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点评

发布时间: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点评

南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已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是科圣张衡和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校区坐落于南阳卧龙岗上,紧邻驰名中外的诸葛武候祠景区。北眺独山秀峰,南蕴白河胜景,书香墨韵与青山白水相得益彰,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1857亩,现有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学校下设20个学院,并设有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学院、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等二级学院,与美国布瑞诺大学、韩国京畿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院校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教职工近1400人,专任教师1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35人。 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具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教学团队等教学质量品牌。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拓展专业方向,形成了一般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三级学科建设体系。 学校设有23个科研机构,26个实验室(中心)。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原曲艺研究基地”、省级创新团队等学术科研平台。大力推进“科研兴校”工程,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校主办的《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均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 1 2 3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每月26日出版。1、2、4、5、7、8、10、11期为人文社科版,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思想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汉语言文字研究”、“民俗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栏目,并开设“冯学研究”、“词学论坛”、“文论互喻”、“诗学前沿”、“简帛研究”、“学术史研究”等专栏。3、6、9、12期为自然科学版,刊载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点评

湖南滴一师范才刚刚升本,衡阳师范快十年了,你说哪个好呢

衡阳师范学校统计代码:10546。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简称“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

三大前身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

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

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

1944年,衡阳会战爆发,学校撤销。

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

1953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更名为衡阳师范学校。

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3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复校。

1993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

衡阳教育学院

1980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91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衡阳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并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衡阳师范学院。

2001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衡阳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衡阳师范学院。

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即“湖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化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历史学(师范)、法学。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师范)。

截至2020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2)。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教育硕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心理健康教育(045116)。

电子信息硕士(0854):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085401)、检测技术及自动化(085402)、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085403)。

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功能金属有机材料(085601)、环境分析技术与环境保护材料(085602)、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085603)。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现有在职教职工129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另有在读博士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

省级教学团队: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美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拥有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13年,在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申秀英、田亚平、邓运员、钟顺清等人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新闻学、地理科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美术学、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

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交流合作

衡阳师范学院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3月,该校已与中国国内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12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省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几何函数理论研究所、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地方音乐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与建模研究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适能研究中心、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9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90多项;获发明专利7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底,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05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含共享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26个),有CNKI、EBSCO、Springer、维普期刊等综合性数据库。

学术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社会科学版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开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13年9月,获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该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该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该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校徽

衡阳师范学院校徽由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邓政老师于1999年设计,后经集体修改完成。标志的基本外形为大雁与烛火的抽象变形。衡阳又称雁城,大雁体现了衡阳的地域特色,烛火体现了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

此外,标志还采用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拼音简写,“HYSY”与大雁、烛火的图像进行融合,以加深标志的可识度。同时,飞翔的大雁体现了衡阳师院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燃烧的烛火,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体现了衡阳师院的热情与活力。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歌词为集体创作,由李刚教授谱曲,2002年7月修改完成。歌曲为进行曲风格。全曲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在激昂的前奏之后,第一部分热情而舒展,八度等大跳音程的运用,表现了南岳的雄伟和该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坚定有力的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讴歌了“校训”的精神,表现了师生面向美好未来的坚强决心。

社团文化

根据2016年5月团委官网显示,衡阳师范学院有演讲与口才协会、国学社、法律协会、学生新闻社、创业联盟、心智记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环保协、结艺社、日语协会、疯狂美语俱乐部、“彩虹之梦”朗诵协、粤语协会王船山研究学会、山石诗社、英语协会、青鸟志愿者协会、朗诵协会、天空话剧社、新动漫研究协会、大学生国际标准舞联盟、SDU街舞联盟、美术之翼、嵌入式俱乐部、天之舞联盟、大学生营养健康协会、风云时政交友社团、电子竞技协会、淘宝社、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篮球协会风采、长风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漂移板“花开无声”手语协会、SDS话剧社等社团协会。

不是《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刊号为ISSN1673-0313、 CN43-1453/Z。该刊为双月刊,大16开,176页,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 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自然科学开设了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 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领先地位。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CAJ-CD》编辑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湖南省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船山研究”栏目获“首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2009年被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环境教育”专栏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获“首届湖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1年“船山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 2012年11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评选为 第七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2013年9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获评“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师范学院学报点评

挺好发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是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全国高师十佳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期刊,热忱欢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同仁不吝赐稿。栏目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特色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艺术研究”,常设栏目:哲学研究、政治法律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学研究、艺术研究等;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心理学、计算机等)、应用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体育研究等。

不是《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刊号为ISSN1673-0313、 CN43-1453/Z。该刊为双月刊,大16开,176页,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 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自然科学开设了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 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领先地位。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CAJ-CD》编辑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湖南省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船山研究”栏目获“首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2009年被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环境教育”专栏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获“首届湖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1年“船山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 2012年11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评选为 第七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2013年9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获评“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邵阳学院学报点评

邵阳学院是公办的学校

是一本,有专科!那个分数低点的就不晓的了

开玩笑吧,邵阳学院是一本。邵阳学院是2本,但还有很多专科专业的。只要上2本线基本就可以去邵阳学院读

我给你推荐几个湖南的吧!《吉首大学学报》、《怀化学院学报》、《邵阳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请楼主及时采纳!!版面费一般都在500左右!

南阳师院学报

2009年(3篇)1.贵中尚和: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9.12.生态文化与非生态文化新解(核心期刊,合著),《南阳师院学报》2009年.5高校学术文摘收入专题论文。3.打造“游在伏牛养在南阳”城市品牌,抢占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南阳日报》2009.62008年(5篇)4、论文化核心竞争力(核心期刊、第一作者),《中州学刊》2008.3,《中国社科院国际学术文摘》摘编2008.6.35、文化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南都学坛》2008.2。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3期摘录6、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经管类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独著),《科学时代》2008.15.7、现行体制下政府效能文化建设之断想(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8、打造“养在南阳”品牌的时代价值和对策(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城市发展研究》2008.5,《南阳人物》全文转载,首倡“游在伏牛,养在南阳”的观点被南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写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4篇)9、中部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重构问题探析(核心期刊,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与一站式办公制度(核心期刊,独著),《河南大学学报》2007.4,《中国城市联盟网》全文收录11、南阳汉画的文化价值及其产业化开发问题探析(核心期刊,第一作者),《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4,被《新华文摘》摘目2007.2312、实施品牌带动,建设文化强市(独著),南阳日报2007.3.29(B4)2006年(4篇)13、中部区域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核心期刊,独著) ,《成人教育》2006.814、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中部城镇化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新华文摘》2006.18索目15、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商品化的思考(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6.616、关于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2005年(6篇)17、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核心期刊,独著),《成人教育》2005.1218、我国中部农村农民负担现状及治理(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5.119、城市化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5.9全文复印,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5摘录,《新华文摘》2005. 24摘录20、城市化进程中的信用制度文化建设(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21、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反弹问题与对策(独著),《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122、用诸葛亮文化,唱响大汉雄风(独著),《协商论坛》2005.82004年(4篇)23、谈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与培训方式 ,(核心期刊,独著),《教育与职业》2004.124、参政女性自身素质提升问题之我见(独著),《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5、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之我见(核心期刊,独著),《成人教育》2004.5,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4.7全文复印;26、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素质障碍与提升措施(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2003年(4篇)27、目前我国小城镇管理体制亟待创新的几个方面(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28、关于进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核心期刊,独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下)29、进城农民工培训方式浅谈(第一作者),《新劳动》2003.8(下)30、高校女工工作新思路探析(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82002年(5篇)31、中部区域文化力与小城镇可持续竞争力探析(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332、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经济探析 (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2.633、关于中部区域小城镇布局问题的思考(独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小城镇管理体制创新要解决的三个问题(独著),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1135、寻求南阳历史与现实的共生空间(独著),南阳日报2002.4.162001年(2篇)36、制度创新是实现小城镇建设良性循环的突破口(核心期刊,独著),《小城镇建设》2001.737、教育产业化,可否?(第二作者),《决策探索》2001.32000年(3篇)38、“按效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分配原则(核心期刊,独著),《福建论坛》2000.739、21世纪南襄区域小城镇体系构造断想(核心期刊,独著),《小城镇建设》2000.440、乡村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独著),《南阳日报》2000.1.28

冯学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诗学前沿、文论互喻、词学论坛、文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艺术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计算机技术研究、地理学研究、体育研究等。其中“冯学研究”、“文论互喻”、“词学论坛”等为本刊特色栏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