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山东大蒜出口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山东大蒜出口现状研究论文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大蒜产业已经逐步向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市场均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外向化、服务网络化“六化”的方向迈进,大蒜已经成为不少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亮点,同时也是这些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大蒜的平均收购价格从2002年的1000元/吨,逐年提高到2006年的2600元/吨,出口价格也从2002年的324美元/吨,提高到2006年的651美元/吨,真正实现了国家增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目前全世界大蒜种植面积为106.7万公顷,产量1535.54万吨,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66.67万公顷和1157.8万吨,分别占世界的62%和75.4%,在世界大蒜贸易总额中占60%~70%的份额。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的产销动态为世界各产蒜国所关注。大蒜作为我国优势极为显著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巨大优势:(1)环境优势大蒜是喜冷凉的作物,适宜黄沙壤土种植。全世界适宜大蒜种植的地区并不是太多,我国的温带气候以及黄河故道的冲积土壤非常适宜大蒜的生长。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处,以山东金乡、江苏邳州、河南杞县、安徽亳州为代表,是我国最大的大蒜生产区域,生产的大蒜产量高,品质好。(2)产量优势经我国科技人员多年的培育,现广泛种植的杂交改良蒜平均产量已经超过15吨/公顷,而且品质良好。(3)生产成本优势大蒜是劳动密集型栽培作物,用工量大,季节性强,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生产成本较低。(4)价格优势由于我国大蒜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大蒜的售价一般都比我国高。如印度大蒜的价格一般为45卢比/千克(相当人民币约9元);泰国为15~20元人民币;澳大利亚价格差异较大,为10~100元人民币不等。目前,国际市场对大蒜深加工产品需求潜力很大。中国是大蒜出口大国,目前已开发出的大蒜制品系列产品有:速冻蒜米、腌制蒜米、脱水蒜片、蒜粉、蒜泥、蒜汁、油炸大蒜、大蒜饮料等,均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除生产常规脱水蒜片外,还可开发速溶等系列加工产品,提高大蒜的保健作用和食疗价值。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目前正在研制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大蒜制品,比如提炼大蒜油、大蒜素等。采用超临界萃取设备,把鲜蒜通过提取—过滤—萃取或蒸馏等工艺流程提炼出大蒜油、大蒜素,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大蒜提取大蒜油后,还可加工调味品、保健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也可制成天然植物农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目前,生产1吨蒜油可消耗300~400吨鲜蒜,市场售价高达30~50美元/千克。要大力提高大蒜产业化水平,竭力提升大蒜产业层次,关键要开发高档无公害及有机大蒜产品,亟须建立一批有机大蒜生产加工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提高大蒜产业整体效益。由于大蒜独特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大蒜制品前景广阔,所以,要大力运用高科技提高大蒜产品品质和产量,高新技术可促使传统产业朝低耗、高附加值方面发展。如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加工的膜分离技术、大蒜良种化,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同时,要尽快实现大蒜生产的标准化。只有通过建立大蒜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HACCP、ISO9000及ISO1400质量认证体系,取得大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以大蒜生产的标准化来确保中国特色农产品大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信誉,拓展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全球大蒜种植面积及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种植面积为168万公顷,产量为3200万吨

2014-2020年全球大蒜种植面积及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全球大蒜种植面积为168万公顷,同比增长3%;大蒜产量为3200万吨,同比增长4%。

全球大蒜主产区为中国,中国大蒜产量超剩下Top10地区产量总和

据FAO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大蒜主要产区为中国,大蒜产量为2330.59万吨。其次为印度,大蒜产量为291万吨,其余地区产量均低于50万吨。

我国大蒜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79-85万公顷之间,2020年种植面积为84.3万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种植和出口国,大蒜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种植历史,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

据FAO统计数据,2014-2020年我国大蒜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79-85万公顷之间,2020年种植面积为84.3万公顷,同比增长1.1%。

我国大蒜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大蒜产量为2402.8万吨

2014-2020年期间我国大蒜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大蒜产量为2402.8万吨,同比增长3.1%。

我国大蒜出口呈波动上涨态势,2020年大蒜出口量为223.20万吨

2014-2020年期间我国大蒜出口呈波动上涨态势。2020年我国大蒜出口量为223.20万吨,同比上涨28.4%。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今年蒜薹、说啥的都有,都是一面之词,我只有一个理念,只要想干就大胆的去干吧,挣钱赔钱谁也不知道。2009年大蒜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时间已经迈进了三月,距冷藏大蒜出库合同期还有一个多月,眼下全国各地还有多少库存大蒜,去年销了多少大蒜,是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大蒜市场的价格,大蒜的发展前景又是什么样呢,我们就此作以回顾分析和翘首展望。过去的一年,是蕴含希望的一年同时也是展露失望的一年。要说2007年大蒜生意受创的人是大蒜生意圈外人的话,那么2008年受创的大部分都是圈内的人而且很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大将。很多人认为2007年有好多人因为库存大蒜而血本无归,那是因为当年蒜价起点高,高成本引起的高风险,而2008年是自2003年以来大蒜成本价最低的一年也是大蒜品质最好的一年,虽没看到高额利润在前面招手,但因成本低也不会有大的赔头。然而蒜情的发展却是出人预料的,其原因何在?一. 种植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大蒜市场价格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2003年到2006年四年间创高收入的大蒜价格,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自2004年至2007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突破了1000万亩,由于大蒜种植面积及大蒜产量的增加,国内大蒜深加工开发力度不到位,因而产生了供大于求的矛盾。二. 贮存量的大小是决定大蒜后市价格的一个决定因素。从2003年到2006年,不管是经营大蒜的人还是从没经营过大蒜的人,只要存蒜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受此影响国内冷库迅速增加,库存量随之猛增,供大于求的矛盾凸现,大蒜经销商及冷库老板无序竞争,低价竞销为大蒜价格的下滑铺下了一条金光大道。三. 另外一个就是让人始料不及的金融风暴,它不仅仅冲击了我国大蒜出口市场同时也影响了国内市场。国际上质检标准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使大蒜企业受到了重创。国内由于2007年后期超低蒜价的诱惑,国内一些大蒜加工企业加大了资金的投入,2008年国家缩紧了放贷的口子,大蒜产品滞销,从而造成大蒜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企业主也只能望蒜兴叹了。2009年的3月是大蒜库存期的最后一个月,以后大蒜的价格会是什么样子呢,冷库蒜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影响其价格也不会有大的上行空间,我们且从利多和利空两方面来分析一下:利空方面:1.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大蒜出口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受此影响内需也不景气,因为人们的心理是买涨不买落,同时人们也都能看到现在冷库大蒜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山东金乡大蒜库存量(炒作量55万吨)实际还有70-75万吨,莱芜13万吨左右。江苏邳州(炒作量8万吨)实际存量10-13万吨。河南杞县10-12万吨,中牟15万吨左右。如此大的库存量在如此糟的形势下其蒜价可想而知。2. 自上月10号至月未,国际、国内市场因为春节对大蒜的消化,所以产生了蒜商入市、大户抱团炒作而引发的蒜价上涨,国内市场在一片涨声中蒜商仿佛看到了曙光,更有“预言家 ”预测会涨到每吨2000的价位,其不知在小户仰天喊涨的时候大户们却在忙着卖蒜,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大蒜市场的采购基本结束 ,新一轮的下降很快就会到来,预计3月份对外出口数量将比去年同期减少2/5。3 .因为整体形势的影响,大蒜加工企业出现了产品滞销、货物积压,资金短缺,环保限制的情况,对大蒜的消化量大大地减少。今后一段时期如果没有新的销售增长点今年冷藏蒜的销售将会困难重重,预计至新蒜收获时山东将剩余20万吨左右,河南将剩余8万吨左右的存储量。利多方面:1. 2008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多蒜农因卖不够本钱而改种粮食。因此全国主产区大蒜种植面积减少约30%,周边区面积减少约50%,另外今年蒜农对大蒜投入减少,管理放松所以今年大蒜总产量将减少35%左右,这无疑是对大蒜利多的一枚信号弹。2. 去年存蒜的有很多是知名的大蒜企业,这些企业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较强一些。提示:不管是大企业也好散客也罢,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建议朋友们见机行事,如果冷库大蒜都继续存到下半年的话,无疑对新蒜的价格是一种压力,存量越多压力越大。后市行情在一段下跌之后有可能还会反弹一点,但反弹不高,希望不大,随之还会继续下跌。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们在大蒜稍有上涨的情况下不要再一意孤行,“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孤闻偏见,仅作参考,也希望朋友们多多参与进来共同研究、共同发展。(杞县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安徽出口贸易研究现状论文

安徽省在2022年上半年中的进出口总额高达上亿元,这一数据足以说明安徽在进出口货物中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外贸行业的产品结构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和完善。虽然受疫情的限制,大环境的影响,外贸行业难以维持下去,但是安徽省政府对疫情通货膨胀等风险的控制能力也是极强的。

从安徽海关发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省在2022年前8个月中的进出口贸易额都有明显的增长。并且出口货物的数额比2021年增加了21.9%,进口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是却也有6.1%的增长速率。而且这些数据的综合跟全国省市对比也有明显的增加,可以说安徽在2022年中对外贸进出口的控制是非常不错的。

通货膨胀,新冠肺炎等大环境因素的限制,让很多省市在外贸出口上面临极大的难题,为了能够让安徽省的进出口货物顺利通关放行。该地政府部门也推行了相关政策,紧跟一带一路政策的号召,让本土的机电、大宗货物等商品能够得到极大的输出。另外高端技术产品安徽也有加强研发和制造,相较于之前年份这一技术产品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5.2%。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安徽能有如此大幅度的增长,也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上的政策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产品结构上也进行了优化时,低端产品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货物,农产品、高端技术产品的数量大大增强。跨境电商平台也让货物在出口的时候能够直接通关,不用经受报关、查验、审核等程序以及流程的复杂性。

这一数据说明安徽的经济现在越来越好,已经摆脱了落后的标签。

这一数据说明安徽省对外出口贸易保持着增长,这对安徽省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好处,同时也表明安徽省在疫情下的外贸出口措施做得相当到位。

说明了湖北省的外贸总值特别的高,而且也说明了这个省份的经济发达,贸易方式进出口一直都在快速的增长。受到疫情的影响特别少。

山东民歌作品研究现状论文

1.山东民歌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音乐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情感的表达,山东民歌的情感表达功能让山东人民可以肆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山东民歌具有审美娱乐的功能。可以说审美娱乐几乎是所有艺术形式最重要的一大功能,山东民歌也不例外。山东民歌毫不含糊地满足了人类对于生物需要以外的一些衍生需要,比如部分民歌作品可以渲染出过节的欢快氛围与愉快心情。3.山东民歌具有交流表达的功能。山东民歌的交流表达功能与情感表达功能是不同的。山东民歌的交流表达功能涉及音乐语言的性质问题,其受到某种特定音乐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限制,与民族文化和本地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山东民歌的发展简章

山东民间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相当古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曹等国都建在山东,民间歌曲也就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相继产生、丰富起来。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就有《齐风》、《曹风》和《鲁颂》等。其中《齐风》、 《曹风》就是山东东北部和西南部一带民歌的记录,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人民多方面的生活状况,从中我们能领悟到当时人民对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不满情绪。

随着历史的推进,汉代乐府中民间歌曲——《相和歌》中的《梁甫吟》和《东武泰山》(东武即今诸城),都是齐地的土风弦歌。

南北朝时期,记载山东民歌、反映当时农民耕种知识和生活状况的著书有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隋代的《长白山谣》 (长白山也叫长山,今邹平县内)是历史记载中最早反映农民起义的歌曲。

元明时期,由于民族迁移和战争影响,山东与外省的交流增多,许多外地民歌小调传人山东,山东的民歌以不同的方式流传至外省。明末清初,民间的弦索小曲在山东更为流行了。由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山东淄川人)编写的《幸云曲》(1715年)流传于淄川一带,其中有这样的叙述: “世事若见循环,如今人不似从前,一曲一年一遭换,《银纽丝》才丢下,后来兴起“打枣秆》、《锁南枝》,半滔《罗江怨》,又兴起《正德嫖院》、《耍孩儿))异样新鲜。”从他的十几部“俚曲”(填词的大型民歌)中,可以看出当时流行在鲁中的小调曲牌就有五、六十种之多,在鲁西南当时则流行《山坡羊》、《哭皇天》、《刮地风》、《驻云飞》、《风人松》等民间小区。

到了近代,山东民间音乐就更加发达了,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山东民间歌曲更是丰富多彩,汇成了一个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宝库,为了继承、发扬我省优秀的民歌传统,我们应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结合现代的音乐风格,掌握山东民歌的语言风格是对山东民歌产生兴趣的前提,也是影响山东民歌旋律的主要因素。

山东地区语言的结构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山东的语言结构。由于地区的差异和水土的不同,致使语言的差别非常大,各个地区语言差别迥异,山东也是如此。山东话相对于普通话来讲, “侉”是它的特点,并带有浓烈的“地瓜味”,而山东地域广大,自南至北、自东到西又有着很大的差别。胶东人说话,鲁西南、鲁中地区的人听不懂,而临沂、菏泽、枣庄一带的人讲话,鲁中的人也难以都明白。在今天,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对地方语言的影响非常大,他虽然使人们之间的沟通近了、方便了,但同时也抹杀了原汁原味土语的特点,失掉了许多讲地方语言的乐趣,在寻找语言共性的同时,失掉了语言的特殊性和个性。

各地民歌的差异,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表现不同,有一点能肯定地说,与各地语言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各地的语言差异是决定各地民歌不同旋律风格的最主要的因素。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性格。山东人豪放、不拘小节的大度性格决定了山东语言也是豪放、粗犷的,山东的语言结构以“侉,硬、冲”著称,四声结构也与普通话的四声不同。民歌多来源于生活,通过高于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正是他来源于不同的语言,才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旋律和音调。山东的方言土语比较繁杂,仅从较大的方面区分就有十几种,如果细分就更多了,不同的声调特点是形成山东民歌旋律及其风格特点多样化的主要因素。

语言对旋律的影响,比较明显的是音调、语调和某些不同的语言习惯的作用。就让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去看一下语言对旋律的决定作用。

山东地区语言的语调

汉字是单音节的,有四声之分,同样的一个字、一句话,由于在咬字吐词时用的声调不同,其意义就会相差甚远。

民歌的创作和传唱,来源于生活和劳动时心情的变化。我们称劳动时创作出来的歌曲叫劳动号子;生活中由于节日欢庆形成的庆贺歌曲,我们称为秧歌和花鼓;由数首曲牌式的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大型套曲,内容多为传说故事,我们称之为民歌套曲;有一些向说唱音乐过渡的叙事歌曲,我们称为说唱性民歌;除外,还有山歌、小调及民间儿歌等。这些民歌都是根据当时劳动娱乐的情景,在语言基础上自发形成的,但字音的变化相当明显。我国戏曲音乐创作中,一贯遵循所谓“按字行腔”,民歌创作也是如此。

例如临清民歌《妇女五更》:

句中的“迫”字,在这里念pei而不念pò, “实实在在”中的“实实”用山东话讲,由普通话的上声字转成了山东话的下声字,所以在旋律中加了下滑标记。但由于语言差异大,鲁西南、鲁中,鲁北,胶北等地区咬字的差别也不尽相同。

例如:菏泽民歌《小五更》

这是一首鲁西南地区民歌,属生活类民歌,从歌曲的旋律中可以了解到当地语言的风格,比如: “一”,普通话读yī,而鲁西南话中读yǐ, “眠”普通话读mián,鲁西南话读miàn, “哥”普通话读gē,鲁西南话读gě。因此鲁西南的语言风格决定了鲁西南民歌旋律的特点,在正常不倒字的情况下,加上下滑音、波音等装饰音,使得旋律更接近生活,当地的人们才能听的懂,从而也形成了独特的一派风格。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胶东民歌,胶东语言与内地语言差别很大,他们的儿化音较多,语言中多有润滑的感觉,语调差别也很远。

例如:胶县民歌《赶集》

普通话读音 胶东话读

天: tiān tiàn

庄: zhuāng zuàng

哥 gē guò

镰 lián liān

其中的“天”、 “庄”、 “集”、 “哥”、 “镰”都加了儿字,构成了有特色的儿化音,而且音调也与普通话、鲁西南话大相径庭。唱起来则有一种滑溜儿的感觉,装饰音的添加也是为了迎合语言特色的需求,使民族风格更浓烈。

山东地区语言的语调

人们说话的声调、语气和抑扬顿挫,被称为语调。他与字调密不可分,而且从语调的高低、长短、强弱、断连中,我们还能体会出丰富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喜、怒、哀、乐等等。山东语言的语调多往下行。

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句句下降的例子,各乐句的后半部分开始下降,其句尾是“2165”的落音规律,在山东民歌中比较普遍。例如《猜调》的落音与《沂蒙山小调》相同,《茉莉花》的落音是“5165”,《挂红灯》的各句尾落音是“2155”等等。这是山东语言的一大特点——句尾音语调下落。

山东民歌语言中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语调重音。山东语言的特点是用语比较重,声音比较洪亮,语气强调音多,形成了山东化“侉”的特点,对于山东民歌的影响,也尽显如此。

例如:平度民歌《黑妮做媳妇》

这首歌写了一个故事,大泽山这个黑山沟,养了一个黑妮子,从头黑到脚趾头,爹娘愁得白了头,最终黑妮几找到了黑小儿,欢大喜地成了一对黑两口儿。其中许多字的语气加重,例如: “沟”加了上滑音, “头”由上滑音的5到6,形成了语调诙谐幽默的民歌风格,从这些字上刻画了一个个人物形象,象讲故事一样主动有趣。如果按照机械的四声语气去写,会显得呆板干枯,毫无故事意义了。诸如此类的山东民歌还有很多,例如:乐陵民歌《大实话》,惠民民歌《馋大嫂》等等,都是很有故事情节的、生动的民间歌曲。

山东地区语言的习惯

在繁多的方言土语中,有许多语言上的习惯不容忽视,这也是影响民歌旋律的主要因素,如儿化音、口头语、特有的语助词、习惯用语等。

例如: 《赶集》这首歌儿化音特别多,如果这其中不加儿化音,就少了许多幽默的特点,就没有了胶县语调的味道了。

再例如:陵县民歌《天上有嘛?》

这是流传在鲁北陵县一带的嬉戏儿歌, “嘛”普通话得以实施“什么”, “星”、 “窝”、 “水”、 “蟆”等字都加了儿化音,这种小辙的运用,更体现了当地语言在儿童身上天真、嬉戏的语气。如不加儿化音,定会感到不自然,更不象是儿童的语言了。

例如:苍山民歌《绣荷包》

“呀就,啦依、好好呢”这几个衬词在语言习惯中必不可少,这也是当地人们语言的必加习惯语气,所以在民歌中更能体现出女儿的俏皮、含羞的神态,这几个字在演唱重要轻、要柔、要有味道。也正是有了这些衬词、虚词,才将更浓烈的地方特色用歌声带给了观众。

山东民歌中,由于音调、语调和习惯语言的不同,使得它各具特色,为民歌花园培育了不同的花色品种,让山东民歌百花齐放,给人以不同的品味与快乐。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我个人认为,应适当保留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让它为我们的民族音乐服务,因为只有个性才有价值,不要把民歌唱成千篇一律的,让我们留住这民歌的美妙源泉,创作出更多、更丰富,更具民族特点的歌曲。山东民歌在中国民歌大家庭中只是一个小成员,但我们应从一个小的成员做起,为我国丰富的民间歌曲宝库再添辉煌。

金乡大蒜出口分析学位论文

现在不能下这么早的结论,毕竟价格今年会在5-7毛之间.对于农民来说今年可以卖个好价格吧!@

从蒜你狠到蒜你贱,是因为前几年网上有谣言传出,吃蒜可以预防癌症,然后人们就大量的购买大蒜吃蒜。但是后来有专家辟谣说吃蒜并不能预防癌症,然后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蒜大蒜的量并不多,所以大蒜就滞销了。

这主要还是国际游资在炒作,这些资本妄图囤积居奇,获取暴利,在之后大蒜丰收时,价格就直接下去了。

(1)消费需求受从众等消费心理、商品的使用价值等因素的影响;供求影响价格,延全球的甲流疫情、出口大增使得大蒜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导致大蒜价格一路飙升;价格的变动影响生产、经营,大蒜价格飙升吸引了大量游资的炒作;“大蒜的疯狂”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3分)(2)“疯狂的大蒜”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弱点和缺陷,如果任其发展,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更会是蒜农和大蒜产业,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大蒜市场,保证大蒜产业健康发展。(3分) 本题命题立意新颖,反映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主要考查知识点有价值规律、影响消费的因素、国家宏观调控。对于“认识类”问题,一般应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顺序,答题时应侧重考虑“疯狂的大蒜”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怎么来解决?抓住价值规律,市场条件与宏观调控等知识点作答。

水果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一、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199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连续两年滑坡,由1997年151亿美元下降到1999年的136亿美元。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创1995年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0年的6.3%。但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今年截止到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一)6、7月份,我国农产品月度出口额同比连续滑坡,导致累计出口额同比出现负增长幅度从我国农产品月度出口额增长情况来看,前5个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比较稳定,累计出口额呈正增长。但是5月份以后出口速度开始放慢,5、6月份当月出口额与上月相比分别下降10%和0.3%,6月份当月出口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4%,由此上半年累计出口额出现了0.09%的负增长。7月份当月出口额又比上年同期下降5%,使累计出口额同比负增长幅度扩大到0.77%。(二)农产品出口结构开始转变,谷物、棉花出口额下降,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形势较好,畜产品和食用油出口变化不大今年1-7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共减少0.69亿美元,其中减额最大的是谷物和棉花,分别减少3.23亿美元和1.84亿美元。然而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出口额增幅较大,分别增加了1.52亿美元、1.21亿美元和1.22亿美元。 谷物出口除小麦出口增加外,大米、玉米出口均大幅度下降。谷物出口511万吨,同比下降32%。其中,大米出口109万吨,同比下降41%;玉米出口364万吨,同比下降33%;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达到27万吨,同比增长145%;棉花、食糖出口也大幅度下降,进口则大幅度增长。棉花出口4.9万吨,同比下降80%,食糖出口4.8万吨,同比下降78%。食用植物油出口量增长50%,达到7.2万吨。其中菜油、豆油出口量分别为3.2万吨和3.1万吨,增长幅度分别达到76%和54%。蔬菜、水果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蔬菜出口218万吨,同比增长22%;水果出口74万吨,同比增长2%。畜产品出口额持平略增,出口额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

苹果出口指南(一)世界主要苹果进口国及地区市场情况分析德国德国是欧盟国家中继意大利和法国之后的第三大苹果生产国。2003/04产季,德国国内鲜苹果消费总量达到147.5万吨,其中7万吨用于苹果汁以外的加工用料(如苹果调味等)。苹果汁用苹果量66.4万吨。2004/05产季,苹果消费达157.5万吨,加工用苹果88.7万吨。2003/04产季,德国苹果进口达到768822吨,比2002/03产季的851491吨减少了10%,其中13%的进口苹果用于苹果汁加工。由于国内苹果的丰收,2004/05产季苹果进口减少到70万吨。德国进口苹果最大的供应国是意大利,占进口总量的43%,接着依次为荷兰(10%)、法国(9%)、新西兰(8%)和比利时(6%)。近年来在欧洲发生的各种食品问题(包括鲜果)使德围食品行业提高了对贸易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德国两个主要的果蔬政策是Q+S和 EUREPGAP。Q+S主要是一个三方的体系,涉及从生产商到批发商到零售商;EUREPGAP主要侧重生产方面,在批发环节参照国际食品标准IFS。两个体系的一个主要构成是有关生产加工各个程序的大量文件要求。这两个体系不仅仅针对德国生产商,对国际生产商也适用。在生产环节,也可能要求同时有 Q+S和EUREPGAP证明。俄罗斯苹果为俄罗斯主要的种植水果。2004产季俄罗斯苹果,生产达到150万吨,为世界主要的苹果生产国之一。苹果是俄罗斯主要的消费鲜果。鲜苹果消费量预计维持在92-93万吨。在乌拉尔河、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苹果主要种植在小的私人果园,主要用于鲜食,剩下的则用于家庭制作苹果酱和蜜饯。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及伏尔加河区域,商业种植苹果量比例较大,不仅供应鲜果市场.而且提供给一些加工商。俄罗斯生产的苹果大多数为夏季苹果,不利于储藏。随着俄罗斯苹果汁生产的扩大,用于加工的苹果比例逐步增大。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其他一些城市,鲜果消费主要依赖进口。根据专家预测,2010年俄罗斯人均年收入增加,达到每年每人119.5千克苹果的购买能力。俄罗斯是鲜苹果进口大国,2004/05产季进口量达68万吨,占世界鲜苹果进口总量的22%,为世界第二大鲜苹果进口国。俄罗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中国和波兰正对此实施积极的市场政策,并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俄罗斯政府对水果进口没有数量限制,也没有特殊的审批措施和相应的国别政策,但必须向俄罗斯联邦标准计量委员会授权的认证检测中心申请强制性认证和以下文件:报检商品进口合同复印件、进口商在俄银行帐户、报检产品原产地证明、原产地权威机构颁发的报检产品卫生证、报检产品质量合格证、报检产品样品。此外,根据俄罗斯政府规定,进口水果及其加工制品报关时,还须凭上述产品原产地权威机构颁发的植检合格证书向俄国家检疫局(设在俄海关口岸)申请认证。英国近年来,英国的苹果生产面积和产量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果园面积几乎只有10年前的一半。欧盟在该市场的竞争实力也大大减弱,尤其是早熟品种已经被南半球的供应商挤出了市场。在过去的25年,英国新鲜水果消费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但是英国公众逐渐青睐其他水果,苹果消费稍有下降。其中实用性、品种和质量是左右公众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1999/2000产季人均苹果年消费量略有上升,达到9.5千克。在英国,苹果是继香蕉之后的第二大消费水果,2000产季的零售价为 920美元/吨。Tesco被认为是英国最大的苹果零售商,平均每年每个英国人都会向其购买一个苹果。第二大零售商是Sainsbury,每年苹果销售额约1.5 亿美元。在Sainsbury超市,五种最畅销的品种分别是Braeburn,Gala,Cox,Golden Delicious和 Granny Smith,占该超市苹果销售额的80%。随着国内生产长期走低,英国越来越依靠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苹果消费需求。英国最主要的3个苹果供应国分别是法国、新西兰和尚非,约占英国苹果进口市场的2/3。来自意大利和智利的苹果也在逐年增多。作为欧盟的一员,英国在鲜果蔬产品贸易上遵守欧盟质量标准。该标准给那些容易腐烂的产品行业和疾病容易快速传播的产品行业提供一定程度的消费者保护。同时,他们也对所购买的产品的质量建立消费和贸易信任。该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已包装和处理过的新鲜苹果和梨的质量。每个欧盟标准都制定有关质量、型号、供应和营销的最低要求。分为三个质量等级:特级、一级和二级。除了符合欧盟质量标准和食品添加剂立法以外,所有的新鲜落叶水果都还必须通过欧盟最大农残标准检测。荷兰2002/03产季荷兰苹果生产量达38.5万吨。近年来由于从事该行业的农民越来越少,荷兰苹果种植面积缩减,不过单产基本稳定。受其它地区尤其是南半球国家竞争的影响,荷兰苹果价格不会上升。尽管种植面积在缩小,荷兰的苹果消费量却在增加。由于零售价的上涨,苹果的消费额也在上升。消费者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品种转向新品种。如布瑞本、嘎拉和富士。2002年荷兰苹果进口量几乎是出口量的两倍,但并不都在荷兰消费,很大一部分进口苹果通过鹿特丹港口转运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和比利时。历史上,法国对荷兰苹果出口比较稳定。2002年大概1/4的苹果进口来自法国。第二大欧洲供应国是比利时,占12%。过去10年,南半球的苹果在荷兰变得受欢迎,他们的品种、供货和反季节能力具有优势。比利时比利时产量最多的苹果品种是乔纳金,占总产量的50%以上,其次是红元帅和Jonagored。尽管比利时2002产季的苹果产量低于五年来的平均水平,其平均价格为317欧元/吨,仍比2001产季的价格高1欧元/吨,原因在于低价苹果的大量进口。由此苹果生产商闲难重重。苹果产量依然会持续下跌。2002/03产季,比利时苹果进口量增加了1.7%,共24万吨。主要供应国为南半球国家,如新西兰、阿根廷等。西班牙西班牙苹果75%以上都用来鲜食,出口量相对较少,15%左右用于加工。苹果是西班牙继柑桔和香蕉后的第三大消费水果,在冬季尤为受欢迎。近来,中国苹果大量进入西班牙市场。尽管2003年西班牙苹果丰收,但2003.7-2004.8月期间中国苹果进口量依然增加到8356吨。西班牙苹果进口主要来自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德国、其他欧盟国家以及智利、阿根廷、中国和巴西。其中,法国是其最主要的出口国。2002年,西班牙从法国进口苹果12.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7%;2003年减少到8.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8%。西班牙同时也出口苹果。2002年出口量为6.9万吨,2003年增加到11.3万吨,主要出口到葡萄牙、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2005年欧盟修改共同果蔬政策,将对西班牙落叶水果生产产生影响。改革主要侧重生产商组织(Pos)在果蔬市场运行中的职能划分。墨西哥墨西哥也是世界主要的苹果进口国之一,其每年的苹果进口量占世界苹果进口总量的5%左右。2004/05产季墨西哥苹果消费量为58.7万吨,比 2003/04产季增长3.4%,主要是国内苹果的好价格以及加拿大、美国和智利苹果进口价格适中。然而,对美国红元帅和金冠苹果的反倾销使得美国苹果进口量较低。据种植商介绍,2004/05产季加工用苹果量约9.2万吨,但最终的数量视国际浓缩苹果汁价格而定。墨西哥苹果进口渠道非常集中,主要是美国、智利和加拿大,其中美国是墨西哥最大的苹果供应国,占墨西哥进口总量的80%以上。然而,两国的苹果贸易一直困难重重,纠纷不断。2004年墨西哥对美国苹果的进口关税为零,但对红元帅和金冠两种品种征收46.58%的反倾销税。近几年,美国在墨西哥苹果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从2000/01产季的85%下滑到2003/04产季的53%。同时,智利苹果在墨西哥发展迅猛,2003/04产季为5.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7%。目前我国暂无对墨西哥的苹果出口。加拿大2004年加拿大苹果产量为38.2万吨,比2003年的低产稍高一点。1998-2002年加拿大苹果年均产为49.4万吨。安大略湖的湿凉天气以及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的多变天气使得2004年的产量比预期低。尽管2003/04产季加拿大苹果进口量下降到13.6万吨,比去年低6%,但比前5年12.4万吨的平均进口量高10%。美国在加拿大鲜苹果进口市场的份额从去年的78%下滑到2003/04产季的70%,加拿大从智利、南非和中国的苹果进口量在增加。近几年,从中国进口的鲜苹果要经过CFIA的检验。在加拿大农业和农产品信息网AAFC上可以了解到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主要批发市场每周的和每天的鲜苹果价格。网址http://中国台湾省我国台湾省消费的苹果90%来自进口,由于耕作面积有限,即使在风调雨顺之年,台湾省的苹果生产也不会超过1万吨,不到其苹果总消费量的10%。台湾本省苹果主要是Star King品种。80%的省内产苹果用于鲜食市场,由于省内的苹果生产商遇到很大的资金困难,商业性苹果种植面积连年减少,长期发展趋势不容乐观。2003产季台湾省苹果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约11.5万吨。苹果是台湾省消费量最大的进口水果。从消费看,只有柑桔大于苹果,但96%的柑桔都是本省生产的。从增长前景来看,苹果比不上其他进口水果,如葡萄、油桃、樱桃和浆果。如果台湾省的经济能够回复到3%-5%的增长率,苹果需求量应该能大幅上涨,每年将多进口1-2万吨苹果。不过,鉴于岛内水果和进口水果的多样性,且没有新的因素来改变竞争形势(如有关苹果营养方面的新发现),苹果消费不会达到20世纪90年末的高水平。由于富士口味甘甜、口感脆硬,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品种,占苹果零售总量的80%以上。其他品种主要有嘎拉、Pacific Rose、红元帅和澳洲青苹,其中两种主要在产季后期弥补富士的市场空缺。2002年台湾加入WTO后,取消了进口配额限制(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南非、阿根廷和欧盟),并解除了对韩国苹果进口的禁令。但中国大陆依然被挡在台湾苹果进口市场之外。目前台湾省征收20%的苹果进口关税,比2002年前的50%降低了很多。苹果出口指南(二)如何扩大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苹果生产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苹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优质苹果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如套袋、采收等。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苹果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我国苹果生产成本约0.9元/公斤,为世界苹果生产成本的25%左右。我国苹果出口价格近年保持在350美元/吨左右,比国际市场苹果价格低50%。此外,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政策出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企业和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但另一方面,我国苹果生产平均单产11.1吨/公顷,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优质果率不足30%,比生产发达国家低3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只靠低价位竞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苹果分散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导致果品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部分果农仍在不合理使用农药。要扩大出口,必须全面提升我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一、优化产品结构中国苹果生产集中在环渤海地区、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个区域。其中,环渤海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78%和80%,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良种比例大幅提高,“红富士”、“元帅系”、“金冠”、“乔纳金”、“嘎拉”的栽培面积所占比重分别、达到 49.2%、9.7%、3.0%、2.8%、1.9%。为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我国苹果的栽培品种应进一步调整。1、调整鲜果品种结构。主要是对苹果生产进行市场定位,实行以销定产。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喜欢吃比较甜、比较大的苹果,对出口东南亚地区的产区,品种应该以“红富士”为主,并在生产过程中按东南亚优质苹果的判断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目前中国苹果在东南亚地区有较强竞争力,与中国选择的生产品种有直接关系,也是中国苹果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突出表现。美国、法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消费者喜欢吃含糖低的“金苹果”、“青苹果”等,对苹果的一致程度要求高,苹果大小适中,个太大、太小都被认为是次品。2、按成熟期调整苹果品种。中国苹果大部分是晚熟品种,其产量占总产量的75%-80%,早熟品种的产量不足5%,中熟品种的产量占 15%-20%,成熟期过于集中,市场销售压力大。如果进口国调高鲜果成熟上市期间的关税税率,中国苹果的出口成本就会增加。因此,增加早熟、中熟品种栽培,不但可以缓解集中采摘后市场销售的压力,还可以延续苹果的市场供应时间,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二、优化市场结构中国苹果出口目标国家按距产地的距离和经济发展程度分为三个层次:1、距离较近的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主要包括除日本、韩国外的东南亚国家、地区和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大部分不生产苹果,或因收入水平不高而对苹果的价格比较敏感,对苹果质量要:求相对比较宽松,是传统的中国苹果出口主要市场。2、距离较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日本和韩国。由于生活水平较高,这两国苹果的消费量很大,消费者嗜好甜苹果,与中国主要苹果品种相同,但对苹果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日本、韩国还对我国封锁苹果市场,但现在日本已经对美国开放。日本苹果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消费量却很大。一旦开关,由于地缘、价格、质量等优势,我国苹果将极具竞争力。由于气候原因,台湾基本上不生产苹果,苹果是台湾进口量最大的水果品种,目前被美国、日本、智利、新西兰所主导,如能促进台湾对大陆开放市场,大陆的苹果凭借品种、品质、地域、价格等优势,将极具竞争力。3、北美和欧洲市场。这些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高,距离中国较远,消费者嗜好非甜苹果,与中国主要产品品种不一致。但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这些国家的苹果生产呈萎缩趋势。如调整我国苹果品种,这些国家可以成为中国苹果出口潜力巨大的市场。在苹果出口的主要市场,应稳定市场份额,努力争取增量市场,发展新客户。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相继对我国苹果的开关是个好的开始。今后将继续开拓美、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使我国已具备一流品质的产品能顺利地参与国际竞争。三、优化经营结构中国苹果生产以家庭承包栽培为主,生产者也是销售商,苹果质量的一致性难以保障。收获季节形成的临时性经营组织,大部分急功近利,竞争无序,交易成本高,而且难以实现苹果采摘后的分级、清洗、打蜡上色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大部分苹果以散装或简易包装的形式销售,谈不上产品品质与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产品经营过程的增值效益低。国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保证新鲜上市,特别注重苹果保鲜和包装,保鲜量占采摘量的60%以上,基本实现了采摘、挑选、保鲜处理、包装、贮藏一条龙作业。而中国苹果保鲜量只占采摘量的15%-20%,在产后保鲜、储藏和包装方面与国际苹果出口大国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培养市场竞争主体,使市场竞争主体的竞争实力、出口规模与苹果生产基地规模相适应,实现采摘、贮藏和销售一条龙作业,逐步建立以普通冷藏和气调冷藏为主的比较完善的冷链系统。通过培育竞争主体对市场信号敏感、迅速反应的能力,更好地完善生产与市场的衔接,调整产品结构、鲜果与加工果品品种结构及规模,改变苹果生产经营方式,实现栽培和销售的专业化,达到优化苹果贸易结构的目的。要以竞争主体为载体建立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降低苹果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和农药残留,达到进口国对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通过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把产业链条向前推进。通过建立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体系,规范苹果的生产和贸易活动,避免急功近利的市场行为,逐步建立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实行“品种、品质、品牌”战略,全面提升中国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世界苹果出口市场情况苹果出口指南(一)世界主要苹果进口国及地区市场情况分析德国德国是欧盟国家中继意大利和法国之后的第三大苹果生产国。2003/04产季,德国国内鲜苹果消费总量达到147.5万吨,其中7万吨用于苹果汁以外的加工用料(如苹果调味等)。苹果汁用苹果量66.4万吨。2004/05产季,苹果消费达157.5万吨,加工用苹果88.7万吨。2003/04产季,德国苹果进口达到768822吨,比2002/03产季的851491吨减少了10%,其中13%的进口苹果用于苹果汁加工。由于国内苹果的丰收,2004/05产季苹果进口减少到70万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