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徐灵胎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发布时间:

徐灵胎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著作若干 喜跟帖,现在出版的清代著名中医大家叶天士的一个“长帖”《临证指南医案》就是和徐灵胎同志的跟帖一起出版的。《难经经释》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出版了,此时的徐灵胎对中医的了解估计已经比其他的同志强了。 然后他还很不满意,击鼓再进,又顺手注释了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也不能说叫注释,应该说是对《神农本草经》中一百种他比较熟悉的药物进行了研究。 这本书后来也出版了,叫做《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是在他四十四岁的时候出版的。 后来他快马扬鞭,在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后,又写了著作若干。 《慎疾刍言》 有钱人找徐要长生不老药,圈内老中医给其温补之药,说是长生不老药,此乃圈内秘密。他在《慎疾刍言》的序言中说他自己在学习了中医以后,看过的中医书“批阅之书约千余卷,泛览之书约万余卷”,这句话算是把徐成功秘诀道出。人参 很多家庭本来就没有什么钱,结果患了病后医生给开了人参,为了在道义上过得去,家人砸锅卖铁,好多人把房子都卖了来买人参治病,其实好多人都不适合服用人参,最后是家破人亡,人财两空。 这个问题被徐灵胎同志发现后,他感觉很有必要纠正一下这股歪风,于是马上拿出辛辣的大笔, 写了一篇《人参论》,放在他出版的书《医学源流论》中 。 这人参补气是不假,但也得分个时候啊,当患者的病证中有风寒暑湿、痰火郁结的,再给用人参,那就会把邪气补住(当然,他说的这个话也有点过了,药方中配合其他药还是可以用的,但一味蛮用是错的),所以天下的人千万别以为人参是有病必服的补药啊。 对于过分使用人参的后果,徐灵胎写的这段话比较好,我给全文录下:“遂使贫之家,病或稍愈,一家终身冻馁。若仍不救,棺殓俱无,卖妻鬻子,全家覆败。医者误治,杀人可恕,而逞己之意,日日害人破家,其恶甚于盗贼,可不慎哉!吾愿天下之人,断不可以人参为起死回生之药,而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系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惜物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如此存心,自然天降之福。若如近日之医,杀命破家于人不知之地,恐天之降祸,亦在人不知之地也,可不慎哉。” 《兰台轨范》和《慎疾刍言》 在七十二岁和七十五岁的时候,徐灵胎分别出版了《兰台轨范》和《慎疾刍言》两本书,其中《兰台轨范》尤其值得学习中医的朋友一读,其中把一些病证的治疗方法,从《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后世的《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给理顺了一遍,都是他精选的方子,会给您的临床以启发的。好友袁枚 他的老朋友袁枚并没有忘记他,他亲自来到了徐灵胎的家乡。 在江南迷蒙的烟雨中,他久久伫立,回想着自己当年乘舟前来拜访的情景。 然后他拜访了一些被救治过的患者,写出了一篇著名的《徐灵胎先生传》,收入了自己的《小仓山房文集》中。 此文流传千古,人们看到了这篇文章,就仿佛又见到了昔日豪气冲天的徐灵胎本人。 徐灵胎其人,虽然外表豪放爽朗,但却实在是做了文人该做的一切,他是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的人,他的学问不偏不倚,根基深厚,他视恶如仇,对医学界的不良现象毫毫不留情,实在是中医界少有之人。 《洄溪医案》 就是王孟英给收集,并在批注以后给刊行的。

徐灵胎(公元1693 -1771年),名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家是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徐韫奇有超群才气,好古而博学多闻。其祖父徐?,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考上鸿博科举人,官做到翰林院检讨,是当时的文苑名流,参加过《明史》的纂修。其父徐举浩,精通文学和水利学,平生专于研究诗文。徐灵胎小时候身体柔弱,于是比较重视体育锻炼。他深信古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说法,并且落实在行动上。年青时他喜欢学习各种武艺,曾专门学习武艺两年,练就一身好筋骨,力气很大,可以举起三百斤重的大石。他四肢很灵活,却又思维敏捷、头脑机灵,到晚年都身、心强健。

黄元御厉害,陈修园:讲课执着于伤寒原文,附入内经机理,《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两本核心不偏不倚,陈老爷一生行医,治学严谨。徐灵胎:讲课只点出少量关键点,讲的精而少,更注重提点,同样有些瞧不起时医,徐老爷一生被皇帝召唤三次去治太医治不好的病,水平可见绝顶。黄元御:特别注重肝肾脾的小循环和五行大循环,注重互相之间的影响,但是个人感觉黄元御的理论知识要更丰富一点,他的有些用药经验与徐灵胎和陈修园相反。

陈修园的影响力比徐灵胎大的多。 到了胡希恕这里那是讲的最通俗易懂的了,而陈修园亦仿效徐灵胎,著《新方八阵砭》,对景某新方作了全面的针砭。不论陈修园对景某的议论是非如何,但从其著书立说的观点、就很好。

登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学校历史

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8年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

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

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徐州医学院

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

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

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

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

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

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

学术资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9年,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00年,徐州卫校并入。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

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州医科大学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徐州医科大学(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徐医大(XZHMU)”,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9年,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00年,徐州卫校并入。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截至2020年12月,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全日制在校生16337人,其中,本科生13318人,研究生2591人,留学生428人。

院系设置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江苏省级特色专业5个,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4个,江苏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1个;共有5门国家级课程,获批立项省部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2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江苏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诊断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机能学试验中心、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9年,学校5项课题获批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立项;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2项获批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5项获批立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1项获批立项;截至2020年12月,学校累计获得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重点(精品)教材40部,其中2020年,组织学校7部教材参评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遴选工作,4部教材获批立项建设。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学位授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江苏省双创团队:麻醉学(曹君利)、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郑骏年)江苏科技创新团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曾令宇)、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郑骏年)、麻醉与疼痛的基础和临床应用技术研究(张励才)、肿瘤生物治疗(裴冬生)、全麻药物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张赭)科研成果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获批资助经费创历史新高。项目数和直接经费数较2019年度分别增长21.3%和5.5%。学术资源学术期刊《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 ,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有馆藏书刊11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04万余册,生均图书50册。电子图书198.8万册,电子期刊64380种1830855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48个,有阅览座位2369个。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 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徐州医科大学的代码是:10313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封面

徐州医科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1所重点医学专科院校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学校历史

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8年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

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

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徐州医学院

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

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

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

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

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

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

学术资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研究生院复试前等老师打电话。直接打电话其实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比发邮件显得唐突很多,而且面对陌生电话,导师也有不接的可能,即使接了,因为彼此不熟,加上如果你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很有可能让导师记不住你是谁,或者是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研究生院复试前需要深入了解导师论文和研究方向,对于导师的研究方向要有所了解,一是考察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是一本高校,之前是徐州医学院,它这临床医学和口腔专业都非常不错,当然,医学类的就业至少需要硕士以上学历,选择学医就要不断的学,一生都在学!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字数

六级380以上或者通过学校最后组织的终极英语考试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目前是这么个规定

徐州医学院考研试题

链接: 

提取码: tz4q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论文字数应不低于25000字,具体请参照学校发布的相关政策,或者咨询你的导师。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校对论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硕士的话,文科一般要求最少在3万字以上,理工科至少在2万字以上,博士的话,文科在10万字以上,理工科类在6-8万字以上。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论文抽检

不能。1、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的各主要科目的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及以上,即不能有挂科的情况出现。2、在平时表现方面,理工科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要跟着导师进行一项或多项与本学科有直接关系的项目研究,并得出阶段性的成果。文史类的硕士研究生也是要进行研究,并且在就读期间要有被国家权威机构、期刊或权威网站收录的专业论文,这一部分越多越好。3、在毕业设计方面,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一定要有明确的数据及资料支撑,严禁抄袭,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好是自己参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研究的报告,这样更有说服力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2022年徐州医科大学复试于3月26日开始。一志愿复试时间定于3月26日至3月28日12:00,具体复试内容及要求参见《徐州医科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为确保考生和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22年该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网络远程面试方式。参加复试考生必须在3月24日12:00前通过网上缴费平台缴纳复试费80元(支付宝扫码付款),未按时缴纳复试费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