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的客运和货运需求逐步增大,特别是在铁路运输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成为铁路运输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7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 摘要:铁路运输是目前我国采取主要的运输方式,因此,它的运输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切实采取可行措施提高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本文以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为基础,提出了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涉及铁路运输的方方面面,关乎铁路企业的和谐稳定,关乎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有可能上升到政治问题,一点也不能轻视。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铁路运输是一项受到铁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行业,但是,所以从铁路的内部和外部两个主要部分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一,铁路从业人员的个人原因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铁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个人过错是造成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从铁路运输的综合情况来看,从业人员的个人原因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铁路的管理者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并不严格,而且对运输过程中一些细节事物也不予以重视,而且管理人员对铁路运输的管理不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以致对运输中的所有人员的工作实施细则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铁路运输设备陈旧或更新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铁路的修建和铁路列车的设计都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同样,他们的使用时间也一般较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这些运输设备没有经过及时的维修,难免出现失控的现象而出项安全问题。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的铁路运输设备不断的出现,而面对这种情况却往往缺乏高技能与素质的人员,而原来的使用、维修规范无法适用于新型的铁路运输设备而导致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会导致铁路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完善的解决,进而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 第三,铁路运输相关的外部因素影响铁路运输安全。上面的两种影响因素都是从铁路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的自然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主要是指铁路在运输的过程中遇到的天气问题,其中隐含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导致铁轨出现故障进而导致铁路运输没有安全保障。而社会环境就是在投入铁路及列车建设时的投入资金和技术原因,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此外,还包括铁路和火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检修和维修。这种影响因素是影响铁路运输的外部因素,同时也是从客观角度而谈的。 二、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大量铁路的修建,也发生了很多大型的铁路安全事故,其中还包括了铁路客运运输,而且从我国对铁路运输安全的调查数据中我们也可发现,我国在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障方面还很薄弱,存在着很多影响运输安全的隐患。 第一,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淡化。不仅是铁路,很多运输方式中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化的问题,在人们的认知中,都是认为铁路修建技术是先进的,而设备也是最新型的,所以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在行车运输途中在思想上和心中并不存在过度的安全意识。进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会有所简化,甚至根本没有安全保护措施。最为严重的是一些铁路的从业人员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也不加以重视。这种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会导致在铁路运输真正出现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保。 第二,对铁路运输事故等安全问题处理不及时。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见到,都是在危险真正出现后才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然后派出大量的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暂时性的引起了重视。而且在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也都会随着事故的发生而延后,而且在善后的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处罚也不到位,以致他们今后仍会对安全问题松懈。因此,对铁路运输事故的处理不及时的长期发展会使一些员工对安全问题产生麻痹,即使发生事故也漫不经心,导致安全保障滞后。 第三,对铁路运输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在铁路运输中,往往都是采用形式单一,操作简单的管理方式,但是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也不再适用。因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现代铁路运输管理使得信息传递滞后,而且对于管理目标缺乏考核标准所以无法切实落实管理制度。 第四,缺乏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相关奖罚制度。任何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都要从人的角度入手。而对于目前我国的铁路方面却缺乏严格的强制制度,致使人员松懈。尤其是对相关事故处理人员实施的惩罚不到位,使得这些人员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所受到的处罚而无法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隐患问题。 三、解决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铁路运输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措施给以解决,以下就是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安全理念。尽管制度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强制作用,但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就要从人的角度入手,即是提高人们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的理念。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首先可以对人们进行适当的安全指导,使铁路从业人员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乘客,要加强他们的安全乘车意识,将他们的安全意识与道德行为及逆行那个统一,以对铁路运输安全起到最基本的保障。其次,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法律,用强制性的手段来为人们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在实施法律的同时并不提倡忽视情的作用,因此要做到寓情于法,在以“法”为主的安全教育中,融入情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够将群体的氛围相互融合。 第二,实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有了安全制度作为指导,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安全问题充分的融入管理方式中,不仅使铁路运输的从业人员和乘客意识到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够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而实施安全管理机制就是要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打破旧的管理观念,指导铁路人员能够积极的融入到铁路安全的保障中,同时要建立全方位的信息传递模式,使铁路运输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上层管理人员中以便进行解决措施的制定。 第三,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全站职工安全文化素质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的关键,只有职工在安全意识上从一种本能的反应上升到在主观上去认识运输生产的客观规律、去阻止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观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抓好运输生产安全,因此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力争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改变职工传统的、不合规章的思维观念,彻底打消职工心中对安全事故存在的侥幸心理,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第四,重视已发生事故的相关信息。铁路的个性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对于以前发生的事故的相关信息可以为今后避免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提供信息。对事故发生的相关数据也会为事故处理技术的提高提供依据,并能够将事故发生的责任分摊到事故的直接人员。同时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指导铁路运输提高相关方面的管理,使事故的发生原因更加准确而客观,以减少出现类似的问题。 结语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也永远没有满分。铁路运输要有安全方面的保证,在运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只有效率及速度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将铁路运输的安全服务提高上去,才能够保证铁路运输快速发展。 2017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析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引言:铁路运输一直被称为“铁老大”,从这个称呼,很容易看出它在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社会形态发展、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还是运输体系中,它的影响仍然深远和重大。因此从铁路自身的重大作用和它的技术特点,要求必须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本文将从铁路运输安全的特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铁路运输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交流、人员流动性加大等,对铁路运输的依赖越来越大。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和运输体系的重要作用也凸显了铁路运输安全性的重要性。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特点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内部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包括外部的安全保障。铁路运输的内部安全,具体是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信息等部门之间的运输组织、安全管理、协调联动等安全管理的内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输、机务、电务、车辆,包括车务的运输组织的龙头、机务操作运行、车辆的检修维护等的安全管理。其次是铁路运输的外部安全,它的外部安全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调等。内部管理需要非常严格的制度和统一的行业规范,外部的安全管理则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既严格又多联动的管理,复杂性、严格性、联动性是它的主要特征。 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铁路的安全管理问题从铁路产生之后就伴随而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传统的铁路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变革当中,也延伸出了关于铁路安全管理的新问题、新属性、新状况。 1、铁路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铁路法》是一套保障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基本法规,还有其他一些安全管理条例和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对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高铁等新技术的引入,铁路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出现了新的形态,当然也滋生出了新的问题。一些原有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也不断地显露出来。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修改的内容远赶不上形势的变化,当铁路运输出现新的安全管理问题时,就会突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短板,甚至空白。 此外,即便有些规则确实存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简单的行文,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上,往往由于过于繁琐、不易操作。各系统、各部门安全管理的相对独立、相互协调的欠缺同铁路运输的大联动机的特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各系统部门之间联动的机制和预案,防止管理结合部漏洞的出现,这也是目前铁路安全管理的一个短板。 2、铁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关于铁路安全方面的相关条文规则,具体还必须由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落实。然而在目前我国铁路管理的人员现状来看,虽然管理部门比较齐全,管理人员配备也比较完整,看似管理成效比较明显,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而现阶段的管理人员中综合管理人员较多,反而造成了懂业务、会管理的业务技术干部缺乏,造成业务管理干部经常是一人兼多职,精力旁顾,不利于安全的专业管理、系统管理。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运用,没有实际的铁路现场经验的综合管理人员,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多是从管理学上理论所得或者是一些经验借鉴,现场管理更加力不从心,造成铁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 三、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落实铁路运输安全,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出路。其中内部管理机制是主要矛盾,外部协调机制是次要矛盾。 1、落实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内部机制 1.1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无论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还是在铁路建设上,都要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人的因素是影响运输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基础。对现场作业人员加强培训的同时,也要对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培养他们在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的同时有安全管理的业务技能。一切从安全出发,一切为了安全。 其实纵观国内外的铁路安全事故,90%以上是由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作业标准、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形势不稳定。 1.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制度 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和铁路建设中,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铁路安全运行机制和制度,还有很多可供参考的国外行业标准。这些制度是值得管理人员深刻学习和反思的。当然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输是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的,管理人员在落实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形式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和机制,出台新的管理规则。 同时针对安全管理,要落实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系统负责、专业负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度,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处。 1.3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从哲学层面上来讲,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到铁路安全管理中,作为管理者的人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和认识,不管创造创新安全管理方式。铁路部门也应该在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下功夫,根据新的形式,新的技术的应用,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管理人员新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管理意识,提高安全处置能力,并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1.4不断更新完善铁路安全运输技术 铁路安全运输的技术要不断更新完善,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设备控制安全风险的功能,新技术、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养和维护。努力提高设备的有效性,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备功能。 2、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外部协调机制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机制也包括外部协调机制,因为铁路安全运输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调。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要协调处理好同这些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为铁路运输生产营造一个安全、有效、和谐的外部环境。 结束语 总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铁路安全的复杂性、联动性等特点,根据现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完善强化铁路安全运输的内部联动机制、协调处理好外部机制,只有内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输和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谷鸿溪,张建伟,铁路安全管理与安全工程/安全文化[J],中国安全科学报,1995(04). [2]严钦海,郑国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07). [3]蒋运华,董友明,铁路安全管理必须加强过程控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5期. [4]李睿,佘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年05期. [6]卓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禹志阳,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安防科技,2004年03期. 猜你喜欢 1.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2. 有关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3. 铁路运输管理毕业论文 4.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免费 5. 行车安全管理论文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摘要: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在确保高铁安全运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相关方面,从而为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奠定了平稳发展的安全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及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 1.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与普通铁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1)负荷波动频繁。负荷大小与供电臂运行的列车数量、线路坡度及列车运行速度等有关。高铁牵引变电所的负荷会随着两供电臂内列车的数量及其负荷状态随时出现波动。 (2)牵引负荷大。高铁列车具有速度快、高峰时段密度大等特点,而空气阻力会随着速度提高成倍增加,此时的列车牵引力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运行,这使得牵引负荷较大,高速列车单车电流可达600~1000A,而普速列车电流一般不大于300A。 (3)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行进,如果列车想要维持高速行驶,就必须持续从接触网获取电能,这使得列车本身的负载率相对较高,并且受电时间较长。 (4)功率因数高。采用交-直-交动车组,功率因数在0.95以上。 1.2、安全管理特点 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动态性。高铁的牵引供电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移动性和不确定性,并且负荷常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使得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存在动态变化,一旦出现行车事故或是供电间断,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负面影响。 (2)反复性。由于牵引供电设备全部设置在露天的环境当中,设备的运行受温度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大,从而使得季节性安全问题反复发生。 (3)复杂性。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如环境复杂、气候变化无常、没有备用设备等等。 (4)独特性。高铁牵引供电的冲击性负荷非常频繁,且谐波含量较大,同时运行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这对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水平,这对于确保高铁安全、稳定、可靠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谐波问题、负序电流问题、功率因数问题、机车过分相问题、接地问题、继电保护问题、弓网关系问题、绝缘配合问题、电磁兼容问题。 1)谐波电流注入供电系统将会对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不利因素,降低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负序电流可以降低用户电能的利用率,引起用户旋转电机转子表面温升过高。 3)机车过电分相时中性段断电出现过电压现象,过电压水平有时能达到击穿接触导线绝缘子的数值,出现的电弧有可能烧损接触网吊弦;机车重新带电时,出现过电流现象,过电流水平可达到机车正常运行电流的5~7倍,过流有可能损害设备的正常寿命、影响继电保护动作正确性。 4)接触网系统是无备用系统,机车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滑动连接,取得电能。机车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不同方向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受电弓传递到接触网,接触网随之振动。良好的弓网关系是接触网振动特性和受电弓振动特性一致,两者之间为一个随动系统,使接触网和受电弓保持良好的接触。 5)高压设备的带电部分与设备外壳、大地之间需要绝缘,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相别的高压设备之间也需要绝缘。绝缘配合,就是在一个供电系统中,由于存在众多的绝缘部分,通过对各部分绝缘水平(耐工频电压、冲击电压能力)的选择,在满足系统绝缘水平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一个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合理水平。绝缘配合问题是近年来电气化铁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之所以引起重视,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果不考虑绝缘配合问题,接地技术措施的应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设备因素、供电质量因素、外部影响因素、系统运行因素、管理因素等几部分。在每部分大因素当中还有很多小因素,本文主要将各类影响因素列表如下,见表1: 表1牵引供电影响的因素 4、加强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一种先进、重要、快速的运输手段,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4.1、强化高速铁路专业人员技能,提高安全技能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要求,确保电气化高铁运行的安全有效进行,保障牵引供电体系的正常化运转,一是强化高铁安全专兼职人员培训。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能知识培训,促进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安全管理。二是组织高铁维护人员的培训班,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技术能力;定期组织高铁技术业务研讨班,分析维护高铁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各班组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强化员工的高铁安全意识培训。将安全培训与培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员工培训与安全培训相结合。将安全培训内容纳入员工技能培训的课程中,一体培训、一体考核,严格安全培训准入制度。 4.1.1、增强过程监控力度 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加大监控的力度,若遇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正,避免后期再在同样的事情上犯错误,继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不能怠慢工作,用严格的规范标准要求自己,出现问题时,在尽量减少损失的前提下,保障问题的圆满解决,追究问题人员的责任,提高工人人员的警惕性、工作的严谨性,这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4.1.2、增强创新管理意识 对人员的管理方面,要注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不断更新管理条例,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增强团队意识,还要注意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大前提之下,提升管理的水平和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而使机车的营运质量得到提升。 4.2、规范完善台账精细化管理 规范和完善各种设备台账履历,梳理细化设备台账格式和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使台账具有可追溯性和时效性。对设备发生的变化,要明确台账更新的流程和相关责任,以点带面,提高高速铁路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水平。 4.3、提高牵引供电设备质量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要利用先进的装备、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例如在高铁运行的牵引供电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进而逐渐提升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依然可以正常营运,在体系里可以使用远动视频装备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保障机械的正常运转,还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运用电阻测试仪、红外成像等高科技设备进行监控,这对于提升设施的监测标准和确保营运的有序性及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4.3.1提高“天窗点”设备检修利用率 接触网设备的检修维护主要利用列车运行途中不铺化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营业线施工和维修的时间进行。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逐级负责的原则,制定“天窗”管理办法,用制度约束落实,加大天窗管理、认真考核天窗兑现率,使天窗利用率达到100%。同时加强设备检修,考核设备检修,提高行车设备运行质量 。 4.3.2绝缘清扫 为确保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的正常运行,防止出现大面积绝缘子污闪。根据所建立高速铁路重污区台帐,合理组织人员进行绝缘清扫,按照瓷质绝缘子必须进行一次人工清扫,复合绝缘子采用小型水冲洗机、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进行人工清扫的原则。一是瓷质绝缘子采用停电人工清扫结合带电水冲洗列冲洗。二是复合绝缘子采用停电小型水冲洗或带电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要补充进行人工清扫。做到一片不漏、一棒不漏、不留死角。 4.3.3主导电回路测温 根据设备运营单位制定测温计划,并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测温仪器对牵引供电设备主导电回路、接续点、上网点、电缆接头线夹等处所进行检测,参照所测环境温度和设备温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预防设备故障,确保牵引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4.3.4检查补偿装置及线岔卡滞、坠砣a值超标、线索张力过大、电连接及隔开引线过紧过松、上网点连接状态不良、附加导线间距不足、附加导线对地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等安全隐患,组织设备管理单位通过步行巡视、上网检查、添乘巡视等方式对线索驰度进行检查。 4.3.5根据高铁速设备的特点和季节天气的变化,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鸟害、危树整治、防洪、防雷击、防风、防冰柱、防寒、防断、防磨、电缆等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提升高速铁路设备运行质量。 4.5、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由于牵引供电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常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性事故。为此,必须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这是处理突发事故的根本保障。一是完善抢修预案,对抢修预案进行模块化管理,制定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具体安全应对措施。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演练项目,将非正常应急处置纳入常态化管理,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效性。三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要按照“一处一案、一事一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抢修效率,缩短抢修时间;不断提高应急抢修能力。四是是对抢修工料具,储备的应急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4.6、加强接触网的全面管理 接触网因为是大型的现场定制工程组合的设备设施,他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是否能完善的发挥,完全取决于设计制造和现场施工。所以应做好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来保证此设施的安全稳定。 总之,牵引供电系统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曹江华.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J].西铁科技,2014,02:17-18. [2]戚广枫.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发展及展望[J].中国铁路,2012,11:18-21. [3]王蔚.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谈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铁路改革和发展,铁路技术设备装备水平日益提高,列车速度提高、行车密度增加、牵引质量加大,面对新时期运输组织变化给安全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表现出了不适应当前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的节奏,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新时期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从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入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积极探索高速、重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重要的职责。中间站作为铁路车务站段管辖的最基层群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在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路部分中间站均处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远离机关,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生活困难,诸多困难因素叠加,给中间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搞好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需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1.中间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工作缺乏高标准。 高标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既是目标要求,也是质量要求;既是源头性要求,也是结果性要求。一些中间站之所以没能实现安全目标,甚至在安全上打了败仗,关键就是标准不高,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使本车站的安全工作在低水平上徘徊,许多问题发展成顽症,同类事故反复出现。具体表现在:一是标准认识模糊不清。尽管这几年我们反复强调标准问题,但直至现在,一些干部职工对作业标准、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含糊不清,高标定位成为了一种口头禅。二是标准执行不够彻底。经过多年的整章建制,从路局到站段已形成了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在确保运输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中间站缺乏执行制度标准的严肃性、自觉性、持久性,不按标准办事,结果引发了事故。 1.2人员素质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铁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再加上培训教育机制跟不上,导致整体职工素质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一是有些站长已跟不上新的管理步伐,新的管理知识贫乏,新技术知识掌握的不深,不能更好的指导车站各岗位的作业,造成车站关键作业把控不住。二是有些职工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作业行为不规范;技术业务水平较差,特别是新技术知识掌握的少,非正常情况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习惯性作业比较普遍,简化作业程序用语,违章作业习以为常,给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1.3安全管理不适应 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的影响,安全管理还停留在固有的管理模式上,管理往往还是粗放式的、静态的、被动式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安全风险管理还基本上是初浅的,管理方法还比较简单,缺乏预见性,管理思路没有理清。主要表现在:①管理理念落后,主动管理滞后,不能严抓细管,有部分站长存在“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片面认识,淡化了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思想;②有部分站长缺乏进取精神,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对职工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视而不见,使职工在作业中养成了习惯成标准的风气;③站长一日工作发挥得不好,对车站的班前点名及交接班会抓得质量不高,甚至有的简化交接班会,深入各岗位检查作业情况没有抓住主要问题,表面化现象较多;④不注重技术业务培训学习,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基本上是流于形式;⑤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落实的较差,关键作业程序控制乏力。 1.4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不力 有些站长对安全风险管理思路不清、认识模糊,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一是对自站的关键作业,特别对特殊时期及阶段的重点工作不能及时的进行排查,更缺乏超前研判的能力,对排查出的风险源点的针对性控制措施制定的也不严谨、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各项作业的关键部位和环节控制不力,不能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把不住重点,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不能严格按规定进行卡控关键作业程序,对反复出现的惯性问题,纠偏力度小,跟踪落实差,构成对安全生产的严重威胁。 2.提高车站安全管理控制能力的几点建议 车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车站各个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遵守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强化过程作业控制,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行车事故的一系列实施和监督手段。 2.1提高人员素质,打牢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员素质。只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安全生产才有可靠地保证。 2.1.1中间站站长既是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组织者,又是安全生产活动的指挥者和普通参与者。中间站的安全工作是经常的、大量的、细致的,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站长,同时站长还必须亲自参与并监控特殊情况下的关键作业程序,中间站站长本身的素质如何,对整个车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提高中间站站长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车务站段应加强中间站站长的培训管理,注重培养后备站长,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升的平台,必要时可引入竞争机制,选拔出称职合格的中间站站长;同时可组织各站站长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流学习,拓宽思路,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有效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 2.1.2随着技术设备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行车组织的变化,对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不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已逐步显现。因此要大力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针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注重实效,选树好技术业务能手和尖子,做到以点带面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通过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班组管理规范、职工业务过硬、安全有序,从而使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2.2 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班组管理 抓企业管理,首先必须从基础抓起,抓基础也必须从班组抓起,所以班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根据中间站管理要求,并结合自站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补充、制定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重点要加强《站细》的修订完善工作,逐步建立以《站细》为主体,各种作业办法和措施为延伸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规范合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为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行车班组长既是行车指挥者,又是行车组织者,所以应选拔责任心强、技术熟练、以身作则、敢抓敢管,在工作中能起组织和带头作用的职工为班组长,使班组整体技术业务技能和班组长的行车组织指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坚持开展班前预想、班中互控、班后分析总结活动,做到针对性的提前预防、作业中互控关键作业程序和班后的滚动提高。四是落实岗位作业标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强化自控、互控、联控制度。五是以建设自控型班组为抓手,加强整章建制工作,进一步规范班组管理,落实自控型班组实施办法,培育一支素质过硬、自觉遵章守纪的生力军,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实行安全联防经济责任制,落实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站,车站保站(段)的包保责任制,实行层层包保,层层定责,以责考绩,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起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作业过程控制 2.3.1狠抓过程控制,确保安全管理各环节全面受控 所谓作业全过程控制是指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所有参加作业的有关人员通过自控,明确控制项目、内容、办法及有关责任人员,实现作业岗位控制和程序控制,使作业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控制之下,进而保证作业安全质量的过程,所以严格标准化作业也就是作业程序的控制。 过程控制要立足于“预防为主、抓小放大、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的理念,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处理为预防。严格执行“自控、互控、联控、监控”制度,坚持以自控为核心,以互控、联控为重点,以监控为关键,对安全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是安全管理的控制中心,也是安全控制的有力保证。 2.3.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关键环节控制 在铁路运输的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失控都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就是说控制与失控同在,安全与事故并存。所以我们要把握安全与事故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排查研判。要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的实际,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组织、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的特点,人身安全等风险作为重点,把可能导致事故的管理风险、作业风险、设备风险作为关键,进行全面排查研判,全方位识别风险源和风险点,重点进行有效防控。一是加强重点作业的控制。对车站各项作业过程中薄弱部位、薄弱环节应加强安全控制。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等均需我们进行重点卡控。二是要加强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重点抓好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问题的防范和控制,同时要对惯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整改落实,尽力解决难点、关键问题。 2.3.3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格有效的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把科学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继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的思路,大力强化管理基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安全工作严格落实,确保安全有序可控。 3.结束语 在铁路不断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抓好中间站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面对中间站诸多实际困难,应进一步理清管理思路,以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为突破口,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和控制。以加强安全源头管理、强化现场作业控制、严格安全检查监督为手段,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中间站运输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1.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2. 铁路施工安全论文 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4. 地铁安全管理论文
总结 是一个时期、一个月度、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些和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铁路安全 工作总结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更多点击“ 工作总结 ”查看!
铁路安全工作总结范文1
一、坚定信念、深化观念、统一思想
二、立足本职,勤奋努力,真抓实干
工作中,严格按照李瑞俊段长在年初职代会暨20_年工作会议上的具体要求和安排,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圆满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 职工迅速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摒弃过去那种单一指挥、条块管理、各自为阵的旧机制。使各专业单位间通力合作,主动积极的配合工作。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大河东、大运输、大家庭”的新观念。
2、加强班组建设,认真落实各项 规章制度 ,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从开展的“四查”、“春季设备大检查”“百日 安全生产 无事故”等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查找切实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同时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安全才能幸福”的安全理念。坚定一个安全信念即:“消灭惯性违章”,紧急四个安全意识即:“大河东、大安全意识;人身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正线畅通意识;安全关键卡控意识。”不断提高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力求实效,整改问题要彻底、干净,避免反弹现象,促使安全运输生产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确保了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
3、狠抓业务素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利用交 班会和休班时间组织职工再学习,不断提高各自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4、做好施工期间的安全工作:由车站带头组织各专业单位在施工前,加强了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及时召开了施工预备会,对施工期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 措施 并及时签订了施工安全协议,利用平时的时间组织职工学习,保证了施工期间的各项工作的安全。
5、认真抓好站区联防护路队的各项工作,根据段的要求我站及时成立了站区联防护路队,结合铁路公安人员针对站区内偷煤等问题进行了解决,确保了站区内的行车安全。
6、努力构建文明站区、牢固树立窗口形象:按照上级领导近期要求,狠抓车站的文明建设,认真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教育职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为把我站区打造成为一张对外宣传的精美名片而努力。
三、自身存在的不足
剖析一年来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达不到领导对我的要求。人们常说“责任大于能力”而我如今欠缺的就是这种责任,在今后我一定会加强自己的奉献意识,大胆实践、扎实工作,以感恩的态度来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核心理念,加强对车站标准化建设。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逐步完善自我,力争做得更好。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铁路安全工作总结范文2
九月份加格达奇红外线车间劳动安全工作是根据段劳动安全工作重点,结合车间的实际情况——迎接局检测车,红外线设备加密更型工程、设备周月检等工作为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控力度,加大对网络设备的抽查,确保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及设备的正常运行。车间学习各种事故及人身伤害事故为教训,举一反三,强化职工劳动安全意识,开展好劳动安全攻关活动,确保人身安全绝对稳定。
一、九月份劳动安全工作情况
1、深入开展“三查”活动。按照段继续深入开展“三查”活动的文件要求,车间在9月16日和9月29日先后两次深入到现场,对设备进行检查,共查出问题24件,已利用整改阶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改。9月16日,车间主任带领包机班组工长对南部线设备逐台进行了检查,重点是探头探照点的位置及头定标情况,对现场存在的探头保护门档板出现的裂纹及探头支架倒角裂纹,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问题现场进行了解决。9月29日,车间又组织人员对林海8台设备进行了节前检查,发现林海维修人员在月检检修过程中有脱标现象,当即对检修人员进行了考核,并要求班组对车间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2、红外线加密工程及设备更型的前期准备工作。9月10日至18日,车间组织人员对加密工程的探测站防雷地线进行了施工。局拨设备的室外分线箱到后,车间又将维修分成三组,按施工计划的要求,逐台安装室外分线箱和敷设1#磁钢电缆,在设备到之前,做好加密和更型前安装的一切准备工作。
3、迎接了局红外线动态检测车。9月20日,车间迎接了局红外线动态检测车对南部线设备的检查验收,在车间的周密安排下,本次检查结果各项数据全部符合标准,朝阳村上下行探测站取得了各项指标全部优秀的好成绩,除大杨树上行左侧、红彦上行右侧的探头定标得到良以外, 其它 各项测试指标全部为优秀。检测车过后,包机班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探头定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下一步整改措施。通过分析,包机班组总结出了探头定标在各种天气情况下的探头曲线变化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证明对现场定标有很大的帮助。
4、设备秋季整备准备工作。9月份车间及时对各班组下达了设备秋季整备计划,确定了重点设备、重点部位、重点防范的办法,由中心班组按照各维修班组提报的秋整用料,已于9月20日前下发到各班组。
5、组织开展设备质量鉴定活动。按照段的整体工作要求,结合开展的安全百日攻关活动,本月14日到19日,车间组织检查组人员对管内红外线及车号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问题13件,突出问题是作业人员周、月检检修不到位,设备灰尘大,部分螺丝松动及对AEI车号周检不认真等问题,已采取措施反馈相关班组进行认真整改。
6、加强职工“两纪”,搞好人身 安全教育 。车间及时传达了段发“职工作业劳动纪律”的有关通报,使职工明确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人身安全上,加强了作业的检查监控,人身安全制度落实较好。本月安全较为稳定。
二、九月份安全分析:
本月共收到信息24件,较上月相比增加2件,其中考核信息9件,占信息总件数的37.5%;A类3件,占信息总件数的12.5%;B类3件,占信息总件数的12.5%;C类3件,占总件数12.5%。
三、倾向性问题、关键性问题及对策:
1、安全信息反映的倾向性问题。
(1)、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现场作业时,工具、仪表乱扔乱放现象;职工作业未按规定着装;劳动安全工作日志填记不及时。
(2)、运用管理方面:主要是设备有灰尘,帐项填记不符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日常维护不到位、填记不认真所致。
2、设备质量倾向性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测指标与实测不符,主要是维修人员对运用设备检修不到位,测试不认真,突出是车号测试;由于新职人员素质低,周、月检标准低,造成设备检修质量不高。
3、车间存在的倾向性、关键性问题。
从本月考核的3件A类信息中,管理问题占2件,设备质量问题占1件,倾向性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包机人员对设备包保不明确,车间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关键性问题是设备检修质量不高,表现在朝阳下行探测站左下探角度偏差7毫米。
4、对策措施。
(1)、加强职工安全第一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2)、强化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及控制措施,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及考核力度。
(3)、严格落实好各项作业标准,强化周、月检质量,开展好设备质量鉴定和设备质量攻关活动,不断提高设备质量。
(4)、加强人员技术技术培训,以“十个工作日”培训和“职工竞争上岗”考试为契机,加大职工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四、十月份主要工作:
1、实施加塔间红外线设备加密工程。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加密、更型工程的施工进度,完成最后阶段的设备安装、配线及调试工作,中心班组要积极备料,按照车间要求,组成两个设备安装攻关小组,由专人负责,对21台设备进行安装,包机组做好人员选派,加强业务学习,熟知设备安装 方法 、步骤,确保安装质量及人身安全。
2、加快对新职人员的培训工作。
车间本月从基础知识入手,重点强化现场实做和独立处理临时故障能力的学习培训,把学习培训同此次加密、更型设备安装结合起来,分期、分批组织新职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教学,提高职工对设备的安装配线技术。
3、加强红外线、车号设备的周月检,提高设备维护质量。
包机班组要认真落实好周月检标准,逐项检查维护,保证质量,工长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不能只重视红外线设备,轻视车号设备,对AEI车号要重点监控,引起重视;中心班组积极检修故障摸板,保证设备发生故障能及时提供备板、备件。
4、加强人身安全教育,抓好施工作业安全。
十月份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给现场施工作业带来一定难度,车间、班组要加强作业前的安全教育,搞好安全预想,抓好作业中的控制,认真落实好各项安全卡控措施,确保施工作业中的人身安全。
铁路安全工作总结范文3
四月份以来,_x工区按照三月份制定的安全活动计划,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宣传,强化对线路隐患的治理,切实做好各项维修工作,并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做好“三防”准备,使得安全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现将四月份安全工作小结如下:
1、宣传“铁运运输安全年”活动通知,制定活动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安全年”各项活动。为开展好这次活动,_x工区一方面通过 黑板报 、专栏、领工区生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活动内容和意义,另一方面,专门成立了安全活动年领导小组,指导开展好各项安全活动,积极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2、继续加强对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保质保量并安全地完成各项维修任务。四月份也是线路维修的黄金时节,烈山全体管理人员也加大了下基层力度和次数。在作业现场,一方面为基层养路区搞好协调工作,加强后勤材料供给,为其设好安全防护,另一方面,检查监督职工们着装是否标准,操作是否,工序是否合理,对发现“的三违”现象及时制止,不合理工序,坚决予以纠正。通过对各工区的重要施工作业的现场监督与管理,职工们都能按标准着装、按标准操作,避免了各种人身事故和行车事故的发生,使安全工作呈现良好的态势。
3、发挥好各级安全检查人员的作用,排查整治线路隐患,保证线路设备完好。四月份以来,_x工区无论是青岗员、安员,还是职工代表、基层工班长、广大_员,都能认真做好对线路隐患的排查工作,对发现的线路隐患,能够及时、祥细地反馈到领工区,领工区也都在第一时间内,把隐患处理掉,从而把事故苗头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中。
4、加强对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们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四月份,按照既定的安全培训计划,烈山先后三次组织职工开展了“手指口述”操作演练,以此来提醒职工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都能自觉注意安全事项,把好每一个安全细节;另一方面,把处里制定的安全红线制度知识特别是涉及到工务方面的一些内容,对职工们进行了全员考核,并要求每个职工考核成绩必须达优。对业务知识、 安全知识 特别好的职工,领工区还专门推荐到段里参加技术比武。此外,_x工区还对招收的农协工,进行了应知应会岗前安全适应性培训,使他们都在作业中自觉地搞好安全生产。
5、积极地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即将来到的汛期。四月份,_x工区未雨绸缪,积极向段申领各类防汛物资包括条筐、纺织袋、防护桩等等,另一方面,抽掉各养路区技术骨干成立了抗洪抢险突击队,建立完善预警机制,专门用来应对突发事件。此外,各养路区巡道工加强昼夜巡视,认真做好对线路的日常巡视工作;各养路区对塌陷路段、道床缺道碴的地段以及路基不稳固地段,都及时补充矸石、道碴等,保证路基稳固扎实,道床丰满,确保运输安全。
铁路安全工作总结范文4
我于20_年8月调入_站,任站_职,主管运输、安全工作。20_年以来,我在车站_政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立足本职,务本求实,扎实苦干,狠抓落实,全面完成自己分管各项工作,确保车站安全持续稳定,截止20_年12月31日,车站实现行车安全1235天。现将本人学习、工作及廉洁自律情况,并结合我对上届职代会职工代表对本人提出的三点意见的整改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增强素质,提高修养,完善自我
二、立足本职,勤奋努力,做好主角
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唱主角,副职唱配角。但在分管的工作上,副职更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做好分管工作的主角,这才能唱好全站安全工作的整台戏。一年来,我在车站_政领导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决策、指挥、协调的优势和能力,带领分管业务科室干部圆满、全面地完成了各项安全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进一步夯实队伍安全思想。为进一步夯实干部职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我带领职教干部,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事故案例、正反典型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观念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岗位与安全的内在联系,使干部职工明白保安全就是“保岗位、保饭碗”的现实意义,引导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条件下不移位、不动摇。
二是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车站安全管理。针对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我带领科室专业干部,结合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特点与变化,对车站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梳理,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安全生产分析会工作制度》、《安全信息管理制度》、《现场作业控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29项制度,涉及面宽,覆盖面广,解决了“管什么、怎么管、如何管得住、管不住怎么办”的问题,确保了安全管理制度的时效性、严密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了车站安全管理工作,为全面推进车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突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素保安全”的战略方针,带领职教干部,本着“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新规章、新标准、新技术的实施以及现场作业出现的新问题为主要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分岗轮训等方法,重点对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外勤值班员、调车人员、货运检查员、业务干部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共有干部职工794人次参加培训,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根据季节特点、不同阶段安全重点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是狠抓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现场安全控制。始终坚持以接发列车、调车作业、货物装载加固、货检作业、旅客乘降等关键作业、关键环节为控制重点,在“细”、“盯”、“严”上下功夫、求实效。即:“标准求细”。根据新形势下的岗位特点,组织业务干部对所有技术作业标准进行了统一清理和规范,进一步细化现场各岗位作业标准,确保了各岗位人员有标可依;“过程在盯”。
结合现场作业的控制重点和难点,制定《安全检查手册》,让干部在现场检查过程中知道“盯什么、控什么”,切实增强干部盯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对接发列车、调车作业、货物装载加固、施工作业等11项关键作业,落实干部包保,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作业过程的“两违”问题;“两违从严”。针对检查发现的“两违”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同时,严格按照《安全红线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除对责任者进行经济考核外,所属班组以及车间管理干部一并联责考核。今年以来,进入问题库的“两违”问题共计58件(其中违章38件、违纪18件),161人次被考核(其中直接责任人58人次、间接管理者和车间、科室干部103人次),款项达到15426元,极大地触动了干部职工,切实增强了消灭两违、按标作业的自觉性。
五是强化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设备设施质量。始终坚持用、管、修的原则,组织业务干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车设备质量控制制度》、《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制度》等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列尾装置、无线调车灯显设备、带脱轨器防护信号等设备设施的检查、养护与维修,从源头上防止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确保了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对生产设备的购置,坚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严格按规定把关,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和先进性,杜绝了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
六是运用有效载体,进一步整治现场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安全生产大 反思 、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载体,以“思想认识、安全管理、干部作风、设备质量、现场作业、职工素质”等方面为主要内容,全面,全方位地反思查找安全隐患,并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改落实。活动期间,共深挖和整治了353个突出安全隐患,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32项,进一步推动了车站安全管理的规范统一,有效的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七是精心组织,强化考核,不断提高运输效率。通过采取“大进大出、快装快卸、合理运用机力和接发车股道、盯住老牌车、努力提高夜装卸比重、加大运输效率考核”等有效措施,使车站的运输组织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全站的中、停时指标得到的有效的控制,截止12月31日,车站停时完成19.9小时/车,中时1.8小时/车,均超额完成了路局下达的中、停时计划。同时,我站的运输效率始终名列全局之首。
三、廉洁自律,强化作风,作好表率。
作为一名___员,我严格遵守_的各项纪律和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身为主管安全、运输的主要负责人,我更加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从严管理,到车间班组检查,从不因人而异,从不搞私人关系,发现问题,一律按车站规定处理,决不徇私。真正做到廉洁奉公、严以律己、作风过硬。始终牢记职责,严格管理,始终保持___人的政治本色。
安全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用的发挥。作为安全主管,我始终发扬敢于吃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全心全意地为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服务。一年来,面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我始终迎难而上,强力攻关;一年来,我始终胸怀大局,情系安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一年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始终勇敢面对,毫不退缩,不放弃、不抛弃。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不懈追求,永不言弃!
铁路安全工作总结范文5
我20_年7月加入_集团并担任项目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回顾近三年的安全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人就20_年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要总结。
1、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帮助、教育下,项目经理等领导的带领下,自己与综合办同志的齐心努力下,完成了项目部20_年安全工作无重大事故的目标。
2、本人平时能认真踏实做好安全工作。对新进场工人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每周对班组召开安全会议,讲解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平时能兢兢业业完成安全交底工作,每天至少四次带领外包安全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主要是施工用电、脚手架、防火、临边洞口设施、机械设备、高空作业等等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坚持绝不放过的原则。加强了对宿舍、生活区、食堂的管理力度,增加了烧煮间,对生活用电,乱拖乱拉等现象不定期进行抽查。工作上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深知"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道理。
3、平时工作中能与同事关系融洽,互 相学 习,互相督促,增加工作凝聚力,遇到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共同解决,并促进共同进步。能积极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公司领导、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安全检查。
4、能积极发挥分包安全员的作用,提高亲和力并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认真做好了特殊工种人员的登记造册工作。并与分包安全员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也是为自己解决问题。社会在进步,民工生活水平、 文化 、思想等各方面也在进步,有时候命令式的管理并不管用。我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从领导和老师傅那里学到:帮助民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这样能与民工增加亲和力,为更好进行安全管理打下基础。因为他们的理念会转变,他们会认识到我们都是一家人,安全管理都是对自己好,这样对我的安全工作就会轻松很多,民工也更能理解管理者的苦心。
同时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
1、少数分包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比较薄弱,少数班组、班组长以及部分民工,认为安全工作影响了他们的利益,更有一些工人"艺高人胆大",总想着抢进度、省人工,完全不把自身安全放在心上,使得安全工作很难深入展开,身为安全管理人员,感到重任在肩,责任很大。
2、处在信息便捷的时代,安全知识安全规范、条例不断的更新完善,安全员处在现场工作为主的环境,就要花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学习,这一点我也感觉略有欠缺。
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改进,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自己有一个新的跨越,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处事解决问题的能力。
铁路安全工作总结范文(5篇)相关 文章 :
★ 铁路顶岗实习生工作总结
★ 列车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 安全管理工作总结10篇【精选】
★ 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个人范文
★ 铁路售票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铁路局新入职工作总结范文
★ 铁路技术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 铁路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 安全生产工作个人年度总结2020范文
★ 接发列车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的客运和货运需求逐步增大,特别是在铁路运输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成为铁路运输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7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 摘要:铁路运输是目前我国采取主要的运输方式,因此,它的运输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切实采取可行措施提高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本文以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为基础,提出了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涉及铁路运输的方方面面,关乎铁路企业的和谐稳定,关乎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有可能上升到政治问题,一点也不能轻视。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铁路运输是一项受到铁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行业,但是,所以从铁路的内部和外部两个主要部分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一,铁路从业人员的个人原因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铁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个人过错是造成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从铁路运输的综合情况来看,从业人员的个人原因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铁路的管理者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并不严格,而且对运输过程中一些细节事物也不予以重视,而且管理人员对铁路运输的管理不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以致对运输中的所有人员的工作实施细则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铁路运输设备陈旧或更新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铁路的修建和铁路列车的设计都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同样,他们的使用时间也一般较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这些运输设备没有经过及时的维修,难免出现失控的现象而出项安全问题。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的铁路运输设备不断的出现,而面对这种情况却往往缺乏高技能与素质的人员,而原来的使用、维修规范无法适用于新型的铁路运输设备而导致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会导致铁路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完善的解决,进而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 第三,铁路运输相关的外部因素影响铁路运输安全。上面的两种影响因素都是从铁路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的自然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主要是指铁路在运输的过程中遇到的天气问题,其中隐含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导致铁轨出现故障进而导致铁路运输没有安全保障。而社会环境就是在投入铁路及列车建设时的投入资金和技术原因,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此外,还包括铁路和火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检修和维修。这种影响因素是影响铁路运输的外部因素,同时也是从客观角度而谈的。 二、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大量铁路的修建,也发生了很多大型的铁路安全事故,其中还包括了铁路客运运输,而且从我国对铁路运输安全的调查数据中我们也可发现,我国在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障方面还很薄弱,存在着很多影响运输安全的隐患。 第一,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淡化。不仅是铁路,很多运输方式中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化的问题,在人们的认知中,都是认为铁路修建技术是先进的,而设备也是最新型的,所以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在行车运输途中在思想上和心中并不存在过度的安全意识。进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会有所简化,甚至根本没有安全保护措施。最为严重的是一些铁路的从业人员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也不加以重视。这种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会导致在铁路运输真正出现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保。 第二,对铁路运输事故等安全问题处理不及时。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见到,都是在危险真正出现后才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然后派出大量的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暂时性的引起了重视。而且在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也都会随着事故的发生而延后,而且在善后的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处罚也不到位,以致他们今后仍会对安全问题松懈。因此,对铁路运输事故的处理不及时的长期发展会使一些员工对安全问题产生麻痹,即使发生事故也漫不经心,导致安全保障滞后。 第三,对铁路运输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在铁路运输中,往往都是采用形式单一,操作简单的管理方式,但是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也不再适用。因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现代铁路运输管理使得信息传递滞后,而且对于管理目标缺乏考核标准所以无法切实落实管理制度。 第四,缺乏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相关奖罚制度。任何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都要从人的角度入手。而对于目前我国的铁路方面却缺乏严格的强制制度,致使人员松懈。尤其是对相关事故处理人员实施的惩罚不到位,使得这些人员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所受到的处罚而无法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隐患问题。 三、解决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铁路运输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措施给以解决,以下就是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安全理念。尽管制度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强制作用,但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就要从人的角度入手,即是提高人们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的理念。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首先可以对人们进行适当的安全指导,使铁路从业人员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乘客,要加强他们的安全乘车意识,将他们的安全意识与道德行为及逆行那个统一,以对铁路运输安全起到最基本的保障。其次,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法律,用强制性的手段来为人们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在实施法律的同时并不提倡忽视情的作用,因此要做到寓情于法,在以“法”为主的安全教育中,融入情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够将群体的氛围相互融合。 第二,实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有了安全制度作为指导,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安全问题充分的融入管理方式中,不仅使铁路运输的从业人员和乘客意识到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够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而实施安全管理机制就是要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打破旧的管理观念,指导铁路人员能够积极的融入到铁路安全的保障中,同时要建立全方位的信息传递模式,使铁路运输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上层管理人员中以便进行解决措施的制定。 第三,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全站职工安全文化素质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的关键,只有职工在安全意识上从一种本能的反应上升到在主观上去认识运输生产的客观规律、去阻止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观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抓好运输生产安全,因此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力争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改变职工传统的、不合规章的思维观念,彻底打消职工心中对安全事故存在的侥幸心理,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第四,重视已发生事故的相关信息。铁路的个性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对于以前发生的事故的相关信息可以为今后避免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提供信息。对事故发生的相关数据也会为事故处理技术的提高提供依据,并能够将事故发生的责任分摊到事故的直接人员。同时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指导铁路运输提高相关方面的管理,使事故的发生原因更加准确而客观,以减少出现类似的问题。 结语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也永远没有满分。铁路运输要有安全方面的保证,在运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只有效率及速度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将铁路运输的安全服务提高上去,才能够保证铁路运输快速发展。 2017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析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引言:铁路运输一直被称为“铁老大”,从这个称呼,很容易看出它在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社会形态发展、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还是运输体系中,它的影响仍然深远和重大。因此从铁路自身的重大作用和它的技术特点,要求必须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本文将从铁路运输安全的特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铁路运输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交流、人员流动性加大等,对铁路运输的依赖越来越大。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和运输体系的重要作用也凸显了铁路运输安全性的重要性。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特点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内部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包括外部的安全保障。铁路运输的内部安全,具体是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信息等部门之间的运输组织、安全管理、协调联动等安全管理的内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输、机务、电务、车辆,包括车务的运输组织的龙头、机务操作运行、车辆的检修维护等的安全管理。其次是铁路运输的外部安全,它的外部安全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调等。内部管理需要非常严格的制度和统一的行业规范,外部的安全管理则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既严格又多联动的管理,复杂性、严格性、联动性是它的主要特征。 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铁路的安全管理问题从铁路产生之后就伴随而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传统的铁路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变革当中,也延伸出了关于铁路安全管理的新问题、新属性、新状况。 1、铁路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铁路法》是一套保障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基本法规,还有其他一些安全管理条例和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对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高铁等新技术的引入,铁路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出现了新的形态,当然也滋生出了新的问题。一些原有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也不断地显露出来。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修改的内容远赶不上形势的变化,当铁路运输出现新的安全管理问题时,就会突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短板,甚至空白。 此外,即便有些规则确实存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简单的行文,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上,往往由于过于繁琐、不易操作。各系统、各部门安全管理的相对独立、相互协调的欠缺同铁路运输的大联动机的特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各系统部门之间联动的机制和预案,防止管理结合部漏洞的出现,这也是目前铁路安全管理的一个短板。 2、铁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关于铁路安全方面的相关条文规则,具体还必须由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落实。然而在目前我国铁路管理的人员现状来看,虽然管理部门比较齐全,管理人员配备也比较完整,看似管理成效比较明显,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而现阶段的管理人员中综合管理人员较多,反而造成了懂业务、会管理的业务技术干部缺乏,造成业务管理干部经常是一人兼多职,精力旁顾,不利于安全的专业管理、系统管理。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运用,没有实际的铁路现场经验的综合管理人员,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多是从管理学上理论所得或者是一些经验借鉴,现场管理更加力不从心,造成铁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 三、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落实铁路运输安全,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出路。其中内部管理机制是主要矛盾,外部协调机制是次要矛盾。 1、落实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内部机制 1.1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无论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还是在铁路建设上,都要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人的因素是影响运输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基础。对现场作业人员加强培训的同时,也要对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培养他们在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的同时有安全管理的业务技能。一切从安全出发,一切为了安全。 其实纵观国内外的铁路安全事故,90%以上是由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作业标准、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形势不稳定。 1.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制度 在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和铁路建设中,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铁路安全运行机制和制度,还有很多可供参考的国外行业标准。这些制度是值得管理人员深刻学习和反思的。当然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输是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的,管理人员在落实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形式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和机制,出台新的管理规则。 同时针对安全管理,要落实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系统负责、专业负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度,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处。 1.3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从哲学层面上来讲,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到铁路安全管理中,作为管理者的人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和认识,不管创造创新安全管理方式。铁路部门也应该在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下功夫,根据新的形式,新的技术的应用,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管理人员新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管理意识,提高安全处置能力,并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1.4不断更新完善铁路安全运输技术 铁路安全运输的技术要不断更新完善,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设备控制安全风险的功能,新技术、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养和维护。努力提高设备的有效性,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备功能。 2、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外部协调机制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机制也包括外部协调机制,因为铁路安全运输涉及到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铁路建设与运营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调。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要协调处理好同这些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为铁路运输生产营造一个安全、有效、和谐的外部环境。 结束语 总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铁路安全的复杂性、联动性等特点,根据现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完善强化铁路安全运输的内部联动机制、协调处理好外部机制,只有内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输和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谷鸿溪,张建伟,铁路安全管理与安全工程/安全文化[J],中国安全科学报,1995(04). [2]严钦海,郑国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07). [3]蒋运华,董友明,铁路安全管理必须加强过程控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5期. [4]李睿,佘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年05期. [6]卓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禹志阳,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安防科技,2004年03期. 猜你喜欢 1.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2. 有关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3. 铁路运输管理毕业论文 4.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免费 5. 行车安全管理论文
运营安全的相关论文
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运营安全的相关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 言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1.2万 km,其中高速铁路里程为 1.6 万 km.高速铁路在追求高速、舒适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运营生产。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是设计者和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即便是高速铁路运营了几十年的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安全问题仍然面临挑战。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重心正在由大规模建设阶段逐步转向稳定运营阶段,因此高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价值更加凸显。开展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应当结合高铁运营生产实际,通过运营阶段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等手段来防范和消除风险,从根本上提高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水平。
1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指导流程
20 世纪 80 年代,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被引入中国。目前在铁路安全风险管理领域,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1-6].归纳来看,国外常用做法是基于风险管理技术来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水平;国内常用做法是设法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设备质量,加强作业环节的.规范管理。中国铁路总公司盛光祖总经理强调指出:"安全风险管理不是简单的提法上的变化,更不是在安全上另外再搞一套,而是在深刻总结铁路安全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当前铁路安全特征和变化的基础上,对铁路安全管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做法的坚持、管理的完善和新时期应对新情况对安全工作的创新。"总体来看,目前在高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普遍缺乏。
高速铁路运营系统包含专业多,风险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因此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时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步骤。考虑到高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在实际运用时的可操作性,作者提出图 1 所示的指导流程。由图 1 可见,高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这三者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
2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危险源辨识
高速铁路涉及运输、工务、电务、供电、动车、通信、信号、房建等专业,各个专业的工序流程不同、设备多样、危险源种类多且来源各不相同。总的来说,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又可以从人员、环境、设备和管理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因此作者提出采用"工序/流程-设备-人员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识别,具体做法为:将各个专业的设备设施运用、管理、维修等活动划分为具体工序或流程,针对其中的人员活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通过识别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各类危险源,从而生成危险源清单。
2.1 人员风险因素
通过对安全行为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中关于造成失误行为的研究[7],确定影响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人员风险要素主要从安全素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辨识,如图 2 所示。
2.2 设备风险因素
各个专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运营设备,其设备风险因素也多种多样。例如,工务系统设备风险因素包括:轨道过超高或欠超高、钢轨弯曲、钢轨损伤、道砟不平整、轨枕损坏、桥涵破损等;供电系统设备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接触网停电、变电所故障、绝缘子闪络、弓网关系恶化等;电务系统设备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信号机损坏、自动闭塞失灵、轨道电路中断、其他电务设备的损坏等;通信系统设备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信号发射基站停止工作、无线传输网络故障、车载通信设备故障等;动车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车轮损伤、轴温过高及切轴、ATP 系统故障、受电弓损坏、车载信号系统失灵等。
2.3 环境风险因素
环境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自然环境风险因素包括强风、暴雨、地震、冰霜和雪灾等;社会环境风险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和法律等,它们都会对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4 管理风险因素
虽然人、机、环境往往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追根溯源管理却是本质上的原因。这是因为人-机-环境三大安全要素都是受"管理"要素支配的,"管理"要素渗透到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保障高铁安全运营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要加强"预防性防护"、"保护性防护"和"应急处理",因此管理的风险因素也体现在这三个环节,如图 3 所示。
3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等级评定、风险排序与风险决策。
3.1 风险概率评估
高铁运营安全风险概率评估要综合考虑现实风险情况、受影响对象的风险承受能力、管理方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等要素[8],估算预测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概率评估,通常采用历史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专家经验、会商、推断法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一般需要收集大量的事故统计数据和研究对象的特性、状态等数据。对风险概率评估的结果,可以采用很多的方法进行分级,例如将可能性等级划分为:每周发生数次或更多、每月发生数次、每年发生数次等。
3.2 风险后果评估
高铁运营安全风险后果评估对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风险后果评估工作是否全面、准确、客观,将直接影响风险等级判断的准确性。风险后果可分为客观损失和主观影响。客观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等。主观影响包括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媒体关注度、信誉度等[9].
3.3 概率/后果评价方法
利用风险概率/后果评价方法,结合高铁运营安全事故等级划分依据,建立概率/后果综合评估表对危险源开展评价。
4 风险控制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风险的超前预防。通过人员/设备/工序(流程)方法对各个专业部门、段、车间进行危险源排查,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为了较好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绘制危险源清单及风险评价、控制表。中风险级别填写采用前述概率/后果综合评估法,风险级别表示分别为:R1 表示"高风险";R2 表示"较高风险";R3 表示"一般风险";R4表示"可接受风险".
针对不同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实现分级处理。
参考文献:
[1]高岩,王德。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其有效实施的支撑条件[J].中国铁路,2012,(4):2-6.
[2]黄钢。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持续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9):1-6.
[3]杨金英。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铁路安全风险管理[J].中国铁路,2012,(10):21-23.
接发列车是铁路车站最基本的行车作业。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接发列车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接发列车技术论文篇一 如何加强多方向接发列车安全的思考 摘 要:在铁路行车作业中,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确保多方向接发列车的安全、有效防范控制安全风险是铁路安全管理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南京东站管内既有线多方向车站工作实际,通过对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探讨,分析出如何强化多方向接发列车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多方向;接发列;安全;措施 接发列车过程是很复杂的人员―设备―环境系统,它是由很多子系统,多个环节相互作用完成的。在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的重点和关键就是多方向的接发列车作业,其中错误办理列车进路方向也成为其最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黄金周或者是春运期间,开行大量的临客列车。所以,如何加强多方向接发列车安全,正确的指挥行车,正确办理列车进路是一项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工作。 1 南京东直属站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简介 南京东直属站本部坐落于南京市东北郊,东邻栖霞山,南接312国道,西通长江二桥,北靠长江,是京沪、宁芜干线和宁栖支线、城北环线的汇合点,在华东路网中处于中场位置。南京东直属站多方向车站分布见下表,全站范围共有20个自然站,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呈现以下特点。 1.1 多方向车站分布多且广 既有干线的永宁镇、高里、林场、兴卫村站,也有浦镇支线车站,还有编组站内到达场、上行场,总计有8个多方向车站(场),超过直属站管辖车站总数的三分之一。 1.2 多方向车站连接性质多样 既有高里、永宁镇站联络线连接成的三角线车站,也有如林场、兴卫村站这样京沪、林浦线连接编组站的车站,也有如到达场、上行场这样接发货物列车较多的车场。 1.3 多方向车站接发列车作业量大 管内多方向车站基本处于京沪线上,接发列车作业量较大,由下表所示。 2 多方向接发列车安全的影响因素 多方向接发列车安全的影响因素很复杂、涉及面也非常大,本文大致将与多方向接发列车相关的因素大致分为人员、管理、设备和制度四个方面。 2.1 “人员”――作业人员方面 (1)综合素质偏低。其主要表现在业务素质和岗位责任心这2个方面。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扎实,对标准化作业掌握不够到位。由于个别职工在违反规章制度后并未造成事故等后果,因而产生侥幸心理,岗位责任心较差。 (2)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意识淡薄,对于车站内指定的安全措施不认真执行,往往都是应付了事。 (3)车站内工作强度比较大。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工作时间长,作业单一,枯燥,这样就很容易使作业人员偷懒,注意力集中不了,致使作业程序简化等行为。 2.2 “管理”――管理人员方面 (1)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单一的业务培训走过场,是直接导致了接发列车作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处理问题应变能力不强的原因。 (2)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工作上存在懒散现象,将精力放在簿册、台账的填记上,忽视了对现场实际工作的把控,发现违章违纪行为,由于好人主义思想的存在,存在“将大事化小”的心态。 2.3 “制度”――制度落实、各部门之间协调方面 要实现多方向接发列车全方位风险控制还需要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认真落实接发列车规章制度和车站相关的卡控措施。在岗位之间、相邻车站之间建立互控联控,来实现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如果其中的一个部门延误作业时间,那么肯定会给其他部门的作业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多方向接发列车的安全。 3 加强多方向接发列车安全的措施思考 3.1 强化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注重思想教育,强化职工的责任心,激发其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才能从思想上杜绝为了图一时的省时省力而故意违规的意识。为此,车站应加强对职工的业余生活的关心和集体活动的组织,培养职工爱站、爱岗的责任感和刻苦专研、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成为确保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对于员工的培训一定要重视实践。对于每次调图的职工培训工作要加以重视,对相关知识认真组织培训,对于进路、车次的变化及时掌握。尽量降低在课堂上讲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讲设备、讲原理、讲故障、讲处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差,学与用脱节,学不能致用的情况出现。 3.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 进一步细化多方向接发列车的行车组织办法和安全卡控措施,建立以“防错办”为重点,以“严控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以防止多方向接发列车事故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管理。 3.2.1 严格执行部颁标准及路局规章,狠抓现场作业标准化 《技规》、《行规》等规章的掌握是保障行车组织安全的基石,是安全组织多方向接发列车的根本,要加强现场关键作业把关盯控。对于有关命令、计划的核对与布置,多方向车站的值班干部多加重视,对旅客列车要加强盯控。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盯控,比如抽听录音,带班作业写实等等。 同时,要强化标准化建设。这里所说的标准化建设主要是以“设备、环境、作业、管理”为重点,各职能科室、车间车站就多方向车站岗位实际,不断修订完善接发列车作业指导书和卡控措施;开展学标对标互检互学以及各种形式学技练兵、岗位竞赛等活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进一步提高多方向车站岗位标准化水平;选树多方向车站作业示范点,定期组织多方向车站交流学习。 3.2.2 落实完善直属站安全控制措施 南京东直属站在严格执行部颁标准及路局规章基础上,细化制定了全站范围的安全控制措施,从时刻表制作、计划核对、车机联控、作业互控等6个方面作了规定,给多方向接发列车作业提供了参照标准。 3.3 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加强各部门互控管理 严格执行与班计划、阶段计划和邻站的核对,从而核对好车次、区段与计划是否一致;做好与信号员、值班员、邻站、调度员、司机的互控工作,把握住多方向接发列车安全的主动权,消灭失控环节,控制人的失误,堵塞作业漏洞。加强联防控制,做到你检查我、我监督你,我错了你提醒,你错了我纠正,充分发挥“自控、互控、他控、联控”的功能,实现结合部间无缝隙管理。 3.4 积极引进新技术设备投入,提高安全保障 除人员、管理、制度外,设备也是影响多方向接发列车的一项重要因素,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用更先进的设备保障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力开发使用接发列车进路防错办提示系统。通过语音提示、错误警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核对等功能的实现,可以大大地提高多方向接发列车的安全保障,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4 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高科技先进技术逐渐应用到铁路运输系统中,这些高新技术在给运输组织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故障风险。我们不能老是就安全抓安全,就事故论事故,要能够从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度去认识解决问题。强化“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思想。 车站多方向接发列车人员应正视潜在的安全风险,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掌握综合技能,才能适应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进而提高多方向接发列车组织质量 ,不断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保障水平。 接发列车技术论文篇二 铁路车站接发列车安全性系统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负荷大幅度增加,列车速度明显提高,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正点,就对铁路车站接发列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各级单位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在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业务素质,同时普及信息化系统在工作中的应用。本文通过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阐述了列车在车站接发时的各种非安全性因素及改进方法。并从列车运输引入信息系统后突飞猛进的发展,体现了科技保安全的理念,从而进一步避免事故隐患。 [关键词]铁路车站 接发列车 安全性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U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50-01 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在铁路工作中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因为车务部门组织铁路运输时,它不仅仅涉及到电务、工务、车辆等其他部门,更牵连到人员、当时的环境以及软硬件相互协调、相互匹配。接发列车是车站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但关系到列车能够准点的出入车站,更为列车在区间能够安全运行提供一个有力的安全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铁路的运输安全都会造成破坏,甚至引发事故。随着现代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渗透、铁路全面提速以及高铁的广泛应用向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严骏的考验。 分析以往的事故,我们发现有两个方面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本文主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对列车作业的安全系统进行分析铁路车站接发列车的安全性。 一、主观因素对列车安全性的影响 主观因素主要指的是人的因素,在列车的行车过程中主要配有列检人员、行包员、客运员和行车人员等。 1.1信息传递脱节 接发列车作业是一项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作业,当前大多数的行车信息的这种多人合作的沟通还主要靠行车室值班人员的电话通知,很可能会因为当时过于忙碌或语音不同而造成信息脱节或电话语音传递失误或误听等情况,从而形成行车安全隐患[1]。 1.2信息感知误差 作业人员不能有效地感知有效的行车信息,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很多,环境、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比如说周围环境很乱,人声鼎沸噪声大,照明不足,列车运行干扰太大,控制台上光带显示不稳,技术素质高低不一等都会造成行车信息产生误差。这也不排除作业人员个体出现问题而影响到整个列车的行车安全,比如说信息量太大,过于疲劳,在作业当天身体状况不好或者当时作业者不在工作状态或者由于作业者主观武断而造成人为的违章作业等,都会影响到整个作业过程。 二、客观因素对列车安全性的影响 本世纪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科技系统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早在2004年,我国铁路就基本上实现了“数字铁路”的工程建设,这种高科技的信息系统在列车行运中的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铁路运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给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也提出了相当高水平的要求。同时我们大量引进数字化技术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工作者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和心理因素,还有他们对当时使用的设备及当时工作环境的关系。 2.1配套系统的硬件分析 信息系统的全面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主机与站长室、助理室、运转室和客运室连在一起,车站值班员管理和操作主机,使主机与各显示屏之间形成网络,提示相关工作人员协同作业,从而在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下减少主观能动的错误发生。 设立大型行车显示板,上面有明确的车站股道标号,同时要有车次和准确的到站时间与发车时间,后面这三项上需要动态显示的,这样能非常明确和动态的显示出列车车道的占用情况[2]。同时给每一位作业工作人员配一台小型的列车行车显示板,这样就能减少在很多不利于通话环境中也能有效的判断列车的行车位置,从而避免了因人为错误判断引起的列车行车危险。 另外信息系统依据《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相关规定,要对接发列车进行全程跟踪,它的上一个程序没完成或相关工作人员没进行回报,下一个程序就不能进行,从而提高接发列车安全性。 2.2配套系统的软件分析 其实软件就是硬件的配套系统的使用和人机协调。 当信息系统已经不成问题的进行配套后,如何能够让车站在运行中正常接发列车的安全控制,并及时有效的实现列车信息和行车日志的录入,同时实现数据的查询与备份功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鼠标和键盘,然后按照人机分配原则,找出作业者要完成的任务,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作业者在使用机器的时候不仅仅要求熟练,还要将其工作范围控制在有效区域内,比如说,一个工作人员办理人工解锁要在3m内同时按下3.5m的两个键子,这就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这项工作的出错机率。换句话说,就是为列车的行车安全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我国现有的铁路路网大多数列车接发时的站点都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的铁路线。当信息系统植入运输系统之后,该系统连接多个方向车场,增加了自动发车方向功能,进而防止列车发错方向,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 2.3信息系统的引入对列车安全性的再造 信息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引入铁路运输系统之前,列车的行车安全都是由人的主观来控制,所以事故发生率很高。信息系统引入之后,铁路运输系统针对这一流程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改变了某些运输部门的流程,其力度大,效果也非常显著,从而使人机工作达到了最优化。 结论 铁路接发列车的安全性不容忽视,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铁路接发列车的安全性将不再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 [1].李业明.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上海. 《上海铁道科技》2012年每03期 [2].李祺;郭晓雯等.铁路接发列车系统安全分析. 《铁道货运》2011年第12期 [3].唐玉川;郑全成等.加强车站多方向接发列车的安全措施. 《铁道运营技术》2005年第02期看了"接发列车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列车员实习工作总结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摘要: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在确保高铁安全运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相关方面,从而为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奠定了平稳发展的安全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及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 1.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与普通铁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1)负荷波动频繁。负荷大小与供电臂运行的列车数量、线路坡度及列车运行速度等有关。高铁牵引变电所的负荷会随着两供电臂内列车的数量及其负荷状态随时出现波动。 (2)牵引负荷大。高铁列车具有速度快、高峰时段密度大等特点,而空气阻力会随着速度提高成倍增加,此时的列车牵引力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运行,这使得牵引负荷较大,高速列车单车电流可达600~1000A,而普速列车电流一般不大于300A。 (3)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行进,如果列车想要维持高速行驶,就必须持续从接触网获取电能,这使得列车本身的负载率相对较高,并且受电时间较长。 (4)功率因数高。采用交-直-交动车组,功率因数在0.95以上。 1.2、安全管理特点 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动态性。高铁的牵引供电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移动性和不确定性,并且负荷常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使得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存在动态变化,一旦出现行车事故或是供电间断,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负面影响。 (2)反复性。由于牵引供电设备全部设置在露天的环境当中,设备的运行受温度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大,从而使得季节性安全问题反复发生。 (3)复杂性。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如环境复杂、气候变化无常、没有备用设备等等。 (4)独特性。高铁牵引供电的冲击性负荷非常频繁,且谐波含量较大,同时运行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这对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水平,这对于确保高铁安全、稳定、可靠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谐波问题、负序电流问题、功率因数问题、机车过分相问题、接地问题、继电保护问题、弓网关系问题、绝缘配合问题、电磁兼容问题。 1)谐波电流注入供电系统将会对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不利因素,降低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负序电流可以降低用户电能的利用率,引起用户旋转电机转子表面温升过高。 3)机车过电分相时中性段断电出现过电压现象,过电压水平有时能达到击穿接触导线绝缘子的数值,出现的电弧有可能烧损接触网吊弦;机车重新带电时,出现过电流现象,过电流水平可达到机车正常运行电流的5~7倍,过流有可能损害设备的正常寿命、影响继电保护动作正确性。 4)接触网系统是无备用系统,机车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滑动连接,取得电能。机车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不同方向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受电弓传递到接触网,接触网随之振动。良好的弓网关系是接触网振动特性和受电弓振动特性一致,两者之间为一个随动系统,使接触网和受电弓保持良好的接触。 5)高压设备的带电部分与设备外壳、大地之间需要绝缘,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相别的高压设备之间也需要绝缘。绝缘配合,就是在一个供电系统中,由于存在众多的绝缘部分,通过对各部分绝缘水平(耐工频电压、冲击电压能力)的选择,在满足系统绝缘水平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一个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合理水平。绝缘配合问题是近年来电气化铁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之所以引起重视,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果不考虑绝缘配合问题,接地技术措施的应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设备因素、供电质量因素、外部影响因素、系统运行因素、管理因素等几部分。在每部分大因素当中还有很多小因素,本文主要将各类影响因素列表如下,见表1: 表1牵引供电影响的因素 4、加强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一种先进、重要、快速的运输手段,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4.1、强化高速铁路专业人员技能,提高安全技能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要求,确保电气化高铁运行的安全有效进行,保障牵引供电体系的正常化运转,一是强化高铁安全专兼职人员培训。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能知识培训,促进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安全管理。二是组织高铁维护人员的培训班,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技术能力;定期组织高铁技术业务研讨班,分析维护高铁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各班组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强化员工的高铁安全意识培训。将安全培训与培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员工培训与安全培训相结合。将安全培训内容纳入员工技能培训的课程中,一体培训、一体考核,严格安全培训准入制度。 4.1.1、增强过程监控力度 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加大监控的力度,若遇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正,避免后期再在同样的事情上犯错误,继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不能怠慢工作,用严格的规范标准要求自己,出现问题时,在尽量减少损失的前提下,保障问题的圆满解决,追究问题人员的责任,提高工人人员的警惕性、工作的严谨性,这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4.1.2、增强创新管理意识 对人员的管理方面,要注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不断更新管理条例,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增强团队意识,还要注意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大前提之下,提升管理的水平和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而使机车的营运质量得到提升。 4.2、规范完善台账精细化管理 规范和完善各种设备台账履历,梳理细化设备台账格式和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使台账具有可追溯性和时效性。对设备发生的变化,要明确台账更新的流程和相关责任,以点带面,提高高速铁路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水平。 4.3、提高牵引供电设备质量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要利用先进的装备、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例如在高铁运行的牵引供电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进而逐渐提升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依然可以正常营运,在体系里可以使用远动视频装备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保障机械的正常运转,还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运用电阻测试仪、红外成像等高科技设备进行监控,这对于提升设施的监测标准和确保营运的有序性及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4.3.1提高“天窗点”设备检修利用率 接触网设备的检修维护主要利用列车运行途中不铺化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营业线施工和维修的时间进行。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逐级负责的原则,制定“天窗”管理办法,用制度约束落实,加大天窗管理、认真考核天窗兑现率,使天窗利用率达到100%。同时加强设备检修,考核设备检修,提高行车设备运行质量 。 4.3.2绝缘清扫 为确保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的正常运行,防止出现大面积绝缘子污闪。根据所建立高速铁路重污区台帐,合理组织人员进行绝缘清扫,按照瓷质绝缘子必须进行一次人工清扫,复合绝缘子采用小型水冲洗机、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进行人工清扫的原则。一是瓷质绝缘子采用停电人工清扫结合带电水冲洗列冲洗。二是复合绝缘子采用停电小型水冲洗或带电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要补充进行人工清扫。做到一片不漏、一棒不漏、不留死角。 4.3.3主导电回路测温 根据设备运营单位制定测温计划,并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测温仪器对牵引供电设备主导电回路、接续点、上网点、电缆接头线夹等处所进行检测,参照所测环境温度和设备温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预防设备故障,确保牵引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4.3.4检查补偿装置及线岔卡滞、坠砣a值超标、线索张力过大、电连接及隔开引线过紧过松、上网点连接状态不良、附加导线间距不足、附加导线对地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等安全隐患,组织设备管理单位通过步行巡视、上网检查、添乘巡视等方式对线索驰度进行检查。 4.3.5根据高铁速设备的特点和季节天气的变化,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鸟害、危树整治、防洪、防雷击、防风、防冰柱、防寒、防断、防磨、电缆等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提升高速铁路设备运行质量。 4.5、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由于牵引供电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常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性事故。为此,必须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这是处理突发事故的根本保障。一是完善抢修预案,对抢修预案进行模块化管理,制定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具体安全应对措施。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演练项目,将非正常应急处置纳入常态化管理,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效性。三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要按照“一处一案、一事一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抢修效率,缩短抢修时间;不断提高应急抢修能力。四是是对抢修工料具,储备的应急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4.6、加强接触网的全面管理 接触网因为是大型的现场定制工程组合的设备设施,他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是否能完善的发挥,完全取决于设计制造和现场施工。所以应做好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来保证此设施的安全稳定。 总之,牵引供电系统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曹江华.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J].西铁科技,2014,02:17-18. [2]戚广枫.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发展及展望[J].中国铁路,2012,11:18-21. [3]王蔚.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谈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铁路改革和发展,铁路技术设备装备水平日益提高,列车速度提高、行车密度增加、牵引质量加大,面对新时期运输组织变化给安全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表现出了不适应当前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的节奏,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新时期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从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入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积极探索高速、重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重要的职责。中间站作为铁路车务站段管辖的最基层群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在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路部分中间站均处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远离机关,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生活困难,诸多困难因素叠加,给中间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搞好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需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1.中间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工作缺乏高标准。 高标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既是目标要求,也是质量要求;既是源头性要求,也是结果性要求。一些中间站之所以没能实现安全目标,甚至在安全上打了败仗,关键就是标准不高,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使本车站的安全工作在低水平上徘徊,许多问题发展成顽症,同类事故反复出现。具体表现在:一是标准认识模糊不清。尽管这几年我们反复强调标准问题,但直至现在,一些干部职工对作业标准、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含糊不清,高标定位成为了一种口头禅。二是标准执行不够彻底。经过多年的整章建制,从路局到站段已形成了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在确保运输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中间站缺乏执行制度标准的严肃性、自觉性、持久性,不按标准办事,结果引发了事故。 1.2人员素质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铁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再加上培训教育机制跟不上,导致整体职工素质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一是有些站长已跟不上新的管理步伐,新的管理知识贫乏,新技术知识掌握的不深,不能更好的指导车站各岗位的作业,造成车站关键作业把控不住。二是有些职工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作业行为不规范;技术业务水平较差,特别是新技术知识掌握的少,非正常情况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习惯性作业比较普遍,简化作业程序用语,违章作业习以为常,给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1.3安全管理不适应 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的影响,安全管理还停留在固有的管理模式上,管理往往还是粗放式的、静态的、被动式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安全风险管理还基本上是初浅的,管理方法还比较简单,缺乏预见性,管理思路没有理清。主要表现在:①管理理念落后,主动管理滞后,不能严抓细管,有部分站长存在“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片面认识,淡化了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思想;②有部分站长缺乏进取精神,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对职工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视而不见,使职工在作业中养成了习惯成标准的风气;③站长一日工作发挥得不好,对车站的班前点名及交接班会抓得质量不高,甚至有的简化交接班会,深入各岗位检查作业情况没有抓住主要问题,表面化现象较多;④不注重技术业务培训学习,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基本上是流于形式;⑤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落实的较差,关键作业程序控制乏力。 1.4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不力 有些站长对安全风险管理思路不清、认识模糊,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一是对自站的关键作业,特别对特殊时期及阶段的重点工作不能及时的进行排查,更缺乏超前研判的能力,对排查出的风险源点的针对性控制措施制定的也不严谨、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各项作业的关键部位和环节控制不力,不能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把不住重点,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不能严格按规定进行卡控关键作业程序,对反复出现的惯性问题,纠偏力度小,跟踪落实差,构成对安全生产的严重威胁。 2.提高车站安全管理控制能力的几点建议 车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车站各个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遵守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强化过程作业控制,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行车事故的一系列实施和监督手段。 2.1提高人员素质,打牢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员素质。只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安全生产才有可靠地保证。 2.1.1中间站站长既是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组织者,又是安全生产活动的指挥者和普通参与者。中间站的安全工作是经常的、大量的、细致的,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站长,同时站长还必须亲自参与并监控特殊情况下的关键作业程序,中间站站长本身的素质如何,对整个车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提高中间站站长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车务站段应加强中间站站长的培训管理,注重培养后备站长,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升的平台,必要时可引入竞争机制,选拔出称职合格的中间站站长;同时可组织各站站长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流学习,拓宽思路,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有效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 2.1.2随着技术设备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行车组织的变化,对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不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已逐步显现。因此要大力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针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注重实效,选树好技术业务能手和尖子,做到以点带面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通过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班组管理规范、职工业务过硬、安全有序,从而使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2.2 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班组管理 抓企业管理,首先必须从基础抓起,抓基础也必须从班组抓起,所以班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根据中间站管理要求,并结合自站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补充、制定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重点要加强《站细》的修订完善工作,逐步建立以《站细》为主体,各种作业办法和措施为延伸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规范合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为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行车班组长既是行车指挥者,又是行车组织者,所以应选拔责任心强、技术熟练、以身作则、敢抓敢管,在工作中能起组织和带头作用的职工为班组长,使班组整体技术业务技能和班组长的行车组织指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坚持开展班前预想、班中互控、班后分析总结活动,做到针对性的提前预防、作业中互控关键作业程序和班后的滚动提高。四是落实岗位作业标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强化自控、互控、联控制度。五是以建设自控型班组为抓手,加强整章建制工作,进一步规范班组管理,落实自控型班组实施办法,培育一支素质过硬、自觉遵章守纪的生力军,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实行安全联防经济责任制,落实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站,车站保站(段)的包保责任制,实行层层包保,层层定责,以责考绩,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起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作业过程控制 2.3.1狠抓过程控制,确保安全管理各环节全面受控 所谓作业全过程控制是指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所有参加作业的有关人员通过自控,明确控制项目、内容、办法及有关责任人员,实现作业岗位控制和程序控制,使作业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控制之下,进而保证作业安全质量的过程,所以严格标准化作业也就是作业程序的控制。 过程控制要立足于“预防为主、抓小放大、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的理念,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处理为预防。严格执行“自控、互控、联控、监控”制度,坚持以自控为核心,以互控、联控为重点,以监控为关键,对安全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是安全管理的控制中心,也是安全控制的有力保证。 2.3.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关键环节控制 在铁路运输的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失控都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就是说控制与失控同在,安全与事故并存。所以我们要把握安全与事故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排查研判。要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的实际,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组织、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的特点,人身安全等风险作为重点,把可能导致事故的管理风险、作业风险、设备风险作为关键,进行全面排查研判,全方位识别风险源和风险点,重点进行有效防控。一是加强重点作业的控制。对车站各项作业过程中薄弱部位、薄弱环节应加强安全控制。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等均需我们进行重点卡控。二是要加强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重点抓好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问题的防范和控制,同时要对惯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整改落实,尽力解决难点、关键问题。 2.3.3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格有效的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把科学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继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的思路,大力强化管理基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安全工作严格落实,确保安全有序可控。 3.结束语 在铁路不断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抓好中间站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面对中间站诸多实际困难,应进一步理清管理思路,以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为突破口,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和控制。以加强安全源头管理、强化现场作业控制、严格安全检查监督为手段,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中间站运输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1.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2. 铁路施工安全论文 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4. 地铁安全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的客运和货运需求也在逐步增大,这就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年来,徐沛铁路运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路车周转时间的长短同比已难以客观反映运输效率与效益;经过调研改“路车周时”为“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考核。首先调研分析内部主观、客观及管理因素,外部主客观因素;其次遵循“办法简单”的原则,区别对待单位、岗位或人员,采取正激励、负激励或正负激励相结合;第三树立“节约成本就是绩效工资”理念,变季度兑现为月度体现。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能为类似企业专用铁路管理创新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铁路;管理;创新
徐沛铁路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汇,现隶属于中煤集团大屯公司,是大屯公司煤电运一体化综合经营的重要一环,现拥有内燃机车9台,自备车辆329辆,担负煤炭、矿建和地方货物运输,是机、车、工、电、辆等门类齐全,制度体系相对完善的煤炭企业专用铁路,可办理全国货物直通运输业务,多年来保持企业铁路Ⅰ级标准,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管理领先水平,年总货运量已达1500余万吨。
一、考核实施背景
铁路货车周转时间是客观反映专用铁路运输 企业管理 水平及运输组织工作质量与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货车占用费是专用铁路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货车周转可以减少对国铁货车占用费的支出,提高其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1.多年来的徐沛铁路路车周时考核办法在提高货车周转率和压缩周转时间方面起到较好作用,但由于近几年来徐沛铁路运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外运减少、内运及到达货物大幅增加,货车周转时间的长短与前些年相比已缺乏客观可比性,该指标同比已难以客观反映企业铁路运输效率与效益。
2.2013年下半年,经济转型、市场调节致整个煤炭系统面临大面积亏损的局面,降本提效成为煤炭企业应对当前时期的不二选择,隶属于煤炭企业的专用铁路须以内外部挖潜应对不利形势。
3.国企担负的就业与维稳等社会责任限制了用人制度中的裁员与薪酬政策的灵活应对,自然减员办法及相对波动且波幅不大的薪酬分配机制应对急剧的市场变化更显得力难从心。隶属国企的煤炭专用铁路自身运输经营特点造就了对主业依附较重的状况难有根本改变,在政策框架下自身挖潜依然首当其冲。
4.相关单位、科室及重点岗位人员在企业景气度不佳、收入下降等情况下更需要直观地看到经济利益刺激,以提振士气,坚定他们与企业共克时艰、创新前行的决心和勇气。
5.在大的经济环境面前,企业都在节支降耗、降本增效,这也是市场经济给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的长期课题的一个方面。而这一方面结合煤炭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经营特点就成了主要方面,对于微利单位或处在盈亏平衡点上的困难企业尤显关键,管理创新呼之欲出。经过深入调研徐沛铁路改“路车周时”为更客观的指标“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考核并与相关科室及单位考核指标、职工绩效工资挂钩。
二、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的内涵
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在这里仅指某段时期内煤炭企业专用铁路向国铁支付的货车占用费之和与国铁货车进出专用铁路总运量的比值(单位:元/吨)。国铁货车自接轨站进入专用铁路时起至专用铁路作业完成将货车交出时止,每车每小时需要向国铁支付货车占用费(目前为5.7元/车小时)。这对于专用铁路来讲是一项数目可观的成本支出,能够大幅降低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这一比值,既提高了铁路运输作业效率,也减少了专用铁路运输成本支出,每月可减少支出数十万元,降本增效潜力可观。
三、主要创新内容和具体 措施
徐沛铁路紧紧围绕“安全发展、改革创新”这一主线,创新完善内部细节管控机制,在降本增效工作中锲入“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这一指标,先内后外、内外结合,持续提升经营运作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管理与考核实施如下:
1.组织人员充分调研
(1)内部主观因素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在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因素。内部职工铁路运输成本意识、责任心、主动性须进一步加强;一线重点关键岗位外联内协工作水平、运输组织工作能力、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线相对关键岗位工作责任心亟待进一步提高。管技人员强调客观,缺乏敢说真话的精神,缺乏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须沉下心来、下到现场,增强调查研究的工作意识。
(2)内部客观因素
多年来的减员提效造成适合调车作业的人员相对紧张,补充人员受到一定限制,一职多能的用工制度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主要运输设备存在不足。路企直通运输改变了原有的机车交路,内部机车动力供应偏紧;国铁运价调整等诸多因素致专用铁路运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煤炭直通运输变为内部转港运输,自备车辆时显严重不足。接入的非运用车交出时编入列车受限,大量增加了调车工作量;零星杂车、矿料、路料的到达,站停待作业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亟待改变;封锁施工、回煤装车给运输组织带来一定影响。
(3)内部管理因素
约束和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原考核办法太繁导致可操作性降低,奖励面广、波动小,同岗位差距小直接影响关键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运输组织程序、煤炭调运组织安排的不尽科学合理与有效,动力的合理运用存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空间;设备维护保养尚未实时到位,主要行车设备维修、工电务施工时间长和施工区段长期限速等,对运输生产的干扰大;对各专用线站场(厂矿企业)装卸车时间标准需重新核定,对其货车延期占用费的核收需进一步规范。
(4)外部主客观因素
国铁西陇海线调度集中及开天窗施工,支线列车进出严重受限,造成上行列车等牌现象较严重。为了确保列车高速运行安全对路车装车质量及装载加固要求提高,造成作业时间增加;国铁商检人员检查装载质量,配备人员相对不足,对列车的及时开出存在一定影响。国铁货运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上马实现了信息实时上传,方便客户查询,但延缓了货运制票。货管匹配通道拥堵,改计划号为运单号制票等延缓了制票速度,车等票现象时有发生。路内外联劳协作尚存不足,运销部门或矿、厂提报计划为24小时日计划,而时常受到路局调度不均衡配车影响,有车待送和有货等车现象也时常发生;红牌车、SS等非运用车、卸空棚车及装好地方货物编挂开出受限,导致增加列车解编次数,延后列车开行时间。地方货物到达大户货车集中到达,装卸机具及人员队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物流配货受总部控制,给车辆配给造成较大难度,客观造成货车站停待对位时间延长,成本转嫁问题尚需进一步沟通协调。
2.制定办法并推进实施
压缩路车周转时间减少货车占用费的支出是专用铁路节支增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沛铁路在不违反大屯公司政策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各相关单位及内部岗位人员。利用降本提效的有利时机制定完善管理考核奖惩办法,把所有影响货车周转的内外部主、客观及管理因素尽力纳入考核范围并进一步完善,有针对性地采取正、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坚持运输组织、设备、管理与考核并重。
(1)进一步加强运输生产调度工作
铁路调度是运输生产组织的中枢,规范和加强其标准化管理,树立并维护其权威地位,能够确保铁路运输生产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动作、安全高效。徐沛铁路进一步加强运输生产调度工作,强力地维护运输生产调度指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运输生产各环节更加顺畅,形成了“安全高效、有序可控”的运作机制;注重强化运输调度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提高其运输组织及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个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有力地促进其做好指挥、监督、服务、协调的有机统一。
(2)专用铁路内部考核
遵循“效益决定分配与差别导向”原则,坚持工作质量好坏、业绩考核优劣与月度绩效工资挂钩的思路,采取正负激励相结合,客观体现劳动评价,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考核纳入薪酬分配改革,总体把握、稳慎推进,变路车周时考核为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考核,变季度兑现为月度体现。各岗位考核办法(细则)遵循“简单的办法只要好用就是好办法”的原则,努力做到附表及说明详尽,数据来源客观,计算 方法 简单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职工牢固树立“时间就是效益、节约成本就是绩效工资”的理念,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废除同工同酬,根据业绩考核兑现承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①运输生产调度人员的考核(正激励)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以1.62元/吨为参考,以路车月度运量为基础,按节超额的3.5%为标准总体把握调度人员奖罚总额((1.62-实际完成)*路车月度运量*3.5%),辅之以个人工作质量与业绩并放大收入差距比例确定其所得奖罚。个人考核指标计五项:每班路车平均停时、月度计件工作量、机车使用效率、接入与交出杂车、杂车对位与取出等,比重分别为5、2、1.5、0.75、0.75。强化了班平均周时及杂车各作业环节的考核力度,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个调度员运输组织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再将分配差距扩大为原始数据差距的数倍(扣除人均原始得分的40%),组织调度人员学习并严格落实。②车务段人员的考核(正激励)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以1.62元/吨为参考,以路车月度运量55万吨为基础,按节超额的50%为标准总体把握车务人员(不含段领导)奖罚总额((1.62-实际完成)*月度路车运量*50%),并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在奖罚总额中的相对比例,在此基础上细化相关指标并采取几何梯度落实加减标准进行独立考核,如:明确集配站车站值班员人均对应奖励标准(4人)及与之密切的岗位人员按系数比例挂靠。车站值班员再按照相关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完成情况分别兑现(扣除40%平均得分基数后按实际得分奖励)。③其他科室和基层单位(负激励)对应考核以下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根据各单位、部门生产安全实际另有指标核算绩效工资)部分扣除,并根据具体情况补偿运输生产调度和车务人员,举例如下:机务段:机车动力因素影响运输生产以台次月度汇总180分钟为基数计算,每超1分钟扣除绩效工资相对金额;工务段:线路限速以每处小时汇总计、线路中断以分钟计;通信水电段:停用基本闭塞、调度电话、行车电话中断以分钟计,通话质量差减半计,通讯、信号、电力、联锁设备故障抢修再以次计;车辆段:路车检车误扣误甩、误放被查拉回等以辆次计,处理车辆故障超时以分钟计;物质供应科:路料卸车自进入专用铁路时起至卸车完毕止,以36小时/批为基数;汽车队:延误生产用车以分钟计。
(3)公司内部(铁路外部)各矿、厂装卸车实行奖罚并举
徐沛铁路充分利用公司政策,按年度总投入20~30万元奖励标准,联合公司相关部门在公司所属各矿、厂装卸车单位推行货车装卸车时间考核,定点查标、制定时间标准,月度考核节奖超罚,季度刚性兑现并要求:①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考核的部门牵头协调,铁路部门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②确定所有被考核单位奖罚总额,并严格限制副科以上领导奖金额不得超过本单位所得奖金额的15%上限。③各被考核单位根据其精神,制定本单位的《考核实施细则》。④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各矿、厂分管领导参加的考核结果发布会,奖励现金支付,罚款则从内部银行划拨,与会期间返回上季度奖金发放单,确保其执行力并进行有效监督。
(4)进一步加强“外运优先、路车优先、先外后内、先远后近”的运输组织原则及配套措施的有效落实
坚持“外运优先、路车优先、先外后内、先远后近”的运输组织原则,在保障重点煤炭运输的前提下,做好抢运徐矿集团、地方煤炭及杂货运输的组织工作。严格控制铁路货车的现车保有量,努力提高装卸车作业安全与质量,合理安排人员、机车动力及路车、自备车的组织调配,使外勤、车号、列检等人员的工作能够平行作业,尽力减少铁路货车非作业停留时间,提高运输生产安全及铁路运输工作效率。
(5)做好运输组织及相关专题分析
坚持徐沛铁路运输组织分析、指标统计分析及定期的经营分析,适时进行专题分析,提高分析的针对性、时效性并及时沟通信息,指出不足,提出措施,解决问题。采用号码制定性、定量、定期地做好杂车运行作业各环节时间段分析,针对问题、制定措施、整改落实、效果验证、不断完善并建立长效机制,引入了良性循环,对货物运输组织及行车、调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6)坚持设备、设备施工与管理并重
更新改造设备是完成各项作业的物质基础,树立设备、设备施工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循序渐进,持续改进。全面实现了机车换型,提高了机车的牵引动力,缩短了机车整备时间,改善了工作环境及瞭望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对异常天气的适应性,保证了全天候作业。安装机车三大件(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提高了列车运行安全保障系统水平。在自备车辆淘汰、新自备车采购的工作中以购置新车型提高车辆重载率、运行速度、安全性能为优先标准,催促已购置的100辆自备车的尽快交付,并加强自备车运用管理,缓解了煤炭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抢运转港煤炭运输的紧张局面。注重运输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更新换代及新引进设备的科技含量的提高。充分利用大型捣固机,加强对线路的综合维护;减少和撤并道口,改设立交和涵洞;通过更新和技术改造,建立安全、可靠、先进、自动化的双回路供电系统,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完善抢险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根据发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行车部门加强车机联控;工电部门加强巡检,确保线路、设备安全使用。
(7)加强铁路专用线管理
为加快铁路货车周转,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煤炭外运,杂车到卸与装车发送,徐沛铁路利用与装卸车单位签订年度专用线安全运输协议的有利时机,分别联合各装卸车单位,就货车交接地点及办法、装卸车组织及作业时间、工作联系制度、运输生产安全措施等进行了协调,明确责、权、利,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与合理并达成一致,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货车占用费支出成本,理顺了工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互利共赢。
(8)协调外部关系、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内外结合
协调好与国铁的关系,力争与货运资源量相匹配的配空车,保证装车兑现率及接入、交出列车的顺畅;在货车占用时间上做到了依据规定平等协商,在签订年度《专用铁路运输协议补充条款》中明确费用清算,增因国铁因素致货车占用时间延长所占车辆时间等。协调好与公司运销调度、徐矿集团运销部门等大客户的关系,主动与其协商,共同商定优化取送车方案。协调好与各矿厂等装卸车单位的关系,使其配足装卸车人员,实现优化组合,平行作业,真正做到快装快卸,宁让人等车,不让车等人。加强交流协作、提高服务质量。把与各服务对象间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和信息交流通道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及时准确交流储、装(卸)、运情况。充分重视班组长的作用,落实职工降本增效意识。调整岗位及人员,做到一职多能,如:将调车人员集中管理改为具体分配到各装卸车站并培训考核后兼职助理值班员、外勤货运员等,彻底杜绝了内部车等人现象的发生。正确处理提高货车周转率与增加运量的关系。一方面积极拓展货源,提高运量;另一方面提高效率及服务质量,加快货车周转,做好路车吨运量成本支出的压缩工作。
四、实施效果
1.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4年1月~2015年10月,实际节支为1000.94万元(月均节支成本45.50万元),为徐沛铁路保持盈利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2.良好的社会效益
极大地提高了路车使用效率,加快了路车周转,为国铁运输能力的提高创造了积极条件。
3.提高了处运输生产效率
给徐沛铁路日常的运输生产组织带来了很大的便利,2014年总货运量完成1607.1万吨,创历史新纪录。
4.不可忽视的安全效益
为铁路处的安全运输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至2015年10月31日徐沛铁路实现无C类以上责任事故10845天,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玉贞.徐沛铁路运输安全的实践与探索[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3):39-41.
[2]崔玉贞.地方铁路压缩货车周转时间的实践[J].铁道货运,2008,(8):10-12.
摘 要: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不同于其他运输业务,这是因为危险货物具有爆炸、腐蚀和放射性,一旦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探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对策,以减少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本文在分析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燃烧、腐蚀、放射性等危害的货物,在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危险货物的运输难度和运输要求都比较高。原因在于,铁路危险货物的运输不仅会影响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运输安全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部分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然有待提高。这部分从业人员对铁路危险货运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对业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不高,在个人利益的诱惑下,甚至还有部分人员会进行违章操作,使得超重、超高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押运人员由于 文化 水平不高,对危险化学物品的分类、危害等了解不足,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发。相当一部分托运人为了尽快将自身的危险物品运出,会谎报托运物品的品名、特性、危险性等,还会隐瞒危险物品的浓度、含量等,或者将危险物品的名字换成非危险物品的名字。受理站在检查托运人的货物时,存在疏忽,给危险货物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危险货物运输设备技术不过关
由于运输货物的特殊性,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对运输设备的技术要求较高,目的是为了降低爆炸、燃烧、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事故的发生。从当前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设备现状来看,虽然许多运输车辆并不存在较大技术问题,但是车辆总体状况并不理想,车辆检修、维护的次数较少。铁路运输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对车辆的检修不够重视。当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罐体存在裂痕,阀、盖、仪表等配套设备状态不佳时,很容易导致危险货物的泄漏,甚至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严重妨碍铁路运输的正常开展。最近几年以来,全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生的事故多是因为运输车辆罐体有虚焊的现象、车辆压力表和安全弹簧存在异常情况。
(三)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漏洞大
安全管理是否严格关系到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程度,当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存在较大漏洞,违章作业、包装不良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违章作业包括受理危险货物时未能进行严格检查,货物的运输量、装车高度不符合国家规定,货物运输单的填写不够规范。此外,货物的装卸程序未能严格执行,也导致了许多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危险货物包装方面,部分危险货物的包装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一些危险物品只有经过严格的包装之后才能进行铁路运输,然而许多托运人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会使用质量较次的包装材料,有的货运人实际采用的包装材料与送检的包装材料完全不同。此外,少数车站对危险货物的包装检查不够严格,纵容了上述现象的一再发生,对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构成了较大威胁。
(四)危险事故救援效率不高
当危险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救援能够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目前铁路危险事故救援仍然存在不及时、针对性差的问题。首先,铁路运输相关部门缺乏专业的危险事故救援人才,导致事故发生时施救者对事故原因不明确,对危险物品的特性、救援方法等不了解,不当的救援反而使得事故更加严重。其次,铁路运输部门所制定的事故救援方案不够合理,当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组织救援,延误了救援的最佳时机。
二、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一)加强业务人员培训
我国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有明确的规定,对危险货物托运人、承运人的资格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人员、押送、装卸人员等都有明确的培训要求。然而,许多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证上岗,并不具备真正的安全意识,业务知识也不够数量。因此,培训机构应该严格要求每一名培训学院,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实践技能的考核,更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培训的效果才能发挥。
(二)严格装车监控
在危险货物装车之前,需要严格检查车辆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在运输危险化学物品时,必须落实专车专用制度,车辆实际运输货物必须和车辆外部标识一致。在危险货物装车之间,需要检查货物的包装是否完好,装车时不能超过规定装载量。对于货物的质量要加强审查,并且要求托运人提供货物的磅码单,以便核实货物的实际重量。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周密的检查,对于重点阀门、盖子要重点检查,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
(三)完善应急预案
最后,必须完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预计预案应该包括应急预案的组织人员、实施人员、危险事故应急程序、不同类型事故处理方法、应急信息的发布等内容,在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之上,应该注重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而且还要开展危险事故演习,提高业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
三、 总结
总之,铁路危险货物的运输需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 规章制度 ,并且要从根源上杜绝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受理危险货物运输业务时,需要规范受理流程,杜绝违章作业。在危险货物包装、装卸方面,也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标准,加强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最后,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降低运输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温克学.关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铁道货运,2015(3):1-6.
[2]张锦惠.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8):157-158.
[3]姬晓明,袁永君.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J].铁道货运,2012(11):1-4.
[4]海涛.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及防护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8):25-27.
[5]余淼.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探讨[J].铁道货运,2012(10):34-37.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摘要: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在确保高铁安全运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相关方面,从而为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奠定了平稳发展的安全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 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及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 1.1、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与普通铁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1)负荷波动频繁。负荷大小与供电臂运行的列车数量、线路坡度及列车运行速度等有关。高铁牵引变电所的负荷会随着两供电臂内列车的数量及其负荷状态随时出现波动。 (2)牵引负荷大。高铁列车具有速度快、高峰时段密度大等特点,而空气阻力会随着速度提高成倍增加,此时的列车牵引力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运行,这使得牵引负荷较大,高速列车单车电流可达600~1000A,而普速列车电流一般不大于300A。 (3)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行进,如果列车想要维持高速行驶,就必须持续从接触网获取电能,这使得列车本身的负载率相对较高,并且受电时间较长。 (4)功率因数高。采用交-直-交动车组,功率因数在0.95以上。 1.2、安全管理特点 高铁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动态性。高铁的牵引供电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移动性和不确定性,并且负荷常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使得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存在动态变化,一旦出现行车事故或是供电间断,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负面影响。 (2)反复性。由于牵引供电设备全部设置在露天的环境当中,设备的运行受温度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大,从而使得季节性安全问题反复发生。 (3)复杂性。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如环境复杂、气候变化无常、没有备用设备等等。 (4)独特性。高铁牵引供电的冲击性负荷非常频繁,且谐波含量较大,同时运行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这对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牵引供电安全管理水平,这对于确保高铁安全、稳定、可靠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谐波问题、负序电流问题、功率因数问题、机车过分相问题、接地问题、继电保护问题、弓网关系问题、绝缘配合问题、电磁兼容问题。 1)谐波电流注入供电系统将会对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不利因素,降低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负序电流可以降低用户电能的利用率,引起用户旋转电机转子表面温升过高。 3)机车过电分相时中性段断电出现过电压现象,过电压水平有时能达到击穿接触导线绝缘子的数值,出现的电弧有可能烧损接触网吊弦;机车重新带电时,出现过电流现象,过电流水平可达到机车正常运行电流的5~7倍,过流有可能损害设备的正常寿命、影响继电保护动作正确性。 4)接触网系统是无备用系统,机车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滑动连接,取得电能。机车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不同方向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受电弓传递到接触网,接触网随之振动。良好的弓网关系是接触网振动特性和受电弓振动特性一致,两者之间为一个随动系统,使接触网和受电弓保持良好的接触。 5)高压设备的带电部分与设备外壳、大地之间需要绝缘,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相别的高压设备之间也需要绝缘。绝缘配合,就是在一个供电系统中,由于存在众多的绝缘部分,通过对各部分绝缘水平(耐工频电压、冲击电压能力)的选择,在满足系统绝缘水平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一个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合理水平。绝缘配合问题是近年来电气化铁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之所以引起重视,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果不考虑绝缘配合问题,接地技术措施的应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设备因素、供电质量因素、外部影响因素、系统运行因素、管理因素等几部分。在每部分大因素当中还有很多小因素,本文主要将各类影响因素列表如下,见表1: 表1牵引供电影响的因素 4、加强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一种先进、重要、快速的运输手段,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4.1、强化高速铁路专业人员技能,提高安全技能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要求,确保电气化高铁运行的安全有效进行,保障牵引供电体系的正常化运转,一是强化高铁安全专兼职人员培训。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能知识培训,促进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安全管理。二是组织高铁维护人员的培训班,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技术能力;定期组织高铁技术业务研讨班,分析维护高铁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各班组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强化员工的高铁安全意识培训。将安全培训与培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员工培训与安全培训相结合。将安全培训内容纳入员工技能培训的课程中,一体培训、一体考核,严格安全培训准入制度。 4.1.1、增强过程监控力度 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加大监控的力度,若遇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正,避免后期再在同样的事情上犯错误,继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不能怠慢工作,用严格的规范标准要求自己,出现问题时,在尽量减少损失的前提下,保障问题的圆满解决,追究问题人员的责任,提高工人人员的警惕性、工作的严谨性,这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4.1.2、增强创新管理意识 对人员的管理方面,要注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不断更新管理条例,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增强团队意识,还要注意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大前提之下,提升管理的水平和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而使机车的营运质量得到提升。 4.2、规范完善台账精细化管理 规范和完善各种设备台账履历,梳理细化设备台账格式和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使台账具有可追溯性和时效性。对设备发生的变化,要明确台账更新的流程和相关责任,以点带面,提高高速铁路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水平。 4.3、提高牵引供电设备质量 想要达到电气化高铁牵引供电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要利用先进的装备、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例如在高铁运行的牵引供电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进而逐渐提升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依然可以正常营运,在体系里可以使用远动视频装备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保障机械的正常运转,还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运用电阻测试仪、红外成像等高科技设备进行监控,这对于提升设施的监测标准和确保营运的有序性及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4.3.1提高“天窗点”设备检修利用率 接触网设备的检修维护主要利用列车运行途中不铺化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营业线施工和维修的时间进行。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逐级负责的原则,制定“天窗”管理办法,用制度约束落实,加大天窗管理、认真考核天窗兑现率,使天窗利用率达到100%。同时加强设备检修,考核设备检修,提高行车设备运行质量 。 4.3.2绝缘清扫 为确保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的正常运行,防止出现大面积绝缘子污闪。根据所建立高速铁路重污区台帐,合理组织人员进行绝缘清扫,按照瓷质绝缘子必须进行一次人工清扫,复合绝缘子采用小型水冲洗机、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进行人工清扫的原则。一是瓷质绝缘子采用停电人工清扫结合带电水冲洗列冲洗。二是复合绝缘子采用停电小型水冲洗或带电水冲洗列冲洗。水冲洗作业漏冲洗的绝缘子要补充进行人工清扫。做到一片不漏、一棒不漏、不留死角。 4.3.3主导电回路测温 根据设备运营单位制定测温计划,并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测温仪器对牵引供电设备主导电回路、接续点、上网点、电缆接头线夹等处所进行检测,参照所测环境温度和设备温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预防设备故障,确保牵引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4.3.4检查补偿装置及线岔卡滞、坠砣a值超标、线索张力过大、电连接及隔开引线过紧过松、上网点连接状态不良、附加导线间距不足、附加导线对地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等安全隐患,组织设备管理单位通过步行巡视、上网检查、添乘巡视等方式对线索驰度进行检查。 4.3.5根据高铁速设备的特点和季节天气的变化,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鸟害、危树整治、防洪、防雷击、防风、防冰柱、防寒、防断、防磨、电缆等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提升高速铁路设备运行质量。 4.5、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由于牵引供电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常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性事故。为此,必须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这是处理突发事故的根本保障。一是完善抢修预案,对抢修预案进行模块化管理,制定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具体安全应对措施。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演练项目,将非正常应急处置纳入常态化管理,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效性。三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要按照“一处一案、一事一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抢修效率,缩短抢修时间;不断提高应急抢修能力。四是是对抢修工料具,储备的应急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4.6、加强接触网的全面管理 接触网因为是大型的现场定制工程组合的设备设施,他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是否能完善的发挥,完全取决于设计制造和现场施工。所以应做好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来保证此设施的安全稳定。 总之,牵引供电系统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曹江华.浅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J].西铁科技,2014,02:17-18. [2]戚广枫.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发展及展望[J].中国铁路,2012,11:18-21. [3]王蔚.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017年铁路安全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谈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铁路改革和发展,铁路技术设备装备水平日益提高,列车速度提高、行车密度增加、牵引质量加大,面对新时期运输组织变化给安全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表现出了不适应当前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的节奏,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新时期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从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入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铁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积极探索高速、重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重要的职责。中间站作为铁路车务站段管辖的最基层群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在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路部分中间站均处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远离机关,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生活困难,诸多困难因素叠加,给中间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搞好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需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1.中间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工作缺乏高标准。 高标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既是目标要求,也是质量要求;既是源头性要求,也是结果性要求。一些中间站之所以没能实现安全目标,甚至在安全上打了败仗,关键就是标准不高,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使本车站的安全工作在低水平上徘徊,许多问题发展成顽症,同类事故反复出现。具体表现在:一是标准认识模糊不清。尽管这几年我们反复强调标准问题,但直至现在,一些干部职工对作业标准、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含糊不清,高标定位成为了一种口头禅。二是标准执行不够彻底。经过多年的整章建制,从路局到站段已形成了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在确保运输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中间站缺乏执行制度标准的严肃性、自觉性、持久性,不按标准办事,结果引发了事故。 1.2人员素质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铁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再加上培训教育机制跟不上,导致整体职工素质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一是有些站长已跟不上新的管理步伐,新的管理知识贫乏,新技术知识掌握的不深,不能更好的指导车站各岗位的作业,造成车站关键作业把控不住。二是有些职工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作业行为不规范;技术业务水平较差,特别是新技术知识掌握的少,非正常情况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习惯性作业比较普遍,简化作业程序用语,违章作业习以为常,给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1.3安全管理不适应 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的影响,安全管理还停留在固有的管理模式上,管理往往还是粗放式的、静态的、被动式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安全风险管理还基本上是初浅的,管理方法还比较简单,缺乏预见性,管理思路没有理清。主要表现在:①管理理念落后,主动管理滞后,不能严抓细管,有部分站长存在“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片面认识,淡化了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思想;②有部分站长缺乏进取精神,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对职工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视而不见,使职工在作业中养成了习惯成标准的风气;③站长一日工作发挥得不好,对车站的班前点名及交接班会抓得质量不高,甚至有的简化交接班会,深入各岗位检查作业情况没有抓住主要问题,表面化现象较多;④不注重技术业务培训学习,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基本上是流于形式;⑤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落实的较差,关键作业程序控制乏力。 1.4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不力 有些站长对安全风险管理思路不清、认识模糊,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一是对自站的关键作业,特别对特殊时期及阶段的重点工作不能及时的进行排查,更缺乏超前研判的能力,对排查出的风险源点的针对性控制措施制定的也不严谨、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各项作业的关键部位和环节控制不力,不能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把不住重点,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不能严格按规定进行卡控关键作业程序,对反复出现的惯性问题,纠偏力度小,跟踪落实差,构成对安全生产的严重威胁。 2.提高车站安全管理控制能力的几点建议 车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车站各个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遵守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强化过程作业控制,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行车事故的一系列实施和监督手段。 2.1提高人员素质,打牢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员素质。只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安全生产才有可靠地保证。 2.1.1中间站站长既是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组织者,又是安全生产活动的指挥者和普通参与者。中间站的安全工作是经常的、大量的、细致的,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站长,同时站长还必须亲自参与并监控特殊情况下的关键作业程序,中间站站长本身的素质如何,对整个车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提高中间站站长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车务站段应加强中间站站长的培训管理,注重培养后备站长,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升的平台,必要时可引入竞争机制,选拔出称职合格的中间站站长;同时可组织各站站长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流学习,拓宽思路,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有效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 2.1.2随着技术设备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行车组织的变化,对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不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要求已逐步显现。因此要大力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针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注重实效,选树好技术业务能手和尖子,做到以点带面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通过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班组管理规范、职工业务过硬、安全有序,从而使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2.2 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班组管理 抓企业管理,首先必须从基础抓起,抓基础也必须从班组抓起,所以班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根据中间站管理要求,并结合自站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补充、制定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重点要加强《站细》的修订完善工作,逐步建立以《站细》为主体,各种作业办法和措施为延伸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规范合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为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行车班组长既是行车指挥者,又是行车组织者,所以应选拔责任心强、技术熟练、以身作则、敢抓敢管,在工作中能起组织和带头作用的职工为班组长,使班组整体技术业务技能和班组长的行车组织指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坚持开展班前预想、班中互控、班后分析总结活动,做到针对性的提前预防、作业中互控关键作业程序和班后的滚动提高。四是落实岗位作业标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强化自控、互控、联控制度。五是以建设自控型班组为抓手,加强整章建制工作,进一步规范班组管理,落实自控型班组实施办法,培育一支素质过硬、自觉遵章守纪的生力军,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实行安全联防经济责任制,落实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站,车站保站(段)的包保责任制,实行层层包保,层层定责,以责考绩,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起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作业过程控制 2.3.1狠抓过程控制,确保安全管理各环节全面受控 所谓作业全过程控制是指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所有参加作业的有关人员通过自控,明确控制项目、内容、办法及有关责任人员,实现作业岗位控制和程序控制,使作业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控制之下,进而保证作业安全质量的过程,所以严格标准化作业也就是作业程序的控制。 过程控制要立足于“预防为主、抓小放大、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的理念,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处理为预防。严格执行“自控、互控、联控、监控”制度,坚持以自控为核心,以互控、联控为重点,以监控为关键,对安全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是安全管理的控制中心,也是安全控制的有力保证。 2.3.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关键环节控制 在铁路运输的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失控都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就是说控制与失控同在,安全与事故并存。所以我们要把握安全与事故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排查研判。要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的实际,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组织、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的特点,人身安全等风险作为重点,把可能导致事故的管理风险、作业风险、设备风险作为关键,进行全面排查研判,全方位识别风险源和风险点,重点进行有效防控。一是加强重点作业的控制。对车站各项作业过程中薄弱部位、薄弱环节应加强安全控制。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等均需我们进行重点卡控。二是要加强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重点抓好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问题的防范和控制,同时要对惯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整改落实,尽力解决难点、关键问题。 2.3.3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格有效的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把科学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继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的思路,大力强化管理基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安全工作严格落实,确保安全有序可控。 3.结束语 在铁路不断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抓好中间站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面对中间站诸多实际困难,应进一步理清管理思路,以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为突破口,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和控制。以加强安全源头管理、强化现场作业控制、严格安全检查监督为手段,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中间站运输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1.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2. 铁路施工安全论文 3.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4. 地铁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铁路运输是当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运输安全质量不仅关系着铁路运输效率,也将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现如今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与落实脱节的现象,铁路运输安全又是运输管理部门运输管理不变的主题,本文以一部分规章制度为切入点,以完善规章制度为基本点,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关键点和以强化设备质量为根本点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一、铁路安全管理现状如今许多工区把安全生产搞成形势主义,盲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工区设施管理,线路设备调查,弄虚作假。心里想得都是如何蒙混过关,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主要表现:①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基本准则认识度不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对待安全工作总抱有侥幸的心理。②基层管理人员做事不务实。有些人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上。没能对安全生产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做全面高度的分析。作业过程过于简化,盲目更换失效设备,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严重浪费劳动力的后果。管理者脱离职工队伍的思想越走越远,没有安定团结的工作环境,想搞好安全生产简直是无稽之谈。二、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各级领导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比较高,安全检查考核要求得也比较严,但基层的一些管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处理问题时仍然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一)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班组管理有待加强有些干部管理的思路不清晰,缺乏创新意识;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文化素质不高,对遵章守纪不够自觉。班组领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安全管理在车间、班组领导与职工三者之间两两产生断层。检验一个人的素质是否过硬,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二)行车主要设备投资和维修保养的质量有待提高一些行车设备没被修理是因为维修费用不足,新设备没有较为完善的修、管、用制度,责任制尚未落实,对设备的保障程度也缺乏评估定性和相应措施,对于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象上,缺乏对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原因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急于下结论,忙于进行经济处罚,没有对设备原因进行分析,更没有实施解决设备投入、更新、改造的措施。
目前我国铁路车站在安全管理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