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低劣论文是学术期刊带坏的吗

发布时间:

低劣论文是学术期刊带坏的吗

期刊登错了论文要负责吗?要负责,一般来说都要负责,因为期刊登了这个论文不是免费的。他是收费的,而且一般是双向收费,就是说你这个文章要登上这个期刊,要有相应审查的费用,然后别人要看这个期刊也要花相应定这个期刊的费用,既然赚的是这个钱就得负这个责任啊。

这个论文的编撰者当然是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但是平台能够让这样的文章通过也是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的,就比如说你通过某个平台跟别人聊天,然后你了,当然是你那个人承担主要责任,但这个平台他如果完全没有尽到基本的提醒业务,就是你跟陌生人大量转账以及汇款的时候,平台丝毫都没有提醒,那这个平台也有一一部分的责任的,所以说平台是要承担责任的,因为它是提供这种服务的,他必须得保证自己提供的服务是没有问题的。

你们那些期刊都是白看的吗?期刊的订阅是要花钱的,而且他比报纸是要贵的,当然了,一些大的学术期刊人家本身是不愁销量的,因为人家这个期刊的名字就相当于权威性,比如国外的自然你能登上这样一篇期刊,哪怕说你只有一篇文章,你是第一作者,那都了不得了,你那个水平比现在大多数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的水平多高了,因为你就算到了博士阶段,你也不见得能够在自然杂志上面发表一个以第一作者姓名的论文。

所以期刊它既然收取了相应的费用,它是靠这个赚钱的,毕竟它卖的就是内容,你至少也会订阅这个东西,不是因为这个期刊它是给你提供的服务,好不是因为它给你提供的纸张纸的质量好,而是因为上面刊登的东西是你需要的,你觉得他们刊登的相应销售信息是有利于开拓自己的见识的,偶尔看一看,挺有用的你才买的,但如果他这个信息有问题,难道他应该一点责任都不负吗?这不太可能吧。

我认为期刊是应该为学术造假负责的,近期的这篇荒唐论文可以说是让很多的人大开眼界,这篇论文的论点想必很多的人都是闻所未闻,最开始在看到这一篇论文的时候,有我也表示大吃一惊,不由得发问,像这样的文章竟然也能够被发表到杂志上被如此多的人传阅,难道说没有人对这篇论文的问题表示质疑,并且觉得这样的说法完全是天方夜谭吗?

这一篇论文的论题是熟鸡蛋可以重新变回生鸡蛋,然后还可以孵出小鸡。这样的论点,单单是听到就觉得荒唐不已,就算是小朋友恐怕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可是偏偏这样荒唐的论文最后还成功的在杂志上面发表了,可以说发表这篇论文的杂志起到了一个传播错误信息的媒介。

他对于很多阅读它的读者,可以说无形之中造成了一种误导,比如说有的读者对于某些杂志就是会比较的信任,认为能够在这种杂志上面发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可以信任的。正是基于这种信任,所以说读者对于看到的这种荒唐的论文,恐怕也会尽量的去说服自己相信这个说法。

但实际上这其实已经对观众产生了一种误导,所以说期刊是应该为学术造假负责的,如果说像这样的杂志在刊登这样的论文的时候能够对它进行一个审核,对它的论点进行自己的研究,这样的话这样的论文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杂志上的,当然也或许是这一篇论文通过其他的手段在这一篇杂志上发表,那这样的方式更应该受到谴责。无论是主动发表还是被动发表杂志,都应该对他所发表的内容负责,如果说将这种错误的信息刊登在自己的杂志内部的话,那么它是需要为此而承担责任的。

需要负责。因为这些错误的论文也会影响到人们的一些观念,而且发表了一些不良的内容,所以应该对此事负责。

要。期刊有时起了甚重要的宣传,即广而告之的作用,但其只收钱,却不怎么审核,使得这般奇葩的论文都被登上去了,对读报之人甚是不负责。

论文崇拜病不只是学术期刊带坏的

首先要理解学术不端的根本原因。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学术不端的结果能够得到远超需要承担责任的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给你个机会一夜成名,让你突然名声鹊起,甚至得到国家各种基金资助你也可能铤而走险做出这类事。我国最近正在出台相应政策,严查学术不端,此外慢慢开始废除唯文章论,要从各个方面评价一个学术工作者的成就,不能只看文章数量和影响因子。可能现在国内学术氛围还有待提高,但随着我国的发展,这种现象肯定会慢慢被杜绝,还国内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摸着石头过河,就必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非常赞同,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和成就,这种行为值得学习和效仿。

要摒弃期刊崇拜,让教师的评估回到正轨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让老师的这个教学评估回到正轨上就带来了更多的标准制定问题现在是以期刊和相应的现有标准作为评价老师,职称的选择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至于说他是不是完美那不考虑那么多。

如果说抛弃这个期刊崇拜老师,能不能升到更高的职称,取决于老师的生活效果好不好,这个大家都很理解吧,你都觉得这是正常的,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啊,老师的授课效果好不好,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定,是说他教的这个班级里面学生的成绩更好了,就是在教学授课效果好了,还是说看学生家长给出的这个反馈意见,老师能不能升职,或者说升到更高等级的支撑,取决于学生的评价或者家长的评价,这一就会大家新的问题。

老师要想评到更高的职称,在小学初中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到了大学基本都是有相应的杂志要求的,你发表了哪一几篇论文在哪个杂志上哪个期刊上发表了什么文章?你是第一作者,还是说署名的,这都有影响的,这些东西,这些资料会直接决定最终这个老师能否升职成功,这就是现有的体现,有很多老师因为这个本末倒置,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这个东西之上,而不是说授课上。

改变的也是局部性的改变,不可能将这个期刊杂志发表的项目标准完全剔除,因为老师能不能升到更高的职称,也就是说他从普通的蒋氏道副教授到教授这样的一个历程不能说只取决于他讲课的这个态度好不好,还与他的学识有关系,因为他的副教授到了教授级别的基本就要带研究生了,你本身的学识都不够的情况下,你自己发论文都发不了呢,你怎么带学生?这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

评职称一般来说教大学本科的一个有授课技巧的讲师就够了,副教授教授那基本上都是带研究生的,尤其是到了教授那个程度,能评上这个职称的,那老师在做学术,在教学这方面都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而且说实话教授他其实不应该教本科生。车上这点东西对于一个教授来说太简单的就像是1+1=2一样,副教授和教授主要的工作是教研究生,而不是本课程那个阶段就涉及到一些论文的问题了。

首先就是应该让老师自己的去理解书本上的一些内容,然后再去教育学生,而且在这一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有意义,因为大家都存在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去死板的学习书本上的内容。

学术期刊是c刊吗

一、区别

1、有没有被认定。

各单位根据各自行业研究特点,会对期刊进行筛查,确定其中一部分期刊为核心期刊或专业期刊,那么没有被认定的那部分期刊,就被统称为普刊。

而A刊、B刊、C刊属于已被单位认定的期刊。A刊、B刊、C刊再根据各单位不同划分标准进行细分。

2、学术水平高低。

普刊属于行业认定的期刊之外的期刊,通常在这一行业内所代表学术水平会低于被认定期刊,而行业认定期刊根据不同划分标准会分为A刊、B刊、C刊,根据划分标准不一样,所代表学术水平高低会有所区别。

关于A类、B类、C类:这是是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

这种划分方式按期刊代表学术水平通常A类>B类>C类。

由于具体划分标准各行业各机构千差万别,这里不再叙述,如有需要,可向所在学校或企业咨询具体分类。

二、针对期刊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多种分类。

1、按期刊的学科归属进行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

2、按期刊的内容特征和读者层次进行分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3、按期刊的学术地位分类,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

三、论文比较容易被接受并不分那个期刊,还是看论文的质量,论文质量好了就容易被接受。

四、时间: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从投稿到审稿到发表一般需要一个月。

五、投稿的注意事项: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明确指出,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其中,“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代写”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论文代投”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

扩展资料

A类一级:被SSCI、A&HCI收录的期刊。SSCI、A&HCI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界通常会把SSCI、A&HCI论文放在最前边。

A类二级:C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教育界被认可和推崇,是统计“211工程”建设成效、申报各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数据,部分CSSCI期刊是高校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

A类三级:属二级学科的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比B类水平高的重要期刊,可以作为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博士论文、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申报、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通常都是某专业内的重要期刊。

B类: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文都算是B类。

C类:没有被CSSCI收录但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多为青年高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A类、B类、C类是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

各单位根据各自依托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C类刊物有时他们会给称作C刊。

但C刊也有另外一个常用概念。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CSSCI期刊。这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CSSCI即南大核心的缩写。

广泛意义的核心期刊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

首先当然包括南大核心,即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刊。

其次就是北大核心,就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三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再次还有科技核心期刊,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另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A刊、B刊、C刊是一些单位对期刊水平的简单认定,A刊、B刊、C刊和普刊的区分有不同标准,一般以学术水平来区分。

具体而言:C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一般简称核心。南大核心的范围要比北大核心要小。

CSSCI里顶级的期刊,有的学校认定为A,那就是中文期刊里最高级的。而B刊是各学校以自己的标准自己规定的。所以如果要发表论文,还是要到本校相关部门问清本校的期刊分类目录,才好决定投稿对象。

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指被北大图书馆每三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广泛意义的核心期刊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首先当然包括南大核心,即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刊。

其次就是北大核心,就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三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再次还有科技核心期刊,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A刊、B刊、C刊和普刊的区分有不同标准,一般以水术水平来区分。C刊即是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A类、B类、C类是一些单位对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也不一致。人文社科的期刊,CSSCI是南京大学的检索的,水平要高于北大的核心,因为北大核心的杂志数量更多。具体而言:C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一般简称核心。南大核心的范围要比北大核心要小,所以C价值更高。CSSCI里顶级的期刊,有的学校认定为A,那就是中文期刊里最高级的了。而B刊是各学校以自己的标准自己规定的。所以如果要发表论文,选择期刊前,还是要到本校相关部门问清本校的期刊分类目录,才好决定投稿对象。综述而言,就所代表的学术水平来说 ,A优于C优于B。

电子期刊是学术期刊吗

电子期刊和期刊的区别如下:

电子期刊和期刊的区别:①出版方式不同。期刊出版方式是以纸质书出版,而电子期刊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并且在网络上出版。②融入功能不同。期刊只具有文字,图像,而电子期刊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

学术刊物领域电子刊(连续电子出版物)往往指的是连续型电子期刊 ,是国家在审批、通过刊号时候的不同类型刊号。 任何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都可称为电子期刊,涵盖通过联机网络可检索到的期刊和以 CD-ROM形式发行的期刊。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期刊的优势

1、期刊是机读杂志,它可以借助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和海量存储,极大地提高信息量。

2、在计算机特有的查询功能的帮助下,它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寻所需内容成为可能。

3、期刊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是声、图、像并茂,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图片,还可以听到各种音效,看到活动的图像。

4、可以使人们受到多种感官的感受。加上期刊中极其方便的索引、随机注释,更使得期刊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期刊在各种传媒系统(如电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以往的发行、传播形式,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它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

1 知网硕士电子期刊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期刊,而是一个包含众多学术期刊的电子资源平台。2 这个平台收录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文献资源。3 如果您需要查找某个特定的期刊,可以在知网硕士电子期刊平台进行搜索,或者查看该平台的期刊目录,找到您需要的期刊。

不可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定义,连续性电子期刊不属于学术期刊,故发表在连续性电子期刊的论文不能视为学术论文。

中国知网硕士电子期刊是由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跨学科、跨语种的学术期刊,旨在为硕士研究生以及有思想视野和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论文、评论和研究等学术类资讯。该刊涵盖了生物、社会科学、经济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领域,旨在传播中国的科学文化,推动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

热带地理期刊是核心期刊吗

好点的期刊鉴别方法就是:创刊历史悠久,影响力大,晋升职称的时候认可就可以了。

地理科学研究

刘少和,1970年01月生,湖南永州人,男,在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研究兴趣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转型与升级、旅游战略管理、体验教育,主讲《区域旅游开发研究》、《旅游业案例研究》(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导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策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岭南文化地理》(本科)等课程,教学效果优良,教学评价均在90分以上,为学校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扶持学科骨干梯队人员之一,A岗重点骨干教师之一,第5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之一。

1991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民俗旅游;2002.9—2004.7,进修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班;2007.9—2008.7,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10.9-?,就读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管理。2002年9月晋升为旅游管理专业讲师;2005年12月晋升为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

自2001年6月硕士毕业以来,本人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思想战线》、《社会科学家》、《热带地理》、《旅游论坛》、《商业研究》,以及《中国旅游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副主编教材2部(07、08年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参与横向项目20多项;获2007-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1项(排名第2)。

1.2010.9—?,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读博,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导师:梁明珠教授、系主任。

2.2007.9—2008.7,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旅游社会学,导师:王宁教授。

3.2002.9—2004.7,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4.1998.9—2001.6,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读硕,研究方向:文化与民俗旅游,导师:周作明教授(现为福建武夷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

5.1987.9—1991.6,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读本,导师:左双文教授(现为华南师大历史系教授、副院长)。

1.参与国家社科项目(No.09BSH040):《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建设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2009.6-2011.6)。

2.主持国家社科项目(No.12BJY124):《城市休闲文化消费主导下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其综合改革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2012.6-2014.6)。

1.第2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3C2851):《广东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4.01—2008.9)。

2.第2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8B060600016):《岭南水文化的演变、旅游价值及其创新开发模式和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8.12-?)。

3.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GD10CGL02):《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综合配套改革研究》,2010.11-2012.12,4万。

1.第2参与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08):《基于城市幸福指数提升的广州市休闲游憩业发展研究》,2011.6-2012.6,1万。

1.主持广东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04XB79009):《都市休闲文化及其建设对策——以珠三角为例》,广东商学院(2004.12-2007.12)。

2.主持广东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JY2010178):《校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广东商学院(2011.3至2011.12)。

3.参与广东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03XB63001):《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方式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广东商学院(2003.12-2005.12)。

4.参与广东商学院2006年度校级课题(06YB79007):《休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广东商学院(2007.1-2009.1)。

5.参与广东商学院2006年度校级课题(06YB79008):《区域旅游产业化及其支持政策体系研究》,广东商学院(2007.1-2009.1)。

6.参与广东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07YB05):《基于亚运旅游的岭南文化展示与传播研究》,广东商学院(2007.12至2009.12)。

1.参与主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肇庆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肇庆市宣传部(2012.3-6)。

2.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南沙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广州南沙围垦开发有限公司(2012.4-5)。

1.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中山市旅馆业发展研究》,中山市旅游局(2011.3-2011.12)。

2.参与主持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5)》,汕尾市旅游局(2011.10-2012.10)。

1.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佛肇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广佛肇旅游局(2010.8-2011.3)。

1.主持《梅州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2009-2020)》,梅州市旅游局(2009.3-2009.12),到位经费4万。

2.主持《乐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与《乐昌峡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乐昌市旅游局(2009.4-2010.12),到位经费20万。

3.参与(第3)《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2009.5-2009.10),到位经费10万。

4.参与(第3)《梅州市梅江区玉水村旅游开发规划(2009-2020)》,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2009.6-2009.12),到位经费2万。

5.参与(第3)《梅州市丰顺县黄花村旅游开发规划(2009-2020)》,梅州市丰顺县旅游局(2009.6-2009.12),到位经费2万。

6.参与(第3)《广州番禺区“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广州市番禺区旅游局(2009.5-2009.12,到位经费10万。

7.参与(第3)《珠海(拱北)中旅集团广州新电视塔投标书》(2009.10-12,到位经费6万)。

1.参与(第3)《广东丰顺县富豪(音乐)温泉度假村总体规划》,广东省丰顺县富豪温泉度假村委托课题(2008.3-08.8)。

2.参与(第3)《广州开发区会展中心运营研究》,广州市东进新区开发区有限公司委托课题(2008.3-08.8)。

3.参与《2008年奥运效应与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0.5万,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2006.6-2008.6)。

1.参与(第3)《广东省梅县王寿山风景区概念规划》,广东省梅县旅游局委托课题(2007.8-08.12)。

1.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蕉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蕉岭长潭旅游区营销策划》,广东蕉岭县旅游局委托(2006.12-2007.12)。

1.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局委托(2005.5—2007.5),到位经费5万。

2.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2005.10—2006.3),到位经费8万。

3.参与主持(第2)《广东清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其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广东省清新县旅游局委托(2004.12—2005.9),指导了广东“旅游强县”(06年)、中国“旅游强县”(07年)的申报成功。

1.参与(第2)《广东省九和、黄沙洞温泉度假区开发战略规划》,广东金鹅温泉有限公司委托(2004.5-2004.8)。

2.参与(第3)《广东省阳山县神笔洞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2004.5-2004.10)。

3.参与(第3)广东省林业科技项目(粤林科函[2004]1号):《江门市林业高新技术园区旅游总体规划》,广东省林业厅(2003.12—2005.06)。

1.参与(第4)《广东省乐昌市三龙谷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广东省乐昌市旅游局委托(2002.10—2003.2)。

2.参与(第3)《广东省韶关市十里浈江风景区总体规划》,韶关市浈江区政府委托(2003.2—2003.5)。

1.副主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08年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ISBN7-5623-2219-8),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2、9、10章,合计3章6万字。

2.副主编《旅游策划学》(07年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ISBN7-5623-2220-1),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6、7章,合计2章5万字。

3.参编《休闲经营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章,合计3万字。

4.参编《旅游学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8章,合计1章3万字。

5.参编《中外民俗》第6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参编《中国民族民俗》第6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7.参编《旅游应急管理》第3、6、9章,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1.研究报告《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2005-2010)》获2007-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排名第2)。

1.刘少和,梁明珠《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优化升级研究》,《人文地理》(CSSCI),2012年8月8期(采稿)。

【2011年】

1.刘少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旅游成长模式研究——广东与中国“旅游强县”清新县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11年4月2期。

2.LiuShao-he,LiuZhi-hong.,BasicsonResortHotel(Village)andItsservicemanagementideas

—TakingGudouhotspringresortvillageinGuangdongprovinceasaexample.ProceedingofTheFif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Green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Guangzhou,China,June25-27,2011.TheAmericanScholarsPress.

1.秦学、刘少和《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休闲质量提高——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旅游学刊》(CSSCI),2010年3月3期。

2.桂拉旦、刘少和《“以旅助农”传导机制及其政策建议》,《开发研究》(CSSCI扩张版),2010年2月1期。

3.秦学、刘少和《创新与包容:广州市休闲发展考察》,《201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国首部休闲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4.刘少和《深化旅游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发展》,《中国旅游报》2010年07月11日第11版“视野”。

5.刘少和、吴建华、桂拉旦《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差异及其服务主张》,第14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09.11.19-21)会议论文,论文集。

1.刘少和、李秀斌《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播》,《旅游学刊》(CSSCI),2009年3月3期。

2.刘少和《全球化、经济社会转型与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旅游学刊》(CSSCI),2009年8月8期。

3.刘少和、李秀斌《度假酒店(村)的健康体验经营管理研究》,《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9年6月3期。

4.刘少和、李秀斌《旅游产品转型与广东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建设思考》,《现代乡镇》,2009年1-2月1期。

5.刘少和《休闲经济:提升“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中国旅游报》,2009年3月27日第10版“视野”。

6.刘少和《广东“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制度创新思考》,《中国旅游报》,2009年6月12日第11版“视野”。

7.刘少和《发展休闲旅游,为城市居民减压》,《中国旅游报》,2009年9月4日第11版“视野”。

8.刘少和、李秀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的区域旅游休闲化发展研究》,《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9年10月5期。

1.刘少和《基于奥运旅游平台的中华文化展示思考》,《中国旅游报》,2008年1月25日10版“视野”。

2.刘少和《建设城市休闲文化,提升城市“软势力”》,《中国旅游报》,2008年3月28日10版,2008年4月2日11版“视野”。

3.李秀斌、刘少和、张伟强《旅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6月3期。

4.刘少和、李秀斌、张伟强《广东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模式探讨》,《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7月4期。

5.刘少和、张伟强《旅游资源的'组合评价及其结果应用》,《中国旅游报》,2008年6月18日11版“视野”。

6.刘少和、桂拉旦《环城地理梯度背景下的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结构分析—以粤港澳为例》,《社会科学家》(CSSCI),2008年05月05期。

7.刘少和、张伟强《中国区域旅游转型发展探讨——以广东区域旅游转型发展为例》,《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8.25-29牡丹江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少和《旅游转型研究综述及我国旅游转型发展探讨》,《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8年12月6期(《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9年4期)。

9.刘少和《旅游市场营销需要关注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12月11期。

1.刘少和、张伟强、乔纪纲《广东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3月2期。

2.张伟强、刘少和、李秀斌《文物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旅游学研究》第2辑,2007年4月。

3.刘少和《奥运旅游与文化展示》,《旅游学刊》(CSSCI),2007年9月9期。

4.刘少和《环大珠三角城市群1-3小时游憩圈探析》,《中国旅游报》,2007年11月28日13版“视野”。

1.刘少和、桂拉旦《城乡商旅互动发展研究》,《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8月15期。

2.刘少和《休闲发展趋势及其管理对策》,《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9月18期。

3.刘少和《发展休闲娱乐业,创造旅游吸引物》,《旅游学刊》(CSSCI),2006年12月12期。

1.刘少和《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珠江经济》,2005年02月02-03期。

2.刘少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成熟的旅游者》,《旅游学刊》(CSSCI),2005年03月02期。

3.张伟强、刘少和《旅游产品的品牌战略研究初探》,《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5年03月05期。

4.刘少和《“文化强旅”战略构想》,《华夏文化》,2005年03月01期。

5.刘少和《“港澳游”对内地的文化效应》,《中国文化报》(2005年5月23日,文化旅游版)。

6.刘少和《中国休闲教育发展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7月14期。

1.刘少和《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建设的文化战略》,《社会科学家》(CSSCI),2004年1月1期。

2.张伟强、陈玲、刘少和《文物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及其对策》,《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月2期。

3.刘少和、张伟强《广东科技旅游与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广东科技》,2004年4月4期。

4.刘少和、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思想战线》(CSSCI),2004年5月3期。

5.刘少和《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服务链”模型探讨》,《中外酒店》,2004年7月7期。

6.刘少和《略论“文化生态旅游”》,《生态经济》(CSSCI扩展版),2004年8月8期。

7.刘少和《我国农业民俗及其旅游开发研究》,《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1.刘少和《服务企业中“服务链”模型研究》,《商业研究》(北大核心期刊),2003年06月11期。

【联系方式】

邮箱: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21号(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邮编:51032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