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肺部结节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肺部结节临床研究

一、胸闷气紧。这个临床表现是肺部结节常见的病变表现,大家出现肺部结节的话,会影响到人们的胸部和支气管。二、丘疹。人们病情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到人的皮肤功能,造成皮肤功能下降,诱发丘疹表现的出现。面对肺部结节,大家一定要学会如何检查肺部结节呢?一、血液检查。大家通过此检查,来更好地对人体的血清球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进行分析,这样来更好的确诊此病。二、活体组织检查。这个检查是一种病理检查,而且是一种辅助性的。通过做活体组织检查,更好地排除疾病的病灶情况

肺结节是一种多种、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简单点说,就是肺部长了一个小肿块。这是一个影像学的概念,肺结节是不属于正常的肺部组织里面的一块阴影。肺结节也有区别,主要是根据结节的大小来区分,一般来说,直径小于3厘米的被叫做结节,再小一点,被叫做小结节,若是小于3毫米的,就更小了,称之为微小结节,如果大于3厘米,就是肿块了。引起肺结节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跟以下几个因素相关:长期吸烟的人,肺部会受到大量烟毒的侵害,肺部受损,长结节的几率比较高。由于胸部的受侵略非常高,所以胸部曾受过外伤,或者内部出现某种炎症,使得肺内部淤血了,患有肺病,也比较容易中招。对于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来说,也可能是高危人群。提到肺癌了,很多人肯定就会担心,害怕肺结节最后会变成肺癌,那么担心有必要吗?大多数情况下,肺结节是良性的,但也有少部分结节可能会癌变,临床上也确实有部分肺癌患者,刚开始有肺结节。如何判断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一般来说,结节大小没超过8毫米,边界清晰的,是良性结节。如果是持续存在的唇膜玻璃养结节,即便边界也清除,多半是恶性;大于8毫米甚至1厘米的,结节边缘有分叶或毛刺,癌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或者的体积比较小,但逐渐越长越大,还会引起疼痛或其他不适,也要警惕恶变。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肺结节一般都是在体检时无疑查出来的,如果确定是恶性结节,或者恶性风险比较大,结节符合以上几种情况,可能要考虑及时切除,以免留下更大的隐患。

肺结节(孤立性肺结节)通常是指肺内直径≤3.0cm、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性病变。直径>3.0cm病变叫肿块,恶性率高达90%以上。肺结节可以是肺癌,也可以是肺良性肿瘤如错构瘤,肺炎症性假瘤,肺转移瘤,硬化性血管瘤等。肺结节的分类依据直径大小大致分为:微小结节(3.0~5.0mm),小结节(5.0~10.0mm),结节(10.0~30.0mm);根据CT上的密度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和非实性(完全磨玻璃密度)结节。肺结节的良恶性与结节的大小及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肺结节多见于中老年人,通常没有症状表现如咳嗽、咳痰及胸痛等。肺结节在CT影像上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要通过对结节的大小,结节的内部征象,结节瘤体本身征象,结节的瘤旁征象,结节的生长速度等进行分析判断。所以对肺结节做出明确的诊断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临床上对肺结节的处理程序是,①发现肺结节;②定位诊断;③定性诊断;④外科手术。 一般认为下列征象提示良性结节可能性大:3个月、6个月甚至一年随访结节大小无改变甚或有缩小者;结节内有钙化灶或呈现爆玉米花样改变者;CT动态增强扫描结节增强峰值低或主要表现环形强化者;结节边缘光滑;有卫星征。若出现下列征象则高度提示恶性结节:短期(3-6个月)内随访结节增大或增多;结节内密度不均匀;有空泡征或充气支气管征者;CT动态增强值达20-60Hu;出现深分叶征、棘突征、毛刺征或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等。对于恶性肺结节需要手术切除;良性肺结节可以不处理;难以鉴别的则需要随访观察。

先抛出结论:

本文主要参考美国NLST研究,对研究人群之外的结论外推应当慎重。

#缘起: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题主家里人发现肝上长了结节,随访一年发现进展成了胆管细胞癌。现在题主母亲又发现了肺部结节,医生仍旧建议随访。于是有疑问:为什么在患者强烈表示治疗意愿时,医生仍然只建议随访而不积极治疗呢?笔者对肺癌筛查一直抱有兴趣,借此机会给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解决类似的疑惑

本文将基于临床证据(Evidence)给出意见。

引子:

I will prescribe regimens for the good of my patients according to my ability and my judgment and never do harm to anyone.——Hippocrates:The Oath of Medicine

我将尽自己的学识和判断,遵守为病家谋利益的信条,并且绝不给任何人带来伤害。——希波克拉底誓言

Part I 体检发现的肺部结节是否是恶性?

我们看看关于肺癌筛查领域迄今样本最大的研究——NLST研究的相关数据。

NLST,即「美国国家肺癌筛查研究」(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研究针对肺癌高危患者,进行3年低剂量CT和胸部X光筛查。

研究共纳入53 454人,其中CT筛查组26 722人,筛查中阳性发现(结节直径≥4mm或怀疑肺癌)的比例为24.2%,意即每4个人就有1人会有阳性发现。

——那么在这24.2%的人群中,有多少是肺癌呢?

509名患者通过手术确诊为肺癌,109名通过非手术性的创伤性检查(比如穿刺活检)确诊,另还有31名患者通过非创伤性的检查(比如CT、PET/CT)确诊。总计649名患者最终确诊为肺癌,占所有CT检查有结节患者数目的10%左右。

如果把所有3年检查的次数均加起来,共有17 702次检查时可发现阳性结节,确诊肺癌的比例就更加低了。

Part II 发现结节以后怎么办?

上一段中我们知道,在高危人群*中,CT下的发现结节有10%可能是恶性的。有人会觉得这个几率仍然很高,非常担心,咱把它切了不就拉倒了么?高危人群这个限制很重要,对于非高危人群,研究结论外推应谨慎。

Lightly, caressingly, Marie Antoinette picked up the crown as a gift. She was still too young to know that life never gives anything for nothing, and that a price always exacted for what fate bestows. She did not think she would have to pay a price.——Stefan Zweig, Marie Antoinette: The Portrait of an Average Woman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予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茨威格

我们当然愿意为了治疗肺癌付出一些代价,比如手术创伤、化疗副反应、经济负担等,但假若是为了良性疾病呢?——更何况,这个「疾病」可能没有给你带来任何不适。我们来看看进一步检查的代价——并发症(如伤口感染、肺炎、脓胸、血胸等)。

先看手术:在通过手术检查的67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8.4%,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为14.4%。手术后60天内共有7名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

再看手术以外的创伤性检查(穿刺取检或气管镜):共有402名患者进行了手术以外的创伤性检查,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8.0%,其中9名患者在操作后60天内死亡。

这些术后并发症、甚至围术期死亡的几率,意味着这些操作、检查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样轻松自在,实际上,NLST研究中,就有2名手术患者、4名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病理并不是肺癌——却死于检查后并发症。

这样的结果,你是否又可以接受?

并发症如影随形,跟误差一样,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或许你认为你的主刀医生技艺更加高超——但其实这事不太好说,万一相反呢?而且,患者本身情况也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答案很简单: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无效创伤嘛。

如果所有CT下有结节的患者都去面临1%的检查死亡率,我们当然不能接受,因为那样会导致过多的本不必要的创伤(first, do not harm)。但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疾病史、CT上的特征,是可以对结节的良恶性做出倾向判断的。良性可能性大的,我们继续观察;恶性可能性大的,我们就取个病理(手术或穿刺);模棱两可的,定期再复查一下看看变化。

在NLST的研究人群中,通过医生们的判断,共有673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最终有509名患者确诊为肺癌,术后病理为恶性的比例为76%;气管镜和穿刺患者402名,共有109名患者确诊肺癌,阳性率为27%。剩下的将近5400名患者,虽然CT上发现有结节,但通过非手术的方式即可给出诊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生的存在使得超过80%的患者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

所以, 发现结节以后怎么办?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咨询您的经治医生。*如何判断结节良恶性不属于本文讨论范畴,个人认为也不属于科普内容。

Part III CT筛查广告时间

既然引用了NLST的研究结果,说说这个研究好了。

研究在美国33个中心共纳入肺癌高危人群* 53 454人,随机分配至CT筛查组和胸片筛查组,每组均筛查3年。结论:阳性发现率:CT组24.2%,胸片组6.9%(意即:CT能比胸片发现更多的结节)。与X光筛查相比,CT筛查组的肺癌相关死亡率降低20%。CT筛查组的晚期肺癌人数更少。另外,根据纳入15万人的PLCO研究结果,X光筛查并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肺癌高危人群:55-74岁,至少30包·年的吸烟量;如果已戒烟,戒烟时间不超过15年。吸烟量的计算:平均每天吸烟量(包)×吸烟时间(年)=吸烟量(包·年)

Part IV 筛查是否能发现所有肿瘤?

很遗憾的是,并不能。通过阳性筛查,CT组发现了649例肺癌,然而还有44例在阴性的筛查结果之后仍然发展成为了肺癌,此外367名最终诊断为肺癌的患者错过了筛查,或者为筛查期过了以后发展为肺癌。筛查时间及推荐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Part Final

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果壳

临床上的诊疗决策,你看到的,是最终的决定,而没看到的,是背后的研究支撑和临床经验。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进步,扁鹊老人家所说「上医治未病」的理想已经可以成为现实,但与之而来的就是要对发现的早期病变进行甄别。

安吉丽娜·朱莉选择了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以及之后的卵巢和输卵管)是因为其携带BRCA1基因,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分别为87%和50%。医生在发现肺部结节建议你手术时可能是因为你的结节为恶性的几率可能高达76%(NLST的33家中心整体数据),而建议你观察的时候是因为判断你的结节良性可能性高,不需要去冒那1%术后死亡率的风险。如果引入经济指标和目前医疗环境的话,问题可能就更加复杂了呢。

End

主要参考文献:NLST研究原文:肺癌筛查综述:另附:NCI官网NLST研究页面:

关于本公众号

@李浙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 医师。内容多与医疗专业相关,夹杂科普若干。俱为原创,更新极慢,大胆关注。

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研究的论文

楼上的太强悍了!!!这分不给你给谁啊!我晕死

smear-positive culture-positive TB 应该是涂阳培阳肺结核; smear-negative culture-positive TB 才是涂阴培阳肺结核 。之前说的三个病人, 是在肺结核疑似众多个案中选出来, 而且他们都是呈涂阴培阴肺结核病人。至於后面五个潜在病人, 是指每个参与实验的呈涂阴培阴肺结核病人一定要从五个潜在病人中随机选出来。换句说话, 你选择的这三个病人, 一定要是从十五个病人中随机选出来, 而不是14个人, 又甚至是只有5个人选出来。一定要「五选一」, 如果你只从5个人中选了3个出来做对照实验, 其结果的概括性及公平性受到质疑。three control patients per study (patient 这个字多余的) were sampled at random from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suspicion of TB during the same week and had negative smear and (这里暗示了 negative 这个字) culture ( 就是涂阴培阴肺结核) results.

医学临床研究论文结构

医学论文的温哥华格式为了让医学论文更好地发挥贮存和传播医学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反映和指导临床实践、推动和促进生命科学发展的作用,自20世纪初,医学界产生了统一论文格式的要求。1978年1月,美、英、加一些生物学、医学期刊的编辑,在加拿大联合起草并发表了《对生物医学期刊文稿的统一要求》(简称《要求》),即温哥华宣言(Vancouver declaration ),之后组成了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并对《要求》作了多次修订,至1992年公布了第4版,简称为温哥华格式[1],其推荐的生物医学论文(论著类)的主体格式为I MRaD 格式,即引言(introduction )、方法(methods )、结果(results )和讨论(discussion )。1引言(introduction )111内容①论文研究的起源、目的、范围和途径,研究的起止日期、主要结果及其意义;②研究的背景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③研究工作的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实际意义。可根据论文具体情况按以上某一点为主而叙述。112要求①开门见山,中心突出,精练简短,一般为200~300字,约占全文的1/10;②不要写成综述或摘要,对论文不加评论和解释;③行文须严谨。笔者日常审稿常见文稿中有“未见报道”、“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之类文字,如作者无确切资料作为引证,应避免采用。2资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211资料21111临床研究论文病例的来源、例数、性别及年龄,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选择标准、分组方法、诊断标准及观察指标,病程分期、病因、诱因,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等。21112实验研究论文动物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身长体重、健康状况、分组标准、手术和标本制备过程等;需用的药品、药盒、试剂、测试仪器、药品的纯度和数量、生产厂家和仪器型号等。212方法临床研究的方法概括起来不外是诊断方法、用药方法、手术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如有分组还需分别叙述治疗组及对照组所采用的方法;所用的疗效评定标准如果是公认的,可直接引用参考文献,如为自订标准,需详细说明。实验研究的方法包括动物模型的形成方法和所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法;体外实验方法中,可有标本的取得和分离、组织切片方法、标本的处理过程及步骤、药品浓度及制备、染色和组别化学方法等。所用的研究方法如果是参阅文献、借鉴他人的,可用参考文献角注而无需详细介绍;如对他人的方法有所改进,应说明改进的部分;若研究方法为作者首创,应详细说明。3结果(results)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结果的书写不应引用他人资料,不展开讨论,不宜采用结论性语言。其表达方式有:①文字叙述;②表;③图[2]。311文字叙述着重阐述临床或实验研究观察的结果、测定的数据,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常分设一些小标题,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研究工作中的有用数据和资料体现出来。312表、图凡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精确的表和图可作为文字叙述的必要补充,以减少繁琐、冗长的文字叙述。表格要求内容精练、栏目清楚、数字准确、有自明性,采用三线式表,表号、表题、各标目齐全,计量单位规范一致,表内数字必须与正文相符。图的设计应合理、易懂、线条美观、影像清晰、立体感强;标本照片应层次分明,在图内放置标记尺度;显微照片须标明放大倍数及染色方法;原始记录图片(如EEG, ECG等)用黑色绘图墨水描记,保证线条清晰。4讨论(discussion)讨论是医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使用图和表,一般占全文的1/3~1/2,其目的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实验结果条理化、实践经验理性化[3]。411内容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可应用已有的理论解释,也可应用国内外的新学说、新见解进行分析。②运用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结果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说明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能证明提出的假说;常需引证文献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对研究结果的各种资料、数据、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③说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有什么价值,对实践有何指导作用及其应用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④对研究中某些特殊现象或新线索作必要说明,指出本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拟定解决方法,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改进方法及工作设想和建议。⑤类似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研究的结果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居于何种地位。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都必须面面俱到,应因文而异,围绕一个或几个“小核心”进行。412写作方法①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充分了解有关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②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重说明新发现、新方法、新观点及新理论,切忌借题发挥,离题万里。③实事求是,掌握分寸,不得随意提出研究结果不足以支持的结论,可以提出新的假设,但一定要恰如其分。④论证方法正确,言之有物,论据充足,使论证有说服力和可信性。⑤避免重复、面面俱到、罗列文献。不应简单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有的内容,应侧重于说理和评价;不应过多引用他人的论点,以免写成文献综述。⑥切忌报喜不报忧,既要引用支持自己研究结果的文献,也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反面的结论[2]。5其他以上介绍的是温哥华格式的论文主体部分,尚有前置部分(包括文题、署名、摘要及关键词)及篇后附录(包括参考文献、志谢等),其中以文题、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较为重要。511文题(title )医学论点的文题是信息的集中点,要简明醒目,抓住研究的中心,运用正确的术语,方便读者检索,医学论文文题的组成有五要素、四要素、三要素及二要素几种,最常见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组成的三要素文题[4]。尽量不用可有可无、无实质性内容的空洞文字,如“关于”、“有关”、“的临床分析”、“的临床研究”、“的体会”、“的观察”、“的报告”等,以免千篇一律。512摘要(abstract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浓缩、精华所在,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外文摘要150~250个实词。摘要不宜用第一人称叙述。1987年加拿大McMaster 大学Haynes 教授建立并倡导应用结构式摘要,并首先应用于医学期刊;1991年起,中国医学期刊相继应用4项式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 )、结果(results )和结论(conclusion )四要素。一般认为,这种摘要简单明了,写作难度小,容易被广大作者接受和掌握[4]。513关键词(key w ords )关键词是一种检索语言,可为编制索引和检索系统使用,应尽量在《医学主题词表》(MeSH )或《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常用较定型的名词,要用原形词而不用缩略词,概念要精确,有较强的专指性,一些未被上述词表收录的重要术语和词,亦可根据论文需要作为自由词选用。每篇论文应标引关键词3~8个,而具体标引多少,应视论文的内容和范围而定,以“精、准”为原则。514参考文献(references )参考文献可反映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反映出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表明了科学的严肃性,便于读者进行追溯性检索。中国医学论文普遍采用温哥华格式的顺序编码制,著录要求及格式如下:①必须是由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文献,尽可能选用近3~5年内592第3期陈纪国:医学论文的温哥华格式者,以体现论文的先进程度。②采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尽可能是一次文献,内部资料不宜作为正式的参考文献著录。③一般论著类论文引用参考文献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20条,要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内相应位置注明序号。④应具有针对性,与论文有密切关系,以表明论文的学术地位、应用方法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结论的实用性及理论价值。⑤著录格式。温哥华格式规定期刊论文为:著者(第1~3位,超过者加“等”或“et al1”)。文题1杂志名称,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或书籍为:著者(同上).书名.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注意,在页码之后不用加标点。

论文正文有四个部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

一般问: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或者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总之需要你对你写的论文框架足够的清楚。

医学科研论文的基本特点:

1、创新性

创新性是科技论文同其它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如科技报告和综述等具备科学性、学术性等特点,但可不具备创新性特点,创新性或新意是写作与发表每篇科技论文必备的条件,但只有创新性或新意还不够。

2、学术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同其他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所谓学术是指系统和专门的学问,是指有较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一定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科技论文学术性是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

3、规范性

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规范写作。如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应规范,文字表达应规范,语言和技术细节应采用国际或本国法定的名词术语、数字、符号、计量单位等。科技论文要求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

一篇医学论文常常由六个要素构成。1. 文题论文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切忌太泛、太繁,尽量不用“××研究”、“××探讨”等。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用标点。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论文作者必须是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与解释或撰写关键内容,并能对文稿全部内容负责、同意文稿发表者。作者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作者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并应给到科室。省会及名城的医院和所有医学院校均不加省名。3.摘要摘要应概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中文摘要一般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中英文摘要的主要内容应一致。摘要应着重反应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不必列出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文题中已有的信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中使用英文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注出其中文全称。英文摘要中的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4.关键词论著一般要求3~6个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写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科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注意第1个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均不用缩写。5.正文部分(1) 前言 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的研究还应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年月。应开门见山、简要、清楚 ''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2) 方法 主要介绍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观察指标。常用标题有“材料与方法”、“对象与方法”、“资料与方法”等。临床研究需交待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其他重要特征等,并应注明参与研究者是否知情同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交待干预方法的设计(随机方法)和采用的盲法。(3) 结果 是论著的核心部分。应将研究过程中所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过必要的统计学处理,然后用文字和图表加以表述。结果的叙述要客观真实,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合乎逻辑,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若文中设有图表,则正文不需重述其全部数据,只需摘述其主要发现或数据。(4)讨论 应着重讨论研究中的新发现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若不能导出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需解决的问题。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要过多罗列文献,避免作不成熟的主观推断,最好留有余地。不应列入图表。6.参考文献标注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体现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态度,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原始文献。文内引用时,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图中引用时,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引文标注在图题或注释中,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时,在表中依次标注。

临床学术型研究生发临床论文吗

我国所有医科大学(或者合并后大学医学部)所招的临床专业(内外妇儿,口腔,等等非基础医学院专业)研究生中,无论硕士或博士,分为科研,临床两种类型,并且科研型居多。所谓科研型,顾名思义就是以实验课题为主,但也搞临床,有的导师甚至偏重临床,尤其是一些省级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的导师,因为课题少。科研型一般两年毕业,毕业时发医学科学硕士学位证书,与临床型有所不同,但绝对能搞临床,我同学读研的绝大部分是临床科研型,照样当医生(不是基础学科啊)。临床型研究生毕业后发放医学临床学位证书,一般三年毕业。科研型在校本部上一年的基础课,而临床型入学半年后就要搬至各附属医院。毕业考核的时候,科研型以实验技能为主,临床型以临床技能为主。坦白的讲,科研型硕士毕业以后临床诊断能力不如临床型,但是对自己将来独立做课题有好处,对论文发表程序也很熟悉,各有利弊。注意许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某些科室的导师本身就在实验室(只搞科研,不上临床,实际就是研究员),这种导师只能招科研型。所以大家报考的时候请未必看清楚招生简章,或者事先打听清楚,可以挑些在临床上的科研型导师。科研型硕士实验能力强,所以一般毕业前都有论著发表。这对你将来申请出国申请有好处。换句话讲,科研型毕业以后就业面可以超出医生职业。我就是科研型硕士。其实就中国目前状况,大多数医院甚至很大的三甲都不太区别科研型与临床型的。我的师兄师姐都是科研型的,毕业后都找了医院做临床大夫。另外,应届生一般容易考取临床,对资格证没要求。往届要求资格证。好多学校的招生简章里不标明临床型还是科研型。但是我想如果他的方向比较靠近基础的,都应当归入科研型。你以后的任务是完成他的课题(或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想要考临床医学,而不是基础医学,那么请注意了.医学生考研分两大类,如果你以后想当医生那么你就考临床医学也就是平常主要说的内外妇儿,如果不是那就考基础医学也就是像解剖啊,免疫啊,生理啊,生化等等.不过值得提醒的是临床医学中又分科研型和临床型.科研型注重对科研试验能力的培养,临床型注重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科研型更易发表论文,出国深造机会多一些,而临床型更多的是上临床,所以能更快的上手,做一名医生,动手能力更强.但两种培养方式的学生都是能当医生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学校对这两个类型的规定不同,规定的报名条件也不同,享受的待遇也不同.就我所知的几所学校举例如下:1北京大学,所有考生都能报临床型和科研型,对报名条件没有限制,不过同学说他们的临床型一进校就要上班,晚上才有时间上课,而且听说每月有差不多一千的公资,而科研型则没有上临床的机会了,会在三年一直待在实验室,很郁闷的, 所以北大临床型更难考2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对考生的报名也没有限制,不管你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不管是有没有工作经验或是医师执照都可以报考.不过07的情况是,临床型分数是305分,科研型是315分,临床型全是自费(没奖学金),科研型有公费(奖学金),科研型照样可以上临床,不过时间少一些.3重庆医科大学,会在复试时确定你录取为科研型或临床型,不过临床型的唯一条件是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也就是应届生都是科研型,不过科研型也有上临床的机会,只不过时间少一些,这两种类型待遇一样,都有公费的 楼主你可以报考执业医师照 不过要用本科学历去报考 等到楼主考职业医师照的时候要是国家政策还没有变化 你也可以用科研型报考 具体看我的分析想必楼主应该也知道今年3月份有个对于医学生来说很火的事件 那就是科硕门: 研究生可以本科学历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报考,科学学位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由此导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考取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医学高校非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专业类别主要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检验学、口腔、预防、基础医学等专业)和非预防专业的医学专业学生(卫生管理、护理、卫生统计、基础医学等),以及2009、2010、2011年因跨专业或其他原因考取医学科学学位的研究生不能依靠研究生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从而导致无法领取作为医生行医所必备的“执业医师资格证”。后来迫于舆论的压力 卫生部又改变政策:卫生部2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卫生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明确表示,对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医学研究生,其报考条件仍执行原有规定,并已通知各地。”[3]至此,科硕门暂时告一段落。 2012年5月3日,对于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考试资格的问题,卫生部官网“部长信箱”进行公开回复,明确表示,卫生部与教育部达成一致,即使颁布新规,“已毕业、已入学和已报考并随后被录取的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仍将执行原有规定。”即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科硕门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也就是说按照科硕门的趋势估计以后跨考的科研型临床研究生不让考临床职业医师照了,不过跨考专业型临床研究生应该考证,只不过受到今年科硕门的影响,很多医学院校都限制跨考专业型临床研究生,到目前为止我确认能够跨考专业型的基本上就只有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医学院 其他的基本上很少了 望楼主谨慎报考 祝考研成功 加油

学术型的又叫科研型,发论文方面的优势能有一些。科研能力比较强。专业型的针对工作,好像毕业时不需要发论文,只要写篇相关综述就可以了。现在医院要人,不标明要什么型的研究生,所以找工作这个看不出什么大差别。并且两种都是全日制,有学位,分数上可能有的专业专业型的分能低一点,也有的是一样的分。就看你未来想怎么发展了。如果想再深造,学术型能好一些。如果毕业就工作,临床型的据说干活不错。你这个专业不错,很有前途。

主要是指那些本科读的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读学术型的研究生的话不能报考执业医师像您已经是了的话就没有关系了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没有限制,只是复试时,可能会严格点。

临床型研究论文

临床研究的论文也有很多种,临床医学研究论文分为:临床经验体会、病例报告、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病案讨论、临床经验总结、专题研究报告、新技术新方法等。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意义和技巧

一、意义

1、临床研究报告及论文是临床研究工作的深化和总结,它可以全面地概括研究工作的过程,充分反映研究的成果及价值,体现研究的水平和研究者的科学态度。

2、临床研究报告及论文是临床研究信息交流的基本形式,临床研究论文发表后,就可以传播学术成就,有价值的成果就有可能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3、临床研究论文是临床研究者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临床研究者在实践中随时发现问题,经过充分的思索和讨论,对其中重要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设计,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去验证,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水平和能力。

二、基本要求和写作方法

1、临床研究论文由于报告的内容和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撰写形式,较常见的有论著、病例报告、短篇报道等,无论那种形式都有二个目的,一是发表,二是让读者阅读并易被理解,但有的作者只求发表而忽视第二个目的。

2、撰写临床研究报告或论文时,必须遵循准确、清晰、简洁三项基本原则。准确性是与科研工作的严肃性相一致的,要求严格尊重其事实、数据、图表和参考文献;清晰性是指必须把所要说明的问题说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不能让阅读的读者或评审专家发生误解,更不要让读者或评审专家去猜想推测;简洁性是要简单明了,不要出现感情色彩的夸张性词句,更应该避免无用套话。

3、一篇医学论文一般应向读者交代清楚如下四个问题,即我为什么要作该项研究?我是如何进行该研究的?我发现了什么?我对研究中的发现是如何思考的?为此,Bradford Hill首先提出IMRAD结构(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and discussion,即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结构至今仍在应用,1976年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开会,制定了温哥华条例,1991年美国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英国的British Medicine Journal,发表了温哥华条例第四版。目前为止已有400多种国际性的医学生物学杂志采纳了温哥华条例的规范化建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参照国际标准于1992年颁布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推荐标准(GB7714-87),因此,国内外统一的规范化建议也已被我国不少医学生物学杂志所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