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与毛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毛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800元~自己去买这里谁会帮你写~~~~~~~

【第1篇】

之前,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毛毛》,它的作者是法国的米切尔·恩德。虽然这本书是从别人的手里借来的,才看了几天,但是我却爱不释手了。这本书讲的是时间窃贼——灰先生和小女孩——毛毛之间不可思议的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毛毛”是一个不知年龄,不知来自何方的小女孩。在得知灰先生正在精心采用机械化的生活,让人们一点一点地节约时间,从而把时间换成金钱,失去了亲情和友情,每天机械化地生活.工作时,不顾生命危险,与灰先生搏斗,最终成功的将人们从灰先生的控制之中成功解脱出来。51-论文-网-欢迎您

《毛毛》这本书写了生动的故事,看完了这本书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毛毛会不顾生命危险去解救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呢?

经过我的思考后,我解开了这个问题。灰先生为了让大家珍惜时间,这看似是在帮助人们,但是他却把时间换成金钱,利用了人们的求财心理,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时间窃贼。更严重的是:他还让人们失去了亲情和友情!这是多么不可饶恕的罪过呀!这是灰先生的“杰作”:人们像个机器人似的工作.生活。我看了之后很愤怒,为什么灰先生要夺去人们的亲情和友情?

可后面毛毛的行为却令我深受感动。她不知何处来,不知姓名,却毅然的舍己为人,不顾生命危险与可恶的灰先生展开激烈的搏斗。她与那儿的人素不相识,却不顾生死的搏斗,请注意,是不顾生死的呀!

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时间窃贼与毛毛之间的生死搏斗,但是我却悟出了极其重要的人生的真谛:人要活得有价值,就应当为别人多做贡献,这样的人每做一件事,都会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2篇】

我在写读后感的同时,时间在流逝。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是一篇童话,诠释时间的含义。时间,其实是一个本体,看你用什么比喻词,把时间比喻成什么。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不知年龄、不知来自何方的一个名叫毛毛的小女孩与时间窃贼斗争的故事。凭着小女孩的机智与勇敢,在霍拉大师的帮助下,看到了时间的发源地,看到了一朵比一朵美丽的时间花。并最终打败了时间窃贼——灰先生,救回了自己的同伴们。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想,如果有一天,灰先生真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我们要期望一个小女孩来解救我们全人类吗?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办到这样艰难的事情。也许,灰先生不会来,而是其它东西来,或许,我们人类自己,就会开始这样机械化的生活,当人们在追求这种生活的时候,有许多真正重要的东西被遗忘了,亲情、友情还有快乐等等,都在人们这种生活中渐渐消失。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这些,生活还有意义吗?生活还是生活吗?难道是为了每天都重复着走路,重复的上学,重复的干着一切的一切吗?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去当一朵洁白的云朵,至少云朵还能看着动物们在平原上嬉戏,还能听着星星和月亮的窃窃私语……

这本书告诉我们:失去的时间都可能是绚丽的,我们不能叹息上一秒的失去,而要在这一秒努力,以争取下一秒的欢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时钟。不要高攀别人,别人的时间,永远不是自己的时间,终究靠不住。

其实,时间就是生命,就是灵魂,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合理使用自己的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驾驭时间。

与好饿毛毛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好饿的毛毛虫》讲述的道理是吃饭不能挑食,零食吃多容易拉肚子,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利;我们小朋友要努力读书,多学知识,也会像毛毛虫一样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2、在本书中,毛毛虫从那么小一点的虫子慢慢长大,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随着身体的变大越来越能吃,后来吃了许多垃圾食品,让它肚子疼,后来它改变了这个习惯,重新吃吃起了树叶,最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讲述了毛毛虫通过每天的吸取营养,才会不断长大,最后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说明我们只要多读书,坚持读书,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本领的孩子。下面是我准备的《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昨天,我读了《好饿的毛毛虫》,感觉非常有意义。

故事讲到:晚上一个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星期天,蛋破了,变成了一只小小的毛毛虫,它看到了灿烂的阳光,肚子饿了,要去找吃的。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它吃了两个梨;星期三,它吃了三个杏子;星期四,它吃了四颗草莓;星期五,它还是很饿,又吃了五个橘子,结果它肚子很疼。又到了星期天,它吃一片又嫩又绿的树叶,觉得肚子舒服多了。最后,它变成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并且造了一间小房子,这个房子的名字叫蛹。有一天,它破蛹而出,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一是要多吃蔬菜,不能挑食,不然会肚子疼;

二是每个人的成长需要补充能量的,吃饭是补充能量,学习也是补充能量;

三是我们的成长就像毛毛虫一样,总有一天也会由小小的蛋变成美丽的蝴蝶。

看了绘本课《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后,感受颇多!

多么简单而又美丽的绘本故事啊!它揭示出毛毛虫成长的执着与美丽!每一位成功人士不都是由一条毛毛虫蜕变而来的吗?他们像毛毛虫一样,一本一本啃着书,从书中吸取丰富的知识,作为成长的养料。为他们伟大而美丽的梦想去努力、坚持、奋斗!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的孩子不正是一条这样的毛毛虫吗?我将我们1.5班取名为“毛毛虫班”,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像毛毛虫一样有着啃书的本领,从有趣的连环画到美丽的童话,从朗朗上口的诗歌到深刻的哲学故事或散文等等,从一本本不同的书籍中吸取不同的养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将破茧成蝶!

天和涵涵一起阅读了一本名叫“好饿的毛毛虫”的好书。说这本书好,是因为图书的故事情节好、书的印刷精美、设计精美。它是一本功能性很强的认识书,教给孩子时间、数量的序列关系,但是它又不只是认知书,她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它还是:可以读的书;可以玩的书。简单的故事,用感官和心感受自然,故事像是展开的剧常。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简单而美丽,却揭示出成长的执着与美丽。每一个成功的人不都是从一只毛毛虫变来的吗?他们像毛毛虫一样有着精神的饥渴。他们一本一本的啃着书,吸取着知识的养料。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身体里面,有一个蝴蝶的灵魂和梦想。我们手心里握着的不也是一只毛毛虫吗?她要上学了,她开始寻找食物了,他将用有一本书,她开始上第一节课,她开始认字了,她开始像毛毛虫一样啃书了,从有趣的连环画到美丽的童话故事,从小说到散文、诗歌,再到深刻的哲学书籍。我们相信,他们最终将破茧成蝶,在知识的花丛中飞舞。

与黄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有可能是季节原因。但也有因为美容引起的如,博美:常修毛(剪毛)的话,他的毛色会变浅。原因是,他的毛色在毛尖上,把毛尖剪掉了,自然就只剩毛根的浅色了。并且,颜色不会恢复。还有就是营养不够,或营养过偏。

狗狗毛色变淡有以下几个原因:1、狗狗夏天的时候会比冬天的时候毛色浅。2、狗狗年龄越大毛色越浅。狗狗随着年龄的增长毛色是很容易变浅的,特别是脸部会很明显,嘴巴周围会发白,感觉就类似人老了头发灰白一样。3、狗狗的健康也会营养狗狗的毛色变化。狗狗有皮肤病就会对毛色毛质产生影响。4、狗狗吃人吃的食物毛色也会褪掉。人的食物都是比较咸的,狗狗身上是没有汗腺的,所以盐分很难排出,对狗狗自身造成负担,直接反应在毛上。5、狗狗毛色的复杂性。家长们买狗狗的时候有时候看到的毛色不一定是真实的毛色,有的卖狗的商家会对狗狗染色。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狗狗的毛色便不一样了。并且有的时候就算是纯黑的狗狗,毛色上也会夹杂着别的颜色的杂毛,这跟遗传基因有关系啦。在日常生活中要照顾狗狗的毛发:1、坚决杜绝狗狗吃人吃的食物。可以自制狗粮,加入人吃的食物成分,但是一定不能加盐。有条件的话在食物中加入MAG.海藻粉或是虾红素等天然食物,为狗狗的毛发提供健康支持。2、经常为狗狗梳毛、运动。每天给狗狗梳毛对狗狗毛发的生长有好处,有助于减少生长不好的毛发,保持光泽的毛发。3、适当给狗狗晒太阳。不要让狗狗在太阳下暴晒,适当的带狗狗出去晒太阳。参考文献:

狗的控诉 (一) 黄狗躺在主人家门前的青石板上,上午的太阳暖和地照在它身上,纯净的黄狗毛反射出金黄色的光泽。此刻,它的心却有一团火在燃烧,这火被它强压下去,却又窜了上来,它几乎无法控制要吼叫的欲望。它恨恨地瞪着远处的那间祠堂,祠堂前那一群婆娘正在为婚宴食物而忙碌。祠堂附近是一间屠宰场,从那里很清晰地传来它同胞一声声凄厉的哀叫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它闻到了一股股血腥味道,那味道扩散在空气中,形成罗网把它包围起来,它的孩子惨死在屠夫锋利的刀下的情景仿佛又在它脑海中闪现。 那一天,它的主人回来,这本来是令人,不,是令狗们兴奋的事。主人回来,就意味着它和孩子的伙食能暂时得到改善,当它和孩子摇着尾巴,用狗们最真诚的礼节对归来的主人表示欢迎时,主人惊讶发现,它的孩子,它英俊的儿子,已经长得和它一样高大威猛,一样拥有健壮的体魄。它知道,主人已经离家数月,在这段时间里,儿子换了毛,现在窜得与父亲一样高大威猛,一样拥有纯净的黄色皮毛,一样能忠诚于主人的家。这是多么让父子俩引以为荣啊! 然而,它们并没有欢喜多久,厄运就降临到它们头上,它们主人的母亲,那位让它们敬佩的慈祥老人,每天都为它们带来食物,每次都要边嘻笑着,边抚摸着它们油滑的黄色皮毛,它们享受着慈祥老人带来的食物,享受着慈祥老人的爱抚。同样,它们也向主人的家报以最宝贵的忠诚,它们安分看家,从不无故咬人,面对主人冰冷坚硬的.铁链,它们也温顺地让主人套在它们的脖颈上。 可是那天,慈祥老人好像有鬼上了身,她无情地唆使主人将它们卖给进村收狗的人。理由是:如果它们咬伤人,会使主人付出巨大的代价。天啊!天地可鉴,山河作证,它们谨记主人的教导,从未动口咬过人,它们总是以谦卑的姿态对待它们的朋友—人类。它们总是这么认为,人类是最聪明的动物,它们忠诚遵循主人的命令,没有丝毫怠慢,它们是最明辨是非的动物,它们知道谁是敌谁是友,怎么说不分是非呢?它们一直以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如今又向主人如此这般地哀求着,但那冰冷的铁钳已悄然夹住了它们的脖颈。它们奋力地挣扎,最终还是被塞进那拥挤的铁笼里。 它们的哀吼声惊动了善良的人们,善良的人们躲在远处颤抖,不敢靠近半步。它们不想死,把求救的目光射向善良的人们,而善良的人们没任何反应,胆怯得不敢正视它们,就连大气都不敢喘。它们终于心冷了,彻底地绝望了,它们不再做无用的挣扎,任由收狗人将它们运到屠宰场。在屠宰场里,已经陆续运来很多狗了,所有的狗的表情都漠然而绝望,大家都在等待死亡,却又毫不畏惧死亡。它们把忠诚都无私地献给了主人们,然而人类不需要,他们把忠诚换成了钱,钱才是他们最忠诚的东西。它们明白了这一点,便坦然地面对死亡。 黄狗的儿子,比父亲先被屠夫捉出。黄狗看到屠夫用贼亮的尖刀在自己儿子的胸口上使劲刺进,哧溜一声,鲜血便从儿子的胸口上喷涌而出,它看到那血仿佛是从自己身上喷涌出的,屠夫那把尖刀仿佛也是刺在自己的身上。它看到自己可爱的儿子就这样忽然倒在血泊中,儿子那纯净的黄毛被染成了红色,儿子的身上好像开满了鲜花,那鲜艳欲滴的色彩,又像一根根针一样深深地刺痛着它双眼。它在等待死亡,急切地想要死亡。它希望自己也像儿子那样,身上开满艳丽的红花。 然而,它没能如愿,就在屠夫要给它一刀痛快时,它的主人汗流浃背追赶上来了,他认为黄狗是本地被屠宰剩的唯一的一条公狗了,现在所剩的都是母狗,如果公狗缺乏,狗崽出生率必为零,养狗赚钱的计划会落空。他用高价把黄狗从屠夫的尖刀下赎了回来。 回来后,黄狗整天沉默寡言,不吃不喝,主人为此感到悲伤,对黄狗百般讨好。可是黄狗的心早已死在屠夫的尖刀下了,剩下的是一具行尸走肉。 人类不需要忠诚,活着有何意义? 什么是尊严 (二) 前几天,我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中是一位年轻但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蹲在街边乞讨;在他旁边,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太太,双目失明,却摆着一些杂货,在杂货旁有一个盒子。我看着这幅图,明白了什么是尊严。 现在路边在乞讨的人非常之多,但我并不是歧视他们,而是为他们中一些有手有脚,可以像老太太一样挣钱的人感到失望。老太太如此艰辛摆摊只为生计,辛辛苦苦挣扎一天,也不过几毛几毛的挣钱,而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如此容易的伸手向别人要钱。 我不给乞丐给钱财,不管他们是否需要,因为我想他们可以更加有尊严地去挣钱,去生活。而不是站在路边,拿着一个碗去乞讨。我清楚记得有一次,我出来玩,路边正好有一个乞丐在乞讨。我想绕过去。谁知!他直接抓住我的脚,不让我走。没办法,我给了他五元,谁知,他并不放手,还叫道让我再给十元,不是就说我打他。我当时很想揍他一顿,但又碍于在街上,还是给了十元。我走后,我心中升起一阵阵厌恶,同时又为他感到难过,一个大男人,抛弃尊严,毫不廉耻地“抢讨”,不知他的廉耻之心在何处? 尊严在于自力更生,在于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而不是把自己整成残疾,再去乞讨,装可怜,甚至于出手“抢”。 我真想叩问他们一句:什么是尊严? 论读书 (三) 和大多数人一样,身处繁杂喧嚣的尘世间。每每闲暇时,总会与书籍为伴。诗词为友。可是,说到这读书,我可憋了一肚子的话。 记得有位哲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如此,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曾长我们的见世面。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沟通也大有裨益。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与高雅之士,徐庶元直,结交挚友。也不乏言诗作赋,讨论天下大事。人生之幸事,乃有一知己,便足以。 读书可以使人克服一些艰难险阻,实现人生的理想。我最敬佩的花朵,就要数冬天的梅花。自古就有赞美他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又怎会不使人心生敬佩,怜悯她,垂爱她。宋代大文学家,宋濂正是如此。他从小刻苦读书,借书记录。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没有阻挡他嗜学的真心,可谓志坚不移,好男儿就要胸怀大志,报效国家。 说到这,使我不禁想起方仲永来。想当初仲永天资聪慧,几岁便能作诗。()赢得乡人称赞。可那又怎样,天意弄人,他不注重后天教育。最后,一切一切都付诸东流。使人惋惜伤感。历史是一册厚厚的电影剪辑带。不断启发我们,严律于己,自强不息。 培根也曾写出这样的文章,其言我就不一一道明了。总而言之,一些获得成功的人,都建立在文学之上。书籍,似辽阔的大海,凭我们跳跃;似蔚蓝的天空,任我们飞翔。因而你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不信,你就试一试。 论人生 (四) 人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题记 看到我本次作文题目你是否会感到十分可笑,一个十七岁的小孩在谈论人生真是天方夜谭。我要说十七岁的我便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谈起人生便要从立志开始,立下一个明确的志向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动力,一个具有动力的人生同样不怕输因为他即使输了他也有足够强大的动力让他反败为胜。可是有一些人里的志向却非常‘远大’在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渐渐的这个人的自信心就会被击倒。 在这里我要总结,立志并且立下一个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的志向,让自己更有信心,从而可以向更远大的志向出发。 最后的结果并无多大意义,只是当你播下种子,看他慢慢长大的过程才意义非凡。 成功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但是最后的结果是那样的美好,有人说;“果实”最重要,我要“果实”我却能站出来说;“果实”并非最重要的,而是看它慢慢长大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经历了很多风雨,当他挺过这些风雨后便会成长。人生的意义同样如此,当你闯过这些“风雨”后便会成长,你同样离成功更进一步。闯过所有的风雨,让自己的梦想开花结果,人生既是如此,经历过风雨的种子会扎根更深,根系越壮。 完成梦想,让此生没有遗憾。 论人生只不过是许多梦想相互交错而编织一个巨大的网,编织这张网的力量就是完成每一个梦想后的欣喜,论人生,其实网状的结构的人生才是最坚实的人生。如果没有能够编织成网状人生的动力,那你的人生可能一瞬间支离破碎,后果可想而知。 立志和人生是相对而论的,没有志向的人生就没有动力。没有一个勇敢的人生即使你立下的哪怕是“鸿鹄之志”也不会有所成就。 人生的价值并非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要感觉自己的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一些纯白的狗狗或是纯黑的狗狗出现黄毛或是白毛的狗狗之所以出现大部分原因是伤到毛囊了。

与阿毛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鲁迅 鲁迅后来对自己的创作追求作过说明,说他写小说的目的是要使中国人民觉悟起来,“改良这人生”,因此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最关注的是下层社会“不幸的人们”,创作了许多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描写题材。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的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因此,在《药》里,他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贫困,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吃人血馒头的精神的愚昧。在《故乡》里,最震撼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穷,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隔膜。《祝福》的深刻性正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鲁迅同样严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辛亥革命时期独战多数的英雄,在强大的封建传统的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个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消磨着生命(《在酒楼上》);五四时期勇敢地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也失去力量,只能又回到旧家庭中(《伤逝》)。 鲁迅还说过,他写小说,是因为青少年时代许多痛苦的记忆,使他不能忘却。于是,当年在日本幻灯片里所看到的那些围观的麻木的中国人(鲁迅称之为“看客”),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在《孔乙己》里,主人公的不幸(包括他被丁举人残忍地打断了腿),没有引起周围人的任何同情,大家只是围观着取笑他;在《祝福》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点刺激。而这些人在听厌了之后,又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以又冷又尖的笑。人们就是这样鉴赏着他人的痛苦,这不仅是麻木,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

早晨坠落的花下午捡拾起来

意味着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与情感.

鲁迅用它来命名自己的散文集意思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回忆他的童年故事。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你说的文章是《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三毛把三毛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台湾女作家三毛已于12年前去世,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 三毛原名陈平,生于1943年3月26日,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著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三毛死去10多年了,这次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旧事重提,依然引起广泛关注。读者在翻书的同时,思考一如书的编著者张景然在跋中的总结:“三毛之死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是不是“她被人‘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让她永远地闭上了嘴?让她永远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我的青春与诗相伴“嘀铃铃,嘀铃铃, 老师走进教室 她和蔼的眼睛望着我 微笑地问我们 你的理想是什么?” 全诗共写了6节,每节4句,总体结构为总分总,而每一节的第一句的话都是“我想做一名——”。呵呵,想想那时侯的我,竟也能胡诌出24行诗,文气也真够长的了。可以想像,12岁的我,坐在红蕾小学那个最靠山边的光线暗暗的教室里,听老师给全班同学读自己的诗,内向的我是“心中暗喜”啊。那时的红星小学虽然是村办的学校,但因为它背枕着箫台山,那座县志上写到的美丽传说——“周灵王子晋,吹箫于山顶,沐箫于山泉”中的名山,我的心里对它并没有诋毁之意,相反的,记忆中总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伴随着它。 我的第二首应制诗写在1976年的秋天,那时我读高一。那年的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语文老师要我们每一位同学写诗怀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之后我知道了这是一次全校性的语文活动。因为后来全体师生集中在乐中那个很大的立着许多漆着红色油漆的大柱子的礼堂里,举行了全校的诗歌朗诵汇演。我的一首很长的诗《怀念毛泽东主席》,被选作全班朗诵的诗篇。我们班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舞台上,当那位领诵的女同学口齿清楚、声音清亮地报出“作者×××”时,我的虚荣心又一次得到了满足。“一声沉雷,震撼着八亿神州”,是男同学沉郁的声音;“满天狂雨,洒落在四海全球”,是女生清晰而又忧伤的声音。然后是齐诵:“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了。”这就是长诗的开头。事隔32年,情景历历在目。 除了以上两首是应制之作外,其余的诗,全是自己情绪之下的产物。1978年秋天入YS,还是16周岁的我正处于青春期。作为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女孩,自然会更多地遇到青春期所有的困扰。孤独、莫名其妙地烦恼、渴求朋友的困惑,是那时常常令我苦闷的问题。 80年元月,天降大雪,我在自家的天井里塑了一个大大的雪罗汉。放假在家带来的孤寂使我旋即口占一绝《雪中吟》: “茫茫飞鸟绝,残花愁冰雪。知音今何在,翘首问苍天。” 恰好那天有一个男生到我家玩,看到了我塑的罗汉和我写的诗。假期回到学校后,他写了两首诗和我: 和秋野同学 其一 瑞雪迎春燕,梅花喜气寒。 似童罗汉塑,问君为何烦? 其二 白雪遮大地,寒梅迎风挺。 若问知音处,侧首墙外听。 这个男生的和诗被班里其他几位爱好诗歌的同学知道了,他们也给我送来了和诗。 记得阿毛也写了一首。阿毛是位女生,只因她姓毛,在我们学了鲁迅先生的《祥林嫂》后,知道祥林嫂的孩子叫阿毛,在剥豆时被狼叼走了。于是一下课后大家就改叫她“阿毛”了,而且每次同学会见面时,我们依然自然地叫她“阿毛”。同窗之间的友谊就是这样无邪纯真。阿毛的诗是这样的: 瑞雪红梅笑,苍崖翠柏悬。 知音天不送,欲求叩琴弦。 诗中的阿毛跟现实中的她一样,爽朗豁达。诗如其人,一点没错。 笔名叫庄稼汉的一个男生,他的和诗是这样的: 小小一春枝,催芽已是时。 知音寻我伴,独怨东风迟! 男生的率性大胆,使我有点不好意思。和诗活动就这样结束,只是后来我自己悄悄地写了一首从心底反其意:“高山一梅枝,花开未是时。知音瑞雪伴,独怨寒风迟!”毕业后多年,这个男生出了一本散文集,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半爿红豆》,讲的是自己当年对我曾有过的单相思。虽然当时我们没有成为眷属,但我们现在却成了无话不谈的真正的知音。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样有趣。俗话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啊! 如果说我的一首无病呻吟的诗引出了同学之间的和诗活动,让我多少减轻了青春期的孤独感,那么,1979年10月,武汉大学赵誉泳同学发表的诗歌《爱》,对于刚刚拨乱反正的思想阵地来说,犹如扔下一颗重型炮弹,激起强烈的反响,有的谴责,有的欢呼。被文革禁锢了十年之久的爱情天地,终于被打开重门。

与永远三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陈宗绪先生于民国年间建造,位于定海区小沙镇陈家。五间正房现已修复成为“三毛作品陈列室”,以“充满传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992年,应一家出版社的稿约,编写一本关于三毛生平的书。时值三毛自杀不久,大家都说这书能发行得好,因此翻阅了不少三毛生前的海内外资料,原认为编本人物传记,不过剪剪贴贴,缀连文字,但想不到这本书编写竟是我一生中记忆深刻的很惨痛、很凄楚的工作过程,首先我再次细致了解了她的生平,并真正明白了她的死因,继而深深思考人类和艺术的命运。竟然流了三次眼泪。“不写了,不写了!我好几次对自己说,写又有什么用,说又有什么用?当生命远去,当我们徒然地试图呼唤回来?……“天空有鸟的翅膀飞过,却没有留下痕迹!”(泰戈尔诗用语,三毛引用语,瞬间被无数青年都喜欢语) 1992年早春,惊悉三毛在台北医院自杀,当年这一消息对大陆读者的震惊,真是不可言喻啊!生死本意料中的事,但一个域外作家能获这么多、千千万万青年读者的喜爱,确实没有第二人。读者对她的珍爱、真关切,令人为之触动不已!她的一本不厚的《万水千山走遍》,一本《雨季不再来》,不知道赚了多少青年的心!三毛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横翻她的书,竖翻她的书,找不到,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她造的的神话吸引进去,被她的故事和真情感所动。仿佛还是在昨天,1986年里我还在街角书亭里寻觅她的著作,看见一本,买一本。三毛在我们的印象里,还活着,生机勃勃地,到处跑,讲学,旅行,前些日子她不是还跑回“心中的烟雨江南”来吗,跑回她“民歌梦里”的大西北,疯疯狂狂,开着玩笑说还想“找个大陆先生”嫁出呢,她该不是回大陆算计和索要稿费的吧,要是算起来,大陆的出版社不知有多少家,要欠她多少!但三毛在人们还未醒悟之前,遽尔消去,“质本洁来还洁去”三毛用她不同凡俗的方法生活,亦用超凡脱俗的方式走完一生短暂而辉耀历程——她在青少年心中,一直年轻(远远没有到四十岁),而是长发飘然有几分沧桑韵味,艺术女性的粗线条中刻着优美的细致。 当三毛离去,我们才发现,原来三毛似乎是亲人,至爱友朋,或姊妹,是亲切的向导,是引领一代青年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一大段心路历程的人。像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中那个故事讲的:把心掏出来给迷路人们照亮当灯的丹柯。她写的不是什么书,是倾吐,血燕一样吐给我们每一颗心灵的滋润与需要,是她的随便的谈话,贴近你心壁的娓娓叙谈——除了她,谁还曾懂得我们的心?谁还曾和我们做过这样人生的关爱?!…… 这个所谓现代的世界太熟悉,又太陌生。人迹攘攘,我们肯发自内心地,真去同情和关切谁呢?一个比我们大或小的小妹妹从撒哈拉沙漠跑来,从古老的西班牙,从欧洲落日余晖中,唱着一支陌生的歌;这支歌不知怎样又和一群——与她的现实和经历完全不同的青年们,吻合了,互感了。但那时谁也没有料到,她一直在想到死。她的作品本浸染透死和美的永恒,她的荷西,哭泣的骆驼,万水干山之路,她的善良(她很善良,具备这个人世上最缺少的稀有矿苗),都为读者追随不已。80年代一进门,三毛的作品被介绍到大陆,立即风靡不衰,历时最久。展读三毛的作品含有一种最不凡的东西,诗意的才华,或天才,我们文学中久久已死灭的“活细胞”存活下来。三毛双手捧来一碗当代中国文化的“生命活水”! 谈谈我对三毛第一本书的认识。 1985年春,我由广西梧州乘船沿西江旅行,入广州,住在港口旁一个脏潮的小旅馆,在那里第一次读到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次日是清明节,我挟着这本书沿细雨飘飞的郊区植物园散步,忽感到秋荻在北方无边草原上飒飒,也想起自己“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滋味,我由酸辛的人生体会中领会了三毛,理解了她用生命,蘸和着泪水所写的书。后来我阅读过大量台湾与海外作家,终觉得三毛似属于青春的感伤,浅一点,她之所抒写,是属于人应忘怀的情愫。谁能料知三毛也许早已窥透了我们拙劣的心思,她仅仅陪伴我们唱完结束青春的最后一曲,还未来得及向前路作一次谢幕的瞻望。她活了48岁,(但资料证实,她曾在上中学时虚报了两岁,实则只活了46岁),不算短,普希金只活了36岁,茨维塔耶娃49岁,肖红活了31岁,但我们仍觉得她活得太短暂、太短暂,她不该过早地离开我们!(我们还没有从对她的精神依恋中解脱……) 1984、1985年我忽然萌生了要到最遥远的地方旅行的愿望。途中顿悟这是青春结束中的一种情绪,所以耳畔总回旋着一支歌的旋律(这是一支描绘青春毁灭历程的日本歌曲,我为它的壮美所深深震憾)。青春之断乳,大概任何一代青年终有大体如此之感受,只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所感觉的时代变化更为剧烈吧,因而更为特殊,心中感受也愈加敏锐强烈。三毛恰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她道出了这种“毁灭前的美”的一部分(起码我个人是这样感受)。我曾经仔细从书中照片上研究三毛本人,她长得很普通,或曰不是那种世俗男人认为的“漂亮”,但她神采很不一般,而她的书,写得随意已极,是一种模仿不了的文体,自由坦诚,以情动人,天然率真。她的任性,是一种缪斯最为钟爱喜欢的“天真烂漫”,她过于敏感,总是透过生命的表层去看。她的心缺少一种“硬质保护层”(也许因此才能保存得如此纯洁、热诚吧,或也因此而殉美),而我们这一二代的心,则正适其反,是由角质一样坚硬的层层包裹中,半麻木状态地成长起来的。 三毛和我们,其实是隔山、隔水的,我在读过她四五本书后窃想,三毛一生最美好的情愫已倾吐罄尽,再写也是重复。这可能是人心的残忍阴险所产生的妄缪的测度。近年我读过介绍过来的林语堂、梁实秋、王鼎钧、董桥等的散文,终觉得三毛的东西“太苦”,有年轻不成熟的味儿,但如今这种“苦”她已永不肯再施舍我们了!她的“苦”是林木本身的气味,是艾草折断的浆汁气息,她之优美,她之可爱,她之自然,张扬着满头长而又长的乌发,高举着时代久已丢失的童心、童贞和少年圣火走来。原来我们已永久失去了最最宝贵的“生命的矿藏和汁液”!她哼着幽谷百合的歌声走来,在我们惊愕、迟疑之际,我们又一次失去了她。前路茫茫,痛哭无门!我们失去了最后一枚可以重新启开青春之门的“金钥匙”。 也许,台湾也没能真正保护好三毛,让她健康,让她快乐,让她(帮助她)生活美满——她不是给予了我们百倍于这些吗?(我们干吗只会享受别人用他们生命血浆酿造的精神甘霖?)也许最聪明的还是三毛自己吧,在这个乱糟糟斯世,她完全有权利选择离开的时机和方式。让我们承认(虽然晚了):三毛是千古绝唱,是稀世珍宝。因为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已经从实践中看到——是不能用哪种“试管”的方法“培养”出来的,这里需要天籁之手,命运和时代的机缘,需要大地和长空的托举——假如我们一旦发现了才华,要噤声,要小心,要像对待蝉翼般易碎的玻璃器皿一样,精心有之,因为……三毛不能复制,“一朝风月,万古皆空”,世界上所有的天才、才华都是会稍纵消逝的,极其短暂,是一种“史前奇迹”呀!…… ……这些,是我在编写一毛生平一书时体味到的,至痛、至感。三毛走了,永远走了,我们一生,直到老年,不,下一辈人,都会忆及她,念及她,她的书;她的的青春的绝唱。传记有何用?徒劳。莫非命中注定我们此生也只能徒劳地在春夜举头望月踯躇栏杆……

台湾著名女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人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陈宗绪先生于民国年间建造,位于定海区小沙镇陈家。五间正房现已修复成为“三毛作品陈列室”,以“充满传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992年,应一家出版社的稿约,编写一本关于三毛生平的书。时值三毛自杀不久,大家都说这书能发行得好,因此翻阅了不少三毛生前的海内外资料,原认为编本人物传记,不过剪剪贴贴,缀连文字,但想不到这本书编写竟是我一生中记忆深刻的很惨痛、很凄楚的工作过程,首先我再次细致了解了她的生平,并真正明白了她的死因,继而深深思考人类和艺术的命运。竟然流了三次眼泪。“不写了,不写了!我好几次对自己说,写又有什么用,说又有什么用?当生命远去,当我们徒然地试图呼唤回来?……“天空有鸟的翅膀飞过,却没有留下痕迹!”(泰戈尔诗用语,三毛引用语,瞬间被无数青年都喜欢语) 1992年早春,惊悉三毛在台北医院自杀,当年这一消息对大陆读者的震惊,真是不可言喻啊!生死本意料中的事,但一个域外作家能获这么多、千千万万青年读者的喜爱,确实没有第二人。读者对她的珍爱、真关切,令人为之触动不已!她的一本不厚的《万水千山走遍》,一本《雨季不再来》,不知道赚了多少青年的心!三毛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横翻她的书,竖翻她的书,找不到,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她造的的神话吸引进去,被她的故事和真情感所动。仿佛还是在昨天,1986年里我还在街角书亭里寻觅她的著作,看见一本,买一本。三毛在我们的印象里,还活着,生机勃勃地,到处跑,讲学,旅行,前些日子她不是还跑回“心中的烟雨江南”来吗,跑回她“民歌梦里”的大西北,疯疯狂狂,开着玩笑说还想“找个大陆先生”嫁出呢,她该不是回大陆算计和索要稿费的吧,要是算起来,大陆的出版社不知有多少家,要欠她多少!但三毛在人们还未醒悟之前,遽尔消去,“质本洁来还洁去”三毛用她不同凡俗的方法生活,亦用超凡脱俗的方式走完一生短暂而辉耀历程——她在青少年心中,一直年轻(远远没有到四十岁),而是长发飘然有几分沧桑韵味,艺术女性的粗线条中刻着优美的细致。 当三毛离去,我们才发现,原来三毛似乎是亲人,至爱友朋,或姊妹,是亲切的向导,是引领一代青年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一大段心路历程的人。像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中那个故事讲的:把心掏出来给迷路人们照亮当灯的丹柯。她写的不是什么书,是倾吐,血燕一样吐给我们每一颗心灵的滋润与需要,是她的随便的谈话,贴近你心壁的娓娓叙谈——除了她,谁还曾懂得我们的心?谁还曾和我们做过这样人生的关爱?!…… 这个所谓现代的世界太熟悉,又太陌生。人迹攘攘,我们肯发自内心地,真去同情和关切谁呢?一个比我们大或小的小妹妹从撒哈拉沙漠跑来,从古老的西班牙,从欧洲落日余晖中,唱着一支陌生的歌;这支歌不知怎样又和一群——与她的现实和经历完全不同的青年们,吻合了,互感了。但那时谁也没有料到,她一直在想到死。她的作品本浸染透死和美的永恒,她的荷西,哭泣的骆驼,万水干山之路,她的善良(她很善良,具备这个人世上最缺少的稀有矿苗),都为读者追随不已。80年代一进门,三毛的作品被介绍到大陆,立即风靡不衰,历时最久。展读三毛的作品含有一种最不凡的东西,诗意的才华,或天才,我们文学中久久已死灭的“活细胞”存活下来。三毛双手捧来一碗当代中国文化的“生命活水”! 谈谈我对三毛第一本书的认识。 1985年春,我由广西梧州乘船沿西江旅行,入广州,住在港口旁一个脏潮的小旅馆,在那里第一次读到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次日是清明节,我挟着这本书沿细雨飘飞的郊区植物园散步,忽感到秋荻在北方无边草原上飒飒,也想起自己“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滋味,我由酸辛的人生体会中领会了三毛,理解了她用生命,蘸和着泪水所写的书。后来我阅读过大量台湾与海外作家,终觉得三毛似属于青春的感伤,浅一点,她之所抒写,是属于人应忘怀的情愫。谁能料知三毛也许早已窥透了我们拙劣的心思,她仅仅陪伴我们唱完结束青春的最后一曲,还未来得及向前路作一次谢幕的瞻望。她活了48岁,(但资料证实,她曾在上中学时虚报了两岁,实则只活了46岁),不算短,普希金只活了36岁,茨维塔耶娃49岁,肖红活了31岁,但我们仍觉得她活得太短暂、太短暂,她不该过早地离开我们!(我们还没有从对她的精神依恋中解脱……) 1984、1985年我忽然萌生了要到最遥远的地方旅行的愿望。途中顿悟这是青春结束中的一种情绪,所以耳畔总回旋着一支歌的旋律(这是一支描绘青春毁灭历程的日本歌曲,我为它的壮美所深深震憾)。青春之断乳,大概任何一代青年终有大体如此之感受,只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所感觉的时代变化更为剧烈吧,因而更为特殊,心中感受也愈加敏锐强烈。三毛恰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她道出了这种“毁灭前的美”的一部分(起码我个人是这样感受)。我曾经仔细从书中照片上研究三毛本人,她长得很普通,或曰不是那种世俗男人认为的“漂亮”,但她神采很不一般,而她的书,写得随意已极,是一种模仿不了的文体,自由坦诚,以情动人,天然率真。她的任性,是一种缪斯最为钟爱喜欢的“天真烂漫”,她过于敏感,总是透过生命的表层去看。她的心缺少一种“硬质保护层”(也许因此才能保存得如此纯洁、热诚吧,或也因此而殉美),而我们这一二代的心,则正适其反,是由角质一样坚硬的层层包裹中,半麻木状态地成长起来的。 三毛和我们,其实是隔山、隔水的,我在读过她四五本书后窃想,三毛一生最美好的情愫已倾吐罄尽,再写也是重复。这可能是人心的残忍阴险所产生的妄缪的测度。近年我读过介绍过来的林语堂、梁实秋、王鼎钧、董桥等的散文,终觉得三毛的东西“太苦”,有年轻不成熟的味儿,但如今这种“苦”她已永不肯再施舍我们了!她的“苦”是林木本身的气味,是艾草折断的浆汁气息,她之优美,她之可爱,她之自然,张扬着满头长而又长的乌发,高举着时代久已丢失的童心、童贞和少年圣火走来。原来我们已永久失去了最最宝贵的“生命的矿藏和汁液”!她哼着幽谷百合的歌声走来,在我们惊愕、迟疑之际,我们又一次失去了她。前路茫茫,痛哭无门!我们失去了最后一枚可以重新启开青春之门的“金钥匙”。 也许,台湾也没能真正保护好三毛,让她健康,让她快乐,让她(帮助她)生活美满——她不是给予了我们百倍于这些吗?(我们干吗只会享受别人用他们生命血浆酿造的精神甘霖?)也许最聪明的还是三毛自己吧,在这个乱糟糟斯世,她完全有权利选择离开的时机和方式。让我们承认(虽然晚了):三毛是千古绝唱,是稀世珍宝。因为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已经从实践中看到——是不能用哪种“试管”的方法“培养”出来的,这里需要天籁之手,命运和时代的机缘,需要大地和长空的托举——假如我们一旦发现了才华,要噤声,要小心,要像对待蝉翼般易碎的玻璃器皿一样,精心有之,因为……三毛不能复制,“一朝风月,万古皆空”,世界上所有的天才、才华都是会稍纵消逝的,极其短暂,是一种“史前奇迹”呀!…… ……这些,是我在编写一毛生平一书时体味到的,至痛、至感。三毛走了,永远走了,我们一生,直到老年,不,下一辈人,都会忆及她,念及她,她的书;她的的青春的绝唱。传记有何用?徒劳。莫非命中注定我们此生也只能徒劳地在春夜举头望月踯躇栏杆……参考资料:大地学诗:台湾“诗性女作家”三毛的遗产

多看看她的作品

台湾著名女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人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陈宗绪先生于民国年间建造,位于定海区小沙镇陈家。五间正房现已修复成为“三毛作品陈列室”,以“充满传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992年,应一家出版社的稿约,编写一本关于三毛生平的书。时值三毛自杀不久,大家都说这书能发行得好,因此翻阅了不少三毛生前的海内外资料,原认为编本人物传记,不过剪剪贴贴,缀连文字,但想不到这本书编写竟是我一生中记忆深刻的很惨痛、很凄楚的工作过程,首先我再次细致了解了她的生平,并真正明白了她的死因,继而深深思考人类和艺术的命运。竟然流了三次眼泪。“不写了,不写了!我好几次对自己说,写又有什么用,说又有什么用?当生命远去,当我们徒然地试图呼唤回来?……“天空有鸟的翅膀飞过,却没有留下痕迹!”(泰戈尔诗用语,三毛引用语,瞬间被无数青年都喜欢语) 1992年早春,惊悉三毛在台北医院自杀,当年这一消息对大陆读者的震惊,真是不可言喻啊!生死本意料中的事,但一个域外作家能获这么多、千千万万青年读者的喜爱,确实没有第二人。读者对她的珍爱、真关切,令人为之触动不已!她的一本不厚的《万水千山走遍》,一本《雨季不再来》,不知道赚了多少青年的心!三毛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横翻她的书,竖翻她的书,找不到,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她造的的神话吸引进去,被她的故事和真情感所动。仿佛还是在昨天,1986年里我还在街角书亭里寻觅她的著作,看见一本,买一本。三毛在我们的印象里,还活着,生机勃勃地,到处跑,讲学,旅行,前些日子她不是还跑回“心中的烟雨江南”来吗,跑回她“民歌梦里”的大西北,疯疯狂狂,开着玩笑说还想“找个大陆先生”嫁出呢,她该不是回大陆算计和索要稿费的吧,要是算起来,大陆的出版社不知有多少家,要欠她多少!但三毛在人们还未醒悟之前,遽尔消去,“质本洁来还洁去”三毛用她不同凡俗的方法生活,亦用超凡脱俗的方式走完一生短暂而辉耀历程——她在青少年心中,一直年轻(远远没有到四十岁),而是长发飘然有几分沧桑韵味,艺术女性的粗线条中刻着优美的细致。 当三毛离去,我们才发现,原来三毛似乎是亲人,至爱友朋,或姊妹,是亲切的向导,是引领一代青年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一大段心路历程的人。像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中那个故事讲的:把心掏出来给迷路人们照亮当灯的丹柯。她写的不是什么书,是倾吐,血燕一样吐给我们每一颗心灵的滋润与需要,是她的随便的谈话,贴近你心壁的娓娓叙谈——除了她,谁还曾懂得我们的心?谁还曾和我们做过这样人生的关爱?!…… 这个所谓现代的世界太熟悉,又太陌生。人迹攘攘,我们肯发自内心地,真去同情和关切谁呢?一个比我们大或小的小妹妹从撒哈拉沙漠跑来,从古老的西班牙,从欧洲落日余晖中,唱着一支陌生的歌;这支歌不知怎样又和一群——与她的现实和经历完全不同的青年们,吻合了,互感了。但那时谁也没有料到,她一直在想到死。她的作品本浸染透死和美的永恒,她的荷西,哭泣的骆驼,万水干山之路,她的善良(她很善良,具备这个人世上最缺少的稀有矿苗),都为读者追随不已。80年代一进门,三毛的作品被介绍到大陆,立即风靡不衰,历时最久。展读三毛的作品含有一种最不凡的东西,诗意的才华,或天才,我们文学中久久已死灭的“活细胞”存活下来。三毛双手捧来一碗当代中国文化的“生命活水”! 谈谈我对三毛第一本书的认识。 1985年春,我由广西梧州乘船沿西江旅行,入广州,住在港口旁一个脏潮的小旅馆,在那里第一次读到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次日是清明节,我挟着这本书沿细雨飘飞的郊区植物园散步,忽感到秋荻在北方无边草原上飒飒,也想起自己“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滋味,我由酸辛的人生体会中领会了三毛,理解了她用生命,蘸和着泪水所写的书。后来我阅读过大量台湾与海外作家,终觉得三毛似属于青春的感伤,浅一点,她之所抒写,是属于人应忘怀的情愫。谁能料知三毛也许早已窥透了我们拙劣的心思,她仅仅陪伴我们唱完结束青春的最后一曲,还未来得及向前路作一次谢幕的瞻望。她活了48岁,(但资料证实,她曾在上中学时虚报了两岁,实则只活了46岁),不算短,普希金只活了36岁,茨维塔耶娃49岁,肖红活了31岁,但我们仍觉得她活得太短暂、太短暂,她不该过早地离开我们!(我们还没有从对她的精神依恋中解脱……) 1984、1985年我忽然萌生了要到最遥远的地方旅行的愿望。途中顿悟这是青春结束中的一种情绪,所以耳畔总回旋着一支歌的旋律(这是一支描绘青春毁灭历程的日本歌曲,我为它的壮美所深深震憾)。青春之断乳,大概任何一代青年终有大体如此之感受,只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所感觉的时代变化更为剧烈吧,因而更为特殊,心中感受也愈加敏锐强烈。三毛恰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她道出了这种“毁灭前的美”的一部分(起码我个人是这样感受)。我曾经仔细从书中照片上研究三毛本人,她长得很普通,或曰不是那种世俗男人认为的“漂亮”,但她神采很不一般,而她的书,写得随意已极,是一种模仿不了的文体,自由坦诚,以情动人,天然率真。她的任性,是一种缪斯最为钟爱喜欢的“天真烂漫”,她过于敏感,总是透过生命的表层去看。她的心缺少一种“硬质保护层”(也许因此才能保存得如此纯洁、热诚吧,或也因此而殉美),而我们这一二代的心,则正适其反,是由角质一样坚硬的层层包裹中,半麻木状态地成长起来的。 三毛和我们,其实是隔山、隔水的,我在读过她四五本书后窃想,三毛一生最美好的情愫已倾吐罄尽,再写也是重复。这可能是人心的残忍阴险所产生的妄缪的测度。近年我读过介绍过来的林语堂、梁实秋、王鼎钧、董桥等的散文,终觉得三毛的东西“太苦”,有年轻不成熟的味儿,但如今这种“苦”她已永不肯再施舍我们了!她的“苦”是林木本身的气味,是艾草折断的浆汁气息,她之优美,她之可爱,她之自然,张扬着满头长而又长的乌发,高举着时代久已丢失的童心、童贞和少年圣火走来。原来我们已永久失去了最最宝贵的“生命的矿藏和汁液”!她哼着幽谷百合的歌声走来,在我们惊愕、迟疑之际,我们又一次失去了她。前路茫茫,痛哭无门!我们失去了最后一枚可以重新启开青春之门的“金钥匙”。 也许,台湾也没能真正保护好三毛,让她健康,让她快乐,让她(帮助她)生活美满——她不是给予了我们百倍于这些吗?(我们干吗只会享受别人用他们生命血浆酿造的精神甘霖?)也许最聪明的还是三毛自己吧,在这个乱糟糟斯世,她完全有权利选择离开的时机和方式。让我们承认(虽然晚了):三毛是千古绝唱,是稀世珍宝。因为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已经从实践中看到——是不能用哪种“试管”的方法“培养”出来的,这里需要天籁之手,命运和时代的机缘,需要大地和长空的托举——假如我们一旦发现了才华,要噤声,要小心,要像对待蝉翼般易碎的玻璃器皿一样,精心有之,因为……三毛不能复制,“一朝风月,万古皆空”,世界上所有的天才、才华都是会稍纵消逝的,极其短暂,是一种“史前奇迹”呀!…… ……这些,是我在编写一毛生平一书时体味到的,至痛、至感。三毛走了,永远走了,我们一生,直到老年,不,下一辈人,都会忆及她,念及她,她的书;她的的青春的绝唱。传记有何用?徒劳。莫非命中注定我们此生也只能徒劳地在春夜举头望月踯躇栏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