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徐州医学院学报投稿

发布时间:

徐州医学院学报投稿

已经查过了,这俩都不是核心期刊目录当中的。

世界中医药

徐州医学院

查看核心类的期刊可以到目录下:

呵呵呵您是在开玩笑吗?您说的那本徐州医学院学报就是科技统计源的核心期刊,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徐州医学院而您前边说的是非核心期刊,这之间是不是很矛盾呢?如果是非核心期刊的话要在700-800左右一个版面期刊不同对于版面费也是不同的,版面费是取决于您的字符数的

滨州医学院学报投稿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1.1 来稿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1.2 单位与姓名 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和邮编应列于文题下面,文末请注明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以便于联系。来稿须附第一作者单位推荐信并盖公章,注明稿件的真实性,并说明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等。作者自留底稿,文责自负。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给回执,6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恕不退稿。 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 来稿时请说明。稿件由学报编委会最后审定并决定取舍。确定发表后由编辑部通知作者本人邮寄软盘(文稿请以word存盘)或将电子稿发送至本刊信箱,并收取一定发表费。1.3 该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和光盘形式出版。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清。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该刊将做适当处理。

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散文、小说,包括:报告文学?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对症下”,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新闻、诗歌、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有40多篇获奖朋友。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什么格式的稿件,这两点非常重要、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徐州医科大学(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徐医大(XZHMU)”,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9年,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00年,徐州卫校并入。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截至2020年12月,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全日制在校生16337人,其中,本科生13318人,研究生2591人,留学生428人。

院系设置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江苏省级特色专业5个,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4个,江苏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1个;共有5门国家级课程,获批立项省部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2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江苏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诊断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机能学试验中心、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9年,学校5项课题获批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立项;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2项获批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5项获批立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1项获批立项;截至2020年12月,学校累计获得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重点(精品)教材40部,其中2020年,组织学校7部教材参评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遴选工作,4部教材获批立项建设。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学位授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江苏省双创团队:麻醉学(曹君利)、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郑骏年)江苏科技创新团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曾令宇)、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郑骏年)、麻醉与疼痛的基础和临床应用技术研究(张励才)、肿瘤生物治疗(裴冬生)、全麻药物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张赭)科研成果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获批资助经费创历史新高。项目数和直接经费数较2019年度分别增长21.3%和5.5%。学术资源学术期刊《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 ,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有馆藏书刊11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04万余册,生均图书50册。电子图书198.8万册,电子期刊64380种1830855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48个,有阅览座位2369个。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 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是一本高校,之前是徐州医学院,它这临床医学和口腔专业都非常不错,当然,医学类的就业至少需要硕士以上学历,选择学医就要不断的学,一生都在学!

这个,徐州医科大学,我还真没听说过啊好像不是九八五也不是二一一,这个好像不是是

徐州医科大学代码是1031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徐州医科大学简称徐医大,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学校历史

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8年4月10日,徐州市有关部门拟出《关于成立徐州医学院专科学校的方案》(草案)。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

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

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5日、26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学生50名和15名教职工于先后由新海连市(连云港)迁往徐州,并暂编为58级的一个班。

徐州医学院

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

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

1975年1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批准,附属医院卫生学校成立。

2002年3月15日,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学校与徐州市东方专修学院合作,举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华方学院。

2005年2月,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新校区为主校区,淮海西路校区为西校区,原在东校区的成人教育学院迁至主校区,东校区不再办学。

徐州医科大学

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江苏省级特色专业5个,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

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

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

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项目数和直接经费数较2019年度分别增长21.3%和5.5%。

学术资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好投吗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9年,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00年,徐州卫校并入。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

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是一本高校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学校历史

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8年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

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

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徐州医学院

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

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

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

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

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

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

学术资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关键是要给钱哦

温州医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独家) 西部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药 临床骨科(浙江二级) 安徽医药 海南医学院学报 实用骨科杂志(中华医学会分会杂志)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 上海护理 护理研究 腹腔镜外科杂志(浙江二级) 山东中医 河南中医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部外科杂志 上海口腔 华西口腔 口腔等专刊 温州医学院学报(浙江二级) 实用药物与临床(浙江二级) 肝胆胰外科(浙江二级) 肿瘤学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医师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医药导报(浙江二级) 辽宁中医杂志(浙江二级) 解放军护理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药房(浙江二级) 上海针灸(浙江二级) 临床肺科 中国医药导刊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浙江二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生(浙江二级) 浙江二级无课题文章不收,针对小学科及部分发表量少的杂志未列出,尽量指定目录不指定期刊,同时以本单位目录为准! 北大核心2012版(不指定刊物) 医药导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大学报医学版 江苏医药 江苏中医药 这都是可以操作的,先把文章发俺社里,社里审核。。。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