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饵料香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饵料香精研究论文

人们闻到的腥香味,是香味分子或者腥味分子通过空气传播的。鱼生活在水中,没有可以分辨空气中味的嗅觉器官,只有溶于水中的味,鱼才有可能辨别。可以说饵料的腥香不是用来诱鱼的,是用来诱人的,因为鱼闻不到。 君不见现在很多饵料,化学香味五花八门,已经严重到烧手状况出现,其原因是让乙基麦芽酚(香虎中的主原料)过量固香,增加化学香的持久度。谁见过国内国外的研究机构,研发的水产饵料促食剂还是诱食剂,是从腥香的角度发表论文?搜索一下,只有钓鱼人,只有国内的钓饵厂在在讨论或者推广腥香配比,因为钓饵厂的创立者都是钓鱼人,而且是钓鱼人中的精英。 香配套的词是香甜,腥配套的词是咸腥或者腥咸,至于腥臭暂时不讨论。从大家熟悉的猪母奶看,应该说是香甜的代表,其主要成分是甜蜜素,乙基麦芽酚,化学香精。乙基麦芽酚的作用是固化化学香精香味,使其能溶于水中改变水的味道,甜蜜素是直接改变水中味道的,白糖甜度的50倍。 所以这才出现适量添加会让您爽,过量添加会让您死窝的状况。既然要香,就应该加甜。如今几乎大多数饵料已经有甜蜜素添加在内,国产鲫鱼饵凡是香型的,您尝一下基本都是微甜的,甚至红魔1号休闲饵,也是微甜的。 这种微甜只是对人来说,而鱼在水中对甜的味觉感觉是人的若干倍,十分敏感。直接给您一小勺甜蜜素您能受得了吗?您受不了,鱼更不受不了。国产鲫鱼饵中已经添加了甜,您再去添加,结果会怎样,各自领会吧。如果感觉不好,您只能怪您的钓饵说明里面没内含甜蜜素一项,作为消费者您没有被告知再说腥,対鱼而言,大家说的腥实际是指动物蛋白,鱼觅食的最基本物质。 蛋白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当老鬼推出速攻2号时,其添加氨基酸的效果在一段时间中确实震惊了垂钓界。当然这是从国内外水产动物诱食剂的文献中启发的,先有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诱食效果的论文,后有在钓饵中添加氨基酸效果现实。 然而,氨基酸没有腥味。

先来说说什么是香精,其实香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饵料添加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钓鱼小药,使用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到饵料中,能够改变饵料的味道。在垂钓时,添加香精的饵料有着良好的诱鱼、遛鱼效果。香精有很多种,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是蛋奶香精在开饵中的用法和用量。诱鱼原理蛋奶香精有蛋的腥味又加上奶的香味,从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香味,能在水下穿透到很远的地方,使鱼快速找到饵料,达到快速诱鱼的目的。分类蛋奶香精是比较广谱的一款添加剂,分为香蛋奶(纯蛋奶)和酸蛋奶两种。用法1、香蛋奶:适用于天气较凉的春天、深秋及冬天使用,对鲫鱼、鲤鱼有特效,如果是钓鲤鱼加点糖效果会更好。2、酸蛋奶:适合在天气比较热、闷、湿的夏天使用,能快速诱鱼,刺激鱼类的食欲,不但可以钓鲫鱼、鲤鱼、草鱼,对鲢鱼、鳙鱼有特效。用量如果没有特说明的情况下,用量可以控制在饵料的1-3%,切记不可添加太多,多了容易死窝,也可能招来太多的小鱼闹窝,如果是在肥水中或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最多可添加到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长干;黄翀;;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香料[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诚,姚志鹏,马建中;坚木栲胶的化学改性及其鞣革性能的研究[J];浙江化工;1997年02期 2 李汉铭;甲基紫罗兰酮、鸢尾酮辨析[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0年01期 3 谢家理,冯易君;改性木屑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4 聂少凡,林金国,林思祖,傅祥久,谢友森,林庆富;人工杉木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杨建洲;软木材料漂白方法研究[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周雄志,刘正添;阻燃处理木材的热分析[J];木材工业;1991年03期 7 项东升;固体超强酸ZrO_2-SO_4~(2-)催化合成水杨酸异戊酯的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4年02期 8 崔莉凤,刘博;食用香料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J];色谱;2000年05期 9 赵丽娟,李铁纯,丁旭光,张捷莉;木蝴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2年01期 10 崔志敏,陈学恒,李楠;用固载强酸TiO_2/SO_4~(2-)催化甲基紫罗兰酮合成中的环化反应[J];化学通报;2002年02期 合成香料 合成香料 aroma chemical 用单离、半合成和全合成方法制成的香料。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精油中提取出的香料称为单离香料,如从丁香油中得到的丁香酚;利用某种天然成分经化学反应使结构改变后所得到的香料称为半合成香料,如利用松节油中的蒎烯制得的松节醇;利用基本化工原料合成的称全合成香料(如由乙炔、丙酮等合成的芳樟醇)。 合成香料工业创始于19世纪末。早期从天然产物中所含的芳香化合物,如冬青油中的柳酸甲酯、苦杏仁油中的苯甲醛、香荚兰豆中的香兰素和黑香豆中的香豆素等人工合成香料并实行工业化生产。稍后,紫罗兰酮和硝基麝香等的出现,也是合成香料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天然精油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成香料发展迅速,一些原来得自精油的萜类香料如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柠地醛等已先后用半合成法或全合成法投入生产,产量相当可观。此外,还有一系列在自然界未曾发现的新型香料如铃兰醛、新铃兰醛、五甲基三环异色满麝香等陆续出现。这类香料对新香型香精的调配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品种不少于2000种。 合成香料通常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分类,主要有烃类、醇类、醚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缩醛(酮)类、腈类、酚类、杂环类及其他各种含硫含氮化合物。各种合成香料的分子量一般不超过300,挥发度同其香气的持久性有关。分子结构稍有不同往往会导致香气的差异,如顺式-3-己烯醇(即叶醇)要比它的反式异构体更为清香,左旋香芹酮有留兰香的特征香气,而右旋体为葛缕子香,因此用途也不一样。 合成香料是精细有机化学品的一类。合成方法繁简不一,涉及多种有机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缩合、环化、加成、异构化、裂解等,主要通过减压分馏和结晶等单元操作进行提纯。产品除了要符合规定的物理化学规格如比重(d悭)、折光率(n慱)、比旋度([α]慱)、熔点(mp)、溶解度外,还要符合应有的香气质量要求。不论是配制食用香精还是日化香精所用的香料均有安全使用方面的质量标准

食用香料香精安全性研究论文

咸味食品香精(Savory flavoring)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类新型食品香精,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生产咸味食品香精,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咸味食品香精飞速发展的十年。经过二十年的时间,目前我国咸味食品香精生产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咸味食品香精生产量和消费量也进入世界前列。随着咸味食品香精生产和使用量的扩大,人们对咸味食品香精对食品安全影响的关注程度也在加深。由于咸味食品香精也称为调味香精,一些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误将其按调味品或调味料管理,也给咸味食品香精生产和使用带来诸多问题。本文从咸味食品香精的定义、功能和用途、组成和制造方法、安全性管理等方面对咸味食品香精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何谓咸味食品香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2640—2004对咸味食品香精的定义是“由热反应香料、食品香料化合物、香辛料(或其提取物)等香味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食用载体和/或其他食品添加剂构成的混合物,用于咸味食品的加香。”这个定义是权威的、准确的,也是有法律效力的。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咸味食品香精是用于咸味食品加香的一种食品香精。从品种来看,咸味食品香精主要包括牛肉、猪肉、鸡肉等肉味香精,鱼、虾、蟹、贝类等海鲜香精,各种菜肴香精以及其它调味香精。咸味食品香精的功能和用途咸味食品香味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热加工过程中由食品基料中的香味前体物质通过热反应产生的;二是由咸味食品香精和/或香辛料提供的。食品中源于上述两种途径的香味物质,在化学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由构成生命体系最基本的五种元素C、H、O、S、N组成的,最常见的是各种醇、醛、酮、缩醛、缩酮、羧酸、酯、内酯、有机硫化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人类对咸味食品香味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日益增长的。咸味食品由于加工工艺、加工时间等的限制,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香味物质从质和量两方面都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必须通过添加咸味食品香精来补充或改善。咸味食品香精在咸味食品的功能是补充和改善食品的香味,这些食品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罐头食品、各种肉制品、仿肉制品、方便菜肴、汤料、调味料、调味品、鸡精、膨化食品等。和其他食品香精一样,为食品提供营养成分不是咸味食品香精的功能。咸味食品香精的组成和制造方法咸味食品香精的制造方法主要有调香法、热反应法、以及调香与热反应相结合的方法。调香所用的香料包括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大类。热反应的主要原料是氨基酸、还原糖和其他配料。水解植物蛋白(HVP)、水解动物蛋白(HAP)、酵母等是很重要的氨基酸源。咸味食品香精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咸味食品香精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是其原料,主要有三类:1. 香料食品香精调香中只能使用经过毒理学评价试验证明对人体安全的香料,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有4000多种,其中FEMA (美国食品香料与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lavor and Extract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认可的GRAS物质(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到2005年已公开的有2253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用香料名单》的香料到2005年有1442种。在中国,食品香精生产中不允许使用GB-2760食品用香料名单之外的食品香料,咸味食品香精也不例外。任何食品香料的安全性保证都是建立在其产品质量和使用量基础之上的。食品香料生产商、销售商和使用者都必须严格保证食品香料的质量。使用者必须保证在允许的使用量范围内使用这些食品香料。事实上,人们完全不必担心由于香料使用过量而对食品安全性造成危害,因为食品香料在使用时具有“自我限量”的特性,即任何一种食品香料当其使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其香味会令人不快,使用者不得不将其用量降低到合适的范围,多加的效果适得其反。2. 热反应原料热反应原料品种很多,主要包括各种氨基酸、还原糖、HVP、HAP、酵母、香辛料、蔬菜汁等。这些原料必须是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未被污染的、未变质的、质量合格的原料。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必须符合要求。3. 溶剂和载体咸味食品香精的辅助原料如溶剂、固体载体等必须是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品种,其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咸味食品香精认识的误区关于咸味食品香精认识上的最大误区是认为咸味食品香精就是调味料。同其他食品香精一样,咸味食品香精只能作为加工食品生产中的一种香味添加剂,不能直接食用,也不能直接作为厨房烹调的原料或餐桌佐餐的调料。尽管咸味香精也称为调味香精,但咸味香精只是某些调味料或调味品中的一种能够提供香味的原料,咸味香精并不是调味料,也不是调味品。咸味香精生产、销售、使用中的安全性要求和安全性管理必须按对食品香精的要求进行,而不能按食品或调味料的要求进行。咸味食品香精认识上的另外几个误区与其他食品香精有雷同之处:一是认为咸味食品不应该加咸味食品香精或加咸味食品香精不好。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喜爱食用快捷方便的加工食品,并且希望食品香味既要可口又要丰富多变,这些只有通过添加食品香精才能实现。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富贵病”的流行使人们越来越希望多食用一些植物蛋白食品,如大豆制品,而又希望有可口逼真的香味,这只有通过添加相应的食品香精才能实现。食品香精和其它一些食品添加剂的根本不同在于它的存在与否、质量好坏,消费者在食用的过程中自己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认为只有发展中国家在加工食品中添加食品香精,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中不添加或很少添加食品香精。事实是,香精是社会富裕的标志之一,越是发达国家食品香精人均消费量越高。中国食品香精的人均消费量目前远低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三是认为咸味食品香精都是合成的。咸味食品香精的生产方法前面已有论述,目前我国咸味食品香精大部分是以源于动、植物的氨基酸和还原糖为主要原料,通过热反应制备的,调香中所用的小量食品香料主要是天然香料或天然等同香料,纯合成的食品香料在咸味食品香精所占比重很小。这些纯合成的食品香料的安全性也都是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试验证明对人体是安全的。咸味食品香精是一类新型的食品香精,不是调味料。咸味食品香精是咸味加工食品香味的重要来源,咸味食品香精的使用对食品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咸味食品香精本身并不会对食品的安全性带来影响,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咸味食品香精生产中所使用的香料、热反应原料和其它辅料必须是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质量合格的产品,其用量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生产过程和产品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的有关规定。符合上述条件的咸味食品香精对食品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咸味食品香精的应用已经遍及各类加工食品,咸味食品香精工业发展结果将使方便面、肉制品、鸡精等加工食品和调味品的香味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促进食品工业乃至饮食业的发展。知名企业如:济宁耐特食品有限公司有天博、天正两个品牌。香精,可分为甜味香精和咸味香精两大类。1.香精组成香精至少由数种香料原料,甚至几十种天然和合成香料组成,或是有机化合物的复合体。香精的调配可由如下组成:①香基--显示出香型特征的主体;②合香剂--以调和各种成分的香气为目的的成分;③修饰剂--使香精变化格调的成分;④定香型--本身是不易挥发,并能抑制其它易挥发香料的挥发度,使其挥发减慢;⑤稀释剂--适当地把香味淡化及对结晶香料和树脂状香脂作溶解和稀释作用。本身应无臭、稳定、安全而且价格低。2.香精的挥发度 香精能在加香产品中发挥良好作用的关键是挥发度的调控,如何做到头香、体香和底香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头香--挥发度大,是决定香精"形象"和"新鲜感"的重要因素。体香--赋予香精特征香气,挥发度适中,亦是香精的主体香型。底香--挥发度小,相应地分子结构比较大而复杂、使香精留香悠久。3.香精的类型--香型香精的一定类型的香气称为香型。一般分类如下:(1)仿天然香型① 花香:年轻人喜爱常葆青春,有单花香和复合花香;② 果香:中年人喜欢清淡独特,给人诚实可信的效应;③ 木香:清凉、高雅、安静、稳重;④ 草香:清香,具有绿色情调的清新香气。(2)合成香型① 醛香:如清甜花香、果香、森林香等,味重,富于变化,传达女性美好的梦想;② 国际香又称动物调香,扩散力强,香气持久。a. 飞蝶型:昆虫、植物混合于一起,产生置于大自然的意境。b. 幻想型:富于想象,有立体感,心旷神怡。c. 百花型:又分充满东方情调、温柔,神秘的东方型和犹如来到春天的百花丛中,以素心兰和康乃馨为主的西方型。(3)咸味香精1. 肉味香精:如猪肉、鸡肉、牛肉等口味,也可分为烧烤、清炖、红烧等口味。2.海鲜味香精:如虾、蟹、海鱼等口味。3.植物类香精:如孜然、香草、豆蔻、百里香等口味。 香精是由人工合成的模仿水果和天然香料气味的浓缩芳香油。它是一种人造香料。多用于制造食品,化妆品和卷烟等。人类所合成的第一种香精是香兰素,它是由德国的M·哈尔曼博士与G·泰曼博士于1874年合成成功的。香素是天然香料香兰豆的主要成分。两年后,另一位化学家K·赖默尔也参与了香兰素的研究。他所合成的人造香兰素与天然香兰素几乎毫无差别,足可乱真。德国的巧克力制造商首先应用人造香兰素,此后不久,伦敦的糖果厂也开始用水果香糖制造硬水果糖。今天,各种水果和鱼类的味道都可用化学方法合成。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经精心调配而成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包括水果类水质和油质、奶类、家禽类、肉类、蔬菜类、坚果类、蜜饯类、乳化类以及酒类等各种香精,适用于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酒等食品中。食用香精的剂型有液体、粉末、微胶囊、浆状等。 [编辑本段]香精原料及其加工工艺 精油(Essentialoil):亦称香精油,是植物性天然香料的主要品种,对多数植物性原料,主要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精油浸膏(Concrete):是一种含精油和植物蜡等呈膏状的浓缩的非水溶剂萃取物,先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提香料植物,再蒸馏回收,残留物即为浸膏酉丁剂(Tincture):乙醇溶液,是以乙醇为溶剂,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浸提植物原料所得净油(Absolute):用乙醇萃取浸膏!香脂或树脂所得到的萃取液,经过冷冻处理,滤去不溶的蜡质等杂质,再减压蒸馏去乙醇,所得到净油,是调配化妆品和香水的佳品香脂(Pomade):用精制的动、植物油脂吸收鲜花中的芳香成分后得到的油脂! 香膏(Balsam):香料植物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渗出的带有香成分的膏状物树脂(Resin):分为天然树脂和经过加工的树脂、天然树脂是植物渗出来的萜类化合物因受空气氧化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经加工的树脂是指将天然树脂中的精油去除后的制品香树脂(Resinoid):用烃类溶剂浸提植物树脂类或香膏类物质而得到的具有特征香气的浓缩萃取物油树脂(Oleoresin):用溶剂萃取天然辛香料再蒸除溶剂后得到的具有特征香气或香味的浓缩萃取物 [编辑本段]香精调配流程 1明确所配香精的香型、香韵、用途和档次2考虑香精组成,即哪些香料可以作主香剂,协调剂,变调剂和定香剂。3根据香料的挥发度,确定香精组成的比例,一般头香香料占20~30%,体香香料占35~45%,基香香料占25~35% 4提出香精配方初步方案5正式调配 [编辑本段]应用范围和参考用量 1、油质香精适用于硬糖、饼干及其它烘焙食品等,一般用量为0.2%左右。但用丙二醇作溶剂的油质香精也可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05-0.1%。 2、水质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雪糕、其它冷饮品、酒等,一般用量为0.07-0.15%。 3、乳化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1%左右;混浊剂用量为0.08-0.12%。 4、浆状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配制底料用,也可直接用于汽水、饮料,一般用量为0.2-0.23%(全色),0.05%(非全色,另补焦糖色0.15-0.18%)。 5、椰子粉末适用于饼干,其它肉类、蔬菜类、家禽灯粉末适用于饼干,其它肉灯、蔬菜类、家禽灯粉末适用于膨化食品、方便食品和汤料,一般用量为0.3-1%。 6、酒用香精用量一般为0.04-0.1%,茶叶用香精,用量为1%左右。饲料用粉末香精用量一般为0.5‰,饲料香精(用于添加剂)(5%-10%)。 香精是香水的一种。 [编辑本段]带你认识香精: 香精,可分为甜味香精和咸味香精两大类。1.香精组成香精至少由数种香料原料,甚至几十种天然和合成香料组成,或是有机化合物的复合体。香精的调配可由如下组成:①香基--显示出香型特征的主体;②合香剂--以调和各种成分的香气为目的的成分;③修饰剂--使香精变化格调的成分;④定香型--本身是不易挥发,并能抑制其它易挥发香料的挥发度,使其挥发减慢;⑤稀释剂--适当地把香味淡化及对结晶香料和树脂状香脂作溶解和稀释作用。本身应无臭、稳定、安全而且价格低。2.香精的挥发度 香精能在加香产品中发挥良好作用的关键是挥发度的调控,如何做到头香、体香和底香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头香--挥发度大,是决定香精"形象"和"新鲜感"的重要因素。体香--赋予香精特征香气,挥发度适中,亦是香精的主体香型。底香--挥发度小,相应地分子结构比较大而复杂、使香精留香悠久。3.香精的类型--香型香精的一定类型的香气称为香型。一般分类如下:(1)仿天然香型① 花香:年轻人喜爱常葆青春,有单花香和复合花香;② 果香:中年人喜欢清淡独特,给人诚实可信的效应;③ 木香:清凉、高雅、安静、稳重;④ 草香:清香,具有绿色情调的清新香气。(2)合成香型① 醛香:如清甜花香、果香、森林香等,味重,富于变化,传达女性美好的梦想;② 国际香又称动物调香,扩散力强,香气持久。a. 飞蝶型:昆虫、植物混合于一起,产生置于大自然的意境。b. 幻想型:富于想象,有立体感,心旷神怡。c. 百花型:又分充满东方情调、温柔,神秘的东方型和犹如来到春天的百花丛中,以素心兰和康乃馨为主的西方型。(3)咸味香精1. 肉味香精:如猪肉、鸡肉、牛肉等口味,也可分为烧烤、清炖、红烧等口味。2.海鲜味香精:如虾、蟹、海鱼等口味。3.植物类香精:如孜然、香草、豆蔻、百里香等口味。 [编辑本段]带你认识香精油: 从芳香花卉中提取的香精油,对人体也有奇妙的医疗效果。柠檬油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肉桂油可扶正祛邪,抗感染(防腐抗菌)。薄荷油可消除恶心、紧张和紧张性头痛;可退热,还可祛除蚊虫。儿童闻香后倍感欢欣。茉莉油有抚慰、镇痛作用。玫瑰油(蔷薇油)有抚慰和松弛作用。岩玫瑰油(岩蔷薇油),安神镇静作用。檀香油有松弛、镇静作用,可抗焦虑、抑郁和神经紧张,止头痛。依兰油可调整和平衡机体功能,有抚慰、平静和松弛作用,可消除紧张,止痛,改善睡眠,治疗高血压,也可振奋精神,抗抑郁,恢复和增强信心。红橘油(福橘油)可振奋精神,令人欣快,还有助于消化。含羞草油可助消化,治呼吸道疾病;也有助于恢复青春,延缓衰老。茶油可治粉刺,也可退热。桉油有镇静、松弛作用,可止头痛。也可有效缓解充血和呼吸道疾病(包括伤风感冒)。老鹳草油(香叶天竺葵油)可抗疲劳和精神创伤,也可祛蚊。鼠尾草油(香紫苏油,南欧丹参油)可驱风止痛、健胃,抗菌消炎,强心,抗惊厥,通经;也可治疗呼吸道疾病和风湿痛。小豆蔻油可止恶心。茴香油可止恶心,也可抗尿道感染或炎症。姜油可止恶心,缓解紧张性头痛。桧油(刺柏油、杜松子油)可抗感染(防腐抗菌),如尿道感染或炎症。留兰香油(绿薄荷油)可抗紧张。榛子油可令人松弛、镇静。黑胡椒油(胡椒油)和樟脑油治伤风感冒。据说,男子闻香根草油、岩玫瑰油和檀香油;女子闻鼠尾草油、茉莉油、玫瑰油、依兰油、檀香油和红橘油的香气特别有益。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花香有时也会对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使人偏激,甚至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夜来香的香味较浓郁,若长时间置于室内,会引起气喘、心烦意乱。 [编辑本段]使用原则 香精的品种繁多,使用方法也很复杂,但以下使用原则必须遵守:1. 一定要根据食品的类型和香精本身的不同性味加以选择;2. 要使用肯定能溶解的香精;3. 要按不高于1‰~2‰的比例添加,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增加;4. 要避免与高浓度的糖液或酸性溶液混用;5. 要严格掌握好添加时的水温,水溶性香精加热不得高于70度,油溶性香精不得高于120度。

市场研究表明食用香精的调香创作主要是模仿天然瓜果、食品的香和味,注重于香气和味觉的仿真性。食用香料因用量少,一般不会危害健康但近年发现,某些天然香料中含有黄樟素,这是一种有强烈芳香气味的液体,对健康有害。但我们日常食品中香精的量是没有任何危害的。食品香精是多种发香原料和溶剂的调合物;通常一个香精所含原料约30~40种.发香原料多是有机化学合成和天然提炼而成的.常用的发香原料约400种,偶用的约200种,而每种原料多有再分级别和纯度的情况.这样便形成了可使用的香原料超过千种之多.调香师须以精良的设备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制成多种用途的香精.食用香料在食用香精中所占比例很小,但需进行一定的安全、卫生评价,符合有关卫生法规的要求后方可使用。食用香精品种很多,按剂型分为固体和液体。固体香精有微胶囊香精等。液体香精又可分为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和乳化香精3类。以下是使用食用香精的注意事项:1、油质香精适用于硬糖、饼干及其它烘焙食品等,一般用量为0.2%左右。但用丙二醇作溶剂的油质香精也可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05-0.1%。2、水质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雪糕、其它冷饮品、酒等,一般用量为0.07-0.15%。3、乳化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1%左右;混浊剂用量为0.08-0.12%。4、浆状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配制底料用,也可直接用于汽水、饮料,一般用量为0.2-0.23%(全色),0.05%(非全色,另补焦糖色0.15-0.18%)。5、椰子粉末适用于饼干,其它肉类、蔬菜类、家禽灯粉末适用于饼干,其它肉灯、蔬菜类、家禽灯粉末适用于膨化食品、方便食品和汤料,一般用量为0.3-1%。6、酒用香精用量一般为0.04-0.1%,茶叶用香精,用量为1%左右。饲料用粉末香精用量一般为0.5‰,饲料香精(用于添加剂)(5%-10%)。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香精香料论文知网

一、法国香水的历史 法国香水及化妆品业举世闻名,它和法国时装、法国葡萄酒并列为法国三大精品产业,是法国人的骄傲。 法国人使用香精香料和化妆品始于十三世纪前后,主要是贵族社会。当时的宫廷里,不仅女人乐施粉黛,而且男人也粉面纹唇。法国第一家香精香料生产公司1730年诞生于格拉斯市,后来发展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上百家,到现在已经合并成三家规模较大的香精香料生产公司。据朋友介绍,格拉斯市一直承担着为法国名牌香水销售公司配制香水的业务,而名牌香水销售公司最多则只在此基础上按比例调入中性酒精和蒸馏水并加上包装。在法国,完全自己配制产品的名牌香水公司可以说很少。 在法国,香水业的发展可以说和时装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水业与时装业的结合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时装设计师们发现在时装上撒些香水会为时装表演和销售香水带来极好的效果,于是,便纷纷兼售香水。最早承做时装和销售香水的是布瓦雷公司,随后又有夏奈尔公司(CHANEL)等。1925年,夏奈尔公司推出了“夏奈尔5号”香水,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视为法国香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各名牌时装公司几乎都保留自己牌号的香水,当然也有几家自开始就是经营香水的名牌商号保留了下来。 二、 种类 法国香水的生产最初均使用天然原料。这些原料来源很广:如花(玫瑰花、茉莉花)、水果(柠檬、柑橘),球类植物(晚香玉)等。由于生产这些原料的成本增加,如今格拉斯地区只种植部分花卉植物,大部分原料已依赖进口。 天然原料造价较高,比如600公斤的茉莉花只可提纯1公斤的茉莉香精。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初,人们开始采用合成的方式生产香水和化妆品,从此这一领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香型的范围扩大了,从而弥补了天然原料的不足。 酒精性香制品,即香水。它是由配制好的香精加调中性酒精及蒸馏水稀释而成的。香水依据其所含香精浓度的大小而具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化妆水”(EAU DE TOILETTE),“科劳尼水”(EAU DE COLOGNE),“化妆香水”(EAU DE PARFUM),“浓香水”(PARFUM)和“香精性香水”(ESSENCE DE PARFUM)。这些标志在名牌香水上基本都是会注明的,一看便知。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香精都可配制浓度较高而又气味宜人的香水,有些香精在其浓度较低时反而恰是于人接受的最佳状态。 三、 香水文化 香水是一种技术产品,但它更是一种文化产品。配制香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调配师是艺术巨匠,他要依据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和要求来创造。据介绍,一种新的产品的试制一般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它的推广则需好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广告费用。要知道,在已有上千种的产品的情况下,再创造出新的有特色的产品,是很不容易的。当然,要把人类现有的8,000多种香精原料和它们的不同用量进行排列组合,那也将是无穷无尽的事。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还会发现新的可用来调配香水的原料。 选用香水也很有讲究。香水也有个性。每种香水都具有其意义内涵和审美效果,所以在选用香水时要特别予以注意。首先要分清是女用还是男用香水,女用在使女性本身得到满足之外还对男性有吸引作用,而男用香水反之。其次,选用香水,要注意使用场合、对象、季节、时辰、服饰、个人年龄、个人和他人身体状况等因素。要做到个人他人相宜、场合时辰相宜、浓淡相宜,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可以说,选用香水是对选用者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测定香水起源香水这个词,从拉丁文“per fumum”衍生而来,意思是“穿透烟雾”。旧约圣经提到香水,通常指一种香料形成,这与拉丁文定义相符。埃及历史表明,香精和油膏,用于沐浴及沐浴后。它们通常储存在精致的容器里,这在古埃及坟墓中发现了一些例证。 在中东和远东的其他地区,还有中国,人们也早已学会运用香料的芬芳来实现对美的追求。公元前1500年,香水的使用已日趋普遍,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奥(Cleopatra)就经常使用15种不同气味的香水和香油来洗澡,甚至还用香水来浸泡她的船帆。古罗马人喜欢把香水涂在任何地方,马的身上,甚至造墙的砂浆中。 古埃及时期,在公共场所中不涂香水是违法的。古埃及人死后,用香料裹尸,使之永存(干木乃伊)。古希腊妇女在宗教仪式上也要撒泼香水。 有人认为,是波斯人发现了如何通过蒸馏,从花朵中提取香精的技巧;阿拉伯人创造了一种使用香水的宗教礼仪。 正是他们对于奇异香料的使用奠定了他们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香水发展业中的重要地位。亚洲人对于香水用途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们相信,香水不仅使人更增美丽,而且助人长寿。 其后,随着罗马帝国没落,香水的发展也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方面,德国教士发明了蒸馏技术;另一方面,香水王国——法国从东方进口的独特香料中,发掘其中的芳香特质。 于是,欧洲香水工艺开始进入了繁盛时期。

从近年来香精香料市场的情况来看,全球香精香料需求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不过,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香精香料行业增长相对缓慢,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依然较大,拥有较广阔的前景。中国香精香料行业迅速成长,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所提高。据前瞻研究院《中国香精香料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底,中国大陆规模以上的香精香料企业有329家,经过快速发展阶段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锤炼,基本格局初步形成。从近年来中国香精产量和销售收入统计情况看,香精行业呈现逐年较快速增长的态势,香精的生产已基本适应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市场的需要。2003年以后,中国香精产量继续稳步增长,至2014年,中国香精产量约54.8万吨,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香精香料行业研究投资报告论文

从近年来香精香料市场的情况来看,全球香精香料需求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不过,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香精香料行业增长相对缓慢,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依然较大,拥有较广阔的前景。中国香精香料行业迅速成长,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所提高。据前瞻研究院《中国香精香料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底,中国大陆规模以上的香精香料企业有329家,经过快速发展阶段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锤炼,基本格局初步形成。从近年来中国香精产量和销售收入统计情况看,香精行业呈现逐年较快速增长的态势,香精的生产已基本适应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市场的需要。2003年以后,中国香精产量继续稳步增长,至2014年,中国香精产量约54.8万吨,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香料(Perfume) 亦称香原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或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除了个别品种外,大部分香料不能单独使用。香料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其中天然香料包括动物性天然香料和植物性天然香料;人造香料包括单离香料及合成香料。

化妆品中香精的研究论文目录

化妆品的成分与功效的基础研究关于化妆品成分与功效的研究可以去图书馆看看资料,找个题目,呵呵....你要是在学校里的话,可以去学校的电子资源搜一下关于化妆的论文,参考着起一个名字综述类的好些一些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香料香精的分类一、香料的分类二、香精的分类第二节 香料香精的发展历史一、古代国外香料的发展历史二、古代中国香料的发展历史第三节 香料香精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际香料香精工业发展的现状二、中国香料香精工业发展的现状三、中国香料香精工业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香味化学第一节 嗅觉与味觉一、嗅觉生理学二、味觉生理学三、香与味的阈值第二节 香料分子结构与香气的关系一、烃类二、醇类三、酚类和醚类四、醛类五、酮类六、缩羰基类七、羧酸类八、酯类九、内酯类十、含氮、含硫及杂环类十一、多环类合成麝香化合物第三节 香味的分类一、李迈尔(Rimmel)分类法二、比洛(Billot)分类法三、捷里聂克(P.Jellinek)分类法四、扑却(Poucher)分类法五、奇华顿(Givandan)公司分类法六、我国调香专家的香气分类法第三章 天然香料化学第一节 天然香料制品中的化学成分一、动物性香料二、植物性香料第二节 天然植物性香料的加工一、天然植物香料制品的名词二、加工前原料的预处理三、常用加工方法第三节 常用的天然香料一、花香香韵二、非花香香韵第四章 合成香料化学第一节 香料的合成一、用天然植物精油生产合成香料二、用煤炭化工产品合成香料三、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合成香料第二节 常用的合成香料一、青滋香二、草香(包括芳草香和药草香)三、木香四、蜜甜香五、脂蜡香型香料六、膏香七、琥珀香八、动物香九、辛香十、豆香十一、果香十二、酒香第五章 香精第一节 调香一、调香中常用的术语二、辨(评)香的基本方法三、调香师第二节 香精的基本组成一、按照香料在香精中的作用来分二、按照香料在香精中的挥发度来分第三节 香精处方的步骤一、明体例二、定品质三、拟配方第四节 日化香精的调配一、花香型香精二、非花香型香精第五节 食用香精的调配一、食用香精与日用香精的区别二、食用香精的调配第六节 香精香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一、安全性二、稳定性三、持久性第六章 加香产品与加香第一节 日用加香产品与加香一、香水类用香精与加香二、膏霜类化妆品用香精与加香三、香粉类用香精与加香四、唇膏类化妆品用香精五、皂用香精与加香六、洗衣粉香精与加香七、液体洗涤剂用香精与加香八、发用梳妆品用香精与加香第二节 食品用加香产品与加香一、软饮料用香精与加香二、糖果用香精与加香三、肉类加工用香精与加香第三节 香烟与加香一、概述二、烟草的品种和类型三、烟草制品的种类四、烟草的加料与加香第四节其他加香产品与加香一、芳香塑料与加香二、芳香纸制品与加香三、芳香涂料与加香第七章 新技术在香料工业中的应用第一节 新技术在香料合成中的应用一、生物技术二、美拉德反应三、有机电合成技术四、微波技术第二节 新技术在香精香料加工中的应用一、分子蒸馏技术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三、多元溶媒转移萃取法四、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五、香精香料的微胶囊化第三节 新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二、顶空技术三、固相微萃取技术四、气相色谱/嗅觉检测器(GC/O)法五、电子感官分析第八章 实验实验一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油实验二 浸提法制备山楂浸膏实验三 冻析法提纯制薄荷醇实验四 草莓醛的制备实验五 肉桂酸的制备实验六 桂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七 茉莉花香精主体香料的嗅辨实验八 茉莉花香精的调配实验九 玫瑰花香精的调配实验十 化妆香水的制作实验十一 草莓香精的调配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 香料管理机构及其缩略语附录二 QRA对产品的11种分类附录三 IFRA实践法规至42次修改后所限用物质的新标准附录四 列入中国卫生标准的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

茉莉花香气研究 茉莉的香气非常独特,且因品种而异,具清丽、淡雅、新鲜的花香。一般常用来配制茉莉香精的天然香料有:小花茉莉浸膏和净油、大花茉莉浸膏和净油、树兰浸膏、依兰依兰油、卡南加油、白兰花油和白兰叶油、玳玳花油和玳玳叶油等,合成香料有乙酸苄酯、苯乙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松油醇、甲位戊基桂醛、甲位己基桂醛、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位萘甲醚、乙位萘乙醚、苄醇、苯甲酸苄酯、吲哚、乙酸对甲酚酯、苯乙酸对甲酚酯等,这些单体香料有的是天然茉莉花香的成分,有的则完全是人工合成的。小花茉莉净油和大花茉莉净油都含有不少的吲哚,这也是茉莉花和它的浸膏、净油容易变色的一个原因,配制茉莉花香精不用、少用或大量使用吲哚取决于该香精的用途:不怕变色的可以多用,否则就少用或不用。 木樨科茉莉属植物大约有100种,其中的大花茉莉和小茉莉香气优雅、馥郁,被作为重要的香料植物广泛栽种,所提制的茉莉香精油是香料工业重要原料,它与其它花的香质调和,给众多类型的香料提供优雅而润泽的品质,因此有“没有茉莉就没有香料”之说。我国和印度尼西亚还用茉莉花与茶叶拼和加工成茉莉花茶,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香料工业中,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茉莉香精油分析方法,分离鉴定的组分约100种,而且许多重要的香气组分已被相继合成出来,作为香料单体广泛用于调配各种高级香料;在茉莉花茶加工领域,由于直接采用茉莉鲜花作香源,对茉莉花的开花吐香习性,香气形成挥发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茉莉花香气研究作系统介绍。 1 香精油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提取茉莉香精油最早采取的是冷脂吸法(enfleurage)”,目前,该方法已被“溶剂直接提取法”代替,即用一挥发性的溶剂来直接萃取茉莉花香精油,这一原理公布于1835年,所用有机溶剂主要是低沸点的石油醚、已烷和戊烷,用石油醚(或已烷)提取茉莉花能得到0.28%~0.34%的茉莉浸膏,然后在-15℃~-20℃的低温下,用乙醇处理,除去类脂化合物和蜡质,得到52~63%的茉莉净油,该方法经济简便,目前被香料工业广泛采用。 茉莉花香气分析中,除采用“溶剂直接提取法”制备样品外,还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SDE)、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是由Likens和Nickerson在1966年发展起来的,该法突出特点是将样品的水蒸汽蒸馏和馏分的溶剂(乙醚)萃取两个步骤合二为一,此外,它可以把10-9级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从脂质或水介质中浓缩数千倍,对微量成分提取效率高,而且在10-6级浓度范围内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仍有定量的提取率,该方法是一种全组分香精油制备方法。孔守威、马娅萍等采用“SDE”法研究了茉莉花的香气组成。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主要用于茉莉花头香制备,前者利用多孔吸附树脂对极性较小的有机分子的强吸附作用,在较温和条件下真空抽吸,使香气分子吸附于树脂上,再经溶剂洗脱、浓缩制得头香,或采用热脱附法直接进样分析,目前采取的吸附树脂主要有XAD、Porapak QS和Tenex GC系列。吹气冷冻法未见详细说明。 张镜澄 (1985)发明了一种鲜花头香制备的专利技术,该专利采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鲜花开放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即香花顶空挥发物或头香,然后用超临界(或液体)二氧化碳抽提被吸附剂吸附的香精油。据称该专利可以生产出具有鲜花特有香气的头香精油,并可降低成本,增加鲜花精油产量。 2 茉莉花香气分析方法 2.1 分离鉴定方法 随气相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不断提高,茉莉花香气分离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目前主要采用OV-101和PEG-20M两种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对茉莉花香精油组分进行分析,其中又以OV-101柱的分离效果较好,分析时所采用柱温一般为70~200℃,检测器为FID型检测器。用上述方法可使茉莉花香精油中的各组分得到较好分离,在一个样品中分离出近100种香气组分。气—质联用技术的应用,使分离出的香气组分可得到快速鉴定,同时结合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多种鉴定方法及kovats指数、程升指数等辅助定性方法,使鉴定的结果更为准确。 2.2 定量方法 对茉莉香精油的大多数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定性鉴定,通常采用归一法对各组分含量粗略定量。为增强各样品间的可比性,郭友嘉等〔21~22、27〕在茉莉花花源季节稳定性研究中,将每一个样品中一定数量的峰进行归一化定量,在茉莉花头香变化规律研究中,采用归一法与校正因子相结合进行定量,定义其中的6号样总峰面积为100%,用归一法分别求出各组分的含量,再用含量与峰面积之比求出校正因子,用该校正因子再求出其它样品中香气成分的含量。 茉莉花开放释香过程中,因香气组分数变化显著,不宜采用归一法定量,否则会导致结果的重现性差,主要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内标法定量是目前香气分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它具有减小实验误差、结果可比性强且简便易行的特点。茉莉花香气分析中可采用癸酸乙酯作为内标物〔32〕,该化合物在茉莉花香气中不存在,出峰时间基本处于茉莉花香气气相色谱图中间位置,且与茉莉花香气组分不重叠。 3 茉莉香精油香气组分 1899年,Verley、Hesse和Muller首次分别报道了从茉莉香精油中鉴定的几种主要组分,包括乙酸苯甲酯、芳樟醇、苯甲醇、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茉莉酮,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香料工业生产的精油、净油中的大部分香气组分得到鉴定,70年代初鉴定的香气组分已达30种左右,80年代鉴定的香气组分增至97种;其中烃类化合物33种、醇类化合物27种、醛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27种、酮类化合物10种、其它化合物2种。 茉莉精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苯甲酸顺-3-乙烯酯、芳梓醇、石竹烯、乙酸本甲酯、苯甲醇、11-二十三烯、吲哚、乙酸顺-3-乙烯酯、苯甲酸甲酯〔15.23.25〕。具有茉莉型香气特征的主要组分有:乙酸苯甲酯、茉莉酮和茉莉内酯,具有茉莉清香的组分有:乙酸顺-3-乙烯酯、顺-3-已烯醇、苯甲醇、苯甲酸顺-3-乙烯酯。α-萜品醇对香型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来源的茉莉香精油,其香气组成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大花茉莉和小花茉莉的香清油组分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小花茉莉主要香气成分是苯甲酸顺-3-已烯酯,大花茉莉中则是苯甲酸甲酯,且在大花茉莉香气中存在对香气起主要作用的茉莉酮,但在小花茉莉香气中没有检测到。郭友嘉 (1994)首次在小花茉莉精油中检测到了茉莉酮,其含量为0.07~0.14%,而大花茉莉香精油中茉莉酮的含量为1.4%~5.2%。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茉莉香精油,香气组成亦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小花茉莉净油、精油和头香组分进行了比较认为:净油中沸点较高的组分较多,主要是苯甲酸顺-3-乙烯酯,还有榧烯醇、油酸甲酯等;精油和净油组分相近,但精油中吲哚和邻氨基苯甲酸含量较高;头香中乙酸顺-3-乙烯酯、芳樟醇和乙酸苯甲酯的含量较高,并含有一些低沸点的烃和酯。郭友嘉等 (1994)分别采用SDE、溶剂直接提取法和Porapak QS树脂吸附法对福建茉莉花的精油、净油和头香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分离出176、145和86个峰,鉴定出峰面积/总峰面积≥0.03%的组分分别为81、96和46个,但未对三种香精油之间组分的差异进行详细的比较。张丽霞等对同一样品采用吸附—溶剂洗脱方法、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三种香精油制备方法,对茉莉头香、精油和净油的香气组成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三者除了在香气组分数上存在明显差别外,香气组分在气相色谱图上的分布位置也存在差异。如将茉莉花香气的气相色谱图分成三个区段,即芳樟醇之前的化合物属第Ⅰ区,芳樟醇与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之间的化合物属第Ⅱ区,邻氨基苯甲酸之后的化合物属第Ⅲ区。茉莉花头香与精油、净油组成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头香中第Ⅲ区的化合物极少,仅有1~2个组分,而净油和精油该区段的化合物多达12~18个。 此外,马崇德等 (1983)采用吹气—冷冻法得到茉莉花头香样品(含油相和水相两部分),首次报道头香水相样中具浓郁的茉莉花香,水相样经过XAD-2树脂富集、洗脱、浓缩处理进行分析,鉴定出12种油相中未曾检测到的香气组分,主要是一些低级醇类化合物,如:甲醇、异丁醇、1-戊烯-3-醇、正已醇和环已醇等。 4 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变化 探明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含量和组成变化,对香料生产投料时间和花茶加工付窨时间具指导作用。 陆生椿等(1985)对离体茉莉花存放不同的时间后净油、头香进行了研究,认为:茉莉花离体后当晚23:00~次日3:00香气组分最多,净油的香气品质最好,主要赋香成分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甲酯、苯甲酸顺-3-乙烯酯等含量较高,乙酸顺-3-已烯酯在释香前期含量较高,随后逐渐减少,而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含氮化合物在释香后期却增加;头香组分中,乙酸顺-3-乙烯酯和吲哚的变化情况与净油相同,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含量却不断减少。 郭友嘉等 (1994)采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对茉莉花采后7~46小时之间的头香进行了研究,将茉莉花香气的释放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未成熟期、成熟期和枯萎期,刚采摘的花蕾在未成熟期香味甚微,香气组分少,放置11小时后进入成熟期,酯类和醇类的数量增加,在枯萎期酯类含量明显下降,醇类含量却略有增加。张丽霞等研究表明:刚采摘的成熟茉莉花蕾香气组分少,香精油总量低,基本上不存在茉莉花香气的特征成分,当茉莉花开始释香时,香气组分数急剧增加,香精油、酯和醇的总量也相应增加,并出现一个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此外,在茉莉花释香前期和末期,醇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在旺盛释香过程中,则酯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茉莉花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与感官审评的香气浓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其中萜品醇、乙酸苯甲酯、α-法呢烯、丁子香烯、苯甲酸顺-3-乙烯酯的含量与香气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种香气组分与香气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 此外,郭友嘉等(1993)对茉莉全花期(包括八个节气)的花源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对茉莉花朵的色泽、大小、重量、含蜡量及香精油总量有较大影响,但对香精油的组成影响不显著,说明茉莉花在全花期内花源质量基本稳定。 5 茉莉花开放释香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条件对茉莉花,尤其是离体茉莉花的开放吐香影响较大,在温度、湿度和含氧量三个环境因子中,以温度的作用最大,当温度低于20℃时,离体茉莉花蕾难于开放,温度高于36℃时,茉莉花蕾在下午7:00左右就可开放。福建宁德茶厂 (1987)认为茉莉花释香最佳环境条件:室温30℃~33℃,堆温35℃~38℃,相对湿度80%左右,空气流速5~6ml/min,鲜花养护时堆高10~15cm,花堆内部氧气含量17~20%。 茉莉花产花量在整个花期中出现波浪式高峰期,产花高峰期供过于求,花少时又供不应求,影响了花茶生产,因此许维建 (1982)和丁清厚 (1990)分别探讨低温贮藏控制茉莉花开放吐香的问题,许维建认为12℃~18℃低温贮藏花蕾较好,不宜低于12℃,升高温度后茉莉花基本上可以开放吐香。丁清厚则认为在8℃~15℃的低温和90%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可使茉莉花蕾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抑制花蕾开放的目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茉莉花低温冷藏的方法:将鲜花分层贮藏于冷藏室中,每层间距15cm,层间花堆厚度10~15cm,冷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0~13℃、湿度控制在85~90%范围内,据称采用这种方法贮藏的茉莉花蕾,解除低温后鲜花依然洁白有光泽,无干缩现象,香气浓郁清香。 参考文献 1 山西贞.向亚太技术开发委员会报告的在印尼指导茶叶研究的工作报告.1986. 2 罗龙新.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茶叶,1990(4),30~31. 3 刘晓华.介绍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生产.广西茶叶,1991(1),64. 4 孔守威,马娅萍,吴承顺.“同时蒸馏—萃取”分析茉莉花香成分.植物学报1985(26),186-191. 5 卜欣,黄爱今,孙亦梁等.茉莉鲜花香气成分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1987(6),53-60. 6 马崇德,赵明,张世怿等.XAD树脂在茉莉头香水样分析中的应用.化学通报1984(2),20-21. 7 朱亮锋,陆碧瑶,罗友娇.茉莉花头香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植物学报,1984.15(2),189-193. 8 陆生椿,黄秀丽,卢剑飞.茉莉花不同存放时间所制备样品的得率和主要成分对比.广州轻工.1985(3),1-7. 9 范成有主编.香料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10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Ⅱ.净油和头香化学成分〔GC/MS〕分析.色谱,1994,12(1),11-19. 11 郭友嘉,戴亮,任清等.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研究茉莉花香释放过程中化学成分.色谱,1994,12(2),110-113 12 马崇德,黄爱今,林祖铭.茉莉花头香的成分研究.化学通报,1983(3),15-17. 13 王天公,孙亦梁.香花顶空挥发物的分析.化学通报,1986(2),19~22. 14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茉莉花净油的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1,23(6),459~63. 15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等.小花茉莉净油的少量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7,29(6),636-42. 16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Ⅰ.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色谱,1993,11(4),191~196. 17 刘先和.茉莉花的开花习性与茉莉花茶窨制.茶叶通讯,1982(2),13~17. 18 福建省宁德茶厂.茉莉花开放吐香习性与环境条件关系.福建茶叶,1987(2)21~23,20. 19 许维建.对人工控制茉莉花开放和吐香的初步探讨.福建茶叶,1982(4),27~28. 20 丁清厚.茉莉花低温冷藏技术设备的开发研究.茶叶机械,1990(2),29~30. 21 张丽霞.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变化规律及其细胞学、生物化学基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