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1.1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2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1.3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2.2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3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3.1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3.2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3.3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3.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特点,以便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健康性心理的对策,最终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健康性心理;培养对策;心理咨询
一、性心理理论及其发展
性心理是指在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根据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来看大学生都处于性意识成熟时期,他们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于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以及结婚等活动中,已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在性生理方面发育已走向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还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特点;在对性冲动的自制性、对性的审美情趣,性爱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
(二)对恋爱的渴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渴望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异性心理的了解并不深,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在恋爱期间,双方常争吵、生气、发生矛盾,乃至轻生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从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此段时间即所谓的“性饥渴期”、“性等待期”。恋爱中的男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为,而这些都与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和道德责任相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德焦虑。
(四)开放的性观念与表现上文饰性的矛盾。当大学生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认为自身应该保持贞操或希望对方要遵守传统理论道德,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束缚,压抑自己的性欲。
(五)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恋爱期间常常显示出依赖心理,特别是女性在恋爱中更为依赖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现什么变化,这位女性将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
(一)性生理困扰。(1)性体像的困扰。自我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正视自己生理方面的发育情况。(2)遗精或月经的困扰。部分女性伴随痛经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身体不舒服,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还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男性由于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遗精的次数和频率是不一样的,部分遗精现象频率多的男性认为自己不洁,思想里都是些杂念,有的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二)性心理困惑。其中性别认同困惑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们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人群,特别是变性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对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神经病、性别认同紊乱、攻击性性变态、隐匿性性变态。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性心理意识,学会获取科学性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科学性知识获取的渠道千万不能只是那些色情片中的部分夸张手法所宣传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一些权威发布的科教片或理论著作中获取知识,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推荐属于科普类的知识读本给学生。其次,从儿童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要教育孩子个体的心理行为如何与自身的性生理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二)塑造高尚的性人格。高尚的性人格是性心理健康的保证,首先要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其次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性面前我们必须要树立高尚的性人格,才不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三)积极调控自我,恢复心理平衡。首先,将性冲动转化为精神追求,如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另外就是转移性冲动,可以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其次,学生要消除对月经和遗精的焦虑。生理期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次,正确对待性幻想、性梦和手淫。特别是手淫,并不是病态。最后,调节与异性交往的不适,注意区分好感、喜欢与爱情,交往时把握好尺度。
(四)避免性骚扰的侵害。首先,应当维护自立、自强的自我形象,做到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一身透视装可能成为部分意志力薄弱男性犯罪的导火索。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和方法。
(五)寻求心理咨询。一女生小姜暗恋一位年轻男教师,小姜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只能把对青年教师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该女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的现象,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地影向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过分沉溺于性幻想之中,也可能会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可以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诉压抑的情感,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念,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沈弈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5- ),女,四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1.1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2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1.3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2.2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3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3.1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3.2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3.3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3.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体质研究的不足。结果显示:该领域年度发表 文章 均值加减标准差为24.9±12.0,2007年以后的论文和课题数量呈下降趋势,南方学者发表文章数量高于北方学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健康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健康论文范文范文一: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浅谈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突变阶段。它既是学习的好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危险期”。特别是聋生群体,青春期对于他们更是一个重要时期。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对聋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呢?本文针对如何进行聋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学高为匠,德高为师”只有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上升,教育出来的学生才充满活力,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手语一定要好,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很好的沟通,手语是健听人与聋人沟通的桥梁。其次,教师一定要把课教好,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做大做强自身的专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搜集教研教改的信息,锐意进取,站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学能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崇你,打心眼地佩服你,并自愿地接近你,主动地与你交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 。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爱学生、爱事业是每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心理基础。爱有广义,狭义之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个人的狭义的偏爱,这种爱是从大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班主任爱学生,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不同的性格、志趣上,不对任何教育对象偏袒、歧视。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能采用生硬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班主任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关爱学生千万不能沦为一句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 口号 ,而应该实实在在贯穿于我们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心理健康论文www.fwsir.com)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年龄比我们小而已,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应该怎样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培养出真正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3.重视平时与学生的接触沟通
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任何问题都是有先兆的,所以只有和学生沟通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才能安心的在学校学习。
4.做个有效的倾听者
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他们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此外还有课堂之外的与人交流、自由活动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而我们的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就要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单纯的听,它包含着更多的反应。”倾听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学生把他的观念和情感表达出来。⑴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积极地对学生传达的全部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所以养成愿意听的态度和习惯是教师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⑵在倾听的过程中,非语言性活动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是双方都使用的信息传递的手段,这些手段对于发展师生关系获得好的倾听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倾听”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期间需要我们做的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是再细小的环节,需要的是不厌其烦地当然也必须变换方式的耐心教育。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中。基层特殊学校很少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育者认为,只有心理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殊不知人人都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贯穿进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等。
三、开设专业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
人的发展都必须经历青春期。青春期对于人生来说是多彩的美好的,能正确的了解,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是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所以定期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在异性交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他们进行生动形象的分析和讲解,让他们更多地掌握青春必备常识,更好地了解青春期的一些性知识,分清在异性交往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从而能更好地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以最佳面貌迎接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获得在青春期自我保护、生活自理,而且能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还能让学生把心放在学习 文化 知识上。
四、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群体与正常人交往
聋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自卑的心理。
让学生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也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鱼,还不如教会他 捕鱼 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聋生因为受自身语言条件的限制,交往圈子比较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与正常群体接触,让他们找到交际的快乐,敢于交往,主动交往。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交往上给予指导,防止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受到不良风气影响,家长也得参与监督,让孩子拥有一群健康、积极的朋友。
综上所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的重视,教师心理咨询的专业化,更重要的是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同时学生也要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
健康论文范文范文二:关于饮食营养与美容相关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美形象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对自己容貌,还包括身材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生活中也可以见到不少人因为对形体美要求过分严格加上一些不良的瘦身方法,如过度节食等,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这不仅起不到美容的作用,反而给自身健康带来了伤害.为此,如何既能美容又能保健已成为美容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饮食;营养;美容
食物是人体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营养素是人体维持自身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皮肤所需的营养大部分也需要通过营养素获取,外用护肤品仅能提供少量皮肤所需的营养素,且其吸收率极其有限,因此,就美容方面来说,只注重外养而忽略内调,不注意膳食营养,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从各种食物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美容应该以健康为基础,无论是营养物质缺乏还是营养平衡失调均会影响身体健康,妨碍皮肤美容.爱美之士应当知晓有关营养保健知识,这样才能做到"表里一致",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容颜靓丽,呈现自然之美.
一、关于皮肤美容
皮肤属于人体的上皮组织,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同时也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脂肪三部分组成,它除了具有最基本的保护功能外,还有调节体温、吸收与排泄营养物质等功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通常,中医诊治疾病时会用到"面诊",即通过一个人的面容色泽等情况,帮助判断其机体健康状况.就中国人来讲,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白里透红,皮肤富有光泽,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者则表现为皮肤黯淡无光、粗糙、缺乏弹性、斑点、多皱纹等,如我们平常多形容营养不良者为面黄肌瘦等,严重影响了皮肤的美容,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中,个体的营养状况占据最主要的部分.
二、营养素与皮肤美容之间的关系
营养素通常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及水,以下就逐一谈谈这几类营养素的美容功效:
(一)蛋白质与美容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组织成分的构成,皮肤组织当然也不例外.此外,蛋白质还是合成体内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的重要物质基础,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是皮肤组成的重要成分,胶原蛋白决定肌肤的柔润饱满,弹力蛋白则决定肌肤的紧致弹力,在肌肤组织的支撑方面起重要作用,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二)脂肪与美容
提到脂肪,多数人都会想到肥胖,尤其是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苗条,杜绝任何含脂肪的食物,实际上脂肪在皮肤美容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人体的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它不仅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适当的脂肪摄入不仅能够保持皮肤的润泽度,同时还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碳水化合物与美容
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供给能量、合成组织细胞及节约蛋白质等方面.
(四)无机盐与美容
旧称矿物质,人体所需的无机盐种类繁多,且各无机盐功能各异.就其美容功效来讲,镁、钙有利于骨骼和牙齿的健美;铁具有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尤其对于女性;碘可以用于预防及治疗甲状腺肿,但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锌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发育的作用,对女性三围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其他无机盐如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血压;缺钾会导致低钾血症等,都会影响到人体美容.
(五)膳食纤维与美容
膳食纤维应当归属于碳水化合物,是糖类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不能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但膳食纤维却具有良好的美容保健功效.膳食纤维是良好的肠道清洁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利于通便,帮助清除肠道有毒有害物质,对于便秘患者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产品中,是天然的减肥产品.同时,膳食纤维还能够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六)维生素与美容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水溶性维生素中大家熟知的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美容保湿功效,已广泛应用于护肤化妆品中;其他维生素B类,因其缺乏易导致各种皮肤疾患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美容,因此,常被用于营养缺乏类皮肤病的治疗中.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与毛囊周围角化症的发生有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皮肤",因此,被用于此类皮肤病的治疗中,此外,维生素A因具有促进上皮细胞正常的形成与分化的作用,因此被用于痤疮的治疗中;而维生素D则是大家熟知的钙吸收促进剂,有利于机体钙的吸收,可以用于预防及治疗缺钙性疾病;维生素E则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不仅在美容界被用于预防色素沉着斑、增加皮肤的弹性及光泽度,还可用于不育症及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治疗.
(七)水与美容
水是人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人体内的任何生化反应都需要在有水参与的环境里发生.水缺乏会导致皮肤干枯、无光泽,进而导致皮肤衰老的发生.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皮肤健美有重要意义.
三、饮食健康与美容
平衡膳食的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因此,要想保持和恢复肌肤健美,饮食调养应是最佳选择.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增加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如猪皮、猪蹄、鸡爪等动物皮质、筋腱类食物,以保持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的产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植物性食物等;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如蛋类、奶类、奶制品等;适量摄入脂肪类食物,尽可能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大豆油等,少用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等;每天保证足量水的摄入,饮水应注意少量多次,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水,也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即使是对于肥胖者,也要注意不能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适当进食主食才更有利于机体健康.除此之外,饮食中还应注意尽量吃清淡少盐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过食单一性味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点一滴呵护!
参考文献
[1]陈保顶.饮食营养与美容[J].青年文学家,2009,(15):103.
[2]吴国隆.美容莫忘饮食平衡[J].医药与保健,2004,12(11).
[3]王薇.饮食保养皮肤[J].养生大世界(B版),2009,(6):5.
[4]候建莉,宁压莉,杨鑫.浅谈饮食与美容[J].陕西中医,2002,23(5).
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摘 要:同一性问题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和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该理论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关系以及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启示。
关键词: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84-02
在作为自我同一性理论之父,埃里克森的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他将社会文化与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且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毕生。在他将人生发展分成的八个阶段中,青少年期(12-18岁)是埃里克森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个体主要是获得同一性。该理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阐释,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明朗的窗户。
一、自我同一性理论涵义
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具有主观同一性的人会体验到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我都是自己认同的自我。青少年常常会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完成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同一性危机,就会阻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同一性强闭。青少年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成熟,对自己将来生活理想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和信心,因此便过早的接纳了来自长辈和社会赋予自己的种种社会角色。这是一个包含消极内容的双向选择过程,选择的最终结果是弱化了家长和社会的指导作用,也使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青少年始终生活在缺乏自信的环境里,无法走向自主成才和积极进取的道路。
第二、合法延缓期。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在对自身以及社会的要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既有积极应对和主动寻求解决的愿望,又有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的矛盾冲突。合法延缓期便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青少年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努力增强自身的能力,明确未来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从而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第三、同一性扩散。自我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无法或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而是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建立在他人的看法基础上,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丧失了基本的批判精神。这样使青少年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甚至会导致否定自我,其结果是加剧了青少年心理冲突的强度。
造成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根源是复杂的,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主观内在原因。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态度不稳定,于是便形成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理想我”是青少年在身心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对未来生活、职业理想等的设计。“现实我”是青少年客观公正的理解现实的我的一切状态。如果青少年“理想我”的设计脱离了“现实我”的状态,就会破坏自我认同感的生成。
第二、客观外在原因。(1)家庭教养。青少年同父母的关系对同一性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青少年无法认同和尊重父母并从中汲取某种优良品质,那么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很困难的。处于同一性混乱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忽略和拒绝,也更容易与父母疏远。对于同一性提前结束的青少年,则处于另一个极端,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常常相当密切,甚至害怕被抛弃,这些青少年不会想要形成独立的同一性。(2)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同样具有重大影响,埃里克森也肯定了这一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病态的反应,孩子的社会就是成人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社会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出现成人社会口中的“垮掉的一代”,那么社会对青少年的诸多疑问、指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建构健康的的心理素质。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能力、外貌、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的认识看法、态度与评价的综合。埃里克森认为人在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如果不能接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过大的差异,就会面临着同一性危机。教育者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使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建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青少年向着一个协调、充实、完整、积极的自我的方向发展。提高青少年心理免疫力,使个体在坚强和独立中走向成熟。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从认同到同一要经历一个“形成”的经历,必须要靠个体自己从认同经验中选择、补充、排列、组合,然后再重组之后做自我选择。青少年们在追寻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注定要经过不断的挫折和失败。而我国的青少年们在对抗挫折与磨难方面存在缺陷。父母对他们的过分保护与关爱,使他们过多地依附于他人,缺少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力的训练,使个体在坚强和独立中走向成熟。
指引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在群体认同中获得尊重。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自我整合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坚定的内在的同一性。它的形成有助于个体从那些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社会集体中获得集体同一感的支持。青少年特别重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希望被喜欢和接纳,这会使他们体验到强烈的归属感,形成爱和尊重的品质。
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成人社会不能过高地要求他们,不能以成人的理想和标准去逼迫他们,给青少年一个过程,一个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形成自我认同感,更多地表现真实自我,促使青少年向着一个协调、充实、积极的自我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4.
[2] 石 杨,刘 妤.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
[4] 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从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能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力。2、有丰富、积极而安定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能给予良好的反应。3、有自制力,能经受挫折,战胜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4、有稳定的兴趣和求知审美,社会交往的需要。5、有自信心、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二、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独身子女、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什么有什么,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习上,对其希望值很高,或许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学习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强烈差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父母现在工作都比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离异、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2、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各种思想意识。社会上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侵蚀。不良分子不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诱使,教唆少数青少年做坏事,使他们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恶习。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的影响。目前,少数学校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论教师的“英雄”,决定教师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师不惜采取过激措施,挤牙膏似地“挤出”学生的辉煌成绩。致使那些本来就较自卑的落后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甚感头痛和万分厌烦,对自己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强烈,美丽的校园成为他们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处事武断,对好的学生关爱倍加,对差生冷嘲热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强烈地反抗心理。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采取过激的不正当手段报复他人,“捍卫”自尊。他们表面上的好强掩盖着他们内心世界意志的脆弱。三、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开展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参观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览等主题活动,请公安、劳教部分的同志给学生讲有关法制的知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和防止青少年犯罪。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四、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1、既严格要求,又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充分赏识,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2、努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成一片。通过艰苦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进步的障碍。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采取不同的激励标准,热情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就会关系融洽,从而塑造了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一个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开创新的生活,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性、个性化、普及化的发展轨道
细分:(一)
经典著作 · 哲学类
社会科学 · 政治法律
军事科学 · 财经管理
历史地理 · 文化教育
小学文教 · 初中文教
高中文教 · 语言文字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音乐 · 美术雕塑
摄影影视 · 舞蹈戏剧
书法篆刻 · 自然科学
数理化学 ·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 工业技术
计算机技术 · 建筑工程
生活休闲 · 少儿读物
大中专教材 · 年画挂历
进口图书 · 进口图书
期刊 · 港版图书
戏曲小品
(二):
青春
校园 | 爱情 | 叛逆 | 悬疑 惊悚 | 网络 | 爆笑 | 魔幻 奇幻 | 大陆原创 | 港台原创 | 韩国原创 | 其他国外原创
小说
作品集 | 世界名著 | 外国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中国现代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影视同期书 | 历史小说 | 外文原版书 | 都市小说 | 悬疑/推理小说 | 恐怖/惊悚小说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文学
文集 | 纪实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古诗词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外国诗歌 | 中国古代随笔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外国随笔 | 戏剧 | 民间文学
艺术
艺术理论 | 人体艺术 | 设计 | 影视艺术 | 建筑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收藏鉴赏 | 民间艺术 | 外文原版书 | 摄影 | 理论/教程 | 技法/器材 | 作品 | 美术 | 理论 | 技法/教程 | 画谱/画册 | 书法/篆刻 | 技法/评述 | 名家作品 | 字帖 | 篆刻 | 音乐 | 乐理/评述 | 教程/考级 | 演奏法/演唱法 | 乐谱/歌谱
动漫/幽默
动漫学堂 | 大师画集 | 名著绘图本 | 幽默与漫画 | 笑话/打油诗 | 连环画 | 相声/小品/曲艺 | 外文原版书 | 动漫书库 | 推理/侦探 | 冒险 | 武侠/动作 | 纯情 | 生活/都市 | 体育 | 搞笑 | 科幻/奇幻/魔幻
娱乐时尚
美容/美体/化妆 | 减肥健身 | 瑜伽 | 服装/饰品 | 丽质女人 | 时尚DIY | 宠物 | 占卜测试 | 明星 | 读图时代 | 外文原版书 | 游戏 | 智力游戏 | 网络游戏 | 棋牌 | 其他
旅游
旅游随笔 | 旅游地图 | 自助游 | 自然/名胜 | 人文之旅 | 民俗/名物/饮食 | 旅游实用外语 | 老外游中国 | 国家/地区概况 | 生存探险 | 外文原版书 | 旅游指南/旅游手册 | 境内 | 境外 | 境内外 | 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旅游管理 | 旅游经济与旅游市场 | 旅游教育/导游
地图/地理
交通运输地图 | 交通运输地图册/集 | 历史地图 | 历史地图册/集 | 旅游地图 | 旅游地图册/集 | 生活地图 | 生活地图册/集 | 世界行政区划图 | 世界行政区划图册/集 | 中国行政区划图 | 中国行政区划图册/集 | 地图其他 | 地理 | 国家/地区概况
生活
购物/置业/理财 | 养花 | 家居装潢 | 爱车一族 | 实用法律 | 生活百科 | 饮食文化 | 茶 | 家居与风水 | 饮食/烹饪 | 家常食谱 | 保健食谱/营养 | 八大菜系 | 西餐/料理 | 酒/饮品 | 甜品/家庭小制作 | 餐饮指南 | 烹饪理论/厨师手册
婚恋/性
两性之间 | 恋爱 | 婚姻 | 性
育儿/成长
准父母读物 | 好爸爸 | 起名儿 | 婴幼儿护理 | 启蒙/认知卡片 | 亲子读物 | 图画故事/拼音读物 | 游戏/智力开发 | 连环画 | 儿童营养健康 | 育儿百科 | 青春期 | 好家长妙诀 | 从怀孕到出生 | 胎教/优生 | 心理辅导 | 孕产妇营养保健 | 孕产百科 | 儿童教育 | 0-1岁 | 1-3岁 | 学龄前 | 7-12岁 | 跨年龄段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 中老年保健 | 孕产妇保健 | 健身 | 饮食营养/食疗 | 中医养生 | 常见病防治 | 家庭医生 | 性保健 | 心理健康
体育
体育理论及教学 | 奥林匹克 | 球类 棋牌 | 田径 | 武术/太极/气功 | 其它运动项目
自我实现/励志
成长 | 个人修养/自我完善 | 自我调节 | 出国留学 | 成功 | 求职/面试 | 格言/警句/赠言 | 职场 | 演讲/口才/辩论 | 人际沟通 | 礼仪 | 谋略 | 外文原版书
管理
战略管理 | 运作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 | 商业史传 | WTO | 电子商务 | 工具书 | 商务写作 | 求职/面试 | 外文原版/影印版 | 管理学 | 领导学 | 组织学 | 决策学 | 团队 | 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 项目管理/目标管理 | 质量管理与控制 | 商业道德 | 经营管理 | 财务管理 | 会计 | 会计理论 | 国际会计 | 管理会计 | 薄计 | 预算会计 | 成本会计 | 金融会计 | 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 | 各部门会计 |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 | 国际市场 | 品牌管理 | 产品管理 | 销售 | 价格 | 谈判 | 广告 | 公共关系(PR) | 客户服务 | 进出口 | 金融/投资 | 金融理论| 货币银行学 | 证券 | 投资 | 国际金融 | 外汇 | 基金 | 企业并购 | 股票 | 期货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 企业家 | 企业内部革新 | 成功秘诀 | 女企业家 | MBA | MBA考试辅导 | MBA教材 | MBA实务 | 个人理财 | 投资/个人创业 | 税收 | 购房置业 | 股市入门/实战 | 保险 | 彩票
经济
各流派经济学说 | 经济数学 | 区域经济 | 财政税收 | 统计/审计 | 贸易政策 | 通货膨胀 | 世界及各国经济概况 | 保险 | 经济史 | 工具书 | 经济理论 | 经济学理论 | 政治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知识经济学 |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概况 |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 西部开发 | WTO与中国 | 各部门经济 | 旅游经济/酒店管理 | 运输经济 | 房地产经济/物业管理 | 市政建设 | 工业经济 | 农业经济 | 其他各部门经济 | 经济法 | 公司法 | 税法 | 合同法 | 工业经济 | 其他法律法规
法律
法律工具书 | 法学理论 | 法律知识读物 | 司法案例/司法解释 | 司法考试 | 法律文书写作 | 法律法规 | 司法制度 | 高等法律教材 | 世界各国法律
政治/军事
政治 | 政治理论 | 中国政治 | 世界政治 | 外交/国际关系 | 时政 | 领袖著作 | 党政读物 | 公共管理 | 军事 | 军事理论 | 中国军事 | 世界军事 | 军事技术 | 中外战争纪实 | 兵器 | 外文原版书
哲学/宗教
哲学 | 哲学知识读物 | 哲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世界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 | 中国近代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美学 | 宗教 | 宗教知识读物 | 宗教理论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其他宗教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 | 文化人类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语言文字 | 心理学 | 图书馆学/档案学 | 外文原版书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 社会学方法 | 社会调查报告 | 人口学 | 教育 | 教育理论 | 中国教育 | 世界各国教育 | 各级教育 | 各类教育
古籍
经部 | 总类 | 易类 | 书类 | 诗类 | 礼类 | 春秋 | 孝经类 | 四书 | 群经总义类 | 小学类 | 学校类 | 史部 | 纪传类 | 编年类 | 纪事本未类 | 杂史类 | 传记类 | 史抄类 | 史评类 | 政书类 | 考工类 | 时令类 | 地理类 | 金石类 | 目录类 | 子部 | 总类 | 儒家类 | 医类 | 法类 | 农家类 | 医家类 | 天文算法类 | 艺术类 | 谱录类 | 杂家类 | 术数类 | 宗教类 | 类书类 | 道家类 | 集部 | 总集类 | 楚辞类 | 别集类 | 词类 | 曲类 | 小说类 | 诗文评类 | 丛书
文化
文化理论 | 文化评述 | 中国文化 | 中国民俗 | 世界文化 | 神秘现象 | 地域文化 | 京派文化 | 海派文化 | 天津卫 | 齐鲁文化 | 湘楚文化 | 吴越文化 | 三晋文化 | 三秦文化 | 华夏文化 | 巴蜀文化 | 草原文化 | 客家文化 | 藏文化 | 关东文化 | 其他地域文化
历史
史学理论 | 历史知识读物 | 文物/考古 | 地方史志 | 中国史 | 通史 | 古代史 | 近现代史 | 当代史 | 专门史 | 史料典籍 | 世界史 | 全球史 | 区域国别史 | 专门史 | 史料典籍
传记
综合 | 领袖/政治人物 | 哲学家 | 军事人物 | 法律 | 科学家 | 医学家 | 财经人物 | 艺术家/建筑设计 | 宗教人物 | 历史人物 | 教育家 | 音乐家 | 娱乐圈/影星/歌星 | 文学家 | 体育界 | 普通百姓 | 其他 | 外文原版书
少儿
0~3岁 | 学龄前 | 小学 | 启蒙/认知 | 亲子读物 | 游戏/智力开发 | 儿童美术 | 儿童手工 | 艺术教育 | 童谣/谜语 | 漫画/连环画/卡通故事 | 童话 | 寓言/传说/小故事 | 诗歌/散文 | 少儿小说 | 侦探/恐怖 | 魔幻/奇幻/科幻 | 名著少儿读本 | 成语故事/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 名人传记 | 语言/文字 | 算术/数学 | 儿童英语 | 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 自然科学 | 生活常识 | 励志/个人修养 | 幼儿园学前班教材/入学准备 | 外文原版少儿读物
中小学教辅
小学 | 初中(含新课标) | 中考 | 高中 | 高考 | 作文 | 迁移阅读 | 奥林匹克/竞赛 | 工具书 | 综合能力 | 教师用书
外语
英语词汇 | 英语语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语音 | 英语阅读 | 英语写作 | 英语翻译 | 生活英语/即学即用英语 | 行业英语 | 英语读物 | 少儿英语 | 中小学英语课外学习 | 大学英语 | 硕士英语/博士英语 | 英语综合教程/学习方法 | 新概念英语 | 大学英语四六级 | 专业英语四八级 | 考研英语 | 托福(TOFEL)/托业(TOEIC) | GRE/GMAT | 雅思(IETLS)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 剑桥商务英语(BEC) | 其他英语考试 | 日语 | 德语 | 法语 | 俄语 | 韩语 | 其他语种 | 老外学汉语 | 工具书 | 外文原版书 | 教学光盘
考试
考研 | 外语考试 | 计算机考试 | 财税外贸保险类职称考试 | 建筑工程类职称考试 | 医药卫生类职称考试 | 其他类职称考试 | 艺术、体育类水平考试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教材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教材 | 高职高专教材 | 中职教材 | 成人教育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教材
工具书
索引/目录 | 哲学/宗教 | 法律 | 商务/经济/金融 | 历史 | 外语 | 汉语/辞典 | 医学 | 文学 | 艺术 | 科学技术 | 计算机 | 建筑 | 百科全书 | 综合年鉴 | 其他
科普读物
历史 | 动物 | 植物 | 海洋生物 | 自然灾害 | 生态 | 环境保护与治理 | 人类 | 地震 | 星体观测 | 海洋 | 气象 | 河流 | 鸟类 | 昆虫 | 其他科普知识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 硬件/外部设备/维修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 | 程序设计 | 网络与数据通信 | 图形图像/多媒体 | CAD/CAM/CAE |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 行业软件及应用 | 人工智能 |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认证/等级考试 | 管理信息系统(MIS) |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 |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 信息安全 | 项目管理/IT人文 | 电脑杂志—合订本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数码全攻略 | 影印版 | 教学光盘
医学
基础医学 | 医药卫生教材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老年病学 | 精神病/心理病学 | 肿瘤学 | 影像医学 | 放射学 | 麻醉学 | 急诊急救 | 检验诊断 | 特种医学/民族医学 | 护理学 | 中西医结合 | 图谱 | 医学工具书 | 专家医话 | 影印版/原版 | 医疗器械 | 医院管理 | 医学写作/医学信息检索 | 其他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儿科学 | 妇产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口腔学 | 眼科学 | 皮肤病性病学 | 职业资格考试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职称考试 | 药学 | 西药 | 中药 | 药学工具书 | 药学理论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 | 针灸/推拿 | 方剂学 | 经典古籍 | 中医理论
原版书
文学 | 小说 | 艺术 | 摄影 | 旅游 | 经管 | 儿童 | 文化 | 语言 | 历史/地理 | 建筑 | 工具书
科学技术
基础理论 | 化学工业 | 机械工业 | 电工电子 | 建筑 | 其他工业技术类 | 汽车与交通运输 | 农业/林业 | 科技史 | 标准 | 原版书
商务印书馆
外研社
科文商科教材
我国图书馆的图书均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由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基本大类组成。它结合科技发展和图书的特征,分为五大基本部类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为22个大类,五大基本部类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22大类的顺序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 生物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其中T工业技术又分为: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 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关于图书馆的是归入类目: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如果偏爱旅游探险推荐《户外》如果偏爱自驾推荐《自驾游》如果偏爱人文类《华夏人文地理》综合类最好看《国家人文地理》
我个人觉得语文方面《语文报·初中版》就可以。英语就看LZ有没有基础了,基础不行就不用订了,由课本入手好好打好基础就行。数学买报纸也就是那些题啊,然后一些知识专题……我觉得还不如搞本参考书。我的建议是您可以多读些课外的杂书。从名著到科普到励志等等……初中的学习还非常轻松,建议LZ多扩展些视野,上高中以后就没时间了。
这些都是不错的适合初中生的报刊或杂志:
1、语文:《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读者》、《散文诗》、《满分阅读初中版》。
2、数理化类:《数学金刊》、《少年报》、《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
3、英语:《疯狂英语》、《忘忧草》、《英语沙龙》、《21世纪报》。
4、科学:《我们爱科学少年版》、《科学启蒙》。
5、其他:《意林》、《读者》、《青年文摘》、《实用文摘(中学版)》、《中学生天地》、《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扩展资料
满足这样青少年励志读物的书籍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紧跟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能够让孩子们切身去感受时代变迁和情节本身与他们成长的关联,不脱离他们成长的环境。
二、趣味性,能满足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有兴趣去阅读这样的书籍。
三、必须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让孩子阅读之后,让青少年有一种努力的冲动,热血沸腾,激发他们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动力。
四、故事本身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不能让孩子们觉得假大空,优秀的作品必须来源于生活。
一本好书,可以让孩子们的精神力量倍增,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促进他们健康积极向上成长,一本好书建立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好书由于社会的经济至上的价值观影响,好的青少年读物是可以给青少年精神和思想造成冲击的心灵大餐。
参考资料:新华网--青少年阅读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青少年时期是人个体走向成熟的黄金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暴风雨”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只为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着想的狭隘思想。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心理正常的学生同样需要,这里所提出的心里健康教育就是面向所有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教育。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识、情意和行动技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是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主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学校都设有心理卫生服务机构,为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和研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快。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地提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我国第一次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
自1993年至今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有关著作、课题很多,但是基本上都停留在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而这些远远满足不了身心巨变中的中专学生的需要。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研究这项课题是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三大问题:1、价值观方面。由于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受到过多的溺爱,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表现在性格上就是自私、自大或自卑。2、意志方面。做为中专生基本上都是初中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对未来没有目标。表现在意志方面就是做事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遇到挫折就悲观失望,退缩,意志崩溃。3、青春期闭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一体。
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等于抓住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这比起等到学生已经有了严重心理疾病再来治疗有效得多、省事得多、解决问题彻底得多,也比较符合中专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学科教学,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自我完善能力作为研究中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
1、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实验,探讨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切实解决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为中专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供基本工作依据。
2、通过在学科中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
3、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各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学校心理教育积累经验,以供借鉴。
4、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适应、高效的学习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交融。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1、多为单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同模式研究。2、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有限。而我们正是探索一套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基本思路:对当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边探究、边分析、边改进,同时积极学习,并邀请相关学科教师、领导指导论证。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各位成员积极参与,联系自己所任的学科,设计心理教育目标,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整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经验总结法。各位教师就自己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思想动态,检验试验效果,及时调整进度。
4、课堂观察法。通过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等课堂形式,观察学生的行为,为课题研究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5、案例研究法。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形成教学案例。
实施步骤:
(一)学习准备阶段(20xx年3月—9月)
1、组织学习心理教育知识,掌握心理教育理论。
2、对教材进行研究,对其中蕴含的心理教育资源进行甄别整理。
3、组织全课题组教师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教师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1、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实施。
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3、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组织组内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交流总结。
5、及时写出教后日志、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方案,定期交流,定期做纵向、横向比较。
(三)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9月)
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1.1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2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1.3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2.2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3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3.1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3.2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3.3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3.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惠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教育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后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在人生发展这一变化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有责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1.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2.孤独心理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叉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恃清高,常独往独来;有的学生好猜疑、多幻想;有的学生爱嘲弄讥讽别人等。这些表现长此下去,易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3.苦闷心理苦闷心理是大学生经常存在的感受。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苦闷心理。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下岗现象,大学生往往感到将来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苦闷。4.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他们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愤怒。而别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困境时或幸灾乐祸.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在极端情况下,有个别大学生会发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尽人意,经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环境不能科学地解剖与分析。而是停留在一般认识和理解上,滋长了教条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1.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大学生在抗挫折、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消除匝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例如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对于考研落榜,对于就业的悲观失望等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2.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3.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问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风格、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1]董梅.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困对策[J].文教资料.2008.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