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心理咨询师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心理咨询师论文参考文献

需要注明参教文献是引用哪里的。

需要的,一般需要在文章的最后添加参考文献的,这个是属于论文的写作要求是必须要有的。

格式如下:1.标题用于指出论文的中心思想,吸引读者注意。标题分为描述型标题、声明型标题和提问型标题。描述型标题指出研究问题,声明型标题用于指出主要结果或结论。2.摘要是论文的简介。背景和研究问题。理论或概念框架。研究设计与方法。3.引言主题概述。前期研究。论文的基本理由。4.核心章节中方法、结果和讨论。5.致谢,致谢对象包括指出了导致论文得到改进的问题的审稿人、给论文工作提供过帮助和建设性意见的同行,以及论文工作资助机构等。6.参考文献列表。

心理咨询师论文文献

心理咨询师是为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专家,是患有心理疾病人员的朋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心理咨询师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心理咨询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兴起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已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国心理咨询的行业需求和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等几方面,分析了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心理咨询;发展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 方法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服务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目前该行业在西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方面的技术和条件也很成熟。但是,心理咨询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中国心理咨询行业需求

中国心理咨询需求量明显增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所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也正不断地凸显出来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据统计在我国13亿人口,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高达1600多万;在我国34亿的未成年人中,有2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9%是中度心理问题,01%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没有得到及时解决[1]。2002年11月,我国首次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而每年自杀未遂的人数高达200万。在15~35岁人群死亡原因中,自杀成为第一原因[2]。在中国,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3]

按照美国每100万人中有1000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比例算的话,在我国每100万人中只有24人。因此,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仍有476万的缺口。

二、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现状

(一)我国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我国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让人担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4]。从专业背景上来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而是其他专业或是社会工作人员,他们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只是为了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而考了咨询师职业证书。他们只接受了短期的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上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这与国外心理咨询员一般要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差距甚大。

(二) 传统 文化 对心理咨询发展的影响

心理咨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它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又受制于社会的文化背景。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价值观、 思维方式 、行为风格等方面影响着我国国名的心理[5]。由此导致了某些西方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民。因为这也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三)专业 教育 力度不够

我过现在总共1731所普通高校中,目前只有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心理学院,不到100所大学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其中没有一所高校有心理咨询的专业,只是把其作为一门学期课程来教授。即便是在应用心理学中,只有26所高校于2006年招收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而最后会从事专业心理咨询的人员则是少之又少。因此虽然我国对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很大,但真正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能力的人员却十分匮乏。

三、我国心理咨询发展前景

(一)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和正规化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批准、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使中国的心理咨询工作获得了合法的地位。2002年,卫生部出台了“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开始针对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和考核。2005年又正式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这些都为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的职业化和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咨询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心理咨询的形式主要以门诊式为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对心理咨询需求的不断扩大,心理咨询的形式也将发生更大的改变和扩充。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心理咨询的形式包括:电话咨询、宣传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以及以比较多的人为对象的团体咨询等。而笔者相信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现有的形式将更加健全和完善同时也相信将有更丰富的形式产生。

(三)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我国现有的很多心理咨询的方法、理论和技术大多引进于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方法、理论和技术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人民的心理。因此对于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呼声在中国心理学界收到了重视。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中国咨询师创建的一些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其中包括朱建军的意象对话疗法和钟友斌的认识领悟疗法都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离不开中国心理咨询师人才的培养,因此首先在高校应加大对心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其实还应做好以下三点:首先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正规培训和学习要求。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方面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国内的要求和国外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之大。为了中国心理咨询的正规化和专业化我们必须提高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学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训出合格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其次,加强对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督导培训。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蓬勃发展,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督导培训与自我成长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可惜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心理督导机制仍没有建立起来。最后,加强对心理咨询培训机构的培训机制的资质鉴定。当前在我国心理咨询的培训机构比比皆是,培训者只要交几千块钱就可以参加培训。而培训机构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增加收益,大大降低了培训对象的资质要求,而且培训的周期也只有一个多月,这就直接导致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偏低。因此加强对心理咨询培训机构的资质鉴定势在必行。

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但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和改进的事情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王枉盛,丁新革,中学生抑管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谁来为自杀设道防线.2003

[3] 曾大兴,陈统奎.心理咨询面临职业化尴尬、南风窗.2004.16

[4] 秦漠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5):1233-1237.

[5] 王昌盛.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分析.考试周刊.2009年第30期

摘 要: 各地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实效性不强,如果能积极探索高校临床分类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效能,那么就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模式 工作效能

自上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出现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咨询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各高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加大队伍建设,落实经费,努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各地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实效性不强。很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并不受“宠”,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甚至成了应景和摆设。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校情的心理咨询模式,对于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效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问题学生实行分类咨询管理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为健康心理和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障碍,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可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分为五大类。

1.第一大类为心理发展咨询:针对绝大多数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择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等。

2.第二大类为情绪障碍咨询:主要针对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的适应不良而出现的烦恼、忧虑、困惑等提供帮助。

3.第三大类为心理疾病咨询:主要针对有神经症症状的学生,帮助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来访者挖掘病源、指导对策、解除危机。

4.第四大类为心理危机干预: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5.第五大类为精神障碍学生的筛查、诊断和转诊。

二、促进心理咨询师分级、分类的专业化发展

国家新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分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合理配备各个级别的心理咨询师,实行心理咨询的督导制度。

高校心理咨询师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专科心理咨询师选拔、培训、考核和监督机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病人看病,只知道去内、外科,一个大夫可以从头看到脚,而现在病人看病,都会选择治疗某一种病的专家。因此,“万金油式”的医生几乎不复存在了,而现在“万金油式”的心理咨询师还满地都是。心理咨询领域同样需要各类专业型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不同类别心理服务,心理咨询师队伍同样面临着分工和专业化发展问题。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率先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构建发展机制、制定激励政策,使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的特长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如:发展咨询师、情绪障碍咨询师、焦虑症心理治疗师、抑郁症心理治疗师、强迫症心理治疗师、神经衰弱心理治疗师等,并通过学习培训和 经验 的积累,逐渐发展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内稳步提升,使学生有选择地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机制

心理咨询有咨询目标,有进入,有高潮,有收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咨询单元。但许多咨询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将每次咨询有机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整个咨询环节中的一环,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咨询整体。这就要求能够对每次的咨询作评估 总结 ,以提高下一次的咨询实效。咨询效果评定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进行。

1.主观评价,即来访者自我改善的主观感觉或对现实世界看法发生改变的情况。比如,求助者认为自己现在不再害怕原来害怕的事物了,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接受和正视了,对自我的满意度也上升了,等等。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开始正常上学、上班,与他人交往状况得到改善,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等等。

3.行为评价,即亲人、朋友、师长和其他了解治疗前后情况的人对患者行为改善的认可。

4.量表评估,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某些心理症状量表如SCL-90、SAS、16-PF等的分数得到改善。在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中,量表是最客观且科学的。

5.咨询师的评定,根据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的情绪、认知等方面有进步, 自我评价 更乐观,积极面对困难,等等。

通过以上评价对每次咨询进行评分,提出下一步的咨询 措施 。

四、强化心理咨询后续干预措施

咨询的效果常常不能立竿见影,须依靠当事人和咨询者的后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咨询者的对当事人后继干预是关键。对当事人效果评价目的是要认知和把握当事人咨询后的心理状况,从而能有效实施后继干预。

如何进行后续干预,应视当事人心理问题性质及心理改变情况而定。构建“联络―反馈―支持―监控”相结合有效的后继干预模式。具体说,可通过以下方面实施:(一)保持后续联络。与当事人保持定期联络能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这有助于实施干预和监控。(二)给予当事人及时的咨询效果反馈。咨询者对当事人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估,并将效果反馈给当事人,能使当事人自我认知能力加强,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手段,能提高当事人自我改变的信心和勇气。(三)构建当事人周围能实施心理援助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事人的心理问题通常和周围的人和事息息相关,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当事人,较高的社会支持能增强其免疫力,而较低社会支持对心理恢复具有负面影响。当事人通过与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的沟通和群体活动,有机会表达和倾诉,并获得心理援助,对于消除和缓解其心理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四)加强后续监控。有些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需加强后续的检查与监控,如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治疗,需要后继的有效监控才可能戒断。而当事人的有些心理问题具有突发性,如:抑郁症,可能随着天气和应急事件会有所改变,存在自杀危险,后继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最短时间里对其实施及时的危机干预。

格式如下:1.标题用于指出论文的中心思想,吸引读者注意。标题分为描述型标题、声明型标题和提问型标题。描述型标题指出研究问题,声明型标题用于指出主要结果或结论。2.摘要是论文的简介。背景和研究问题。理论或概念框架。研究设计与方法。3.引言主题概述。前期研究。论文的基本理由。4.核心章节中方法、结果和讨论。5.致谢,致谢对象包括指出了导致论文得到改进的问题的审稿人、给论文工作提供过帮助和建设性意见的同行,以及论文工作资助机构等。6.参考文献列表。

咨询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服务心理学在各方面的应用,能够从多个方面提升服务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更有效地处理好管理服务企业与业主、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关系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服务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从服务心理学谈图书馆读者服务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主题和最终目的,图书馆的服务是通过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三位一体、互动接触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的,是馆员与读者心理互动的过程。

服务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以及服务人员自身在接待消费者过程中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1]过去,服务心理学大多仅以饭店、商场人员等为研究对象并加以运用。如今,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日益得到重视,服务至上理念是当今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之一,运用服务心理学来指导读者服务,可以更好地调节馆员心理,掌握读者需求。

1 图书馆馆员心理分析

长时间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与焦虑感。从心理学角度讲,倦怠与焦虑都是不利于日常工作的慢性心理损伤。工作倦怠是个体对长时间持续工作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症状;焦虑是个体对预感到来的未知状态所产生的紧张、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高校图书馆单调、繁琐、重复的工作易使馆员产生职业倦怠,而较低的传统教辅地位也易挫伤馆员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焦虑。若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很可能引起工作热情衰竭、自怨自艾、愤世嫉俗等不良后果。

“由于图书馆强调安静的氛围, 工作强度较大, 职工之间没有时间交谈和倾诉。这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不利于图书馆员个性的发挥及情绪的释放, 尤其是和女性图书馆员的心理特点反差较大。”[2]

针对图书馆馆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非常必要。应加强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避免将生活中的不如意携带进原本枯燥的工作中,努力保持快乐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克服职业倦怠,图书馆馆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对颈、肩、胸、腰、四肢等进行锻炼。工作之余,通过适当休闲、娱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服务心理学倡导的人性化服务不仅要求馆员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更要针对读者的不同心理进行应对。

馆员应该注重与读者之间的心理互动,不仅要做到优质的“功能服务”, 也要注重优质的“心理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读者的举止言谈和各种表情,了解他们的借阅心理,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有的读者匆匆而来亟待找书,而有的读者则慢条斯理喜欢咨询,对待他们在服务 方法 上要有所不同。对于急着找书的读者要语言简洁,力求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效率,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喜欢咨询的读者则应耐心细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大范围的相关图书知识咨询,力争使其满意而归。

2 图书馆读者心理分析

读者心理是指读者在图书馆这个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及其规律。读者心理学最早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20世纪初,由苏联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鲁巴金创立。[3]

读者心理分析在心理学情感过程中得到具体体现。情感过程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的心理活动过程。人在外界事物作用下,总会产生满意、愉悦、赞赏、崇敬等反应;而事不遂愿时,则会出现不满、厌恶、烦躁、鄙视等反应。读者到图书馆阅读之前,潜意识里对图书馆服务有所期望:例如预期可以找到所需的图书资料,预期接待自己的图书馆员能够快捷准确地解答自己的咨询,预期有一个安静优良的阅读环境等。匆匆而来的读者的心理预期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尽快找到所需资料,希望馆员的语言简洁明了,怕遇到慢条斯理的工作人员;而性格内向的读者的心理预期是希望遇到热情的馆员,主动向其讲解检索途径,并帮助其检索等。

当读者受到服务的实际反映符合自己的预期,内心会产生喜悦与满足的情感,对图书馆就会抱着满意的态度,这种肯定的心理会激发读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会回馈馆员一种职业自豪感。反之,则会激发读者的逆反心理和浮躁情绪,一定程度上也会传递给其他读者和馆员负面的心理情绪。

这种负面情绪甚至会导致“破窗效应”。在一定环境里,如果一些读者以逆反、浮躁的情绪来传递不良信息,如在借阅过程中因找不到所需书籍而带着情绪乱扔乱放图书,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其他读者会认为再乱、再吵、再脏一点也无妨。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破窗效应”引起的读者不当行为可能会导致馆员产生心理挫败感。馆员有了心理挫折,可能就会出现思维迟钝、情绪低落、逃避现实等情况,工作热情不高,对工作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差错。周而复始,必将不利于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

在服务心理学中,“南风效应”是服务者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在发生突发事件或对待有不良习惯的读者时,如果馆员自身无法镇定从容,易暴躁,那么个别读者的情绪可能会更加强烈,强词夺理,甚至引起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但如果馆员通过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始终保持镇定的心态和从容的举止,采用平和轻柔的“南风”式沟通,为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心理情景和语言情景,通常会事半功倍。例如如果馆员用平和而轻柔的语气说:“这件事请稍等”,一般能得到读者的理解,如果馆员用很重又快的语气说:“急什么,没看见我正忙着吗”,这就可能引起争吵。

3 服务心理学尺度下的馆员素质要求

3.1 学习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通过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馆员可对自身心理和行为进行及时疏导和理性调控,从而培养馆员对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做好人性化服务工作。情绪和情感在一定情境下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一方面是受他人感染,一方面是感染他人。在工作中,馆员的微笑、热情、体谅、和蔼等情感不仅是一种职业要求,还可以引起情感共鸣,一定程度上改变读者的消极情绪。

对读者心理进行解读是为了让馆员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了解和掌握读者阅读行为的心理变化,可以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

3.2 运用语言艺术提高沟通效果,解决馆员“态度问题”

语言是不同个体交流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桥梁,记录了人们心理活动彼此影响的过程。人类行为总是带有一定的心理倾向性,即感情色彩,图书馆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也离不开语言的沟通与应用。流通馆员在借还书的同时提供咨询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界发展的趋势,而如何运用语言与读者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即如何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等来表达思想情感,从而达到使读者对服务过程与结果感到满意的策略。读者评价馆员“态度好不好”很大程度是通过服务语言来感受的。平和轻柔、诚恳热情的言语会使读者感觉自己受到关注和尊重,从而产生愉快、亲切之感。反之,生硬唐突、烦躁冷淡的言语会使读者反感不满,甚至发生争执。同样一句话,语气语调不同,效果会相差甚大。恰当的称呼、柔和的语调、谦恭的语气,即使读者心有怨气也容易消解。对个别夹带书出去的读者说声“同学你忘记办借书手续了”要比大喊“你怎么不借就出去”更能体现馆员的魅力,达到沟通效果。

3.3 切实做好图书馆交流,体现尊重服务和针对性服务

这里所说的图书馆交流并非指馆与馆之间的交流,而是指图书馆成为与读者情感交流、文献交流、信息交流的枢纽。“图书馆交流是交流发展到一个美妙的、甚至是神奇的境界……很可能是最为平等的交流。”[4]这要求馆员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感,完成服务角色的转变。服务角色心理包括较强的责任感和高尚的情操。在读者服务中体现为对读者的尊重,同时根据读者的需求层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服务。这也需要馆员广泛涉猎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响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业务素质上的新要求,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学科馆员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将自己作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服务枢纽。

4 结 语

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信息时代和现代公共图书馆向纵深发展所追求的一种新型的服务理念,借助心理学有关成果有助于科学地 总结 读者服务 经验 ,把握馆员自身心理和行为,提高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乃昌,魏 虹. 服务心理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22—40.

[2] 王 波.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9—11.

[3] 陈凤琴. “效应”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借鉴与发挥[J].图书馆建设,2009(4):100—101.

[4] 周文骏. 什么是图书馆? 怎么研究图书馆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 : 2.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客房服务管理

客房是饭店提供的主要产品,客人往往把客房服务作为整个饭店服务质量的标准。客房是客人休息的地方,客房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人的满意程度。客房是客人在饭店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此时客人往往需求拥有他们的空间,期望对客房有一个“家”的感觉。客房服务人员应该关注客人在住店期间的心理特点,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清洁的房间。美国康奈尔大学饭店管 理学 院的学生花一年的时间,调查了三万多名的顾客,其中60%的人把清洁、整齐作为饭店服务的“第一需求”。也就是说,住店客人对饭店客房的卫生程度摆上了最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如果在一间不整洁的客房居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带来损害。由此可见,人们外出旅行住宿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房间的卫生程度。所以客房服务人员必须加强对客房卫生的管理,才能真正地做好对客的接待服务工作。

一、客人对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整洁

客房是客人在饭店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其真正拥有的空间,因而,他们对客房整洁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对客房清洁卫生的要求是客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客房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整理客房,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做到客房内外清洁整齐,使客人产生信赖感、舒服感、安全感,能够放心使用。服务人员清理客房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情况下,清理客房要在客人不在时进行。客人到达客房再去清扫,会留给客人很恶劣的印象。如果客人有特殊要求,可以随机处理。客房服务人员在清理客房时,必须保证客房及各种设施、用具的卫生。另外,客房服务的从业人员可以采取一些 措施 ,来增加客人心理上的卫生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清理后贴上“已消毒”标志,在茶具上蒙上塑料袋等,这些措施能起到一定的心理效果。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欺客人。

(二)安静

客人下榻饭店前,往往经过了长时间旅行,到达饭店时一般都比较疲倦,他们希望尽快办好入住手续,马上进入房间休息。同时更希望房间能够提供休息好的种种条件。客房可以从防止和消除噪音两方面入手,以保持客房的宁静。必须做到硬件本身不产生噪音,饭店选择设备的一个标准就是它产生的噪音要小;另外,在硬件上要保证隔音性,能阻隔噪音的传入和传导。在 软件上也要不产生噪音,员工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同时,服务人员还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那些爱大声说笑的客人,用说服、暗示等方式引导客人自我克制,放轻脚步,小声说笑。

(三)安全

安全感是愉快感、舒适感和满足感的基石,客人是把自己出外旅游期间的安全放在首位的。客人在住宿期间,希望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其在饭店的隐私权。因此,饭店应有完善的防火、防盗、保密等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服务人员没有得到召唤或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客人房间,绝对不应去干扰客人。有事或清扫服务要先敲门,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工作完成后即刻离开。日常清扫服务,绝对不许随意乱动客人的物品,进入房间时不可东张西望,这样才能使客人感到安心和放心,从而产生安全感。

(四)尊重

客人希望自己是受饭店欢迎的贵宾,希望见到的是服务人员真诚的微笑,听到的是服务人员真诚的话语,得到的是服务人员热情的服务;希望服务人员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意愿,尊重自己的朋友、客人,尊重自己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等。希望真正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客房服务是客人每天接触和享受的,客房服务离客人最近,与客人关系最密切。客房服务人员亲切的服务态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客人的陌生感、距离感等不安的情绪,缩短客人与服务人员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赖感。客人与客房服务人员情感接近了,会使其对饭店的服务工作采取配合、支持和谅解的态度。出现这种局面将非常有利于饭店顺利完成日常的服务工作,也有利于提高饭店的声誉。二、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保证客房的清洁质量

为了保证客房清洁整理的质量,提高 工作效率,满足客人对客房物质的需求,即提供清洁、美观、舒适、方便的居住空间,配备高质量的生活设备和用品,满足客人精神上的需要,向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让客人真正 体会到有种回“家”的感觉。要使客人感受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最基本的是在客房中,能够向客人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的舒适 环境,这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客房服务人员向客人提供这样的一个居住环境,才能谈得上提供优质服务。酒店为了保证向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客房的清洁整理工作,必须对客房卫生的清洁工作进行有效 管理,提高客房服务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客房服务人员能充分认识客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客房服务人员应该具有敬业乐业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并将日常的服务工作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客房的清洁与维护工作,这是做好客房服务工作的关键。要做好客房的清扫,保证客房的清洁质量,还必须对每一位员工进一步加强 职业道德的 教育 ,要求切实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操作技能,这是客房服务人员在业务上的基本要求。客房服务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对客房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提高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生产安全,及时掌握客房服务中各种新设备、新法的 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客房的清扫质量。否则,将会严重地影响饭店的声誉,以致影响饭店的形象及 经济 收入。

(二)满足客人求尊重的 心理

1、主动

主动就是服务于客人开口之前,这是客房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强烈的集中表现。包括主动迎送、主动问候、主动与客人打招呼、主动介绍服务项目、主动递送和保管钥匙、主动叫电梯、主动引路让路、主动照顾老弱病残客人、主动征求客人意见等。

2、热情

热情服务就是帮助客人消除陌生感、拘谨感和紧张感,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放松。在客房服务过程中,服务员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语言精确;态度和蔼,举止大方,不卑不亢;乐于助人,不辞辛苦,为客人排忧解难。热情是服务态度的本质表现,是取悦客人的关键。

3、礼貌

客房服务人员要懂礼节有礼貌。对客人有礼貌,就是对客人的尊重。礼节、礼貌体现在客房服务的方方面面。如与客人 讲话用礼貌用语;操作时轻盈利落,避免干扰客人;与客人相遇或相向行走,让客人先行等等。

4、耐心

耐心就是指不厌不烦,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客人的具体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它要求服务人员在工作繁忙时不急躁,对爱挑剔的客人不厌烦,对老弱病残的客人照顾细致周到,客人有意见时耐心听取,客人表扬时不骄傲自满。

5、服务周到

及时周到是指客房服务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客人所需的服务,并做到细致入微。这要求服务人员要善于了解客人的不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根据每个客人的需要、兴趣、性格等个性特点,确定合适的服务方式。服务周到是赢得客人积极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服务周到要求处处为客人着想,提供的服务细致入微、准确及时,包括转达留言、叫醒服务、送餐服务等,以及提供针线包、信笺、信封、墨水、圆珠笔、电话号码本、节目单等。

猜你喜欢:

1. 咨询心理学相关论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左右

3. 关于服务管理论文

4. 浅谈从众心理的相关论文

5.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心理学参考文献

必然是和教育有关的书籍,以及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啊,除此之外,看你写的论文涉及什么,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学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心德:《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教育研究》。

2、黄荣光:《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心理咨询考试论文

考察临床督导对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意识的影响,以帮助专业人员更好的了解和解决职业伦理困境。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2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供大家参考。

2级心理咨询师论文 范文 一:自然从容的成长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山清水秀,民风纯朴。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简单的家庭,从来也不曾缺少过欢乐。村子里 教育 条件并不好,但我与一群小伙伴们以自然为师,与山水为友,每日出入山间劳作嬉戏,傍晚回家尽情撒野。春来上山寻百草,夏日弥河浴清凉,秋来夜半捉螃蟹,冬日踏雪寻兔踪。有父母无尽的爱,有伴随一生的友谊,村子里清贫的生活不但让我很早就独立自强,还给予了我一生的财富。特别是学了心理学之后,我更明白,童年的经历不但能影响一个人的人格,更是我们对抗苦难的最有力武器。慈祥的父母,爱我的哥哥,山水的滋养,少小当家的磨砺,都是构成我幸福童年的重要内容。拥有幸福童年的人生,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害怕绝望。

艰难快乐的求学之路,给予了我坚韧的性格。父母虽未见过外面花花世界,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们用尽自己的一切能力供我读书。而我也从未让他们失望。上小学的时候,要翻山越岭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每天早上我都要六点不到就约着一帮小朋友起床,随便吃点东西就得上路。午饭也只能从家里带,随便将就一下。现在看似条件艰苦,当时的我却从未感觉有任何的不适。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谁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留在我记忆里的,全是求知的快乐。我感谢这段特殊的求学经历,无意中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孩童的天性,为我以后健康快乐的成长夯实了基础。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只能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学校的条件依然很差,特别是住宿条件。唯一有床的宿舍要让给女生,男生一律在水泥地上打地铺,可那却成为我美好的记忆之一。因为在这样的地铺上,我们可以随便的打闹翻滚,尽情的角力 摔跤 ,充分释放我们的青春激情。也让我明白,只要热爱生活,精神充实,不管物质条件多么艰苦,同样可以拥有幸福。

调皮打闹其实耽误不了学习,整个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里前五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山里的孩子第一次来到了繁华的县城,对城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因为有了县城

里的孩子作比较,他们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吃的穿的用的,都比我们这些山里孩子高出不止一截。而且,我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具有初中时那样的优势了,心里第一次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当然,生活毕竟是公平的。我们这些山里孩子有着更能吃苦的韧性,经过一番努力,很快我的成绩又到了班里的前三名。这样的良好状态一直保持到了高三,高考时也顺利的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

充实的大学生活,开启了我求知的心门。美丽的青春让大学生活成我人生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当时我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系。大一的时候,和大部分新生一样,忙活着参加各种的社团,组织各类活动;大二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恋爱一谈就是七年,直到现在修成正果,收获了爱情的果实;大三的时候,看各种各样的书和电影,考各种各样的证;大四的时候,怀揣着一份对军营的渴望,成为系里第一个军校的研究生。学的他人看来深奥的哲学专业,方向是伦理学研究,更有幸师从名家学者,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研一时,第一次见识了大上海的繁华;研二时,书海漫游,聆听大家的教诲;研三为前程奔波,最终来到蓝天碧海、红瓦绿树的岛城。

充实而富有激情的青春最让人怀念,今天的一切都是昨天梦想的积淀。每当回顾这段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时,幸福感总会洋溢在我的心里。大学里情同手足的同窗,研究生时一起挥汗如雨的兄弟,那时的真诚,给予我们彼此伴随一生的情感。这将比任何的学说、任何的理论更能让我做好心理咨询这份工作。

部队的经历,让我收获了人生宝贵的财富。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生命中便有了十年的军旅生涯。军校研究生 毕业 以后,特别有幸的分到了一线作战部队。因为自己的专业,便当之无愧的从事起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因为师范毕业,成为政治处分管全团教育的干事。之后,又一线带兵,做过飞行大队的教导员。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发现心理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感兴趣。偶然的机会到了西安政治学院接受一次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从此,在心里播下了一颗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种子。

2011年,带着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我向部队上提出了转业申请,离开了部队这一方热土。2012年,正式进入地方工作。

回首自己的求学生涯,目的是如此的简单。小学时,觉得学习好了就可以尽情的玩;初中的时候,以为学习好了就更能吸引女孩的目光;高中的时候,觉得学习好了就可以考上大学,成为城里人;大学的时候,以为学习好了就可以有一份好的工作;读研的时候,觉得学习好了就可以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学习的习惯就不知不觉养成了,基本上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未因此而有过负担。时至今日,能够在书海里遨游,接触无尽的求知,仍然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事。

二、职业行为分析

我想过很多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何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是为了更好帮助别人,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还是让自己多上一技这长?我知道,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可以慰藉人的心灵,给失望者以希望,给悲伤者以快乐,给苦难以幸福,给阴暗以阳光。但这仍然不一个完美的理由。因为,带着帮人的目的去做任何事本身便有了“救世主”的情结在里面,无形中增添一丝施舍的色彩,让人无法拒绝我们的好意。一不小心,就会带上道德绑架的味道。因此,对于心理咨询,我不敢妄言施恩于人。任何强加上的目的本身就是对这一职业的亵渎。

细细考量,成为心理咨询师只是我生命自然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之前,生活的磨砺,人生的思考,命运的挑战,都只是为了自己做这样一个选择而做的准备。因此,我也明白了自己为何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里能够找到一份充实感,能让自己的人格不断的趋于完善,进而能为他人送去照亮心灵的阳光。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根植在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她就是一颗种子,一直静静的躺在我的内心深处。所经历的一切,如同阳光、空气和水,唤醒了这颗种子,让她在此时此刻发芽生长。

我相信自己是能做好心理咨询师的。丰富的生活经历,能让我更深刻的感悟人生;专业的哲学知识储备,能让我更容易找到心理咨询的独特视角;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我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长期刻苦的学习,为我做好心理咨询提供了深厚的知识储备;真诚实在、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做好心理咨询的最有力武器。

苏格拉底说过,最高的智慧乃是知晓自己的无知。因为自己是半路出家,多有感悟,少于理论,需在心理学知识系统化更趋一步;性格有时急躁,不够耐心,更需进一步自我修炼;比较早的独立生活,思考问题偏于理性,总觉人生坎坷无他,许多挫折更不用大惊小怪,不愿将感情太过外露,因此,尤其要提高与人共情的能力。

知弱而后强,成长的道路上容不得一刻停歇。在今后,我将重点针对自己的弱项,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我将利用所有能抽出来的时间,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一日不敢懈怠,阅读大量的心理学书籍,融会贯通文史哲各类学科,全面系统的学习心理学,力争让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系统化,并能实践中升华提高。

虚心向他人学习,实现知识人格双进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能成为心理学学习的老师。特别是当前国内外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将充分利用信息社会的学习便利,不但要从那些学界泰斗身上学到知识,更要学到做人的修养。

学以致用,用之中学。实践是知识的最重要来源。因为我已经通过了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具备了比较好的心理咨询基础,我将在今后的日子,认真的对待每一次咨询,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咨询实践中,更要在每一次实践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我也深知,要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绝不是光有一个资格证就行,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态度,这就是此时此地此身。此时能做的事绝不等到它时,此地能做的事绝不置于他地,此身能做的事绝不推于他人。有了这种务实态度,心理咨询师才能走出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级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二: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摘要:对一例出现对狗恐惧的求助者,运用系统脱敏法来帮助来访者对抗对狗的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个月后随访,求助者对狗的恐惧症状明显缓解。在本案例咨询中,咨询师首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逐步帮助来访者学习渐进行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在此基础上,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建立恐惧情绪等级表,运用想象系统脱敏,对来访者进行对狗的恐惧情绪的脱敏训练,逐渐改善来访者对狗的认知。

关键词:恐惧 系统脱敏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 报告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男性,12岁,汉族,小学六年级,独生子。母亲为中学教师,父亲为公务员,家庭关系和睦。家族中无精神病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在母孕期营养良好,身体健康,足月顺产,幼时生长发育好,读书成绩一直挺好,一直是家里的宠儿。由于是独生子,对其要求比较严格,母亲从小就对孩子非常宠爱,教育方式也比较专制严格,对母亲的依恋很深,总是喜欢粘着母亲,母亲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格外的在意,求助者同时又害怕母亲,当母亲在场的时候总是让母亲代替自己表达,当母亲说到自己不好的地方时候,就想反驳。

3、精神状态

求助者穿戴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清楚,情绪一般,对陌生环境比较敏感。

4、身体状态

求助者身体状态良好,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对狗的恐惧,造成情绪上的困扰,睡眠质量不佳。

5、社会功能

求助者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但是没有要好的朋友,同龄朋友也较少。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两个月前,我被一条的大狗追,我就使劲地跑,当时狗没有咬到自己,但是我被吓得够呛。从那以后,我看到狗就怕,心里很紧张,回避有狗的场合。在生活的小区外,和妈妈一起遛弯的时候,我看到小狗就赶紧躲在妈妈背后,紧紧的抓住妈妈的衣服,等狗过去了才敢出来。与朋友一起出去玩,见到狗也很害怕,需要躲在朋友的身后。邻居家也养了小狗,我每次出门都要先开一条缝,看邻居家的门开是否开着,等确认门没开,狗没有出来,我才敢出门。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来访者穿戴整齐,身高160cm,体型偏瘦。咨询过程合作,求助者在描述到狗的时候非常紧张,从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能看出对狗的恐惧。对狗的恐惧没有泛化,生活学习方面都很正常,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2、了解到的情况

母亲主诉:儿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也挺棒的,就是不太爱和其他的孩子说话,与他们一起玩。自从那次被狗追之后,就开始怕狗,看到狗就躲,然后紧张出汗。母亲自述自己看到狗也紧张,只是没有孩子那么严重。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焦虑为2.0分,恐怖为3.1分,其余因子分低于2分。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来访者穿戴整齐,不善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求助者自从被狗追过后对狗产生了恐惧情绪,回避

与狗的接触,近距离看到狗很紧张和恐惧,身体发冷,颤抖,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但症状没有泛化,只是针对狗才会出现,没有影响到来访者的社会功能,学习生活状态正常。综上所述,初步将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狗恐惧。

2、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心理活动具有内在一致性,人格完整相对稳定,无 逻辑思维 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通过正规医院检查,该求助者无器质性的疾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标准,该求助者症状表现为2个月,评分1;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尽快摆脱,评分2;能照常学习生活,只是外出时有些小影响,评分1。总分4,所以不足以诊断为神经症。除此之外,该求助者对狗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与某处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该求助者主导症状是恐惧和焦虑情绪,且仅仅局限于狗这种动物,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仅仅两个月,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

据此,将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对狗恐惧,未到达恐惧症的程度,为一般心理问题。

2、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没有明显的生理原因。

(2)家庭和社会原因:

①母亲对其要求比较严格,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 ②同龄朋友较少,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①人格特征:内向、胆小。

②被狗的恐惧和焦虑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1)学会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

(2)学会自我调节,减低求助者对狗的恐惧情绪;

2、远期目标:消除对狗的恐惧情绪。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 方法 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的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20世纪40年代由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咨询师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的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分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师的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咨询师的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咨询师的义务:

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

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共进行六次咨询。

4、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5、心理测验收费:症状自评量表(SCL-90):20元。

八、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次);

(2)心理咨询进展阶段(第2、3、4、5次);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6次)。

2、具体咨询过程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 第一次咨询

①目的:

A、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B、与母亲建立良好的关系,侧面了解母子关系情况;

C、对问题的初步诊断。

②方法:心理测验、访谈法。

③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给来访者做了SCL-90测验,结果表明来访者在恐怖因子和焦虑因子上呈阳性。详见下表。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1.2 1.3 1.6 1.3 2.0 1.1 3.1 1.2 1.3

C、和孩子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母亲在场,孩子很信任咨询师,对孩子的情况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初步建立了信任的关系。

D、同时和母亲进行了交流,补充了孩子的成长经历与症状的相关情况,并和母亲阐述家庭和母亲支持的重要性,确定下一步的咨询方法和咨询疗程的具体安排。

④效果

第一次沟通情况良好,双方都比较满意。

(2)心理咨询进展阶段

 第二次咨询

①目的:

A、继续加深咨询关系;

B、学习放松技巧,正确面对恐惧情绪。

②方法:谈话法、系统脱敏疗法。

③过程:

A、与孩子沟通上周的感受,放松孩子的情绪,继续建立良好的关系;

B、与母亲和孩子详细解释了系统脱敏疗法的操作步骤;

C、教孩子学习放松技巧,主要采取雅克布松的渐进性肌肉放松法。从额头、眼睛、嘴巴、颈部、肩部、手、大腿、脚等肌肉先紧张后放松,达到全身的放松状态,让母亲和孩子都参与进来,指导每一个放松步骤,逐步学会放松;

D、教导孩子深呼吸放松,通过腹式呼吸法,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

E、布置作业:回家练习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学会紧张恐惧的时候采用这两种放松方法来对抗,要求母亲每天陪同孩子做20~30分钟,练习到能够自如运用。

 第三次咨询

①目的:

A、熟练放松方法;

B、学会评估恐惧情绪;

C、建立恐惧情绪等级表;

②方法:谈话法、系统脱敏疗法。

③过程:

A、让孩子演示两种放松方法,检验孩子掌握程度,并给予相应指导;

B、让孩子将对狗的恐惧情绪进行评估,根据不同情境进行打分;

C、与孩子一起,将对狗的恐惧焦虑情境都列举出来,并根据孩子对狗的恐惧情绪强度建立等级表。共分为六个等级:

1、从书本上看到狗——0分(完全放松)

2、从电视里看到狗——10分

3、听到狗叫声——20分

4、远远的看到狗,10米左右——30分

5、走近狗5米左右——40分

6、狗到自己身边——50分;

D、布置作业:回家继续练习放松方法。告诉求助者当自己出现紧张焦虑情况时采取放松方法来进行对抗,要求母亲陪同孩子并指导孩子进行放松练习。

 第四次咨询

①目的:

A、进行想象系统脱敏训练;

B、巩固对放松方法的掌握。

②方法:谈话法、想象系统脱敏。

③过程:

A、继续检验孩子对放松方法的运用,发现孩子对放松方法已经熟练掌握;

B、根据上次的恐惧情绪等级表,给孩子一级一级的放松,第5、第6层级没有完全放松。由于孩子熟练地掌握了放松方法,所以其他层级的对抗效果比较良好;

C、约定下次继续进行想象系统方法,用时50分钟左右;

D、布置作业:在母亲的指导下进行,让孩子回家后继续根据恐惧情绪等级表放松。

 第五次咨询

①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继续想象系统脱敏;

C、改善对狗的认知和看法。

②方法:谈话法、想象系统脱敏。

③过程:

A、检验孩子的作业的进度,效果还不错;

B、通过谈话法,与孩子讨论狗为什么是人类的朋友,因为狗对主人忠诚,讲了义犬救主和给主人守墓的 故事 ,让孩子很感动,并讨论小狗的弱点,给它吃就会对你摇尾巴,对你友好,改善孩子对狗的认知,增强对狗的心理优势;

C、继续给孩子做想象系统脱敏,重点进行第5和第6层级的放松,孩子非常的配合,效果良好;

D、母亲反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并活学活用放松方法;

E、布置作业:回家继续进行想象系统脱敏训练,要求母亲陪同进行。同时要求让母亲陪同求助者,在现实中从远处看狗。

(3)结束与巩固阶段

 第六次咨询

①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②方法:谈话法、现实系统脱敏。

③过程:

A、想象系统脱敏的效果很好,根据母亲和孩子的反馈,孩子远距离对狗的恐惧减轻;

B、在与孩子谈话时,征得孩子同意,在咨询室里接触狗。预先买了狗粮,然后借来了个头稍大的宠物狗,然后先由母亲拿狗粮喂狗,小狗吃了后很开心,母亲摸摸了狗,然后母亲和咨询师鼓励孩子也拿狗粮喂狗,孩子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大胆的拿起狗粮先扔给小狗吃,小狗吃了后,很高兴,对着他摇起了尾巴,扔了几根后,小狗尾巴摇得更欢了,开始接近他,慢慢的他放心了,伸手摸摸了小狗的毛,感觉没有危险性,然后就和小狗玩成一块了;

C、咨询到此告一段落,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求助者基本上消除了对狗的恐惧情绪。与求助者达成私下协议,以后想老师了,可以拨打咨询中心的电话。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通过咨询,不再对狗产生恐惧,对狗有了清晰正确的认知,对咨询过程和效果都很满意。

2、求助者家长的评价:孩子对狗不再恐惧,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有所加强,对咨询效果满意。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六次的心理咨询,求助者对狗的恐惧情绪基本上消除,并建立了对狗的良性认知,从心理层面消除对狗的恐惧,从现实层面接触狗,获得良好的效果。三个月后的电话随访,称咨询效果继续保持。

3、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恐怖和焦虑分下降,均没有达到阳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 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 温泉润, 张伯源. 《矫正人生——心理治疗学》.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92.

(3) 徐光兴主编. 西方心理学咨询经典案例集.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分支,自197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健康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共享。健康心理学在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评估和诊断健康;完善和改进健康防治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心理的论文 范文 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 教育 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有鉴于此,高校唯有主动出击,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方可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实现教育目标。

第三,建设健全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肯定,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能够推动许多事情的良性展开,并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同样,积极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有着本质的推动意义与现实作用。随着外在教育环境中推动积极体验的形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将环境的外在作用安置在学生的内在心理,也可以使学生的积极人格也两种作用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第一,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学生之间在心理素质层面上是相同,但又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基于每一个学生心理素质基本一致,也给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教育环境作用之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相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客观差异可以说普遍存在。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正是倡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并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可以在原本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健全。因此,高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期帮助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有必要最大限度上利用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开展一些咨询活动还有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个性发展。

第二,树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如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既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只是单方面地关注对消极层面的教育。因而,高校所有的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是只是单一地围绕着一些消极环节进行衍伸,其中消极层面,主要是指对学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治疗。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观点,即提出积极的心理品质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消极情绪的产生,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就获得了极大地丰富,更加关注积极层面。当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必须要依托于学生、教师、校方这三个环节的共同努力。细化来说:学生应当重视和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实现不断积累;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更加全面地向学生展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而课外活动中也需要关注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校方在这其中的作用是将工作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推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教师必须要充分体现其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也就一定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及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积极地学习与掌握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积极心理学,自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过渡到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惟其如此,教师在开展自身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就不在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消极层面,通过积极的教学治疗手段,更好的树立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养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主要是以“解决问题”当成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单方面的“解决问题”,显然充满了很强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必要向积极的方面进行个性,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使得关注信息更为立体化。也只有真正的消除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推动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12(04):151-154.

[2]覃梅芳.基于积极心理学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04):220-22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二: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介绍了省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的建设理念、改革 措施 和建设成果,旨在为同类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人才培养

2001年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出台了4号文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先导项目在各高校启动,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三年的建设周期中,课程团队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六大要素,即内容建设、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 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机制建设[1],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突出整体性:从人才培养整体工作出发,科学定位课程

“普通心理学”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精神方面发挥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之初,团队成员就达成共识,即不是孤立地将“普通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而是将课程建设紧密服务于人才培养,为整个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团队认真厘清了三个关系,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二是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三是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对三个关系的科学梳理,确立了“普通心理学”的课程地位,即奠定整个专业学习的基础,是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全程始终突出精品课程在专业内部建设的辐射作用。

二、体现先进性: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强化专业精神培养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学者指出,精品课程要有“一流的教学内容”,即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前沿性[2]。不仅如此,从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看,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一门科目在某地某时应该有一个为自己的利益供欣赏的善”,“如果一个科目从来没有因其自身而被学生欣赏过,那么它就无法达到别的目的”[3],因此,“普通心理学”精品课程不仅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作用,还十分关注是否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启迪,在优化教学体系与内容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四方面的特征:

1.兴趣性。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但很多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都不同程度地对其抱有不正确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导致刚接触“普通心理学”、面对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感觉抽象、枯燥,根本没有想象的有趣。因此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稳定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是“普通心理学”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并引入“课前三分钟———奇妙的心理效应”、“任务驱动学习———解密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与我———分析自己的心理现象”等环节和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感受心理学的魅力,解答生活中的心理谜题,发现心理学的科学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专业学习真正满足学生求知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2.专业性。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定[4],是一个专业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最朴素的目标。专业性的培养渗透于专业课程学习全程,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肩负着专业性培养的使命。“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定位于两方面,一是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进行深度解析,区分“专业理解”和“ 经验 理解”的不同;二是培养专业的 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用专业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精神、培育专业气质、夯实专业基础。

3.实践性。为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将实验教学部分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由两名青年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撰写了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中专门设计了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建设,设计了“你来讲”、“心理问题研究”等环节,由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结合教材、作业和资料查阅,分小组合作承担部分内容的讲授,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探索,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延伸性。为夯实专业基础,体现“宽基础”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建设中还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延伸性,即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向下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注重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穿“心理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同时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幸福学科”,对学生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作用和积极价值;向上延伸是与研究生考试相结合,把近几年的 考研 内容引入教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为部分考研学生提前奠定基础;在中间层面将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延伸联结,凸显“普通心理学”的基础性。

三、凸显有效性:遵循教与学的规律,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与内容整合优化后,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往“普通心理学”的开课时间在第一学期,因课时较大,恰逢学生刚入大学,还处于高考后的松懈状态, 学习方法 、习惯等均不适应,所以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初学习的挫败对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打击不容小视。课程团队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将整合后的“普通心理学”分为两段开设。一方面分解了学生刚入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体现了教与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边教学边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指导 和资源利用的指导,帮助学生改变中学时期机械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形成。这一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整体成绩普遍提高,有效保护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尊心,极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

四、彰显科学性: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评促学教学评价

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诊断、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师生明确教学进度、 反思 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式。但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被机械地视为“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5],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激发、教与学的反思、学习策略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动态的、过程性的因素,导致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问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教学价值生成相脱离,其作用被极大地削弱。为彰显评价的功能,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将教学评价内在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对教学的动态引领作用,从2012年起“普通心理学”课程逐渐摸索并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此模式全程贯穿、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及时反馈,效果明显。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以人为本,关注“当下的教学”,将对成绩目标的关注转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同时,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对教学有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感,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和督促者,更多思考的不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如何教好”,怎样不断创新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虽然考试的压力有所减轻,但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升了,学生不再被当做“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随时关注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课堂表现,积累学习与评价“资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挥教育性: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延伸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又承载着学生知识建构、意义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功能,同时兼具人文教育与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大学校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网络、图书馆以及各种信息源,但很多学生不仅不会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更不具备这种资源意识。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问题更为突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十分重视课堂和课外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作用,不断积累和建立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教学资源建设涉及五个系列,包括经典心理学影片、国外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必读书籍、网易名校公开课以及“普通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视频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阅读空间,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与关联这些资源,在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资源学习之间搭建起桥梁,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专业学习内涵,提升专业学习品味,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力,强化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使专业学习丰富而充实,彰显了专业的魅力和大学生活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4.

[2]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83.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秉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8.

[4]孟现志.高等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9,(2):94.

[5]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7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1.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两篇

2. 3000字心理论文范文

3. 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4. 心理学论文范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6.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重点参考

艾森克人格问卷:适用范围:这个问卷分两部分:成人问卷16岁以上的。幼年问卷7--15岁用的。版本:中文版 儿童81题,成人90题。测试时间:约20分钟答案:“是”或“否”量表:E 内向--外向、N神经症、P精神质、L掩饰性。计分:转换T分。结果解释:43.3---56.7为中间型;38.5--43.3或56.7--61.5为倾向型;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注意事项:强迫选择,让被试者读懂指导语 90项症状清单项目和评定标准:共90个项目,每一项目增多按严重程度采取5级评分制。适用对象和常模:精神科或非精神科门疹的成年病人。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注意事项:在开始评定前,先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定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其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自评过生日 ,可由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他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感觉。

一般情况下答辩老师会根据你的案例报告以及你的自我成长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果你的论文中有测量相关数据会提问测量相关知识,我们请的论文答辩组的老师给的建议是对照自己论文,把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及一些概念做一个好的准备,再有对一些论文中使用的咨询技术有个全面的理解加识记,以下是部分由白老师罗列出的问题,可以借鉴参考:1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2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的区别3幻觉、妄想和幻想的定义、区别、分类4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5精神障碍都有哪些6焦虑和抑郁怎么鉴别(或焦虑和抑郁的区别)7焦虑有哪些特点(担心、紧张不安、忐忑不安,对未来的事情担忧),焦虑症的种类。8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9重度和轻度抑郁的区别?10常形冲突与变形冲突的特点11SAS、SDA、Scl-90都叫什么,每个测验有多少道题,筛查标准是什么?12测试(你所用的某个测试)划界分?粗分和标准分怎么换算?13精神病有哪几种?14请你讲出测试的指导语(你在案例报告中用到的某个测量)……

死背答案二级的答辩是很难通过的,固定的回答模式或模板其实并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临场发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像一个咨询师那样,坦然,自信,注重与人沟通的互通性,尊重,热情,诚恳等等。我刚通过答辩考核,于是有此说,仅供参考。

各位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友们,精心为您整理了“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常见问题整理”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考试顺利!更多有关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常见问题整理

一、以某学员《一例因离婚引起焦虑的案例报告》为例老师所问的问题以论文中内容为主,围绕论文的几大板块展开

1、该求助者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二部分个人陈述部分有涉及

2、案例中求助者的症状是什么?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四部分有涉及

3、针对该求助者的问题该怎么办?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七部分具体咨询方案中有涉及

二、以某学员《一例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为例老师所问问题类似于问答题中的大题类型,同样是围绕论文内容展开(环球网校提供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论文答辩问题)

1、求助者个人陈述的缺点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对文中求助者的个人陈述熟悉,同时也要对上下文熟悉,以便相互关联的回答问题

2、求助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来源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病因分析部分有涉及,或结合评估部分

3、咨询的效果如何评估?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八部分咨询效果的评估部分有涉及

三、以某学员《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个案分析》为例

1、在该案例中使用了什么疗法?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六部分有涉及

2、为什么要选用这一课题?

这一问题要根据学员自己的原因来进行回答

3、标题中使用障碍一词是否合适?

这一问题同理要根据学员自己在写论文过程中的思路进行回答

4、你用了哪些量表,为什么选用这些量表?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有涉及,并与课本知识有所关联

四、以某学员《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1、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二部分有涉及

2、在来访者的咨询过程中使用了什么疗法?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七部分有涉及

3、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学员文中提到的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第七部分有涉及

注:一些老师会针对文中使用疗法可展开,问一些相应的问题,多与案例中来访者的情况相关联

4、为什么要对来访者实施该种疗法?

这一问题在学员文中有涉及

5、选择考心理咨询师的原因是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这一问题属于发散性的问题,但仍与心理相关,且并不复杂,学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回答。

五、以某一学员《我的个人成长报告》为例

1、你如何看待你的职业与心理学的关系(学员文中提到的观点)?

这一问题与学员论文内容息息相关,并需要结合学员自己的经历或工作经验来谈,变通性较大

2、你如何理解学习与成长的关系?

这一问题是围绕学员论文的总的主题展开的,学员只需对自己的论文内容熟悉即可

六、在答辩过程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和共性问题

1、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2、你为什么学心理咨询?

3、你的案例是你自己做的吗?

4、你的来访者有什么特点?

5、你学心理咨询对你当前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6、你日后一定会从事咨询工作吗?

7、你的来访者有什么症状?

8、你用了哪些量表?为什么会选用这些量表?

9、你用了什么疗法?原理是什么?

10、咨询的效果如何评估?

这些问题中灵活性的问题,需要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答,条理清晰,内容积极为佳,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则需要学员熟悉自己的文章,思路明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