香疗法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芳香疗法的应用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芳香植物;研究;应用;芳香疗法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环境和大气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由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导致的药源性病害有时比疾病本身更为严重。因而引起了医药界、科技界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寻求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芳香疗法以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本文为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芳香疗法的作用、应用形式等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芳香疗法的应用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 1 芳香疗法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1. 1 芳香疗法的定义及特点 芳香疗法(Aromatherapy) 是由法国化学家R.M.Gattefosse 于1928 年命名的,是指通过吸入香料或挥发性物质用于治疗、减轻、预防疾病、感染和不舒服等症状的方法[1 ] 。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称为芳香植物(Aromatic plant) 。芳香疗法本质上是植物的挥发性芳香油中某些单离的成分在人类嗅感之后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以达到防病与保健的目的[2 ] 。该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安全舒适、令人快慰及无副作用等特点[3 ] 。 1. 2 芳香疗法发展过程与现状 芳香疗法的历史非常悠久。研究表明,最早利用芳香疗法的是公元前3000 年左右的埃及人[2 ] ;中东、印度、希腊、罗马等古文明都有使用芳香疗法的记载。文艺复兴时代,因为活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知识得以大量的保存,例如所罗门的《药方大全》。我国有后汉名医华佗用丁香等制成香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和吐泻的记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列举多种清热、杀菌、镇痛的芳香植物[4 ] 。 芳香疗法作为一种治疗得到社会承认是在1964年法国医生Jean Valnet 出版了《Aromatherapie》一书之后[2 ] 。他将精油尝试用于病人并证明了它的效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芳香疗法的广泛使用。随后,芳香疗法盛行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并且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相继开设了“花香医院”,治愈了许多心血管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尤其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中效果明显。多年来,国内外对芳香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芳香油的提取技术、芳香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应用主要局限于医药业、美容、化妆品工业、饮食制造业,香烟制造业等工业和服务业。 2 芳香疗法的功效 2. 1 防病疗疾 芳香疗法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①可以使神经体液进行相应调节,促进人体相应器官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及体液释放出酶、乙酰、胆碴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和谐全身器官功能的作用。 ②许多芳香植物的挥发油本身就具有药效作用,现已被证明,芳香油分子同药理活性物质一样具有确切功效,可被人体吸收并转移进血液中,对人体产生显著作用[1 ] 。 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油有以下药理作用:抗菌消炎和防腐作用, 如桂花( Osmanthus f ragrans ) 、丁香( 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 、紫苏( Perilla f rutescens var. argut ) 、木香( Rosa banksiae) 等; 解热镇痛作用, 如茉莉( Jasminum sam-bac) 等; 安神镇静作用, 如香叶天竺葵( Pelargoniumgraveolens) 、薰衣草、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等;祛痰止咳作用,如薄荷;抗肿瘤作用,如香叶天竺葵等[5 ] 。 2. 2 优化环境 2. 2. 1 净化空气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消灭周围的微生物, 如所挥发出的苯甲醇、芳樟醇、香茅醇、牛儿醇等,能杀死许多有害微生物, 有的物质具有强烈的杀灭细菌、消毒的作用,效果强于福尔马林、紫外线,是绿色的、无污染的天然杀菌剂。如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分泌出的气体对白喉、结核菌、痢疾杆菌只5s 即可杀死[6 ] ;多种挥发物还对细菌、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活性之能力。同时芳香植物本身有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吸附灰尘, 使空气得到净化的功能,如米兰( Aglaia odorata) 可吸收空气中的SO2 ,桂花、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可吸收汞蒸气, 还有丁香、紫茉莉、含笑( Michelia figo) 等对SO2 、HF、Cl2一种或几种具有吸收能力,且具有吸收光化学烟雾、防尘降噪能力[6 ] 。 2. 2. 2 招蜂(鸟) 引蝶 芳香疗法中的挥发物可吸引蝴蝶等昆虫来采集花粉,而有些芳香植物的果实会吸引众多鸟类,可实现鸟语花香的理想景观效果。 2. 2. 3 驱蚊逐蝇 某些特殊挥发物能使蚊蝇、昆虫远遁,成为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高效广谱的天然驱蚊(虫) 灵,如薄荷、罗勒( Ocimum basilicum) 、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薰衣草、灵香草(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等。 2. 3 在精神方面的作用 医疗实践证明,气味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芳香物质会对人类产生心理作用,且呈现出规律性,所以具备一定的治疗作用和实用价值。优雅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清爽,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使情绪得到改善、消除疲劳从而调节免疫系统,如水仙花香味中含有酯酸苄酯等多种成分,在人们感受到脑疲劳时使用,顿时感到头脑清醒;茉莉花香气能刺激大脑,其兴奋功能强于咖啡;天竺葵花香有镇定安神、消除疲劳和催眠的功效;而吸入薰衣草油后会产生服用安定的镇定作用;桂花的香味有解郁、避秽之功,对某些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疗效[2 ] 。 3 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 目前,芳香疗法在国内外多在专门医院(或保健场所) 和化妆品工业上应用。而我国芳香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在园林应用中的甚少。笔者认为,芳香疗法可推广至园林绿地中,既可改善城乡环境,又可让普通百姓保健、疗疾。下面就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形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3. 1 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①芳香植物专类园。以丰富芳香植物为主,加之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配合,来建造“芳香植物观光园”,提供观赏、食用、饮茶、美容、沐浴、按摩等服务,使之具有生产、旅游、服务、休闲等功能。 选择地上部分具有芳香气味、姿态优美或花形美丽的芳香植物。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搭配种植的原则,形成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结合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与气候、季象等条件统一考虑,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天天有香,并通过宣传栏、植物挂牌等形式向游人介绍芳香疗法与芳香植物的科普知识。通过配置可作蔬菜或果实可食用的芳香植物,让游人参与采摘、收割。可通过设置茶馆、美容厅、浴池等设施,将对芳香植物深加工的产品加以利用。茶馆可为游人提供香茶,如: 茉莉花茶、桂花茶、栀子花茶、含笑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美容厅可利用芳香油为客人按摩美容;浴池可进行芳香浴,即利用芳香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沐浴,可洁净身体、滋润皮肤、消除肌肉酸痛、安定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可利用的植物有迷迭香( Rosmarinus of-ficinalis) 、薄荷、玫瑰( Rosa rugosa) 等。 ②植物保健绿地。植物保健绿地旨在利用芳香植物所挥发的香气,使其随着病人的吸气而进入终末支器官,通过与肺组织的接触,即有利于呼吸道病变的治疗,也有利于通过肺部的吸收,增强药物的全身性效应,其医疗过程避开了充斥着药味的医院诊疗室,可以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且由于病人置于景色宜人的园林空间,能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气息。这种对生理和精神上都良好的双重效应有利于病体的康复。 植物保健绿地也能为健康的游人提供具有高质量空气健身活动场地。在自然的香气中,放松神经,省思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来获得身心和谐的健康。所散出愉悦的芳香更能让人心情舒畅,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对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解除压力的好方法。 植物园、综合性公园、森林公园、农业观光园、疗养院设置植物保健区(角) ;在居住区、敬老院、精神病院、劳教所、工读学校及其它单位附属绿地中,适当安排植物保健绿地。所选用的芳香植物以杀菌、防病治病、给人愉悦享受、观赏性强的为主。 ③盲人服务绿地。人通常情况下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为最大,但盲人却失去了这一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界“以人为本”的今天,应给他们以足够的关怀。研究证明,视觉的丧失使其它器官的发展超过了正常人,特别是在嗅觉、听觉方面。因此,在盲人植物园等绿地中,芳香植物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植物的花、果、枝、叶等所发出的芳香气息使盲人对植物界有了部分认识,同时在让其陶醉在香的世界中,心情舒畅,防病治病。 ④“夜花园”。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夜花园以其安宁、神秘、浪漫而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园林形式,尤其炎热的夏季,夜花园成为人们消暑、纳凉、赏景的好去处。而此时人们的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幅下降。因此, 在“夜花园”中芳香植物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夜花园”中所用的芳香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仅在晚上开花的种类,如月见草( Oenothera erythrosepala) 、待宵草( Oenothera drummondii ) 、夜来香、晚香玉( Polianthes tuberosa) 、玉簪( Hosta plantaginea) 等; 可在晚上开花的种类, 如桂花、栀子花( Gardenia jasminoides ) 、白丁香( 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 、含笑、瑞香( Daphne odora) ;驱蚊逐蝇的种类;亮度强、明度大的白色系列花和黄色系列花。 3. 2 芳香疗法在园林应用中的注意问题 ①综合运用人体的五大感官。芳香疗法在园林中应用时,除通过嗅觉吸入香气外,应充分利用其它感官,如:视觉———观看自然景观或有疗效的色彩、听觉———聆听疗效音乐、味觉———品花草茶、触觉———泡浴,在多方面调节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 ②芳香特性应与所处区域的功能、利用人群相适应。在“闹”的活动区, 应选择茉莉、百合( Lilium brownii) 等使人兴奋的种类; 而在“静”的休息区中,应选择薰衣草、水仙、紫罗兰( Matthiola incana) 等使人镇静的种类。不同人群对香味反应也有较大差异,如15 岁以前的青少年喜欢薄荷; 心脏病患者闻夜来香的香气会头痛;具过敏体质的人怕闻蒿类的味道。 ③香气浓度的控制。香气在室外易挥发,因此,必须通过地形、建筑物及植物的围合才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同时应注意芳香植物所在地飘香季节的主风向,应将芳香植物布置在利用人群的上风向。 ④芳香植物的种植形式。应多以群植、片植形式为主,大面积栽植可构成壮丽的自然景观,可提供足量的香气,最能发挥其群体美。但不必成行成列,要疏密有致,应乔、灌、藤、草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 格哈特·布赫鲍尔,著. 李宏,译. 芳香疗法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J ] .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0 , (3) :35 - 39. [2 ] 欧阳杰,王晓东,赵兵,等. 香料植物应用研究进展[J ] .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2 , (5) :32 - 34. [3 ] 王潮霞,陈水林. 芳香与纺织品[J ] . 纺织导报,2002 , (3) :78 - 79. [4 ] 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5 ] 黄玉山,傅建熙,许平安,等.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J ] . 河南林业科技,1999 ,19(4) :23 - 26. [6 ] 陈学年. 香花有益于健康[J ] . 西南园艺,2002 ,30(4) :59.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补充: 关于植物配置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