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考查化学史。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答案选C。查看原帖>>
它是由阿伏伽德罗发现而得名,但是是由约翰·约瑟夫·洛施米特测定出来的。
德莫克利特认为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小球。 形形色色的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行星结构模型|中性模型|实心带电球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阳系模型|玻尔模型| 从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J.John Dalton ,1766~1844)(右图)创立原子学说以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 从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发现阴极射线以后,克鲁克斯、赫兹、勒纳、汤姆逊等一大批人科学家研究了阴极射线,历时二十余年。最终,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发现了电子的存在(请浏览科技园地“神秘的绿色荧光”)。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不带电的,既然从原子中能跑出比它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电子来,这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也说明原子里还存在带正电的东西,它们应和电子所带的负电中和,使原子呈中性。 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 电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 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 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 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一大堆新问题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 行星结构原子模型 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左图)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 中性原子模型 1902年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Philipp Edward Anton Lenard,1862—1947)(右图)提出了中性微粒动力子模型。勒纳德早期的观察表明,阴极射线能通过真空管内铝窗而至管外。根据这种观察,他在1903年以吸收的实验证明高速的阴极射线能通过数千个原子。按照当时盛行的半唯物主义者的看法,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无所有的空间,而刚性物质大约仅为其全部的10-9(即十万万分之一)。勒纳德设想“刚性物质”是散处于原子内部空间里的若干阳电和阴电的合成体。 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开尔文(Lord Kelvin,1824~1907 )(左图)原名W.汤姆孙(William Thomson),由于装设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政府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并于1892年晋升为开尔文勋爵,开始用开尔文这个名字。开尔文研究范围广泛,在热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光学、地球物理、数学、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一生发表论文多达600余篇,取得70种发明专利,他在当时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名望。开尔文1902年提出了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就是把原子看成是均匀带正电的球体,里面埋藏着带负电的电子,正常状态下处于静电平衡。这个模型后由J.J.汤姆孙加以发展,后来通称汤姆孙原子模型。 葡萄干蛋糕模型 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右图)继续进行更有系统的研究,尝试来描绘原子结构。汤姆逊以为原子含有一个均匀的阳电球,若干阴性电子在这个球体内运行。他按照迈耶尔(Alfred Mayer)关于浮置磁体平衡的研究证明,如果电子的数目不超过某一限度,则这些运行的电子所成的一个环必能稳定。如果电子的数目超过这一限度,则将列成两环,如此类捱以至多环。这样,电子的增多就造成了结构上呈周期的相似性,而门得列耶夫周期表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重复再现,或许也可得着解释了。 汤姆逊提出的这个模型,电子分布在球体中很有点像葡萄干点缀在一块蛋糕里,很多人把汤姆逊的原子模型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它不仅能解释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怎样分布的,而且还能解释阴极射线现象和金属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电子的现象。而且根据这个模型还能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约10-8厘米,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正由于汤姆逊模型能解释当时很多的实验事实,所以很容易被许多物理学家所接受。 土星模型 日本物理学家长冈半太郎(Nagaoka Hantaro,1865-1950)1903年12月5日在东京数学物理学会上口头发表,并于1904年分别在日、英、德的杂志上刊登了《说明线状和带状光谱及放射性现象的原子内的电子运动》的论文。他批评了汤姆生的模型,认为正负电不能相互渗透,提出一种他称之为“土星模型”的结构——即围绕带正电的核心有电子环转动的原子模型。一个大质量的带正电的球,外围有一圈等间隔分布着的电子以同样的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电子的径向振动发射线光谱,垂直于环面的振动则发射带光谱,环上的电子飞出是β射线,中心球的正电粒子飞出是α射线。 这个土星式模型对他后来建立原子有核模型很有影响。1905年他从α粒子的电荷质量比值的测量等实验结果分析,α粒子就是氦离子。 1908年,瑞士科学家里兹(Leeds)提出磁原子模型。 他们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解释当时的一些实验事实,但不能解释以后出现的很多新的实验结果,所以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数年后,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被自己的学生卢瑟福推翻了。 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1895年来到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跟随汤姆逊学习,成为汤姆逊第一位来自海外的研究生。卢瑟福好学勤奋,在汤姆逊的指导下,卢瑟福在做他的第一个实验——放射性吸收实验时发现了α射线。 卢瑟福设计的巧妙的实验,他把铀、镭等放射性元素放在一个铅制的容器里,在铅容器上只留一个小孔。由于铅能挡住放射线,所以只有一小部分射线从小孔中射出来,成一束很窄的放射线。卢瑟福在放射线束附近放了一块很强的磁铁,结果发现有一种射线不受磁铁的影响,保持直线行进。第二种射线受磁铁的影响,偏向一边,但偏转得不厉害。第三种射线偏转得很厉害。 卢瑟福在放射线的前进方向放不同厚度的材料,观察射线被吸收的情况。第一种射线不受磁场的影响,说明它是不带电的,而且有很强的穿透力,一般的材料如纸、木片之类的东西都挡不住射线的前进,只有比较厚的铅板才可以把它完全挡住,称为γ射线。第二种射线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而偏向一边,从磁场的方向可判断出这种射线是带正电的,这种射线的穿透力很弱,只要用一张纸就可以完全挡住它。这就是卢瑟福发现的α射线。第三种射线由偏转方向断定是带负电的,性质同快速运动的电子一样,称为β射线。卢瑟福对他自己发现的α射线特别感兴趣。他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后指出,α射线是带正电的粒子流,这些粒子是氦原子的离子,即少掉两个电子的氦原子。 “计数管”是来自德国的学生汉斯·盖革(Hans Geiger,1882-1945))发明的,可用来测量肉眼看不见的带电微粒。当带电微粒穿过计数管时,计数管就发出一个电讯号,将这个电讯号连到报警器上,仪器就会发出“咔嚓”一响,指示灯也会亮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就可以用非常简单的仪器记录测量了。人们把这个仪器称为盖革计数管。藉助于盖革计数管,卢瑟福所领导的曼彻斯特实验室对α粒子性质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10年马斯登(E.Marsden,1889-1970)来到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让他用α粒子去轰击金箔,做练习实验,利用荧光屏记录那些穿过金箔的α粒子。按照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质量微小的电子分布在均匀的带正电的物质中,而α粒子是失去两个电子的氮原子,它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几千倍。当这样一颗重型炮弹轰击原子时,小小的电子是抵挡不住的。而金原子中的正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体积中,也不可能抵挡住α粒子的轰击。也就是说,α粒子将很容易地穿过金箔,即使受到一点阻挡的话,也仅仅是α粒子穿过金箔后稍微改变一下前进的方向而已。这类实验,卢瑟福和盖革已经做过多次,他们的观测结果和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符合得很好。α粒子受金原子的影响稍微改变了方向,它的散射角度极小。 马斯登(左图)和盖革又重复着这个已经做过多次的实验,奇迹出现了!他们不仅观察到了散射的α粒子,而且观察到了被金箔反射回来的α粒子。在卢瑟福晚年的一次演讲中曾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我记得两三天后,盖革非常激动地来到我这里,说:‘我们得到了一些反射回来的α粒子......’,这是我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事件。这就像你对着卷烟纸射出一颗15英寸的炮弹,却被反射回来的炮弹击中一样地不可思议。经过思考之后,我认识到这种反向散射只能是单次碰撞的结果。经过计算我看到,如果不考虑原子质量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中,那是不可能得到这个数量级的。” 卢瑟福所说的“经过思考以后”,不是思考一天、二天,而是思考了整整一、二年的时间。在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计算和深思熟虑后,他才大胆地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推翻了他的老师汤姆逊的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 卢瑟福检验了在他学生的实验中反射回来的确是α粒子后,又仔细地测量了反射回来的α粒子的总数。测量表明,在他们的实验条件下,每入射八千个α粒子就有一个α粒子被反射回来。用汤姆逊的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和带电粒子的散射理论只能解释α粒子的小角散射,但对大角度散射无法解释。多次散射可以得到大角度的散射,但计算结果表明,多次散射的几率极其微小,和上述八千个α粒子就有一个反射回来的观察结果相差太远。 汤姆逊原子模型不能解释α粒子散射,卢瑟福经过仔细的计算和比较,发现只有假设正电荷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α粒子穿过单个原子时,才有可能发生大角度的散射。也就是说,原子的正电荷必须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核内。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卢瑟福进一步计算了α散射时的一些规律,并且作了一些推论。这些推论很快就被盖革和马斯登的一系列漂亮的实验所证实。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像一个太阳系,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带负电的电子像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在这个“太阳系”,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电磁相互作用力。他解释说,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而且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这个很小的核心上。当α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心射来时,就有可能被反弹回去(左图)。这就圆满地解释了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卢瑟福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物质对α和β粒子的散射及原理结构》。 卢瑟福的理论开拓了研究原子结构的新途径,为原子科学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在当时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卢瑟福的理论遭到物理学家们的冷遇。卢瑟福原子模型存在的致命弱点是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场力无法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即无法解释电子是如何稳定地待在核外。1904年长岗半太郎提出的土星模型就是因为无法克服稳定性的困难而未获成功。因此,当卢瑟福又提出有核原子模型时,很多科学家都把它看作是一种猜想,或者是形形色色的模型中的一种而已,而忽视了卢瑟福提出模型所依据的坚实的实验基础。 卢瑟福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因而常常能够抓住本质作出科学的预见。同时,他又有十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从实验事实出发作出应该作出的结论。卢瑟福认为自己提出的模型还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他在论文的一开头就声明:“在现阶段,不必考虑所提原子的稳定性,因为显然这将取决于原子的细微结构和带电组成部分的运动。”当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说:“希望在一、二年内能对原子构造说出一些更明确的见解。” 玻尔模型 卢瑟福的理论吸引了一位来自丹麦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尼·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左图),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玻尔出生在哥本哈根的一个教授家庭,1911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1912年3-7月曾在卢瑟福的实验室进修,在这期间孕育了他的原子理论。玻尔首先把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来解决卢瑟福原子模型在稳定性方面的困难,假定原子只能通过分立的能量子来改变它的能量,即原子只能处在分立的定态之中,而且最低的定态就是原子的正常态。接着他在友人汉森的启发下从光谱线的组合定律达到定态跃迁的概念,他在1913年7、9和11月发表了长篇论文《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的三个部分。 玻尔的原子理论给出这样的原子图像: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愈远能量愈高;可能的轨道由电子的角动量必须是 h/2π的整数倍决定;当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原子才发射或吸收能量,而且发射或吸收的辐射是单频的,辐射的频率和能量之间关系由 E=hν给出。玻尔的理论成功地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线规律。 玻尔的理论大大扩展了量子论的影响,加速了量子论的发展。1915年,德国物理学家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1868-1951)把玻尔的原子理论推广到包括椭圆轨道,并考虑了电子的质量随其速度而变化的狭义相对论效应,导出光谱的精细结构同实验相符。 1916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从玻尔的原子理论出发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物质的吸收和发射辐射的过程,导出了普朗克辐射定律(左图为玻尔和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这一工作综合了量子论第一阶段的成就,把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三人的工作结合成一个整体。
顾名思义吧,既然是以人名命名,一般就是这个人发明的了o(╯□╰)o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可就齐桓公、管仲的改革的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当代的改革进行论述, 论文题目要尽量简介明了的讲清楚你要说的主要内容,需要包括论文中的关键词,至于类似作文一类的题目可以免了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英文原文最好用谷歌学术搜索!==================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标 题: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高二适) 顷见光明日报连载郭沫若先生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 文章的内容,划为七大段,洋洋洒洒,都两万余言。关于兰亭部分,郭先生 的立论要旨:在其文(三)‘由墓志说到书法’。大抵概括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 (原作墓志,本人改称。)拓片,与王羲之所写《兰亭序》年代是相与上下的。由于墓 石上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于是《兰亭序》的可靠性的问题,便不能不重 新提出了。原文尤其是席清季顺德李文田题满人端方收得吾乡汪容甫先生旧藏《定武 禊帖不损本》的跋语之势。他论定了‘《兰亭序》不仅从书法上来讲有问题。就是从 文章上来讲也有问题。’又其文由(五)到(六)揭题以《兰亭序》为依托,郭先生更斩 钉截铁的批判了这篇文章,‘根本就是伪托的,墨迹就不用说也是假的了。’郭的决 定性的论断如此。又其文(七)‘王羲之的笔迹,应当是怎样。’这一段作者 更认定‘现存王羲之的草书,是否都是王羲之的真迹,还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这 些又都是郭先生根本在怀疑凡属祖刻‘澄清堂’及其次‘淳化阁’等丛帖上刻的右军 书迹,此乃不啻在帖学上作了一个大翻身。惟兹事体大;而问题又相当的繁复。今日 而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倒真是使人们能够‘惊心动魄’的。二适无似。谨以浅陋 之质;怀战之思。俾掇芜言,创为驳议如左: 首先郭先生之为此文。愚以为是系于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楫》论书十二绝句内。 咏‘龙藏寺’诗。诗云:‘中正冲和龙藏碑,坛场或出永禅师,山阴面目迷梨枣,谁 见匡庐雾霁时。’世臣设想‘龙藏寺’为陈智永僧所书。又其自注‘称“龙藏寺”出 魏“李仲璇”“敬显隽”碑。……左规右矩近《千文》。《书平》谓右军笔势“雄强”, 此其庶几。若如“阁帖”所刻,绝不见“雄强”之妙,即《定武兰亭》亦未称也”等 语。世臣本以北碑起家,其不信‘禊帖’及大王书,此影响尚属微薄。(余疑包未见 帖本佳刻,其于华亭摸‘澄清堂’又顷水雨十一字,未为能手。而世臣极称之。至 “龙藏寺”为北齐张公礼之书,宋拓本字迹尚存,何可张冠李戴。)至李文田题端方 《定武兰亭》,疑问丛生。其断语称“文尚难信:何有于字。”这问题就显得重大了。 何况郭先生对‘右军传世诸帖,尚欲作进一步的研究’主张来。 今吾为驳议行文计。请先把清光绪十五年顺德人李文田跋端方的帖语所存在的诸 疑义,概括起来,分为两点。盖缘郭文李跋,前后都有错杂突出的意义。窃 恐理之难清;词安可喜。 (一)李云:‘定武石刻,未必晋人之书。以今所见晋碑,皆未能有此一种笔意, 此南朝梁陈以后之迹也。可疑一也。’按李称晋碑,系指《爨龙颜》《爨宝子》的笔 意不与《兰亭》帖合。郭文则指南京镇江先后出土之东晋墓石拓片上之隶书也。墓石 文差不多均与《兰亭序》在同一个时期,而墓石与《兰亭》笔迹,又是悬殊。 (二)李跋引用《世说新语·企羡篇》: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 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喜色条。李云:‘刘孝标注引王右军此文,称曰“临河序”, 今无其题目,则唐以后所见之兰亭,非梁以前之兰亭也。《世说》云:人以右军《兰 亭》拟(按此当作方。拟、方两字,意小有别。)石季伦《金谷》,右军甚有喜色。是 序文本拟(此处即见方、拟字用法。)《金谷序》也。今考《金谷序》文甚短,与《世 说注》所引《临河序》篇幅相应。(此处李以用字异于世说,本文已自入误矣。)而 《定武本》(应作兰亭。定武与兰亭用法自有别,此李又一误。)自夫人之相与下多无 数字。此必隋唐闲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不知其与《金谷序》文不相合也。可 疑二也。即谓《世说注》所引,或经删节。……然录其所述之下,《世说注》多四十 余字。注家有删节右军文集之理;无增添右军文集之理。此又其与右军本集不相应之 一确证也。可疑三也。有此三疑,则梁以前之兰亭,与唐以后之兰亭,文尚难信,何 有于字。且古称右军善书:曰“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世无右军书则已。苟 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以东晋前书,与汉魏隶书相似。 时代为之,不得作梁陈以后体也,然则定武虽佳,盖足以与昭陵诸碑相伯仲而已。隋 唐间之佳书,不必右军笔也。往读汪容甫先生《述学》有此跋,今始见此帖。亦足以 惊心动魄。然余跋足以助赵文学之论,……’等语。今按李文田此一跋文,措词尖巧, 一般以为最可倾倒一世人。其跋似又囿于北碑名家包世臣之诗义。以吾观之,包李之 论据虽工,而其言之不中,亦且无能为讳矣。 此处提示包李评述《兰亭》的识见。而今代郭先生著为论辨,又是采撷前二家先 入之见,而更加以序文‘癸丑’二字作为留白补填之题材。及“兰亭出于依托,借词 以取证依托者(智永)所露出来的马脚”云云。郭文又说:‘现存神龙本的墨迹,就是 兰亭序的真本。就应该是智永所写的稿本。’ 以上为撮合郭先生的论列《兰亭序的真伪》的一文。大似拟议个人要为交割清晰。 则知余所持之驳难、会其有在,庶无间我乎?以下则节节驳难李文田诸可疑之点。 寻当日右军修其禊事,兴集为文。其手笔藁草,本可无须命题。如羲之之于集序, 亦并未著己名也。羲之虽未命题著名,而《世说》本文,固已标举王右军《兰亭集序》 字面。至方之《金谷诗序》,岂必在文章短长之数?及梁刘孝标加注,又换新题为 《临河序》。是故李跋即不得云:‘今无其题目’。况又称‘唐以后之《兰亭》,非 梁以前之《兰亭》哉?’余意自唐太宗收得《兰亭》,即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 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一时欧、虞、褚诸公,皆摸拓相尚。故唐摸 《兰亭》,确甚繁夥。然所谓‘梁以前出世之兰亭。’文田究从何得?(余 此信姜夔说。)遣词缭绕,不澈不明。此李文田之误一也。然吾窃诧异《世说》载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方金谷诗序。甚有喜色。’夫以誓墓辞荣之身;忽侪望尘下拜之 辈。右军宜无可喜。然《世说》竟称其事。吾于此亦欲有如郭先生论文所云:‘尽信 书则不如无’之感。凡此固《兰亭文》(东坡用此称。)真假的支节问题,原非最要。 最要为何?吾请仍以《世说注》为证。吾则重袭郭的原文,抄出《临河》《兰亭》两 序为对比的前例。我今也钞《世说注》‘陆机荐戴渊于赵王伦;及《陆机本集》全文, 为率先解剖李跋中可疑的一件事。即我前文以为文田最能倾倒一世人的一件事。 《世说新语·自新》。戴渊少时游侠条。(文长不录。)刘注如下。陆机荐渊于赵 王伦曰: 盖闻繁弱登御,然后高墉之功显。孤竹 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伏见处士戴渊。 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安穷乐志,无 风尘之慕。诚东南之遗宝,朝廷之贵璞 也。若得寄迹康衢,必能结轨?骥。耀 质廊庙,必能垂光瑜�。夫枯岸之民, 果于输珠。润山之客,烈于贡玉,盖明 暗呈形,则庸识所甄也。 与赵王伦荐戴渊笺(陆机本集全文) 盖闻繁弱登御,后然高墉之功显。孤竹 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是以高世之(此下《世说注》有删节。) 主,必假远迩之器。蕴匮之才,思托太 音之和,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此下《世说注》文字,有移动及增减处。) 十。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 幽,才鉴足以辨物。安穷乐志,无风尘 之慕。砥节立行,有井堞之洁。诚东南 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若得托迹康 衢,则能结轨骥�NFDE3�。曜质廊庙,必能垂 光�矣。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此下“世说注”有增添文。) 之言,以人而废。 以上《世说新语》的注,与《陆平原(机)集》对看。较易了然‘注家有增减前人 文集之事。’而李文田跋语却说‘注家有删节右军文集之理;无增添右军文集之理。’ 这是站不住脚的。而李又曾昌言《世说注》《临河序》的文字。与《右军本集》有不 相应之确证。李若同时见此二文,倘否可云《陆机文集》,荐戴渊与赵王伦笺,又与 《世说注》陆机荐戴渊与赵王伦文,有不相应之确证耶?《世说注》《临河序》(‘临 河’二字,吾意系刘孝标的文人好为立异改上的。至于末尾上的右将军司马孙承公等 二十六人,迄罚酒各三斗诸文。则是记述禊集诗事。此或系禊饮中人写的。刘既删节 右军文,遂不妨给他添上,这也是注家的能事。但此别无证据,惟照《晋书羲之本传》 称‘作序以申其志。’则夫人之相与一大段,确可说是右军的本文。特假此 附记。)与《右军本集》序文,同被刘孝标删添而异其词,已无疑矣。本是一个《兰 亭》,而李跋乃判为‘梁以前唐以后两个《兰亭》,’此李文田之误二也。至于李又 尝称:‘故世无右军书则已,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 吾熟知右军书博精群法,不名一体。今李文田欲强右军之写兰亭,必如铭石之书而后 可。斯乃胶柱鼓瑟,亦其无博识常理者。此李文田之误三也。吾行文至此,不禁心情 鼓荡。猛忆郭先生原文(七)‘王羲之笔迹,应当是怎样’的小标题下。有云:‘关于 这个问题,康生同志,就文献中作了仔细探索。’以及康生先生列举了五个例证。结 语‘是王羲之的字迹,具体的说来,应当是没有脱离隶书的笔意。’等语。旨哉言乎! 王右军《定武兰亭》佳本,即是没有脱离过隶书笔意的。但除《定刻五字未损本》, 则为最不易识。而非可取证求索于通称褚摸之《神龙本》,亦不可以以羲之已变隶入 正行,而要其重新字字作隶法。昔黄山谷谓‘楷法生于兰亭。’即指《定武本》言。 而草生于隶,(草、为章草。)正生于草,亦生于隶。此为书法上相传授之一准则,世 人往往未尽能识之。今《定武兰亭》,确示吾人以自隶草变而为楷,(此意未经人道 过,为吾苦思而得之。)故帖字多带隶法也。昭陵茧纸,如在人间,当亦不外乎此。 今欲证吾言,明帖意,特摸出如干字如次:《兰亭序》首行(指定武佳本言)癸丑之丑, 即系�NFDE6�扁隶法。曲水之水,如魏《张黑女志》。宇宙之宇,似汉《西狭颂》 中字。而王十朋《玉石版本》尤神妙。形骸之外,外字右卜,由急就章卜字来。亦与 《瘗鹤铭》外字同法。欣字欠右一笔作章草发笔状,不是?。老之将至,老 字与皇象章草同科。死生亦大矣死字。隶体。临文之文,亦同于急就章,及钟宣示表。 (钟帖今本系王临)。此右军变草未离钟皇处。至其序中的改字笔迹。如‘?’ ‘向之’‘夫’‘文’等。凡欧摸宋拓佳本,皆未脱离此种隶式。《定武兰亭》,余 所见以‘元人吴柄藏本’,最为不失笔意。 又余今为此驳议,在他一方面言之。亦殊想拍合郭先生继康生先生后,‘找到了 的一些补充证据。’以为他日得有反覆讨论到王右军的字迹真假之所同异。今特根据 汪容甫自跋其‘修禊序’语甄录少许。容甫的考订鉴赏,其精诣处远在同时的翁覃溪 上。观其第一跋曰:‘今体隶书,以右军为第一,右军书,以修禊序为第一。修禊序, 以定武本为第一。……’?字着得最有眼光。又曰:‘定武乃率更响拓,而 非其手书。唐书文苑传,称率更本学王羲之书,可谓高识。此必柳芳、吴兢之旧文。 宋子京采用之尔。’称定武为欧阳询响拓,容甫是有一定的看法的。在本题李跋端方 的帖尾文,亦尝引用容甫之友人赵文学魏之论断,顾李文田未能领会赵氏之本意,遂 至放言一发而难准。赵云:‘南北朝至初唐碑刻之存于世者,往往有隶书遗 意,至开元以后,始纯乎今体,右军虽变隶书,不应古法尽亡。今行世诸刻, 若非唐人临本,则传摸失真也。’汪容甫题跋到此,吾意必为郭康两先生所叹服。再 吾忆往年在沪,于闽诗人李拔可墨巢斋中,偶林子有谈隶变及章今草法之递 嬗,墨巢翁是之,别后之翌日,墨巢忽举其所藏王右军书影本见遗。附有残帖拓片, 极可贵。此盖吴门缪氏所收淳化初刻也。其书点画波磔,皆带隶法。尝为容甫所推许, 今亦见汪氏重摸之禊序跋尾中。故容甫曾寄慨词:谓‘前贤遗翰,多为俗刻所汨没。 而不见定武真本,终不可与论右军之书也。’以上各则,似稍涉琐尾。然为考求《兰 亭》之真伪,不知能值得郭康二先生一顾否?然余独不解郭先生论《兰亭》真伪的大 文,何以一定要牵联到南京近境出土之晋石。引攻错北碑者为已张目。今审包世臣所 咏‘龙藏’句意,乃适为浅陋已。(见上下文。)而李文田则昌言‘使右军而有书,必 其与‘爨龙颜’‘爨宝子’相近而后可。’吾今试问之,假如王右军当日写兰亭序, 竟作‘二爨’碑字体,即得符于梁武‘龙跳虎卧’之势耶?吾恐其又不必然矣。 然则此一疑问,将从何而得解,吾于此仍当继吾言也。 尝读张怀《书断》‘行书,王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钟元 常善行押(字亦作狎,)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今李文田斤斤焉 欲王右军兰亭序之书,与大小爨相近。郭先生以获见王谢墓石,又著论从而广之。且 词益加激厉;理益加横肆。吁!是皆不识羲之得名之所自而然。又怀别有《书论》 云:‘其真书,逸少第一:元常第二。其行书,逸少第一:子敬第二。又右军得重名 者,以真行故也。’窃意南京他日倘有可能得再发现东晋碑碣,其碑字亦必与王兴之 夫妇,谢鲲等墓石书体不相远。盖南朝本禁立碑。其碑是否出于当时名能书者之手。 今则举不可知!观王右军字迹,从未有见之墓石者,其故端有可思。是故郭先生以为 江南所掘石刻,‘使李文田预言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一半。’及‘将来在南京近境的地 下,很有可能有羲之真迹的出土。使李的预言,能得到全面的实现。’等语。鄙意郭 先生有此雅怀,则殊难必其料量到此。何也,以碑刻字体例,固与兰亭字迹无可通耳。 又查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颍川钟繇条:……‘钟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 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 人所善’云。按此即所谓太傅之三色书者,其用法自各有别。吾偶得元人著《衍极》 一书。其中有言:‘初行草之书,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钟繇正 书,谓之铭石。’此语明显,堪作前文注脚。缘此之故,使右军写碑石,绝不可作行 草。而今右军书兰亭,岂能斥之以魏晋间铭石之?正乎?是李跋前后所言,均 属无所依据,是可不攻而自破矣。考羲之本属各体皆工,允为当时及后世人所临习。 今梁陈闲书,总不离羲、献父子。而反谓羲之为梁陈以后体耶?此文田之误四矣。吾 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如云:“右军书兰亭序,在书法上不妨发挥他的独特性。又 ‘王羲之所写的行书和真书。是当时的新体字,还不登大雅之堂’等说法。这是哗众 取宠,羌无故实。惟草生于汉,汉碑无虑数什佰种,而竟未见有作草者。北朝魏齐, 南朝东晋梁陈,书风虽不尽同。而地上所表立,地下所发掘者。累世迄均无一魏晋人 行押书,此亦可思矣。溯自唐太宗令弘福寺僧怀仁集王右军真行书,为‘圣教序’文 刻石。及太宗御书之‘晋祠铭’,以至后来煌发现之‘温泉碑。’(宝刻类篇、著 录此名。)始次第开行草立石之渐。厥后高宗御书之‘万年宫’,‘李贞武’及‘大 唐功德颂’皆真行之闲也。而文皇父子,亦均得法于右军之《兰亭》。贞观诸臣工, 又均竟相摸拓羲之《兰亭》书迹。观魏徵对太宗言:‘褚遂良下笔遒劲,得王逸少法。 ’又高宗龙朔间,许圉师称‘魏晋以后,惟称二王,’斯乃可见一班。惟摸勒《兰亭》, 而能夺真,当时得欧阳询‘定武’一刻耳。夫太宗之收《兰亭》也,于羲之传亲为 制赞。又誉右军作《兰亭序》,以申其志。文皇‘笔意’,更载‘学书先须知王右军 绝妙得意处,真书《乐毅》,行书《兰亭》草书《十七帖》’云云。窃以太宗之玄鉴, 欧阳信本之精摸。当时尚复有何《兰亭》真伪之可言。又观右军年五十三,或恐风烛 奄及。遂作‘笔阵图’以遗子孙云:‘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 人意气。’此倘即为《兰亭》法以立家训否?总之《兰亭》而有真赝,绝不能逃唐文 皇之睿赏矣。何谓‘有梁以前唐以后兰亭之说耶!’此李文田之误五矣。 前义既粗陈。吾乃说向褚摸‘神龙本’之考究。据郭称:‘神龙墨迹本,应该就 是智永所写的稿本。也就是《兰亭》序的真本。’此浮誉难实,永禅师无可当。鄙意 郭先生既找到了《兰亭》出于依托,此或不得不归之智永。抑或归之智永,始可弥缝 其己之依托之说。‘墨池堂’所刻,吾不能举。惟知其中亦收有‘神龙兰亭’,摸手 失笔极多。吾不久前在大公报‘艺林’,见有署名启功者,谈《神龙本》兰亭一文。 及附印有《神龙》全本。予以廓大镜照之,审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与通行石本初 无二致。不知此是否为宋人苏耆家《兰亭》三本之一,为耆子、才翁东斋所遗之物, 题为褚遂良摸者。如其是也。米南宫当日曾谓:‘其改字多率笔为之,有褚体,余皆 尽妙,此书下真迹一等。’云云。予今据“艺林’启功先生所谈帖中一字。(每)与郭 先生文中所考定为比。启功云:‘这里每字的一大横,与上下文各字一律是重墨。而 每字的部分,则全是淡笔。表现了改写的程度’。郭云:‘这里的“每”字,最值得 注意。他是先用浓墨笔写成一字,然后用淡墨笔添写为“每”字。故一字中有浓有淡。’ 我从这一点看来,便知道两位笔下的《神龙兰亭》,原是一个东西。郭先生拟《神龙》 于智永,不识别有何种秘义?寻《神龙本》亦只逊于《定武》一筹。故米评又有: ‘勾填之肖,自运之合’语。已示微意!吾见《神龙》除改字(改笔的率)外,即无一 隶笔可寻。意者青琐瑶台,其不逮《定武》乃在自运之合耶?而智永‘千文’ 真迹,(阁帖承足下还来帖,有人认系释智果书。其末两字,为押字也。)长安有刻石, 书坊有宋拓影本流传。其真书近虞永兴,(世南本从智永为师)草则多有章书笔致,在 铁门限固应有临习兰亭遗迹,但何可以褚摸之本归之。至郭称:‘帖中,“癸丑”二 字,是留下空白补填上的’,以此折服其友人。审文中转折,岂无‘口是而心非’。 吾意兰亭中的‘癸丑’二字,自有此帖,即今化身千亿,自始即已如此作。从来摸帖, 贵在毫�备尽,与真无差,此属是已。窃意‘癸丑’二字,如郭的文章所称说‘属文 者记不起当年的干支,留下空白待填’,然而干支配合,缀成岁纪。此人连著留下两 个字的空白,都忘却了。还谈得上什么兴集为文。此等处原不是兰亭序的真伪的核心 问题,然若稍稍领会右军的‘用笔阵图法’(见后文引)书道固在玄妙之间耳。郭先生 于《神龙本》考证精详,此是也。而视为智永之真迹,掠取其七代祖先而代之。鄙意 郭先生的友人,震慑于‘补填’二字之说。接着便认‘兰亭是由于依托’。此其文过 饰非,不肯明辨是非。此在今日对人对事,均非所宜出矣。 此处余得钞来唐人李嗣真的《书后品》踵庾肩吾‘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 附,大等而三。’之意。其书列王羲之为‘逸品,’褚遂良得‘上下品,’释智永得 ‘中中品’。嗣真兼称:‘智永精绝,惜无奇态。’此三人《书品》相越如上。倘 《神龙》属之智永,取‘智’而抑‘褚’,无论书迹之相悬殊,其‘品’亦极难称。 是故郭文书后一段,其自发语:‘这个墨迹,很可能就是真迹。’又‘今存神龙本, 墨迹就是兰亭序的真本了。’若视同定案,亦颇可有待商之处在。 或有问余曰:兰亭‘癸丑’二字,不作填补说,应作何解?余曰:此王羲之所留 真迹也。以《定武》照之,皆然。以其他本照之,亦无不然。寻‘笔阵图’;有‘夫 欲书者,先乾砚墨,凝神静思。……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 此不是字,但得其点画尔。’又‘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此右军屡言之,不 一见。观序文‘丑癸’一格作两字,如第十二行行首‘一世’二字,亦然。丑作隶扁, 世字隶草尤神妙。抑此等字法,张伯英亦时发之。顾其佳境,乃在‘引八分章草入隶 字中。’发人意气耳。何深疑焉! 愚不才中岁嗜书,坐卧王氏书帖。往于佳本《兰亭》,时有心神散朗,一似帖气 显露‘雄强’,使人凭生振发。故事:有赵文敏在元大德间,与同时鉴赏家霍清臣等 十三人,集鲜于伯几池上。座有郭右之者,出羲之思想帖真迹(刻淳熙续帖中)侑客。 观者无不咨嗟叹息,真见有‘龙跳虎卧’之势。吾意此并非难遇也。玩书字故应如相 马然,牝牡骊黄,妙尽神凝,却能涵茹性趣。又吾每一临习《吴炳不损本》,思与古 人‘神交’,解衣盘礴,辄成‘默契’。此吾之所得也。岂识包世臣能识华亭重开 ‘澄清帖’残本,又顷‘水雨以复为灾彼何似’两行十一字,(据张溥百三名家集, 顷水作须求,澄清今传四卷、吾查未见此帖,而戏鸿本未可定为佳摸也。)叹其如 ‘虫网珞壁,劲而复虚’而又作诗讥刺《定武兰亭》为未称梁武书平之势。文人见异 思迁,是非无准。岂不痛哉!包李一时均服膺北碑,或于帖学褊见,兼有所未窥。此 倘《世说》所称:‘轻在角?中为人作议论者。’
题目:浅论中国书法的韵律美结字韵律章法韵律用笔韵律情感韵律配以名作图片加以分析论证,论点明晰、论据充分,结论明确。将是一篇极具特色的论文。
这个有点难度,我建议还是自己写,我相信这样的论文,自己写下来肯定会有所收获,要相信自己!
师院的吧?我也正找呢,周一交论文,哈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兰花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位勤劳的园丁,在我们的校园播下一颗颗神奇的种子。我们的校园马上变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校园里,山茶花张开了笑脸,杜鹃花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桃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最有趣的当然就是玉兰花了,这么多的玉兰花一朵有一朵的美丽,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玉兰花的颜色很多,有粉红的、玫瑰红的、紫红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玉兰花的形态各有不同。有的全展开了,正在蓝天下跳舞呢;有的只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小宝宝,正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美丽的世界;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一个个沾了粉色颜料的毛笔头,别提多有趣了。
几场雨下来,玉兰花身上沾满了露珠,像刚跑完步的孩子,汗水不停地往下流,从花瓣上掉到了叶子上,再掉到地上。蝴蝶飞过来,在玉兰花中翩翩起舞,给这美丽的场景伴舞。
这就是美丽的玉兰花,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玉兰花。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玉兰花了,每次走过那里我都会停下脚步看一看!
小小的,星星点点的,白白的兰花真美丽,让我看过后回味无穷。
前天下午,我在阳台上意外地发现我养的吊兰开花了,只见在垂下来的嫩绿枝条上开了三朵白色的兰花,它们像小小的百合洁白地盛开着,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心里想,我每天给吊兰浇水,今天终于得到了美好的收获。我轻轻地碰一下那六个花瓣就会落下来很多花粉,它们又像晶莹剔透的白玉降落到枝头,好像在和我说:小主人,都是你的辛勤劳动,让我们开出了漂亮的花朵,我似乎听到了花朵的声音,但是到了傍晚,花儿暂时凋谢了,我当时感到很失落,都快落泪了,以为兰花不会再开了。谁知第二天早晨,兰花又再次露出了洁白如玉的花朵,我数了数,有四朵,让我一下子兴奋起来。到了今天早晨,竟然开了五朵。我想这兰花开得真有规律,一天比一天多,我的收获也一天比一天多,我的心情也特别高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兰花的那一阵阵清香飘入我的鼻子里,伴我学习、成长,兰花给我带来了快乐,兰花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一年前,我们也在玉兰花开的季节相遇,记得你总是给我们带来欢笑,带来快乐。无论怎样的环境,你总报以自信的微笑,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当我们谈到人生理想时,你总会说无所谓,而眼神力折射出的是一股忧郁的气息,让人无法抗拒。
记忆里,我喜欢坠子坠在脖子上沉甸甸的感觉,就像今天的天空,是铅的,绝无精彩,罩在我的头顶上,是那么沉重而狰狞。我将此刻的心情交给风一一纵宠,一一垂询,而风,叫给窗口的风铃去一一回忆。
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在挥霍;后来的后来,是我们在流泪;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行走;只剩下中间的中间,是我们唱着歌挥霍着走过……
曾听过这样一段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一直守护着你的天使,如果他觉得你的生活过于悲哀,心情太过难过,他就会化身为你身边的人,也许是你的朋友,你的亲人,又也许是与你又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他们都曾出现在你的生命力,静静地陪你笑、陪你哭,然后又消无声息地离开。于是你又了幸福的回忆,即使以后的路落满霜雪,布满荆棘,但只要你向起那段美好时间,你就能依然勇敢,继续前面的路。
有人爱高贵华丽的玫瑰,有人爱清淡幽雅的水仙花,而我唯独爱兰花!兰花的种类许许多多,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还有墨兰,而我最喜欢建兰!
我家就有一盆建兰,是妈妈上几个月从集市买来的。正放在我家的客厅里。
每次,我来欣赏兰花时,在远处看,只见那长条形的小叶子舒展开来,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海鸥。近看,长的小叶子是深绿色的,短的小叶子是浅绿色的。用手摸摸小叶子的边缘有锯齿的感觉。兰花虽是草本,但是它四季常青。
建兰花总在夏天开放。我家的这盆建兰已经长出了一根花茎,花茎上绽放着四朵花,花外有三片花瓣,里面也有三瓣。外面是淡黄色的,里面较小了一点,还有一点紫色。我靠近建兰花闻了闻,呀!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我爱建兰花!我爱我家的建兰花!
我家养了一盆兰花,它有着又长又宽的叶子,但除了叶子,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心里想:“兰花,兰花,光有叶不开花还叫什么花呀!”我眼巴巴的看着它,希望他开花,可是它就是跟我“对着干”——就是不开花。于是,我更加细心的照顾它,希望它开花。兰花也很“通情达理”,在七月末,它终于开花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在两片叶子中多了一个白色的小球,我猜它是一个花苞,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想——花苞已经裂开了,一天过去了,兰花开了。
它的花瓣紧紧连在一起,(.)就像六、七个小朋友手牵手连在一起,它的花是粉红色的,就像小孩子红扑扑的脸蛋。这是,我发现了更多的花苞。
五天过去了,花儿都开了,可是我发现首先开的那朵花却无精打采的,他要谢了吗?
又过去了一天,我去看兰花,第一个果然谢了。晚上,其它花也一个跟着一个的谢了。
虽然兰花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它那美丽的色彩,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正所谓,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
兰花的幼苗是在成长期兰花的绿色硬枝条上剪下来的,幼苗就像翠绿色的花朵。长大一点后叶的底部会重合,形成一个圆柱体,像大白菜似的,剥了一层还有一层。
再长大一些,就会伸出一条又一条的嫩绿色的枝条。开始,枝条是嫩绿,两个月后,枝条就变成深绿,再过一个月,枝条上就结出小小的花苞。花苞一开始是浅绿色的,后来,就会变成半深半浅的绿色,继而就会变成深绿色。花苞每到九月就会开花,花的内部是金黄色的,比金黄色的菊花都要鲜艳的多。兰花的花朵十分精致,虽然比不上孔雀开屏那般美丽,但至少比蔷薇好看的多。
法国的兰花到达成长期以后,变的异常茂盛,还会长出藤蔓,如果在法国兰花后面放一个笼子,笼子里养几只小鸟,并把它们挂起来,小鸟们就会觉得很安全。因为法国兰花生长的很快,足足半个月就可以把鸟笼裹起来,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缝隙。
兰花的品种很多,我对兰花的评价就是:花皮坚硬,花蕊漂亮,长的飞快。
一天,我在湖边散步,一扭头,突然看到了一朵白玉兰花。
那朵玉兰花还是花骨朵,但是我却感受到了一股想要怒放的'力量。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地上有一朵满是褐色花纹的玉兰花,我顿时感觉到它曾经无数次的与死神擦肩而过。看这一朵花骨朵,我有感觉它好似一个酒杯,里面盛满了带有一股浓香的美酒,它真的很香,香的好像能把我灌醉一样,我沉浸在这安静的夜里。忽然白玉兰的影子,倒映在了湖面,又好似一朵荷花,因为玉兰倒映在湖面上是纯洁如白雪呀!这样的情景更验证了一句名言“出淤泥而不染”。
我站在离玉兰一米远的地方,只要一伸手就可以碰到它,可是我不忍心去触碰它,因为我被它优雅而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我只想站在远方仰望它,并不是它的身形多么高大,高大的让我仰望它,而是它那高雅而独特的气质让我值得去仰望它。
我爱玉兰花,爱它那独特的气质,尽管我只是第一次认识它……
我家门前有几株不起眼的草,开了花,才知它是兰花。
虽然它不怎么惹眼,但当它盛开的时候,却真令人赏心悦目,常引来路人驻足。兰花的小叶子是草绿色的,长长的,细细的,花瓣共有三片,颜色紫里透蓝,湿润光滑,远远望去如一只彩蝶栖在草丛中,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兰花不仅给人美的享受,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兰花一般在四月到五月这期间开放,花开花落一直持续到秋天。
记得去年,妈妈把几棵稀疏的兰花种植到小园里,冬去春来,今天,那几棵兰花竟占据了那片土地,变成了一圈的兰花,成了一个大家族,也成我们最美的风景。我震惊了!
看到兰花,就想到了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父母们。他们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把青春奉献给了我们,但从不需我们回报什么;看到兰花,就想到了那些可敬的老师们,他们把丰富的知识都无私地传授给我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
我爱兰花,更爱它那高尚的品格!
我家的阳台上,摆着一盆兰花。
兰花的叶子细长,恰似一根根碧绿的丝带。起风时,丝带也随之舞动,成为阳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了秋天,走到窗前,你会惊喜地发现兰草开花了。有些兰花完全绽开了,犹如一只玉手;有些微微打开,露出鹅黄色的花蕊,如同刚刚脱壳的蝉背上还未完全展开的蝉翼;枝头还常常点缀着一两个花骨朵儿,都像白玉雕成的一般,纯洁无暇。这道由兰花和叶子组成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
这株兰花不是买来的,而是在放学路上偶然捡到的。我看到它时,它正可怜地躺在路旁。我把它拿回家,栽在花盆里,给它浇了点水。它耷拉着脑袋,好像快要死了。可是,过了几天,我再去看它时,惊讶地发现,它耷拉着的脑袋抬了起来,恢复了精神。枯黄的枝叶上,生命的绿色正一点一点地蔓延开来。我似乎能感觉到,活力在它内部一点一点地生长。又过了几天,它竟然靠着仅有的一点水分和顽强的意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我也要像这株兰花一样,不畏困难,顽强地与之抗争。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玉兰花。春天,开出了一束洁白的花朵,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耀眼。
看着漂亮的玉兰花,我在想:为什么一根枝条只长一朵,而且长在枝头的顶端?也许它想获取更多的阳光,或许想得第一名呢!可是这美丽的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谁知道又有多少?夏天,它不怕炎炎烈日的照射,更不怕狂风暴雨的清洗。冬天,它不畏严寒,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可安全过冬。而且,它并不是只为了安全过冬,而是不断储备着来年春天绽放的力量。
它美丽高洁,像一位不沾世俗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它特立独行,不像紫荆树干又多又矮小,更不像紫荆花那样开得一丛一丛的。因为玉兰花的主干只有一根,而且高大,每个枝头只开一朵花。它敢争第一,总是先开花,后长叶,也许它着急地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玉兰花呀,你不光美在外表,你的内在同样蕴含着魅力!我欣赏你美丽高洁的态度,我要做一个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的小学生;我敬佩你独立特行的品质,我要做一个在生活上自理,在学习上独立的孩子;我要向你学习敢争第一的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奋发图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哇!这香味是从哪儿飘来的?哦,原来是从学校后花园飘来的。进入后花园内,便闻到了一股花香,又仔细闻了一闻,里面有迎春花香,还有小草的香味。还有……我又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这又是什么花的香味呢?原来是那圣洁的玉兰花。
白色的玉兰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像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仙女,又像一件婚纱,甚至像……
美丽的玉兰花大部分都长了五个花瓣,每一个花瓣的根部都是紫红色的,从远处看,就好像一个个爱臭美的小姑娘在手指甲上涂上了紫红色的指甲油。玉兰花在春天的感召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令我惊奇的是:这美丽的玉兰花,竟然还没有叶子,我觉得如果美丽的玉兰花再加上绿叶的衬托,会变得更加漂亮的。
美丽的玉兰花净化了我的心灵,美化了我的心灵,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希望这种圣洁的美和这沁人心脾的花香一直保留下来,因为,在我的心中,春天就是最美丽的,最漂亮的!
昨天我们和伯伯到锦泰广场散步,突然一朵白色的,外型像玫瑰一样的花抢入了我的眼帘。于是我对它产生了兴趣,马上走过去把它捡起来,啊!原来是一朵还没开的花苞。我把它插再杯子里。
第二天我又来到了伯伯家,马上跑过来看着朵玉美丽的兰花,想不到玉美丽的兰花的花苞开始开花了!我开心极了,不由自主的说:"植物们的生力可真强啊!"于是我仔细观察,它的花瓣有三层,每层又有三片,一层包着一层好看极了!中间的花芯分为两个球,下面那个像个雪人的身子,上面那个好像是弄了"暴炸"头发人的头,''头发"上还有些水,我猜一定是花蜜,凑上前去闻一闻还有一点肥皂味的香味,这种香味闻起来是一种清爽、干净的感觉。让我好象处生在大自然的遮蔽、尽情享受它给我带来的快乐与舒服。而你的白,不是洁白,是白得透明、是白得透亮,最重要的是纯洁。你虽然没有玫瑰的高贵,有没有菊花展开的美丽,但你却有一棵朴素而又纯洁的心。
啊!玉美丽的兰花我赞美你!你是生命的王者!你的纯洁象征着我们的心灵!
她在蓬蒿荆棘的丛林中静静地生,她在无人知晓的深山野林里悄悄地香。
她已习惯了狂风暴雨,习惯了炎日高照,习惯了冰雕雪融......
她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兰花。兰花是一种品德高尚,枝叶典雅的草本植物,花朵幽香清鲜。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兰花,使我想到了默默无闻的老师。
老师,您像一位园丁,辛勤地栽培着祖国的未来花朵。您不计较名利,总是默默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是您!撑起了祖国的脊梁。您就像一支蜡烛,为我们献出了身上所有的光和热!
您讲的课,是那样地富有诗情画意,那样的丰富多彩。仿佛在我面前推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饱览了美景。
有了您,这座花园才变得五彩缤纷,充满生机。老师,快打开窗户看看吧!所有的桃李都在向您致敬呢!
如果没有您那雨露般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呢!您是多么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挂满丰硕的果实,却不求任何回报!
老师,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您用辛勤的汗水,灌溉我们;您用甜美的雨露,滋润我们......
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品德高尚、坚贞不渝,这些难道不是兰花所有的品质吗?
兰花,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开花了!开花了!我们家的兰花开花了!爸爸兴奋地喊。我赶紧跑到兰花盆边上。一阵清风扑面而来。
兰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一根根碧绿的叶子像小草,朴素极了,但兰花在这堆绿草地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娇嫩、高傲了!兰花的样子很特别,与别的花不一样,外面包着三片绿色的花瓣,已经展开的还带了点嫩黄色的叶子,包住娇嫩的花蕊,花蕊紫里带粉,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兰花轻轻的摇晃起来,活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多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兰花看作翩翩起舞的蝴蝶,那蝴蝶跳舞技术可真好。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兰花,穿着美丽的裙子。一阵微风吹来,我就和同伴一起跳着双人舞,快活极了,家人看了,直夸我美丽。一只活蝴蝶飞过来,用触角碰了碰我,好像在说,这位同伴怎么不飞了?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兰花,我是在看兰花呢!我真爱兰花啊!
去苏州旅游的时候,我在苏州博特馆里买了一个书签。
这个书签是木头做的,十分光滑,不长,只有三寸长,两指宽,上面有一朵空心牡丹,牡丹上扣着一条粉色的线,在一半的位子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蝴蝶结下面有两簇密密麻麻的粉线,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线,你就会想起女孩的麻花辫。
在花微微往下的地方,有一丛兰花。几根弯弯的细叶自然地垂下来,还有一些新长出的叶子笔直地往上长。在稀疏的叶子之间,盛开着两朵鲜艳的兰花,花开得太美了,只可惜我只能看见它的背面。在《兰花图》下,有几个苍劲有力的字,大概是它的作者罗聘写的赞美兰花的话吧!从整个书签来看,那画真的画得太传神了!我喜欢极了!
在背面,为了说明它是从苏州博物馆出来的,特意挥笔写了五个大字:苏州博物馆。我拿起来,轻轻地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味,再仔细一看这不是普通的木头,竟然闻名遐迩的檀木!散发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味,惹人喜爱。
自从有了这个宝贝,我把它夹在书里,书也跟着飘香了,我相信,书签会伴随着我遨游书的海洋!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祖父为铃医,父李言闻(号月池)为当地名医。少年时期开始系统地阅读过一些医籍,曾随父诊病抄方。但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李言闻不愿李时珍以医为业,要他走科举道路,还特领他去拜访进士顾日岩为师。顾日岩家中藏有大量书籍文献,李时珍因此有机会阅读到许多文献和一些珍贵的书籍。李时珍在14岁考中秀才。17岁、20岁和23岁时,三次赴武昌参加乡试,但均未考中。从此之后,他放弃考科举而决心随父亲学医。他刻苦钻研医理,用心汲取前人医疗经验,并且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加上对病家的高度同情心,他行医不仅疗效好,而且医德高尚。短短几年之中便享有声誉。其间,他因诊断治愈了楚王府中小儿的“虫癖”怪病,医名更增,旋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并掌管“良医所”事务。后又被荐举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但是,他对此并不感兴趣,任职一年多便托病辞归。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发现以往的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重复或遗漏,深感这将关系到病家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决心重新编著一部新的本草专书。从34岁起,他开始着手进行这项工作。除认真总结吸收前人经验成就外,还向药农、野老、樵夫、猎人、渔民等劳动群众请教,并常亲到深山旷野考察和收集各种植物、动物、矿物标本。对某些药物亲自栽培、试服,以取得正确的认识。经过27年漫长艰辛的努力,参考了800余种文献书籍,以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基础,进行大量的整理、补充,并加进自己的发现与见解,经过三次大的修改,至万历六年(1578年)他60岁时,终于编著完成《本草纲目》这部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收载药物多达1800余种,附图1000余幅,药方11000余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的进展,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草纲目》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某些错误:如把实为两药而被混为一物的葳蕤与女萎分清;把同是一物而被误为两药的南星与虎掌统一;把被误为兰草的兰花、被误为百合的卷丹区分开;把被误列为草类的生姜、薯蓣归为菜类等等。同时,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一是按照“从微至贵”的原则,即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上符合进化论的观点;二是“物以类从,目随纲举”,以纲辖目,依首归类。所以用“纲目”,一是“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从”;二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每药标一总名,正大纲也。大书气味、主治,正小纲也。分注释名、集解、发明,详其目也;三是同一种药物,由于其不同部分均可供药用,则以此药总体为纲,各部为目,“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等列为目;标梁为纲,而赤、黄染米皆列为目之类”。《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竞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二)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水萍、萍逢草,曾到家门口的雨湖,还到较远的马口湖、沿市湖、赤东湖进行采集,耐心观察比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中风症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穿山甲又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顺口溜。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琉黄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玉、石、卤石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鳞、介、禽、兽、人等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出版,为了解决《本草纲目》的出版问题,70多岁的李时珍,从武昌跑到当时出版业中心南京,希望通过私商来解决。由于长年的辛苦劳累,李时珍终于病例在床,病中嘱咐他的孩子们,将来把《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借助朝廷的力量传布于世。可惜李时珍还没有见到《本草纲目》的出版,就与世长辞了。这年(1593年),他刚满76岁。不久,明皇帝朱诩钧,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后来仍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在李时珍死后的第3年(1596年),《本草纲目》出版了。公元1603年,《本草纲目》又在江西翻刻。从此,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三十多种刻本。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地立碑纪念。解放后,李时珍基地,又得到再次修整。 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 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 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 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场易产生价格泡沫的诱发条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房地产泡沫事件,其中典型的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发生的地产泡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海南、北海相继发生的房地产泡沫。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较为典型的形态。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特征住房需求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住房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此,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其价格弹性较小。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住房面积增加的同时,也对住房的质量、结构、装修、安全以及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不断追求高品质住房的需求必定会诱导出相应的住房供给。由于住房品质提高,即使在供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第三,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普遍实施,潜在的购房意愿转化为现实的住房购买力往往只需要较少的当前收入。也就是说,住房市场的有效需求并不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水平,在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支持下,大约有七成购房款使用的是人们未来的收入,有三成购房款使用的是家庭过去积累的收入或资产。因此,与收入波动相比,住房需求的波动更大。第四,住房需求不仅是消费需求也可以是投资需求。住房是资产,购买住房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因此,住房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特别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资产缩水,实物资产增值,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资产转化为房产, 因此住房购买需求增加,而住房供给在短期内难以相应地增加,结果必定导致住房价格上升。住房供给的一般特征包括:一是住房供给受资源条件约束大。住房建设需要土地,而一个地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的供给受到信贷政策、资金总量、融资渠道和成本等多方面的约束;住房建设需要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建材资源的充沛或短缺对住房的供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资源条件是住房供给的硬约束条件。二是住房供给成本和级差地租关系密切。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成本决定住房价格,但决定住房供给成本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土地成本,尤其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城市住房供给成本的主体。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处于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地区或具有某种独特环境条件的地区(如靠近海滩、公园、学校等),土地稀缺程度加剧,地租和地价上升,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三是住房供给受建设周期制约。由于住房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工厂内部通过流水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因此住房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不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住房供给的滞后性相比,住房需求却容易受收入、人口、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由此导致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在一个时点上非常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状态。上述特征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供给较为稳定,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易于错位,可能同时出现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总量矛盾容易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而结构性矛盾则会引起房屋空置,这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基础。三、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根据经济学原理,多数商品遵循供求定理,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而供给量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相应减少。也就说,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在房地产市场上,出于追求住房使用价值的目的,人们对住房的真实需求与普通商品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在收入、预期、个人偏好等其他诸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升则需求量会随之下降,而房价下降则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因此,对于真实的房地产需求来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仅有真实的居住需求,而且有出于追求增值收益的投资需求两类, 这两类需求很难区分。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属性,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投资品看待,购买房地产的目的除了追求其使用价值,还有追求投资收益的成份,这种投资收益与房价上涨预期密切相关。因此,现实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时候并不遵循供求定理。与股票等虚拟资产的市场需求规律类似,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与房价和房价的上涨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房价上升时需求量会随之增加,而当房价下降时需求量反而随之减少。这是因为,高速上涨的房价会强化人们对于房价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此时将住房作为投资品的需求会迅速增加,而真实居住需求的减少被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所抵消,总需求是增加的。相反,当某种外部因素的冲击导致房价上涨速度下降甚至房价绝对下跌时,住房的投资需求会迅速减少甚至变为负值,也就是说,房价下跌使得一部分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的住房变为市场供给,这种情况无疑会加速房价的进一步下跌。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需要充分考虑到供求弹性的差异。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一个相对值。供求弹性分别是指,当价格按照一定比率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当价格变动的比率较大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较小时,表明供求缺乏弹性,相反则表明供求富有弹性。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在短期内住房供给难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表现在供求关系上,就是需求曲线较为平缓而供给曲线近乎垂直。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提高、居民现期或预期收入增加、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抵押贷款条件的放松都会引起城市房地产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在供求均衡图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短期内,由于住房供给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交易量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而价格却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说,此时需求的增加仅仅引起了均衡价格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它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如十年、二十年,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投资于房地产的利润增加,开发商就可以想办法克服城市空间的限制, 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住宅。如:可以将城市住宅区向郊外拓展,可以建造更多高层住宅,也可以增加住宅楼的密度。这样,供给的增加无疑能够抑制房价上涨,因此,从长期来看,房价不可能始终上涨。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住房供给增加的速度可能小于住房需求增加的速度,房价仍然有上涨的趋势。但是,由于供给增加能够改变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使投机性需求迅速减少,结果必然导致房价上涨失去动力,甚至引起房价下跌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这就是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内在机制。对上述过程,可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做出更具体的解释。如图所示,短期内住宅供给弹性极小,供给曲线斜率很大,几乎呈现出垂直状态,而需求富有弹性,需求曲线较为平缓。由于涨价预期、收入增加、城市化、房改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房价上涨,涨价预期导致投资需求剧增,需求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房价暴涨。在收入效应作用下, 房价上涨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真实需求减少,房价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住宅供给是富有弹性的,高房价必将引起供给增加,而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人们的涨价预期减弱。此时,如果出现利率上涨、土地供给放松等因素,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可能会彻底消失,这样,住房的投资性购买需求就会锐减,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但是,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较强,房价具有向上的刚性,超额供给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而不是房价下降。四、结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实际上是房地产价格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弹性理论、供求原理等最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予以解释。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典型形式。但是,其结果又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出现市场失灵。由于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比,该领域更易于出现市场失灵。房地产领域的市场失灵,从微观经济视角来看, 主要体现为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外部性导致保障性住宅供给不足而高档住宅供给过剩、投机盛行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等;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则体现为由于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行业发展大起大落和宏观经济波动,从而浪费经济资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这些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都说明房地产行业更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干预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甚至比市场失灵更可怕。因此,如何在房地产领域既克服市场失灵又防范政府失灵,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C调。歌词: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摺纸飞机碰到雨天终究会坠落,太残忍的话我只说,因为爱很重,你却不想懂,只往反方向走,当爱的故事像听说,我找不到你单纯的面孔,当生命每分每秒都为你转动,心有多执著就加倍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