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摘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数与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教学”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掌握。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了计算机教学的方法,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属于机械方面的操作,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只需要输入公式便能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产生对教学策略的忽视,形成小学数学教学“高投资低效能”的结果,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计算速度较慢,且准确度也不高,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效率低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策略的探索,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生疏,从而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理解,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较为低下。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违背,不利于小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理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生疏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方法进行数学计算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教学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工具,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数学计算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归纳计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长期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学题目,在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数点的转换,两个相乘的因素同时扩大倍数,去掉小数点,然后所获得的结果再去掉所扩大倍数的乘积即可。此外,针对不同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指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题目联系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理解,在不断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计算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训练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估算的计算方法运用得较多,然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精确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在估算能力上非常薄弱,造成小学数学教学缺乏实践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估算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估算的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估算结果,可以引导学生再进行精细的计算,检验估算的数字与实际数值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检验学生的精细计算技能,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对自身的计算方法与同学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错题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不断地检验,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诸多的题目进行计算,在整个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身心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课堂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在课后很容易遗忘。例如,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经常涉及加减法计算,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多加少减的现象,或者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某些数字忘了书写,从而造成计算中的错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学生错题的集中分析,掌握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从而针对这些错误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
此外,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小学生的计算书写形式,避免学生由于书写潦草而出现答案上的错误,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首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此外,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戴阳.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2012(15).
[2]武清芳.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在线,2013(10).
摘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高效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计算能力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而小学阶段,正是我们培养计算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以此来提高小学生普遍较差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现代小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同样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但计算能力对学生所体现出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无法被改变的。因此,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老师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算教学与生活不够密切。题海战术和大量题库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失去对计算的兴趣,很多教师只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将计算教学同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这无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根本问题。第二,课堂讲解同练习相分离。传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通常缺乏合理性,前半节课运算法则的讲解加上后半节课学生自己做练习的单一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第三,学生综合能力欠缺。现实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变化,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无法提高计算能力。第四,单一的`题海战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计算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的具体教学策略
1、教材内容是重点
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深刻了解教材背后隐藏含义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第一,了解教材知识体系,系统总结教材知识,完整构建知识网络。第二,合理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选取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第三,根据现代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测、做出准备。例如,关于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领导学生多做常见题型,并结合应用题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技巧。教师应以课本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自主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
2、注意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他们自制力差,好奇心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环境,不能直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合实际,将数学知识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如苹果或者梨子来进行教学演示,请同学上台将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得到9÷3=3的结果,实践中的学习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广泛应用,也能达到提高学生主动计算、积极计算的目的。首先,增强学生主动将实际生活与计算教学内容联系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以下教学场景:“假期某某学生计划与妈妈去看电影,儿童票半价,成人票售价35元一张,同时购买了一些零食,请同学计算此次看电影总共消费多少钱?”例如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
3、引导同学之间的计算交流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专业技巧。首先,布置一定复杂性的练习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按照一定条件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其次,在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习题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提出意见、总结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能够主动发表意见和看法,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认识,既能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技巧进行计算,又能吸取借鉴别人的计算技巧和思维方式,并最终将别人的高效学习技巧转变为自己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计算能力的目的。
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面对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应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下是具体的几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具体方式:第一个,做游戏。通常情况下,儿童的专注力很难投入到课堂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而没有哪个儿童不喜欢做游戏,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这种做游戏的形式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第二个,会表演。例如,在讲到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角色扮演,分别饰演文章中的小白兔和小乌龟,老师可以充当解说员,这样一来,台上表演的同学积极投入到课堂表演,而台下的同学也认真观看表演。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比赛式,小学生争强好胜,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这种比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说具体奖励发纪念章或小红花,效果会更好。
5、重视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数学计算来说,这是强化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而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科学评估学生的易错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算法,并进行及时的练习检测,期间,教师应主动讲解做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第二,课后练习题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检测结果有针对地布置巩固练习习题。例如,如果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通分和约分认识的不够透彻,掌握的不够牢固,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练习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对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小学教学内容和目标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只有在发现和改善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完善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巩固练习,才能达到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目的。
作者:
李淑珍
单位:
宁夏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小学
参考文献:
[1]倪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4,(12):78.
[2]孔祥红.也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关爱明天,2015,(7):379-379.
[3]王艳.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207-207.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的比重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张试卷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左右,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处于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 培养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1、创设故事情境,培养计算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将计算教学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充满了生趣。例如在巩固“7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小猫在草地上抓蝴蝶的情景图,一共7只蝴蝶,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猫在草地上要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让小猫继续抓,根据小猫抓的结果,列出算式。这样通过教材创设的小猫抓蝴蝶的情境,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猫抓蝴蝶的过程中巩固计算,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2、适当选用游戏,培养计算兴趣。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到社会离不开计算知识,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游戏“找朋友”,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找朋友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小3去找谁?学生边拍手边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你的小3找小7。这样一来会使相对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捕捉生活信息,培养计算兴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信息,引入新知,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亲近感,感到计算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兴趣盎然,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学生很快列出算式,32÷8×5=20,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4、借助多媒体,激发计算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2 +1/3 时,首先屏幕展示第一个蛋糕的画面,启发提问:1/2 + 1/3结果是多少呢?使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之分成六份,接着我不但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有点困难,我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观察到 1/2+ 1/3结果是5/6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全容于屏幕中,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计算欲望,激励了学习计算的自信心。二、讲究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口算练习时,可采用举卡片、抢答、开火车、谁是口算冠军等练习形式。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节学生的胃口。练习需少食多餐,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大有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计算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几年的教育生活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有部分学生,在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1、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2.认真书写的习惯计算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3、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4.认真验算的习惯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我县课改年段的质量监控情况看,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四、注重反思,在错误中提高计算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就是背错乘法口诀,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因此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积累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并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平时经常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有的学生针对“抄错题”制定出“轻声读”的方法;每次测验后都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改正方法。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认真反思改正错题,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把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提高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都有一定的作用。口算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抓起。大连教育学院的领导非常重视口算,提出要求加强口算训练,而我校,一直以口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并确立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在这个口算研究的大背景下,我对口算教学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方法。当学校对口算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把课题分解出一系列子课题时,恰好我接手一年级的新班,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下决心从我这个班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二、研究目标1、使一年级小学生掌握口算基本方法以及口算技巧;2、实现口算到笔算的过渡,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速度及正确率,提高数学学习成绩。3、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情趣,培养坚强的意志。4、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习惯、思考习惯、检查习惯、改错习惯等等)。三、研究过程:第一步: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口算实际情况并分析原因。1、以本班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提问形式调查学生对口算题的喜好。2、测试学生的实际口算能力,同时了解学生做口算题的方法。3、具体分析学生口算中差异的原因。第二步:培养兴趣,对症下药,探究方法。1、利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及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2、借助学具、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算理,初步渗透数学思想。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熟练口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第三步:有效训练,提高能力。利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扎实有效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第四步:经验总结。四、研究方法1、调查法: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口算情况和差异原因。2、案例分析法:每一环节实施后,细致地进行阶段性分析。3、经验总结法:每一个阶段都要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广泛与教研员及同事交流,获取更有效的方法。五、研究成果一小学生口算错误产生的原因:1、心理方面的原因: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当成“-”等,从而导致口算错误。。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比较繁杂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这样一道题错了,后面的题就全错。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并且此时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计算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进行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都是造成错误的原因。3、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上没有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算法,只是记忆性的接受,再加上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习不够,就导致错误的发生了。再次,在口算练习和比赛时,由于有规定时间,有的学生就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只图快,此时,教师再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学生的口算能力势必得不到提高。另外,练习的形式单调,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缺乏教师的个别指导也是口算错误的原因。(二)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也低。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⑴探索口算规律,渗透函数思想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规律,让学生明白算理。在一年级上学期,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口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几”的加法后,我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
摩比课堂一年级计算思维提高班(完结)(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计算结果的准确性;2、计算方法的技巧性;3、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三、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1、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3、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四、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
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二、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新课改的计算教学,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编排中,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很多地方没有了老教材的应用题章节,运算循序总结性章节。教材练习安排中,基本题量太少,很多是应用和扩展题,这样就造成学生基本计算技能下降的现象,如何两者兼顾,既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上学期我已总结:“结论1抓住加、减、乘、除含义,展开计算教学,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论2:加强基本口算训练能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本学期既有口算,又有估算和笔算,在坚持上学期观点的前提下,针对本学期计算教学内容又总结了以下观点:结论1:加强基本口算训练必不可少,要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在教学笔算乘法和除法时,是需要在加强基本口算训练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计算技能,比如238÷6 19×19,计算时都要以原有的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作为基础。且还总结了以下经验,1、老师讲完,不要忙着让学生全体单独做,先指名几位上台板演示范,其他同学评判后,再练效果会更好。2、少讲,让学生多练。3、说明笔算乘法和除法是一种程序化劳动,要一环扣一环,马虎不得。 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口算除法算法是否一定要用书面数学语言描述呢?学生往往知道怎么算?也会用自己的话来说: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2个0,先算6÷3所以600÷3=200。240÷3想3×( )=24,24÷3=8,240÷3=80,从学生的这些回答来看,学生已经会算,但只是不会用书面术语来说;我花了不少功夫来训练学生说: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所以600÷3=200,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从效果上来看,学生说得还是很辛苦。应该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我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拆中的方法,算的时候,就照学生的去做,如600÷3先不看600未尾的0,先算6÷3所以600÷3=200。再解释,不看未尾1个0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十,不看末尾2个0,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百。不能平白无故的少看0。通过这样的解释,就把算和说分开了,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结论2:计算教学应重视运用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应重视相关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是在前面所学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就先练习了2道3位数加减的笔算,问: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得出小数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了,数位就对齐了。由于有了对比,迁移,学习效果不错。还例如在乘法教学中,从35排,每排29人,700名学生进场,座位够坐吗?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导入,说明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找到估算的最好方法,既又好算,又接近准确性的那种就是最好的方法。由于从解决实际问题导入,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掌握计算方法也就有了更好的动力。在笔算乘法教学中,也是从实际生活情景中导入,比如算围棋盘有多少个交叉点?19×19,一开始我问有哪些学生知道围棋有多少个交叉点,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再通过计算19×19,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探讨,得出计算结果,由于计算结果是学生特别想证实得到的答案,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就更为深刻。乘法教学中,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去体会乘法的含义,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也会跟更牢固。 还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中,也突显了一个计算问题,两步解答的应用题一定要列综合算式吗? “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学生一定要掌握吗?”,教学解决问题重点应放在分析应用题上,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由于教材在例题1有合并成综合算式安排,在例1教学中我也花了些时间讲了怎样把两个相关的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5×50=250(人) 250×6=1500(人) 合并方法就是用第一个算式中的5×50代替第二个算式中的250。在例2.练习过程中,我也注重培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会列综合算式的优越性, 但随着综合算式的增多,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括号,什么时候不该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不清?需要复习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在时间上没有安排这一个内容,然而通过对本册以前数学教材的调查了解,也没有这一内容的单独安排,由于课时的原因,我到底教还是不教?在教应用题时为这个计算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呢?“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一定要掌握吗?”通过讨论也得到了正确处理,加了一课时总结复习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结论3: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此段张写)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下称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教材中大量的估算教学,开放的教学理念,让我倍感困惑与压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我在教学中所思考和研究的,下面我就自己几年的估算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做法。一、充分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低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其实,估算作为一种能力和意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点滴渗透。在平时教学中,要借助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例,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在低年级教学数的概念之前,我首先会让学生对出示的实物估一估数量,再数一数,让学生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增强估算能力。在教学“长度单位”后,可设计一些本身蕴含着估算价值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如一根跳绳长约(),操场长约(),一支钢笔15()等。学生的良好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仅表现在对数据的提取和加工上,同时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如,125÷2 378÷5 你认为估算应该是多少?当然许多学生是把125看作120,把375看作350,350÷5=70,这符合“凑整算得快,与精确结果相差尽可能小”的估算策略,可仍有许多学生把125看作124,124÷2=62,把378看作375,375÷5=75。于是我组织孩子进行辩论,让他们自由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教师再适时评价,学生的估算能力无形中大大增强。二、根据教学情境需要,灵活合理运用估算策略。“标准”在第二学段中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情境是衬衫68元、短裤34元,妈妈带10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绝大多数学生依然采用是“四舍五入”法:68+34≈100 答案是够了,只有几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让这几个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我估算完又准确计算了下,发现买这两样东西要花102元钱,所以我觉得不够;还有个学生说:买东西的时候钱多带一点钱,带少了人家就买不到,所以我就把68估算成70,34估算成40,加起来是110元,这样带100元就不够。从此案例看出,估算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不能单纯按照纯粹的求“四舍五入”法求结果,而是要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灵活的估算策略。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桶矿泉水约58杯,小明一天至少要喝5杯水,大约这桶水够小明喝几天?答案是11。按照常规的估算方法,58更接近60,应该是12,更接近准确数,是合适的答案,但是后面题目中有一个附加条件(小明一天至少要喝5杯水),也就是到除数最小是5,那么根据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要求,要采用除法估算中去尾的方法,答案就是11。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估算情境,合理渗透估算,采取灵活多变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自觉运用估算,提高估算兴趣,形成估算意识,灵活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三、充分发挥估算的作用,挖掘估算教学价值。 估算作为新课标重点改革添加的内容,自然有非常广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这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如何,这都需要估计。其实估算为判断计算器算得是否准确,包括孩子们口算、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生活需要,渗透在点滴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估算的作用,形成先估后算再估检验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往往也进入一个误区:在教学中非常重视估算方法的练习,而忽视对估算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我认为教学中对估算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对学生估算方法的评价比交给他们估算方法更重要,学生的估算策略就是在老师的不断评价、分析中形成的,新课程强调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重视对估算结果的分析评价,应结合生活具体情境,判断出估算结果和精确答案的大小关系,即“估大”和“估小”的问题。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会估算方法,灵活运用估算技巧,还学生一个自由、愉快、发展的数学天地。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一、课题的提出: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我校学生特别是中高段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综上所述,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三、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选取一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烈,就会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抓住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教具操作、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为学生创立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并且容易转移等特点,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竞赛、做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8的乘法口诀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写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最先找到自己的朋友。让学生在游戏中年,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主动地学习。只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就会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加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一成不变的教法令他们厌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重点、难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来选择教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直观、有趣、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童性未脱、贪玩,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因此,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玩具,仔细观察正方体,然后数一数它一共有几个角,看谁数得有对有快。小学生很好胜,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数。有的同学说4个角,有的说8个角,有的说24个角。课堂气氛很浓。这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一个面一个面去数它们的角。接着问: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有几个角?一共有几个角?怎样列式计算?4+4+4+4+4+4=24(个)或4×6=24(个)或6×4=24(个)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的道理,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一边观察事物,一边计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三、动手、动脑、动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途径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依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创新教法就能实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加计算.让学生多练、多看、多想、多说,在积极参与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学中,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动脑想问题?怎样去书写计算式子?怎样口述算式表示的意义?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心想、口算、手写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如:在教学除法竖式的计算时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讨:(1)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竖式的写法有什么不同?(2)被除数、除数、商各应写在什么位置?(3)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各时什么?并以63÷9为范例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竞赛练习,看哪一组学生算得有对有快,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让有更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形式多样,长期训练;重视口算,把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3)计算时不打草稿;(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四、加强估算教学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五、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纠错题型上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在练习形式上安排有多种形式: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数学特征,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数学时,不应简单的把结论告诉学生,也就是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解题能力不会有丝毫提高。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 、“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呢?现在,根据我多年从教小学数学经验看,略谈以下看法。 一、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 在这个知识巨增的时代,由于知识不断的更新,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以适应教改之需,加强数学的现代化。教师要钻研教材,彻底吃透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需得有一桶水。,这样教起学生来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学生的思维才是连贯的,有条理的。很难想象,如果教师对教材一知半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无条理和被动的,这样怎么能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计算教学,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唤醒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式 .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主题图,主题图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教师要利用好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编织儿歌,感受学习乐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编制几句儿歌,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易学、易记。 如: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离的方法,可以编制这样的法则儿歌,整数除法 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再如:学习分数乘、涂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这样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摘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数与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教学”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掌握。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了计算机教学的方法,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属于机械方面的操作,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只需要输入公式便能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产生对教学策略的忽视,形成小学数学教学“高投资低效能”的结果,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计算速度较慢,且准确度也不高,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效率低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策略的探索,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生疏,从而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理解,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较为低下。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违背,不利于小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理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生疏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方法进行数学计算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教学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工具,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数学计算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归纳计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长期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学题目,在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数点的转换,两个相乘的因素同时扩大倍数,去掉小数点,然后所获得的结果再去掉所扩大倍数的乘积即可。此外,针对不同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指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题目联系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理解,在不断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计算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训练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估算的计算方法运用得较多,然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精确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在估算能力上非常薄弱,造成小学数学教学缺乏实践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估算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估算的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估算结果,可以引导学生再进行精细的计算,检验估算的数字与实际数值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检验学生的精细计算技能,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对自身的计算方法与同学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错题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不断地检验,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诸多的题目进行计算,在整个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身心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课堂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在课后很容易遗忘。例如,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经常涉及加减法计算,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多加少减的现象,或者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某些数字忘了书写,从而造成计算中的错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学生错题的集中分析,掌握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从而针对这些错误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
此外,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小学生的计算书写形式,避免学生由于书写潦草而出现答案上的错误,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首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此外,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戴阳.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2012(15).
[2]武清芳.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在线,2013(10).
摘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高效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计算能力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而小学阶段,正是我们培养计算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以此来提高小学生普遍较差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现代小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同样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但计算能力对学生所体现出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无法被改变的。因此,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老师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算教学与生活不够密切。题海战术和大量题库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失去对计算的兴趣,很多教师只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将计算教学同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这无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根本问题。第二,课堂讲解同练习相分离。传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通常缺乏合理性,前半节课运算法则的讲解加上后半节课学生自己做练习的单一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第三,学生综合能力欠缺。现实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变化,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无法提高计算能力。第四,单一的`题海战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计算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的具体教学策略
1、教材内容是重点
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深刻了解教材背后隐藏含义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第一,了解教材知识体系,系统总结教材知识,完整构建知识网络。第二,合理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选取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第三,根据现代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测、做出准备。例如,关于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领导学生多做常见题型,并结合应用题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技巧。教师应以课本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自主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
2、注意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他们自制力差,好奇心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环境,不能直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合实际,将数学知识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如苹果或者梨子来进行教学演示,请同学上台将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得到9÷3=3的结果,实践中的学习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广泛应用,也能达到提高学生主动计算、积极计算的目的。首先,增强学生主动将实际生活与计算教学内容联系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以下教学场景:“假期某某学生计划与妈妈去看电影,儿童票半价,成人票售价35元一张,同时购买了一些零食,请同学计算此次看电影总共消费多少钱?”例如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
3、引导同学之间的计算交流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专业技巧。首先,布置一定复杂性的练习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按照一定条件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其次,在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习题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提出意见、总结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能够主动发表意见和看法,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认识,既能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技巧进行计算,又能吸取借鉴别人的计算技巧和思维方式,并最终将别人的高效学习技巧转变为自己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计算能力的目的。
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面对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应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下是具体的几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具体方式:第一个,做游戏。通常情况下,儿童的专注力很难投入到课堂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而没有哪个儿童不喜欢做游戏,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这种做游戏的形式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第二个,会表演。例如,在讲到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角色扮演,分别饰演文章中的小白兔和小乌龟,老师可以充当解说员,这样一来,台上表演的同学积极投入到课堂表演,而台下的同学也认真观看表演。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比赛式,小学生争强好胜,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这种比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说具体奖励发纪念章或小红花,效果会更好。
5、重视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数学计算来说,这是强化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而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科学评估学生的易错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算法,并进行及时的练习检测,期间,教师应主动讲解做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第二,课后练习题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检测结果有针对地布置巩固练习习题。例如,如果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通分和约分认识的不够透彻,掌握的不够牢固,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练习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对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小学教学内容和目标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只有在发现和改善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完善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巩固练习,才能达到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目的。
作者:
李淑珍
单位:
宁夏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小学
参考文献:
[1]倪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4,(12):78.
[2]孔祥红.也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关爱明天,2015,(7):379-379.
[3]王艳.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207-207.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一、课题的提出: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我校学生特别是中高段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综上所述,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选取一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