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至此得答案。 情深深,意切切, 山川万物皆我爱。 天地合一融其中, 阴阳合璧仙境生。 不绝情,不痴情, 我情遍布一切中。 待到功满自然成, 美好理想幻成真。
论文摘要:组织中员工行为的选择关系着组织整体绩效水平的高低。本文从行动理论行为过程中分析了从个体对环境引发因素的认知做出判断,并导致情绪变化和特定行为倾向,最终导致行为的发生。提出了个体的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有缓冲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竞争的加剧,员工的行为选择和与之相关的绩效水平对组织的竞争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Salovey和Mayer提出的情绪智力的概念引起了学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兴趣,尽管情绪智力的概念存在诸如缺乏具体模型和有效的测量方法等问题,但其仍然是组织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许多研究关注于情绪智力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水平与绩效的关系,但对其内在的作用机制揭示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行为过程视角分析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以期能剖析个性特征对行为及绩效的作用机理。1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的内涵1.1情感倾向及其内涵情感倾向相似于人格个性特征的部分内容,但又不等同于人格个性特征,它是个性构成中某些成分和特质的组合或集合体。Berry和Han—sen等人将情感反应分为积极情感(trait—positive affect,PA)和消极情感(trait—negative affect,NA)两个大的纬度,并指出这两个纬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因此对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这两者可以同时以较高或较低的程度存在,也可以是一个纬度程度较高而另一个纬度表现极不明显。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独立性和两极性的特性,但一个具有积极情感的个体表现得更为自信、热情、向上而富有激情,相反一个具有消极情感的个体表现为懒散、冷漠和情绪低落,消极情感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担忧焦虑、害怕紧张和愤怒等情绪,而消极情感程度低的个体通常表现为平静和满足。1.2工作场景中的情感倾向在工作场景中,情感倾向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Spector等人认为,由于人际冲突是职业活动中的主要压力源,态度和行为研究中人际关系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而态度的形成特别是态度的情感层次与个体的情感倾向密切关联。积极情感的个体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支持,更满意于人际关系,因而可能会积极的面对引发事件,成功地处理压力环境,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工作和组织认可度。Levin等人研究了情感倾向和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呈现反向关系,Cropanzano等人发现消极情感反应以情感倾向为基础,不仅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而且与组织承诺负相关,但与流动意向及流动率正相关。George解释为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环境的情感反应,这一过程受到个体情感倾向的影响,所以积极情感的个体对工作环境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进而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另一方面,情感倾向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Burke和Watson等人研究发现,高消极情感的个体容易产生压力感和不满意,他(们)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倾向于思考环境中的负面的、消极的特征,因而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而情绪智力通过情绪过程和情绪状态同样对这一过程发生作用(通过影响判断结果)。因此,高消极情感的个体面对困难时,会作出相对悲观的判断结果,并感觉到压抑和较低的心理幸福感。1.3情绪智力及其内涵情绪智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Gardner的著作里,尽管没有用到情绪智力这个词汇,但其含义与今天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十分相近:即知晓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的行为。Salovey和Mayer在 1990年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正确、有效处理情绪信息(包括自我和他人的情绪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与情绪识别、情绪构建、情绪调节控制相关”,Salovey和Mayer指出情绪智力体现于情绪的感知、吸收同化、理解和管理过程,其结构包括四个要素:情绪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的表达和评价;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调节规制;有助于成长的情绪知识;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的能力等。Golema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绪智力的“五胜任力模型”,即: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社会感知(移情思考)和社会技能(关系管理)。可见,情绪智力是关于个体感知并管理自身和他人情绪及意图的能力。1.4情绪智力与绩效的关系在情绪智力与个体成功的关系的研究中,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在个人成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甚至认为个人成功的80%应该归功于情商,而智商只有20%的贡献。Salovey和Mayer认为如果从学术成就和职业地位两方面评价个人成功,情绪智力可以解释个人成功的10%到20%,尽管后来的研究表明智商(IQ)与个人成功存在相关(r=0.45,Mayer、Salovey和Caruso,2000。他们同时指出,单一个性因素只能解释个体成功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关于情商与个人成功的关系的结论仍然缺乏实证支持。Jordan和Ashkanasy研究了团队情绪智力水平与团队效能的关系,发现高情绪智力水平的团队在研究期间一直保持高绩效水平,低情绪智力水平的小组初始绩效不高。Lennox和wolfe认为,在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中,自我表现的调整修正能力和对他人敏感性是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有效促进自我地位的改善,获取相关资源的支持,从而提高任务效率。2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在工作行为选择中的缓冲效应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互动过程是多维且复杂的。Wallbott和Scherer的情绪经历五步骤模型对这一过程的解释为:个体随时监控并评估着环境,不寻常的事件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随着生理应激水平的提高,一定的身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就会出现,个体因刺激而产生特定的行动倾向,对环境事件的认知和解读是情绪经历的基础,如果感知到环境事件能增进自我福利,则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产生消极情绪。情绪所激发的行动会降低先前的消极的、负面的感觉,这些行动要么意在直接改变环境,要么回避摆脱环境。在工作场景中,有些行动可能对组织是有利的,有些行动则是有害的。在工作场所,比较典型的员工行为可以分为两类: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和反工作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
《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决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健康指的是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马斯洛从成功名人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精英标准”,他认为,具有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精神科医生认为,凡无心理症状的人都为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临界标准”——一种衡量健康状况的低水平。正视现实和自我,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共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划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可划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方面。物质自我是自己的身体、衣着、金钱等物质方面意识;社会自我是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意识;精神自我是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按自我意识的作用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二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卑、自我否定等。按自我意识的观念划分,可分为实现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三类。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为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也会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智力发展显著
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因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对此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既可成为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可成为学习进步中的阻力。
2.自我意识增强
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进行关注。但由于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初期,评价自己和别人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因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成熟而易产生心理易损性。因此,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自信而强大、自我调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3.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强,思想感情和个人秘密不愿向他人吐露,自我封闭有时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独立,有极强的“断乳”愿望,但阅历不够丰富,环境复杂陌生导致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不善于调控感情和理智之间的关系;他们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对现实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常因学业、就业、恋爱、不正之风而困惑,会有挫折感,易悲观失望。这些矛盾若持续得不到解决,将会使大学生心理失去平衡。
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现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是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些矛盾和压力将伴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成熟,逐步得到缓解。其调节的有效性依赖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或者说是对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解自我的准确把握;其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形成。心理健康反映出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抱开放乐观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心理健康的人富于利他精神,心理健康的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正视现实,放弃做“完人”“超人”的念头。归根结底,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映射。
人们通常把平衡和适应作为心理健康的特征,但“适应”不等于“顺从”,“平衡”不等于内心无“冲突”。积极、健康的心理应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永久性的无压力、无冲突、无痛苦。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突出表现在个体与现实保持动态平衡,以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为目的,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求得内心平衡、和谐、正常发展。
面对矛盾重重的日常生活,以人生目标为指向,有效的自我调整是维护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条件。因此,自知、自尊、自我接纳,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有利于自己对主体产生比较科学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用积极的心态解决心理矛盾和冲突,实现积极的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二
《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
摘 要: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了当前哲学研究的“热点”。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人们必须首先思考和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主体?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在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迥避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的研究,忽视了自我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a征之一。然而正是由于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人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自觉认识的实践的主体,成其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体。如果离开人的自我意识,人的主体性的地位将因失去其内在的本质规定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说明。
关键词:心理学;自我意识;个性发展
一、 “自我”的内涵分析
研究自我意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我”,“自我意识”也就是认识主体对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对自我意识的研究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自我”这一概念首先作一基本分析。
“自我”一词在英文里的对应词是self或ego。在现实的自我认识过程中,“自我”表现为双重身份,即具有整体统一性的“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在《自我意识的原初确立》一文里,主客体的分化使人类有了自身与外界的最初区别,有了自我感与朦胧的自我意识。但应该指出,这种自我意识是很原始的,极度抽象的。要使自我意识真正深化拓展下去,还有赖于主体在意识中进一步把“自我”分化为意识主客体。因此,如果说主客体的分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一基础的话,那么“主体我”与“客体我”在观念上的分开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也即最为现实的前提。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是人类走向自我觉醒的第一步,但当时还只是极抽象地将我与外界的一切(作为整体)对立起来,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要从这种抽象的主客体分离对立,发展到生动具体的自我意识,就必须有“自我”本身的二重分裂:“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分离。所以,发称这种自我本身的二重分化为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步亦即现实条件。在这里,我们看到主客体的矛盾运动与变化发展构成自我意识内在运动的基本骨架。
所谓“主体我”也就是自身活动与行为觉察者的我,“客体我”则是被观察被认识到的自我的身心活动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前者称为I,把后者称为me。
二、 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Marsh和Shavelson、Hater假设,在青少年时期的中段是自我意识最不稳定的阶段。Piers和Harris(1964)的研究证实,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得分大大高于六年级。我国学者杨善堂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杨心德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性别差异方面,Piers和Harris在年级相同的学生中,没有发现性别不同对自我概念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Wylier的评述论文包括年龄跨度从6岁到50岁的研究对象。她说在她读到的论文中,没有找到切实可靠的证据,说明年龄和性别对整体自我意识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我国学者杨心德的研究表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学生略高于女学生。杨善堂的研究也发现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女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于男生,男女之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Davish和Greenberg在下层社会的学生中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评估有关自我的三个方面――个人能力、学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时,都比成绩落后的学生给自己打的分高。Taliuliag和Gama也在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中主持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有着较高的自我意识得分。我国杨善堂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乡村儿童基本上吻合,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方面,但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城乡差异仍有争议,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此外,地区差异、民族文化、环境等方面,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也有涉及到,但为数不多。
三、 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发展就是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协调发展。自我的发展是没有固定限制的,而影响自我发展的实际水平的是不同层次发展中的协调。决定发展中的协调性的首先是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身。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它们对人的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对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的,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及时、正确、有效地接受这些影响,就会有助于诸层次在发展中的协调。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层面之间的转化。自我的不同层面在其发展中都会发生困难、矛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驱使人根据各个层面间相互关联的逻辑到其他层次中去探求障碍的原因。一旦这些起因被发现或排除,该层发展中的困难就得到排除。由于社会自我的现实性的品格,故困难和障碍最多,最经常地出现在社会自我中。这时,人就感到在人际关系、人群活动中的矛盾和困难。这时,人就会在除了从社会生活本身,还从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自我中寻找矛盾的起因,从而使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使正常的发展得以继续。这种转化,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对象两个领域间的的移动和转变。我们常常从改变对待别人的态度和原则做起,最终达到人际关系和活动效果的改善,这就是从一种自我向另一种自我转化的最典型、最常见的事例。
结语
总之,学者们对于自我意识问题的研究,从单纯的理论上的探讨和描述到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从大规模的协作研究与心理学家的个人探索相结合,为自我意识的深入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2]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左其沛.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少年期的特点[J].心理学报,1985.
心理学论文绝对给力嘚,原创!
求采纳谢谢楼主求加分谢谢因为自己在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所以常常仅是把书中学到的,感悟到的知识藏在脑子里,但渐渐发现,这样学习方式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以至于没过几天,脑子里关于知识点的零散记忆,就会模糊,直至最终的遗忘。所以,我鼓励自己,把一天学到的内容,尽我所能完整、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希望也能对你们有帮助。与我们的私人意见相比,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瓦尔登湖》引用梭罗的话,我只是想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的重要性。我们常常错看自己,以别人的言论为标尺衡量自己。有时甚至为了讨好别人,掩饰自己,埋藏内心真实的感情,因为连我们自己都认为那些是羞耻的。这便是不接受自己的表现,更确切的说,是不接受我们内心消极的一面。那些称之为“阴影”的东西,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我们以及别人都很难直接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会时时暗示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充满缺陷、令人讨厌、一文不值。于是,我们选择戴上面具,欺别人,也欺自己。但越是压抑自身存在的某种特质,它就越会以我们意料不到的方式显现出来。渐渐地,我们就会成为它们的奴隶。而对待它们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它们,接受它们,对这些极端表现正确地引导。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应着一个生命的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阴暗面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的拥抱它,学着让它适度,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人生。荣格曾问:你究竟是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完整的人?其实,我们只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些。但在以前,我单纯地以为,只要我八面玲珑,能够取悦别人,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了,我就会快乐。其实不然,即使到了那时,我也会因为太过压抑自己的内心,憎恨自己,而失去快乐。那有人说,那就做自己,把那个真实的我释放出来。但如果那个真实的我太过自私,丑陋,同样不会得到认可,和别人的爱戴。所以,我们学着完善内心那个本我。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做得就是正视存在于自身的弊病,接受它们,而不是掩藏。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原谅自己的时候,自然也就可以接纳和原谅别人。这是我在经历了许多挫折打击后,才明白这一点……下面是一个接受心理治疗的女子说的话:在我又一次经历整夜的狂欢和嗑药之后,我做坐在镜子前,看着憔悴的自己,心里清楚,我不能在这样下去了。我已经二十八岁了,却还等着别人来帮我从生命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但在那个上午,我意识到,没有人能帮助我——无论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还是我梦中的白马王子。我下定决心,要纠正这一切。
第一次滑旱冰生日的这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溜冰鞋,我仔细打量这双鞋,我发现它与正常的鞋最大的不同是,在鞋的底部各有一排轮子。我立刻对滑旱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带着溜冰鞋下了楼,来到篮球场来学滑旱冰。一开始,我扶着栏杆慢慢地站起身来,可平衡不好掌握。普通的鞋子,鞋底有摩擦力,人只要一站直了,就不会摔倒,可溜冰鞋的鞋底下面是一排轮子会滚动。一放开栏杆就摔倒了。这时,爸爸提醒我:“把身子蹲低点,降低重心,有利于控制平衡。”于是,我试着这样做,果然,稳多了,经过反复的练习,渐渐地,我可以双手松开栏杆站住了。学会站以后,我尝试着慢慢地滑动起来,可是滑起来后,平衡更不好控制了,不是身子往两边歪,就是来了个超级大劈叉,弄得我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这时我对自己说:“坚持就是胜利,加油!加油!别害怕,自卑是自信的敌人,失去信心就会让自卑成为主人!”就这样,我恢复了自信心,于是我加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可以随地随处随意地滑起来了,我还学会了一些有趣的花样呢!我成功了,第一次尝试,我就成功地学会了滑旱冰,我自豪地笑了!
真诚的接纳 大海接纳了游鱼,给了游鱼生活空间,而游鱼让大海变得五彩缤纷;天空接纳了白云,给了白云一片蓝天,而白云点缀了天空;森林接纳了小鸟,给了小鸟活动空间,而小鸟让森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学会接纳也是一种美德。只有学会了接纳,才能做到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必须要相互接纳。
如果我们不会接纳他人,有什么问题却一味埋怨是他人的过错,那么我们不但看不到他人的优点,还会失去他人的友谊。我们永远只会看见别人的缺点,就永远不会拥有朋友。
学会接纳,才会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而不是一味的“挑刺”。即使看到别人的缺点,也不会掩住他的优点。
只有不断学习优点,改正缺点,取长补短,才会让自己更加完美。获得朋友的同时,赢得他人的尊重。
接纳会让人变得优秀,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接纳会让人际间变得更加和睦,让人们和睦相处而不斤斤计较;接纳让世界变得更精彩,更丰富,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纷呈。 如果红花没有接纳绿叶,就没有“红花绿叶”的美景;如果天空没有接纳彩虹,就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奇观。
如果彼此不能接纳他人,就没有现在的和谐社会。 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这永远是最美好的祝福。人间多一点大海的接纳,游鱼的回馈;多一点红花的接纳,绿叶的奉献。
这样,我们的世界将拥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看”的美丽画卷。
真诚的接纳
大海接纳了游鱼,给了游鱼生活空间,而游鱼让大海变得五彩缤纷;天空接纳了白云,给了白云一片蓝天,而白云点缀了天空;森林接纳了小鸟,给了小鸟活动空间,而小鸟让森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学会接纳也是一种美德。只有学会了接纳,才能做到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必须要相互接纳。如果我们不会接纳他人,有什么问题却一味埋怨是他人的过错,那么我们不但看不到他人的优点,还会失去他人的友谊。我们永远只会看见别人的缺点,就永远不会拥有朋友。学会接纳,才会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而不是一味的“挑刺”。即使看到别人的缺点,也不会掩住他的优点。只有不断学习优点,改正缺点,取长补短,才会让自己更加完美。获得朋友的同时,赢得他人的尊重。接纳会让人变得优秀,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接纳会让人际间变得更加和睦,让人们和睦相处而不斤斤计较;接纳让世界变得更精彩,更丰富,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纷呈。
如果红花没有接纳绿叶,就没有“红花绿叶”的美景;如果天空没有接纳彩虹,就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奇观。如果彼此不能接纳他人,就没有现在的和谐社会。
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这永远是最美好的祝福。人间多一点大海的接纳,游鱼的回馈;多一点红花的接纳,绿叶的奉献。这样,我们的世界将拥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看”的美丽画卷。
凝聚
那天早晨,天刚亮,类已经繁华。学生来比过去早。虽然我们尝试用低沉的声音,但仍难以克服自己的兴奋,或大量运动,奇怪的举动,甚至吹捧的专业类早期的学生诧异的目光。
因为所有的运动在一天中的凝聚力。
今天是什么节日,但我们班的教室在7:00一直精心装饰一个良好的节日景象。两小“间谍”,第一个问题,让大家更兴奋的声音:“她的教学楼!”嘘,安静,她立刻走了进来! “
同时,在教室里的灯已经关闭,门是光面罩,听力开始播放60红蜡烛,窗帘滑动细心的女孩,一盏灯突然温暖的教室和甜蜜的,有温暖的家在轻轻荡漾。
她走了进来,像往常一样,门被轻轻推开。然而,与通常如何完全不同。往常一样,我们可能每个静静地狂补与前一天的工作,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谈论与青年话题,我们可能会抱怨愤青似地,与我们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在比赛中对恶补睡眠.. 。今天我们教室会令她感到惊讶我们今天,今天的教室,她不再像往常一样:无论是走在我们中间,仔细聆听,或一个人看着我们,或者想停止,但也发表声明语重心长地。
事实上,我们异口同声的一句话说:“祝你生日快乐!”她完全被感动了!幻灯片“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结束,她似乎也没有想到应该说。
即使是班长走到她和我们精心挑选的可爱的熊猫枕手交给她的时候,她也没有反映,就在她张着嘴分手,木材看着我们,他的眼睛注视着前方,真的很奇怪,但我们当然相信:这是一个奇怪的感动!
幻灯片屏幕,我们都沉浸在无数的回忆和感动。季节,风,霜,雨,雪不改变习惯,她的课前早早来到了教室;乖巧温顺,奇怪的和野蛮的对抗,不是增加或减少她的公正性,我们的爱,不是因为强大的,而不是因为穷人富人前往每个学生的家,但是她在几年的时间里,致力于对学生的身体,所有的汗水倒在了肥沃的土壤,这样一个可以开满鲜花,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她所热爱的事业!这是她还是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生日,从来没有吃过的生日蛋糕,即使她的生日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工作,她的学生,我们不能失败被感动,因为她退役前最后一次会议的学生,我们不珍惜她的生日!
幻灯片结束的教室里日光灯的所有学生开放的立场,她冲进眼泪在我们面前,我们都笑了,她笑了!虽然她清了清嗓子了好几次,但她的话哽咽了,她的声音仍然有些不起眼的涩,她的语气还是有些间歇性的:“孩子,我真的被感动了,我忘了我的生日。小心,你让我知道六十年代,六十年,我没有虚长,回过头来看,我更感动,虽然我最感动的一次,但每一年,让我感动的事情感动我忘了我自己的家庭和生日的孩子,说真的,如果一个歌曲来表达我现在的心情,我愿意再活六十年“,我想住六个十多年。。 “
的掌声,独特的,奇怪的生日已经完成了我们的心,但是,它是难以平静的凝聚力今天比我们更感动,不仅是我们的真实感受,但我们的思想
一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一定是固执的一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
以我卑贱的观点看来,不争辩并不代表接受意见,人云亦云更不代表接受意见。若要真心诚意接受一个观点,必定是内心经过思考、判断,理性的相信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才算真心诚意的接受一个观点。
那么,一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思考、判断一个别人提出的观点时,会怎么做?尤其是别人提出的观点和他原来固有的观点不同的时候。
事实上,如果他真的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话,那么他只可能采取一种态度,就是固执的质疑别人提出的观点。
说点题外话,虽然一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一定是固执的,但是固执的人不一定善于接受别人意见。这个判断标准在于他发现别人正确的时候反悔有多快。真正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最擅长的就是下回手棋,10秒钟以前还在固执己见,10秒以后就以比对方还积极的态度批判自己原先的观点。
高考作文不排斥诗歌又能如何
作为传统文学的一种创作形式,诗歌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写诗的人虽不算少,但读诗的人却寥若晨星,有些诗人甚至悲哀地指出:诗歌,已经走向了死亡的路途。基于这样的背景,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高考作文对诗歌解禁:既可以赋予诗歌的复兴活力,又可让学生回归写诗歌的自由,可谓两全其美。然而,正如高考作文排斥诗歌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其接纳诗歌就能“正常”了吗?
自古以来,诗歌都是一种浪漫的文学语言,发散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相对议论文等 “规范”文体而言,诗歌的评价尺度不好掌握,也自是必然。且不说多维而浪漫的诗歌,在应试高考僵硬的评价准则下,根本无从判定优劣。就算日常教学中增强诗歌份额,在应试压力下,很难说诗歌不会成为一种新的框架性文本工具——这与诗歌浪漫和自由的特征,本身就形成了矛盾。因此,指望用高考作文去救赎没落的诗歌,很难说其中有多少可行性。
去年的汶川地震后我们曾见证了诗歌的巨大力量。网站、报纸、电视、手机短信,无处不诗。它在记录这场灾难惨痛的同时,也用温暖打动了人心,这呈现出了诗歌的力量。而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诗歌的创作与诗情的迸发却日益脱节,由于越来越束缚于形式和所谓的意境,掺杂了太多世俗与功利,缺乏情感渲染与大众感召的诗歌只能日渐没落。在我看来,这也是“地震诗歌”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普通网友而不是专业诗人的关键所在。
诗歌的本质是纯粹的情感,是充满 *** 的力量,而不是一段段字斟句酌的华丽词汇,更不是名利的道具。当我们将应试高考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进阶与诗歌捆绑一体的时候,诗歌便很难迸发出真实的生命力。我们也很难说,那些应试的诗歌中不会充斥着伪饰的生活疼痛感与价值使命感。因此,与其在高考作文上是否解禁诗歌犹豫不决,不若改变高考内容,也许这对高考评价而言反而更有意义。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无意识中被形形 *** 的社会规则所同化。
于是我们从“懂事”起,就开始小心谨慎地裁剪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希望能够包裹一件让所有人都称赞的华服,而从没考虑过这经纬线下的躯体是否已经感到窘迫和窒息。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你终于成功地、满头大汗地将自己塞进你引以为傲的麻布袋里,抬头四顾,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如此忙碌地做同样的事情,而无暇顾及你的作品,憨憨的傻笑背后是难掩的失落…… 在我们认同他人的期望和规则的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如果这样下去即便拥有再多,也不会真正的快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的独一无二性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要想拥有生命最深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首先要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因为不会再有人第二个人像你一样了解自己的渴望和需要。
所以也难怪,当我们不断地牺牲、委屈自己而希望换来别人的理解和默契时,往往等待我们的是巨大的失望和挫败。当我们自己都不能接纳自己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奢望别人呢? 自然界中从来不会有任何一朵花,嫉妒别的花朵,模仿别的花朵。
每朵花对自己的存在都很有自信,因为,有没有人欣赏不是花开的理由。接纳自己从来都是我们天生的权利,但是我们总是不管再苦再累都不肯放弃和自己的博弈,我们一辈子的敌人似乎只有一个——我们自己。
在疲惫不堪的征途中,我们是如此渴望无条件的接纳,但是我们又是如此的恐惧,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在一次次挣扎中,因痛苦而感到满足,告诉自己这说明我们从未放弃改变自己;在一次次战役中,我们尝到了战胜自己的 *** ,这说明我们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在一次次削足适履的过程中,我们因牺牲而骄傲,因为我们感觉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并不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动力,成为别人眼中的阿Q,或堕入自我放纵的深渊。因为无条件的接纳乃是健康的爱的第一步,没有人会因为健康的爱而停止生长或践踏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认清生命的本质是尊重与接纳,当不再批判和拒绝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再次遇见那个已经被忽略很久的真我,才能和自己的内在发生连接,才能获得最自然而不竭的生长动力。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也许是这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也许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但也正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
如果说有一种尊严叫爱自己,那无条件地接纳是第一步。
第一次滑旱冰生日的这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溜冰鞋,我仔细打量这双鞋,我发现它与正常的鞋最大的不同是,在鞋的底部各有一排轮子。
我立刻对滑旱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带着溜冰鞋下了楼,来到篮球场来学滑旱冰。一开始,我扶着栏杆慢慢地站起身来,可平衡不好掌握。
普通的鞋子,鞋底有摩擦力,人只要一站直了,就不会摔倒,可溜冰鞋的鞋底下面是一排轮子会滚动。一放开栏杆就摔倒了。
这时,爸爸提醒我:“把身子蹲低点,降低重心,有利于控制平衡。”于是,我试着这样做,果然,稳多了,经过反复的练习,渐渐地,我可以双手松开栏杆站住了。
学会站以后,我尝试着慢慢地滑动起来,可是滑起来后,平衡更不好控制了,不是身子往两边歪,就是来了个超级大劈叉,弄得我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这时我对自己说:“坚持就是胜利,加油!加油!别害怕,自卑是自信的敌人,失去信心就会让自卑成为主人!”就这样,我恢复了自信心,于是我加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可以随地随处随意地滑起来了,我还学会了一些有趣的花样呢!我成功了,第一次尝试,我就成功地学会了滑旱冰,我自豪地笑了。
拒绝与接纳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
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不负责,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赶紧做作业。我拒绝帮助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做对你。
生活中,我们总喜欢身边的人能够多给予自己一些关照,总是不断地想文母索取,要求他们多给予我们一些体贴,希望朋友多给予一些理解,希望老师多给予我们一些鼓励和关照……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别人也同要需要我们的付出呢?其实,当我们能够为身边的人付出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给予远远比接受更快乐!
我们作为90后的新一代,这样的快乐体验可不能少哦,而且应该经常让自己享受给予,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一定要做大事,我们应该从小细节中寻找。
记得那一次,我下午做完作业后,就不知道干什么了,由于我上六年级了,所以每天下午回家的作业很多。做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看到妈妈正在做晚饭,就去帮她,我帮妈妈洗菜,妈妈看到我懂事了,心里也有了一丝安慰。
还记得有一幕,那是在公共汽车上的一件事。一位老婆婆上车了,可是她那么大的年纪了经不起车上的颠簸,而且还是站着的。忽然,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给这位老婆婆让座,这是过么感人的一幕啊!随人让座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事,但至今我们的这种社会当中,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能有这种壮举,真是不可思议啊。这位年轻人心里得到了快乐,心里很……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没错,给予是快乐的-----小到一颗糖,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话。但是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笑容与感动。一个如何懂得付出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
根据材料提示,我们需首先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别。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状态,人生一直处于改变之中。其次要明确改变的主体是自己。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自己,从懦弱到勇敢是改变自己,从平凡到伟大,从拒绝到接纳,从厌恶到热爱……都是对自己的改变。巨大的改变可以是人生观、世界观、情感等,微小的改变也可以是态度、动作,甚至只是一个表情。改变自己是一种成熟,一种勇气,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睿智。改变自己的结果常是丰富人生的内涵,完成自我的超越,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愿改变或不善于改变自己常导致失败的降临或悲剧的发生,给社会、人生留下遗憾、痛苦和悔恨。 素材超市 相关链接一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是赤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村去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的脚又痛又麻,气得他又烦又恼。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让大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牛皮,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是难以估计。虽然,想法很愚蠢,也做不到。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只好摇头叹气唯命是从。一位聪明的仆人向国王谏言:“国王啊!为什么要兴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花费那么多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你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也立即领悟了他的意思,于是,就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他的建议。据说“皮鞋”就此由来。 温馨提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要改变世界很难,想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相关链接二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栖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哪里去?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也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人都不喜欢我的叫声。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温馨提示:同样,要改变环境也很难。而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相关链接三 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0便士。”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0便士。并说:“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的思维方法。 相关链接四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前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胜利在望。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温馨提示: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善于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篇二:《对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摘要: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都能妥善处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专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20岁,属于“青春期”阶段,从入学至临近实习,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经历了许多变化,总体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转型阶段、成熟阶段,不同的阶段,心理和生理的表现各不相同。 (一)适应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 学习方法 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二)转型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二、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形成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开设心理学及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 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行为的矫正、人格的重塑、心理的调整。 (二)配备专业机构和人员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要在学校内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作为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并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同时还要聘请校外的心理教育专家作为指导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帮助中专技校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开展心理咨询 在学校内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学生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将每次咨询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将其内容归纳、分类,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将档案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并记入档案,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保密的前提下,可借阅本班学生的档案,使健康教育更好得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全体学生 全体中职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应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如果只是面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维护被忽视,新的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 (二)不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 心理 健康知识 ,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其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有些学校将学生送进医疗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引起学生的恐慌和压抑;有些学校把心理适应能力差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层面的问题,采用说服教育等思想工作的方法,教育缺乏学科化的引导方式,仅局限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认为只要给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都能妥善处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能积极地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身体变化,做到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成为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的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有意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孟昭蓝,普通心理学,北大出版社,1988年出版。 [3]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4]黄希庭,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罗吉斯,当代青年心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6]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 [7]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教育研究出版社,2003年出版。 [8]蔺桂瑞,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年出版。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篇三:《对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摘 要: 只有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加强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对学生开展综合的、多种途径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在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更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塑造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 思维方式 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在悄然变化。如不进行正确、及时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问题。 1.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 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或与其他同学打闹,影响课堂纪律;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在下面偷偷摆弄手机、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经常旷课或干脆逃学,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绝不能歧视或放弃这些学生,要从学生的德育教育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鼓励他们发奋学习,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对自己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2.学生存在的学习疲劳现象 学生的学习疲劳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表现,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如学习的环境、学习持续的时间、学习的紧张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情绪的变化等,都可能是引起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和避免学习疲劳现象的发生,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课程,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授课时,做到直观有趣,讲练结合。 3.学生存在的学习落后现象 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完不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逆反、厌学等心理,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对学生施之以爱,爱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基础。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就能培养出通晓事理的学生。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用爱感染学生,包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用爱教育引导学生,把学生引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会变得神经过敏而倍感压抑,学生的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与家庭成员、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缺乏友谊。 (三)青春期发育的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青春期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感到困惑,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学生早恋现象日益增多,对学生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及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普及青春期知识,教育学生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四)不良人格问题。 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表现为: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纠正学生不良人格,就要营造和谐的环境,为他们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交流,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每一位教师都要科学地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呢? (一)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一些批评与训斥。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不管是谁,工作中取得成绩,得到肯定和表扬,他的工作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老师对他加以的肯定和表扬,其自尊心会得到极大满足,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因此,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会产生持久的积极向上的动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主题演讲比赛中,学生积极参赛,努力表现自我,兴趣和热情极高。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增强了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尽情展现自我。 (三)要让学生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知,掌握 文章 中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抓住细节启发、感染学生,让他们 总结 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体会到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四)要注重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则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如有的学生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太重,有的有自卑心理,等等。在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及时纠正,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做到入情入理,细致入微,相信学生会积极转变。 (五)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心理障碍的目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会由此渐渐得以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对学生开展综合的、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1000字 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认识和心得 4. 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两者间的关系探讨论文 5.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1000字 6.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
《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决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健康指的是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马斯洛从成功名人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精英标准”,他认为,具有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精神科医生认为,凡无心理症状的人都为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临界标准”——一种衡量健康状况的低水平。正视现实和自我,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共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划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可划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方面。物质自我是自己的身体、衣着、金钱等物质方面意识;社会自我是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意识;精神自我是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按自我意识的作用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二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卑、自我否定等。按自我意识的观念划分,可分为实现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三类。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为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也会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智力发展显著
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因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对此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既可成为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可成为学习进步中的阻力。
2.自我意识增强
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进行关注。但由于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初期,评价自己和别人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因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成熟而易产生心理易损性。因此,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自信而强大、自我调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3.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强,思想感情和个人秘密不愿向他人吐露,自我封闭有时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独立,有极强的“断乳”愿望,但阅历不够丰富,环境复杂陌生导致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不善于调控感情和理智之间的关系;他们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对现实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常因学业、就业、恋爱、不正之风而困惑,会有挫折感,易悲观失望。这些矛盾若持续得不到解决,将会使大学生心理失去平衡。
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现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是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些矛盾和压力将伴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成熟,逐步得到缓解。其调节的有效性依赖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或者说是对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解自我的准确把握;其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形成。心理健康反映出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抱开放乐观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心理健康的人富于利他精神,心理健康的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正视现实,放弃做“完人”“超人”的念头。归根结底,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映射。
人们通常把平衡和适应作为心理健康的特征,但“适应”不等于“顺从”,“平衡”不等于内心无“冲突”。积极、健康的心理应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永久性的无压力、无冲突、无痛苦。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突出表现在个体与现实保持动态平衡,以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为目的,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求得内心平衡、和谐、正常发展。
面对矛盾重重的日常生活,以人生目标为指向,有效的自我调整是维护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条件。因此,自知、自尊、自我接纳,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有利于自己对主体产生比较科学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用积极的心态解决心理矛盾和冲突,实现积极的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二
《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
摘 要: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了当前哲学研究的“热点”。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人们必须首先思考和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主体?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在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迥避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的研究,忽视了自我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a征之一。然而正是由于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人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自觉认识的实践的主体,成其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体。如果离开人的自我意识,人的主体性的地位将因失去其内在的本质规定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说明。
关键词:心理学;自我意识;个性发展
一、 “自我”的内涵分析
研究自我意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我”,“自我意识”也就是认识主体对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对自我意识的研究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自我”这一概念首先作一基本分析。
“自我”一词在英文里的对应词是self或ego。在现实的自我认识过程中,“自我”表现为双重身份,即具有整体统一性的“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在《自我意识的原初确立》一文里,主客体的分化使人类有了自身与外界的最初区别,有了自我感与朦胧的自我意识。但应该指出,这种自我意识是很原始的,极度抽象的。要使自我意识真正深化拓展下去,还有赖于主体在意识中进一步把“自我”分化为意识主客体。因此,如果说主客体的分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一基础的话,那么“主体我”与“客体我”在观念上的分开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也即最为现实的前提。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是人类走向自我觉醒的第一步,但当时还只是极抽象地将我与外界的一切(作为整体)对立起来,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要从这种抽象的主客体分离对立,发展到生动具体的自我意识,就必须有“自我”本身的二重分裂:“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分离。所以,发称这种自我本身的二重分化为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步亦即现实条件。在这里,我们看到主客体的矛盾运动与变化发展构成自我意识内在运动的基本骨架。
所谓“主体我”也就是自身活动与行为觉察者的我,“客体我”则是被观察被认识到的自我的身心活动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前者称为I,把后者称为me。
二、 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Marsh和Shavelson、Hater假设,在青少年时期的中段是自我意识最不稳定的阶段。Piers和Harris(1964)的研究证实,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得分大大高于六年级。我国学者杨善堂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杨心德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性别差异方面,Piers和Harris在年级相同的学生中,没有发现性别不同对自我概念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Wylier的评述论文包括年龄跨度从6岁到50岁的研究对象。她说在她读到的论文中,没有找到切实可靠的证据,说明年龄和性别对整体自我意识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我国学者杨心德的研究表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学生略高于女学生。杨善堂的研究也发现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女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于男生,男女之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Davish和Greenberg在下层社会的学生中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评估有关自我的三个方面――个人能力、学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时,都比成绩落后的学生给自己打的分高。Taliuliag和Gama也在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中主持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有着较高的自我意识得分。我国杨善堂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乡村儿童基本上吻合,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方面,但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城乡差异仍有争议,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此外,地区差异、民族文化、环境等方面,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也有涉及到,但为数不多。
三、 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发展就是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协调发展。自我的发展是没有固定限制的,而影响自我发展的实际水平的是不同层次发展中的协调。决定发展中的协调性的首先是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身。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它们对人的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对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的,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及时、正确、有效地接受这些影响,就会有助于诸层次在发展中的协调。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层面之间的转化。自我的不同层面在其发展中都会发生困难、矛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驱使人根据各个层面间相互关联的逻辑到其他层次中去探求障碍的原因。一旦这些起因被发现或排除,该层发展中的困难就得到排除。由于社会自我的现实性的品格,故困难和障碍最多,最经常地出现在社会自我中。这时,人就感到在人际关系、人群活动中的矛盾和困难。这时,人就会在除了从社会生活本身,还从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自我中寻找矛盾的起因,从而使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使正常的发展得以继续。这种转化,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对象两个领域间的的移动和转变。我们常常从改变对待别人的态度和原则做起,最终达到人际关系和活动效果的改善,这就是从一种自我向另一种自我转化的最典型、最常见的事例。
结语
总之,学者们对于自我意识问题的研究,从单纯的理论上的探讨和描述到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从大规模的协作研究与心理学家的个人探索相结合,为自我意识的深入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2]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左其沛.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少年期的特点[J].心理学报,1985.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期自我意识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正确处理自我意识发展中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展示和自我封闭的矛盾,形成独立自信的自我,对大学生获得健康人格,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
一、正确处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青少年烦恼的重要根源。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合理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三种可能的调整策略:
(一)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其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这是最为积极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协调策略,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认识,确立切实可以达到的理想自我,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目标,通过顽强的意志努力使现实自我走向完善。
(二)基本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他们所能做的,是基本放弃理想自我,接纳现实自我,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中来确立自我信心,摆脱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而带来的自我伤害感,获得平常心,平静而踏实地面对生活应该成为这部分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观念。
二、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
大学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也凸现出来:成功的个人展示可以使大学生在他人的赞赏中获得个人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但展示中的挫折和失败也可能伤及自尊和自信;而封闭自我,深居简出,默默无闻,自我是安全的,同时也是孤独的,自我的无价值感常常困扰着试图封闭自我的大学生。面对着两难情境,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求大学生完成由关注“他人评价”模式向关注“自我评价”模式的转化,形成正确的理念: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为了对自我的发现和发展,寻找成功和愉快体验,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喝彩。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可让大学生更加放松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一系列失败和成功的尝试中获得个人成长。
三、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摆脱成长中的烦恼
根本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冲突,需要摆脱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外部依赖,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
(一)独立于他人评价,接纳现实自我
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自我的标准,过多关注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自我不确定性是烦恼的重要来源,而健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坦然地接纳自己。因此,实现由外在评价标准向内心评价标准的转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信心和个人成长的愉快体验。
(二)独立于社会压力,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
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流,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在才学、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期望,这些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部分焦虑来源于这种社会压力,常常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因此产生自责和罪恶感。摆脱这种困扰,需要大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学会灵活和折衷,接受自己个性中某些不为社会赞赏和肯定的方面,扬长避短,不勉强自己屈从社会压力,应该认识到,在不妨碍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成熟和独立的自我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一个人也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本着这样独立于社会压力的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张扬个性中积极的方面,淡化消极个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困扰,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
《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决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健康指的是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马斯洛从成功名人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精英标准”,他认为,具有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精神科医生认为,凡无心理症状的人都为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临界标准”——一种衡量健康状况的低水平。正视现实和自我,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共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划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可划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方面。物质自我是自己的身体、衣着、金钱等物质方面意识;社会自我是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意识;精神自我是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按自我意识的作用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二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卑、自我否定等。按自我意识的观念划分,可分为实现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三类。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为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也会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智力发展显著
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因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对此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既可成为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可成为学习进步中的阻力。
2.自我意识增强
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进行关注。但由于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初期,评价自己和别人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因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成熟而易产生心理易损性。因此,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自信而强大、自我调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3.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强,思想感情和个人秘密不愿向他人吐露,自我封闭有时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独立,有极强的“断乳”愿望,但阅历不够丰富,环境复杂陌生导致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不善于调控感情和理智之间的关系;他们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对现实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常因学业、就业、恋爱、不正之风而困惑,会有挫折感,易悲观失望。这些矛盾若持续得不到解决,将会使大学生心理失去平衡。
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现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是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些矛盾和压力将伴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成熟,逐步得到缓解。其调节的有效性依赖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或者说是对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解自我的准确把握;其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形成。心理健康反映出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抱开放乐观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心理健康的人富于利他精神,心理健康的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正视现实,放弃做“完人”“超人”的念头。归根结底,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映射。
人们通常把平衡和适应作为心理健康的特征,但“适应”不等于“顺从”,“平衡”不等于内心无“冲突”。积极、健康的心理应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永久性的无压力、无冲突、无痛苦。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突出表现在个体与现实保持动态平衡,以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为目的,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求得内心平衡、和谐、正常发展。
面对矛盾重重的日常生活,以人生目标为指向,有效的自我调整是维护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条件。因此,自知、自尊、自我接纳,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有利于自己对主体产生比较科学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用积极的心态解决心理矛盾和冲突,实现积极的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二
《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
摘 要: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了当前哲学研究的“热点”。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人们必须首先思考和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主体?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在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迥避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的研究,忽视了自我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a征之一。然而正是由于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人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自觉认识的实践的主体,成其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体。如果离开人的自我意识,人的主体性的地位将因失去其内在的本质规定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说明。
关键词:心理学;自我意识;个性发展
一、 “自我”的内涵分析
研究自我意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我”,“自我意识”也就是认识主体对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对自我意识的研究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自我”这一概念首先作一基本分析。
“自我”一词在英文里的对应词是self或ego。在现实的自我认识过程中,“自我”表现为双重身份,即具有整体统一性的“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在《自我意识的原初确立》一文里,主客体的分化使人类有了自身与外界的最初区别,有了自我感与朦胧的自我意识。但应该指出,这种自我意识是很原始的,极度抽象的。要使自我意识真正深化拓展下去,还有赖于主体在意识中进一步把“自我”分化为意识主客体。因此,如果说主客体的分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一基础的话,那么“主体我”与“客体我”在观念上的分开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也即最为现实的前提。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是人类走向自我觉醒的第一步,但当时还只是极抽象地将我与外界的一切(作为整体)对立起来,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要从这种抽象的主客体分离对立,发展到生动具体的自我意识,就必须有“自我”本身的二重分裂:“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分离。所以,发称这种自我本身的二重分化为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步亦即现实条件。在这里,我们看到主客体的矛盾运动与变化发展构成自我意识内在运动的基本骨架。
所谓“主体我”也就是自身活动与行为觉察者的我,“客体我”则是被观察被认识到的自我的身心活动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前者称为I,把后者称为me。
二、 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Marsh和Shavelson、Hater假设,在青少年时期的中段是自我意识最不稳定的阶段。Piers和Harris(1964)的研究证实,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得分大大高于六年级。我国学者杨善堂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杨心德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性别差异方面,Piers和Harris在年级相同的学生中,没有发现性别不同对自我概念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Wylier的评述论文包括年龄跨度从6岁到50岁的研究对象。她说在她读到的论文中,没有找到切实可靠的证据,说明年龄和性别对整体自我意识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我国学者杨心德的研究表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学生略高于女学生。杨善堂的研究也发现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女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于男生,男女之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Davish和Greenberg在下层社会的学生中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评估有关自我的三个方面――个人能力、学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时,都比成绩落后的学生给自己打的分高。Taliuliag和Gama也在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中主持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有着较高的自我意识得分。我国杨善堂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乡村儿童基本上吻合,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方面,但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城乡差异仍有争议,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此外,地区差异、民族文化、环境等方面,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也有涉及到,但为数不多。
三、 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发展就是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协调发展。自我的发展是没有固定限制的,而影响自我发展的实际水平的是不同层次发展中的协调。决定发展中的协调性的首先是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身。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它们对人的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对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的,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及时、正确、有效地接受这些影响,就会有助于诸层次在发展中的协调。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层面之间的转化。自我的不同层面在其发展中都会发生困难、矛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驱使人根据各个层面间相互关联的逻辑到其他层次中去探求障碍的原因。一旦这些起因被发现或排除,该层发展中的困难就得到排除。由于社会自我的现实性的品格,故困难和障碍最多,最经常地出现在社会自我中。这时,人就感到在人际关系、人群活动中的矛盾和困难。这时,人就会在除了从社会生活本身,还从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自我中寻找矛盾的起因,从而使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使正常的发展得以继续。这种转化,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对象两个领域间的的移动和转变。我们常常从改变对待别人的态度和原则做起,最终达到人际关系和活动效果的改善,这就是从一种自我向另一种自我转化的最典型、最常见的事例。
结语
总之,学者们对于自我意识问题的研究,从单纯的理论上的探讨和描述到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从大规模的协作研究与心理学家的个人探索相结合,为自我意识的深入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2]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左其沛.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少年期的特点[J].心理学报,1985.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可以有效地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意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摘 要】文章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介绍了当前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做了一定的预测。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着重经济发展和知识教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才逐渐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心理发展、学业成绩等关系的研究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比较系统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教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90后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概括,并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08年以来90后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并逐渐成为其核心,到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要群体。与此同时,关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日渐丰富,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一些调查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90后大学生具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品质,但是90后大学生生活的时代大背景的独特性注定90后大学生会产生一些与以往大学生完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徐辉、彭秀芳、梁凌寒认为“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相比,在自我状态上存在差异,90后大学生被试中,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分值相对最高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90后大学生和80后大学生在自我状态上的相同之处,即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相对最高值的人数比例都是最少的”。王君君认为“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困扰;二是学习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困难;三是就业困难造成的精神心理压力”。刘艳艳认为“90后大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这些心理障碍的患病率比较突出”。总的来说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待自己:最明显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然后内心焦虑,有很多冲突,很多困扰。第二,对待他人:交际能力差,团队意识薄弱,不会主动关心别人,叛逆意识强烈。第三,对待环境:心理脆弱,耐挫力差,沉迷于网络,追求享受。所以对90后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现状
1890年,著名的心理学家James将自我明确的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前者是自我的主动分布,后者是自我的被动部分。主体我负责认识、调节和指挥个体的互动,客体我是被注意、知觉和思考的客体。当个体自我意识指向自身时,即,对自身仪表、能力、性格的了解和认识等等,称为私我意识;当自我意识指向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即,自己在他人眼中地位的理解等等,称为公我意识。在自我意识提出之始,由于James认为“主体我的本质是不可决定的。因此出于实证研究的目的,心理学家的兴趣应集中在客体我即自我概念的研究上”。所以在认知革命出现之前心理学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客体我及有关的各个方面。80年代之后,受皮亚杰等认知理论家的影响,心理学对于自我意识的研究慢慢重视起主体我方向。
蒋灿等人认为按照意识活动的不同层次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不同的类别,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可以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类型;从意识活动的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对身体自我、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意识。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来看,自我意识还可以分为私我意识和公我意识,相当于James的理论中的主体我和客体我。由此可见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在研究中很难考虑到它的所有层面,所以在研究中我们一般选取它的某些层面进行研究。
对自我概念的测量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Coopersmith,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并据此编制出自尊测量问卷(SEI),这是一个单维建构的问卷(1967)。在这以后逐渐出现了多维度自我意识问卷,美国心理学家E.V.Piers及D.B.Harris于1969年编制了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5Self一ConeeptSeale),1974年修订了儿童自评量表。该量表包含80项是否选择型测题,从六个方面考察自我意识,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但是这些测量还是主要集中在“客体我”方面,Fenigstein等人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SCS)首先考察了“主体我”的方面。Fenigstein,Scheier和Buss(1975)提出了自我的两个方面的划分,即自我的某些方面是隐秘的、他人无法知道的;另一些方面是公开的,表现在他人面前的,是与他人的关系密切相关的。他们把自我的前一个成分定义为“私我”(private self),后一个成分定义为“公我”(public self)。赖文龙使用的自我认识问卷从个性自我、道德自我、倾向自我、社会自我、虚拟自我五个维度来研究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由于处在人生的特殊发展时期,学校环境的相对闭塞性造成了大学生认知上的偏差,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各种打击。这时就会增加他们内心的冲突,自我激励、肯定和自我否定、放弃在他们的心中进行着激烈的对抗。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些比较偏激的思想,他们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偏离人生的正常轨道,走向危害社会的不归路。所以,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李娇、金一波等人认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自我意识与害羞存在相关;王佳欣、陈健芷认为内在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内在自我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孙阳春,范智勇认为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之间的关系紧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由此可见,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之间确实存在相关,自我意识的高低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能够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所以,我们利用自我意识量表和SCL-90对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发现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的状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辉,彭秀芳,梁凌寒.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95.
[2] 王君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干预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49.
[3] 刘艳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02(2):174.
[4] 叶舒.大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自尊、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22.
[5] 王益明,金瑜.两种自我(ego和self)的概念关系探析[J].心理科学,2001(03):363-364.
[6] 蒋灿.自我意识量表的初步修订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
[7] 郭远兵.自我意识的研究概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26-27.
[8] 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01):14-64.
[9] 赖文龙.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9(02): 495-497.
[10] 李娇,金一波,劳晓燕,严玉凤.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意识情况的调查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08):1264-1267.
[11] 王佳欣,陈健芷.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8):862-864.
[12] 孙阳春,范智勇.硕士研究生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119-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吉林农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江森,男,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2012级本科生;范宇博,男,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2012级本科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意识论文
认识自我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的航船不会迷失方向。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有了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充满自信的为之奋斗终身,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别人如何评说,别人对你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你知道自己的哪些方面有能力,有特长,有实力。纪伯伦曾在其作品里讲了一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呢!”整个上午,他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相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缩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大师笔下的这只狐狸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十分相似。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过分强调某种能力或者无凭无据承认无能。这种情况下,千万别忘了上帝为我们准备了另外一块镜子,这块镜子就是“反躬自省“4个字,它可以照见落在心灵上的尘埃,提醒我们“时时勤拂试”,使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正确定位,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向别人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和快乐。虽然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不是完全相同的命运,但上帝是无私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既要有不失自知之明的睿智,也要有不妄自菲薄的果敢;既不高估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也不低估自己,觉得自己一切都无能为力,扬长而补短,我们就一定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心理健康 教育 课程是当前高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其中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自我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个大学新生,升入大学来,我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 经验 和能力来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模式自然非常重要。首先,在主观方面要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心理认识。接下来,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自我分析就是要自我观察,自我反省。首先,我认为我的心理还是是比较健康的。一些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做出这些解释: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忧郁,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且乐于和他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我基本符合上述要求。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
1,智力表现正常: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我的智力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大学里虽然氛围很宽松,学习的气氛没有高中时那么浓厚,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不可以放松的,这是我们以后再社会上打拼的基础。
2,情绪稳定:在情绪方面,我是属于那种隐忍不动的类型,平时能够顶住一些不开心的情况,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但是,脾气也会有爆发的时候,就像火山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等情况时,如前期的晚上睡眠问题,也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忧郁,但很快就能进行自我调整,恢复正常。
比如说睡觉的时候让同学关灯,戴耳机玩电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情况还好,以后遇到情况变化再做处理。总体上是属于情绪较稳定的类型。
3:意志健全:这个标准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我觉得我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还可以,能够抵制住诱惑特别是不良诱惑,能够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一定方式解决问题,不会盲目行动,畏惧困难乃至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统一性错乱,而且我一直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且为此而行动。比如说大学的目标,奖学金,资格证书, 考研 等等,都是要积极进取才能得到的。
5,对自己能充分了解,知道自己的长处及弱点,这个我对自己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在大部分时候明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要求,以及自我的能力范围。但有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迷茫,往往是自信与自卑并存,内向与外向并存,挺矛盾的感觉,自己也说不清。
6,与人和谐交往:在交往中,我还是能够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并且有自己的亲密的朋友,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交往的目的很少有功利性。
7,能较快适应社会: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协调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我愿意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能够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真正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该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a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b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c承担社会义务 d开始恋爱、结婚。个人分析大一新生还未能全部达到上述标准,但会在将来逐步完成。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一个简短的分析,接下来简单阐述一下提升自己能力的设想。大学是一个宽广的舞台,这里也有很多锻炼的机会。自己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生活(包括社团活动和班级工作)和学习两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会积极参加各类能够锻炼自己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学术比赛等等,在活动中既展现了自己又锻炼了自己,同时又加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班级工作中,锻炼与人沟通,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会被大家认可,何乐而不为呢?心理素质也会在各类活动中得到提升,同时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会让我获得正确的心理学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指导。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竟 文化 知识是以后在社会上奋斗的基础,同时也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多泡图书馆,认真学习,不能松懈,要有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诱惑,会很孤独,也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必须抵得住诱惑,忍得了寂寞,顶住压力,比如考研,准备阶段的那段时光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有强大的毅力和决心,为了目标努力奋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因为心中有理想,所以便只顾风雨兼程。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成长分析论文,主要是就本人的成长经历,兴趣,性格,能力,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职业理想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认识、自我成长分析、自我完善。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一跃而过,转瞬即逝。虽未留下什么痕迹,但却带来了微风拂过的平静,那般温暖。时间亦是如此,他没有留下什么,却留下了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丝丝变化。通过整整一个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看待爱情、亲情、友情,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因此根据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对本人自我进行了分析。
一、我的成长经历和影响
(一)简单的 自我介绍
我,1992年04月03日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我的到来,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庭。在温馨家庭中长大的我,勇于承担责任,勤劳刻苦,因由哥哥的照顾和家人的爱护下未受过多大的挫折,故养成了外向开朗的性格。现在我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大学第一学期的大学生。
(二)出生到学前班阶段
5岁以前的我,处于懵懂之中,我记事是从6岁开始。不过经常听妈妈说起。我小时是一个怎样顽皮的孩子。不过,尽管如此,在我家里父母对我要求很是严格的。8岁的我,被父母送到了永州冷水滩的一个学校,爱听话的我深受老师的喜爱,经常得到表扬。
(三)小学阶段
成绩一向比较优异的我,一直担任我们班的班委,从未间断。为了让我更好地接受教育我和哥哥一起住宿,在这里,每天和哥哥一块儿上学、休息。因初次离开家乡来到外地读书,记得刚开学时父亲帮我们报完名要离开时怕我们兄弟俩会不肯,父亲在交代好生活上的事和给了我们一笔钱就匆匆躲着我们走了,父亲离去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就这样我们带着迷茫离开家人温暖的怀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异地生活,虽只有8岁但在宿舍的生活中我学会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在生活的磨练下意志逐渐得到成长,从刚开始一想家就哭着打电话回家到默默在心里想念。正值少年的我们却流露着老道。后来,我以较好的成绩顺利考上冷水滩的一所重点中学——京华中学。
(四)初中阶段
很听话,很爱学习的我,很受老师的喜欢。初二的时候,却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茫然,我也不知怎的从那时起,我不怎么爱学习了,有时还逃课。没有多长的时间,就被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当时京华还没有寄宿的宿舍,在父母的关系下我就住在了我们教导主任王老师的家里,班主任向王老师反映了我的情况,记得那晚王老师狠狠的骂了我一顿,我重新拾回信心开始了学习。后来进入我市重点的高中永州市第四中学。
(五)高中阶段
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的第6年,对现在的我来说虽是外地生活,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不安的感觉。而后,网络第一次进入了我的生活。刺激的网络生活让我一步步远离学习,远离学校。父母不在身边,我开始蹉跎岁月。三年很快就过去,高考后。我以不理想的成绩只上了三本,我被第一志愿的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录取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六)大学阶段
大学,一直是我所梦求的。来到长沙,我很激动,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可以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始另外的一段美好而新鲜的生活。但大学的自由让我又开始蹉跎岁月。但我总是试着去改变,改变现状,改变生活。现在我还在进行着,希望可以有所改变。
(七)对成长经历的 总结
写了这么多,其实很为简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人正是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因——成长经历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才有了不同的人生。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
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我是一个不喜欢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的人。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比较能和对方聊得来。在集体中我比较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较高,思维比较敏捷,头脑比较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很强。同时我的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一些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我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我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我很注重个人原则,在不触及到原则底线时,我都比较愿意去做。在集体中我比较引人注目、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但我能很快的调整过来。 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生活的人,我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一般情况下,我会遵纪守法,但有时也喜欢游走于法律边线。对人对事我都会负起自己的责任。我的交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可能保持沉默,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一般情况下,我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但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好的一面还是大于坏的一面。我能较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会考虑现实可能性,没有一定的把握或可能性,我会在一开始就放弃。在工作中我能够脚踏实地,有时也会陷入幻想,但只是想想,一会儿又会回到现实中来。我待人比较真诚坦率,但也不会过于轻信或感情用事,比较认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我也比较认可“以德报德,以怨抱怨”的说法。我乐观自信,心平气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知足常乐,不会过分的去苛求不能得到的,见好就收。
有时我可能过于自负,自命不凡,也可能缺乏同情而引起别人的反感。认为传统中有些东西可以保留,也有些东西需要变革。一般情况下,有较好地自制力,比较尊重礼俗,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二)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1.自身的优势
在规范、传统、稳定的环境下工作,我可以给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我适合在责任清晰,有一定私人空间、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中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我出色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工作能够让我集中精力,去关注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如果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得到同事和上级的认可、欣赏和鼓励。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开展工作,我不喜欢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把我的成果展示给别人。务实、实事求是是我的工作原则,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我喜欢团队合作,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
2.自身的不足
我有时不自觉的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中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喜欢从头做到尾,因此感觉压力很大,有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我的情感会影响到我的工作,有时情绪波动还比较大。我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三、完善自我的方案
1、经常参加 户外运动 ,调整自己的呼吸,以此缓解学习工作压力。
2、多多参加校园活动, 社会实践 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消除自己在大场合的怯场心理。
3、情绪不好时多与心理咨询老师沟通,从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绪。
4、每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规律。 如何检验效果与目标修正每月进行一次,要与自己的情况相辅相成,随时进行调整及修正,订立阶段小目标,更多的与外因和内因相联系。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展望未来,回眸过去。在过去的不足中改进自己所缺,才能更顺利的把握未来的命运。通过写这篇 报告 我再次的认识了自己!其实每个人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非常感谢老师这一个学期内对我们的教导!
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认识自我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 心理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 方法 。分析弗洛伊德、霍妮、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理论思想,指出了这些理论在 认识自我 这一主导思想上的共通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一:大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 总结 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 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大学生都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二: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 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 自然更替:“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强大无关。人心若能理解,那么人的灵魂则可能从肉体中解放找到成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替换。论点: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 故事 。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 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大学生心理论文篇三: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导致研究生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多重压力的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个专家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011年,马喜亭、李卫华用SCL-90及《研究生压力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做了调查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占44.16%;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五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同年龚惠香以浙江大学为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做了研究,显示男性把“压力问题”排在首位,女性把“职业发展问题”排在首位;未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已婚的;农村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城市家庭的。[2]2015年赵红伟、徐海燕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尊问题”上。[3] 二、高校研究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追逐功利的心态 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抱着功利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这与个人有关,也与学校的教育有关。研究生的教育都强调论文、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而这些又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评定。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必然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相互猜忌。随着论文要求的越来越严格,而且对发表质量和数量都有规定,这也让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加重。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随着研究生的全面扩招,研究生的文凭价值降低,就业前景也不如以前那么好,有时甚至还比不上本科生的就业率。学历越高,期望值越高,对未来的期待也越大,但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用更低的工资去聘用本科生,而一些研究生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去与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研究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往往都会产生挫败感。 3、网络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网络交往淡化了生生与师生之间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容易使研究生漠视现实生活中的 人际交往 ,降低现实的人际沟通能力;网络“教育”和“监控”功能的弱化,大量的不良信息正在慢慢侵蚀着研究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长期人际关系的淡漠就会引发研究生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丧失学习兴趣等。 三、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很重视,发展迅速,力度也大,但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人们会认为研究生各方面素质都会高于大学生,但其实不然,要面对比本科生更大压力的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 面相 应会更容易出现问题,出现的问题也会比大学生的更严重。对比本科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资源配置方面:服务层次不够深入;硬件设施方面不够完善;专项经费投入较少且来源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为主且专业不对口,专职教师较少;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女教师居多。教育体系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 导师的治学态度、个人作风、道德修养对研究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业科研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减压策略,共同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 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研究生应对心理压力和问题,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教育为模式,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3、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资料数据库,及时更新,全面动态地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督导制度,依靠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工作日全天候个体咨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有效的防范。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反复,所以需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且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锻炼了身体,超越了自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500字 2.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5.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