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党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党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补气类中药——————党参的功效

黄芪: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党参 【性味】性味 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 【性状】与党参类似,但分枝较少,仅根上端1~3cm部分有环纹,质稍软,断面裂隙少。味微酸。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应用】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本品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功能补脾益肺,效近人参而为较弱,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常与黄芪、白术、山药等配伍应用;如血虚萎黄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气血两亏的病症,配补血药如熟地、当归等。 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 可出现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症。本品能增强脾胃功能而益气,可配合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五味异功散)或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肉、 苡米、茯苓(参苓白术散)等同用。 2. 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的证侯(气短、懒倦、面白、舌淡、甚或虚胖、脉细弱等),可用本品配合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如八珍汤),以达气血双补的作用。再者,前人经验认为益气可以促进补血,健脾可以帮助生血,所以在治疗血虚证时,也常配用党参益气、健脾而帮助补血。例如配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远志、五味子、陈皮等为人参养荣汤(党参代人参);配黄芪、白术、当归、白芍、陈皮、龙眼肉、木香、远志等为归脾汤,都是常用的益气补血的方剂。据近代实验证明本品能通过脾脏刺激增加血色素和红血球。近些年来常以本品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熟地等,治疗各种贫血。 3. 治疗气虚咳喘:肺为气之主, 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发生短气喘促、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易患感冒、咯痰无方等症。对气虚咳喘常以本品配合麦冬、五味子、黄芪、干姜、贝母、甘草等同用。 4. 代替独参汤:急救虚脱时,一般多用人参(独参汤), 如一时找不到人参,可用党参一至三两,加附子二、三钱,生白术五钱至一两,急煎服,能代替独参汤使用。 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则无生津之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重病或急病时,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或更多些。禁忌和注意事项同人参。据近代研究,本品有强壮作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能使红血球增加,白血球减少;能使周围血管损张,降低血压,并能抑制肾上腺的升压作用。可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结合使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党参还具有一下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党参为补中益气之要药,能纠正病理状态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用慢性埋植胃电极的方法,观察到党参水煎醇沉液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基本电节律紊乱有调节作用,能部分地对抗应激引起的胃运动增加和胃排空加快。党参制剂静脉注射对正常大鼠胃蠕动或用新斯的明增强了的胃蠕动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蠕动波幅度降低、频率减慢。党参水煎液能改善小鼠Ⅲ度烫伤后肠动力功能障碍,显著提高小肠推进率。党参液对离体豚鼠回肠有抑制和兴奋两种作用,可使回肠张力升高或先降后升、频率变慢,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乙酰胆碱及5-HT引起回肠收缩有明显拮抗作用。 抗溃疡作用 党参水煎醇沉液对应激型、幽门结扎型、消炎痛或阿司匹林所致实验性胃溃疡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经实验比较,以党参的正了醇中性提取物对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好,溃疡抑制率可达98 %,水提物次之为72.9%,石油醚提取物作用最差。党参水溶性部位Ⅶ提取物能对抗由无水乙醇、强酸(0.6NHCI)和强碱(0.2NNaOH)等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及胃溃疡。党参对大鼠基础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并对抗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酸增多,对消炎痛、阿司匹林引起的大鼠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和氨基已糖含量下降亦有抑制作用。 党参抗溃疡作用机制: ①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 ②促进胃黏液的分泌,增强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③增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PGEZ)含量。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党参提取物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小鼠腹腔、肌内、静脉注射党参制剂均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体积增大,伪足增多,胞体内核酸、糖类、ATP酶、琥珀酸脱氢酶等多种酶活性增强,从而增强其吞噬作用。党参水煎液低浓度可促进体外培养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并促进COnA活化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DNA合成。党参对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明显,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小鼠则能明显促进其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抗体产生细胞的功能,提高抗体滴度。党参多糖是主要有效成分。 (3)增强造血功能 家兔皮下注射党参水浸膏与醇浸膏或饲喂党参粉,可使红细胞数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口服较皮下注射效力显著。家兔皮下注射党参水煎液,亦可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切除动物脾脏后效力明显降低,表明党参有影响脾脏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对小鼠灌胃党参制剂,亦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对网织红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影响。 (4)抗应激作用 党参可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党参多糖可诞长小鼠游泳时间、增强耐高温能力、增强去肾上腺小鼠耐缺氧能力。党参水煎液有抗低温作用。党参灌胃给药对γ-射线照射小鼠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其存活率。党参的抗应激作用机制主要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有关。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强心、抗休克 党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抗休克的作用。用党参的提取物给麻醉猫静脉注射能明显增加心输出量而不影响心率。对晚期失血性休克家兔静脉输入党参注射液,可使动脉压回升、动物生存时间延长。党参液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病人具有增强左心室功能的作用。冠心病病人口服党参液1周即可明显增加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对心率无影响。党参可明显增高小鼠心肌糖原、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并具有抗常压缺氧、组织细胞缺氧、微循环缺氧的作用。 调节血压 党参浸膏、醇提物、水提物均能使麻醉大与家兔血压显著下降。对麻醉犬与家兔静脉注射党参注射液可引起短暂的血压降低,但重复给药不产生快速耐受性。党参的降压作用主要由于扩张外周血管所致。党参也可使晚期失血性休克家兔的动脉血压回升,故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抗心肌缺血 党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可对抗垂体后叶索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党参水提醇沉物灌胃给药或党参注射液腹腔注射,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缺血也有保护作用。结扎犬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党参水煎醇沉液能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左心室舒张终末压升高的绝对值。提示党参能较好地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增加心肌的顺应性,使冠状动脉灌注阻力减少,有利于左心室心肌的血流供应,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6)改善血液流变学 党参液可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家兔静脉注射党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全血比黏度和血浆比动度、抑制体内外血栓形成。并可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党参水提醇沉液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醚提液能提高大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TXB2水平。总皂苷可显著降低TXB2含量而不影响前列环素PGI2是的合成,而生物碱作用与其总皂苷作用相反,不利于党参益气活血作用的发挥。 2.其他药理作用 (1)益智作用 党参能增强和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党参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能拮抗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改善亚硝酸钠引起的小鼠记忆巩固障碍及40%乙醇引起的小鼠记忆再现缺损。该萃取物不影响乙酰胆碱的合成,可能与加强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有关。党参总碱则能对抗东莨菪碱引起小鼠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乙酰化酶活性的下降。用双盲法观察不同年龄的正常受试者在服用党参水煎液后,都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且可使正常受试者脑左右两侧半球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提高。 (2)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党参脂溶性和水溶性皂苷经脑室给药,均能引起清醒家兔的脑电图出现高幅慢波的变化,而静脉给药仅有脂溶性部分有此作用。党参注射液、水提物、甲醇提物经腹腔注射均显著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党参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乙醚对小鼠麻醉的时间,增加异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引起的睡眠小鼠数,延长异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党参皂苷也可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党参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硝酸士的宁和戊四氮所致小鼠出现惊厥的潜伏期。 综上所述,与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抗应激、强心、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党参还具有益智、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党参其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经,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和胃之功。本品临床应用最早见于清代张璐《本草逢划》,当时仅作为清肺之药应用于临床。作为补益药则首见于清朝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书中认为党参具"补中益气"、"的脾胃"、"除烦渴";《本草正义》对党参的应用很有发展,认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特别指出:党参"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本草钢目拾遗》也有党参能"治肺虚益肺气"之说。因而,使党参在临床上的作用更趋完善,一直延伸至今。 在党参的品种方面,《本草正义》认为"凡古今成方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证应用人参者,亦无不以潞党投之",肯定了潞学的临床地位。故人参,党参在古进不分。《本草纲目》只有人参的记较,而无党参品种的论述,在人参条下有"上党来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的记述,更证实上述观点。 参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多种作用,这与党参含有多糖和构成营养物质的多种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有关,这些是党参作为补益药的物质基础,其中菊糖不仅是营养素而且是佐齐;铁,铜,钴等微量元素,对血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锌还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性功能;钾、钠;钙,镁等元素对调节神经,肌肉的功能和酶代谢,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人体环境有重要作用,虽然党参以人参作用弱,但基本具人参的功能,故党参代替人参应用于一般性虚证是有科学根据的。 一、药理作用: 党参的药理作用较为复杂,其主要药理作用如下: 1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2 补血作用 3 对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作用与影响 4 抗疲劳作用 5 对环磷酸腺甘的作用与影响 6抗高温作用 7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8 对肠胃道的调节作用 9 促进凝血作用 10 升高血糖作用 11 促进液及细胞免疫作用 12其它作用: 有人试验证明,党参对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卡他球菌,副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又有人认为,党参可对嗜盐菌,大肠杆菌等反而加速共生长作用。 二、临床应用 1 代替部分方剂的人参,用于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因其甘平而不燥不腻,故有补脾肺之气和养血生津之效果,但其药效力量远较人参薄弱,且不能持久,故需在临床上加大其应用剂量,但对于气虚欲脱等亡阳急救方剂中的人参,则不宜用党参代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久泻或脱肛患者,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此外,亦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营养性贫血等。临床上治疗方剂常用的有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丸等。 2 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与黄芪甘草等配用,并对白血病及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疗效。 3 治疗肺燥声哑,脾肺两亏 本品与消参,桂圆肉水煎,空腹服,有补元气,开声音,助力之功效,尤其对毒性症状较劝的肺结核患者疗效较好。 4 用于泻痢,脱肛,气虚致内脏下垂等征 5 治疗小儿口疮 6,用于脾胃虚弱所致之消化不良或呕吐腹泻,四肢无力等; 7,用于肾炎,肾病综合症引起的蛋白尿; 8,用于治疗银屑病:有人报告,用参术苓汤治疗银屑病15例,服药两周,10例有效; 9,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10,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11,用于热伤气津,气短,口渴 12,用于神经官能症; 13.胃手术后用药; 14.用于胃溃疡 15.用于妊娠呕吐; 16.用于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 17.治疗斑秃; 18.治疗婴铆脾胃泄泻; 19.治疗麻风病;

党参的炮制作用和药理研究论文

党参是常用的补气中药.

党参是常用的补气中药,其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等功效,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气虚患者,由于补气也有助于生血,所以党参也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病人。尽管党参的作用比人参弱,但功能基本相似,且价格远比人参低,所以除病情危急者外,一般都可用党参代替人参。 据分析,党参含有多糖、葡萄糖、果糖、菊糖、蔗糖、磷酸盐和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赖氨酸等7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含皂甙、挥发油、脂肪和钾、钠、镁、锌、铜、铁等14种元素,这些都是党参作为补益药的物质基础。 党参可单独用于调补。取党参500克,洗净,切去芦头,置容器内,每天蒸一、二次,连蒸三、四天,即成为又软又糯的党参干,味甜而带香气,每天早晚可嚼食10-15克。也可将党参煎煮、加热浓缩,待药汁稠厚时,加入与党参等量的白糖或蜂蜜,乘热搅匀成党参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此外,以党参为主药的中成药也很多,如参芪膏、参术苓草合剂等,气虚或气血两虚的病人,可酌情选用。 若用党参500克,沙参250克,桂圆肉120克,水煎浓至滴水成珠,以瓷器贮藏;空腹时以一酒杯用开水冲服,有清肺开音、补元气、助筋力之功效,常服能益气健脾,和胃养血,对增强体质大有益处。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可用党参、白术、茯苓、淮山、炒扁豆各12克,莲子肉、苡仁各9克,炙甘草、桔梗各6克,砂仁(后下)4克,水煎服;有补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用药后患儿小便增多,大便次数减少,一般不用输液。用党参15克,北芪12克,茯苓9克,水煎服;对肾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蛋白尿有一定的疗效,还有益气健脾利尿的作用。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党参,由于价格便宜,效果不错,也是时下最常使用的药材之一。它的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B1、B2等。在临床上,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衰弱症,尤其是胃肠虚弱、消化及吸收功能不良时,可用党参六钱加上淮山药、莲子、白茯苓各两钱,再加上瘦肉一块或鸡腿两只,以清炖方式服用,有良好的效果。如果是缺铁性贫血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以党参六钱、当归一钱、北耆三钱,熬汤当茶喝,有明显的补血作用。若是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可用党参五钱,阿胶、百合各两钱,以科学浓缩粉配置服用,即能止咳化痰。患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者,可用党参五钱,加黑芝麻根茎一两,熬汤当茶饮用,可以减轻尿蛋白的排出,有助于改善症状,且对于尿毒患者有抑制并发症的效能。同时也是心脏肥大者的常用药材之一。

补气类中药——————党参的功效

名称:党参传统分类:补虚药具体细分:补气药所属科:桔梗科党参的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党参的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党参的临床应用:1.脾肺气虚证。2.气血两虚证。3.气津两伤证。此外,党参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以扶正祛邪,使攻邪而正气不伤。党参的药理及配伍:1.脾肺气虚证。党参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作用。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同用;对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品同用,以补益肺气,止咳定喘。其补益脾肺之功与人参相似而力较弱,临床常用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用以治疗脾肺气虚的轻证。2.气血两虚证。党参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常配伍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等品,以增强其补气补血效果。3.气津两伤证。党参对热伤气津之气短口渴,亦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的轻证,宜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党参的用法用量:煎服,9~30g。党参的采收及炮制: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党参的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引经据典: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2.《本草正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党参的现代研究:党参的采收及炮制: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党参的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引经据典: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2.《本草正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党参的现代研究:

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论文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应忌同用。

人参为滋补强壮药,几乎世人皆知。我国使用人参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效果不仅早为古今中外无数医学家所肯定,而且为近代科学研究所证明。最早对人参药理功用给予高度评价的,首推《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经典。书中将惧的365种常用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把那些具有良好的滋补强壮性能,并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选为上品。人参便是上品药材之一。书中明确指出,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寥寥数语,充分说明人参的补益作用是多方面的。祖国医学认为,人参的主要作用是大补元气。宋朝苏颂《嘉佑图经本草·论人参》中就记载有这么一段话,相传"欲试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以此鉴别人参的真伪优劣。据传,时进洪承畴兵败,为清军所获,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因饮了皇太后博尔济吉特一小壶人参汤而顿时精神大振。这些说法,对人参的作用虽有夸大之嫌,但亦说明人参确有良好的补气功效。《本草蒙筌》还强调说:“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得好,人参专主“男妇一切虚证”。由此不难看出,人参具有补虚扶正等多方面的药理功效,适用于各种虚弱性疾病患者服食。因此,古代医学家强调,凡属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者,皆可选用人参进补调理。如与其它药物配伍,其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中外学者通过对人参进行分析,初步搞清了人参所含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有皂甙、肽及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值得说明的是,肽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而蛋白质又是人类七大营养要素之一,是构成人体乃至一切生物的主要成分。因此说氨基酸及肽类物质对人体是至关重要的。人参所含有的氨基酸,初步发现,达10余种。如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等。在这众多的氨基酸中,以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对人体成为重要,它们是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同时,又是人体自身所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只能从饮食物中摄取。毋庸赘言,人参具有特殊的营养补益价值和良好的治疗作用。 除此之外,人参还含有人参酸(系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的混合物)、植物甾醇、胆碱、葡萄酸、果糖、麦芽糖、蔗糖、人参三糖、果胶、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泛酸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可缺少的。有关人参的文献资料,可谓浩如烟海。现将人参的临床应用,特别是配伍后的应用,概括如下: 1.大补元气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圣药。祖国医学认为,元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不断滋生。元气发源于肾,藏于脐下“丹田”,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可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因此,元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强弱。《本草经疏》称:“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此即元气),则五脏皆补矣。”人参能五脏并补,先天、后天同益,从而使元气充足。《景岳全书》中的保元汤,药用人参、甘草、肉桂和黄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外科正宗》的参术膏,药用人参、白术为膏等。用于面色萎黄、言语轻微、四肢无力、饮食减少、眩晕、自汗、脉象虚弱等,有益气培元的良好功效。 2.益气固脱 脱证,是疾病的危险证候。这是指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大量耗损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其主要症状有: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遣、脉微细欲绝等。它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休克及心、肺、肝、肾等的功能衰竭。《成方切用》救急门条下载有“独参汤”,用以救急拯危。急救暴脱,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虚脱,都可应用此方。前贤认为:“斯时也,有形之阴血,不能急生,无形之气,所宜急固。故以独参主之,取其为固元益气之圣品尔。”有时还常将人参和附子等温壮元阳的药物配伍使用,以救治循环衰竭、元气亏损者,以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起到“回阳救逆”的功效。不过,在这些情况下,选用野山参为好,移山参及园参则显得力不能及。如果热甚昏厥或痰壅气厥,则万不可应用。 3.益气生血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依,互为根本。金元医家李东垣说:“以人参为补血者,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人参能刺激造血功能旺盛。《景岳全书》载有两仪膏,药用人参、熟地熬膏,两药一个益气,一个补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较好的益气生血作用。此外,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八珍丸等常用的养血补血方剂,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对于血分亏损而致的面色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爪甲不荣、手足麻木、脉细无力等症,人参是理想的补气生血药。 4.益气补肺 著名医家李东垣指出:“人参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综观古代医家治疗肺虚喘咳的许多方剂,诸如《类证活人书》的五味子汤、《卫生宝鉴》的人参蛤蚧散、《济生方》的人参胡桃汤等,均以人参为主药补益肺气,并同时辅以其它祛邪之品,标本同治,邪正兼顾,共奏功效。对于因久咳久喘耗伤肺气而临床证见气短、喘促、声音低微、体倦懒言或咳嗽无力、痰多清稀、自汗怕冷、易于感冒等,都可以选用人参,以补肺益气。 5.益气养心 中医一直认为,心主神志,从而把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都归于心。《本草汇言》称人参为“助精养神之药”,而专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现代药于是学研究证明,人参可以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效率,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能改善睡眠和情绪。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疲乏、头痛、失眠等症状。动物试验发现,人参还能减轻或消除由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此丹选用人参,盖取其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 6.益气补肾 《本草经疏》指出,“人参本补五脏真阳之气者也”,对于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诸症尤有良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人参可以影响调节性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部位,呈现促性激素样作用,还能增进精子的活动能力。临床应用表明,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的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精神型则没有效。古今大量有关益肾壮阳的良方,如全鹿丸、茸桂百补丸、参茸卫生丸等,对于肾气虚弱、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等,每获良效,人参在方中均起着益气补肾助阳的作用。 7.益气养阴 益气养阴是针对气阴两虚而言的。气阴两虚往往表现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而数,有虚脱倾向者;或者是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抑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大或虚数者。此外,亦可见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等。《本草正义》称人参“功能养阴而清虚火,今用之阴虚有火,及吐血后宜于清养,或汗家、或失精家,阴液耗损,虚阳偏炽者”。主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的生脉散,方用益气养阴的人参、配合养阴宁心的麦冬、收敛肺气的五味子,三药同用,气阴并补。再如《医部全录》的人参固本丸、《顾松园医镜》的集灵膏等益气滋阴的方剂,都是以人参为主药的。祖国医学所说的“消渴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据其症状,属于气阴不足、津液亏损。人参的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作用,已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所证实。人参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口渴思饮、多汗、周身疲乏,减少尿糖、降低血糖。如果和胰岛素配合应用,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及神经病变等,优于单独应用胰岛素。服用人参后,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8.益气温中 《汤液本草》称人参可“补五脏之阳”,“调中益气”。这里所言之“中”系指中焦脾胃而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壮,则气血旺盛。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创立理中汤方,以人参为主药,配合干姜、白术、甘草,温暖脾胃,以祛虚寒,主治脘胀腹痛、呕吐腹泻、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苔白,多有良效。关于人参对于消化系统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初步发现,人参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能力,增进食欲。对于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用人参制剂,可使食欲增加,症状减轻乃至消失。 9.消炎抗癌 人参具有消炎解毒、抗癌祛邪的功效,这种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扶正”来实现的。所谓“扶正”,即扶助正气,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人参能够抑制松节油或兔耳壳人工冻伤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还能使某些实验性损伤产生加快愈合的效果。 人参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增强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并能增加白细胞,防止因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还能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的转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了,产生肿瘤的机会就减少了,得了肿瘤,也较也容易稳定病情。在这种情况下,人参常配合其它一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药物同时应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扶正祛邪”的功效。 10.双向调节 据《月池人参传》云:“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本草蒙筌》说:“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本草正》强调说:“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由此可见,人参对机体的气、血、阴、阳均有补益作用。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说,人参的这种功用叫做“双向调节”。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人参进行了研究,证实人参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的功用,表现为双向调节的形式,即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面发展,从而改善整体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平衡,限制疾病的发展变化。例如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兴奋和抑制两类神经过程都具有增强作用,结果使兴奋和抑制均衡协调起来。对血压的调整也是这样,有实验表明,对麻醉动物,人参在小剂量时可以使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人参能够增强人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使人既能耐受高热,又能耐受严寒。因此,一些学者把人参的这种作用称为“适应原样作用”,即具有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从而使内环境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面变化。这是化学合成药物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国内外医学家对人参的这种作用特别推崇。 11.抗老延年 古代医家把人参视为延年益寿的圣品,当今时代,风靡市场的一些健身抗老、延年益寿药物,如人参蜂王浆、天然营养口池液---王中王、首乌延寿丹、洞天长寿膏、十全大补膏、参茸药酒等,都离不开人参。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人参有防止细胞衰老的功能。它具有促进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因此,对于抵抗衰老和改善老年人头晕、脑鸣、健忘、疲乏等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 血脂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参能够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会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从而起到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作用。因此,对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老年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以程度不同地减轻或消除这类疾病所造成的头昏、头痛、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无论是人参的药物成分,还是人参的药理作用,都充分证明,人参不失为滋补药物之圣品,功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功效是“益气”,“补益五脏”。了解这些,对我们合理选用人参是大有裨益的。

现代医学分析表明,人参含29种人参皂甙、16种氨基酸、12种无机元素、9种糖、7种维生素及黄酮类物质、甾醇、胆碱、酶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药理研究与临床观察证实,人参抗癌防衰,兴奋造血系统功能,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尤其性腺。适用于冠心病、低血压、神经衰弱、久病衰竭、病后虚弱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譬如动物试验和癌症患者服用人参,增强抗癌免疫系统功能,控制肿瘤发展。日本医家用连续服每片含蛋白质促进因子10毫克人参,治43例癌症患者,患者增进食欲,减少腹水,改善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与抗癌药物同时服用,可防止白细胞减少。国内采用人参制剂治癌症52例,亦有同样疗效,且无副作用。又据综合报道,以人参制剂治下列疾病有效率为:冠心病82%,神经功能紊乱达78%,隐性糖尿病77%,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达92%。

一、典籍摘要:

《名医别录》 :“调中止消渴。”

《神农本草经》: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本草经集注》:"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如人形者有神。”

《药性本草》: “主五劳七伤,虚损瘦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治肺痿……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珍珠囊》 :“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止渴生津液

《本草纲目》: “治男妇一切虚证。……胎后前产后诸病。

《雷公炮制药性解》: 补气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去芦用。

参之用,脏腑均补,何功之宏也。盖人生以气为枢,而肺主气,经所谓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参能补气,故宜入肺,肺得其补,则治节咸宜,气行而血因以活矣。古方用以解散,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实上连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肺寒者气虚血滞,故曰可服。肺热者火炎气逆,血脉激行,参主上升,且能溶血,故肺受伤也。性本疏通,人多泥其作饱,不知少服则壅,多则反宣通矣。

《用药法象》: “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故也。”

《本草正》: “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故凡虚而发热,虚而自汗,虚而眩晕,虚而困倦,虚而惊惧,虚而短气,虚而遗泄,虚而泄利,虚而头疼,虚而腹痛,虚而欲食不运,虚而痰涎塞滞,虚而咳血吐血,虚而淋沥便闭,虚而呕逆躁烦,虚而下血失气等证,是皆必不可缺者。”

《长沙药解》 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本草经解》: 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气微寒,禀天秋令少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的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浓于味,阳也。

肺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旺,而五脏俱补矣。精者,阴气之英华;神者,阳气之精灵也。微寒清肺,肺旺则气足而神安。脾属血,人身阴气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精神安,魂魄自定矣。气虚则易惊,血虚则易悸;人参微寒益气,味甘益血,气血平和,惊悸自止。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参益气,正气充足,其邪自不能留,故能除邪气。

五脏藏阴者也,五脏得甘寒之助,则精气上注于目而目明矣,心者神之处也,神安所以心开,开者朗也。肾者精之舍也,精充则伎巧出而智益。久服则气足,故身轻;气足则长生,故延年也。

二、现代研究:

成分: 主含人参皂苷Ro、Ra1、Ra2、Bb1、Rb2、Re、Re、R、BRg、Rs等,尚含多糖、多种氨基酸、挥发油、有机酸、脂肪酸、黄酮类等。

作用: 本品有增强免疫、增强非特异性抵抗力、影响心血管、促进造血、降血糖、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促进食欲和蛋白合成、性激素样作用及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作用。

药理 :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缩短神经反射的潜伏期,增强条件反射,提高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对人能改善睡眠和情绪;大剂量也可出现镇静。它还提高人的一般脑力和体力的机能,对人和动物均有显著抗疲劳作用。②对机体反射性的影响: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其作用原理,可能与人参对机体在“应激过程”中的反应,特别是对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有关。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从人参根中提出的各种人参甙,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能显著地抑制小鼠肾上腺、胸腺、脾、甲状腺等器官在应激反应中重要的变化,对肾上腺内维生素C及胆甾醇水平、尿中17—酮类甾醇、血糖和肝糖元也有显著影响,人参无性激素样作用,而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男女性腺机能。④对代谢的影响:能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又能调节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口服人参能产生抗利尿作用,与去氧皮质酮相似。⑤对循环系统影响不同的人参制剂对多种动物的心脏均有强心作用;还能减弱或消除由氯仿一肾上腺素引起的心率不整;对动物的冠状动脉、脑血管、眼底血管有扩张作用,此可能与交感神经有关。

临床报导: 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

木香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木香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植物,含多种芳香挥发油,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解痉降压和抗菌作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中药木香功效与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活血通络。本品辛散温通,其色赤,故入血分、可活血散瘀。脾统血,主四肢、肝藏血,主筋,故可活血通络,用于风寒痹痛,血瘀疼痛等证。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的瘀血痛经,闭经,腹痛,跌打损伤,以及风寒湿邪客于经脉,留滞于筋骨关节,气血瘀滞的关节痹痛等证,可活血行瘀,通络而止痛,因其性温,从寒邪内侵者最为适宜。

利尿通淋。《神农本草经》日木香:“主邪气,辟毒疫,主淋露。”木香味辛性温、辛散行气,性温可通,有理气通淋之功。用于气淋之证最宜。气滞淋证多由湿热内阻,气滞不通所致,小便涩滞,脐下胀满疼痛特甚,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治用木香理气通淋,气行滞消,小便自通。

辟毒消恶。如《神农本草经》曰:“木香,辟毒疫。”《本草经集注》曰: “消恶气。”治瘴气,如感受山岚雾露湿热郁蒸之毒气后,表现寒热交作,神志昏迷,或声音哑,治用木香有御瘴雾,消恶气之效。《本草从新》曰:“木香杀鬼物,循瘴雾,去腋臭。”

消癖化癓。《药物论》曰:“木香消痃癖瘕块,胀瘴.逐诸壅气上冲烦闷。“癓多由七情内损,饮食不节,内伤生冷,寒凝气结,气滞血涩;气机失宣,气聚不散而为气瘕,症见:胸胁或脐腹气聚成块,胀急疼痛,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防于饮食,或得暖气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治用木香行气消瘕,如《景岳全书·瘕瘕类》曰:“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热则干涸,宜寒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此散气治瘕之在法也。”

理气止痛。木香是理气止痛的最常用药。以脾胃为主,全消化系统各脏器之疼痛均可使用。木香所含之挥发油、内酯和生物碱具有较强的舒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疼痛的效果较好,对食管、贲门、胃、十二指肠、肠道、胆管、肝管、胰管的痉挛性疼痛和功能紊乱之胀气,均有治疗效果,并且是主要的中药,中医辨证不论实证、虚证都能使用。

行气调中。本品味辛苦,性温,辛散温通,苦降,其味辛香走窜,可升可降。入脾、肝、胃经,脾主升,胃主降,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故本品能行气调中,用于中焦气滞之证,行脾胃气滞,而行气止痛,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升清,降浊,相辅相成,并依靠肝的疏泄调气机的功能。由于风寒等外邪侵入,或饮食不节,或七情所伤,而致脾胃的失降,运化功能及肝的疏泄功能失职,气机升降失常,气行不畅,阻于中焦,出现脘腹攻痛或窜痛,痞胀,闷满,食欲不振等症,本品辛香走窜,温通苦泄,疏通气机.行气通腑,通则不痛,为行气调中的佳品。

一、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槟榔、甘草、陈皮、厚朴(制)、枳壳(炒)、苍术(炒)、青皮(炒)。

适应症: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忌生冷油腻食物。

(3)本药宜空腹用温开水送服。

(4)本药为香燥之品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发热感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5)本药对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窜走者效果好,不适用于其他证侯的胃痛。

(6)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胃痛加重或其他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7)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儿童 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二、木香槟榔丸

【主要成份】木香、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棱(醋炙)、莪术(醋炙)、黄连、黄柏(酒炒)、大黄、牵牛子(炒)、芒硝。

【性 状】本品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咸。

【简介/商品功效】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袋(3g)—1袋(6g),一日2次—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寒湿内蕴胃痛、痢疾及冷积便秘者慎用。

(2)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3)忌食辛辣油腻、酸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中文名】:木香 【类别】:根类 【英文名】:CostusRoot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Decne.的根。 【采制】: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性味】: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皱纹、纵沟及侧根痕,有的可见网状纹。质硬,难折断,断面较平坦,棕色至暗棕色,散有棕色点状的油室,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气芳香,味甜、苦,稍刺舌。性温,味辛、苦。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m,主根粗大。茎被稀疏短柔毛。茎生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cm,宽15~30cm,基部心形,下延成不规贝勺分裂的翅状,边缘不规则倾波状或浅裂并具稀疏的刺,两面有短毛;茎生叶基部翼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直径约3cm,常数个集生于花茎顶端,总苞片约10层;花冠暗紫色,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瘦果长锥形,上端有两层羽状冠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长地】: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化学成份】:含木香内酯(cosiuslacione)、二氢木香内酯(dihydrocostuslactone)、风毛菊内酯(saussurealactone)、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二氢木香烃内酯(dihyd-rocostunolide)等。【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白芍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白芍又称为芍药,它的功效是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在临床的作用,白芍主要是和其他药物相配合,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以治疗腹痛,还有痢疾、腹泻,对于自汗和盗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发热来说,可以进行系统的治疗。一般认为,白芍具有有益于女子的经血,所以在妇科的应用特别广泛。白芍的禁忌主要体现在虚寒、腹痛的人,还有腹泻的人,都应该谨慎的服用,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的人应用白芍之后会导致腹痛、腹泻、流产,甚至出现皮肤病,还有麻疹的出现。

中药本草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功效介绍】:白芍药 (《本草经集注》) 【异名】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 【植物形态】芍药(《诗经》),又名:离草(《韩诗》内传),余容、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可离(崔豹《古今注》),犁食、鋋(《别录》),没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异录》),将离(《纲目》)。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 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 茎直立,光滑无毛。 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 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 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 花期5~7月。 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 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 气无,味微苦而酸。 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 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昆亦大。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 目前药材,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 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 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 叶含鞣质。 【药理作用】有抗菌作用。 【炮制】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 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 (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性味】苦酸,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 岐伯:咸。 李氏:小寒。 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②《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功用主治-白芍的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 恶石斛、芒消。 畏消石、鳖甲、小蓟。 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③《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④《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选方】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 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 (《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 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③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 上六味,杵为散。 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④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芍药汤) ⑤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 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 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 (《广利方》) ⑦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 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 初三服,渐加。 (《广利方》) ⑧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 为末,白汤点服。 (《岁时广记》) ⑨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 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 每服三合,日三服。

白芍药其根入药。于白露至秋分节刨收。选晴天将芍根全部刨出,切除芽头,洗净泥土,按粗细分别用沸水煮透为度(严格掌握火候),添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一般掌握芍根无白心为好。火大分量减轻,火小炸心切不成片。捞出后放冷水中稍浸,取出,用磁疗片或竹刀轻轻刮去外皮,随即晾晒。晾晒过程中,晒半天用麻袋或席子盖半天,俗称发汗。不经发汗的白芍外干内湿,不仅不易干透,而且抽沟,粗糙,色泽不鲜艳,影响质量。 白芍是常用家种大宗药材,需求量巨大,产地集中,生长周期长,需求刚性,较容易存放,不仅是众多药商长期追逐的对象,也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户乐于参与的品种。白芍不是特效药材,是很多方剂不可缺少的配伍。饮片用量也最为普遍,有一个庞大的饮片加工大军,饮片年需要量也在4000吨左右。白芍7月份便可以采挖,产季甚至可以延长到初冬。生长周期为4-6年,也可继续延长。4年生可产干品500公斤,而六年生可达1吨左右。白芍在当地生产技术成熟,头两年可以套种其它农作物,对气候、土壤适应性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因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一般认为白芍的年需要量在1万吨之上。由于13年产新不多,2013年5月份华佗镇小奈集首批黑根鲜货已经开始产出,提前上演了“下地”抢货。药商13年的合同计划量大概2800吨,但产地货源出现严重不足。没有合理的开采和开发导致了这一现象。影响白芍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行情,白芍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高价和低价,有明显的周期性,高价期也曾把生产蔓延到很多地区,但常常因行情而迅速消亡,唯独亳州保持绝对的优势和规模。亳州是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很多白芍农也同时是药商,他们传统种植习惯强,对行情变化的意识强,抗风险、抗低价能力强, 信息来源快而广,经营户众多……所以,亳州白芍货量“水深难测”。大批量投资运作,要研究好“亳州人”!97年浙江人炒白芍全军覆没,2009、2010年大户、散户入手亳州白芍的人员、资金众多,造成行情暴升,但最终做赢亳州,还需要用时间来验证。规格质量:白芍分级较明确,黑白芍规格较少。产地代表:亳州涡河两岸是白芍的主要生长地,华佗镇小奈集为亳州最大的产地,黑根集散地,十九里镇是最大的第一集散地。关键词:低价、人为。 药材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其根粗厚壮实,是传统的中药材。白芍性寒凉,味苦酸,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等病症,还能补气益血,美白祛斑。化学成分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尚含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药性功效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医用机理1.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 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3.白芍含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药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鞣质(Gal- lotannin)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4.抗炎作用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下降,并可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恢复正常。提示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地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5.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白芍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每天给小鼠饲以50%的白芍水煎剂0.8ml/只,连续5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每天用白芍总甙40mg/kg给小鼠灌胃,亦能促进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证明:白芍总甙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白芍总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由于白细胞介素-1在免疫调节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白芍总甙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及防治关节炎的机制之一。亦有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B4呈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100mg/L的抑制作用与相同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氟灭酸相当, 但作用较缓慢。其50%抑制率为0.66mg/L;所以,白芍总甙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影响白三烯B4的产生有关。宜食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忌食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采集方法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药材成品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l量亦大。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炮制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药材成分药理作用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机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所引起的收缩;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反应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芍药的浸膏能拮抗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的小鼠也有解热作用。对大鼠实验性后足跖浮肿有抗炎作用;芍药甙在试管内或静脉注射时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芍药甙对由于紧张剌激而诱发的大鼠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芍的四大医疗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护肝作用。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3、解痉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4、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流传比较广泛的中医美容方法,可能要数明代(16世纪)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的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该方剂从调和气、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