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论文

我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1、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小小计算能手”,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2、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力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最大程度提高笔算的正确率。注重学生口算方法的掌握。如:表内除法56÷7=( ),可以指导学生想7×( )=56。坚持每天口算。口算能力的快慢和训练的密度有着关系,口算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我在每天上课之前用两到三分钟,出示10~20道口算题目全班共同口算或接力算,适当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导,或者每天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口算的练习,持之以恒,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3、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在计算教学时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4)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5、重视估算,培养能力估算能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形成,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可以采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让估算最终也能指导后面的计算。如在教学例题:估算98+192时,让学生先思考98和192分别接近几百,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当教学完笔算后,将正确的得数与估计结果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估计的结果应该和正确的得数很相近,进而也起到了验算的作用。6、重视错题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学科基础的口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成绩,对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的问题,值得探讨。一、口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对数的理解还处在比较基础的阶段,例如简单的数字运算,桌子上有5个橘子,被哥哥拿走3个,问还剩下几个?很容易回答,如果直接问5-2是多少,可能会有学生答不上来。将简单的一些形象化语言,转化成抽象的数学思维,这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意的进行训练,特别是口算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对数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也会增强,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算速度和正确率。无论是小学的加减法,还是乘除法的运算,对口算能力都有相应的要求,因此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中高年级中,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开始接触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应用题,这都为学生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同时,除了掌握计算法则之外,还要对运算结果及运算顺序综合考虑。学生要想得出正确结果,口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从而保证做题速度的同时,提高其准确率,让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学习得心应手。二、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对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利用形象的例子,增强课堂趣味性形象的实物例子,是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的帮助小学生直观的感知实物并过渡到对表象的运算。例如,在课堂上从学生最熟悉的1到10之间的数字,加强实物例子的举证(二)总结口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口算规律1.整拼整凑的口算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根据数学题目的规律和性质,进行整拼整凑:(1)在加法运算中。如9+1+8= ?,在这个运算中,哪两个数相加可以拼凑成一个整是10,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通过变化加数的位置,反复训练。(2)在减法运算中。如62-8-12= ?,在这个运算中,引导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比较每一种算法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发现,这个算式中的一些规律,一个数减另外几个数,如果减数减去某一个被减数凑成整10的数,可以先减去这个数,然后再减其他的数,可以省掉很多麻烦。(3)在乘法运算中。如8× 12× 5×1=?在这个运算中,8乘以5等于40,再乘以12可以直接口算得出480.

浅谈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包括口算、估算、简便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等 。运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从学生的试卷和平时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时,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把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善于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教学中,适当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更可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小学生集中更多的精力,从而提高课堂的练习效果和运算能力。 二、加强口算和演算练习。 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运算能力,需要每天坚持出练习题让学生练一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中低年级,每天20题以内的口算训练,可使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得到一定的提高。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便运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运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演算,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三、注重运算方法的练习,化难为易。 (一)加强运算技巧的理解。掌握运算技巧、明确运算的方法,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前提。学生进行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这样不仅计算简便而且准确率高。例如,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先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技巧,不断深入。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就会知道是把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既简便又准确。 (二)教学中注重运算技巧的引导归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高学生计算的技巧,要总结一些经验,比喻说,在四则混合简便计算中我们可以运用这样几句话: 1.只有加(减)号,或只有乘(除)号,符号带着数字跑。 2.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外面是加号或乘号,括号里面不改号。 3.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外面是减号或除号,括号里面改符号。 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总结一些易记的顺口留,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精设题,培养学生运算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技巧进行训练。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2、消。把两个相对应的数(如+3与 -3)对消,减少运算步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只有通过简便运算实例练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兴趣,并能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提高。 总之,要小学生提高运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善于归纳运算方法,并认识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化难为易,逐步培养提高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摘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数与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教学”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掌握。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了计算机教学的方法,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属于机械方面的操作,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只需要输入公式便能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产生对教学策略的忽视,形成小学数学教学“高投资低效能”的结果,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计算速度较慢,且准确度也不高,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效率低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策略的探索,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生疏,从而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理解,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较为低下。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违背,不利于小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理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生疏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方法进行数学计算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教学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工具,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数学计算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归纳计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长期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学题目,在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数点的转换,两个相乘的因素同时扩大倍数,去掉小数点,然后所获得的结果再去掉所扩大倍数的乘积即可。此外,针对不同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指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题目联系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理解,在不断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计算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训练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估算的计算方法运用得较多,然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精确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在估算能力上非常薄弱,造成小学数学教学缺乏实践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估算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估算的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估算结果,可以引导学生再进行精细的计算,检验估算的数字与实际数值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检验学生的精细计算技能,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对自身的计算方法与同学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错题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不断地检验,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诸多的题目进行计算,在整个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身心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课堂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在课后很容易遗忘。例如,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经常涉及加减法计算,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多加少减的现象,或者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某些数字忘了书写,从而造成计算中的错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学生错题的集中分析,掌握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从而针对这些错误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

此外,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小学生的计算书写形式,避免学生由于书写潦草而出现答案上的错误,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首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此外,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戴阳.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2012(15).

[2]武清芳.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在线,2013(10).

摘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高效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计算能力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而小学阶段,正是我们培养计算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以此来提高小学生普遍较差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现代小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同样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但计算能力对学生所体现出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无法被改变的。因此,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老师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算教学与生活不够密切。题海战术和大量题库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失去对计算的兴趣,很多教师只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将计算教学同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这无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根本问题。第二,课堂讲解同练习相分离。传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通常缺乏合理性,前半节课运算法则的讲解加上后半节课学生自己做练习的单一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第三,学生综合能力欠缺。现实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变化,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无法提高计算能力。第四,单一的`题海战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计算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的具体教学策略

1、教材内容是重点

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深刻了解教材背后隐藏含义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第一,了解教材知识体系,系统总结教材知识,完整构建知识网络。第二,合理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选取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第三,根据现代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测、做出准备。例如,关于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领导学生多做常见题型,并结合应用题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技巧。教师应以课本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自主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

2、注意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他们自制力差,好奇心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环境,不能直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合实际,将数学知识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如苹果或者梨子来进行教学演示,请同学上台将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得到9÷3=3的结果,实践中的学习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广泛应用,也能达到提高学生主动计算、积极计算的目的。首先,增强学生主动将实际生活与计算教学内容联系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以下教学场景:“假期某某学生计划与妈妈去看电影,儿童票半价,成人票售价35元一张,同时购买了一些零食,请同学计算此次看电影总共消费多少钱?”例如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

3、引导同学之间的计算交流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专业技巧。首先,布置一定复杂性的练习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按照一定条件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其次,在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习题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提出意见、总结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能够主动发表意见和看法,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认识,既能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技巧进行计算,又能吸取借鉴别人的计算技巧和思维方式,并最终将别人的高效学习技巧转变为自己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计算能力的目的。

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面对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应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下是具体的几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具体方式:第一个,做游戏。通常情况下,儿童的专注力很难投入到课堂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而没有哪个儿童不喜欢做游戏,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这种做游戏的形式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第二个,会表演。例如,在讲到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角色扮演,分别饰演文章中的小白兔和小乌龟,老师可以充当解说员,这样一来,台上表演的同学积极投入到课堂表演,而台下的同学也认真观看表演。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比赛式,小学生争强好胜,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这种比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说具体奖励发纪念章或小红花,效果会更好。

5、重视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数学计算来说,这是强化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而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科学评估学生的易错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算法,并进行及时的练习检测,期间,教师应主动讲解做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第二,课后练习题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检测结果有针对地布置巩固练习习题。例如,如果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通分和约分认识的不够透彻,掌握的不够牢固,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练习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对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小学教学内容和目标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只有在发现和改善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完善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巩固练习,才能达到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目的。

作者:

李淑珍

单位:

宁夏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小学

参考文献:

[1]倪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4,(12):78.

[2]孔祥红.也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关爱明天,2015,(7):379-379.

[3]王艳.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207-207.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一、课题的提出: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我校学生特别是中高段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综上所述,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选取一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

学生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交流?张扬个性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民主平等也不等于无视纪律。真正的课堂活跃不是无序地动,而是一种有序的、动态生成的、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活生生的课堂。其实,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善于倾听是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技能、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真正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该如何立足于数学课堂有效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一、优化倾听的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七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1、做好“听”的准备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有待培养,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学会倾听做准备。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学生如果不能做到心静似水,就不能做到倾听。如何使学生做到心静呢?如学生正在户外活动,听到上课铃声后他们会迅速奔进教室,此时学生心神是不定的。因此老师要等待一会儿,让学生完全定下神来再开始上课。其次是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上和他感兴趣的课上,才能做到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如果老师经常批评他或者过分严厉、凶狠,学生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对这些课就不感兴趣,课上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必然很差。所以教师要从多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课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为学生的良好倾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细化“听”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3、激发“听”的兴趣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倾听要求。如在“听算”时,我会采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如果你能做到全对,我就会在专栏中为你贴上一朵红花。”在讨论问题时,我这样激发他们:“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看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倾听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4、明确“听”的目标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别人说别人的吧,与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应告诉他们“听”就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5、树立“听”的榜样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课后与学生谈心、受理学生的“告状事件”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给孩子一个展现个人思维的机会。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二、拓宽倾听的途径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是必须经过长期训练的。因此教师还得想方设法拓宽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渠道,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听”的训练,下面例举其中几种:1、练习中的“听”在平时教学中,我会在每节课中抽几分钟进行由老师说算式学生写得数的“听算”练习。要准确地写出得数必须专注地听,因此,得有细心听、用心听的习惯。仅有好的习惯还不够,听的同时还需思考、计算,否则就难以写下来,而“写”可以用来检验和强化听的效果。可见,听算的过程是个耳听、心想、手写的过程,听算是个训练学生听力的良好途径。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听力训练的题型应有所变化,难度也应由易到难。2、合作中的“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保证小组有效交流的基础。合作中“听”的训练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学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第二步,提醒学生边听边想,听不懂时,有礼貌地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第三步,要求学生听完小组发言,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样长期训练,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3、游戏中的“听” 新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如“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和“机灵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一册6、7的加减法,教材提供了许多故事情节,如同学们去野炊,在草地上逮蝴蝶、看到叔叔摘向日葵、池塘里的动物游玩等。上课时,我借助这些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找朋友”、“邮递员送 信”、“摘苹果”、“坐汽车”等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课外中的“听”课堂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主渠道,课外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好场所,作为老师,平时我们可以观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如何相互倾听的,再把这些例子引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在家里倾听的情况,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倾听习惯;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形成要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让学生在课外听音乐,听小说,听报告,听各种有益身心的内容,然后利用晨会时间讲给大家听,这样,家校共同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不难了。因此,我觉得倾听能力的培养应该课内外结合。让孩子善于利用自己的两耳,是我们教育者的一份责任。所以让我们记住:学会倾听——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追求!相信,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入学前两个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很关键。孩子的倾听能力不同,在课堂的效率差异非常大。何为倾听能力? 一、倾听的作用 社会学家兰金早就指出,在人们日常的一系列交往活动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① 由此看出,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获取外界消息一半靠的是听的能力。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能力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强调和培养的目标。② 所以,我们对倾听有这样的理解:倾听是听者精力高度集中地去感受表达者传递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并根据信息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又可以把倾听细分为三方面来理解:首先,听者在倾听过程中不仅要接受表达者传递的言语信息,还有包括表达者传递的非言语信息(包括肢体语言、表情等)。有时,表达者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传递的意思完全一致;有时候,表达者传递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不完全一致,听者就要综合表达者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去判断表达者真实想要传递的意思。第二,听者在倾听时,对于已经接受到的信息,要进行二次加工,提取整合信息,将表达者传递的信息内化成听者的理解。最后,听者对于表达者传递的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理解,根据听者对信息的分析出路做出具体的反应。二、课堂倾听的特点 课堂倾听包含听课技巧和听课效率两个方面。课堂倾听包括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倾听。课堂倾听具有目的性、思考型、完整性三个特点。目的性表现为听者在听老师或学生的表达带来一定的目的性;思考性是指通过认真倾听,发现听者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不同点在哪儿,为什么不同,听者的观点与表达者的观点可否相互补充;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听者要完整地倾听表达者的意思,而不是一知半解。学生在课堂上边倾听边思考,提炼观点,倾听者与表达者的观点互为补充,形成多维度的思考回答,提高课堂倾听的效率。 [if !supportLists]三、[endif]造成倾听能力不同的原因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 学龄前孩子的主导活动,儿童心理学上叫两个字--游戏。学龄前是以游戏为主。孩子是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当中增强认知、训练情感,也促使他的社会化的进程,但是他跟小学的学习不一样。小学的学习活动它的主导活动是两个字-叫学习,所以以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 小学学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第一,小学学习带有强制性,国家大到有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跟接班人。这种学习带有强制性,既然谁知东西它要学,他不感兴趣的还得学。昨天还在幼儿园里说,今天就要安安静静的坐在我们的教室里,你们说我们的孩子难不难?他睡一晚上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一个整天游戏的小孩子变成了要整天学习的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培养需要逐步完成。[美]Moore,KD著,陈晓霞等译。中学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40. (二)环境对于儿童倾听能力的影响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对于儿童的倾听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倾听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的环境,它不是说是孤立的哪一个环境,过去我们常常看到到底是哪个因素对孩子影响大,我们经典的一些探讨关于遗传教育环境因素对孩子影响更大一些。那么从生态教育的发展观来讲,它讲的不是一个因素,它讲的是所有的环境,他们之间是如何做的,那么在这个环境里面可能有家庭的,有学校的、有社会的,甚至还有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那么它是一个多方位的多视角的多种关系交流在一起,对儿童产生影响。 当然我们说从儿童发展生态观来讲,实际上环境它也有远近作用不同,也就说所有环境它虽然都对儿童有影响,但是这些环境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些作用会大一些,有些作用稍微弱一些,那么有些作用它是通过一些环境来发生影响,那么有些作用它是直接发生影响,所以它是间接的、直接的、远的、近的,那么交互的相互互动的来发生影响的。 一般来讲我们在儿童的环境影响里面有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叫生态系统理论,那么它是由布朗森布伦纳他提出来。他的观点的提出主要它是基于发展的个体,是处在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我们打个比喻就像俄罗斯的套娃,那么套娃就是儿童,她是处在套娃的最核心的一个位置上面,那么这个套瓦它是一层一层的剥开,每个层面它都是一个环境,那么这些环境他都是儿童生活的环境,这些环节一层层剥开,那么实际上是对儿童我们打开就看到儿童他是怎么样生长和发展的。 那么具体来讲,布朗芬布伦纳他提出4个环境,这4个环境包括微环境、中间环境、外层环境和宏观环境。那么微观环境实际上它是指的是对儿童最直接的最底层的内地层环境,那么基本上我们主要是指家庭、幼儿园、学校这些环境。     那么除了微环境就是中间环境,中间环境它是指的是学校家庭之间它们形成一种相互作用,那么这样的一些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他所生活的社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孩子在学校里边进行学习,那么家庭里边如何来配合,那么有的家庭可能家长很忙,没有时间管孩子,那么他们更多的是把孩子教到学校里边,那么学校如果发生一些需要家庭配合的问题,那么在和家长对接的时候可能就困难一些,而有些家庭他们对孩子照顾比较多,他们会积极的和学校进行沟通,积极的配合,他们观念上也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负有很重要的责任,那么学校和家庭这种分配环境它是非常正向的。 而第一种情况,那么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环境就不是很正向,可能就学校在找家长进行配合的过程中,他的困难就比较多一些,那么这样的家庭学校包括社区之间,它们所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向的和被动的,那么它都影响到儿童的成长,这是一种中间环境,除了中间环境之外,还有一些环境对儿童影响很大,叫做外部环境。教育儿童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所以外部的环境他通过内部的环境,通过影响家长的情绪,家长的投入,家长支持儿童的可能性方面来起到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 那么最外边一圈我们叫做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它是一个更大的更宏观的这样一个外围的环境,就像我们空气一样,它是在最上层的一个空气层,那么空气层它虽然不直接作用,但是空气层它是影响到我们的对儿童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和儿童的教育。包括我们的文化,比如说我们传统观念上面的文化,男主外女主内,那么爸爸更多的是到外边是打拼天下,妈妈留在家里边这样的一种文化,他可能就会造成在教育中父母养育中的不平衡。 父亲参与教育就少一些,我们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来看,其实儿童的成长它是需要父母来共育的,因为父亲和母亲他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那么从生理上心理和价值取向方面,那么相对来讲父亲他的创造性思维,他的理性可能要强于母亲,当然我们说这不是绝对的,但是从我们文化他所给予男女不同性别的熏陶,它会造成这样一种事实,而这种事实反过来他又会影响到儿童。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一种文化的因素,他那边倒是有一定性,包括有些家庭里那么它是很民主性不够,像我们亚洲文化里面它可能更多的是权威性,那么它需要儿童群众儿童发表意见,儿童参与一些家庭决策这方面,那么他家庭的民主气氛不够,那么就造成了儿童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文化这样的一些因素的制约。 所以从这样4个层面来讲,确实我们看看出,而从它的发展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在一个大的环境里边一层一层的每一个环境,它都会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同时我们说这4个环境它不是孤立的,它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施加到儿童发展。儿童本身他就会受到来自这样方面的一些影响,所以我们看出用这种生态系统的理论来分析儿童发展和成长,他实际上是把儿童放在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让我们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用更这个系统的视角,更全面的观念来看儿童的倾听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基于这样的一个理论,我们来研究学校和家庭是怎么样的协同来对孩子的倾听能力发挥作用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可以说是直接的环境,那么也就是微观的环境和中间的系统,那么微观系统和中间这两个系统,可以说是离儿童最近最密切的对儿童发生影响的环境,而且其他的外部环境和宏观环境都是通过微观环境和中间环境来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因为外部和宏观的环境它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影响儿童,他也不是说是这个空中楼阁,它是要通过一个媒介来发生影响,而这个媒介是什么?恰恰就是学校家庭以及学校家庭他们之间的这种协作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所以家庭和学校可以说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说家庭和学校他们之间的这种协作就构成了中间的环这个系统,而这种中间的系统就是促进儿童倾听能力发展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四、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倾听能力  [if !supportLists](一)[endif]重视开学第一周的入学习惯培养 孩子们由幼儿园进入一年级,开学第一周的入学倾听习惯的培养非常的关键。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为主,对于倾听的要求不多。有的同学看见旁边一有风吹草动,精力就难以集中,很难专心倾听;有的同学喜欢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玩自己的,不听老师的讲解;有的同学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说说笑笑,也很难专心倾听。由幼儿园到小学,第一周的倾听训练,第一次的倾听训练尤为重要。 首先第一次应该给学生树立倾听的规则,让每个人小朋友都知晓倾听的规则,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孩子虽小,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思考。倾听规则的讲解也特别有技巧,应该先把音量分级表让孩子们去探究。在课堂,在图书馆,在食堂该用什么样的音量。音量分级表可以帮助我们,什么时候该用多大的声音,它叫做“音量分级表”。那么这个表是怎么帮助我们的呢? 1.这里有五个数字,表示音量,它们是按照音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有0、1、2、3、4级。 (1)0是没有的意思,就是没有声音。什么时候用到0级音量呢? (2)1级音量。悄悄说。只能两个人听到的声音,什么时候可以用到1级音量呢? (3)2级音量,小声说。小组讨论和学习时。 (4)3级音量,大声讲。回答问题的时候,平时说话的时候。 (5)4级音量,高声喊。喊口号,大声呐喊(加油的时候)对于音量分级表,有认识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倾听的训练。孩子们就能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倾听,什么时候该表达。(二)课堂注重倾听能力的培养 日本教育教学家在《静悄悄的革命》说:“教室不是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要特别注重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入学前两个月,老师在做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倾听”纳入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比如同学在回答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同学说完之后评价同学的回答或者是复述同学的回答。采用多种形式的倾听训练,逐渐培养孩子会倾听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倾听要求 天府六小一年级采用的是四人合作小组课桌,便于儿童小组合作。四人合作小组学习,老师先介绍合作的具体要求,小组在合作之前要先训练孩子们发言的先后顺序,着重要训练孩子们的倾听。复旦大学教授熊浩在他的沟通课程中说,“好好听话,比好好说话更重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老师明确合作要求,倾听前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不插话;倾听时,着重关注自己与表达者的不同点;倾听后,听者可以复述表达者内容,也可以评价鼓励。(三)家庭倾听培养训练 为什么每个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说明倾听比表达更重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助于一年级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提高课堂的效率;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倾听习惯养成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在家对于孩子倾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老师可以提前分享给家长和孩子们阅读的技巧,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比如,亲子阅读时,孩子先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然后复述给家长听;读完一个故事或一个章节,说故事大意;家长读一篇故事给孩子,请孩子圈出故事中包含“一”的字,故事读完,家长和孩子一个核对故事中到底包含了多少个“一”...... 只有家校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刻意训练、着重培养。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本部分首先从小学生的身体特征说起,然后说明了小学 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必须了解的 一点。 1.1 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 岁至11~12 岁。小学生的身 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随 着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生长,儿童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也逐步趋向平衡,条件反射形成呈现出时间缩短、潜伏期较 短和比较容易巩固的特征,使孩子能更好地接受外界刺激, 更好地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 供了便利条件。 1.2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 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 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 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 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 发展起来。同时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 事很容易冲动,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因而在小学 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 2.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和作用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 教师辛苦而功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 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 务,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人。 2.1 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旦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他 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探索、 去创造。因此,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是有重要意义的。 2.2 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作用 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 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 是不可非议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 主探究能力的人。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 。3.1 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 性的思维形式。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往往满足于让学生明确 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忽视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 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如:“圆的半径”概念的教学,一般 通过创设情景,再抽象为数学模型,继而严格定义为:由圆 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半径。学生似乎明白了 圆的半径概念,但好动脑筋的学生总想知道圆内有着那么多 的线段,为什么偏偏选择这样的线段作为圆的半径?其它的 线段适合做圆的半径吗?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明确 指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长度叫做圆的半径”,是 合理的、唯一的。学生既然有“其它的线段可以做圆的半径” 的想法,老师何不让学生探究一下呢?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意 识的最佳时机,探究活动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半径的意 3.2在建立定理和推导公式中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 如:“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株数=段 数=全长株距”,通过探索这个定理是正确的。但有些学 生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是使用列举法证明这个性质的, 就算把全班的封闭图形都算起来,也就是几百个封闭图形, 可以说这个定理在这几百个封闭图形中成立,但是封闭图形 的数量是无限的,对于其他的封闭图形也成立吗?这时,教 师应趁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你能有办法证明这一个定理是 对所有封闭图形有效吗?让学生尝试、探究如何用其它的方 法证明这一个定理,既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尝试体验的 过程,也激发起学生开展探究的欲望。

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落后,将对其以后的人生造成重大影响。此选题值得研究。大纲。1小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的危害。2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缺乏的 原因。3建议。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多媒体工具软件“POWERPOINT”这一章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作品。作品中精美的文字设计、形象生动的图像、悦耳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幻灯片,这就促使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大胆探究,寻求新知 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浅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它的重要性更表现在于学生对字词句的运用、对思想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知识经验的总结升华、对情感价值观的宣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兴趣,加强阅读,并恰当运用语言来表达,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一、创新立意,提高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在写作教学中,我不断地创新立意,选择学生喜好题材。指导学生作文选材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之类早已写滥的内容,似乎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写起来搬硬套,毫无创新。其实,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学对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生活中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多侧面比较分析,找出符合学生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新意。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谈对圆的设想。学生们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看,有太阳、地球、向日葵、荷叶、山洞、甲鱼壳等;从吃的角度看,有月饼、西瓜、苹果等;从生活用品的角度看,有草帽、锅、水果盘等;从体育用品的角度看,有篮球、足球等。学生兴趣浓厚,写起来自然不受限制。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开始时比较机械,也加以肯定。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感觉,借鉴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到逐步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段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因为作文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只有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生活,才能很好地捕捉生活信息。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一、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好文章。鲁迅先生在《致董永舒》中曾说过“此后如要习作,第一须观察,第二看别人的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择自然景物、周围的人、事以及一些艺术作品或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留心观察,以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形成勤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比如通过春天踏青熟悉“山光物态异春晖”的自然风光,了解“细雨鱼儿跃,微风燕子斜”的河面景致;举行夏日野营,体验蛙鸣虫叫风餐野炊的田园生活;秋高气爽,观察累累果实;冬日可爱,欣赏娇娆雪景。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集市的繁华、家乡的变迁、助人为乐的新风尚、拥军优属新鲜事等,从而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增加积累素材的深度和广度。另外,我还经常布置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选择。一般情况下,学生选中“洗碗”、“洗衣”、“做饭”等题材往往占三分之二。我这样引导:“老师看了大家所选的材料,洗碗、洗衣、做饭这些活儿,你不讲我都知道,老师想看到最具你特色的第一次”,学生似有所悟。我接着说:“生活中处处都是题,只要你细心找就能到。作文也一样,要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或不知道的事来写。”我列举了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典型事例后,学生们终于悟出了选材的方法,兴趣浓厚,思路也打开了。于是,《第一次说相声》、《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放风筝》等有新意的选材呈现在我面前,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三、读写结合,丰富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简意赅地说明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思路,思考不懂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另外,积累也是写作文至关重要的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教学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读书积累本,并让学生自己给起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四、规范语言,表述精巧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才能把它们准确、巧妙地表述出来,语言表述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质量。很多孩子觉得心中有不少的内容可以写,可是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妙语跃笔端”的思想境界。在训练中丰富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仅靠单纯吸收课文中现成的范例是不够的。教师还应以教材为依据,拓去,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丰富词汇和句式,让他们掌握描绘各种形象的词语,去标志不同的形象和特征。比如教学“轻轻地”一词,可指导学生仿照教材中“风轻轻地吹着”,进行“轻轻地”的句式训练。再如给事物打比方,教师说:“月牙像什么?”学生可以说:“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联句成段,口述片断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在运用中锤炼语言。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语汇和句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大胆运用。并鼓励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精益求精。指导学生锤炼语言主要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①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要让学生懂得,选用语言要能准确反映事物的特点或事件的过程,不可模棱两可,更不能含糊不清。比如“幽静”“寂静”“安静”三个词都表达了“静”的意义,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②语言表述的条理性。要使学生明白,描绘事物或叙述事件都应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三倒四,权散拖沓。③语言表述的形象性。要使文章生动鲜明,吸引读者,其重要原因是语言的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用形象化语言来表述作文内容,比如恰当地选用修辞手法,有意识地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五、满怀深情,批语激励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批者与作者应该联络感情,而教师批语是联络两者感情的纽带。在批语上倾注老师的希望、鼓励与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写作文和改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坚持鼓励原则,实行高分政策,让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写作的积极性也就随之高涨起来,写起作文来也就无约束而言了。当批改到差生作文时,看优点,抓住他们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如有位学生通篇作文就一个词用得好,我就在他那个词的下面画上红曲线,在眉批上写道:“这个词用得棒极了!是不是让这样的好词再多出现些?”这样一来,这位同学对作文有了信心,逐渐把作文水平提高了。当遇到抄写马虎的同学,我就用商量的口气去建议他,批语中写道:“你的字看上去美吗?如果觉得美中不足的话,是不是‘打扮’一下更合适?”善意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改正缺点。有些作文,有时非批评不可,我会用坏话好说的方式进行批改。如有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十多个错别字。我不是给他们打上许多错号,去伤他的自尊,而是给他圈上,并写上这样的批语:“请你把圈住的字改正过来。我相信,你只要认真,大部分字你是会写的;个别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的。”经常这样,学生的错别字,渐渐少了,同时也锻炼了查字典的技能。如有学生作文没有下功夫写,我会写上这样的批语:“根据你的写作水平,这次作文你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不花点时间再修改一下,跟咱班这次最优秀的文章比一比,如何?”如有学生的作文结尾写得不好,我写了这样的批语:“真可惜,结尾没有写好。在指出学生缺点前,先赞扬学生的优点。如有学生写作速度很快,但没有修改的好习惯。我写了这样的批语:“你具有快速构思的能力,很可贵。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你在‘快速构思’后,再来个‘反复修改’。我相信,在你的笔下,会出现好作文的!”总之,生活、观察、阅读、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在平时能注意重视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阅读指导,指导学生用精巧的语言表述,并能满怀激情地写评语,那么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学生就不会因不知道怎么作文而感到苦恼了。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不单单要培养她,如何写?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把孩子领到外面问问她看到了什么?看到蓝天没有蓝天上有没有云彩?看着草坪没有看着树木没有草坪绿不绿。树叶茂不茂盛风一吹树叶会怎么样?轻轻地摆动,等等。然后再观察孩子的动作。孩子长的好不好看多高?他在干什么他说了什么话这样这些观察能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积累了,回家慢慢的告诉她,把,看到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按照顺序由近到远。按照时间顺序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慢慢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就增强了,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首先就要让小学生多看一些课外的知识,或者是把一些很好的句子抄写下来,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然后在早读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读一读,先积累一些知识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完了老师再修改或者是讲解,讲解完了又让他们写,但是也需要他们不停的积累知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