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区服务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小区服务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我能找到类似的资料但是写出来这个百度的分数是买不到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都是中国知网上的,进去是要钱滴)你告诉我个邮箱我发点资料给你你看能行的话就把分数给我然后我再把其他的发给你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随便选一个题目,然后找出题目的关键字,到学校网站图书馆里面去,找CNKI搜索一些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怎么写的!然后整理自己的思路,按照别人的模板参照写吧!最好找一些硕士毕业论文的格式来参照,注意我不是叫你去抄袭哈!况且现在抄袭会被软件查重查出来的,这样你就不容易过关了!(如果你们学校不查重,那你就自己看着办了)

[1] 吴志强,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11[2] 葛学朋.易居景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 闫有喜. 居住区设计[J].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50-52[4] 姜云, 张洪波, 庞博. 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20-121[5] 增田奏. 住宅设计解剖书[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3:16-1280-82[6] 朱昌廉.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11:80-82[7] 杨鑫,刘媛等.风景园林快题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社, 2012[8] 沈志野. 论居住区的演化与现状[J]. 科技视野, 2015, (21) :26-26[9] 王磊, 张凤海. 浅谈住宅小区服务设施规划[J] . 民营科技,2011,

1 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 2001年2期- 邓卫现代居住区规划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德克萨斯州林地社区规划为例2[期刊论文] 《规划师》 ISTIC PKU - 2006年2期- 裘鸿菲 , 陈益峰 , Qiu Hongfei , Chen Yifeng3 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 《规划师》 ISTIC PKU - 2005年8期- 李旭光 , LI Xuguang4源于自然融于环境营造特色--杭州"都市水乡"居住区规划设计构思[期刊论文] 《规划师》 ISTIC PKU - 2003年11期- 顾浩5 论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期刊论文] 《建筑科学》 ISTIC PKU - 2009年4期- 刘艳梅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 2002年10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中心7 浅析城市居住区规划[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8年4期- 葛岚 , Ge Lan8 浅议我国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期刊论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6期- 王小俊9从城市社区的组织管理新模式谈居住区规划结构--以杭州市为例[期刊论文] 《规划师》 ISTIC PKU - 2003年7期- 王剑云 , 应四爱 , 文旭涛10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期刊论文] 《建筑学报》 ISTIC PKU - 2009年1期- 卜雪旸 , 曾坚 , Pu Xueyang , Zeng Jian由于不知道你需要的是哪方面的规划,先找这些,大家都是要写论文的人,希望可以帮到你。

社区服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一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论文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的选题有一半文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1. 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3. 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 文化 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二)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三)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 广告 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猜你喜欢: 1.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是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区从开始就被定义为“小社会”,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实体的社区里进行,一个社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既是某一社区中单独的存在,也是更大社会范围内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探索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有所帮助。一、“社区”来源1887年滕尼斯用“社区”与“社会”两个综合性分析概念,来说明人类演进过程中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两极特征。他认为“社区是一种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社会则是一种有目的的联合体。在社会里人们“虽然也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处地生活和居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不结合在一起,而是基本上分离的。”由此,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并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随后20世纪20-30年代,研究都市社区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R.E.帕克强调了社区的本质特征是“地域性”的观点。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G.A.Hillery则认为,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的社区概念应包括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和共同关系三个特征。目前我国对社区的研究较有影响力的范式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此类研究将社区视为社会的代表或者国家与社会的中介,通过社区去验证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某些重要论点。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研究社区治理的具体范畴,他们认为社区是中国公民社会崛起、推动社区自治和城市共同治理的重要方式,政府向社区让权、还权、授权,成为社区自治的推动力,而草根社区通过公民行动和政治参与,并对管理体制形成强大的冲击力。目前,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规模标准分类,主要有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或城镇社区)三种,本文探讨的是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正逐步走向服务,各类非政府社会组织取得了一定能动性,社会管理的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尽管公民社会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已逐步改善,但因为公民意识尚不普遍、法制体系尚不健全、民间组织的自主性不强等原因,虽出现了不少社区自治的示范社区案例,但大多数采取的仍然是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政府外的社会力量如社区法定组织与民间组织等都还很弱小,存在以下不足:1.治理主体定位不清我国社区自治程度普遍较低,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直接控制社区的治理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的独立性与法律赋予的自治性都受到了限制,社区成为基础政府组织及其派出机构的“附属物”。市、区各管理部门存在工作职能相互混淆的情况,结果往往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重复交叉,使社区居委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成为政府部门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加之工作中权、责、利的不明晰和当前考评机制的综合因素,社区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这种社区行政化实际上形成了领导与指导兼有的双重关系,而其原本的自治管理功能却日益萎缩,不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也不利于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威信,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社区的承载能力。在治理角色错位的的同时,政府过多地干预了非政府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利,使得一些地方的居委会承担了一些应由非政府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职能,如社区文化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由于政府角色上的缺位和越位,出现了“该管的未管,不该管的强管,管了的又管不好”的现象,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2.社区管理资源匮乏我国城市社区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的困境。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匮乏。由于编制等历史原因,当前从事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的多是下岗职工、家庭妇女、离退休职工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偏低,大多数从业者没有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缺乏社会管理知识,面对社区各项功能社会化服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很大,但工资薪酬却普遍偏低,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社区工作者队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是政策资源缺乏。社区治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很多条例过于笼统,执行起来难度较大,而政策间也缺乏有效衔接,这为注重细节管理的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对自身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越位的现象;二是社区内的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按各自指令行事,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三是社区管理运行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制约一些权力集中部门的工作。3.社区参与性不强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元的社区组织实现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党团组织和政府组织,也有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组织,还有居民个人。现阶段社区内居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都不高,社区活动的行政化痕迹明显。虽然很多社区管理机构对居民的意愿和要求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居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采纳,但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很难吸引居民自觉参与。而在政府的强势领导下,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开展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地位,因为这些组织无法像政府那样采取合法的强力手段实现公共管理和保护公民的公共安全与人权,而政府与营利组织又不能像非营利组织那样对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而又受到受助者欢迎的服务。此外,社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体,这些主体在社区活动中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但目前各组织尚未明确各自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比如社区非正式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共建与共享尚未成形。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分析1.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虽然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大多数还是政府主导,但是参照武汉、上海等社区管理的创新经验,我们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治理模式道路可行,这是构筑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模式,也是架构“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社会管理途径。一要明确居委会与各职能部门所担负的职责。各职能部门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责任,对于自己职能内的事务不推给社区,如果需要社区协助应该提供工作人员和相关经费,其他如社区保障、群众文化等社会性服务工作应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社区,并界定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责,包括社区社会机构的管理、邻里关照等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等。二要创新社区评议的考核监督机制。对社区的考核由上级部门的单向考核,转变为上级部门、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向考核;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建立公示制、承诺制,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和评议;考核管理社区、服务居民的内容应当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为主,并取消考核与社区职能无关的内容,切实为社区工作减负。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政策,实施50万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采取公开推荐、民主推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针对社区管理特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建立培训登记管理制度,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的计算机操作、口头表达、文字组织、矛盾协调等技能。另外,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保障社区人才队伍的稳定,从而使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发展迈进。3.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参与度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建设与城市基层民主化实现程度的高低,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建设自治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居民群众在社区民主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张贴宣传通知等各种方式实行居委会工作公开;开展试行社区事务听证制度,增加社区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居民责任感,对影响居民生活的大小事情通过召开听证会、楼道会等形式解决。其次,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融洽邻里关系,消除矛盾纠纷,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并通过树立社区活动积极典型,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的管理,形成和谐邻里、平等互助的良好社区风气。4.培育各类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对该类组织的设立和发展要给予必要支持,特别是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等应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减免税收费用,对办公场所方面也应积极配合。此外,对一些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做法,试水市场化的购买制度,引导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创办公益性组织,扩大试点服务范围和内容,实现社区居民综合性服务的提供。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处在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发展阶段中,处于这个阶段的公民社会虽已形成,但还不够成熟。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中国处在市场、社区与民间组织还不成熟的转型时期,只有采取多种管理方式,积极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区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和自主意识,才能引导社区治理逐步走向成熟。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分析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截止到2009年,我国拥有1.67亿老年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899万,占11.4%,他们正逐步迈入半自理甚至不能自理的状态,不同程度地需要照料服务。高龄老人的子女大多进入中老年,照顾老人已经力不从心。目前中国养老机构服务也满足不了养老需求,虽然全国养老床位已达500万张,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每一千名老年人只拥有床位25张。中国急需新的养老方式来缓和日渐紧张的养老矛盾,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我国城市空巢老人比例高达49.7%,因此 “空巢老人”作为中国老龄化过程中最严峻的挑战,体现了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的伦理视角和技术为城市居家养老提供支持。

二、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的优势

1.社会工作理念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案主自决。案主自决要求社会工作者尊重老人的决定权,不能代替老人做决定, 即使在某种特殊情况需要代替老人做决定,也要提前征得老人同意。案主自决运用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如下: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与老人一同评价其健康状况,以及老年人需要得到的服务。其次,社会工作者要对老人的关注点有所了解,双方协商制定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要分列清楚,以便让老人清楚的了解所要接受服务的内容,获得最大范围的服务。再次,在服务过程中要随时参照老年人意见。

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有独特个性和不同需求,因为身体状况和经历不同,所以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要求是不同的,社会工作者要摒弃老年人只需要家庭照顾这样的传统思路,用心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助人自助原则。助人自助理念强调的是受帮助者自我能力的提升,注重老人的自我实现。社会工作者在居家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为老人提供能发挥潜能、贡献社会的`机会。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指导居家养老服务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1]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居家养老服务时,除了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还要运用倾听,共情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情绪方面的辅导。伴随着人口的流动,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等问题应该成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老人在遭受突发打击时,经常产生应激性的情绪反应。这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老人缓解焦虑、平复心情,提供保证老人日后的健康生活的基础。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不能一刀切,社会工作者要辨别老人的不同需要,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服务。

小组工作。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把社区中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倾诉内心困扰、交流生活经验。老年人不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其他老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例如,开展沟通互助小组,帮助老年人排解不好情绪;开展支持小组,帮助老人应对生活转变等等。社会工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可以给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排解他们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精神空虚等问题。

社区工作。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可以运用如下社区工作方法:首先,在社区开展教育,对居民进行爱老、孝老宣传,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帮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与老人多一些交流。其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服务内容。老年人能享受什么样的服务,取决与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形式。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大都较为单一,并且还经常出现由于资源不足、服务中断的现象。社区服务机构要利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专业的,多样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向社会呼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机构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再次,鼓励老年人发挥自身潜力,参与社区事务和活动,努力为社区的发展做贡献。老年人更加需要心理慰藉,让他们通过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心理慰藉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范明林,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徐擎擎(1984-),女,汉,山东省淄博市,潍坊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社会学(社会工作)。

摘要 :以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关注点,以一人一故事剧场为理论、方法进行应用思考。尝试对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具体策略进行思考并且提出七点建议,分别是应该注意充分考虑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注意人际互动、适当吸引和奖励、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以保证质量、强调老年人的参与,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适应国情,符合我国长者特点。 关键词 :一人一故事剧场;社区养老服务 本文转自公号:凹刺戏剧沙龙 一、 引言(The Introduction)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可知,2017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占全国人口的17.3%,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另外,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通知中说明包括社区日间照顾中心在内的各种养老服务机构,在充分依托、利用社区资源与信息的基础上,应该创新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以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要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区在养老服务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1975年,美国 Jonathan Fox 及Jo Salas 等创立了一人一故事剧场。一人一故事剧场是近年来兴起的剧场技术,认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倾听和尊重,观众把故事分享给演员,演员再进行重演,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和演员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观众在观看演出中能得到心灵的治愈。Jonathan Fox 及 JoSalas 自创立一人一故事剧场后,这43年间又创立了关于一人一故事的学校还有其他剧团,一直致力于推广这些组织和完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他们的理念,直到现在仍然非常活跃。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社会工作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并且应该创新服务模式,让老年人能更好地得到多方面的服务。另外一人一故事剧场作为新兴剧场技术,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可以思考运用于老年人服务当中,如何更好地将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中值得探究。 一人一故事剧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剧场形式在很多领域中都有进行尝试,本文的提出可以丰富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的理论、策略探索,并且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发展、创新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社区养老服务的概念和内涵(Concept and Connotation) 曾昱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就是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发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介入,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各种资源,为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而开展各种服务方式,是一种正在兴起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① 王承慧认为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围绕家庭和社区能够得到的养老服务,包括社会服务、预防性服务、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社会服务包括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信息服务、对家庭照顾者进行培训、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预防性服务包括提供老人医疗保健教学课程、老人住房适居性整修或改造、社区无障碍及宜老型户外环境。支持性服务包括日常与工具性的生活照料服务、认知障碍缓解的服务、强化社会功能服务(如社会网络、艺术活动、代际交流、情感支持等)、康复服务。保护性服务主要由医院和护理院承担。②  综合曾昱和王承慧的观点,本文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区现有的各种资源,围绕家庭和社区能够得到的满足长者多种需求的养老服务,包括社会服务、预防性服务、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 三、 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概念及应用(Applications) (一)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概念 一人一故事剧场是一种即兴剧场表演,核心理念是认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尊重、倾听。观众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故事向演员分享,演员进行故事重演,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和演员获得自身的体验,最终目的就是用故事服务彼此。每一个故事是每一个单元,演出会有多个故事,视乎多少观众进行分享。一人一故事根据故事长短分为不同的形式,但它的通用具体步骤都是:访谈、场景布置、上演、致意、回归说故事人。访谈的目的是整理观众的故事,找出故事重点。场景布置是主持人访谈后进行立刻的场景布置,演出场地的道具都是固定的,但每一个演员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道具和定位。在上演这一部分,因为演员们没有固定的剧本,每一位演员只能依靠访谈所获得的重点力求作出故事最本质的重现,演员间根据大家的表演互相提醒互相表现。致意就是在表演结束时,演员在舞台转向故事分享者投以诚恳的、敬意的目光。观众从中得知表演结束,演员与观众获得情感联系,并且将表演的焦点回归观众。回归说故事人就是演员询问故事分享者对演出的看法,如果重演有不恰当的地方还会针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再次修正或转化的表演。其实只要故事重演的大方向能够表现出故事分享者的内心,通常都能触动到故事分享者的内心。 (二)一人一故事剧场在中国的应用 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现时相关文献还比较少,在台湾,高伃贞利用一人一故事剧场介入灾害创伤、社区文化发展、人权、残障人士发展等议题。③ 沈圣杰、于晔、张瑜雪认为戏剧治疗可以在不触碰到案主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下介入心理障碍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此过程中,案主会自我审视然后反思再达致重新认识自我。④ 谭祖雪、吴金斌通过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介入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认为戏剧治疗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有正向的作用。⑤ 虽然相关文献较少,但查阅相关公众号、新闻可以得知一人一故事剧场已经在中国有了很多的实践,在各个层面和领域都有尝试。 四、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The Feasibility) (一) 一人一故事剧场技术比较容易入门 相比较于其他的专业技术,一人一故事剧场比较容易入门及掌握。它并不强调专业的表演技能,人们在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工作坊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人一故事剧场演员。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社区养老服务者、低龄中龄长者来说都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成为演出的一员,运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当中。 (二) 一人一故事剧场技术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优势 1.对于社会工作 老年人社会工作有两个重要的辅导技巧,分别是怀旧和生命回顾。怀旧指的是回顾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时间或时刻,从回顾中重新体验快乐、成就感、尊严等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生命回顾是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鼓励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重建完整的自我,达到内省的目的。而一人一故事剧场的表演来源于观众对自己故事的分享,在一人一故事剧场演员的表演中观众能得到心灵及情绪体验,这与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怀旧、生命回顾技巧有一致性,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社会工作的技巧运用与效果达成。 2.对于老年人 老年时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老年人在心理上会有情感支持、生命价值实现、人际互动、丰富其娱乐活动等的需求,而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是强化老年人的社会功能服务,如艺术活动的开展、社会网络的构建、情感支撑、代际交流。引入一人一故事剧场,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相关心理需求,符合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强化社会功能服务要求。 第一,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情感支持。随着人生故事的积累,人到老年可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有一些体验或情感可能长时间压抑在内心里面无法排解,通过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即时演绎,在观看的过程中,重新体验当时的过程和情感及反思,能够协助案主进行情感宣泄或情感慰藉,获得精神满足。 第二,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生命价值实现。老年人通过回忆、讲述过往的成就、重要事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表现自我或重建完整自我,获得过往荣耀体验。在即时重演的观看中,可以从第三者角度重温自己过往的成就或重要时刻体验,并且老年人与其他观众一起观看一定程度上等于其他人见证了老年人的时刻,可以协助长者获得认同和自我实现感,找回自尊和荣耀。 第三,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建立支持系统。一人一故事剧场注重社群的链接,在自身社群中,老年人观看自己讲述的故事时,其他老年人可能也会有相似的经历,这个时候他们能够达成情感链接,有利于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并且相同或不同社群在观看故事重演时,可以感受分享故事长者的体验,并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有利于不同社群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就有利于老年人建立外部支持,家人的观看也有利于重新理解家中长者以获得内部支持。另外,老年人作为演员形成团队,在排练和演出中相互接触,相互沟通,也有利于建立自身的支持系统,有利于相互间情感支持、情感宣泄,互相帮助。 第四,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社会参与。一人一故事剧场不要求演员要有专业的表演技巧,任何人通过一定的工作坊培训就可以成为其中的演员,因此,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只要意愿并且有能力参与的老年人就可以成为剧团中的一员。在演出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进行社区参与,并且协助他人获得情感及心灵体验、反思可以促进社区的和谐,有利于体现自身对社区的贡献能力。不仅是剧团一员,也可作为社区义工为高龄长者服务,满足高龄长者的情感需要。第五,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满足老年人参与娱乐活动的需求。社区中任何人只要有意愿有能力都能成为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演员,因此老年人可以参与成为其中一员,并且不需要很多花费,可以吸引老年人视一人一故事剧场为其中一项娱乐活动。另外,作为观众也可以在观看过程中满足其观看体验,满足其参与娱乐活动的需求。 五、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The Specific Strategy) (一)充分考虑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不同特征和背景的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有些身体不便的老年人很难参与成为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演员或者外出观看演出,针对该类长者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来进行社区服务是很困难的。不过,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观看需求,即老年人通过远程故事分享,剧团成员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同样可以得以服务。因此将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时要在充分了解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做好实际调研才能使服务更有效。 (二) 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 与老年人一起工作,无论老年人作为演员或者观众,社会工作者或其他社区养老服务者都应该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进入老年,部分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因此,服务者应该更加有爱心和耐性,对长者的身体及心理情况有一定的敏感性,例如老年人听力可能出现衰退,一人一故事演出者应该提高音量或借助设备以让长者可以清晰地听到演出对话及音乐。在平时的排练或演出中,服务者也应该注意老年人演员的困境和需要,及时给予引导、回应和处理,再根据所观察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介入服务,这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体现。 (三) 注意人际互动 老年人有情感支持的需求,这实际上需要人际互动来实现,因此,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时,应该注意老年人间和老年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这才能够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情感支持需求。 (四) 适当吸引和奖励 一人一故事剧团的建立一般都是以非营利的性质运行,主要依靠参与者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来维持。对于剧团演员,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其获得经费支持及相应的精神鼓励。针对老年人剧团演员这一方面,要考虑到参与一人一故事剧团一般都是低龄或身体健康的老人,但他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帮助他人中取得快乐的成就感会逐渐递减,而疲劳感会随之产生,另外,对于自身未来养老保障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应该设立适当的吸引和奖励。可以设立有偿激励机制以吸引老年人的参与。参考或引入时间银行机制,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进行服务时数记录,他们可以获得其他人对其的养老服务时数。也可以进行物质奖励,例如,参与作为剧团演员的老年人可以根据表现获得一定的生活用品奖励,这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奖励需求和认同需求从而吸引他们的参与。服务提供者也应该争取获得财政支持,一个有财政支持的项目代表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专业性,这也有利于吸引老年人参与。 (五)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以保证质量 虽然一人一故事剧场并不要求演员有专业的表演技术,但是作为服务提供者,演员都应该接受过规范化的培训,并且日常要保持一定的排练时数,也应该邀请相关老师进行课程讲解持续提升演员的理论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演出时的质量。社区可以设置岗位,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或其他社区养老服务者对一人一故事剧团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也应该促进老年人演员间的相互监督,共同为剧团发展而努力。另外,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技术,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因此相关服务者应该进行专业评估,这也有利于管理和保证质量。最后,相关服务提供者应充分整合和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以有助于社区一人一故事剧团的专业发展和资源拓展。 (六)以老年人为中心,强调老年人的参与 老年人是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因此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引入核心也是为老年人而服务,因而更应该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老年人应该是主动的项目参与者,剧团的成立、排练、演出要体现老年人的话语权,使其能够作出更多的决策,调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积极性,不仅要使老年人的一般心理要求得到满足,而且要鼓励其关注群体权益。相关服务提供者要协助鼓励老年人的参与,随着剧团的发展,记住自身身份的转化,即从一开始的引导者转化为协助者,最后完全将自主权交由老年人掌控,让老年人自己主持、组织相关的排练、表演,这也有利于促进主人翁精神和达至自身主权。 (七)适应国情,符合我国长者特点 一人一故事剧场作为外来新兴剧场形式、技术,引入本土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和本土适应,因此,将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要适应本国国情,每个国家老年人都有其自身的独特需求,例如,失独家庭在中国就是一个特殊时代所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剧,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关注国内失独家庭的心理创伤议题。另外,针对中国有些老人好面子的特点,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时也应该注意和考虑相关特征,表演时不会使故事分享者感到难堪。再者,中国作为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引入可以结合相关的传统艺术、民族特色以吸引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参与。  六、结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现时的一人一故事剧场虽然在我国有一定的实践,但是相关系统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也比较短,笔者对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作出了一些思考,通过技术掌握和介入优势对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应用的具体策略提出七点建议,分别是应该注意充分考虑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注意人际互动、适当吸引和奖励、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以保证质量、强调老年人的参与,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适应国情,符合我国长者特点,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科学性。 但是本思考也存在很多不足,具体为:第一,具体策略的创新需要补充。笔者由于自身水平和理论掌握的局限,未能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前沿方法,并且没有充分借鉴其他戏剧理论、戏剧形式对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应用的具体策略进行补充。第二,具体策略构想缺乏现实实践经验支撑。由于实务经验的局限,仅仅以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在以后的探究当中应该再增添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行思考、探究。总之,以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应用还需要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推进。 注释: ①曾昱.社区养老服务 —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2006(4):106. ②王承慧.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 2012(8):38. ③郑黛绍.高伃贞与他的朋友一人一故事剧场介绍.[J].艺教观点, 美育2017(202). ④沈圣杰,于晔,张瑜雪.戏剧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情境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 2017(23):7. ⑤谭祖雪,吴金斌.戏剧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 以“小童大义”项目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7(34):77. 本文对原文献做了节选,原文请参考如下文献详情查询: [1]郑黛琼.高 贞与他的朋友一人一故事剧场介绍[J].艺教观点,美育,2017(202):58-64. [2]李霄龙.简析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演出结构[J].时代文学, 2015(1):231-232. [3]林文兄.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8(6):86-87. [4]潘丽楠,季丹丹.老年小组社会工作项目评估研究 — 以YS 社区“长者故事会”为例[J].才智,2017(31):242-243. [5]路晓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探索[J].现代交际,2017(17):60-62. [6]王建萍.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长者情感支持分析 — 以广州市G镇为例[J].现代交际, 2017 (24):63-64. [7]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J].江淮论坛, 2010(1):128-123. [8]李玲.在即兴中找到本真 — 一人一故事剧场与人的异化[J].习得攻略, 2014(8):113. [9]沈圣杰,于晔,张瑜雪.戏剧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情境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 2017(23):6-7. [10]谭祖雪,吴金斌.戏剧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 以“小童大义”项目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7(4):72-80. [11]涂宇明.创作性戏剧活动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5(5):60-61. [12]刘睿.戏剧疗法及其在社会工作中可能的应用[D].安徽: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2013. [13]夏辛萍.时间银行: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0):2905-2907. [14]王承慧.全面连续、集约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 2013(10):90-96. [15]王晓峰,刘帆,马云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 — 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2012(6):34-39. [16]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 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 2016(1):98-111. [17]吕学静,康蕊.京冀两地农村社区养老发展困境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6(1):108-116. [18]王承慧.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2(8):35-44. [19]张强,张伟琪.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社区养老服务:美国经验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4):122-127. [20]徐守勤.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05(8):33-35. [21]曾昱.社区养老服务 —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 2006(4):104-107. [22]蔡中华,安婷婷,侯翱宇.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与对策 —基于吉林市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 2013(4):45-49.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压力巨大。根据国际通用解释,若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就是老龄化的社会;超过14%,就是老龄社会。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属于老龄化的社会,如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等。据统计,从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上升到14%,法国用了114年,美国用了65年,英国用了45年,日本用了24年,而我国只用了20年,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两个:一为寿命延长,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达到现在的75岁,翻了一番还多,反映出祖国的社会变迁,这是国富民强的象征;二为非均衡生育,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中国“一家多胎”现象严重,自1983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了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 如何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提出不同的对策。寿命延长导致的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后果通常为养老金不足和养老保障措施不配套,只能通过延迟退休和加强养老保障措施来解决;非均衡生育带来的老龄化问题,只能通过均衡生育来应对,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人口增加了7000多万,但是生育率却低于1.5,即每个负率平均生了不到1.5个小孩,远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下一代人会比上一代人的数量少30%,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的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城市老人生活现状 (一)家庭基本状况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年来,第一二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结婚和生育的年龄,在这种背景下,“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普遍起来,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四个老人需要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加上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的严重依赖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压力剧增的今天,往往力不从心,照料不及。 另外,“空巢家庭”和鳏寡孤独家庭逐渐增加,其原因多种多样:(1)老年人希望独立生活,不愿离开久居的环境;(2)老人希望与子女住在一起,但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为避免冲突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3)子女工作忙、住房紧张,客观条件不允许;(4)因子女婚嫁离开父母异地成家;(5)不愿赡养父母等。 (二)经济状况 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退休后基本上都有退休金,加上普遍存在的储蓄习惯,因此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据统计,城市中85%的老人退休后的主要来源为退休金,13%的老人依靠子女的资助。由此可见,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但是,不同单位的退休人员在退休金待遇上有明显差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较企业离退休人员高很多。 (三)健康状况与医疗需求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但是,寿命的延长不代表健康状况的延长。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只有1/3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其余2/3的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所患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其中较常见的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半的城市老人还同时患有多种以上疾病,城市老年群体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健康状况都不如人意。 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因素,其次是手续繁琐,再有是行动和交通不便。除了上述因素,不同地区的老人还有不同的困难,在城区的老人还经常面临报销不便,挂号难、住院难等,而郊区的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周围没有好医院,常常无法及时就医。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城市老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但是有三分之一的患病老人没有去治疗,而且有四分之一的患病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就诊。因此,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三、养老模式探析 (一)家庭养老模式 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且经济成本最低的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现阶段很多老人都由子女赡养,与子女吃住在一起,身体健康的老人通常还会帮衬带带孩子,甚至买菜、煮饭。但是还存在一部分身患疾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照顾,特别是患有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的老人,身边不能没有人照料,这对普通公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改善家庭养老模式的现状,我们提出一种专业化家庭养老模式:中国城市中有40%的人群属于低收入群体,对于这类人群,可以给予选择提前退休去照顾自己家的老人,由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发放社会工资。这些回家照顾老人的劳动者,需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并与社区签订协议,通过社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定期对劳动者的家庭照料做出评估,从而给予报酬。这样,不仅使老人得到悉心的照料,还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工作问题,一举两得。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是以老人的子女、亲戚、朋友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为依靠,为城市中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以及法律援助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特点是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得到子女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上门服务,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时还弥补了因各种原因子女无法照顾老人的缺憾,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建设养老院的资金。 社区养老模式不同于家庭养老模式,它的实质是社区中的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相比,将社会机构中的养老服务引入了社区,吸收了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的优点,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对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中主要服务群体为社工,目前我国社工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原因包括:(1)我国对社工这个职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对社工进行培训,内地大多数大学都没有社会工作会专业,而在香港和国外这个专业已经发展成熟;(2)政府对社工服务的投入不够,导致社会工作者没有良好的工资薪酬和福利制度,社会地位不高;(3)中国人传统观念严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通常不愿雇佣社工来解决家庭问题。 (三)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模式的主体是养老院、福利院、医院以及各种康复中心,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进行集中供养和居住,由专人负责照料日常生活。这种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同时避免了因为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问题引起的生活冲突。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家庭的养老风险,实现了养老资源的共济和共享。 社区养老模式的成本很高,同时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亲情交流的渴望,无法提供精神慰籍。我国的养老院大部分都是早期建立,其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水平很难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养老机构的设备条件普遍很差,专业服务人员水平不高,管理模式滞后,无法满足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四、对养老问题的一些想法 在生活方面,政府可否对老年人方法生活补助费,每月300元,独立于养老保险之外。截止到2013年,中国有大约2亿的老龄化人口,2×12×300=7200亿,而我国的2013年GDP预计将达到10万亿美元,不会对我国财政造成很大负担。 在医疗方面,政府可否对老年人开放免费医疗。虽然全民医疗到现在还不现实,但只是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医疗并非不可行。 在精神需求方面,政府文化部门应经常组织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组织老人观看电影、戏剧等活动,同时建设老年大学和老年娱乐活动设施。 五、结束语 在现阶段,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养老问题的政府投入,以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为辅,使养老医疗服务专业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社区规模体系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更好的满足我国对养老问题的基本需求。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分析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截止到2009年,我国拥有1.67亿老年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899万,占11.4%,他们正逐步迈入半自理甚至不能自理的状态,不同程度地需要照料服务。高龄老人的子女大多进入中老年,照顾老人已经力不从心。目前中国养老机构服务也满足不了养老需求,虽然全国养老床位已达500万张,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每一千名老年人只拥有床位25张。中国急需新的养老方式来缓和日渐紧张的养老矛盾,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我国城市空巢老人比例高达49.7%,因此 “空巢老人”作为中国老龄化过程中最严峻的挑战,体现了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的伦理视角和技术为城市居家养老提供支持。

二、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的优势

1.社会工作理念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案主自决。案主自决要求社会工作者尊重老人的决定权,不能代替老人做决定, 即使在某种特殊情况需要代替老人做决定,也要提前征得老人同意。案主自决运用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如下: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与老人一同评价其健康状况,以及老年人需要得到的服务。其次,社会工作者要对老人的关注点有所了解,双方协商制定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要分列清楚,以便让老人清楚的了解所要接受服务的内容,获得最大范围的服务。再次,在服务过程中要随时参照老年人意见。

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有独特个性和不同需求,因为身体状况和经历不同,所以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要求是不同的,社会工作者要摒弃老年人只需要家庭照顾这样的传统思路,用心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助人自助原则。助人自助理念强调的是受帮助者自我能力的提升,注重老人的自我实现。社会工作者在居家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为老人提供能发挥潜能、贡献社会的`机会。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指导居家养老服务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1]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居家养老服务时,除了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还要运用倾听,共情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情绪方面的辅导。伴随着人口的流动,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等问题应该成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老人在遭受突发打击时,经常产生应激性的情绪反应。这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老人缓解焦虑、平复心情,提供保证老人日后的健康生活的基础。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不能一刀切,社会工作者要辨别老人的不同需要,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服务。

小组工作。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把社区中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倾诉内心困扰、交流生活经验。老年人不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其他老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例如,开展沟通互助小组,帮助老年人排解不好情绪;开展支持小组,帮助老人应对生活转变等等。社会工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可以给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排解他们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精神空虚等问题。

社区工作。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可以运用如下社区工作方法:首先,在社区开展教育,对居民进行爱老、孝老宣传,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帮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与老人多一些交流。其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服务内容。老年人能享受什么样的服务,取决与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形式。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大都较为单一,并且还经常出现由于资源不足、服务中断的现象。社区服务机构要利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专业的,多样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向社会呼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机构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再次,鼓励老年人发挥自身潜力,参与社区事务和活动,努力为社区的发展做贡献。老年人更加需要心理慰藉,让他们通过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心理慰藉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范明林,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徐擎擎(1984-),女,汉,山东省淄博市,潍坊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社会学(社会工作)。

关于社区医疗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路径分析与思考期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 2021 年第 007 期摘要:围绕"看病难""看病贵"两大难题,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和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等4个方面阐述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路;从降低药耗占比、医保改革、加强医院治理体系建设、发展中医药等4个方面阐述了医疗收支结构优化建议.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各级政府需协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资源;医疗质量与效率;分级诊疗;医保基金;发展路径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_thesis/0201290700388.html---------------------------------------------------------------------------------------------------2.【期刊论文】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门诊药房拆零给药模式优势探讨期刊:《中国药业》 | 2021 年第 013 期摘要:目的 探讨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形势下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实行拆零给药服务模式的优势.方法 调取医院信息系统(HIS)2019年1月至12月门诊的拆零处方92406张,分析门诊药房拆零给药模式对药品费用、患者用药安全、医疗资源、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 拆零药品处方数量占总处方数量的18.75%,共节约药品费用约217.71万元,平均每张拆零药品处方节约23.13元.结论 实行拆零给药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促进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药学服务.门诊药房实行拆零给药模式,有利于提升药学服务,能更好地适应新医改形势的要求.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门诊药房;拆零给药;药学服务;药事管理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pharmaceuticals_thesis/0201290340616.html---------------------------------------------------------------------------------------------------3.【期刊论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指标体系期刊:《卫生软科学》 | 2021 年第 005 期摘要:】目的】构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指标体系,为深化医改考核工作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基于"结果链"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头脑风暴法构建指标池,形成初步的考核指标体系,发放正式调查问卷,选取20位专家进行2轮Delphi专家咨询,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结果】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得到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0%和10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均在0.8以上;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226~0.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指标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良好,可为实际的医改评估提供评价工具.关键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果链;模糊综合评价法;指标体系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oft-science-health_thesis/0201289413273.html---------------------------------------------------------------------------------------------------4.【期刊论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21〕20号)期刊:《科学中国人》 | 2021 年第 018 期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通知;印发;直辖市;深化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cientific-chinese_thesis/0201290694230.html---------------------------------------------------------------------------------------------------5.【期刊论文】以思政工作推进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刊:《办公室业务》 | 2021 年第 008 期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融合,探索如何加强基层支部建设,筑牢医改政治保障;科学选择学习内容,准确掌握政策要求;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推进政策贯彻落实.有效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能够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链接:

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医疗的毛概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卫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这项制度成为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议题。本文针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农问题;医疗制度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16-0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其政策设计要求政府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提高农民参合率

1.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许多地方的农民看不起病,即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会为看病发愁,其最终根源就是农民的“腰包”不鼓,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患了重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农民“等、要、靠”的思想,将支农资金投资到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成立专业协会组织、拓宽市场信息渠道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农村经济最需要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因县施策、因镇施策、因村施策,把现行惠农政策资源整合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上,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1.2 注重农民现实利益,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因此要加大对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特别对老、少、边、山、穷县(市、区)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确保这些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启动,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覆盖。已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经济情况制定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小病补偿的原则,实行门诊医药费补偿制度,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可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外,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婚前检查也纳入补偿范围,制定慢性疾病报销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探索住院与门诊兼顾的统筹补偿方案,应确保用于门诊补偿的基金比例不低于20%,让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1]。

2 扩大筹资渠道

在遵循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下,保证筹资的稳定性,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明确政府职责,规范政府投入,确定社会化多元筹资渠道,努力扩大资金来源,完善以政府资助为主的多方筹资体系,建立出资额稳定增长机制。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要合理确定政府出资额应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并且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出资额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稳定增长机制[2]。同时鼓励发动企业、社会各界和先富起来的个体工商户等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募捐。采取一些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统筹或转移支付部分资金,充实合作医疗基金盘子,提高抗风险能力。

3 强化资金管理[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职能涉及到卫生、财政、农业、民政、扶贫办等部门。为提高其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探索实行“征、管、监”相分体制。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要定期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汇报收支情况,接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强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检查。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要抓紧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软件开发应用工作,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控力度,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实施严格的报告、审计和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专指性强,使医疗服务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积极介入是协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指定医疗机构的服务合理运行的重要前提。政府可以对医疗产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的质量、价格进行监管;通过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对市场准入、公共补贴、非赢利机构不分配利润政策执行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建立和维护多元供给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医疗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5 整合卫生资源

5.1 加大基层卫生资源投入,建立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

通过争取卫生基金项目等方式,加大对乡镇定点医院医疗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镇医疗环境,缩小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使农民患病后有条件、有意愿就近诊疗。同时注意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①加快农村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统筹兼顾,合理配量,优化卫生资源,逐步形成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指导中心,村卫生室为服务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程,保证广大农村腹地有合格的医务人员坐诊,有保质保量的药品供应,有良好的医疗设施让农民群众共享[5-6]。②引导乡村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医疗中心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突出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各种优惠服务措施,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涵。合理分流患者,把门诊患者、慢性患者、康复患者逐步分流到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格局。

5.2 加强农村医疗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方面应考虑通过在部分医学院校实行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模式。向乡镇提供全科医学专业医疗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选派部分热爱卫生事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大专院校进行“定单培养”、实行定点分配,培养留得住的、高素质的乡村医生;建立城市与农村对口支援单位,免费培训和接收基层人员进修,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廉洁行医自觉性。采用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作为医德医风考核的具体内容。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评选优秀医务工作者,带动全体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正确的效益观念,真正做到“以德行医、以技养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增强农民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善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26-27.

[2]任延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0):42-45.

[3]邵彦敏,庞雅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7):14-17.

[4]丁华军.影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21(2):95-96.

[5]钟彬彬.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5):327-331.

[6]霍会爱,杨质秀,王蒙萌.借新农合之东风 促乡镇医院发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03,14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