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新青年杂志编辑

发布时间:

新青年杂志编辑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1925年被北洋政府下令通缉,逃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1927年4月,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被捕。4月28日被绞杀。李大钊就义后,被埋葬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1983年,在万安公墓中,辟出了李大钊烈士陵园,供党员宣誓和游人瞻仰。

1915,陈独秀,并在上面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陈独秀 1915年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春,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负责出版《言治》月刊。1914年春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同年11月发表《国情》,成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先声。1915年2月,代表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日本提出的危害中国主权和独立的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6月编印《国耻纪念录》,积极开展反对袁世凯的宣传活动。1916年春,撰写长篇论文《青春》,提出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传诵一时。同时主编《民彝》杂志,宣扬民主和自由。同年5月回国后,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甲寅》日刊编辑等职,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1918年初,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1918年底和陈独秀创办著名的《每周评论》。1919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办《国民》和《新潮》杂志。5月,积极支持和参与五四运动。7月,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随后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改良主义思潮。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发起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建立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自1920年7月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创办《工人周刊》。1922年8月在杭州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随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说明中共关于实行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三大以后,多次与孙中山会谈,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直接负责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同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7月回国后,负责中共北方区委工作。在1925年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领导北京人民开展国民会议运动、关税自主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等革命斗争,并派共产党员到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工作,对冯玉祥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6日,在苏联大使馆中,被闯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军警逮捕。被捕后,他坚贞不屈,于28日英勇地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就义后,遗体被安置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现在是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之一。

新青年编辑部有哪些人

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鲁迅、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瞿秋白、彭述之轮流编辑。

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

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9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月刊。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从1916年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陈独秀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移到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参加编辑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反对专制与迷信、抨击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思想,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被称为青年界之“明星”、“金针”、“良师益友”。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1919年5月,出版了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专号”。1920年初,《新青年》编辑部又迁回上海。5月出版了“劳动节专号”。从9月第八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性的机关刊物,编辑部迁到广州。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组成季刊,由瞿秋白主编。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1926年7月停刊。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新青年》历史沿革: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3、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扩展资料

创办意义:

1、《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2、《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感触颇深,泪水与欢笑,激动与愤然伴随着几天的追剧时刻。便对《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心向往之,得知其已在2021年6月1日也就是半年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面向社会开放,便迫不及待地预约前往参观。我们先来看看历史背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917年1月,被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即北上租住在箭杆胡同这座清代四合院里,《新青年》也随迁于此。从1918年1月出版的第4卷1号起,《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鲁迅等一批思想者和文化先驱在《新青年》上猛烈发声。标志着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地付诸铅字。《新青年》的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1.6万册,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蔡元培称它为“‘五四运动’的急先锋”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政府迫害,离京赴沪,《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沪。2001年,陈独秀旧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时间都成为重要的历史时刻。而这里发生的事件我们也都耳熟能详,我觉得所有的游览都只有在了解了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后,房子才不是一堆无感砖瓦的存在,建筑才有了它的神秘感和独特的历史意义。一个冬日,阳光晴好,我跟着导航寻找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这里离北大红楼和景山公园不远,穿过一个窄小的丁字胡同,一辆走错的出租车正在笨拙地退出,我只能侧身错过,有明显的标识指向《新青年》,便是箭杆胡同。《觉醒年代》中印象最深的是这条路:经常坑坑洼洼雨水泥泞,鲁迅和胡适李大钊经常提着裤管满脚泥浆地从这里来来回回。这是一座有着浓厚老北京味道的平民百姓的小院子,大红门上的门柱标着金字“吉祥”。院内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靠街门倒座小房一间,都是腾退后修缮的,只有门墩,门口两个小狮子是当时保存下来的。进门是写着鲜红大字“新青年”的影壁墙,院内一口大鱼缸,最醒目的是靠墙一侧的四把竹椅和竹桌,光束斜织下来,时代的先锋们仿佛就在这里慷慨激昂地讨论和议定大事,电视剧里他们的谈笑风生和昂扬斗志穿越回来,而君曼则端着饭菜出出进进绕着竹桌椅忙碌着。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展览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原景重现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部分陈列,收藏了马灯、茶壶、毛笔、公文包等剧中道具。看着好不亲切,好像自己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时刻。还有醒目的铅字印刷机,近30期《新青年》在这里诞生,看着看着,仿佛那带着油墨香的传单和《狂人日记》正在眼前一片片翻飞。 边看边感慨万分,留待后续。《新青年》旧址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免费对外。预约人数300,大家参观起来吧。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

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主办单位: 群益书社创刊时间:1915年9月15日出版周期:月刊,6期为一卷主编:陈独秀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有名的篇章: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发表《贞操问题》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鲁迅发表《随感录四十》创刊辞的几大方面: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衰落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新》又停刊5个月。此后陈独秀辞去文科学长一职,前往上海。10月迁回上海,设立于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但仍保留北京编辑部。1919年12月的第7卷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1919年12月1日第7卷第1号《新青年》刊登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

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声明不谈政治”,遭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

1920年中共发起组决定将《新》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1号改组为机关宣传刊物。封面也做改变:正中为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分别伸出两手相握。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团结,也暗示全球无产阶级团结。封面上隔着大西洋握手的图案,是美国社会党的党徽。

编辑部增加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等发起组成员,刊登启示与群益书社解除关系,专门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印行。同时增《俄罗斯研究》专栏,到9卷3号止。胡适对此后《新》的变化提出质疑,认为“色彩过于鲜明”,“北京同人抹淡的功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

1921年1月22日胡适写信与北京同人李大钊、鲁迅、钱玄同、陶孟和和高一涵等,再次声明其主张,指责《新》“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中译本”并给陈望道寄去明信片表示反对“将《新》所宣传共产主义之用”。

同时《新》的变化也招致社会上的议论和批评,同时部分军阀地区也禁止邮寄,《新》内部开始分裂。胡适主张另创哲学文学杂志,将马列理论分裂出《新》,同时将编辑部移回北京。但陈依旧坚持己见,并取消了北京的编辑部。

1921年2月上海法租界巡捕查抄新青年社,处罚并勒令其迁移。《新》从8卷6号起转入地下编辑,假托迁移广州,继续由陈望道等人编辑。

1921年7月中共成立,《新》成为理论刊物。9月陈独秀再任主编,只出一期后停刊。1922年7月又出一期(9卷6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新青年

青春杂志社编辑部

23《少男少女》杂志编辑社翁炫OICQ 9403201443《青年之友》杂志社孟祥宇 E-mail OICQ 7751035144《新生活》女性时尚杂志征稿 李非 E-mail OICQ 5390454545 文汇百花周刊沈华 E-mail OICQ 978080青年记者小 记 者半岛都市报 总 编 室 : 23《少男少女》杂志编辑社翁炫OICQ 9403201424《移动信息》杂志社编辑钟原胜OICQ 913556925《同龄鸟.新阅读》杂志社编辑黄雪倩OICQ《旅游》杂志社编辑 七月OICQ 602378627《华人生活周刊》编辑雷庆珊OICQ 1560485728《硅谷》杂志社编辑冯大刚OICQ 188631329《雾都剑》杂志社编辑林涛OICQ 956847030《好日子 》编辑 叶眉OICQ 2838890331《中国厨卫》杂志社编辑李靖OICQ 2199263732《高考总动员》杂志社编辑曹桢OICQ 67422085《花季·雨季》顿号编辑:xudunhao@263. net《新空间》钟丽君编辑:《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2002@ 163.com《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9426@ 163.com《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hxsn_home@ 163.com《美少女》阿若编辑:《少女》陶陶编辑:mytoyoyo@yahoo. com. cn《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h 19891220@ 163. net《中学时代》海沫编辑:hcrimo2000@ 163.com《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kqbaby@ 163.com《男孩女孩》程华松编辑:《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阳光部落》编辑崔澎:cuishu80@sohu. com《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花蕊》中学生杂志:dongdonghexixi@ 163. com《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goldschool@21 cn.com《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Iuoyi7004@ 163.com《成长》赖春晖编辑:ale2010@qcwh. net《花季雨季》夏日冰川:hjyj2002@ 163.com twsb@ 163.com《高中生》:《课堂内外·高中版》:《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cake l 《读友》张漫编辑:

首先你要有人脉,要能够有最大限度的去带动大学生和高中生等青年人士…其次自己要有一定的文学特长,多了解一些文学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再者你要有资金或说通别人的能力…招贤是要耗资的…还有要时刻了解中国社会文学的走势和发现情况…要有创新意识,打破传统,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让你的文学社更具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管理能力也必须要有…要有一定的秩序简章…还要有发现你社团成员的性格和特长…加以充分运用他们…

这当然是得看编辑个人的业绩的么。出版社的话一般比较难进,虽然转企改制过了,但是很多出版社还是有事业单位时期的特色残留,所以利润相对比较容易得到,当然主要是做图书,我觉得也是比较辛苦的。杂志社的话主要是做杂志,就不一样了,但是你做杂志一般就搀和一本,所以利润不会高到哪里去,而且很多学编辑的都喜欢杂志,这导致杂志社的竞争应该也会比较大。你在面试的时候可以谈钱的,等他们给了基本工资和岗位发展潜力再做决定好了。

青年记者编辑

李而亮,男,195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1983年7月至1988年2月,人民日报社群工部编辑。1988年2月至1995年5月,人民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副站长。1995年6月至1998年5月,西藏日报副总编辑。1998年5月至2001年8月,西藏日报总编辑、党委副书记。2001年8月至今,人民日报社市场报总编辑、党总支书记。2004年12月接替李学谦出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电话就难搞了...

是那个金牌调解的?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一个普遍的想法,2022年总体来说还是疫情困扰,青年记者也是不太好发的情况,会受到影响。

柳陶,“金牌九零”概念首倡者。笔名沙忆六六,男,1993年生,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人,现居南昌。青年记者、编辑、专栏作者。热爱写作、书法、新闻采访,擅长辩论、演讲等。系中国青年文艺学会新闻中心主任、《钟山文化访谈》总策划,原《石钟山文苑》杂志主编,多家媒体专栏作家、特约记者,在《青年作家》、《江西师大报》等报刊发表新闻采访、评论、诗歌、散文、书法作品百余篇(首、幅),并被收录于《同窗》(校园文艺)、《2001——2010:21世纪诗歌精品集》、《长白风——亚洲主编风采展大搜索》等选集,部分作品被腾讯网、新浪网、中国广西网、大学信息网、江西电视台百度空间等二十余家媒体转载或推荐,曾先后配合全国著名励志演讲家刘向明先生、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等权威人士演讲并得到高度评价。

时事评论:有《发飙打人的女警怎又变身临时工》等时评类文章登上新浪网博客首页、校园名博首页,同时发表于广东论坛、江西文明网、中国网络电台等,并受聘为广东腾飞文化特约评论员。

情感调解:已为山东、江苏、江西、广东、天津等全国各地观众调解情感问题,被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热门人物——金牌调解员胡剑云誉为“调解小达人”。

图书策划:成功参与策划并主编《金牌九零后——2011年度全国90后作家作品精选集》(中国书籍出版社),并责任编辑、编辑《超级90后——90后作家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图书三部。

新闻采访:2011年5月采访“唱红青春”江西省百万青年红歌汇大型歌唱比赛主持人、江西五套《谈讬》节目主持人小亮哥;2011年6月受国内知名女性杂志委托作为特约记者专访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胡剑云等。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志愿者专刊《小火花》特约记者等。

文化访谈:2011年9月对话访谈江西卫视《金牌调解》主持人章亭、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刘毅平等八位观察员。

演讲讲座:2010年3月配合全国著名励志演讲家刘向明在江西省湖口中学演讲后被其称赞为“你太有才了”,湖口中学校长屈鉴平先生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你讲得非常好,我要给你竖大拇指,你讲得非常好!”;2011年5月配合国家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江西南昌的讲座后,王旭明先生当场给予热情拥抱,并赠送一束鲜花以及签名著作、个人名片等。

辩论论辩:多次参加各级各类辩论比赛,长期担任一辩,并获“优秀辩手”等荣誉称号,在2011年9月由新浪网、江西电视台官网全程直播的“江西卫视微博两周年特别活动之金牌调解零距离”辩论赛环节中与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胡剑云、刘毅平、罗久保三人同为正方一组并担任一辩。

书法爱好:高中时期连续三年主持参与板报工作并承担全部书写任务。大学期间参加学校书法比赛且入展,并代表学校报社赠送书法作品至中文系党支部。

影视剧作:协助多位小说家改编电影剧本,并与多位导演、编剧保持长期合作。目前正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创作中心导演、知名小说家共同策划改编一部长篇婚恋电影剧本。

最新动态:

2011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青年文艺学会“115工程”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获2011全国纪实诗歌散文大赛三等奖;获2011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写作大赛三等奖。

2011年10月:与北京《意林》杂志社编辑顾倾城、甘肃张玉学等共同策划《金牌九零后——2011年度全国90后作家作品精选集》(中国书籍出版社)一书并担任主编;登上新浪网校园新人榜。

2011年9月:参与21日新浪网、江西电视台官网全程直播的“江西卫视微博两周年特别活动之金牌调解零距离”活动辩论赛环节一辩,并于22、23日成功对话访谈江西卫视《金牌调解》主持人章亭、调解员胡剑云及八位观察员。

2011年8月:受电子杂志《墨染》邀请担任三家电子杂志与《言士.中国写手素材基地》共同举办的第一届“绿色青春”网络文艺大赛评委,同时担任《格子》、《风》等多家电子杂志特约嘉宾。

2011年7月:受邀出任中国青年文艺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

2011年6月:受知名女性杂志委托作为特约记者独家专访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热门人物胡剑云。

2011年5月:配合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王旭明先生演讲,得到其高度赞扬并当场赠送其签名著作、鲜花等。

2011年4月:采访共青团江西省委和江西五套联合主办的“唱红青春”江西省百万青年红歌汇大型歌唱比赛主持人。

2011年3月:受邀撰写关于《金牌调解》评论文两篇,被江西电视台百度空间等多家媒体转载,并引起数十万网友和一些媒体人士的关注。

2011年2月: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江西省第一本90后实体纯文学民刊杂志《石钟山文苑》顺利出刊。

前辈寄语:

你太有才了!

--全国著名励志演讲家、非智力教育创导者     刘向明

2010.3

你讲得非常好!我要给你竖大拇指!你讲得非常好!

--江西省湖口县政协副主席、湖口中学校长     屈鉴平

2010.3

你要放眼全中国、全民族的文化!

--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创作中心导演      易华

2011.3

不是你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而是你语言表达能力太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        王旭明                                2011.5.21

五柳之韵,渊明之邻。

江西卫视2011全新栏目《金牌调解》金牌调解员           胡剑云

2011.6.22

小兄弟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的成绩,了不起!将来一定名满天下!湖北老大哥邵火焰祝福你!

《楚天文学全国年度精品文萃·小小说卷》执行主编、《幽默讽刺精短小说》特邀编辑、《楚天文学》小说编辑 、湖北知名小说家             邵火焰

2011.7.1

青春洋溢,年少有为,占尽枝头,芳香几许?沁人心扉!时光如水,奔流不息,勤执共勉,辉煌几许?只争朝夕!

当代著名书画家、中国文化学会艺委会主席、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理事、宋庄国际书画院院长       李翠珍                                                   2011.8.22

柳陶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男孩!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节目主持人  章亭

2011.9.22

《初见大海》这首诗与海相融,立意不错。写得挺轻松,最大的可取之处就是抛弃了有的写诗者煞有介事的做作。

——作家、诗人、评论家、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院长、作家出版社《大雅书系》主编  杨枫

2011.10.8

Q:何为“金牌九零”概念?

答:“金牌九零”概念不提倡单纯地把“90”定义为“90后”与“非90后”之间一种肤浅的年龄界限,而积极倡导一种全新的以一九九零年前后出生的青少年为基准,在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中作为青年的代言人能够发挥重要的创新和改革作用,力求凭借一种天然纯洁的写作姿态突破被名利污染的文学怪圈,借助文化出版、新闻传媒事业,改善青年文人生活质量,提高青年文人生活水平,同时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积极的心灵读物,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家庭的和谐而努力,最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青年文化品牌!甚至有媒体将“金牌九零”概念与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栏目并称为江西本土地区辐射全国的两大独特“金牌文化”现象。“金牌九零”概念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催化下而诞生的,是当前文化发展、时代变革的产物,根据当前文化发展总趋势来看,未来十年内中国文化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大潮!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赢得了市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