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艺术为主题的美术评论文

发布时间:

艺术为主题的美术评论文

第一次看到郭建明的画集时,不由觉得眼前一亮。这位具有旺盛创造力的青年画家。在笔端倾注和营造了一个墨色辉映、意境生动的水墨世界,每一位水墨人物都在画作中绽放着生命的光泽,真实而夸张的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像一首唯美的赞歌,穿透灵魂与时间、空间的距离。我是以一种极度兴奋和庄重的心情来看完郭建明的画集的。“70后”的郭建明还比较年轻,这个阶段正是人生中攀爬知识高峰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作为一名艺术家思想性和创造性如泉涌般源源不断的黄金期。我兴奋于年轻的郭建明在水墨人物创作中扎实的笔墨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悟性,较之其他同龄画家更多的思考、勤奋与揣摩,更使他的画风日渐成熟,绘画语言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郭建明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在勤学与苦练中,他神游于自己惨淡经营的水墨世界,用智慧与才情雕琢笔墨。这种少有的沉静和对艺术的虔诚,在时下画坛中尤其值得称赞。每一幅不同时期的画作,都是他反复探索与尝试以求提高“意”与“境”的心灵轨迹。捧读郭建明的画集,其实,我是以一种庄严的肃穆与画家对话,展读他的精神风貌与才情睿智。在读到源父先生《传承与变通》一文中对郭建明“以自己的独特视线与酣畅痛快诠释着一种心境的自由与笔墨的感性认识,以一个诗人的情怀在笔墨之外吟唱着一首和谐完美的自由与经典的心灵之歌”的评价时,我觉得这是对郭建明和他的画作的最好诠释。这种境界得来不易,郭建明是用心的画画。水墨画的画法确切说应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画”的角度看,画家要趋于自觉产生、自由把握之境,须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画外功上狠下工夫。这一点,郭建明的勤奋可以为他积累足够的功底。在郭建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读出他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的印痕。同时,郭建明又是以开拓者姿态默默耕耘于现代水墨创作领域。其引人注目之处虽是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和对传统的深切研究,但在其背后却是经年累月对传统的深切研究。当今画坛,传统文化与西方美学思想同时对绘画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郭建明的作品能够以独特画貌引起同行关注,可以说是在传承与变通中扣住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之脉,是传统绘画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生发的结果。郭建明的水墨人物的总结各家各派优长的基础上,依据其个性、气质、专长和兴趣追求,营造了朴素而又丰富的清新画风。在他的人物画中,具备了积淀深厚的传统国画中清健娴雅、飘逸洒脱的特征,同时又在笔墨沉厚中透出明快,古典意蕴与时代气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郭建明注重在表现造型、神情刻画的同时,更讲究发挥用笔、用墨、用水的综合效应,追求更强的墨韵特色,使一贯只注重主题性情节表述以及素描加笔墨的格式,走出样式单调、语言枯燥、彼此雷同的困境,从而使水墨画的艺术面目大大丰富,具有生命的张力,焕发出勃勃生机。郭建明的许多作品可圈可点,值得我们用心品读。《南疆八月》、《戈壁轻风》等作品,极富风格意义,非常优美。但这风格是郭建明私立的风格,作品诗意地表达透露出超越田园境界精神家园的向往,弥漫着自然的灵性;《光明之路》及以煤矿工人为表现题材的系列作品中,以“水墨雕塑”的语言,折射出更为现代的气息和人性内函,引起我们对生活底层的工友们的关注,并被画作中蓬勃向上的精神意志所感染;《春城》、《沃墅》等作品,则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现实的画卷,生活气息浓郁,无论笔墨技法还是结构章法,都表现出虚实、浓淡、藏露、燥润等审美关系,都指向“气韵生动”这个终极目标。

1872年克洛德.莫乃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乃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已,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了个180度转变,好象莫乃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为何莫乃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莫乃背弃了关于勒阿佛尔港传统的种种表达方法,而更趋向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感受,传达出自己对日出的鲜活印象,将常识之类搁置一边,竭力捕捉最初朦胧印象,并将其凝固在画布上。他试着画出的是我们打量世界时实际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我们料想我们会看到的东西。因此开始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抗拒,勒阿佛尔港的日出怎么是这样的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观察,人们发现,当船衬着城市的背景出现时,在特定的光线下从特定的角度看去,船似乎真的是在城里行驶,有时海天会浑然一色,我们实难分辨何为大海,何为天空。每件成功的艺术品不可或缺的东西究竟为何,那就是--一种能令我们重新发现现实中遭歪曲、忽略的一面的能力。

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本学期,我选择了“世界美术赏析”这门艺术学科进行了选修。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逐步了解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学下来收获很大,我逐渐可以感受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那作品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笃定,那种归属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在他的作品中的寓意;了解了被可视为法兰德斯巴洛克风的具体象征的鲁本斯的作品;当然还有现在被我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油画之一的伦勃朗的“泰特斯”等等这些经典的西方美术艺术。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我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在我看来从实际情况作为起点,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产生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高分低能 ”是一种表现。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和专业文化,并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要呼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艺术教育恰恰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心中具有崇高理想和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所以要适当的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这也是我选择这一课程的原因之一。在为时一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时,我经过查阅资料将结合俄国伟大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按照一般鉴赏的程序对其进行简单的艺术鉴赏: 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者:列宾 列宾(1844---1930)是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艺术巨匠。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伏尔加河上纤夫拉纤的情景。这幅作品创作于1873年,花了三年的功夫才完成。现收藏在彼得堡俄罗斯美术馆内。 1、作品画面介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于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详细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于。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 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棕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鞑靼人。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 (列宾在冈宁和伊卡尔两个人物身上曾作过一些改动,尤以伊卡尔缠着白布的头改动得最多)。 2、作品给读者的感觉? 当我第一次面对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首先感知的是蓝蓝的天、辽阔的伏尔加河,十几个姿态各异的纤夫和他们艰难地拉着的船舶。但仔细体验画面中所产生的劳动者的力量却在视觉上似乎受到一种猛烈的撞击,产生一种说不清的瞬间直觉的审美愉悦。一般而言,感觉都是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感觉的最好的接受方法是体验,语言则往往难以传达某种感觉。因此,人们即使产生了某种感觉,也往往难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智力成熟、语言丰富的成年人来说即为如此。但是,感觉不管再微妙,总还存在大的趋向性,那么,具体联系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压抑、悲怆和深沉。 画家列宾的这幅著名油画,是他经过十多年的构思、绘制和修改才完成的。这幅油画在反映列宾的思想感情方面很有代表性。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我看出画家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每一笔、每个人物身上,也渗透在画面的色彩和景物的布局上。所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从画的整体上认真地体会,就会体会出画家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即对沙俄反动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画的是人物群像,从画中人物的不同衣着、外貌、动作以及神态,我们可以深刻领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这幅油画是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时,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经过反复的思索和修改才完成的。作者在描述这幅油画时,他的观察是从前到后依次进行的,描述时抓住了人物的衣着、外貌、神态的特点,并展开了适当的想象,把人物的外貌特点和他们的身份、地位、个性结合起来,使每个人物都有了鲜明的个性。11名纤夫,作者着重描写了4个,从年龄上说,有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从职业上说,有破产的农民,有从事拉纤的工人,有退伍的士兵,他们代表着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承受着沙俄时代反动统治者的统治和压迫,都过着悲惨痛苦的生活。作者这样描述,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3、作者如何使观众产生这样的感觉? 这一过程主要探究作品产生某种气氛和感动力的原因。其途径一是社会角度,一是形式角度。从社会角度探寻,指的是将画面中的形象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以此解释画面形象之所以给我们造成某种感觉的原因。从形式角度探寻,则是注意研究作者通过对点、线、面、体、空间、光色、材质等造形元素的处理,以及对规格、比例、均衡、对称、反复、节奏、对比、协调、虚实等组织方法的运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 我第一次看到它,就因震动而再也忘不了它。我也曾经在不同的河流上背过纤。学会在河水不是太急,因而纤绳还不是过于沉重的时候,将纤板稍稍上移略略高出肩头,并将右胸尽量前挺以紧贴纤板,使纤绳不致于扣进肩头的肉里。但当流水很急船又满载时,就只有听任纤绳深深勒进皮肉,磨出血来也顾不上地身体前倾,几乎触及地面,靠肩胛骨拽着纤绳前进了。肩膀的骨头是否过硬,是一位纤夫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我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纤夫,因为我并不专以背纤为生,只是偶尔背背纤而已。也正是偶尔背过纤,让我深知真正的纤夫有着怎样的体魄,承受的是怎样的艰辛,从而对真正的纤夫怀有一种含有敬意的复杂感情。这也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下子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曾经以为再也忘不了那幅油画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却已将它遗忘多年!直到今夜的雨声和我幻觉中江水上涨的轰鸣声将它送回。自责之余,又联想起当初喜爱这幅画和被那纤夫形象打动的,并不仅仅是我或少数人。今天忘却这幅画乃至忘却纤夫的,哪里又仅仅只是我?忘记一幅画当然算不了什么,然而忘却纤夫呢?似乎并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实生活。事实上,退不退出现实生活是无关紧要的,一曲《纤夫的爱》不是风行全国,让两位歌手唱红了?今天人们欣赏不已的,是《纤夫的爱》在卡拉OK中的悠闲缠绵画面,是“在纤绳上荡悠悠”的“纤夫”了。问题并不在于这支歌中纤夫形象的虚假,而在于人们欣赏虚假,欣赏缺钙的“美”。因此,忘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实质是忘却那种有着阳刚之气的,能够承受一切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

以艺术审美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浅谈生活中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包装设计4个字可以改为你所做的必要设计。 《浅析油画前景》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提供一些艺术设计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2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4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5标志设计与图形艺术的结合 6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 7浅析品牌包装设计 8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9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 10.现代标志设计与原始符号情结 11.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利用12.浅谈住宅发展的趋向13.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14.现代与传统的对话15.浅析家居装饰中的表现艺术16.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17.艺术格调住宅18.国传统图案纹样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19.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探讨20.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21.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22.色彩设计与广告宣传效果融合23.艺术特性在广告中的把握24.情感设计广告创意中的再创意25.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26.现代消费心理对广告设计的影响作用27.中华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28.浅议中国品牌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29.室内设计新趋势30.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

以艺术家为主题的论文

: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不仅能在某种艺术形式中得以体现,还能表现出创作者对社会或是生活的内在感受。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由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三者组成。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品格调的高低,艺术修养的高低体现着高超的专业技能、独特的个人风格及特殊的感受能力,与画家的自身修养、生活经验、专业技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艺术创作者;艺术修养;形象思维;创作表现 荣格说,艺术说到底就是归结为人格,无论艺术家有什么样的思想尝试,只有在找到可行的表达方式之后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可行的表达方式就是艺术家品质与睿智的综合体。 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的诞生,绝不仅仅就是从开始到结束的这段创作过程,它是与创作者本人的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感受能力、思维能力、精湛的技艺等分不开的。这就属于我们所说的艺术修养。而艺术修养的形成不但取决于创作者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而且与他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所处的社会背景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创作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外在的表达方式,同样的表达方式,个人的艺术修养低,表达方式的结果则显得浅薄;个人的艺术修养高,表达方式的结果则显得有内涵。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对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对创作者艺术修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进行分析,就十分必要。 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则是在长期的磨练与学习中获得的,是从创作者的生活、学习、等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的对艺术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一、审美感受能力 艺术的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素材的积累、创作主题的确立、作品的构图、表现手法的运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斟酌。虽然艺术有时不一定要经过严谨的思考,有时只是随手而来的成功,但艺术的创作必然会受到思想意识所支配——审美感受能力,没有审美感受能力的创作者不可能创作出深层次的艺术作品,作品也就失去了艺术所具有的意义。 这种审美感受能力,就是指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种是对审美对象外在(如颜色、形态等)的感知能力;其二是对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如情绪体验等)的感知能力。在这两种感知能力中,要求艺术创作者不但要形似,还要在外在形象中体现出内在的精神,从而体现出作品的内在价值,这就类似中国文人画一样,通过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物象体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一样,即借物言志。 席勒指出:“审美感受能力是时代最迫切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人类对生活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能唤起观察力的改善”。如果画家缺乏对美的感受,他就不可能将美升华到作品中去,也就不可能创作出具有内涵的高层次艺术作品。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艺术创作者要在深入生活,在实践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审美感受能力去发现和挖掘内心认为美的东西。创作者在深入生活中,在实践中收集积累素材,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能力去挖掘能够表达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想的创作主题。一个好的创作意向,一个优秀的创作主题,它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审美能力,必定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外在反映,经过艺术家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段把这种美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启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二、形象思维能力 什么叫形象思维?人类的思维方法可分两大类:一是逻辑思维;一是形象思维。前者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抽象的,理性的。后者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外在实际形象,是具体的,感性的。当人们通过逻辑思维,对客观事物获得正确的本质认识之后,就要进行形象思维,使抽象的概念建构于形象化之中,尤其是艺术创作亦是如此。 艺术作品对于欣赏者所起的作用是间接的启迪与感化而不是直接的说理与教化。它要表达创作者的内在情感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所进行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因此,它只有利用形象来引起欣赏者丰富的联想,才能得到感染与启迪。既然形象是艺术创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那就必须认识它,捕捉它,运用它。无论是在创作的构思阶段,还是在制作阶段,都要把形象放在首要位置,时刻从形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掌握艺术创作的特点,加强艺术感染力,才能以形代神,作品的内在价值才会得以体现。 即使是抽象的,或是怪诞的作品(如达达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艺术等现代艺术形式),它的素材仍然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无论如何怪诞,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幻想中所包括的可能存在或将要存在的部分,实际是从已经存在的事物中抽出来,重新构成的。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写意的、还是写实的,追根究底,也没有完全脱离生活实际,是对生活,对当下事物的高度概括,或是感性的幻想而已。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不是完全的反映生活。

《洛神赋》三、作家“疯癫”的必然 弗洛伊德把作家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概括为“精神病的同道和艺术家的白日梦”。在文学理论中,也有“文学乃痛苦使然”的思想,这也就是厨川白村所说的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我国古代也有“发愤著书”说,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说,诗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钟嵘在《诗品序》中也认为,“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这些理论,都视文学为痛苦失意者的精神慰藉和补偿。 前人对曹植本文的创作动机颇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后又见其玉镂金带枕,哀伤而作,初名《感甄赋》,由明帝改为《洛神赋》(《文选》李善注);有的认为作品实是曹植为了“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而作(胡克家《文选考异》、何焯《义门读书记》);也有人认为“感甄”说有之,不过所感者并非甄后,而是曹植黄初三年的被贬鄄城(朱乾《乐府正义》)。这些看法也许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感到在理解和欣赏一篇古典文学作品时,如果过于拘执史实,把作家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历史的直接反映,那也是不足取的。因此从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作品的内容来看,与其将神女看做是甄后的化身,或者是作者的代言人,倒不如将她看做是作者在其他作品中一再抒写的那种无法实现的报国理想的艺术象征,这样也许更接近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当时,作者报国无门,被逐出京城,内心的苦闷是不难想象的。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一种与现实对立的幻象,其功能之一是起着麻醉剂的作用。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实际上与精神病患者是一流人物。应该说,当时曹植的心情已经达到精神病般的“癫狂”。幻想洛神的容貌之美,想象人神的悲欢离合,想象群神对洛神的护驾……可以说,做起了白日梦。弗洛伊德在论述作家与白日梦时就说,“梦”就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它和梦一样都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作家要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那是具有和常人不一样的本领。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说:“不言而喻,艺术家不仅应该有强烈的感受力,而且还应该是容易冲动的人。否则,他可能感受颇多,但就是没有把主焦点感受传递给他人的要求。”⑥艺术家的“感受力”和“爱冲动”就决定了他和正常人的不同,出现某种意义上的心理病态。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卢那察尔斯基认为:一方面,精神疾患实际上是阶级地位的变化、社会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一方面,它是对外界条件变化所产生的合理反应,在制造庸人的主流话语压迫之下,那顺应者便被视为正常,而那反抗者便成为“病态”。这个时期,作家就脱离了世俗生活,摆脱了各种现实关系的纠缠,而进入一个想象的、虚构的、自由创造的境界。这是一个幻想的王国,作家在这个主观幻想的世界中是一切的主宰,是国王,是上帝,是造物主,可以随心所欲地造天设地,呼风唤雨,创造万物或毁灭万物;这是一个虚拟的假定的世界,作家在这个非现实的境界中,可以移花接木,指鹿为马,无中生有,更改一切或重组一切;这是一个似醉非醉,似梦非梦,半醉半梦,忘我却又超我的迷人之境,身处此境的人,或狂热欣喜不能自持,或心醉神迷忘乎所以,或移情化物人我莫辨,或多愁善感恍如变了另一个人…… 曹植从小就才思敏捷,深受曹操的喜爱,在那样的皇宫里成长的聪明孩子,可以感受权力的魔力,可以体会受宠和失宠的天壤之别。本来相信自己要继承父位,权倾四野了,可命运和他开了天大的玩笑,皇位成就他人,喜欢的美女成了他人的妻子,好友身首异处,自己也被赶出了京城……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不忍又能如何!那就只有苦闷了,总的来讲,作者产生苦闷之情原因有二:一是“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失落无限。二是以此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懑。所以,就自然成了“发生变态的心理反应”的人,在文学的天地里,忘我地想象,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可以把洛神描写得闭月羞花,沉鱼落燕;可以和这样的美女谈恋爱甚至做爱;可以在洛神离去后自己驾起小船逆水而上,在长江之上任意漂泊不知回返;可以不得不“归乎东路”,但仍“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我们作为凡人,不能耻笑艺术家的这些行为,因为“在文化和生活方面都失去平衡的时代,在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一切正常的人都在为种种矛盾所苦恼,都在寻找对矛盾特别敏感并且能够特别外露、极富感染力地表现负面感受的代言人,——在这样的时代,历史正好以其高明的艺术家的双手,敲击着病理学的琴键”⑦。 曹植是一位奇特的作家,《 洛神赋 》也是一篇里程碑式的赋作,百读千品总还有新的感悟和发现。但总感觉探讨得还很不到位,期待方家高论赐教。

作为人类数千年文明史里发明的从业行当中,痛苦与烦恼最多,幸福与快乐也不少的首推“艺术”。如此对立又协调的矛盾体,却引得爱家们前赴后继,种种想使“艺术”概念明确、“艺术”面貌清晰的所谓奋斗与企图、都在“艺术”的晃动感、游离感、模糊感面前俯首称臣——“艺术”仍然是天边的云,看的见,摸不着。而作为“艺术人”的我们又该追求些什么?表现些什么呢?“人生价值”!——一个人在世上走一遭的最好说明……而我们又该怎样去确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在精神荒芜、贫困、堕落、空虚、浮华的围剿之中,当代艺术家们无法对现代生存关系做出抗争的其他选择。没有灵魂、没有道德、没有尊严、没有精神,这使他们抛弃了80年代那种波西米式的精神漂泊和人文热情。物质主义和艺术家们的作品共同勾肩搭背,面对这种道德困窘,精神乏力的现实,我们应该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努力使自己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学艺术的往往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于什么。 虽然艺术正变得越来越服从于时尚的支配,艺术家之中也有一种不断增长的改变自身的趋向。在年轻一代的中国艺术家那里,更重视对当下生存状况,生活方式的表达,以个人感情和体验作为艺术创造的出发点,以期在作品中得到自我的价值。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而是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多创作一些人们的作品,多反映一些生活的作品。虽然艺术也在“全球化”,艺术家们为了生计和利益,辛勤地生产出新出口画去换取美钞,但我们应该明白,也应该理解:艺术的观念化也在改变!它不仅仅在表现为作品的思想性与判断性,其中更是表现在对现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反省。所以我们不管怎么样,只要真正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有所追求、有所贡献,就是对我们各自的人生一个最好的体验! 艺术也不能仅仅按照艺术史的坐标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它必须在社会当中验证它的存在,而在现在,艺术家毕竟生活在尘世间,而尘世间并非真空领域,各种各样真实的、虚伪的、健康的、没落的东西弥漫、漂浮其中,稍一不注意便会沾染到身上,所以,一方面,我们应当格外小心,避免自己被沾染;另一方面,得仔细甄别世间的人或物,越是庞大的形体,越是精美的结构,越可能被污染,所以我们在艺术的追求领域、奉献方式中都要踏踏实实,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价值升华、证实。 历史演进到当代,人们感叹过、愤怒过,但问题还是问题,而且似乎更重要,我们不可能着长衫马褂留着长辫子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同样不可能抱着旧思维走进当代。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催生出信息革命、网络革命。也催生出速度与效率的新实用主义。因此,现实中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处在迷迷茫茫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但是,我们只要静下心来,与浮躁的气氛、心态做斗争,就可以迈出一步了,因为世界正在不断地缩小,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的足迹,不再有新的大陆被发现。今天,我们的新大陆就在我们自身,一种新的角度、一种新的选择,就是一次对世界的掘进。因此,我们应该始终明白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追求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艺术人的情景令人堪忧,在表扬栏上无名倒是处罚栏上“有名”了。寝室里也乱七八糟的说什么大丈夫要扫天下而不扫一家,可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又整夜整夜玩命似的上通宵网,旷课迟到简直是家常便饭,等等。这又谈什么人生价值?也许许多人都比较相似,口里说的与自己做的完全是两回事。只顾自己玩的开心活得潇洒就万事大吉了。就是不想想凡高的默默无闻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大自然的伟大人生价值。以及贝多芬的坚持不懈对音乐的终极追求等... 依我看,确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当前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赶路的人,虽然路旁的风景很美,但我们不能只顾欣赏而忘了赶路,那我们永远是一个迟到者,而路尽头的那个价值目标也永远是遥遥而望不可及了! 所以说我们艺术人只有把握好现在,夯实基本功,踏踏实实,方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自己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了,因为生命的色彩是要自己去涂抹的,浓淡深浅那只有看自己的冷静思维了,千万不要被温柔的环境所陶醉所腐朽,而应该崛起,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样人生的价值在自然而然中会得到升华、得到证实!

物理与艺术为主题的论文

什么要嫁给物理学家?(转)2009-09-25 17:43:02 来自: 傅抱屎(无聊的人类.................)为什么要嫁给物理学家? 作者: 邓元刚 首先,特别感谢中国乃至世界各大物理系杰出的光棍们,没有他们的迫切需要,就没有这 篇文章的面世。 其次,鸣谢以下单位和个人的鼎力支持与无私赞助: 北京大学物理系 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 南京大学物理系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 Department of Physic s, 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of. Stephen Shenk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of. Phil Bucksbaum, Stanford Universit y Prof. Warren Buck,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我们与上帝对弈,尝试解答宇宙的奥秘;我们深入细小的空间,研究上帝留下的最 细微的线索和音符;然后我们用埋在每个原子中的神秘力量阐述世界和星空,实现一个又 一个浪漫的梦想。正因为我们的力量,人类借来了太阳的火焰和光;正因为我们的力量, 人类得以像飞鸟一样展翅翱翔;正因为我们的力量,人类可以与马儿赛跑;正因为我们的 力量,不再需要鸿雁,相爱的心就可以在电话里拥抱;正因为我们的力量,由曾经遥不可 及的漫天星斗构成的神奇画卷缓缓在人类面前展开。 和一个真正优秀的物理学家在一起的时光决不会像女孩们想象的无趣和无聊。恰恰 相反,他会带领你走上一段曼妙的旅程。充满活力、创造力和热情的物理学家不会放弃任 何一个给你浪漫惊喜的机会,因为物理学家的头脑比任何职场精英、工程师或者其他科学 家都更接近艺术,却比艺术家冷静、理智和严密的多。他们能给你依靠的肩膀,却同样可 以给你绝不平淡的生活。 一个神奇的现象 目前,在中国女生眼中,“物理学家”或者“ 物理系学生”是很渗人的。具体体现在,如果某个物理系男生对某个女生说明他是学物理 的,几乎立刻会获得“粪便效应”。具体表现为,该女生会对该男生立刻敬而远之。中国 女孩们似乎认为,物理系的学生似乎和自己不是一个星球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很显 然,这些女孩来自火星。 然而,把罪过都放在女孩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女孩对物理人士 的畏惧,来自她们对物理人士的极端不了解。对一个不懂行的人来说,物理界最知名的两 个人物一个叫牛顿,另一个叫爱因斯坦。前者太过久远,难窥庐山;后者对物理学家形象 的贡献太过负面:乱七八糟的头发和大脑门和永远破旧的衣着。最重要的在于,她们中的 许多人无法理解物理,认为物理深奥难懂晦涩无用,所以宁愿对工程系(引用Abigbangth eory中的一句话:工程学连给物理学提鞋都不配)的家伙们投怀送抱,至少他们做出来的 设计图是看得见的,摸的着的,用的到的;或者对工商管理的人送橄榄枝,尽管他们很多 人是没有个性不知道未来在何方才选择的这个专业。 我为什么要对物理人士感兴趣? 我 们在改变世界,我们一直改变着,还将继续改变这个世界。现在,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物理 学家当老公,你可以自豪的说,这个过程有你亲爱的的一份力量!甚至,他能够改变世界 的进程,也有你贤内助的一份功劳哦! 物理学家拥有性感的大脑。对于众多(80%)智商 介于80~110之间的女生来说,一个物理系的优秀学生足以被称作“天才”——他们的智商 一定在130以上(以后给女伴介绍你的他的时候,就可以毫不避讳的说:“我的老公是天 才哦”),他们能理解的东西或许是你一辈子也搞不明白的。但是,物理学家最优秀的地 方在于,他们的大脑绝不死板,死板者搞不了物理。如果把数学家的大脑比作最难嚼的煮 老的牛肉的话,物理学家的大脑就等同于肘子肉或者牛筋。物理学家被称为科学家中的小 飞侠,是所有自然科学家中最具有创造力,最具童心和最年轻的。想想看化学家,总是徘 徊在各种有毒气体和大小爆炸中,浑身总是弥漫着刺激性气体;生物学家,每天面对各种 病毒各种细菌,不知道哪天就被感染了;数学家,每天研究一些现实中一辈子也碰不到的 东西,是大部分书呆子的聚集地。 可是物理系的学生绝不是书呆子。他们永远不会沉迷 于书本,事实上,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在对物理学识如饥似渴的同时,对世界的其他拥有极 其广泛的兴趣。一个学物理的人一定是好奇的,而好奇使人幽默,不凡及富有情趣。举一 个遥远的例子,物理学大师理查德费曼,在得诺贝尔奖的同时画得一手好素描,会打巴西 鼓,也会经常去酒吧转悠找灵感。他喜欢撬锁,恶作剧,上研究生的第一天被系主任的夫 人教导:“别闹了,费曼先生!”;身边的例子更加不胜枚举,比如一个斯坦福大学物理 系大三学生,GPA常年4.0,各种奖项,同时是地下乐队贝司手,飞碟队队长,游泳队队员 ,还是话剧社主力社员。纵览中国出名的物理学家,大都也同时是国学专家,或能写得一 手好字,或是善吟诗作画。身边物理圈子里的朋友也绝少仅仅一门专的做物理,他们有的 能就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侃侃而谈,有的能就东西方艺术哲学高谈阔论,而且大都有一手好 文笔。他们对社科人文的了解远比社科人文人士对科学的了解深,而且从不像艺术人文人 士敌视科学那样敌视艺术人文。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发掘世界所有的未知,当然,物理 为主。 正因如此,和一个真正优秀的物理学家在一起的时光决不会像女孩们想象的无趣 和无聊。恰恰相反,他会带领你走上一段曼妙的旅程。充满活力、创造力和热情的物理学 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给你浪漫惊喜的机会,因为物理学家的头脑比任何职场精英、工程师 或者其他科学家都更接近艺术,却比艺术家冷静、理智和严密的多。他们能给你依靠的肩 膀,却同样可以给你绝不平淡的生活。 物理学家会不会很穷? 我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样重要。但是物理学家也分优 良中差,不可能完全没有书呆子,也不可能没有资质平平的人。然而我可以遗憾的告诉诸 位,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是想穷也穷不了的。在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物理教授平均年薪 在18W美金左右,较出色的可以有20W出头。而这仅仅是9个月的工资,在暑假的3个学期中 ,大学教授们可以去其他学校当客座教授,还会有5W左右的额外进帐。如果再出名一点, 完全可以来个巡回演讲,演讲的出场费那当然是…综合下来,固定收入可以到30W美金/年 。当然,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头脑是不会局限于这点固定收入的,国家科研基金,专利费, 这都是大把大把的外快,俗套一点的说,越聪明,赚的钱越多。而且,美国大学每六年有 一年带薪年假,好好计划你们的环球浪漫之旅吧~! 30W美金在美国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中美消费水平比例大约在3:1左右,即在美国一块钱大概可以买中国3块钱的东西(日 常用品,不包括电器等)。30W美金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百万年薪的固定收入吧,虽然比不 上一些操盘手CEO,但是基本的奢侈需要是完全可以满足的了。不同的是,物理学家的钱 不是以牺牲健康或者牺牲和你在一起的时间作为代价的。没有无穷无尽的应酬,没有加班 加点。他的工作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当然,只要你愿意,家里的书房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他没有什么太多的机会接触其他美女,他的应酬基本是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而不是酒 会或者舞会,那里是和美女天生绝缘的地点,所以你当然不用担心他会外遇。 好吧,我 相信你说的,物理系的学生很好,可是如果各个专业的男生都摆在我面前,我应该挑物理 系的吗? 必然。 事实上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希望女孩们消除对物理系学生的误解和偏见,尽量把各 个系的男生平等考虑,不过既然已经谈了这么多物理人士的优点,我就得寸进尺一把。是 的,物理系男生当然应该优先考虑!除了以上提过的如此山多的物理系男生之绝赞优点, 还有以下几条补充: 首先,物理系的男生有个性,有勇气。他们敢于选择自己的兴趣所 在,而非随大溜去选那些烂大街的经济系或工商管理只是为了有个工作。 其次,物理系 学生的职业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就算一个物理系男生毕业了不愿意当物理学家突然想去华 尔街了(华尔街最大的团体是500人的USTC团体,其中USTC物理系学生的占多少?最牛的 乃是物理出身)依然有大把大把的投行抢着要,当然是因为上述的诸多原因。投行大鳄们 早就看清楚是学MBA或经济的NB还是学物理的NB了。可以不夸张的说,学物理的人的智商 足够搞定天下任何职业(或许除了数学家,但是数学家…也除去一些靠艺术天赋的,比如 画家音乐家作家),econ和bus那点破东西物理系的学生半年足够搞定了,至于历史系哲 学系,恕我直言…算了还是不说了。而扎实的理科训练带给物理学家的是敏锐的数字直觉 和果敢的判断,这点是大多数连学个统计学都感到费尽的经济商业系学生望尘莫及的。 再次,作为著名物理学家的夫人,你所分享的不仅是他完美的生活,更有他的荣誉! 天 才一般的灵感,艺术家一般的浪漫,智者的稳重,永远青春的心灵,自由支配的时间,稳 定的工作家庭和无上的荣耀。是的,你没有理由再去注意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了。 智慧在物理系隐藏,你的幸福在物理系隐藏,他们等待着聪明的你来发掘!不要再 去忽略甚至远离这些富饶的金矿了,请不要等待物理系男生都被抢购一空了再动手! 谨 以此文献给所有为了人类进步而无私的奉献出自己智慧的伟大物理学家们,谨以此文献给 所有立志成为物理学家的人们。

我与物理学,就是讲你和物理学的事情,你自己最清楚,把你自己的真实感情写下来就是了。不要什么都抄,说学术你可能不会,可你这个貌似和学术没什么关系,文章也没多少技术含量,能自己写就自己写吧,写写培养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是有好处滴。

物理的圆融善美状态就是艺术。所谓圆融善美状态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明明白白,形势和发展得以了然,因而事物的变化和可能有的作用清清楚楚,得以圆融和实现所想要成就的目标。无缺无憾,圆满自在即谓之圆融善美状态。在中文里,因为事物的发展得以了然,对於事物的情况足以掌握,即谓之为能、术、艺或知。艺术是能力的表现,是之为工艺或技术。因为能够预测、计算,是之亦为术、算、数或计。而物理又跟事物有什麼关系呢?物理其实就是事物或物质的关系和联系的说法。而事物或物质的关系和联系根本讲的内容就是事物或物质本身。原来,在自然世界里并没有事物或物质的这种东西,事物或物质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概念。所谓物或事者,不过就是一条一条的界限或界线所构成的一种空间。因为成形、成器得为用,也得产生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在中文里或在西方的思考里,这种空间即谓之为物、事、务和业。那麼称什麼空间为什麼,或者什麼东西为什麼,实则为称呼什麼样的界限或界线所构成的状态。而状态者,即因为位置和地位,产生了一种形势。这种形势即是中文里称之为色、象、相或气的东西。这也就是现在一般中文白话里说的影响或作用。而理者无它,理者正是一条一条的界限或界线。因为一条一条的界限或界线相互间组成的空间会因为相互间的变动而有影响,因而这种空间彼此的关系和联系就清清楚楚,消长变化也明明白白。所以这些一条一条的界限或界线无异於一种取得理解的途径,是而称之为理。因为一条一条的界线或界限得以让事物的关系和联系明明白白,这样疑惑不明得以清楚。所以把这种关系和联系分解开来因而得明,在文字里即称理解。是而理又称之为道、条理或道理。而理者,正是中文里说的纪、己、绎、丝或缕。在中文里,也把理说成是文字的文。文者,即错画也。错画就是纵横交错的界线或界限。若构成形态或影响的作用明明白白,那麼放进心里即能够操控、分析和施加影响,这就是能,也就是艺术了。职是,艺术无它,艺术正是物理的实现,也是物理的表现,更是物理的成就。

变化为主题的艺术设计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篇1 论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与形式美 艺术设计依据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用品、环境、方式等加以设计,试图迎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与情趣。作为人类自我意识的结晶,艺术设计凝聚着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创造性思想加以传达。为满足受众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要求作品必须利用一种规律、和谐、流畅、有序的形式美感传达信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与愉悦感。 一、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 明确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对称艺术形式,对作品文化、精神内涵加以挖掘,促进人们对于作品形式、构成与深层次内涵的理解,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平面设计中的对称美 通常而言,平面设计需要通过视觉语言,实现沟通与传播,因此,视觉符号的运用方式十分关键,为了使设计者所表现物象能够为受众迅速、准确的理解,必须对此类元素加以设计,将设计信息深深地植入到其脑海之中,达到瞬间传达信息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视觉元素与图案创意表现成为吸引受众目光的关键。 分析人们的视觉印象不难发现,缺乏内容、审美价值、无意义的图案很难吸引受众的兴趣,要求所设计内容,如构图、排版、色彩、点线面等都必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满足受众观赏需求,引起受众的兴趣。而富有对称感、韵律性、流畅化的“内容”在艺术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就心理学视角而言,即格式塔心理学所谓的“力的图式”,也就是说,要求物体间组合形成均衡的“力的图式”,这样才能为人们带来视觉美感与心理享受,而均衡的对称性能够带给人们美感,并从心理上与受众产生共鸣。因此,“对称美”已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大师的关注和运用。 例如,在平面 广告 设计中,有设计师采用轴对称形式,将现实中难以出现的状况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采用左右对称的美女,引发受众的兴趣,继而对产品加以关注,实现一种惊异化的美感享受。再如,有设计中利用美女头部作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点,通过两两相望,形成优美的构图,抓住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关注,利用对称美实现广告诉求。 (二)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 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对称美的运用也十分常见,传达了技术、艺术的有机结合,实用、审美的有机统一。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因此,必须满足审美要求。因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在保持“实用性”特点的基础上,开始追求艺术对称美的传达。特别是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中,把对称美展现到及至。例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法国凡尔塞宫等,无一不是将建筑外形打造成为对称形式,或以建筑群对称方式为主,如此设计下,形成了一种完整而均衡、协调而统一的对称美,带个大家规整、稳重、威严之感,叫人无不肃然起敬。 二、艺术设计的形式美 艺术设计中,形式美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特点之一,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赋予作品内容的自由与非凡的体验。无论何种艺术设计,再深刻的内容都要求利用完美的形式加以表达。 (一)形式美的传达 为了设计出富有美感的形式,要求设计作品必须处理好外观各结构、色彩、线条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全面呈现艺术设计的特征,迎合受众的审美情操,以赋予受众独特的审美享受。例如,对于米兰大教堂而言,其作为意大利著名建筑,也是米兰这所国际化都市的中心,其设计为意大利设计增添了浓墨渲染的一笔。教堂采用纤瘦、高耸之形式,向大家传达__的精神,采用垂直向上的形态勾勒整体、局部的关系,使人们体会教堂的空灵意境,传输着基督信仰。教堂整体和谐而统一,呈现给大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独特的哥特式装饰激发了受众内心独特的情感。 (二)形式美感与蕴含其中的情感 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结构的统一、和谐方面,还体现在色彩的对比鲜明等方面,通过极具韵律感的形式,使人们感受到作品的情绪与情感张力。例如,日本著名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海报作品《The Marriage of FIGARO》,这幅海报中色彩传达极具冲击力,以大红色作为背景,男人、女人的腿采用蓝色进行表示,色彩的对比十分鲜明,带给作品婚礼一般的喜庆,也带给观者爱情的甜蜜。画面中对比鲜明的红、蓝色,构成了整个画面,而男人的脚、女人的腿所构成的是一个独特的音乐符号,使人欣赏时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欢快、幸福之感,使人回味无穷。不仅如此,该设计关注纯色、原色的排列与组合,使画面整体形式美感鲜明,从视觉上打动了人们对审美的渴望,激发了其热情。在艺术设计中,形式的传达应当注重塑造美感,将设计者所传达的信息更深刻、更鲜明、更有效地传达给受众,使其在探索形式美的过程中体味到隐藏在背后的精神内涵、文化意蕴,也为受众带来自由的感官、心理享受。 三、结语 一言以概之,随着对称美、形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赋予了艺术设计应有的美学意义,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对于艺术设计而言,不仅要求功能上逐步与时俱进,而且要求形式、审美方面独具韵味,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愉悦大家的视觉感受。 艺术设计论文篇2 试谈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快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数字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科学软件,制造出了图像、文字、音频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并利用各种艺术设计方式,创造出了静与动相融合的图文艺术,同时结合数字化电子技术,搭建了一个可供设计者自由创作和想象的设计平台,既为动画设计注入了创新的力量,也促进了动画设计内容的丰富化,同时也为三维动画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数字艺术设计中积极应用三维动画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三维动画的内涵 随着当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三维动画设计便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三维动画设计中的运动和动画是密切相关的,动画设计的根本就是运动,而运动的艺术体现便是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不同的画面来达到动态的画面感,这便是传统动画设计的原理,而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理念与它也是大同小异,只不过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设计在动画的处理及设计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制造出传统动画设计无法制作的艺术效果,这便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借助数字电子技术,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设计能够将动画设计的运动效果、光景效果、画面失调和纹理等自由地进行改变,而且其动画设计的输出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1]。 动画设计的表达方式及发展方向的创新都离不开数字艺术电子技术的支持,另外,数字艺术电子技术也促使动画设计在运动、画面、纹理和光景等多方面的表达效果得到了提升,为设计者对动画的主观思想表达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使动画设计的发展得到了新的飞跃。数字艺术电子技术为三维动画的设计创建了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场景,实现了动画设计生动化及形象化的提升。 当今时代数字电子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了,三维动画设计软件中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运动原理,这使得在三维动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只须将动画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好即可,无须对每一帧画面进行设计,便可实现动画的自动转变和动态画面的形成。此技术方式不仅让三维动画中各画面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自然,提高了画面的整体动态感,而且也使三维动画的设计效率得到了提升。利用三维动画设计软件,首先设计静态的画面,其次在运动学理论的基础上,把关键转折点的画面设计出来,最后结合整体的画面,将三维动画效果表达出来。因此,三维动画是为了数字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 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 2.1 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改革设计 数字艺术设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造力。数字艺术设计学生先要接受艺术设计基础设备课程教育,培养其审美思维和感性认识。接着就可以积极应用三维动画的表现语言,作为数字艺术教学的重要工具,其能够对学生的三维空间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2]。 在数字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掌握虚拟空间中的各种艺术造型元素,例如物体运动变化、光照、色彩等,避免学生将操作技术和艺术思维割裂开来。因此在数字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图形图像专业英文专用术语、传统艺术感性思维和计算机虚拟艺术表现语言、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2.2 数字艺术设计中三维动画教学的具体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将学生分为两大类,设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①第一类学生虽然对三维艺术具有较大的学习热情,但是具有比较薄弱的计算机基础。对该类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针对性的指导,诱发和保持其学习兴趣。②第二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 硬件知识 、计算机 网络知识 和 操作系统 ,初步了解三维艺术语言,甚至有一定的三维动画技术基础。计算机工具适应能力可以设定难度更高的教学内容,并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 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应用三维动画教学还要解决专业英文专用术语问题。当前我国大学尚未开设针对图形图像专业的英语教学,而该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该类术语的讲解[3]。 与此同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知识点范围进行拓展。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逐渐将三维动画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涌现出了数量较多的教材,可以将内容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辅助性工具手册和具有较强的艺术针对性的教材进行结合使用,第一类教材适用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三维动画基础之后再使用第二类教材。 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保持实用主义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使用网络教学作为辅助。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复杂,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应用网络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网络资源,并建立相关网站,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和能力。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师生之间也可以开展网上互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院、省级、全国举办的不同级别的艺术设计大赛,教师要为学生作品策划、作品修改方面的帮助,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3 结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迅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离不开三维动画设计了。三维动画设计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各种计算机软件,将图片、文字和音频等艺术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三维动画是为了数字艺术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积极应用三维动画教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猜你喜欢: 1.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2. 艺术设计类论文大全 3.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4. 艺术设计方面的论文 5.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6. 浅谈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写作思路:

以艺术设计为主题,突出设计的发展和变化,结合感悟。

正文:

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

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

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

关键词:民族艺术国际化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

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

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成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古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想。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显然拙政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之载体。又如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因此,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执著追求。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根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总之,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型。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想。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在我国的传统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计艺术流派。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2.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3.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的。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研究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方向研究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者的理念,即创造。”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程。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源泉长流不断。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立于不败之林。参考文献:1.郑曙扬《新旧碰撞的启示—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情结》《装饰》1999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林振武《浅谈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发展趋势》 《广东建材》 2005.94.《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5.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