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论文

发布时间: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论文

1. 英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6.102. 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研究综述,《外语教学》,2006.43. 总体态度、反馈类型和纠错种类—对大学英语教师作文书面反馈的探讨,《国外外语教学》,2006.94. Mother Tongue i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A case of one school, Journal of Asian TEFL 2005.125. Cognitive Strategies Adopted by Chinese Students while Writing in English.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05.76. 英语写作认知心理模式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5.97. 外语教学体系中的关系重构,《外语教学》,2004.18. 助跑器?绊脚石?-一次有关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现代外语》,2003.9(获山东省社科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9. Students’ Needs and Teachers’ Dilemmas: A case of one university,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3.610. 语言测试中信度计算的三种理论模式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第一)11. 全球一体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山东大学学报》,2003.712. 外语教学法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再思考,《山东外语教学》, 2003.913. Typological Error Analysis on Interlangauge Data,《中国英语教学》, 2003.9(第三)14. 教学翻译与英语教学,《山东大学学报》, 2002.5(第一)15. 英语教师的困惑―兼谈大纲与需要之间的差距,《山东教育科研》, 2001.616. 汉英翻译中的语言盲区,《山东外语教学》,1998.917. 重新认识阅读练习的重要性,《山东外语教学》, 1997.,获①山东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②山东大学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8. 新概念英语某些翻译质疑, 《山东高教自学考试》, 1996. 1219. 95考研作文分析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山东大学学报》, 1995.82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问题,《山东高教自学考试》, 1991, 321. 英汉翻译中的段落翻译, 《山东高教自学考试》, 1990.10(以下为国际会议论文)22. The effect of proficiency on the writing processe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The 4th World Congress of AILA(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 2005, 7, Madison, 美国。23. Linguistic Proficiency and the Adoption of Writ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Writing Process, The 2nd Asian TEF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4,11,Soel, 韩国。24. What Students’ Writing Processes Tell: Towards a model of 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第四届中国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2004,5,北京。25. Writ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English Proficiency,AAAL Annual Conference(美国应用语言学大会), 2004, 5, Portland, 美国。26. How do NS Teachers Respond to Students’ Writing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rtiary/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04, 5.香港。27. The Effects of Proficiency on the Writing Processe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The 39th RELC International Seminar, 2004, 4, 新加坡。28. Cognitive Strategies Adopted in Writing Processes by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nglish Levels,(评为优秀论文), 第一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2004,3, 上海。29. Mother tongu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evil? A good?,The 7th Conference on English in Southeast Asia,2002, 12, 香港。30.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第三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2002,5,北京。31. What do students really needs--A Chinese case study(获山东省第三届中外教师外语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第三届优秀外语教学成果研讨会,2001,3,青岛。(第二) 1. An Introduction to Academic Writing (《大学英文写作》)(合著),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0。2. From Ideas to Text: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writing processes(《英语写作认知心理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63.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Writing Processe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Subprocesses, Strategies and the Role of the Mother Tongue. Ph.D. Dissert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6.4.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仿真题精解》,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主编, 2000。5.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 山东大学出版社,参编,1999,2001,2004。6. 《大学英语同步自测》,山东大学出版社,参编,1997。7. 《大学英语多功能辞典》,山东科技出版社,参编,1997。8. 《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大纲词汇详解》,山东大学出版社,主编,1996。9. 《大学英语泛读自学指南》,山东大学出版社,主编,1996。10. 《英汉小词典》,山东科技出版社,参编,1996。

这个很慢的,肯定是毕业之后,因为在毕业答辩后要评出学院优秀,然后报送学校评出学校优秀,最后报送省评出山东省优秀,所以,需要在每年的10--12月份才能出最终结果如果是急用这个荣誉的话,那么不好意思了。。。。

山东省优秀研究生论文2020

陶汉华个人简历 陶汉华 男 1951年1月生 汉族 山东省莱芜市人 中共党员 1976年12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留任中医内科教研室。1985年12月在本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2年7月晋升副教授,并任金匮教研室任副主任。1997年10月晋升教授 ,任金匮教研室主任。1995年5月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6月被浙江中医学院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中医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曾发表学术论文“眩晕证治概要”、“鳖甲煎丸 方义新解与临床应用”、“百合病与散发性脑炎”、“补肾方的临床应用体会”等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主要有《中医病因病机学》、《刘献琳学术经验辑要》、《金匮要略选释》、《中医内科临证诊疗技巧》等。主持研究科研课题“酸甘焦苦合化法防治病毒性肝炎临床与实验研究”1999年获山东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肾阳虚动物模型及其基因表达研究”与省中医管理局课题两项。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中医,1997年被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十大优秀教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学会会员、山东省高校书法家协会理事。 名师心得 要学好中医,作一名优秀的中医师或中医教师,首先要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要广泛学习、涉猎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知识,这样才能对中医理论和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其次,要坚持临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源于临床,学习中医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临床服务,只有多临床,细心体会,才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尤其作为一名中医教师,只有深厚的临床功底,才能讲好和讲活中医课程。三要学习和吸收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中西医要各取所长,尤其要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取现代医学诊断之长,扬中医治疗之优势。四是要注意道德修养,从医之道,必有慈善之心,要有人道主义,同情和怜悯患者,精诚所致,大医方成。五是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医海无涯,学无止境。随着自然界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疾病也不断的发生变异,因此在学好原有理论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促使医学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名师寄语 医者,神圣之事业。拯救病人之生命,解除患者之痛苦,是为仁心仁术。当为病人解除痛苦,病人高兴称谢之时,方能感觉自己身心愉悦和自身的社会价值。一般学生,从高中数理化王国,一下转而学医,尤其学中医,开始多无兴趣,于是上课听不进去,越听越烦,越学越不想学,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及至后来,干脆破罐破摔,老师真为其痛心也。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也许这些同学考大学所报志愿非也,属调剂而录取,但既来之,则安之, 沉下心来学好医,将来一定自身受益、家庭受益,又惠及社会也。同学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名师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苦作舟。厚德载物,博学笃志。 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医海无涯,学无止境。 医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吴修符1、 个人简历 吴修符,女,55岁,教授。中华中医学会会员,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仲景学说学会委员,山东省科学技术评审成员,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人从事伤寒论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工作30余年,担任专科、本科、成教、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授课工作,并出国交流授课。承担中医内科、方剂、温病等学科的授课,并在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写国家级、校级教材及各种专著16余部。主持校级教学科研课题6项。1996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997年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于2004年受到学校表彰;2000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单项优秀奖;2003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获校级优秀课程;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副主编的《伤寒论》获得优秀教材奖;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单项优秀奖;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本科教学优秀教师;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获教学优秀奖。所制作的伤寒论方证多媒体课件获2004年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位);伤寒论讲义获2004年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位)。 本人所讲授的《伤寒论》课程2003年获得优秀课程奖,2004年获得优秀教材奖,2005年被评为校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省精品课程。 擅长用经方治疗外感发热、咳喘、咽痛、鼻炎等,尤其擅长治疗内科消化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结肠炎,胆囊炎等。对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也有较好的临床经验。 2、名师心得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教会学生基本概念、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方面,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在课程时间安排上要科学。因为《伤寒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学生还没有经过临床,故教学刚开始要慢,给学生充足时间领悟进而掌握,当学生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掌握《伤寒论》的学习方法时,课程自然要加快。二是开展讨论课,启发学生用逻辑推理方法学习中医。逻辑推理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对中医学习也同样重要。三是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针对病案,学会分析,发散思维有所创新,不要局限于课本,要会利用学到的基础知识来研讨《伤寒论》中的方证,并初步学会六经辨证论治法,为临床实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科生就是要掌握基本知识,属应用性人才;研究生是别人给你一个难题,你来研究解决;博士生是要给自己找难题,然后自己解决。 3、名师寄语 学生首先要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既然选择了医学,就要热爱她;其次要讲究学习方法,笔记和教材要综合利用,学会学习;三是要勤奋,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高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要广——中医、西医、现代研究都要懂;专业知识要精——多做研究,写读书笔记;动手能力要强——现代科技工具都要会操作;综合能力要高——包括思想品质、社交能力及工作能力等。 4、名师名言 作为一名教师当严谨治学、孜孜以求、勤奋务实、不尚浮华、学高身正。 作为一名医生当求经典之学不遗余力,用经典之方精益求精、修德行仁。 5、名师先进事迹 一、精通业务,爱岗敬业 近10年来,由于扩招等因素,每年担任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在600学时左右,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但认真讲好每一节课,不断努力再努力地备课,加强学习,在讲课中不断提出问题,开拓新思路,把中医的研究方法、临床医案渗透到授课全过程,受到专家、学生的好评。近几年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传统、古板的经典课变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经典课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从教学桥及校科技文化节的论文,以及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情况可充分证明。 从教30年,在三尺讲台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管家事多重,或身有病痛,总是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99年由于各种原因,教研室只剩2名老师,担任不同层次10个班的教学,任务繁重。在领导的协助下,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工作。03年,学校开始迎评,带领全体教研室的老师努力健全教研室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不同层次的7个教学大纲。主编并新出版了《伤寒论》现用教材三版、四版。本人2000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单项优秀奖;2003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获校级优秀课程;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副主编的《伤寒论》获得优秀教材奖;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单项优秀奖;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本科教学优秀教师;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获教学优秀奖。本学科先后被评为重点学科,《伤寒论》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现用自编教材《伤寒论》被评为教学一等奖,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为教学二等奖。 二、努力拼搏,科研丰硕 虽然年龄较大,但尽力与现代科技手段接轨,近几年先后完成校级科研项目4项,在研3项。完成的项目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获校科技奖一等奖一项,校科技奖二等奖一项。 研究生教学过程完成了小柴胡汤类方5项试验研究,并发表该项研究论文2篇。近几年继续研究《伤寒论》辨证中气化学说的应用。 自制了《伤寒论》方证研究多媒体课件、伤寒论教学课件、试题题库课件、实验研究法设想等软件,补充了本学科教学手段,丰富了《伤寒论》教学内容。参编了全国十五、十一五《伤寒论》规划教材,《案例式伤寒论》教学教材,均已出版应用,主校了《阴证略例》,副主编了自编教材《伤寒论讲义》三版、四版,均已出版应用。目前在研课题五项。 三、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育的头等大事,是教师的天职,除了能在教学工作中把育人融合贯通,更重要的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担任了本86、少86、94级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业余休息时间,除了配合辅导员搞大活动外,还给学生增开了许多有益活动(晚会,美术,知识竞赛,请名教授讲座等),在学生苦恼、郁闷、失意时,及考研、工作等关键时刻,与学生谈心,探望生病的同学,和同学交心,这一切都给了学生极大鼓舞,让很大一部分同学振作起来,愉快的投入到学习、工作岗位。学生在留言中写到“你是学生最值得尊敬的老师”、“你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这是真心话”、“您深深地关切,使我从心底感觉到师生之情是那么无瑕和真挚”、“我们的班主任,您对我们无私的教诲和帮助,我将长记一生”。看着他们今天都成为中医界的栋梁,深知一个教师的天职意义何在。 从建立本导制后,每年都带本科生3人,现共带有13名本科生,加上13名研究生,深感责任之重,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这些学生都是学习尖子,但他们也有烦恼,也有生活的困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所指导的本科生先后在校文化科技节中获多项奖项,并且全部以优异成绩考取全国知名中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所指导的研究生中有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研究生”称号,3人考取全国知名中医院校的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有四篇获优秀论文,其余毕业研究生在教学或临床岗位上均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从各大医院传回他们骄人的工作成绩,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无私奉献的幸福。本人也被评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姜建国 姜建国 ,男, 1953 年 4 月出生。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学健康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伤寒论》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研究。 研究分三个方面: 《伤寒论》辨证思维特征研究; 外感病(内热外感)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仲景方药对肝炎(乙肝)的辨证论治研究。 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学研究(六经辨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 中医全科医学重点专业建设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 透表汤治疗内热体质感冒的临床疗效评价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 中医药在社区医疗实践中的作用研究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 已发表研究论文 80 余篇,主编著作(教材) 12 部,参编著作 12 部。

物理工程学院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15个,已经形成了专业学位点较为齐全、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兼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拥有强大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3人,教育硕士导师11人。能够开设高水平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及专题讲座,有丰富的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成功经验。指导教师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经费充足。学院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环境和条件,具有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其中超净真空镀膜室、电子束蒸发镀膜、飞行时间质谱谱仪、分子束外延、计算机集群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的设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图书资料丰富,订阅了Scicence,Nature,Physical Review系列,Applied Physics Letters,物理学报、理论物理通讯、中国物理快报等30余种中外文期刊;购买了APS,Springer,WorldSciNet,Elsevier,万方,中国期刊网等多个学术论文、图书数据库,为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多年来,物理工程学院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共毕业硕士研究生316人,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先后有 70多人考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共有在站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12人。研究生已成为学院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近5年来,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一些发表在美国Physical Review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有2篇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1项,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一、二等奖共7项。学院积极支持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加大了与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力度。近年来,我们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郝柏林、孙义燧、吴培亨、葛墨林、薛其坤、高洁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工作。学院的研究生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和人员日益健全,各培养环节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光学 分子反应动力学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偏振光学与偏光器件 固体发光与光谱分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光学 量子光学偏振光学与器件光电技术与应用 理论物理 量子信息理论粒子物理理论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物理教育研究 物理电子学 纳米薄膜材料与功能元件分子光谱学与环境光谱学光子学与激光技术 原子与分子物理 分子反应动力学原子分子团簇结构与性质激光与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 电路与系统 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无线通信光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 凝聚态物理 相变与临界现象低维与强关联系统凝聚态光电性质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教育硕士 学科教学(物理)、科学与技术教育 工程硕士 电子与通信工程 科学研究与重点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学研究和重点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现有理论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和光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拥有山东省激光偏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激光偏光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信息功能材料与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队伍与研究方向物理工程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学校“161”人才二层次7人,三层次4人。科学研究覆盖了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学科专业,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在偏振光学与器件、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粒子物理理论、分子结构与激光技术、通信原理与技术和物理教学研究等方向,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科学研究2006年以来,物理工程学院科承担了多项重要研究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青年基金项目7项,理论物理专款项目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2项,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与企业单位合作项目5项。科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在Physical Review, Journal of Physics B,Physica A/C和物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70余篇,发表在SCI二区的论文18篇。取得了多项标志性研究成果,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开发与应用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并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大都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研制的三类偏光器件(激光偏光器件和偏光分束器件、延迟器件和退偏器件)产品达33个系列品种700多种规格,并已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商品化,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当前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产品的品种之多和规格之全完全可以与国际市场该领域的产品相媲美,并完全替代了进口,几乎承担了我国高科技发展所需要激光偏光器件的全部供应任务,并部分出口。为国家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和光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术交流学院注重与海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与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物性科学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进行合作研究,经常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8年、2009年和2011年3次成功举办了五省光学学术年会。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纠缠与量子操控国际研讨会和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科研条件学院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平台,现有HPC高性能计算集群1套和计算工作站1台,拥有国际先进的分子束外延、飞秒激光系统、椭圆偏振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一批先进科研设备,总价值达2500余万元,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图书资料丰富,购买了APS(美国物理学会)、ACS(美国化学学会)、Elsevier(欧洲)、OSA(美国激光学会)、Springer(电子期刊)和中国知网全文期刊、超星图书馆等多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订阅了物理学报、理论物理通讯、中国物理快报等30余种中文期刊,能够满足科研的需要。重点学科理论物理重点学科我校理论物理学科已经具有三十多年的历史,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九五”和“十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2011年再次被确定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统计物理、量子信息理论、粒子物理理论、凝聚态理论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统计物理研究相变与临界现象、冷原子系统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复杂网络动力学等;量子信息理论研究腔量子电动力学、量子纠缠态、量子通信和光子晶体等;粒子物理理论方向研究高能反应强子产生过程中的强子化机制等问题;凝聚态理论方向研究低维强关联系统和团簇的结构与性质等;分子反应动力学方向研究分子碰撞动力学和功能材料理论等。光学特色重点学科光学学科是我校具有重要特色的学科之一,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被确定为“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十二五”期间,该学科点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偏振光学与器件、分子结构与激光技术、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冷原子系统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研究领域。重点实验室激光偏光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偏光技术与器件的研究是为我校赢得国内外盛誉的研究领域之一。我院偏光器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成为原国家科委惟一定点的激光偏光技术与偏光器件科研生产基地,1995年又被山东省批准建成了《山东省激光偏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九五”、“十五”期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重点实验室,“十一五”和“十二五”被列为全省12个集中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在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集中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以来,围绕偏光器件和偏光技术这一优势研究,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拓展和调整,强化和保持偏光技术和器件的特色研究,在光信息技术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加强。实验室目前具有偏光技术与器件、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技术、信息功能材料、激光技术和分子光谱等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与光电技术实验室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是学校“十五”和“十一五”校级重点实验室,201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方向特色鲜明,长期以来形成了4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稳定的研究方向。量子电路理论与量子通信方向瞄准量子通信的前沿热点问题,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半导体材料与新型器件方向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型光电子器件,包括宽带隙ZnO半导体材料和量子点激光器等。晶体材料特性与应用注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建有科研生产基地;分子结构与激光技术方向围绕国家重点资助的研究领域开展工作,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2016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曲阜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50万余人,广大毕业生以“基础厚实、作风朴实、业务扎实”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第一至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与北大、复旦、南开等高校为连续获得一等奖的高校;在全国第三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我校一级甲等通过率在试点单位中名列第一;原创舞蹈作品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银奖;2014至2018年获得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五连冠。在国家、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累计2000项,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高达85%,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5个百分点;法学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42%;连续九年入选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重点大学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6年04月自考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88.3KB 2016年10月自考04436康复护理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78.36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一、曲阜师范大学在哪里 曲阜师范大学地址在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曲阜校区、山东省日照市烟台北路80号日照校区,该校是198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 二、曲阜师范大学介绍 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曲阜,开启了兴办本科教育的历程。1970年9月至1974年4月,与 山东大学 文科合并成为新的 山东大学 。1974年4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198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1982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建设日照校区。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入选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教育部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高校。2018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强、山东省首届文明校园。建校64年来,积淀形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曲阜和日照两个校区、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善、办学条件优良、教学科研具有相当实力、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拥有ESI世界前1%学科3个(工程学、化学、数学),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工程学、数学、中国史、化学、中国语言文学),15个学科入选软科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居全国第107位,其中教育学学科位居全国前10%,在上榜高校中居第15位。设有博士一级学科11个(涵盖7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一级学科25个(涵盖16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本科专业87个,形成了涵盖文、理、工、法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建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18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智库,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政府在我校设有6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构筑了充满活力的学术创新平台。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贯通培养,远程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相互衔接的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工2289人,其中教授277人,副教授603人;拥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督学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1人(含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9人,省智库高端人才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7人,全国模范教师5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5人,凝聚了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学校占地面积2532.18亩,固定资产总值15.6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亿元,图书馆藏书416万册;公开出版《齐鲁学刊》(第二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数学杂志》和《现代语文》等学术刊物。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50万余人,广大毕业生以“基础厚实、作风朴实、业务扎实”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第一至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与北大、复旦、南开等高校为连续获得一等奖的高校;在全国第三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我校一级甲等通过率在试点单位中名列第一;舞蹈作品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银奖;2014至2018年获得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五连冠。在国家、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累计2000项,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高达85%,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5个百分点;法学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42%;连续九年入选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取得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成果。建校初期的“公社数学”曾受到毛主席的赞扬,离子交换法制备碳酸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在应用数学、激光偏光、电气信息、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地规划、物理化学、孔子儒学、教育科学、体育科学等学科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十三五”以来,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194项,省部级项目35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100项。特别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连续9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其中2018年获批一等奖5项,居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列全省高校前三位,近两年立项数跻身地方师范大学前10位;2014年、2015年、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学校自然指数大幅跃升,从2015年的1.21增长到2018年的12.66,排名全国82位。据自然指数2018新星榜统计,曲阜师范大学与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 复旦大学 并列为“具有极强号召力的高校”,因为这四所高校的科研质量有着前所未有的提高。 学校秉承中国实学传统,切实履行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从上世纪50年代的“土蒸馏釜”到70年代的“跳流鼻坎”最优解,到80年代的“长清模式”、90年代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对经济社会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我校运筹所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在支援成昆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197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西经济隆起带建设,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先后与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共建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联合 山东大学 等五所“985”高校组建“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北师大出版集团合作成立华东分社,与浪潮集团、山东省教科院、山东省教育信息中心、济宁市高新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日照市合作成立“日照旅游发展研究院”。 学校注重依托孔子故里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坚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文化育人,积淀形成了人文特色鲜明的优良教风学风校风。在孔子及儒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以孔子儒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门史(思想史)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建有山东唯一的省级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首家国学院、山东省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承担山东省省属高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获批2018年度山东省属高校唯一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尚书》学研究”。在加拿大、韩国设立了孔子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高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学术方针,以广阔的胸襟,开放的眼界,广泛吸纳多元文明成果,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63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12个省部设置(所、中心、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重点实验室(4个) 结构工程实验室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中心(5个) 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城市及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绿色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1个) 结构工程实验室 “十二五”期间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山东建筑大学“十二五”期间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序号 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类 别 审批部门 审批时间 审批文号 1 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 省级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科字〔2011〕8号 2 道路与交通工程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科字〔2011〕8号 3 机械工程创新技术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科字〔2011〕8号 4 给水排水综合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科字〔2011〕8号 2009年年末由刁乃仁、方肇洪、于明志和曲云霞等四位教授参与完成、校长王崇杰教授主持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的鹿晓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计算结构力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研究,由他主持完成的“等壁厚弯管塑性成型理论及工艺工装设备”研究项目,应用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理论依据的工艺参数设计新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工艺参数CAD软件系统。该成果先后在吉林化建公司、大连全州石化管件厂等单位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鑫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完成了国内最大建筑物平移、建筑物原地旋转平移、古建筑保护平移等工程项目。特别是“临沂市国家安全局办公楼整体平移”工程更是创造了国内三个第一,即“高度(35米)最高、路径(171米)最长、速度(3米/小时)最快”。方肇洪教授在地热换热器传热理论方面的创新成果,发表在《国际传热传质》、《国际暖通空调制冷》和《国际热科学》杂志;2001年在国内率先建成了“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研究开发的地热换热器设计软件、地源热泵系统管件和配件。学校节能研究所与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2005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建筑节能科技示范工程”。学校累计承担国家级(含教育部)科研项目5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8项,获国家级(含教育部)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9项,有22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其中6项为国家发明专利),335篇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还先后出版专著、教材327部,年均科研经费达到了3177.59万元。自2009-2014年,学校拥有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省级优秀实验教学成果及实验技术奖19项,并有在校学生的科技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亿余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35篇,出版专著教材540部,获得国家专利180项。(数据截止到2013年12月底) 截至2014年,学校有教职工2870人,其中专任教师132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6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314人。拥有双聘院士5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人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3人,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海外“泰山学者”特聘专家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3人,2个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双聘院士高洁、孙铁珩、李佩成、江亿、吴志强 国家级教学名师崔艳秋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杨洪兴、张杰、李国强、王崇杰 截止2013年12月,资料来源官网 截至2014年,学校设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22个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3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并具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2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学科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并被确定为“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十二五”期间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建筑大学“十二五”期间省级重点学科一览表序号 省级重点学科 类 别 审批部门 审批时间 审批文号 1 城乡规划学 省级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2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3 结构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4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5 材料加工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6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7 机械电子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8 管理科学与工程(建设领域) 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06月 鲁教研字〔2011〕4号 9 设计艺术学 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文化厅 2011年06月2011年11月 鲁教研字〔2011〕4号鲁文教〔2011〕12号 博士点:建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管理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暖通工程方向)、动力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学院:风景园林学、林学、美术学、设计学机电工程学院: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商学院: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院:物理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程力学研究所: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教改试点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6个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自2009-2014年,学生在“挑战杯”、数模、电子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40余项。在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9项。在由各专业学会举办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金奖4项。 国家级精品课程序号年度院部课程名称负责人1 2006建筑城规学院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刘 甦 2 2007建筑城规学院房屋建筑学崔艳秋 3 2009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综合设计周长积 省级精品课程序号年度院部课程名称负责人备注 12004 热能工程学院传热学方肈洪2004年校级22004 理学院高等数学李秀珍2004年校级32005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原理张明勤2004年校级42005 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傅日荣2004年校级52007 管理工程学院工程估价陈起俊2005年校级62008 热能工程学院空气调节曲云霞2005年校级72008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技术基础王树昆2005年校级82009 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原理周学军2009年校级92009 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项目管理徐友全2009年校级102011 土木工程学院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孔 军2011年校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联合程112011 土木工程学院土力学孔 军2010年校级 122011 土木工程学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田洪水2011年校级 132011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地质学陈启辉2011年校级 142011 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管理邢莉燕2011年校级 工程造价与管理类联合程152011 管理工程学院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李永福2011年校级 162011 管理工程学院管理信息系统邓晓红2005年校级 172011 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设计张建华2007年校级 建筑设计及技术联合课程182011 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设计理论与方法崔艳秋2011年校级 19201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许 斌2007年校级,2010年省级筹建 202012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供配电张桂青2012年校级建筑电气技术联合课程 212012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筑设备自动化段培永2012年校级222012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照明工程谢秀颖2009年校级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序号年度院部课程名称负责人备注1 2010商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姜阵剑首批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序号年度院部课程名称负责人备注1 2012建筑城规学院房屋建筑学崔艳秋第二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 2013建筑城规学院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仝 晖第三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 2013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综合设计陈华新第三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省级教改试点课程(3门) 《工程估价》、《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环境艺术综合设计》 省级教改试点专业(1门) 土木工程专业 社会评价 截至2014年,学校先后12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全省首次就业工作评估作为全省示范性单位被评为优秀。2012年学校成为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共10所)高校。 为左侧穿杆,按尺寸分为1号(2.88米×1.92米)、2号(2.4米×1.6米)、3号(1.9米×1.2米)、4号(1.2米×0.96米)、5号(0.96米×0.64米)。校旗配色方案及元素分布参照右图 “厚德”,犹言大德,高尚的道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唐·孔颖达疏:“君子用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后用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博学”意为拥有广博的知识;“筑基建业”取自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打好基础,建筑物才能稳定坚固的因果关系,借喻人才培养也要打好基础,注重人文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才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建功立业。“厚德博学”就是“筑基”,有了“厚德博学”,才能“建业”。此条校训是对广大建大学子为学、为人、立世、创业的鞭策和激励。

目前,环境学院在校生1652人。学生培养密切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突出工程特点为办学特色,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2003年、2004年、2005年有70 %以上的同学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2003、2004年连续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同时学院重视学生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实际训练,五年来共有20名学生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8名教师荣获院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近三年来培养本科毕业生643名,其中161人相继考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攻读硕士学位,考研率占毕业生比例的25%左右。市政工程学科自2002年首次招收研究生以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62名(其中已有6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分别参与了“纳滤-优质饮用水净化技术”等多个项目的科研工作,共发表论文20余篇。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简称“山建大”,是由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一所省重点大学,山建大最早始建于1956年的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大学,是国家城市建设部最早建立的10所土建类大学之一。至今已有62年的建校历史。同时山建大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高等院校之一。1、分数排名方面以2016年为参考年限,山建大在2016年是在第一批次进行招生计划,可以说山建大是一所一本大学.在2016年山建大的理科最低分数线是537,一批省控线也是537分。也就是说山东过了一本线基本上可以进。排名方面,山建大2016年全国排名是第324名,省内排名第16名。2、学科专业方面山建大目前有58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土木、电气自动化、环设、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入选省一流学科。土木、建筑环境、城规、给排水同样入选省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工程造价、计算机、工业设计、材料、能动等11个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入选省应用型人才支持计划名单。总的来说山建大是一所以工科为发展特色的院校,当然也会有文、理、法、农等这些非建筑类的专业。如果是选择建筑的类专业,山建大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些文科专业山建大还是比较一般的,可以选择一些文科优势更好的大学。

2019年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

浅谈知识经济下的现代行政管理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生存。知识经济要求行政管理也必须是创新性的活动,同时,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要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行政人员就要不断地重新学习和更新知识结构。 【关键词】知识经济 现代行政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 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在其所著《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我看来,从杜拉克的这一观点出发,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策划设计、咨询顾问等行业,这种“合伙人”关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人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智慧家”将要与“资本家”平起平坐的时代;智慧家拥有过人的经营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开发智慧,其大脑无异于一座金矿。在国内特别是深圳的一些企业如华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义”的旗号,即把知识转化为认股权、股利和红利。在股权安排上,让最有才能的人拥有重要股权。 另外,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而变。根据杜拉克所说,由知识型工作者组成的现代组织,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团队式的、平等的关系。管理者在这种团队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励。知识型工作者不像传统的工人那样受到机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监督。相反,机器在知识型工作者手里能产出什么产品,以及产出什么质量、什么档次的产品,几乎完全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离开知识型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机器就是一堆废铁。知识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种生产工具即知识,因而比传统的劳动者拥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容易替补。知识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他离开公司,受损失的不是个人,而是公司自己。因为知识型工作者往往是组织中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否则他就是无用的。组织付给员工工资并不能得到他们的忠心,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其价值得到实现。对于知识型工作者的劳动,既不好实行计时管理,又不好实行计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职“购买”,又不能仅用“哥们意气”去笼络;既要给他们提供比较优越、宽松的工作空间,使他们能不受打扰地、自由地从事创造性劳动;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导,因为即使他们确实整日都在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没有正确引导,没有良好情绪,也难以激发灵感。由此可见,“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实在是一门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就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那么,管理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最主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当代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紧跟当今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行政管理还要实现网络信息化,也就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要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端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党政论坛,2000,9:29-31. [2]李洪仁.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2,1:40-42. [3]周德民.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60-162. [4]陈俊生.加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J].领导科学,2002,2:4-5. [5]邓泽宏,何煦,郑丹.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适应WTO规则[J].对外经贸实务,2002,3:34-36. [6]刘晓红,徐杨,张霞.企业人力资源新概念及管理策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9. [7]周朝奋.当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商业研究,2000,9.

2013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的,我有的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有。叶哲,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他的本科毕业论文以满分的成绩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被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