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国内零售业态形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内零售业态形式研究论文

我国无店铺销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摘要:“无店铺销售”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与各种类型的店铺销售有着运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无店铺销售”在拓展市场,方便购买、提高分销效率、节约流动成本方面有很大优势,已成为各国企业分销和市场流通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对这一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在我国的发展予以关注,围绕无店铺销售中的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三种形态进行深入探讨,分别详细叙述了无店铺销售行业的市场现状、市场特点、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无店铺销售发展的对策及规范,并对这一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做出预测等。 [关键词] 无店铺销售;零售业;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 作者简介] 李桂生,五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与金融学。(广东 江门 529020) 作为一种与传统店铺销售相对应的销售业态,无店铺销售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经济意义。而2004年10月开始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则已经首次将5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列为零售业态。让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从而也掀起了一股无店铺销售发展的高潮。“无店铺销售”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其与各种类型的店铺销售有着运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本文将针对无店铺销售行业在零售市场份额所占比例低的状况,通过研究我国无店铺销售业现状、管理和制约因素,同时结合实际大胆提出关于无店铺销售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战略,对促进我国无店铺销售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无店铺销售行业现状 (一)无店铺销售定义。广义上无店铺销售(None-store Retailing)又称为“无固定地点的批发和零售行为”,是与店铺销售相对的概念,即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于欧美、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在90年代中期被引入国内。 2004年10月1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并发布的新版《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将我国原来的9种零售业态分类扩大到17种。在新增加的8种业态中,包括了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5种无店铺零售业态,至此,《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让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继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成为零售业发展的热点之后,无店铺销售方式极有可能成为国内零售市场上新的关注热点。 (二)我国无店铺销售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我国的无店铺销售可以划分为5种基本形式,如下表所示: 总的来说,就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受消费水平和其他条件所限,发展较缓慢。在无店铺销售方式中,其中的“网上商店”的快速成长集中体现了无店铺销售方式的诱人前景。据第18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7月止,中国经常网上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人,有1/4的网民有过购物经历。因此,本文将围绕无店铺销售中的“网上商店”来展开研究及分析。 无店铺销售定义广义上无店铺销售(Non-store Retailing)是与店铺销售相对的概念,指经销商不通过店铺而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营销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最古老的无店铺销售方式是古已有之的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到了17世纪,大规模生产让许多企业也加入了无店铺销售的行列。从此,送货上门的销售方式不再仅限于个人或家庭行为而发展成组织行为。19世纪末的通讯革命和20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商家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口头表达或打手势发展为多种媒介,推动了无店铺销售的萌芽和发展。无店铺销售的历史起源虽早,但只在20世纪70年代,借助信息技术的推动才在更广阔的空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于欧美、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在90年代中期被引入国内。) “无店铺销售”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其与各种类型的店铺销售有着运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上的巨大差异。 无店铺销售的类型及其发展无店铺销售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直复营销、直销和自动售货机销售。 1、直复营销 较为普遍接受的直复营销(Direct Marketing)的概念即是美国直复营销协会(ADMA)的定义,认为直复营销是一种不受空间限制,利用一种或多种媒体手段来得到消费者可测定的回复和达成交易的一种互动式的市场营销体系。最早的直复营销是美国蒙特马利百货公司于1871年开始经营的,其本质是从商品广告、订货、配送到收款都利用邮政通讯来完成。如今,随着多种通讯工具的发展,直复营销的手段更加多样,像新《零售业态分类》标准中提到的电视购物、邮政(邮购)、网上商店、电话购物等都是直复营销的方式。直复营销的特点可以总结为“直”和“复”两个字。“直”是指它不受空间限制,相对于等待顾客上门的销售方式而言更加直接;“复”指出了直复营销的基本精神,它是一种双向沟通式的营销体系,强调双向交流信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营销人员总是试图将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但是却无法了解这些信息对目标顾客产生了何种效果;而直复营销人员能确切地知道何种信息交流方式使顾客产生了反应行为,并且能知道反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例如目标顾客是想订货还是要获取更详细的资料等等。传统的市场营销和直复营销的主要区别见表l。 表1 直复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区别 营销方式 直复营销 传统的市场营销 目标顾客市场细分基础信息传递方式信息传递媒介针对消费者的决策销售方式附加服务价值 单个顾客顾客的姓名、住址及购买习惯与顾客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主要利用针对性很强的媒体相对精确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进行销售服务有送货上门的附加价值 目标顾客群人口、心理等因素与顾客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相对来说范围广的大众媒体相对来说有误差通过零售店进行销售服务中没有送货上门的优势 2、直销(厂家直销中心) 直销(Direct Selling)也叫访问销售或直接推销、传销。这一销售模式最早诞生在美国,目前直销业全球存在着850亿美元的市场空问。直销在方法上有上门零售、家庭聚会零售、展示零售等;在形式上按计酬方法不同分为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两种。国内在这一概念的表述上较为混乱。台湾把之翻译为直销,香港译为传销。而在中国内地,直销是中性词,而传销等同于在许多国家被禁止的锁链式销售、金字塔式销售等欺性销售活动的代名词。按《世界直销商德约法》,直销是指:直接于消费者家中或他人家中、工作地点或零售商店以外的地方进行消费品的推销,通常是由直销人员现场作详细说明或示范。国际直销协会将其定义为,直销是人对人的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或者服务,主要特点是不通过固定零售店铺进行销售。直复营销和直销都是无店铺销售,两者的区别是,直销是推销员以个人方式面向消费者;直复营销则是以非个人方式(例如通过电话、目录等)向消费者推销商品,买者和卖者之间没有推销员的介入。 但直销引入中国后,由于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消费者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不法分子利用直销名义大肆欺和欺诈,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在2004年3月举行的“中国无店铺营销业态与直销模式”论坛上,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就坚定地表示:中国在长时间内将坚持店铺和雇员相结合的直销模式。而2004年10月1日即将实行的新《零售业态分类》标准也取消了直销这一无店铺销售模式,而是使用了 “厂家直销中心”业态。所谓的厂家直销中心就是由生产商直接设立或委托独立经营者设立,专门经营本企业品牌商品,并且多个企业品牌商品的营业场所集中在一个区域的零售业态,实际上就是所说的生产系统、连锁店铺和人员直销相结合的直销模式,是直销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变形。国际上以直销闻名的安利、雅芳、如梅琳凯等近十家企业在华公司转型后所采取的厂家直销中心模式均进展顺利。 3、自动售货机(Automatic Vending) 据美国自动售货机的权威组织NAMA称,自动售货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5年的埃及。当时生活在亚历山大的一位著名数学家把它描述成在寺庙中投币就可产生圣水的机器。此后,到 17世纪的英国才延续了自动售货机的历史,出现了投币售卖香烟的自动售货机。全世界的自动售货机应该说是在1970年代后才取得迅猛的发展,由最初出售口香糖、香烟或罐装清凉饮料和酒精饮料扩展到各种食品和日用杂货,而且延伸到服务领域,如自动点唱机、自动洗衣机、自动提款机等。自动销售机的运营和管理由商品制造商或零售商负责,销售机生产厂家将机器以转让、出租或转卖的形式交付运营商,运营商再与机器设置地所有者签订协议,按照一定比例交纳场地占用费;运营商工作人员以携带式电脑与销售机和总部终端连接,及时接收信息指令,并兼做配送员,负责补充商品、取走货币、清洁卫生和信息管理等日常工作。它的好处在于24小时连续营业,给消费者以极大便利,而且由于实现了无人销售,可以大量节约劳动力,降低流通成本。局限在于仅适合销售规格统一、质量保证、价格一定、及时性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无店铺零售业态分类和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与传统店铺销售相对应的销售业态,无店铺销售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经济意义。而2004年10月开始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则已经首次将5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列为零售业态,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在继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成为零售业发展的热点之后,无店铺销售方式极有可能成为国内零售市场上新的关注热点。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我国的无店铺销售可以划分为5种基本形式,如 表2 所示: 表2:无店铺零售业态分类和基本特点 业态 基本特点 目标顾客 商品(经营)结构 商品售卖方式 服务功能 1电视购物 以电视观众为主 商品具有某种特点,与市场上同类商品相比,同质性不强 以电视作为向消费者进行商品宣传展示的渠道 送货到指定地点或自提 2邮购 以地理上相隔较远的消费者为主 商品包装具有规则性,适宜储存和运输 以邮寄商品目录为主向消费者进行商品宣传展示的渠道,并取得定单 送货到指定地点 3网上商店 有上网能力,追求快捷性的消费者 与市场上同类商品相比,同质性强 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买卖活动 送货到指定地点 4自动售货亭 以流动顾客为主 以香烟和碳酸饮料为主,商品品种在30种以内 由自动售货机器完成售卖活动 没有服务 5电话购物 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目标顾客不同 商品单一,以某类品种为主 主要通过电话完成销售或购买活动 送货到指定地点或自提 国外无店铺销售经验及借鉴 1、消费者方面的问题 我国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比较习惯“眼见为实”、“货比三家”等等,对于无店铺销售方式总会心存疑虑。对此,无店铺销售商应该从自身做起逐步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比如建立一套以保证商品质量、包退包换为核心的服务承诺制度,完善服务措施,建立配送中心为无店铺提供物流服务并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保证销售快速、有规模和有效。在韩国,消费者通过直复营销(电视、电话和网络)方式购买的服装在3个月内如果不满意可以享受退货服务。政府及各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对已具备发展条件的业态,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予以引导,支持行业健康发展。如日、韩两国政府在自动售货机的引人阶段,积极引导酒类、烟类和饮料类企业开设自动售货机,拓展营销方式,其成效显著。日本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售货市场,其销售额超过方便连锁店,相当于超市销售额的57%。 2002年,日本的自动售货机达到750万台,平均每 23人拥有一台,年销售额7.2兆日元,人均5.9万日元,通过自动售货机出售的商品多达6 000余种。 据AC尼尔森2002年的市场调研表明,中国内地的很多消费者把购物当作了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倾向于“逛街”而不是“购物”。有鉴于此,无店铺销售商必须要十分准确地把握目标顾客及商品的选择,要瞄准那些观念较新、强调便利性和省时的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在自动销售机售卖的商品选择方面,据日本自动销售机工业协会统计自动售货机销售商品的比例大致是:饮料47% ,香烟11% ,食品3% ,券类1% ,自动服务(存包、换钱、停车等) 22% ,其他(报刊、邮票、卫生纸、明信片等)16% 。而在美国,自动售货机业销售商品的百分比分别为罐装饮料40% ,香烟20%,小吃19% ,食品10% ,热饮料8% ,冷杯饮料8% ,其他13%。 2、无店铺销售企业方面的问题 我国无店铺零售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短视行为,急功近利,缺乏战略性规划,其中较为明显的表现是,价格过高、广告欺诈、质价不符、聘用缺乏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推销员以及顾客服务无保证。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店铺销售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1992年,俄克拉何马大学的罗伯特卢斯等人曾提出无店铺零售是零售商业的第四次革命的观点 。据美国无店铺营销协会宣称,美国无店铺零售总营业额2000年达到4 000亿美元,而且每年的增长率均呈两位数。2000年,日本各类无店铺业态实现的年营业额如下:自动销售机(含券类和其他服务)7.2兆日元,直销3兆日元,直复营销 3.2l兆日元,以上4项合计l3.4l兆日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8300亿元),占当年日本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9.6%。2004年我国的无店铺销售占整个零售业态的比例为10% ,而且发展态势良好。所以,无店铺销售应该说是有着广阔市场空间,国内厂商没理由眼巴巴地坐等外资来独吞整块蛋糕。 国外的无店铺销售企业(尤其是在直复营销领域)多元化程度相当高,一是生产商,他们通过直复营销的方式,紧抓终端消费者,实现直接销售,减少了中间商环节。2002年,美国有62%的公司使用直复营销作为营销手段。二是大型零售商,在日、韩两国,电视营销就是从原来百货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图文向广大消费者推销的一种新形式,而互联网营销商中有一部分也是由大财团控制的百货公司拓展而成的。国内的大型零售商也应该在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包括电视营销、电话营销和互联网营销等营销方式在内的新型立体化营销模式。三是专业的直复营销商。日、韩两国也出现了专业的直复营销商—— 电视购物公司。这些公司负责商品包装、推广而实现利润,并与生产商进行利润分成。通常电视购物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电视台,每天24小时不问断地服务。其经营方式可以概括为:电视台+宣传推广+物流。在物流方面,日本的电视购物公司实行的是零库存,消费者在电视购物公司订货后,由该公司通知厂家,厂家直接通过速递公司送达消费者;而韩国电视购物公司有自己的仓库,统一配送。 3、无店铺销售立法及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无店铺销售的多种业态都已在我国出现,但缺乏规范管理,目前我国对无店铺销售业管理方面的法律尚属空白,只有个别地区制订了单项法规,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例如,无店铺发展较快的上海市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定:经营者以邮购销售、电视(电话)销售或互联网销售等方式销售的商品,应当保证商品的外观、质量及性能等与广告宣传相一致,并按照承诺的时间提供商品,如商品与广告宣传不一致,消费者可自收到商品七日之内要求退货。 日本的相关法律及行政规范相当成熟,主要靠《特定商业交易法》来规范。这部法律1976年出台,2000年进行了修改,2001年6月开始实施修改后的法律。其立法宗旨有两条,一是立足于放开和促进无店铺销售业的发展;二是对交易主体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除了法律规范外,日本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对无店铺销售业进行监管。通商产业省规定了行业的准入制度,对申请进入的企业进行前置性审批。同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了400多个“国民消费中心”,负责接受消费者咨询和受理投诉,对于违法企业的处理分为行政处分和刑事处分两种。任何人在认为特定商业交易的公正性和消费者利益有可能受到侵害时,都可以向主要分管大臣提出见解,要求采取适当措施。例如,日本《特定商业交易法》就规定,直销形式只允许在55类商品和l7 类服务活动的范围内进行等。 我国在无店铺销售的立法上是任重而道远的,应针对我国的特点补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配套的行政规范。 4、有关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方面的问题 在无店铺销售发展很好的日本,行业自律性的社团组织较为完善,行业协会几乎覆盖了日本所有的无店铺销售行业及主要企业,如日本信用产业协会、电子商务推进协议会、通信销售协会、电话营销市场开发协会、直销协会和自动销售机工业协会等。在日本的法律中,这些社团组织都有明确的定位,其设立一般需经过政府部门批准,并由对口的业务部门进行管理。协会向政府提出工作计划,汇报行业情况,反映企业的要求,接受审查等。社团组织由企业发起设立,一般由行业内的大企业负责人担任会长,由专职人员组成事务局负责日常工作。协会的主要职能一是通过行业自律,与消费者建立信赖关系;二是维护企业利益,谋求自身发展;三是培训职工,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选定内容、组织考试发证,提高业内职工的整体素质;四是了解掌握本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行业统计、分析、预测,五是参加相关的国际组织,扩大同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日本政府还依靠日本直销协会对直销实行行业自律,主要是销售员资格登录制度、伦理审查制度和客户标志监督制度等。 我国无店铺销售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这对无店铺销售业的健康发展很不利的。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建立无店铺销售行业协会,在条件成熟的行业中先试点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加强无店铺销售业行业自律。 5、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子支付体系等相关的环境不完善 在美、日、韩等无店铺销售发达的国家,国民信用程度和对无店铺销售业态的接受程度较高,与无店铺销售业务相配套的通讯网络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电子支付体系等趋于成熟。而这些相关环境条件的欠缺正是我国无店铺销售业发育的一个瓶颈。首先,国家应从产业政策上支持交通、通讯和电信业的发展。其次,完善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依靠发达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体系来支撑无店铺销售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减少消费者从订货到收到商品的时间,无店铺销售的便利性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其发展速度也将大幅提高。再次,应该通过制定实施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解决网上合同、网上签名的有效性问题,着力解决无店铺销售业务中的电子支付、安全认证等问题。 WTO对无店铺销售的影响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中承诺:对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在加人后3年内取消“商业存在”(“市场准人限制”和“国民待遇限制”)方面的限制。并在《中国加人工作组报告书》中承诺:中国将与WTO成员进行磋商并制定符合中国具体承诺减让表以及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义务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法规。加入WTO对中国的无店铺销售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直复营销竞争态势不容乐观 由于直复营销具有成本低、技术含量高、易于操作、市场无限扩大等特点,其市场竞争的程度无疑是激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内地的专营直复营销业务的公司都由外资公司控制,黄金时段的电视直销节目也大多由国外公司制作与经营,贝塔斯曼书友会、美开乐公司等邮购公司已广为人知,就连世界知名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也要挥军挺进中国。同时,许多大型外资零售公司早已在经营有店铺销售的同时兼营直复营销业务,如中外合资的燕莎友谊商城最早开展了网上购物方式。 中国加人WTO之后,外资零售企业逐步涌人,一定也会像燕莎友谊商城一样,不轻易放过直复营销这一方式。而国外的生产商也会借机在中国设厂,并很有可能绕过中间商直接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随着直复营销所需硬件(电视、电话、计算机等)和软件(消费心理等)的逐步成熟,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直复营销市场将是群雄并起的天下。 2、自动售货机销售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时间的不固定,客观上要求能提供全天候的零售服务,所以我国的自动售货机市场应该潜力巨大。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市场上的自动售货机将每年增加5~1O万台。中国沿海比较富裕的地区,将大约有3.5亿人口经常使用自动售货机。 其实,国外的自动售货机发展商早就开始关注中国市场。2002年亚洲自动售货机展览会上,全球交易支付技术的先导者美国MEI公司全球市场副总裁魏思特就认为中国的自动售货业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中国加入WTO之后,正是他们可以大展身手的好时候。相对来说,我国自动售货机的生产厂家因为缺乏市场发展空间,所以在技术和经验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我国的自动机售货商也有一争高下的机会,比如可以利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根据国人的消费需求把自动售货机成功本土化(出售商品种类和技术改造),率先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等等。毕竟,自动售货机销售市场还是一块急待开发的“处女地”,未来的路全在脚下。 无店铺销售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消费者购买方式研究》课题组受商务部有关部门的委托,对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区域7个城市的3100个样本进行的入户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已经有43%的人至少有一次利用过无店铺销售方式;不仅使用过无店铺销售方式的消费者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即使在从未接触过这种销售方式的人群中也有6成以上表示,未来可能使用这一购物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无店铺销售这一方式在我国的巨大市场潜力: 1、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左右,无容置疑,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为无店铺销售在本市发展奠定物质条件。越来越多居民将形成追求购物便捷,以最小的时间价值,求得最优需求满足的新型的消费文化理念。无店铺销售的形式将日益受到居民欢迎,被居民所使用。 2、市场条件愈显成熟。现今中国已逐渐形成相当一批适应于无店铺销售的购物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提高,全市家庭电脑覆盖率达到66.3%,已联网用户达到803万户,随着时间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必将为无店铺销售创造宽阔的网络条件。 3、政策规范日益完善。目前,国家商务部颁布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批准的新版《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新标准规定增加的8种零售业态中,包括了5种无店铺零售业态,标志着无店铺销售方式已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 4、社会诚信环境逐步回归。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社会诚信制度,促进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随着体系日益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诚信的滋味如金子一般,诚信将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城市名片。 5、总量规模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无店铺销售是邮购。90年代以后,各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全面在中国出现。由于电话的普及,电话购物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各种形式的无店铺销售形式大量涌现,并实行电话网、电视网、因特网、邮政网“多网合并”营销。 6、投资主体以外资和中外合资公司为主。无店铺销售作为一种现代商业的先进营销方式,具有经营理念新、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因此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涉足,投资者大多是国外大公司。 7、网上购物已成为无店铺销售的主要形式。无店铺销售中的网上购物近年来发展很快,近几年来网上购物已达到90%以上,个人电子商务成为网上市场的重要方式。据易趣网董事长邵亦波介绍,目前在易趣网上,每天有近30万人网上购物,有3.5万个商品成交,月交易额达2.5亿元。 8、经营商品覆盖社会生活广阔领域。五年前,无店铺销售商品主要集中在大米、饮料等份量重,不易携带的商品、品牌规格统一的商品,使用频率较高的小百货用品和电脑、手机等当时较为时尚的以及无保质期限的商品。而今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商品都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电话和邮购买到。只是不同的无店铺销售形式所热购的商品有所不同。

这些我搜到的资料,如果需要我把整篇发给你。 连锁经营——未来零售业的主流 邓竟成 文献来自:财贸研究 1995年 第03期 [CAJ] [PDF] <正> 一、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来历和发展 零售商业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家连锁店,是由纽约市一家小茶叶店首创。1859年这家商店作为同一资本的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自己的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薄利多销、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和经营规模求得发展。今天,开办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使该店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之一——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公司)。从此,商业连锁经营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主要流行于专业商店,以后又扩展到百货商店... 快照...一、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来历和发展 零售商业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家连锁店,是由纽约市一家小茶叶店首创。1859年这家商店作为同一资本的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自己的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薄利多销、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和经营规模求得发展。今天,开办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使该店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之一—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公司).从此,商业连锁经营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主要流行于专业商店,以后又扩展到百货商店、饮食服务... 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 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刘志远 文献来自:财经研究 1997年 第05期 [CAJ] [PDF] 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连锁经营一般是指流通领域中若干同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本文就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快照...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刘志远连锁经营一般是指流通领域中若干同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本文就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些探讨。一、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连锁经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以后传入欧洲、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流通领域中重要的组织形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态势来看,发达国家的连锁经营呈现如下几方面发展... 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连锁经营对策探析 龙镇辉 文献来自:肇庆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4期 [CAJ] [PDF]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连锁经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连锁经营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宏观调控对策上要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制定规划、健全法制和发展中介组织策略;在微观经营对策上,中国连锁经营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市场定位策略是否正确,并提出规模定位集团化、业态定位多元化、业种定位多样化、商品定位大众化以及经营定位科技化和品牌化策略。 快照...连锁经营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专家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它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经济全球化是指一个过程,是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作为流通领域,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将不可避免地被卷人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目前跨国公司在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在连锁经营中更为突出。这种竞争是错中复杂的,有国外与国内连锁之间的竞争,有国外与国外连锁之间的竞争,也有国内与国内连锁之间的竞争。中国连锁业只有迎合这一发展趋势,才能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国际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回避都是没有出路的... 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 我国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方向——走专业店连锁经营之路 吴飞美 文献来自: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01期 [CAJ] [PDF] 专业店连锁经营是中国大型零售业连锁经营之后出现的又一次新浪潮,也是中国零售业多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发展专业店连锁经营的优势,提出了我国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方向,应走专业店连锁经营之路,推进我国流通产业向现代化迈进。 快照...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我国把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作为推动本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鼓励零售业发展连锁经营。如今,大型零售业已以超级市场实现了连锁经营的突破,但如果完全依靠这样的大型超市及综合商店来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反而更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市场的垄断及中小商业企业的破产和倒闭,以至于不能实现社会的组织化。要实现组织化,就必须解决好规模经营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在我国,还存在许多中小商业企业行为和利益私人化倾向,在经营中会有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造成流通秩序的不稳定和混乱,这也... 文献引用 - 相似文献 - 同类文献 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分析与设计 张正祥,姚小涛 文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97年 第S1期 [CAJ] [PDF] 论述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对物流组织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置配送这一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机构,并对物流中心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 快照...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分析与设计张正祥姚小涛(西安交通大学,710049,西安)摘要论述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系统,对物流组织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置配送这一连锁经营的物流组织机构,并对物流中心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组织系统分析设计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F27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化的大流通,这种市场经济形态要求改变传统的那种独立、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消除其流通环节不连贯、流通渠道不畅通、流通费用较高等局限性,建立一种能将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参考资料:CNKII

摘 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年后,对零售业的保护期已在2004年12月11日结束。外商纷纷抢占我国零售市场,使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外商零售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手段、经营规模、商品价格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零售业的现状出发,为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的零售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出一点贡献。关键词 零售业 集约式发展 自有品牌 物流配送 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90年代,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纷纷踏入中国这块土地,与此同时,国内零售企业也雨后春笋般的紧跟其后。经过10年来的发展,全球知名零售企业有40多家在我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还不断地扩大经营范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零售企业将何去何从。显然,选择退却不是办法,只能借鉴外国零售企业的优势,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扬长避短,寻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之策。1 外商零售企业的运营及管理1.1 沃尔玛公司的运营(1)低成本采购与短流通渠道。沃尔玛公司特殊的低成本理念和提高客户忠诚度的经营手段——“天天低价”,构成了它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沃尔玛的经营哲学很简单:“薄利多销”,他们把进货和转运成本控制在最低,把节省下来的差价转给顾客,超低的价格使得商品在最短时间内从货架上一扫而空。通过增加销量和周转率来赚取利润。沃尔玛曾经在采购上要求它的员工将费用控制在采购商品的1%以下。每次采购时,他们尽最大努力避开中间环节,从制造商处直接进货。(2)采购本地产品与强大的物流配送中心。沃尔玛公司还坚持“购买本地货”,每开一家店,都在当地采购商品。沃尔玛还组建了庞大的物流配送中心,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辐射一个区域许多家店。这样做,可以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所以它的“天天低价”就有了保障。(3)高科技应用方面。沃尔玛将高科技信息化应用于零售业。曾在美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项第一:从1969年沃尔玛最早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到1977年沃尔玛安装完成了第一套最昂贵的覆盖整个公司的计算机终端网络系统,到1988年沃尔玛拥有全美国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网络,再到1997年的实时销售和库存数据处理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流通商品销售、库存、物流等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服务。1.2 家乐福的人力资源管理家乐福进入台湾市场后,管理系统很分散,部门经理拥有维护与供应商的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种类的权利。他们可以决定商品的零售价格,他们还掌握员工的招聘,同员工进行工资谈判。在酬金上,不但分店经理的薪水很高,就连普通员工都可以在春节前拿到奖金,奖金的数目由自己所在分店和部门的业绩决定。另外,家乐福在扩充时,员工的提升机会相当大,这样就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还稳定了企业内部岗位。2 国内零售业的现状2.1 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向结构较为单一2003年业内人士对8家外国零售商和3家排名前列的国内零售企业的长短期借款对比中发现:国内企业的短期负债率大大超过国外企业,而几乎没有长期负债,而且,在国内企业的长短期负债的加总也明显高于国外企业。由于竞争激烈,多数零售企业为了不断扩大规模,不惜血本改建、扩建,甚至新建大商场。新建、扩建资金多来源于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的负担很重。加上投入大,工期长,建筑成本攀升。很多城市大型商场比例过高,竞争加剧,经营失败者大有人在。2.2 规模小、网点分布不尽合理现在国内零售企业形成了一个企业多、规模小的局面。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国内较大的50家零售企业的零售总额还不到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额的5%,而且没有任何一家的规模可以对国外零售商形成有力的竞争。大型超市购物商场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盲目性。一方面,在建时间和数量过分集中,数家商场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开业的现象相当普遍;另一方面,新建、扩建商场的区域布局相对集中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网点布局不合理,既不便于居民购物,也加剧了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紧张状况,恶化了经营环境。2.3 经营管理水平尚处于低层次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大型零售企业经营品种没有特色,千店一面,各大型商家竞相将眼光盯住人数不多的高收入阶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专业商店\专卖店也以高收入者为目标市场.这种市场定位错置,导致经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零售企业的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一哄而上大干蛮干,仍然是商业投资中的普遍现象,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经营观念有待更新。零售企业的竞争手段单一,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虚假的降价策略往往使成本和收益秩序出现混乱。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国零售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近些年虽有所提高,但对连锁经营的本质未作深入分析,配送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不被重视,难以形成真正的连锁经营体系,因而难以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3 国内零售企业应采取的竞争发展策略3.1 集约式发展和规模效应集约式发展战略是集中力量迅速完成整体布局,建立多个连锁零售企业,并以最快的速度确立区域优势,然后再往周边扩散,从而以规模效应达到成本领先的优势。零售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销售额大,才能够压低采购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因此,许多观点都认为:商业零售业没有一定的规模是很难面对竞争的。从国内零售业布局上看,外商零售企业一直坚守华南、华东地区的市场,这给国内的零售企业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了避免和外商零售巨头发生冲突,可以先“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在竞争不太激烈的情况下,先取得华北、西北地区的二线城市市场,也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一旦外商零售企业想要进入这些二线城市时,就会遇到强大的规模壁垒。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策略1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2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我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经营范围窄,配送范围小,配送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同时由于配送集约化程度低,因此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零售企业应当首先在集中化布局战略基础上,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共同配送,这既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提高配送效率。与此同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必将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这将极大改善各个门店订单处理效率,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使商品生命曲线在上市之初就达到销售量的最高点,最大程度享受企业内部协调效应所创造的价值。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社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3结合地域实际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不断进入的外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强大竞争,国内连锁经营店一定要抓住抓牢本土优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举例而言,国内某些地区人力运输成本可能小于机械运输,送货上门服务可结合社区内部资源完成等,这些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发展,根据地域性磨合自身物流体系。参考文献:[1]王璞:企业供应链实务[N]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2]顾妮娜:新时期我国企业供应链建设初探[J]现代金融,2006,(12)[3]曹蓉:我国企业供应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田。商场现代化,2006,(

一、便利店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便利性、购物快捷性、小型店铺经营优势、投入成本低、连锁经营独特、抗市场风险能力、消费潮流的创导、地点和时间上对消费者的便利性、总部资源共享性强二、我国便利店的发展状况便利店的特征;便利店发展现状三、我国便利店发展趋势楼主大体可以按照上述框架写。

新零售模式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如下:

一、线上渠道增长倒逼实体百货供应链再整合,初始化效率稳步提升

2003年淘宝网正式诞生后,网络购物迎来高速发展期,伴随着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扩张、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网购的价格优势和便捷性能吸引着人们从传统的线下零售逐渐转向线上渠道。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来看,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近五年来稳步上升。

已由2012年的6.3%上升至2016年的14.9%,对实体零售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传统百货的营业收入增速大大放缓,远低于网络零售规模30%-4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份额下滑。结合美国的零售发展经验来看,2016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为3710亿美元。

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比例约为8%,总体上来看,美国网络销售规模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较低,网购市场整体规模有限,零售仍然主要来源于实体商铺。基于我国当前电商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比例已超过10%、网购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电商市场容量或渐进入饱和期,对实体零售的冲击力度降低。

从百货行业周期来看,美国百货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虽然百货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销售额自2000年以来始终维持在1700-2400亿美元,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中国的百货行业目前正处在转型期。

百货业绩仍处于小幅上升状态,通过调整布局、渠道下沉有望继续提高渗透率。参照美国百货的发展历程,未来我国百货行业将迎来更多的调整和整合,但总体上来讲百货公司作为重要的实体零售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推行深度联营,整合上游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应对线上渠道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与优质品牌供应链深度合作、向产业链纵向延伸已成为当下百货业界转型升级的普遍举措。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

一方面能减少购买的中间环节,促使渠道扁平化,更好地整合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能根据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减少库存规模和市场信息反应的时滞,实现上下游的互利共赢。

二、区域经济大框架下的“货与场”立体化发展

1、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充分承接并助力消费升级趋势演化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的物流事业发展迅速,快递行业业务量已经连续6年保持50%左右增速。交通和物流事业的发展使得一、二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有利于三、四线城市承接大城市转移出的产业。

消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富余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从零售的角度来看,也有助于商品的转移和运输,提高供应链效率,为消费升级提供必要条件。伴随着三四线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正在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高端产品的品类增速远超过大众产品。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已不单纯看重数量消费,而是更加注重品牌效应。但是,三四线城市目前仍处于品牌连接期,对品牌的认识度不高,此时百货业作为三四线居民品牌接触的重要媒介,能够帮助消费者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品牌意识。

通过渠道下沉实体百货能为三四线城市带来更多、更高端的品牌选择,百货本身的资历还能为商品的真伪和质量提供保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工作时长、通勤时间均小于一二线居民,较慢的生活节奏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使得他们具有更多的闲暇逛街。

中国的报告也指出三四线城市居民逛街频率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尽管三四线城市的客单价仍低于一二线城市但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伴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将具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三四线城市的客流量与交易额增长均强于一二线城市,体现了三四线城市具有巨大的消费购物潜在增长空间。

2、消费升级推动国有品牌发展,传统百货开发自有品牌带来长期盈利预期

国内化妆品市场空间广阔,外资品牌面临增长瓶颈国有品牌迎来增长拐点。以化妆品市场为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消费市场之一,虽然近两年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有所下降,但整体容量可观,2016年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2221.9亿元。

日化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早年许多国际品牌借助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然而正是基于较高的渗透率,目前外资品牌的进一步增长遭遇瓶颈,驱动力不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残酷竞争存活下来的国有品牌,虽然市场占有率较低,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借助此次消费升级的驱动,人们对本土品牌的关注度回升,有望使得国有品牌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总体而言,“新零售”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呈现实践引领理论研究的特征,即实践探索较多,理论研究相对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特征解读、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发展路径和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方面,“新零售”以消费者为中心回归零售服务本质、依托数据和技术提升零售效率、将驱动供应链变革等观点已成为共识。目前,“新零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脉络逐渐清晰,未来实践发展趋势是规模化、无界化、智慧化,学界应结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拓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零售”下的新物流、“新零售”驱动供应链变革与重构等研究方向,从而为更好地引导“新零售”发展提供支持。

目前,国内外对新零售下美团优选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美团优选的商业模式;二是研究美团优选的运营策略;三是研究美团优地理位置

你说的是电子商务吧,或者简单的说就是网上购物吧?现在是一个发展的高速期,但是相对的竞争激烈了。发展前景很好。

零售业变革态势研究论文

很好的发现。但是,写好了不容易。我们的共产主义没实现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卖东西是从小卖部的战争状态的战时条件的供给制度来的。零售/RETAIL,是发达国家的管理科学的一个点位。至于,为什么要从一个原始去最先进的,相信,您生活的进步说明一切了。

零售业态的变迁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主要表现为对零售商提供的场所(选址)、商品组合、价格和服务的偏好。 新零售业态产生、发展的驱动力是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习惯的物流、信息技术及管理技术的革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总方针的确立,给我国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勤劳智慧的宝鸡商贸战线上的广大员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奋进,顽强拼搏,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商贸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宝鸡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篇章。 从历史走来 1979年,宝鸡开始的商贸改革,是针对原有流通体制的种种弊端,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扩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调整和改革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购销体制;调整社会商业结构,恢复、发展农村集市贸易,鼓励支持集体、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商业发展,将一些适合集体、个体经营的国营小型商业、饮食和服务企业转为集体或个体所有;通过试行经营责任制、经营承包责任制和“改、转、租、卖”等方式,加快国营商业改革步伐。由此直接带来的效应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繁荣活跃,“吃不饱”的问题成为历史。 在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宝鸡的“工贸城”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破墙开店,建设农贸市场等全面启动。与此同时,全市商贸企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取消了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结束了30多年来对主要农副产品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价格偏低的局面,肯定了农副产品的商品属性,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这时批发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改革,国营批发商业延续30多年的“三固定”批发模式和“一、二、三、零”封闭式经营,以行政手段层层分配、调拨商品的旧运行机制,为“三多一少”的开放式经营的新运行机制所取代。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市场物价快速上升,1985—1989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2%、7.3%、10.1%、24.2%、18%;特别是从1988年在全市范围内出现了“紧、涨、乱、抢”的局面,市委、市政府随即出台措施加强商品流通领域的治理整顿取得了预期效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委、市政府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全面实施,全市商贸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商品市场体系初具框架;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填补了生产资料市场的“空白”;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公有商业“一统天下”。计划经济条件下,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市场不见了。在市区,一座座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场不断涌现,诸如宝鸡商场、人民商场、华通商厦、新世纪购物中心等精美的装潢,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使广大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时尚。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针对全市商贸市场上出现的新情况,市委、市政府 “以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为重点,提出了“把宝鸡建成毗邻地区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使全市商品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短缺经济的束缚被彻底打破,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给全市商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特别是国有商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举步维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世纪之交,全市市场上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难找到。由于商品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物价涨幅也出现了回落走势;商业零售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亏损现象严重,大部分零售企业进入微利阶段;消费者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商品不是凭票就是凭证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等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渐上升。 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发展思路,尤其是“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中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活动的大力推进,极大的改善了城市的软硬件环境,为宝鸡商贸事业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被称为“长安街”的经二路中段形成了以小商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宝商集团、人民商场、新世纪购物中心、聚丰银座、天下汇购物广场、名汇购物商城和国美八大商场相连的商务中心。同时,通过对国有商贸企业的深化改革、扩权转制、搞活经营,使全市商贸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商业经营形式发生巨大变革,多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如超级市场、便民店、专卖店、购物中心、无店铺销售等,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使乡村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购物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有了“农家店”的乡村农民不进城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超市服务,把现代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历史中走来,宝鸡商贸事业走进了辉煌。2007年,全市商贸流通网点达到5.4万个,比1978年增长26倍,翻4.8番;从业人员13.6万人,增长5.2倍,翻2.6番,每万人拥有的商贸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76人上升到2007年的362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增长54 倍,翻5.8番,连续30年在全省保持第二位。 经验和启示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宝鸡商贸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一切从实际出发,破除迷信,敢于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创造。 2、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贸事业要发展,必须在准确把握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出了一条符合宝鸡实际的、加快发展的商贸之路。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逐步实现每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既要前后衔接又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宝鸡自古商贾云集和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大力推动宝鸡的商贸事业起飞。 3、机构整合形成合力。宝鸡商贸在各历史阶段的管理体制上存在地市分设、内外分设、内内分块管理等多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效能的发挥,2002年及2005年两次内内整合、内外整合,理顺了管理体制,合力效率明显提高,为近年来宝鸡商贸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由于重视农村市场的开发和流通体制改革及扩大流通环境投资,城乡统筹战略得到积极实施,农村消费需求逐年快速增长,城乡市场的相互促进作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宝鸡商贸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商贸事业大发展,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富民强市的重要生力军。要不断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了宝鸡民营经济、民间投资的大发展,涌现了像聚丰天下汇、万利大酒店、向阳餐饮这样的民企巨子。 6、关注民生引导消费。宝鸡商贸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关系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及监管体系,同时积极引导热点及特色消费,在重要的节假日及重要时期,组织重点流通企业加强储备和规范经营,确保了城乡市场繁荣兴旺。 30年改革开放,宝鸡的商贸市场作为连接产销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保障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促进了消费结构改善,支持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及其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 “30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点;“30年”,在宝鸡的商贸历史上,却是走向伟大复兴的起跑线。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召唤!在“30年”改革开放辉煌的尾声中,新的希望序曲奏响了,具有“工业重镇、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之称的宝鸡正劈波斩浪,昂首驶向前方。紫熏恋梦

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显著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总方针。以此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和民族100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发展历程。商业,曾经是30年前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最为严格,计划特征最为明显的部门,也是新时期最早启动改革和实施对外开放的领域。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风雨洗礼,中国商业服务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商品流通规模,流通服务方式和商业业态,流通现代化程度和科技水平,还是对外开放程度,行业管理与法制建设、人才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上升到了新的水平,并且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总体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商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加大。经济发展是商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随着GDP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商品流通规模大幅度增加,直接反映商业规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年为1559亿元,2007年达到89210亿元,增加了56.2倍,年均增长15%以上。体现社会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人均消费品零售额,1978年为162元,2007年达到6752元,增加了41倍。改革开放前长期存在的商品供应短缺现象和商业部门长期实行的计划调拨,凭票供应,定量分配等工作状态得到根本改变。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近年多次对600种消费品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95%以上为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只有少数几种商品处于供不应求或供求偏紧状态。这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商业部管理的几百种计划调拨商品中,半数以上为供不应求,部分商品紧张平衡,只有少数几个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状况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从商业与市场的繁荣中得到实惠,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商业与市场在引导工农业生产,调整经济结构,指导消费、扩大消费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商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由过去的末端上升到先导。全社会对商业的地位作用认识明显提高。二、商业业态与经营方式发生极大变革,实现了质的创新。改革开放前,我国商业业态单一,经营方式传统。零售企业主要为单一百货店、副食店和粮店。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建立了发达国家商业100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零售业态。除百货店、商品市场以外,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大卖场、尾货调剂中心、折扣店、特许加盟店以及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竞呈的态势。产销结合、科工贸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相对接、品牌经营等先进营销方式在中国商业领域已经普遍实现。由分布在全国城乡的2000多万个商业网点、35万家商业企业组成的商品流通网络,以及餐饮、住宿、各类生活服务业网点,既为全国消费品货畅其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与消费环境。三、商业服务企业改革多轮次推进与深化,活力增强形式多样。商业企业改革,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始终走在其他部门和行业企业改革的前面,起到探路、示范和积累经验的作用。改革开放前,在公有制一统天下的背景下,国有与集体商业(包括供销合作社商业)的市场份额占98%以上。30年来,经过推行“三多一少”(多种经济成份、多样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经营责任制,下放一、二级站,实行“改、转、租、卖”,“两权分离”(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四放开”(经营、物价、用工、分配),缩小核算单位,股份制改造,新老剥离,国有民营,企业重组,改组转制经营等多轮次改革,商业企业已由过去的国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国有控股、股份制、民营、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竞争共赢的局面。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商业企业集团,初步具备了与外资商业竞争抗衡的能力。四、商品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市场化,调控方式从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转移。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品市场长期处于全面短缺的紧张状况,商业部门一直使用统购、派购,计划调拨,定量供应,凭票凭本,国家定价的方式安排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各类商品资源极大丰富,计划经济,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市场为基础确定价格,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的调控方式逐步形成。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预警、信息监控、商品储备、紧急调运、风险基金以及必要的价格干预等手段,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市场调控体系,确保了国内市场的基本稳定,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和社会的稳定。尤其是近几年在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和节日市场调控等方面经受了考验。五、商业企业管理手段、经营技术不断进步,实现了质的飞跃与提升。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的推进和实施“科技兴商”、“金贸工程”、“科技兴贸”,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等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商品流通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电子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商业领域,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商业一改过去传统落后,以手工作业为主,科技水平低下的状态,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集中使用高新技术手段,科技含量和科技门槛较高的部门之一,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商业的差距。全国商业行业已经建立了一大批科研院所、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拥有大批高素质的商业科技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2002年至2007年商业服务行业共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项目342个,获奖单位526个(次),获奖人数2390人(次)。如今,东部地区广大乡镇以上,中西部地区县城及小城市以上的商业企业,电子计算机、电子收款机、条形码、自动扶梯、电子橱窗、中央空调、冷链设备、电子防盗系统、商品防伪、保鲜以及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先进设施和技术已经广泛采用。中国消费者在实现购物便捷、实惠的同时也得到了舒适休闲和游乐等享受。六、商业对外开放从零起步不断扩大,发展迅速。商品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利用外资的历程,经过了第一阶段(1992年7月至1995年)试点,第二阶段(1995年至1999年5月)扩大试点,第三阶段(1999年6月至2001年)规范试点,第四阶段(2001年至2004年12月)加入WTO三年保护期,第五阶段(2004年12月11日开始)后WTO时代。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仅2007年外资投资中国商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与其他生活服务业)新增企业就达754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国新增外资企业总数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9%和5.9%。2007年进入中国零售业100强的外资商业企业为17家,占零售100强销售额的22.9%。外资商业企业销售额约为全国市场份额5%左右。目前,外资零售商业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促进增长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施放越来越大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效应。中国商业面临着竞争与挑战。七、商业企业家和商业职工队伍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发展壮大逐步成熟。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造就了一大批勇于开拓,善于学习,敢抓机遇,创新争优的商业企业家队伍,他们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者,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引领商业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和有功之臣,历史将铭记他们为商业改革开放作出的卓越贡献。30年来,商品流通规模和商业企业数量快速扩张升级,吸收了大量城镇就业人口,接受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大缓解了这30年间持续出现的全国性“就业难”问题。改革开放前,全国商业服务业职工人数约为1300万人,2007年底全国商业服务业职工总数达到6700万人,增长速度大大超出同时期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和就业人员增长幅度。与30年前商业企业职工文化技能相对较低相比,如今商业服务业职工队伍中,已经聚集了大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八、商业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行业协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前,政府管理商业的方式主要是管企业,管企业的购销调存业务,管企业的人事、财会、定价、劳资、基本建设等一切事务。改革开放后,政府管理商业的方式主要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培育和完善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来进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规范经济运行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其中由商务主管部门作为执法主体的就有《拍卖法》、《反垄断法》、《直销管理条例》、《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30年来,政府商业主管部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屡经变革,多次调整撤并。商业部、粮食部、供销合作总社、物资部以及随后组建的国内贸易部、国家内贸局、国家经贸委均已不复存在或退出政府序列。地方商业管理部门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相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伴随着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不断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商业企业为主,包括相关企业、单位共同自愿组成,依法登记的中国商业联合会以及各类专业协会应运而生。近十多年来,行业协会依照章程运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反映行业诉求,开展行业自律、服务会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代表中国零售业参加全世界和亚太地区零售商大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活动。迄今,中国商业联合会共有各类会员单位近8万家。商业服务领域全国性专业协会38家,省市级商业协会、商业联合会46家,各地市县以上商业协会、商业联合会约200家。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显著,经验丰富,教益和启示十分深刻。1.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是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生产企业生产什么,商业就得卖什么的被动局面,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流通围绕市场转的格局,真正实现由生产主导型商业转变为流通主导型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商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2.坚持商业体制、企业运行机制与流通生产力相适应的原则。我国商业体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一统天下转变为国有与国有控股、股份制、民营、中外合资、外国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互利共赢,充分体现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新时期中国商业的大发展,实现了市场与流通的极大繁荣与活跃。3.坚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商业的主要内容。商业体系与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具有现代化流通水平,同时具有多层次性;建立全国统一,同时具有地域特色;建立充分竞争,同时各市场要素有序流通,和谐发展;建立对外开放,同时便于政府调控和监管的市场体系,是需要持续不断的长期努力与探索才能实现的目标。4.坚持明确行业协会的地位并充分发挥作用。行业协会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充当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而且在社会经济事务中发挥着政府与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需要继续创造条件,让商业联合会,各专业协会和商业行业其他民间组织在促进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30年的卓越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激励和要求我们将商业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也是商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第二,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第三,从主要依靠城市市场转向以农村市场为基础,城市市场为主体,城乡互动,双向流通,共同发展转变。展望新时期新世纪,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商业服务业承担着历史重任,商业改革开放发展需要并必将在以下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一是高度重视平抑通货膨胀,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的工作。市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商业工作的重要职责。要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完善产销衔接和区域调剂、调运机制,提高储备商品调控能力,发挥国内国际市场对接和调节功能。二是在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方面有所作为。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居民消费,创造和实现新的消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尤其要在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和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服务业方面取得突破,扩大和提高农村市场和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与水平,从而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三是在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方面有新的举措。我国商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小,组织化程度偏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商业集团相比,核心竞争力仍处在弱势地位。要在规制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着重培育提高中国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应对与竞争能力,发挥优势,培育品牌,加强自主创新。要加快建立中小型商业企业促进体系。四是加大商业行业管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商业信用建设和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创新商业业态,推进流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城市商业网点和市场体系建设,指导开展商业领域节能降耗、商品质量、食品安全工作和开展循环商业建设。“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商业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商业行业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30年改革开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任务,明确重点、加大力度、致力推进,努力开拓商业改革开放工作的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相关参考资料:&ID_ID=IDID080903105739414295&ID_ID=IDID081027141158326727紫熏恋梦

国内传统零售业研究现状论文

零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2020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9.2亿。随着手机支付和购物用户数量以及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不断加强,未来我国智慧零售行业有望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6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5%。

零售业快速增长,移动端用户数量不断提升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检验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2015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6.9亿元,到2020年约为39.2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7.82%。其中网上零售额占比从2015年的10.8%上升到2020年的24.9%。

根据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7.81亿,占手机网民的79.2%;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占手机网民的86.5%,表明移动端购物与数字化消费方式已占据主流。

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高,投入意愿强

智慧零售是基于数字化发展的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创新升级。数字化是指在数字化和制造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并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支撑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用户需求,迅速收集资源信息,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和重组,以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进而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性能的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根据网易智企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百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报告》,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8%是天生数字化企业,61%的企业已经在尝试数字化转型。

从零售行业来看,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47%的商户每年对智慧零售的投入预算为10万元以下,有35%以上的商户每年愿意在智慧零售方面投入超过20万元以上的预算。可见大部分的商户是愿意在智慧零售的建设投入一定程度的支出的。

零售行业数字化升级将不断加快,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当前数字化升级已经在零售行业进入规模化应用的阶段,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将会加速我国智慧零售行业的发展。2017年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我国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约0.12%,前瞻根据对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历史增速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1%,这一比例在2026年则将达到5%。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概述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走完了国外近半个世纪才走完的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已有近百家大型连锁商场开设了网上连锁商城,一些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也正着手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平台。根据2002年的有关资料显示,全国17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中,从事零售业电子商务的企业约有1100家。网上热销的商品主要是书籍、光盘和计算机硬件,但通讯和家电在2002年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网上购物和网上订票将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消费类电子商务市场。但总的说来,中国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交易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仅4成的网民对网上交易感到满意。而全球网民对网上交易的满意度要高的多,这充分表明我国零售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二、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观念落后虽然中国的各种媒体都对电子商务进行了详尽的宣传、介绍,但许多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问题,比如说,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网上购物。因此,大多数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来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商务的需要,以些来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另外,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个如何看待与传统零售业的关系问题。传统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它的操作模式和经营方法都已被消费者普遍认可和接受,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仅有几年的时间,虽然发展极为迅速,但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还很有限,人们的消费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导致绝大多数零售商不愿尝试和接触这种新兴的经营方式,甚至将电子商务的渗入视为竞争者而不断加以排斥,使得自身生存环境恶化。2.系统老化不少现在开展零售业务的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前几年建立和实施的,无论是使用设备,技术构架还是管理思想都已不能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要求,大大限制了这些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与新兴实行零售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相比较,其办事效益低,成本高,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弱势逐渐显现。3.信息封闭大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只是一个简单的内部进--销--存管理系统,加上信息系统老化,这些企业成了"信息孤岛",与外界(如顾客和供应商)很少有及时的信息交换,使得企业信息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丧失了大量向外拓展业务和吸引更多潜在顾客的机会.4.配送和支付滞后配送和支付是目前大多数从事零售电子商务的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在提高配送时效和控制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始终困扰着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尽管有个别企业打出了让消费者满意的“一小时送货”的口号,但无论从配送成本还是实际运作都是有很大困难的;另外,支付也是一个难题,网络安全一直是个敏感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始终会给顾客网上支付带来心理障碍。5.网上销售的商品还有待优化电子商务不能像传统零售业那样包罗万象,比如对存储条件要求高的物品像易腐食品以及价值较高的物品如古董、珠宝,就不太适合拿到网上销售。而在使用上比较复杂,产品价值和科技含量比较高,专业性比较强的产品像计算机、办公设备等则比较适合在网上销售,对那些日常生活用品,人们对它已经很熟悉,而且传统的销售网络又非常丰富,显然不适合在网上销售,至少目前的阶段还不适合。所以,网上销售的商品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三、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思路传统零售业应当而且必须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这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推进国内零售业电子商务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通过调查我认为,务实有效地推进零售业的电子商务,需要每一个零售企业正视目前的不足,寻找并利用较好的契机,进行深入思考和踏实行动。具体的思路可以有以下几点:1、改变观念,从切实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要促使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传统零售业和网络不相容的思想,充分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对传统零售业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其次,还要改变“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站”的简单思想,要切切实实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完善的POS系统、EOS订货系统、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流于形式。2、跟上步伐,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当前中国的企业现代化程度还很低,许多企业都还没有建立真正先进、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体系,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已严重地影响了零售业的高速、大规模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迅速加快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应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适时采用网络技术,互联网的应用,将会给中国零售企业提供新的机遇。这种新的技术会给我们创造一些跨越传统发展的机会。有了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我国零售企业就要下大力气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企业大规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3、打破“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如前所述,现行一些企业由于信息系统自我封闭,成为“信息孤岛”,他们与供应商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线、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虽然能实现业务伙伴之间的远距离交流。但信息的共享困难和人工的介入使整个流程失误多、效率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使快速、高效地分享信息成为可能。为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提供了基础。但要达到信息的共享和供应链的协同,还要在观念上认识到协同竞争的重要性,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领域的竞争不再是一个店,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连锁系统,整条供应链的竞争,整条供应链协同作业,达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信息的共享是前提。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各自为战,主要用于处理企业内部的作业流程问题,较少考虑为上下游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信息支持。因此,急需零售企业改变观念,利用互联网改善企业采购和销售、结算部门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沟通。如沃玛特公司建设的一个与它的全球供应商网络相连接的私有交易网就是要建立它的高效率的供应链。4. 加快基于信息共享的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企业要让电子信息技术对经营业务过程进行支持,就应该首先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不能只是让信息系统去满足它现有流程的需要,因为现在沿用的流程是在没有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支持下的行为方式,按照这种旧的流程去构造信息系统,就可能让使用者觉得多余或者用处不大,有时还觉得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这也是目前一些中国零售企业在信息系统应用上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精力和时间,但是效果满意的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采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应该如何改变和优化,然后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实现它。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及时进行基于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重组将使企业的业务水平和运作效率大大提高。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比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集中的采购管理,这样必然会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直接控制的有的收入和费用支出,这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分险,提高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切不可等闲视之。6.充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传统零售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客户,要让他们满意并成为忠实的客户,就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客户关系回报最大化,使企业和客户共同得益。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点,确定企业的主打产品,进一步明确客户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我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

零售学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第三章 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竞争与挑战零售业在当今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It is the final stage in a channel of distribution. As the last channel stage,it entails selling to final consumer.” 中国的零售业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而过去5年家电连锁业更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据国内领先的汉彬洲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估算,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前七名的家电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2%,尤其是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国美与苏宁,年平均销售增长更是高达216%。目前来看家电连锁业已成为整个家电零售业的主导,下面就着重针对家电连锁业来谈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竞争与挑战。3.1 家电连锁成家电零售业竞争主导2005年4月5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04年中国零售企业前100强销售统计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张榜。前10位中家电连锁企业就占3席,其中国美电器以年销售额239亿元居第二位。此外三联商社、江苏五星、河南八方等家电连锁企业也位列此次的百强榜,且排名相比2003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目前中国全部连锁家电商的市场份额为25%左右。百货商场的销售模式已呈衰落之势,而连锁经营却大打出手,在华东、华北、华南各地区攻城掠地,扩张各自的版图。华东地区:在上海,2002年和2003年,家电零售市场还是“三国时代”:以永乐、国美为代表的连锁家电商,以一百、华联为代表的大百货商场和以曲阳商务中心为代表的专业市场,经营规模相当,各霸一方。经过几年的攻城掠地,连锁家电商用专业、低价、服务等营销手段,迅速扩充领地。从2004年上海家电市场的统计看,三大连锁家电商已占据了上海市场85%的市场份额,其中永乐一家就占有50%的份额,国美约占20%,其余15%由苏宁等瓜分;而专业市场和大百货商场的市场份额相继滑落至不到8%和6%,且经营强势仅局限于个别大类品种,与家电连锁企业各大品种全面强势相比,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华北地区:在北京,2004年各家电连锁巨头可谓竞争激烈。大中2004在北京的门店已达到46家,2005年开店选址的计划仍没有止步的意思;苏宁2004年在北京开设8家新店,到年底卖场的数量提升到了15家;国美2004年在全国开设的200家门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北京。北京现已成为国内拥有家电连锁最多的城市,总门店超过80家,2005年仍会有40家新店加入。上海家电业巨头永乐进军北京市场的首家店已经于2005年4月中旬在五棵松正式营业。为与已经在北京家电连锁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国美、苏宁和大中竞争,永乐借首家店开张之机推出全新的“永乐生活电器采购卡”,争夺京城容量巨大的企事业单位团购市场。从目前各家电连锁巨头的版图扩张计划不难看出,京城仍是商家必争之地,市场份额远没有饱和。华南地区:在广州,已站稳脚跟的家电业两大连锁巨头苏宁和永乐2004年几乎同时宣布扩张策略:永乐朝东进入黄埔区,而苏宁则向南在番禺区开店。加上先前有所动作的国美,国内三大家电连锁巨头已全部将重兵锁定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在广州商圈,黄埔区简直是一个“空白”。因此永乐为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推广,在东圃和黄埔建立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永乐圈地阵线。在黄埔店开业之后,永乐继续以每月一个新店的发展计划在华南地区进行扩张,目前在深圳、东莞、顺德等地拓展已相当顺利。苏宁以华南地区第一家二线城市连锁店番禺店的开张,拉开了进军二线城市的序幕。苏宁华南区总监周晓章认为,家电连锁商在基本上占领了中心城市市场之后,必然会向下一级城市进军。中小电器零售商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占,直至新兴的渠道模式占领市场,旧的渠道模式退出市场。苏宁的进驻就是要与当地现有的家电经销商展开价格、服务竞争,进一步抢占市场。国美电器华南区总经理王俊洲预计,随着百货业态已逐渐退出家电销售或者大幅萎缩,今年华南地区国美将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国美入粤不足35个月,在广、深两地共计开发近三十家商城,以几乎每月一家新店的加速度,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此外国美还成功开发了佛山、湛江、惠州、东莞、中山等二、三级市场,基本完成对华南家电市场的框架式布局。家电连锁的高速增长已经在一级市场取得了相当成效。中国前七大家电连锁企业已经吃下了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27个一级城市近40%的市场。目前为止家电连锁企业的门店还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内陆的一些主要大型城市。伴随着一级市场的饱和,家电连锁企业也开始向二三级的城镇渗透。以浙江市场为例,在成功进驻了杭州和宁波市场后,国美、苏宁和永乐又迅速将门店开到了杭州湾一带富庶的绍兴、嘉兴、慈溪等二三级城镇。3.2 家电连锁高速发展的原因近年来家电连锁业一直是中国零售业乃至其他服务业中非常出彩的行业,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对中国50个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消费者对家电专业连锁渠道的认同持续上升,有68.2%的消费者表示将会选择家电专业连锁渠道。而2000年这一选择比重还低于20%。 以前由大百货、专业连锁店、大型综合超市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随着连锁家电商的进入,它们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发生巨大变化,专业连锁店已取代百货店,成为消费者购买家电的主渠道。伴随家电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以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专业连锁经营店快速建立起零售终端网络,占有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据统计,中国现有家电零售网络中,家电连锁企业在数量上已经成为绝对主体,比例高达65%;而曾经作为传统家电经销主力的百货商场销售比例则不断缩减,有的已经放弃家电经营。家电连锁经营的高速增长,首先得益于其独有的价格优势,而价格优势又依赖于它的经营业态优势——销售规模大,采购成本低,运营成本低,进而带来零售价格低。而作为传统经营模式的单店经营规模较大,资金分散,不但成本高,售后服务及人员管理也不像连锁经营那样针对性比较强。其次,2004年全国钢价上涨使家电制造行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尤其以“价格战”见长的国内空调企业,在压缩机价格暴涨近70%的压力下,低成本策略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此外小家电企业专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外资品牌为迎合市场而下调价格的做法,也给国内家电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威胁。生产厂商的利润空间缩小,必然向销售商传导,而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就显现出来。规模大意味着两个好处:一是可将平均成本摊低;二是在与厂商的谈判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权。最后,家电连锁扩张的动力一部分源自旧领域内利润空间的逐步消失,另一部分动力则来自外资家电零售企业所带来的压力。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内零售市场的政策保护期已经于2004年底结束,继抢滩超市、家居、便利店等领域以后,外资将在2005年对家电流通领域形成冲击。像美国的百思买更是已经于2005年3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3.3 服务制胜的竞争新手段2004年以来家电销售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家电连锁巨头如国美、苏宁在经营能力和规模上有了显著提高,发展更加迅速。不过在市场供大于求,家电产品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单靠价格战来守住阵脚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真正打开并扩大市场,还要靠强有力的服务作为坚实的后盾。如今对家电零售商来说,在售后服务方面谁能争取到消费者,谁就是真正的胜利者。2005年初国美高层宣布在全国启动“彩虹服务”大行动。“彩虹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咨询服务落实率、客户投诉回复率、安装调试合格率,维修落实率、用户档案完备率、上门服务到位率和服务时间准时率等7个方面力求做到让顾客百分之百满意,并誓言将“彩虹服务”打造成中国家电零售业第一服务品牌。紧接着苏宁也毫不示弱,宣布举办全国“阳光服务月”大型活动,以全员专业化服务的“阳光服务”新概念,力图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苏宁目前在全国拥有售后服务中心与社区网点近百家,直接提供服务的产品涵盖了空调、热水器、冰箱、电视等各类商品,并且在回访、无尘安装、免费服务等方面开创了全国先例。2005年3月15日苏宁宣布将启动为期3年的“5315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即在全国建设500个服务网点,30个客服中心,15个物流基地。随着苏宁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升级,苏宁服务平台对苏宁品牌的建设和利润的贡献也将进一步加大。永乐则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提高服务质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会一直做好自己的四大保障:退换保障、质量保障、低价保障、额外支出保障。3.4 家电制造与零售联盟的竞争新趋势近年来在家电业链条上掌握较大话语权的是渠道商,但伴随着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大门的开启,这种厂商的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04年底国美、苏宁两大国内零售巨头主动携手本土的家电制造企业,企图形成厂商之间的战略联盟和良好的互惠、互利、互动关系,以应对那些对中国市场垂涎已久的外资家电巨头的入侵。2004年11月22日苏宁与海尔的销售公司在南京挂牌。新成立的公司有一个多达1400多人的销售队伍,将负责全国苏宁体系内海尔产品的销售与管理工作。双方宣称通过新公司的运作,2005年海尔品牌在苏宁销售平台所占的市场份额将创纪录地达到300亿元。作为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家电零售业,在中国零售业大门打开后压力陡然增大。一旦国内家电零售企业处于被动,必然会波及家电制造领域。在共同可能要面对的压力下,苏宁、海尔打破了家电制造商主攻生产,零售商主攻销售的固有思维模式。按照兼任新公司总经理的苏宁营销中心副总监王哲的说法,销售公司的成立将完全实现双方在商品库存、定制包销、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全面共享。这样不但可以在价格上更加实惠,也便于苏宁根据市场需求对海尔产品的款式、价格、性能等提出更高要求,而且海尔产品在苏宁体系内的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等将更加快捷便利。海尔、苏宁分别是家电制造业和销售业巨大,双方的此次牵手标志着国内家电零售商与制造商首次超越“采销”关系,实现跨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国家电零售的竞争已经从渠道空间资源的竞争过渡到市场需求资源的竞争。另一方面两者的亲密接触势必会造成家电格局的变化,引起整个家电业的震动。强强联手组建专门的经营公司,这是供货商和零售商之间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意味着商业品牌的定位与供货商产品的定位之间的差异将形成合力,形成供应链之间的分化合作。苏宁与海尔的合作预示着中国家电厂商、商家将由以前的互相博弈转到真正的竞合时代。不仅是海尔,另一家电制造巨头格兰仕也开展了与家电零售商的合作。2004年12月6日格兰仕、国美两大家电巨头有关人士在北京就双方从企划、供货到售后等方面建立紧密伙伴关系进行深入沟通。此后一周苏宁与格兰仕也进行了类似的沟通。从2005年1月1日起“美苏”与格兰仕进入新的战略合作阶段。作为供应商的格兰仕在为国美、苏宁提供产品的同时,企划与宣传也将与之相应,分销信息化系统也将对其提供支持。而国美、苏宁则保证在其门店的格兰仕产品的销售,同时积极响应格兰仕的研发和生产计划,让其专柜处于良好的销售状态。在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中国家电零售巨头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综合商业资本和品牌影响与外资商业巨头尚有相当的差距,但在与本土家电制造企业的沟通上却拥有更多便利。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企业与本土家电制造商加深合作,可以借助商品资源的竞争力加速提升整体竞争力,加速与家电制造商的沟通与合作是它们应对外资“入侵”的最好办法。随着外资零售巨头的进驻,众多家电制造企业将在这一轮变化中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厂商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的微妙变化也将在战略合作方式及促销手段等实际利益方面有所体现。国美总经理李俊涛表示,厂家、商家、消费者的多赢局面,首先需要厂商之间放弃单极思维,联手优化供应链,形成厂商之间真正的战略联盟及良好的互惠互利互动关系。3.5 家电零售业的挑战之一——外资家电连锁的进军根据WTO协议,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商贸流通领域结束过渡期,正式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的零售业首当其冲,但实际上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家电零售业。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家电零售总额约为50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2%。外资对家电零售业5000亿元的大蛋糕是觊觎已久,现在门一下子全打开了,狼就会蜂拥而入。事实上,全球500强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早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并占据了一定的家电市场零售份额,而国外专业的家电连锁巨头如美国百思买、日本小岛电器等也已经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初步考察,种种迹象表明留给国内家电连锁企业构筑堡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中国零售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后,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应该是他们首选的目标之一。外资家电巨头利用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和物流配送优势对中国的家电连锁零售构成全面冲击已是在所难免。目前国内家电零售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国内家电零售市场更是被国美、苏宁、永乐三大巨头垄断,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80%。沃尔玛、麦德龙等一些零售连锁巨头目前还没有对中国的家电零售构成威胁,而美国百思买这次却是真的来了。2005年3月底百思买成为第一个进入国内家电零业的外资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已经在上海设立亚太区的总部,在深圳建立华南分公司,下一步的行动将是在武汉等生产制造和物流交通较发达的地方继续分布采购中心。据百思买全球副总裁、亚洲采购总监吕维民透露,百思买总部在全球家电市场的采购额达180亿美元,其中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达72%,主要的中国本土供货厂家有上广电、长虹、海信、海尔等。百思买这次来到中国,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是了解中国的零售市场,为以后的开店铺路;其次是了解中国的供应商,熟悉供应市场,以及如何与中国的供应商打交道;最后才是物色一些适合直接采购销售的中低档商品,以丰富超市商品层次。外资家电连锁企业都有一个长期的“中国策略”,即进入中国初期没有赢利计划,在零售上搞“倾销”,以国外市场的赢利来贴补中国市场,这必将给本土家电连锁企业带来致命的价格压力。未来五年惨烈的价格战等待着本土家电连锁企业。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和外资家电连锁企业的竞争将直接展开。外资渠道拥有全球数量众多的连锁店面以及成熟的流通业运营经验,这些都将对本土品牌渠道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然而百思买的进入并不会立即对中国现有的家电零售格局形成巨大冲击。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还停留在以低廉价格为导向的阶段,百思买所倡导的以服务为导向、扩大在线交易比重的模式不可能在中国迅速推广,现在百思买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占据空白市场,与本土企业实现双赢。此外,尽管外资家电零售企业拥有品牌、人才、营销技术、资金、管理能力等优势,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外资家电连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会面临陌生的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的冲突。而目前国内效率低下的物流体系、数量众多的供应商、资源分散的售后服务等,都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无形“门槛”。这为本土家电零售企业赢得了强身健体的时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百思买以及未来外资家电连锁企业的进入对于中国的本土家电连锁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本土家电连锁企业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又没有榜样可以学习时,会遭遇发展的瓶颈。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应虚心向洋家电连锁学习经营管理精髓,再结合中国特点,创立中国特色的连锁模式,靠管理创造利润,靠创新获得生机,这也是中国家电连锁的必由之路。相关链接:美国百思买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零售和分销及服务集团,包括美国“百思买”零售店、加拿大“未来商城”、Magnolia Hi-Fi以及热线娱乐公司,在北美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集团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在2003年全美财富500强中排名第78位,全球财富500强中排名第188位。截至2004年3月,它在北美已经拥有了超过750家店,并且每年以70~80家的速度增长;2004年收入达245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16%。3.6 家电零售业的挑战之二——国有资本的进入国内家电零售连锁行业基本上是民营商业资本扮演主角。而国有商业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在这个行业中的影响和作用微乎其微。这样一种资本态势不能客观反映中国主流商业资本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近5000亿元的巨大市场,国有商业资本应该也必须有一席之地。2004年11月2日,也就是在我国零售业大限之日来临的前夕,一家叫易好家商业连锁公司在深圳特区宣告成立,使我国民营资本唱独角戏的时代正式终结,把我国的家电零售业推进了一个新时代。易好家的大股东是中国建材百强企业之首的中国建材集团,是由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特大型企业,占有60%的股份,其余40%的股份则由日本三菱商社持有。首期斥资5亿元巨资全面进军家电零售业,以AV、白色家电、通讯、数码等家电产品为主营业务。易好家不但具有国有商业资本,同时又有国际商业资本成份,更可怕的是它来势凶猛,一成立就直指行业老大的位置。按易好家的计划,在2005年开始启动“大华南战略”:在华南区开辟广州、佛山、珠海、福州、南昌等新市场,门店数量达到15-20家;到2006年将进军华北市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新开15家以上的门店,年销售额将突破70亿元,并进入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三甲的行列;到2007年开发华东市场,连锁版图将圈进上海、杭州、南京、宁波、无锡、苏州等地区,门店数量达到50-60家,形成华南,华北和华东的大三角连锁框架,年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到2009年将覆盖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门店数量将达到100家以上,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家电连锁品牌。对于国有资本进入家电零售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陆刃波认为,以前国内的家电连锁业基本上是民营资本垄断,竞争还不充分,存在很大的机会。国有资本介入后将有助于改善家电零售商靠挤压上游制造商来获得利润的现象,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国有资本进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则认为,国有资本进入家电零售业,是中国应对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发出的重要信号,具有象征意义。目前我国家电销售终端的竞争还局限于新旧业态之间的竞争,虽然在同类型的家电连锁企业如国美、苏宁之间也有竞争,但竞争程度小于外界预期。家电连锁业的全国性扩张,与其说是抢占全国性的网络终端,还不如说是共同培育一个新兴的行业。现阶段的竞争只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张,还是处在一个成长性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在中国发展家电零售业有着非常好的外在环境。一方面国家对零售业的政策不断改变,限制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中国家电零售企业有很好的上下游资源,上游资源——中国家电制造业的能力越来越强,货源充足,下游资源——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中国已成为除北美以外的第二大家电消费市场。我国家电零售市场不但容量大,并且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竞争又不激烈,这是各方资金看中该行业的主要原因。3.7 家电零售业的出路中国零售业大门后外资家电巨头登陆中国,中国家电零售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首先,与外国家电零售商相比,如果打价格战国内家电零售商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而其服务的操作空间却很大。国内几家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在服务水平上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与国外家电零售巨头抗衡。前面提到国内家电连锁业采用以服务取胜的新竞争手段,表明家电连锁企业正在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整体产业升级,以应对中国家电零售业的逐步开放和外资家电连锁企业的大举进入所带来的挑战。其次,中国家电零售业还应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明确顾客需求,提供超值的服务和高质的产品,避免低级无序的恶性价格战。与上游的家电制造厂家共同商讨和制定产品计划、供货周期,甚至帮助上游厂商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在产业链中达到“双赢” 。最后要创名牌家电连锁集团。品牌是家电连锁经营的生命,没有品牌,尤其是没有知名品牌,是难以做大做强的。家电品牌必须具备三要素:一要有较高的知识含量;二是要有过硬的质量以及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三要有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品牌一旦创立,就要很好地维护、发展。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85%,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2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16.7%,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一)信息化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二)品牌化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三)集团化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四)国际化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

【编者按】: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 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精品学习网我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论文写作方向,能独立查找、分析和翻译外文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并结合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供应链实践活动。本文基本要求贴近实际生活,最后所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

论文写作中的基本要求:

1、根据论文研究方向,独立进行文献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

2、能够独立查找、翻译和分析外文资料;

3、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独立分析、写作、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

三、计划进度:

12.9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

1.5 完成开题报告

1.6 准备文献综述、英文翻译

1.21完成英文翻译

1.22整理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及正文

3.20完成文献综述及正文

4.20提交论文初稿

5.15提交论文修改稿

5.28完成论文全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系 主 任 (签名) 年 月 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