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爱弥儿英语论文

发布时间:

爱弥儿英语论文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论文

摘 要: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卢梭歧视女性,要把女性培养成取悦男性的女仆;也有人认为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正是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教育”,女子教育的中心是理想的家庭,但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男女双方是自由的,都是主人。18世纪的法国仍是农业社会,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卢梭从男性的视角提出了其理想的女子教育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爱弥儿》;女子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男权势力;启蒙运动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其中《社会契约论》最为著名,人们在谈到自由平等时,不提它便不够彻底。但卢梭说“《社会契约论》不过是《爱弥儿》的附录而已。”[1]由此可见在卢梭思想意识中,《爱弥儿》比《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教育方面的巨人,也是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他在《爱弥儿》(1762年出版)中集中阐释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书中第五卷提出了对女子教育的看法,自从其观点公开之际就颇受争议。本文拟从历史角度来分析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对现当代女子教育的┢羰尽

一、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

在《爱弥儿》开篇中,卢梭阐明了著述此书的原因之一——“这本集子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德舍农索夫人—杜宾夫人)看了高兴而写的” [2]。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7-1797)在其《女权辩护》(1792 年出版)中说“卢梭要把女子培养成取悦男性的女仆”[3]。若依此意分析,卢梭为什么要取悦一位“女仆”?纵观卢梭一生,是在法国贵妇人的培养下实现了与上层社会的接触,进而名扬天下,卢梭著述此书也许恰恰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提出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前四卷(男子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教育必须“顺应自然”,即自然教育,这是卢梭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自然教育并非一味消极顺应自然,而是建立在社会文明状态下的教育,恰如卢梭在教育爱弥儿过程中所说:“爱弥儿生来不是为了永远过独居生活的,作为社会成员,他要为社会履行他的义务”。[2]女子教育同样如此,女子并非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在《爱弥儿》中卢梭的女子教育是以家庭为中心而展开的,按年龄对女子施教。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德性教育”、“知识教育”、“劳动教育”、“爱情教育”等方面。卢梭理想中的女性就是要有健康的体质、机智的才能、理性的`头脑、高雅的修养、温柔的性格,为人谦逊却又端庄大方。健康的体质是理想女性的先决条件,机智是其真正资本,理性使其明白事理,高雅令人尊重,温柔是为妻的重要品质。这些教育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旦局限于家庭,与男性紧密相连时,就成为众矢之的。20世纪初《爱弥儿》传入我国,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指责。如1923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弥儿》中文译本的序言中这样写到…本书的第五编即女子教育,他的主张非但不彻底,而且不承认女子的人格,与前四编的尊重人类相矛盾。[4]1926年,梁实秋先生发表了题为《卢梭论女子教育》,认为卢梭论教育无一是处,唯其论女子教育,的确精当,因为那是根据男女的性质与体格的差别得出的,……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施以什么样的教育。[5]鲁迅先生发表了题为《卢梭与胃口》直接针对梁先生的文章,指责卢梭歧视女性,把女性看成是男性的附庸,引起学界一时“争鸣”。卢梭作为法国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个智者,承接了旧王朝,开启了新思潮,其女子思想难免打上新旧时代的两重烙印,一方面尊重女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将女子局限于家庭。因为女性离开家庭后的去向在哪里,这是卢梭本人都无法解答的一个社会发展问题。

卢梭在《爱弥儿》中,首先承认了普遍状况下男女存在差别,在农业社会状态下女子的生活更多是以家庭为中心,妇女教育的中心是理想的家庭,不是学校。[6]当时的法国一个妇女如果只生四个或五个孩子的话,还会被看作是生殖力不强的女人。[2]在农业社会的现实中,男女分工不同,差别较大。试想若让一个女子生上四、五个孩子,再去田间劳作,她又如何去平衡家庭与“事业”,难道这样妇女就算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权利吗?18世纪的法国仍旧是一个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耕作,而男性的体质优势决定了他承担养家的责任,男性的社会权力自然就占了上风。女性相对柔弱的体质,被农业社会限制在家庭范围内。

卢梭的女子家庭观是建立在男女间爱情基础上的。人们愈不平等,自然的情感就愈容易败坏,爱情、婚姻生活更是如此。因此卢梭认为在家庭中男女都是主人,男女的平等在婚姻美满中起着很大作用,相爱而不相敬,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无论男性或女性,他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思想的人。[2]人生而平等,他反对轻视女子的传统习俗,永不认为女性地位高是一种罪过,每一个有道德的国家无不尊重妇女。[6]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17世纪后期-18世纪初,主要内容:呼唤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堪称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法国妇女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觉醒。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法国,女性有着一定的自由空间及权利,尤其是贵族妇女利用自己的身份、权利和地位广泛地活动于文化领域。然而教会势力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女人是用男人身上抽出的肋骨造成的,女人并不被当作“人”看。反映了女性受歧视、不被尊重的事实早已存在,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观念远非朝夕之事。作为那个时代的卢梭能提出男女平等的家庭观,无疑是反封建、反教会、反传统的进步观点。

更重要的还是卢梭的女子择偶观。历来人们大多苛责卢梭“男子是裁决女子行为端正、品德优良与否的评判者” [2],殊不知卢梭同样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妇女是男子良好行为的天然评判者”,“真正理想的妇女可以成为丈夫的灵魂和导师”。[6]婚姻问题是女子的终身大事,一个女子的幸福是寄托在一个好男子的幸福之中,没有什么事情比选择一个好男子更难的了,如果说真有比选择好男子更难的事情,那就是选择一个好女子,婚姻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两个人的关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应当互相选择。[2]

卢梭的女子自由择偶观,主要体现在苏菲父母与苏菲的一段谈话中:“我们要求你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要求把选择丈夫的权利交还给你,只要你能同一个以娶你为荣的男子结婚;世俗的做法是:父母替他们的女儿选择丈夫,而只是在形式上问她是不是同意。我们的做法要同世俗作法完全相反,由你去选择,而只是形式上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苏菲,你要使用你的权利,你要自由地和明智地使用你的权利。应当由你去选择同你相配的人,我们所考虑的并不是别人是否赞同,而是你的幸福”。[2]卢梭这样做是因为爱情本身是一种充满公平之心的情感,在婚姻中,男女双方应当采取的办法是彼此忠实而不是互献殷勤、讨取欢心,因为两个人都是自由的,男女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夫妇的权利问题。[2]卢梭能在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法国提出这样的观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男女地位的平等创造了思想契机。在当时多重背景的社会转型期,女性真正的解放要靠女性,但是男性的呼吁也是大有裨益的。

18世纪的法国,农业社会将妇女局限于家庭,男权势力压制着妇女,启蒙运动又促进女性的觉醒。卢梭站在时代大背景下,以自然教育为基准,在尊重女性的前提下,从男性的视角提出其理想的女子教育——以家庭为中心展开,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爱弥儿》中,卢梭的教育是要培养理想王国中的理想人,而现实社会不是卢梭的理想王国,因此理想中的苏菲在现实中就很难遇到理想中的爱弥儿,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成了人们责难卢梭的原因之一。细读卢梭的作品,能够体会到的是在当时他更多的是运用自己的情感去创作,他的作品又恰恰符合了民众心理,获得了市场。然而留给我们的却是其不朽的思想,作为后人更应该做的就是从这有进步意义的女子教育思想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二、对现当代女子教育的启示

卢梭女子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和社会大背景及其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有其合理和进步的意义。作为信息时代的女性,健康的体质、机智的才能、理性的头脑、高雅的修养、温柔的性格、独立自信、自由择偶不正是我们向往的吗?而且卢梭的晚婚晚育原则、知识教育等一系列观点也都在《爱弥儿》中提出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后人在女子教育问题上未必就比卢梭高明多少。如20世纪初罗素提出,他并不真正相信男女平等,……相信男性的智力要优于女性。他说,因为与女子有关的教育问题,被男女平等的愿望弄得很不正常,一直有人企图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相同的教育,即使这种做法很不妥当。[7]

而在我们这个东方文化的国度里,对妇女的歧视也许更甚。传统观念认为家庭妇女不需要知识,历史上女性没有进学校的权利,女人不必接受高等教育;女人没有相对自由的情爱权、择偶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改善,生存空间更大一些,但现在每每提到某某是个“女强人”仍含有贬低意味,提到某男是个“妻管严”更多是讽刺意义。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从“精神平等”上去追求自我解放呢?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权利逐渐增多,可不见得时时会去运用自己的权利。没有权利,也就谈不上选择。有了权利而不懂得选择,则等于将权利束之高阁。选择是权利的纵深,是权利的落实。但是由于中国人从小就没有接受“选择”的教育,权利送到我们手里,反而不知如何运用。比如婚姻破裂了,可以离婚,女人却抱着不放。“选择”意味着主动运用权利,是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追求和规划,而这也是中国女性必须补习的一门功课。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诞生于18世纪法国社会,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封建王朝和教会扼杀它,18世纪的民众崇拜他,19、20世纪的人们研究他,谁又能断言后人不能从其女子教育思想中获得启示?作为后辈学者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站在历史角度考察其女子教育思想?同时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教育思想,去解决当代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正确认识它而不是一味责难,这个启蒙运动中教育巨人的思想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小枫.经典与解释6: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3.

[2] ROUSSEAU.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737.

[3] WOLLSTONECRAFTMARY.女权辩论[M].王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8-66.

[4] ROUSSEAU.爱弥儿[M].魏肇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4.

[5] 梁实秋.卢梭论女子教育[N].晨报副刊,1926-12-15(C01).

[6] 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57-167.

[7] 罗素.教育论[M].靳建国,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5.

《爱弥儿-论教育》看卢梭的人的自由全面 论文关键词:卢梭;自由观;自然主义教育观 论文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论教育》中自由观和教育观的剖析,探讨了18 世纪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的天性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性至上和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小时候的他喜欢与农村儿童一起在大自然中游玩活动,并养成了他爱好自然的天性,孕育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1743年,卢梭到了巴黎,亲眼观察了法国革命前几十年巴黎激烈动荡的社会场景,并与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等启蒙学者有过十几年的交往。在这段时期他撰写了《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政治经济学》,从剖析私有制、法律、科学艺术入手,集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1762年,《爱弥儿——论教育》和《社会契约论》相继问世,标志着他的激进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卢梭的自由观。卢梭生活在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面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繁荣景象,他敏锐地洞察到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指出了文明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认为文明的发展、人的价值的提高和道德的进步不是相互同步,而是相互背离的。卢梭指出:“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特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禽兽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却认为自己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在卢梭看来,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就在于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失去了自由,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由,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而且,真正的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从于我们的意志,……做了主人的人,就不能自由。”[1]也就是说,自由与平等是紧密相连的,这是卢梭自由观的显著特点。 卢梭认为,人类的自由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或天然的自由;一种是社会的或约定的自由。所谓自然的自由,即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所享受的自由。人类在这种状态下是以孤立的个人而存在,其理性还处在一种潜伏状态,只有感性,所以自然的自由以情感和欲望为基础。所谓社会的自由是指在社会状态下可以取得的自由。卢梭认为,在社会状态即文明状态中,人滋生了野心、贪婪、虚伪、竞争等非道德性情感,变成了依赖于他人和社会的碎片,成了习俗、舆论和偏见的奴隶。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存在是“绝对的存在”;而在文明社会中,人则变成了“相对的存在”。因此,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不在于人的'天性,而在于社会文明。所以,卢梭反对科学技术,反对社会文化的进步,把人的完善化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他认为,要消除不平等现象,实现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社会的真正自由,就必须推翻以往的社会制度,寻找和建立一种使大家都平等和自由的理想的政治法律制度。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2]因此,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即所有参加者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签订一个社会契约,建立一个政治的和道德的共同体,即国家,由它来保卫大家的自由与平等,并以所有参加者的共同意志作为法律。这样,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除了受法律的管束外,不受任何力量的约束。而法律既然是公意当然也就是自己的意志,所以他可以像以往那样地自由,这就是卢梭设想的理想的社会制度。这种理想国家能把自然状态的好处和社会状态的好处结合起来,并使人性发生变化:人类以政治的自由和法律的平等取代自然的自由和平等,理性取代本能,使人类从仅仅服从于自己欲念的奴隶变成了道德自由的人,因而达到人类精神、道德自由和平等的更高阶段。 从以上可以看出,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天赋权利,是人的本质,而以往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人性的丧失,因此,他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了以往的社会制度,设计了一个能体现人的本性、保护与促进人的自由的理想社会及其政治法律制度。卢梭的自由民主思想对法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人权宣言》确认“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然而,作为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卢梭在积极地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看不到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忽视了社会大生产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他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而是极力鼓吹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因此,恩格斯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自然主义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卢梭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论教育》中。在书中,卢梭以自然人性善理论为根据,通过对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服从自然法则,听从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然人,就是保存并扩充人的天性,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的“自然人”,就是人的天性充分发展的自由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全面的人。他认为教育力量“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事物”。其中“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了,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他还认为,劳动在人的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教育必须把人培养成身心两健的人,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进行体力劳动。在卢梭看来,参加体力劳动既可锻炼儿童身体,也可以锻炼儿童头脑,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书本知识“是用来培养人的心灵而不是用来培养身体的”。如果不依赖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手所制成的东西,使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只有在劳动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锻炼或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参加劳动的手段,也是参加劳动的目的。他说:“至于我的学生,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自然的学生,他从小就锻炼自己尽可能地依靠自己,……,正因为他不知道教育的意图,它所受的教育愈能发挥良好的效果。这样,他的身体和头脑同时得到了锻炼。他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的,所以他能不断地把身体和头脑的作用结合起来;他的身体愈健壮,他就变得愈加聪明和愈有见识。这个方法可以使他获得一般人认为不能同时具有的东西,获得大多数伟大的人物都具有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哲人的理解力和力士的精力。”[3] 卢梭从自然教育的观点出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自始至终是贯穿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 总之,卢梭是个理性主义者,他强调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天赋权利,是人的本质,相信理性进步的必然性,人类以政治的自由和法律的平等取代自然的自由和平等,是用理性取代本能,他相信人具有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理性能力,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所倡导的人的天性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性至上和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 [3][法]卢梭:《爱弥儿》[上卷],第139-140页,商务印书馆,1983。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好的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欢迎阅读本文!

最近看了卢梭的《爱弥儿》,感受颇深。尤其卢梭在书中提出的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地然地发展“,让我一直难以忘怀。

《爱弥儿》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因此,卢梭的《爱弥儿》给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引导。对于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让学生的心贴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学生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会遥远。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本书是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一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稍有闲暇,我就手捧《爱弥儿》,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经历思想的洗礼。

该书卷首介绍了卢梭最为著名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广义的自然教育涉及卢梭的整个教育分期:婴儿期(0—2岁0、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卢梭的教育方法便是配合这四个发展阶段而实施。这个过程就是广义自然教育过程。其中0—12岁的教育才是卢梭狭义的自然教育。这时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说话,亦是一种消极教育。

看着这开头的四五页里,我就疑惑了:不教育,让自然说话,那我们教师要来做什么呢?0—12岁不进行教育怎么行,怎么可以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呢?我疑惑这样的观点怎么会被全世界认可这么久?我没有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带着问题继续在这本书中慢行,带着问题试图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寻找答案。

一、不教育中的自然

记得有一次出去旅游,与我同车的班级有几个学生没有座位,只好几个人挨一个。这时有个男生站起身来说:“坐着最不舒服了,我要站着。”并犹豫着站起身来,作为老师的我当然是反对她这样的做法,因为在车里站着万一有个刹车人很容易摔倒,存在安全隐患,何况他平时身体不太好。“不可以,坐着。”我对他说。谁知道这一说他倒反而坚定地要站着。看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本来还想继续发挥教师的威严。但是又突然觉得也许干脆就让他站着,让他品尝到因为车子启动、停下带来的不平衡,到时我不说他也会自动坐下。今天如果我强制让他坐着下次他还是要站起来,也许那时真正的危险还大一些。我默认了他的决定,自己往他那里站一站。静下来时我猛然醒悟到“自然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消极教育,不是对教育失去信心,也不是对教育不负责任,更不是向着错误的教育方向,而是有的时候当看着学生在犯错误或者在违反理想的规则做事情,教师不积极地马上采取制止策略,而是在边上留意着他的进展,让他体验到错误带来的麻烦,用自己的亲身体检发现自己的错误。到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稍微的点拨,教育的效果就很自然的达到了,而且不用担心学生会屡教不改。看似消极的背后是“不教育,让自然说话”的魅力!看来卢梭的放任不是放纵,颇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和谐美感。

不禁想到中国的优良传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苦是什么苦?挑灯夜读的苦?盘旋在各种培训班的苦?不,挑灯、培训都只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已。这个苦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去品尝错误带来的苦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只是知道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或者发现孩子即将要犯错误的时候马上制止,学生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换来的是孩子在家长、老师背后偷偷犯错,换来的只是我们大人口边的“屡教不改”。这原来不是孩子的错,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知道错是什么!书本往后看果然有卢梭的这样一段话“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伤,相反,他要是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点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苦恼不已。遭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第一要事,也是他最需知道之事。孩子们之所以柔弱,似乎正是因为要他们遭受这些没有危险的重要教训”,我为自己能在实际教学生中找到卢梭思想的真谛而感到高兴。虽然我不知道这个理解是不是卢梭的真正理念,但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到充实,《爱弥儿》为我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让我对教育有了更自然、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在孩子的错误面前有了自然的心态。

二、不教育中的自由

卢梭在《爱弥儿》中还有一个教育准则,那就是“给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尽可能充分地活动,他反对捆绑儿童的四肢,要求为儿童穿上肥大宽松的衣服。”对于外在的衣服,卢梭尚且如此重视,要求是必须宽松,所以卢梭推崇的是自由式的创新教育体系。自由与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体现。不谋而合《窗边的小豆豆》中也有相同的描述“小林校长从不要求我们穿新衣服到学校,而是要提倡我们穿干净的旧衣服,这样哪怕在爬树的时候把衣服勾破也不心疼,可以尽情地玩。”,想想我们现在的学校,除了体育课学生有多少时间是在尽情地玩?玩可是孩子的特权,尽管卢梭的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徘徊在我们教育者的耳中,但是却有谁去真正理解贯彻了呢?

如今的社会竞争是热门的话题,分数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趋势所向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已经承认了“玩”是种错误,我们教师也习惯了当看见学生在玩时送上严肃的目光,以为这是在进行教育,学生以为自己在犯错误,其实我们都在犯错!而且在对待玩的问题上,往往老师犯的错误更严重!于是我对学生看见我走向教室就赶紧跑进教室、藏好自己手里的卡片、游戏立即停止这些画面感到自责和难过,虽然我还曾为此骄傲过。说得简单些我是无形地制止了玩的现象,严重些我是在制止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最根本的是扼杀了孩子的生理生命!我在犯多么严重的错误,我们在犯多么严重的错误!你发现了吗?感受到了吗?感谢《爱弥儿》指出我寻找到自己的'错误,不至于让我走得太远。我想对所有大人们说:面对孩子的玩,让我们多些“不教育”,还孩子们该有的自由童年吧!

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对于一个想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家长来说《爱弥儿》是一本让思维爆发革命的书,哪怕没有全部翻新,但相信肯定会有不小的进步!让我们呼吁更多的儿童们享受“爱弥儿式”的自由和谐教育,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着作。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光全由我们控制。因此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想:我们的老师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这与新课标的理念不谋而合。过去我们的课堂是一言堂式的,是填鸭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可以为所欲为,只要自认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就不择手段地去做,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厌学情绪大涨,甚至出现了过激行为。是谁之过?是教师的过错、教育的过错。那应该怎么办呢?新的课标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去做,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但决不能颐指气使,更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发现了问题,机会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孤军奋战,久攻不下的话孩子也会失去兴趣,那就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吧。

卢梭爱弥儿论文参考文献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论文

摘 要: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卢梭歧视女性,要把女性培养成取悦男性的女仆;也有人认为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正是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教育”,女子教育的中心是理想的家庭,但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男女双方是自由的,都是主人。18世纪的法国仍是农业社会,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卢梭从男性的视角提出了其理想的女子教育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爱弥儿》;女子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男权势力;启蒙运动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其中《社会契约论》最为著名,人们在谈到自由平等时,不提它便不够彻底。但卢梭说“《社会契约论》不过是《爱弥儿》的附录而已。”[1]由此可见在卢梭思想意识中,《爱弥儿》比《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教育方面的巨人,也是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他在《爱弥儿》(1762年出版)中集中阐释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书中第五卷提出了对女子教育的看法,自从其观点公开之际就颇受争议。本文拟从历史角度来分析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对现当代女子教育的┢羰尽

一、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

在《爱弥儿》开篇中,卢梭阐明了著述此书的原因之一——“这本集子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德舍农索夫人—杜宾夫人)看了高兴而写的” [2]。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7-1797)在其《女权辩护》(1792 年出版)中说“卢梭要把女子培养成取悦男性的女仆”[3]。若依此意分析,卢梭为什么要取悦一位“女仆”?纵观卢梭一生,是在法国贵妇人的培养下实现了与上层社会的接触,进而名扬天下,卢梭著述此书也许恰恰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提出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前四卷(男子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教育必须“顺应自然”,即自然教育,这是卢梭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自然教育并非一味消极顺应自然,而是建立在社会文明状态下的教育,恰如卢梭在教育爱弥儿过程中所说:“爱弥儿生来不是为了永远过独居生活的,作为社会成员,他要为社会履行他的义务”。[2]女子教育同样如此,女子并非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在《爱弥儿》中卢梭的女子教育是以家庭为中心而展开的,按年龄对女子施教。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德性教育”、“知识教育”、“劳动教育”、“爱情教育”等方面。卢梭理想中的女性就是要有健康的体质、机智的才能、理性的`头脑、高雅的修养、温柔的性格,为人谦逊却又端庄大方。健康的体质是理想女性的先决条件,机智是其真正资本,理性使其明白事理,高雅令人尊重,温柔是为妻的重要品质。这些教育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旦局限于家庭,与男性紧密相连时,就成为众矢之的。20世纪初《爱弥儿》传入我国,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指责。如1923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弥儿》中文译本的序言中这样写到…本书的第五编即女子教育,他的主张非但不彻底,而且不承认女子的人格,与前四编的尊重人类相矛盾。[4]1926年,梁实秋先生发表了题为《卢梭论女子教育》,认为卢梭论教育无一是处,唯其论女子教育,的确精当,因为那是根据男女的性质与体格的差别得出的,……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施以什么样的教育。[5]鲁迅先生发表了题为《卢梭与胃口》直接针对梁先生的文章,指责卢梭歧视女性,把女性看成是男性的附庸,引起学界一时“争鸣”。卢梭作为法国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个智者,承接了旧王朝,开启了新思潮,其女子思想难免打上新旧时代的两重烙印,一方面尊重女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将女子局限于家庭。因为女性离开家庭后的去向在哪里,这是卢梭本人都无法解答的一个社会发展问题。

卢梭在《爱弥儿》中,首先承认了普遍状况下男女存在差别,在农业社会状态下女子的生活更多是以家庭为中心,妇女教育的中心是理想的家庭,不是学校。[6]当时的法国一个妇女如果只生四个或五个孩子的话,还会被看作是生殖力不强的女人。[2]在农业社会的现实中,男女分工不同,差别较大。试想若让一个女子生上四、五个孩子,再去田间劳作,她又如何去平衡家庭与“事业”,难道这样妇女就算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权利吗?18世纪的法国仍旧是一个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耕作,而男性的体质优势决定了他承担养家的责任,男性的社会权力自然就占了上风。女性相对柔弱的体质,被农业社会限制在家庭范围内。

卢梭的女子家庭观是建立在男女间爱情基础上的。人们愈不平等,自然的情感就愈容易败坏,爱情、婚姻生活更是如此。因此卢梭认为在家庭中男女都是主人,男女的平等在婚姻美满中起着很大作用,相爱而不相敬,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无论男性或女性,他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思想的人。[2]人生而平等,他反对轻视女子的传统习俗,永不认为女性地位高是一种罪过,每一个有道德的国家无不尊重妇女。[6]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17世纪后期-18世纪初,主要内容:呼唤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堪称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法国妇女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觉醒。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法国,女性有着一定的自由空间及权利,尤其是贵族妇女利用自己的身份、权利和地位广泛地活动于文化领域。然而教会势力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女人是用男人身上抽出的肋骨造成的,女人并不被当作“人”看。反映了女性受歧视、不被尊重的事实早已存在,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观念远非朝夕之事。作为那个时代的卢梭能提出男女平等的家庭观,无疑是反封建、反教会、反传统的进步观点。

更重要的还是卢梭的女子择偶观。历来人们大多苛责卢梭“男子是裁决女子行为端正、品德优良与否的评判者” [2],殊不知卢梭同样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妇女是男子良好行为的天然评判者”,“真正理想的妇女可以成为丈夫的灵魂和导师”。[6]婚姻问题是女子的终身大事,一个女子的幸福是寄托在一个好男子的幸福之中,没有什么事情比选择一个好男子更难的了,如果说真有比选择好男子更难的事情,那就是选择一个好女子,婚姻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两个人的关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应当互相选择。[2]

卢梭的女子自由择偶观,主要体现在苏菲父母与苏菲的一段谈话中:“我们要求你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要求把选择丈夫的权利交还给你,只要你能同一个以娶你为荣的男子结婚;世俗的做法是:父母替他们的女儿选择丈夫,而只是在形式上问她是不是同意。我们的做法要同世俗作法完全相反,由你去选择,而只是形式上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苏菲,你要使用你的权利,你要自由地和明智地使用你的权利。应当由你去选择同你相配的人,我们所考虑的并不是别人是否赞同,而是你的幸福”。[2]卢梭这样做是因为爱情本身是一种充满公平之心的情感,在婚姻中,男女双方应当采取的办法是彼此忠实而不是互献殷勤、讨取欢心,因为两个人都是自由的,男女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夫妇的权利问题。[2]卢梭能在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法国提出这样的观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男女地位的平等创造了思想契机。在当时多重背景的社会转型期,女性真正的解放要靠女性,但是男性的呼吁也是大有裨益的。

18世纪的法国,农业社会将妇女局限于家庭,男权势力压制着妇女,启蒙运动又促进女性的觉醒。卢梭站在时代大背景下,以自然教育为基准,在尊重女性的前提下,从男性的视角提出其理想的女子教育——以家庭为中心展开,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爱弥儿》中,卢梭的教育是要培养理想王国中的理想人,而现实社会不是卢梭的理想王国,因此理想中的苏菲在现实中就很难遇到理想中的爱弥儿,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成了人们责难卢梭的原因之一。细读卢梭的作品,能够体会到的是在当时他更多的是运用自己的情感去创作,他的作品又恰恰符合了民众心理,获得了市场。然而留给我们的却是其不朽的思想,作为后人更应该做的就是从这有进步意义的女子教育思想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二、对现当代女子教育的启示

卢梭女子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和社会大背景及其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有其合理和进步的意义。作为信息时代的女性,健康的体质、机智的才能、理性的头脑、高雅的修养、温柔的性格、独立自信、自由择偶不正是我们向往的吗?而且卢梭的晚婚晚育原则、知识教育等一系列观点也都在《爱弥儿》中提出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后人在女子教育问题上未必就比卢梭高明多少。如20世纪初罗素提出,他并不真正相信男女平等,……相信男性的智力要优于女性。他说,因为与女子有关的教育问题,被男女平等的愿望弄得很不正常,一直有人企图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相同的教育,即使这种做法很不妥当。[7]

而在我们这个东方文化的国度里,对妇女的歧视也许更甚。传统观念认为家庭妇女不需要知识,历史上女性没有进学校的权利,女人不必接受高等教育;女人没有相对自由的情爱权、择偶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改善,生存空间更大一些,但现在每每提到某某是个“女强人”仍含有贬低意味,提到某男是个“妻管严”更多是讽刺意义。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从“精神平等”上去追求自我解放呢?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权利逐渐增多,可不见得时时会去运用自己的权利。没有权利,也就谈不上选择。有了权利而不懂得选择,则等于将权利束之高阁。选择是权利的纵深,是权利的落实。但是由于中国人从小就没有接受“选择”的教育,权利送到我们手里,反而不知如何运用。比如婚姻破裂了,可以离婚,女人却抱着不放。“选择”意味着主动运用权利,是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追求和规划,而这也是中国女性必须补习的一门功课。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诞生于18世纪法国社会,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封建王朝和教会扼杀它,18世纪的民众崇拜他,19、20世纪的人们研究他,谁又能断言后人不能从其女子教育思想中获得启示?作为后辈学者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站在历史角度考察其女子教育思想?同时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教育思想,去解决当代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正确认识它而不是一味责难,这个启蒙运动中教育巨人的思想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小枫.经典与解释6: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3.

[2] ROUSSEAU.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737.

[3] WOLLSTONECRAFTMARY.女权辩论[M].王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8-66.

[4] ROUSSEAU.爱弥儿[M].魏肇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4.

[5] 梁实秋.卢梭论女子教育[N].晨报副刊,1926-12-15(C01).

[6] 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57-167.

[7] 罗素.教育论[M].靳建国,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5.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2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P89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P33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11.P26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P79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3.P23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2.P64—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P56—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P23—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7.P37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2006.34—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卢梭爱弥儿毕业论文模板

浅论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以下是我整理的浅论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卢梭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涉及到儿童教育应遵循的规律、内容及方法等。文章就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进行阐述,表明自然人的教育应当在大自然中进行,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它这个人的天性。卢梭的“顺应自然”的教育思想启迪我们不能违背教育规律来办教育,必须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前提下实施快乐的儿童教育,让儿童在享有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中提高认识增长能力。

论文关键词:儿童教育;顺性达情;卢梭;《爱弥儿》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划时代的见解,对世界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卢梭是教育史中的重要教育家,他的关于教育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和根据研究儿童的需要以便发现什么是天赋能力的主张,听起来是现代一切为教育进步所做的努力的基调。他主张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和青年人某些东西,而是人类天赋能力的生长。从卢梭那时以来教育改革家们所强调的种种主张,都源于这个概念。卢梭在《爱弥儿》这部重要著作中,详尽论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与教育情况,并对儿童教育进行了实际研究,对我们现在的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1.强调教育应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

卢梭反复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教师只有充分研究儿童,了解儿童后才能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成人不应该不顾儿童的特点,违反自然,干涉和限制儿童自然发展。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才能取得成效。

(1)研究儿童的年龄特征。卢梭肯定了天性至善,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自然的教育必须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的教育。他对揠苗助长和束缚个性的封建教育深恶痛绝,认为这种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必须把人当做人来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这样使教育的实施和天性的成长彼此协调。因此,卢梭从“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调教育应“根据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的能力,根据我们按他的能力所选择的学习进行”。就这样,卢梭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实际研究,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根据各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规定了应实施的教育任务。

1)婴儿期。卢梭认为人从诞生到2岁是婴儿期。他认为这个阶段没有感情,没有思考,有的仅是感觉而已,他不能够意识自己和事物的存在。教育必须以体育锻炼与身体养护为主,倡导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自然成长。

2)儿童期。卢梭认为由婴儿期到12岁为儿童期。这个阶段身体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与完善,但是理性还不健全。卢梭认为这个阶段在继续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应进行感官教育。

3)少年期。卢梭认为13岁到15岁是少年期,它属于人的一生能力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理性的发展,它是知识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应实行智育。

4)青年期。卢梭认为从16岁到20岁为青年期。这个阶段,容易冲动,性情容易改变,不服管教。卢梭主张实行道德教育。依据人的发展,教育也依据这个顺序而实施,体育、感官教育、智育、道德教育,遵循着天性教育。

(2)洞悉儿童的个别差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文工程,它将教师、学生与浩瀚的知识融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作为主导的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自己所面对的人和物——学生和知识,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此基础上灵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教学相长”,既增长了学生和自己的学识,又丰富了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卢梭曾经说过,每个孩子的心灵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指导他,他才能获得发展。在道德教育和特殊儿童的教育方面,卢梭强调教育要考虑儿童的个性表现,对儿童施以不同的教育。

2.实施儿童教育的途径

(1)感觉训练。感官教育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感觉,从触觉得来的材料,比其他感觉更为可靠。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练习的方法,发展儿童的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要尽早教儿童学制图及做各项游戏。然后是发展听觉。卢梭认为在活动中进行感觉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把游戏、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同时,儿童的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儿童的感觉发展。他写道:“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用书本来代替这些东西,那就不是在教我们自己推理,而是在教我们利用别人的推理,在教我们老是相信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去学习。”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卢梭认为,在儿童时期,不可急急忙忙地灌输书本知识,而是要使儿童离开折磨他的书本,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度过童年。因为这个时期最适于儿童学习的不是书本,而是他的周围事物。儿童通过接触并从认识周围事物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发展记忆力和判断力。

(2)适应环境。卢梭认为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与动物一样,“自然人”的生活方式应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他强调必须从小培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运动员或农民的身手。人们只想到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不够的,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好自己,以便适应将来不断变化的环境。提倡让儿童冷浴,增强其体制,卢梭认为农村是进行儿童教育很好的场所。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就地取材,提高农村孩子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寒、冷、炎热、日晒的`耐受力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应变力。使他们能忍受酷热严寒的季节,能够忍受饥饿和疲劳。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是有的家长很娇惯孩子,孩子虽生活在农村自然环境中却不能适应,遇到气候稍有变化就生病,因此,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锻炼幼儿体格,让他们多接受一些冷热刺激,使儿童机体对外界气温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和耐受力,以及对周围环境中各种有害影响的抵抗免疫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加强新陈代谢,保证机体的健康成长,为今后有机体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心理、生理的平衡奠定基础。此外,体格的自然因素锻炼对形成幼儿活泼、勇敢、安静、坚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注意锻炼他们的体格,让儿童多参加体育运动。

《爱弥儿-论教育》看卢梭的人的自由全面 论文关键词:卢梭;自由观;自然主义教育观 论文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论教育》中自由观和教育观的剖析,探讨了18 世纪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的天性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性至上和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小时候的他喜欢与农村儿童一起在大自然中游玩活动,并养成了他爱好自然的天性,孕育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1743年,卢梭到了巴黎,亲眼观察了法国革命前几十年巴黎激烈动荡的社会场景,并与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等启蒙学者有过十几年的交往。在这段时期他撰写了《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政治经济学》,从剖析私有制、法律、科学艺术入手,集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1762年,《爱弥儿——论教育》和《社会契约论》相继问世,标志着他的激进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卢梭的自由观。卢梭生活在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面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繁荣景象,他敏锐地洞察到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指出了文明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认为文明的发展、人的价值的提高和道德的进步不是相互同步,而是相互背离的。卢梭指出:“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特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禽兽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却认为自己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在卢梭看来,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就在于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失去了自由,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由,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而且,真正的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从于我们的意志,……做了主人的人,就不能自由。”[1]也就是说,自由与平等是紧密相连的,这是卢梭自由观的显著特点。 卢梭认为,人类的自由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或天然的自由;一种是社会的或约定的自由。所谓自然的自由,即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所享受的自由。人类在这种状态下是以孤立的个人而存在,其理性还处在一种潜伏状态,只有感性,所以自然的自由以情感和欲望为基础。所谓社会的自由是指在社会状态下可以取得的自由。卢梭认为,在社会状态即文明状态中,人滋生了野心、贪婪、虚伪、竞争等非道德性情感,变成了依赖于他人和社会的碎片,成了习俗、舆论和偏见的奴隶。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存在是“绝对的存在”;而在文明社会中,人则变成了“相对的存在”。因此,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不在于人的'天性,而在于社会文明。所以,卢梭反对科学技术,反对社会文化的进步,把人的完善化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他认为,要消除不平等现象,实现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社会的真正自由,就必须推翻以往的社会制度,寻找和建立一种使大家都平等和自由的理想的政治法律制度。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2]因此,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即所有参加者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签订一个社会契约,建立一个政治的和道德的共同体,即国家,由它来保卫大家的自由与平等,并以所有参加者的共同意志作为法律。这样,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除了受法律的管束外,不受任何力量的约束。而法律既然是公意当然也就是自己的意志,所以他可以像以往那样地自由,这就是卢梭设想的理想的社会制度。这种理想国家能把自然状态的好处和社会状态的好处结合起来,并使人性发生变化:人类以政治的自由和法律的平等取代自然的自由和平等,理性取代本能,使人类从仅仅服从于自己欲念的奴隶变成了道德自由的人,因而达到人类精神、道德自由和平等的更高阶段。 从以上可以看出,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天赋权利,是人的本质,而以往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人性的丧失,因此,他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了以往的社会制度,设计了一个能体现人的本性、保护与促进人的自由的理想社会及其政治法律制度。卢梭的自由民主思想对法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人权宣言》确认“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然而,作为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卢梭在积极地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看不到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忽视了社会大生产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他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而是极力鼓吹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因此,恩格斯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自然主义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卢梭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论教育》中。在书中,卢梭以自然人性善理论为根据,通过对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服从自然法则,听从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然人,就是保存并扩充人的天性,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的“自然人”,就是人的天性充分发展的自由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全面的人。他认为教育力量“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事物”。其中“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了,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他还认为,劳动在人的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教育必须把人培养成身心两健的人,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进行体力劳动。在卢梭看来,参加体力劳动既可锻炼儿童身体,也可以锻炼儿童头脑,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书本知识“是用来培养人的心灵而不是用来培养身体的”。如果不依赖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手所制成的东西,使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只有在劳动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锻炼或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参加劳动的手段,也是参加劳动的目的。他说:“至于我的学生,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自然的学生,他从小就锻炼自己尽可能地依靠自己,……,正因为他不知道教育的意图,它所受的教育愈能发挥良好的效果。这样,他的身体和头脑同时得到了锻炼。他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的,所以他能不断地把身体和头脑的作用结合起来;他的身体愈健壮,他就变得愈加聪明和愈有见识。这个方法可以使他获得一般人认为不能同时具有的东西,获得大多数伟大的人物都具有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哲人的理解力和力士的精力。”[3] 卢梭从自然教育的观点出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自始至终是贯穿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 总之,卢梭是个理性主义者,他强调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天赋权利,是人的本质,相信理性进步的必然性,人类以政治的自由和法律的平等取代自然的自由和平等,是用理性取代本能,他相信人具有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理性能力,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所倡导的人的天性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性至上和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 [3][法]卢梭:《爱弥儿》[上卷],第139-140页,商务印书馆,1983。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简爱毕业论文英语

沙子里

这本书告诉我们坚毅勇敢,独立不卑不亢

不知道行不行那!不过 还是给你参考下!指导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文学方向)序号 选题 方向 教师姓名 联系方式1 On tragic Beauty 文学 李琼 633266182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 Sister Carrie 文学 李琼 633266183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Writers During World War II 文学 李琼 633266184 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文学 李琼 633266185 论Virginia Woolf 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某一作品中的体现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6 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7 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8 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9 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10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文学 胡雅玲 6318252211 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 文学 段燕 1399556620112 浅谈泰戈尔的文学生命 文学 段燕 1399556620113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文学 王丽 6285455814 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文学 王丽 6285455815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格发展 文学 王丽 6285455816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文学 王丽 6285455817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文学 王丽 6285455818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文学 王丽 628545581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文学 王丽 6285455820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文学 王菁 6578348321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文学 王菁 6578348322 伍尔夫女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学 王菁 6578348323 文学流派研究 ( 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 涂朝莲 6201430524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例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哈代、华盛顿·欧文、狄更斯研究、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阿瑟·米勒研究、海明威研究等)文学 涂朝莲许萍陈智平 62014305132127281901309881184225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26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27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28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29 Familial Relationships in Great Expectations: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文学 陈智平 1309881184230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如《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等) 文学 涂朝莲 6201430531 美国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迷惘的一代, 跨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现代主义,南方文学等) 文学 许萍 lizi3990@vip.sina.com.cn1321272819032 论夏洛特-勃郎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文学 余梅冰 135450976568732973033 简-奥斯丁之《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先生之蜕变 文学 余梅冰/8732973034 论简-奥斯丁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 文学 余梅冰/8732973035 艾米莉-勃郎特《呼啸山庄》中场景要素之研究 文学 余梅冰/8732973036 从《呼啸山庄》的心理分析探索艾米莉-勃郎特的内心世界 文学 余梅冰/87329730

Jane Eyre is a first-person narrative of the title character. The novel goes through five distinct stages: Jane's childhood at Gateshead, where she is emotionally abused by her aunt and cousins; her education at Lowood School, where she acquires friends and role models but also suffers privations; her time as the governess of Thornfield Manor, where she falls in love with her Byronic employer, Edward Rochester; her time with the Rivers family at Marsh's End (or Moor House) and Morton, where her cold clergyman-cousin St John Rivers proposes to her; and her reunion with and marriage to her beloved Rochester. Partly autobiographical, the novel abounds with social criticism. It is a novel considered ahead of its time. In spite of the dark, brooding elements, it has a strong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of morality at its core. There are several Christian aspects underlying the plot that mold its character and essence.Jane Eyre is divided into 38 chapters; most editions are at least 400 pages long (although the preface and introduction on certain copies are liable to take up another 100). The original was published in three volumes, comprising chapters 1 to 15, 16 to 26, and 27 to 38.Brontë dedicated the novel's second edition to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幼儿英语论文1500

小学英语 教育 教学有其特殊性,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少年 儿童 的 兴趣 爱好 选择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安排教学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英语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英语教育论文篇一 《论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形式应以形成性为主。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类型;教学途径;评价体系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随着小学英语课的逐步推广,关于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讨论和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本文依据教育部新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对当地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就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对小学英语教学类型的认识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小学英语课怎么开”的讨论,很多问题归结于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TEFL)还是二语教学(TESL)的分歧[1]。不弄清这两种教学类型的区别,将会给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工作带来混乱,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弯路。英语作为二语教学是指在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学习英语 ,例如,中国人在英语国家 留学 、工作、生活,为了融入当地社会而学习英语。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国内学习英语,他们的语言环境是汉语而不是英语,所以,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根据心理语言学的原理,儿童学母语可以自然习得,借鉴儿童学习母语的 经验 ,二语也能习得。 而我国学生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缺少语言环境,这是事实。由于外语教学和二语教学类型的不同,必然导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但是,由于教学的内容都是英语,所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又是相通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搞清楚英语教学类型的区别,又要借鉴和吸收各种教法的长处,采取符合我国国情、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法。有人提出二语教学采用直接法,外语教学采用认知法,这种提法就存在片面性、简单化的问题。直接法的特点是把学习外语和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等同起来,认为外语要在自然情境中习得,教学中要求在外语和客观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游戏等直观手段,用外语讲解,基本不用母语,少讲语法。 直接法从口语入手,听说领先,注重模仿、朗读和熟记等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听说能力。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都源于直接法,这些教法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以直接法为主的教学,要求有语言环境、高水平的师资和班额小等条件,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小学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成效。认知法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出发,重视人的思维作用,强调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的基础上操练外语,注重语法学习和利用母语,反对单纯依靠机械操练来培养语言习惯。 认知法认为,学生学习外语时,母语的知识、概念和规则必然会迁移到外语学习中去,从而促进外语学习,因此,教学中利用母语是理所当然的。认知法还认为口语和书面语同等重要,教学中不必听说领先,而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训练。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和 学习态度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智力,掌握科学的 学习方法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由于认知法有不少优点,加之我国的英语教学缺乏直接法教学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条件,因此,认知法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在大学、中学,还是小学都属于外语教学类型,而不属于二语教学类型。但就教学法而言,却不能一概而论,同一类型的英语教学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教学法,这要因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异。 例如,在高中、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强,并且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采用以认知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忽视成年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完全照搬儿童习得母语的方法,会给外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而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就有其特殊性,这一时期的学生还处在少年儿童时期,从生理和心理特征看,他们年龄小,好说好动,模仿能力强,口齿伶俐,发音器官可塑性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借鉴幼儿习得母语的经验,运用直接法。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尽量创造英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注重模仿、朗读和熟记等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对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认识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将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其中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 文化 意识五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标准[2](P9-27)。如何贯彻执行《标准》,保证教学质量,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遵照《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加以探讨。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标准》中特别强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对 英语学习 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方式设定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要情景化、交际化,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画、录音、录像、动作、手势、表情等进行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要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参加语言交际的机会,只有交际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有趣。课堂活动既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能力、兴趣,又要使他们感到一定的挑战,满足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维持学习的兴奋点。要尽量采用“玩、演、视、听、唱、画”等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感知、实践、体验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师,一堂英语课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这对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的评价体系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惟一依据,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3](P7)。《标准》中注意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提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2](P39)。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以及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它伴随着学习过程进行,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和过程的反馈信息,从而调节教与学的活动。形成性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它除了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外,还可以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可量化的品质,评价结果以等级加评语的形式来表达。这样的评价可以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是一种低焦虑的评价方式,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有助于学生 反思 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那么上述评价形式如何操作实施呢?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1.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在学习档案里, 收藏 着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 报告 。让学生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学习档案里记录着学生平时学习行为表现,如课堂参与朗读、答问、会话表演、游戏、比赛等情况,以及平时测验的评分和评语。学习档案为教师、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成为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的窗口。 2.问卷调查。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反馈信息,以便调节教与学的活动,因此,在期中和期末,可以设计一些问卷调查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设计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策略。 3.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每个单元结束后,对学习成绩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并记入档案。对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分项列表,如单词、会话、歌谣、做游戏等项目,采用等级制评价,先由学生自己逐项评价,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评价。这种方式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参考文献: [1]宋晓梦.“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N].光明日报,2001-03-2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伟琴.“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8)《天中学刊》 小学英语教育论文篇二 《论小学英语教育》 【摘 要】英语教学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接触英语,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认为应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师生课堂教学的灵活互动上下功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率;音标教学法;兴趣 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搞好教学活动的基础。但要搞好教学光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行,对于教学来说,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师生的灵活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教学效率提高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音永远第一位! ――在课堂中巧妙运用音标教学和手势教学 (一)把音标涉入课堂能使英语课堂活跃起来,尤其做到避免枯燥的单词教学。课堂授课就生动,学生就肯学,愿学。因为每个音标都让人觉得生动有趣。如在教授音【i】时,我会给他取个好听的外号为“经典收小腹减肥短‘衣’音,既经常出现的短元音。”手势:手掌在空中,手背向外,手心向里,向自己的方向挥动。挥动的同时,小腹部向里收。【au】的外号为“‘鬼哭狼嚎’合口双元音”,手势:手臂向里画一个大圈。 (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学习教学法。明白英语的五大发音规则:1.长元音要长;2.短元音要短,急促有力;3.双元音要饱满;4.省略;5.咬舌头。它可以给教学带来无穷的力量。 二、优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师应一视同仁,做到严格要求优等生,提携中等生,倾斜学困生,帮他们学会学习,树立自信心。 三、通过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 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及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二、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is it like?”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长的、蓝色的铅笔。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 第三、在小组合作中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一是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二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三是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要求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 (三)良好的写的习惯。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 句子 、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六、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做好会话表演教师应注意四点:1.要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2.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情色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3.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4.要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张思中.《教学法与交际法之差异》(上下).《中小学外语教学法》,1996年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李阳.《疯狂英语》.口语教学 [5]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年 [6]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06/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忧与思.湖南教育.2004/1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做法.吉林教育.2005/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克服困难,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天津教育.1999/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小学英语教育论文篇三 《英语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一、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特点 (一)游戏的竞争性 游戏教学一般具有竞争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从而认识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找到更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升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在进行英语游戏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以提升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掌握更多英语知识,从而达到游戏课堂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英语词汇接龙的游戏来增加学生的单词储备量,让他们学习更多的英语词汇,并在游戏竞争中享受背单词的快乐,以满足不同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二)游戏的愉悦性 游戏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因此具有一定的愉悦性。小学生他们一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在游戏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英语教师可以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游戏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pencil”、“ruler”、“pen”等单词时,就可以采用舞台表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些事物,然后进行相应的对话,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 英语口语 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其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使小学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激发孩子们参与英语课堂游戏的热情,从而学习到更多英语知识,最终达到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目标。 (三)游戏的方法性 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应该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对英语知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能够运用灵活的方法来实现相关教学,同时也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语言技巧,可以在课堂上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从学生角度出发,使其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在参与英语游戏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配合老师与其他同学来完成游戏,在游戏中享受英语带来的快乐。 二、英语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做好英语游戏课前准备 教师在进行英语游戏教学时,首先应该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使课堂效率更高,教师也可以及时应对游戏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游戏课堂设置时会涉及到比较多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带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帮助学生找到 英语学习方法 。在进行准备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小学生们的知识水平,还要来掌握他们知识接受能力,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游戏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做游戏准备时,教师还要积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使英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制定更符合小学生的游戏方式 小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快,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要制定出更符合其学习的游戏方式,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要想制定更符合小学生的游戏方式,首先需要教师从英语教材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更合理的游戏,比如在讲解英语介词用法时,则可以采用归纳 总结 游戏方式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去搜集一些介词的用法,然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总结,从而加深介词使用的印象,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结合英语课程特点进行游戏设计,可以将英语课程分为不同阶段,由简到难,逐渐推进,使得课堂知识更加条理,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最后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然后制定出更适合的游戏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三)创设相应的游戏教学情景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应该要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情景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学习英语知识,降低他们的英语学习难度。在为学生创建游戏情景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状况来进行,比如在学习有关水果的单词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水果,然后可以让学生模拟商场的情景来询问价格、卖水果。 (四)丰富英语课外活动形式 小学英语教师要想保证游戏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要不断丰富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知识的重要性,并在课下积极练习,从而提升其英语学习效率。大多数小学生由于课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英语应用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哑巴英语”,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应该要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以达到英语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将游戏融入其中,从而丰富英语课堂内容,让小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小学生角度出发,让游戏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同时也可以降低孩子们学习英语的难度。因此在今后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要做好游戏教学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满足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小洁.浅析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2:161. [2]尤南.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30:54~55.

幼儿教师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目: 大班授课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摘 要: 大班授课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和大的授课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有深刻和全面的要求。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对大堂英语授课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在大堂授课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大班授课; 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引言

大班教学不论是从基础教学开始还是到高级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国情”之一。班级大,学生多,对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授课中尤为突出,教师的教学对象存在种种差异: 学生二语认知能力的不同,语言习得能力的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迥异等等。面对这些差异,对授课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提高和锻炼教学能力的有力实练场。从学生角度,授课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 从教学角度,要善于分析,勤于钻研,勇于交流,通过教学和情感渠道多方面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开发,个个击破。

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把专业化发展和授课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真真实实的教育为学生,教育为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从事的教育事业中,通过专业训练和不断的学习,逐步获取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从而成为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也就是说新教师通过岗前培训,从经验不足的新手逐渐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专业的成熟的教师以及在整个教学生涯中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它是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教授国际通用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促进专业化发展就有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意义。

在社会发展如此迅猛,信息飞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以及活跃的头脑,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文化、社会和生活等等多方面的信息,又要在一个大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和了解所授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在重视整体,兼顾个人的教学过程中适应每个不同的班级的特点。因此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有具有扎实优秀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成熟合理的职业教学技能和本领,又要具备随时搜寻、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的能力,这就使得大学教师在大班授课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必须不断发展自我,填充自我,更新自我以及开放自我。虽然这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任务,但对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大学英语大班授课环境的问题

1、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大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在语言基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的学习能力上都这诸多的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就造成了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程度也不同,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难以把握授课内容的强度和进度以及授课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强

在大班授课环境中,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过程中人均发言的机会自然相应减少,再加之大多数学生的被动性格,使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课堂上偏向大量的知识输入的过程,对语言输出的机会和实践有着限制,这对学生的第二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3、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程度少

班级学生数量众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肯能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机会,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容易走神,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逐渐打消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学生数量多使得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如果只选一部分改,有些学生从心里上会对老师产生失落感,觉得老师对他缺乏关注,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减弱或丧失。

四、大班英语授课环境对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提高专业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要在大堂授课环境下有质量的授课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其中包括提高自身本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一方面要在所授专业上不断的充实,丰富自己; 另一方面也要教学理念上不断钻研和学习。

面对着众多思想活跃,头脑开放,对教师个方面都要求比较高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师首先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这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基础,准确优美流畅的语音语调可以给学生创造学习动力,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和坚实的英语基础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式下进行语言习得。

此外,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课程,但它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因此要把语言这门课程教的好教的精彩的话,就要提升自己本国和西方的文化修养。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入对文化的对比和理解,这对大班授课的学生来说,在扩展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语言的兴趣。作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言,应在内心树立起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水平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而在教学上有效的指导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各个学科知识和多媒体教学能力

大班授课下的学生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也不同,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大学英语教师应适当的的了解一些所受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以便进行更有效的课堂交际。一方面给可以提高教师在一些其他知识领域的扩展,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英语于教学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专业化的体现。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对课堂运作进行灵活的调节,以适应学生的多种需求。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已经得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学肯定,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怎么才能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课件。毕竟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纯粹的依靠它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采用它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多样化和趣味化。

3、适时的角色转换

授课对象众多,授课时间有限,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大班授课环境对学生的一大限制,这就导致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输入过程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丧失积极性,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下降。为了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分配任务等不同的课堂实施办法,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予机会表现,对于害羞的学生给予鼓励、肯定和支持,发挥和发掘每个学生的特色。因此这就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要求,教师在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积极总结中找到适合自身和学生的教学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积极的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授课者凭借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得问题进行的回忆、思考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反思,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过程。对教师来说,只有经过反思,经验增长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才能产生影响。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反思教学有助于教师实践理论的形成,使教师拥有能适应教学变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大班授课环境下的教师来说,反思就有更深刻的意义。它可以使教师重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大班环境下,学生特点不一,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总结。教学反思在促进课堂授课质量,改进授课方法的同时,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五、总结

英语大班授课环境对英语教师来说既是对自我的挑战,又是提高自身学科专业和教学技术的有力平台。处于这个复杂条件下,英语教师就要从自身负责,从学生角度出发,促进在专业和教学上的不断持续发展。以授课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又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熊川武. 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上海教育科研,2002,( 05) .

[5]王黎明. 外语教师面临角色的挑战[J]. 教育探索,2006,( 03) .

[6]武尊民. 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导读[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摘要】

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活动而且是个体自然与生命的展现,也就是说音乐教学是生命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现生命教学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的有效融合有促进促进个体追求与向往精神生命意识的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更需要融合生命教学,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幼儿园音乐教学疏忽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所以,本文主要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生命意蕴

前言

音乐不仅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活动;音乐性则不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人类的获取性遗传。而教学除了可以传承人类生活良好经验,还可以引导个体为了完成“完满地生长”,不断发掘自身潜力、超越现实与实现自我。从这个意义而言,教育基于对“可能生活”的创造,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幼儿园音乐教学除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化生活模式,还是教育与引导幼儿生命发展的重要过程,所以创造充分活力的生命开展空间,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实现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生命意蕴的基础内涵。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对审美体会的挤占。音乐艺术意义深远,其具备自身独特性,也就是说在音律和数学体系基础上形成了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功能。因此,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支持,基于此基础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幼儿的平衡和和谐统一。教学行政化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理念中渗透了科学主义引导思想,过于强调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轻视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

2、专业音乐教师审美引导能力不强。专业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教学率领者而且是教学成果的有效保障。但是现阶段幼儿园中,一些专业音乐教师过于轻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与提升,究其缘由,他们的审美引导能力不强,对音乐教学没有深刻了解,所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教学理应具有共享与体验等元素,而并非死记硬背,归根结底,幼儿教学体系引进的具体化考核制度导致音乐教师的审美引导能力不被注重。

3、过于依赖多媒体。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已广泛普及于人们生活中,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尽管多媒体教学获取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但归根结底它仅是辅助教育工具,难以满足音乐创作需求。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这无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前幼儿园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本质,且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讲解,轻视了人文精神和音乐教育本质的引导。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

首先,尊重幼儿个体参加音乐活动的生命感受及体验。音乐不仅是生命原发活动,而且是幼儿个体生命情感主要感受与体验方法,但情感体验则是所有幼儿个体特殊的生命合理运动过程,所以个体性理应得到幼儿园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并视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属性,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为幼儿个体创作生命表述的条件,注重基于相应方式鼓舞幼儿个体使用音乐方式表述情感,如即兴表演和噪音等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实际需求。其次,发展幼儿主体间性。音乐其实属于一种文化创建活动,所以幼儿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社会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将幼儿主体间性视作根本诉求,基于对幼儿个体和作品及他人之间多层次沟通平台的建立,促进幼儿不断打开自身生命世界,悦纳自我与他人,亲近社会和自然,达到内外生命的融洽。最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及向往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音乐和生命同构,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所以培养幼儿追求超越自我的生命态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打破技能练习的僵化格局,需要为幼儿提供敞开生命个体的各种通道,促使幼儿始终保持诗意道德与生命热情。

三、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紧密联系着生活,需要人们尽心感受与领悟,而不是单一的教化工具。有效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成长方向,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至关重要,但一些幼儿园教师对音乐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音乐推动幼儿生命健康成长价值没有充分的把握和探索,进而影响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改进与完善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度注重幼儿学习过程、创建高素质高技能幼儿音乐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崔红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

[2]刘平.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生成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

摘要:

随着幼儿园规模的发展壮大,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农村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对策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1教学设备不健全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教学设备不健全等问题,不能为幼儿提供相应的运动场所,甚至有的幼儿园所有幼儿在一个教室中听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需要通过动手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但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设备,导致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应该加大对幼儿园设备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幼儿园的有关设备,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育方法落后农村幼儿园在聘请教师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个人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有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应该积极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1、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农村幼儿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设备不健全,教师不能依靠教学设备开展教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降低,幼儿不能积极参与。解决幼儿园的教学设备问题需要政府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幼儿园的补贴机制,这样就会有效避免幼儿园出现由于缺少资金而不能置办相应教学设备的问题,从而保证幼儿园的教学顺利实施。

其次,农村幼儿园应该申请政府补贴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同时在申请补贴之后确定专款专用制度,将这些钱用于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避免出现幼儿园挪用政府资金补贴导致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的问题。幼儿园和政府通力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幼儿园应该积极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逐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园完善有关的培训机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在教师入职之前就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还能让教师对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在入职之前对教师进行培训能够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有效运用。

二是幼儿园应该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定期培训,如可以将每周四定为教师的定期培训日,召集所有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进行交流。这样的培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让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幼儿园在全园范围内提倡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赏识教育。组织教师参加专家讲座,使教师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并将赏识教育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和赏识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没有按照幼儿的发展特点展开教学,只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教学有关内容,导致幼儿园逐渐演变成幼儿上小学之前的“小小学”,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潜能。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应该积极转变教师的授课模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了解知识,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教学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结语

幼儿园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等方式完善幼儿园的幼儿教育,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