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信息素养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
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常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获取以及辨别等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道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初中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
素养的教学实践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含义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围绕教师指定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并结合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好奇心理的利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较高的兴趣带着任务或者问题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以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这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对任务进行设计,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进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任务有更深的理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设计中要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三个阶段,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任务应该同时涉及到新知识和旧知识,这有利于完善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三是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以及重点和难点的分散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2.2组织课堂,完成任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出任务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可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任务的提出,学生开始思考,并用所学的知识对任务进行处理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倡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和交流,激发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2.3效果评价和总结效果评价和总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大好时机。首先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并结合别人的发言,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教师也应适当做出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指出这些作品的长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加深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种见解的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发展,并适当地给予启发和引导,善于抓住学生中的创新点,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3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满足素质教育为目的构建的,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突出学科特点,同时还要联系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效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毕业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指出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三、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所在系存档。四、具体样式要求:字数:1500字;纸张:A4;
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找到存在问题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实验,证明方案可行。2.研究意义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公民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能否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还决定着全社会公民素质的高低。因此,信息素养自提出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砥柱,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未来的国际生存力与竞争力,与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使命和高等教育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是,我国的信息素养研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校园里充斥的盗版书籍、软件等盗版产品,大学生在网上对他人的谩骂和攻击等等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大学生在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令人担忧。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动因。本文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在以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由此来发现高校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几个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在此前提下,参考国外有名实用的信息素养模式,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3.国内外研究现状1974年,保罗·泽考斯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随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都是其中著名的研究成果,中国在1995年开始,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程、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用户教育与研究园地、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等项目先后启动。2006年9月国内第一个以信息素养为主旨的学术协会----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成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不可忽略地要素之一。对英文文献的调研发现,1997 年至今,在EBSCO中所收录的主题为“information literacy”的文献达到了 1233余篇,其中,近25%的文献以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为定量研究基础。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从1995年至今在CNKI中检索到相关文献2142篇,而从1995年到2004年只有418篇,可见近5年之内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迅速发展。以文献分析法来考察CNKI中所收录的信息素养的论文,46 %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高校信息能力教育、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和机制的文献,而专门研究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文献仅有 78篇,占总发文量的3%。可见,与国外研究现状相比,国内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研究有着明显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尽管论文数量多,但局限于高校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信息素养概念的阐述以及信息教育方式的理论探讨;研究主要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以教育对象----高校学生对信息素养的需求为依据来研究信息素养,缺乏事实支撑和数据分析。三、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1.研究内容不同程度挖掘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2.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通过SPSS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已得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法对分析总结出的方案进行实证研究。3.预期结果(1)阶段性成果形成6篇不同角度分析现状的小论文。(2)最终成果解决方案通过实验可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形成4.研究工作的步骤……四、问题及完成时间1.可预见的问题……2.完成时间:
信息技术素养的认识 ——浅滩信息素养和培养信息素养 乌鲁木齐第十中学 彭晓晴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正在成为考察现代人素质的热点,是信息时代人们的必备能力。 一、关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在信息超载的现实背景下,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各级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并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1、信息素养是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对信息素养曾有不同称谓:“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信息能力(Information competence)”、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网络素养(Internet Literacy)”、“电子素养(Electronic Literacy)”等相关术语。可见,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国外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更注重人文和社会因素,以信息获取和信息组织为基础,以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如何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辨别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的定义,体现出了信息素养中应当有技术技能和思维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显然,信息素养除了包含了原来储存的知识,还应该注重探究信息意识,采集信息的技能这两个层面: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熟知的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如果再具体些,从技术技能和思维技能出发,信息素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乐于并能够探究新信息,有获取新信息的主观意愿。 2、敏感面对复杂的大量信息时,判别信息价值的高敏感性。3、分辨以自身知识为前提,能对已获信息辨析,正确评估。4、获取掌握先进的信息获取工具,并力求使用效益最大化。5、把握有灵活支配信息,较好把握和过滤无效信息的技能。 6、表述能有效利用信息、擅于表述思想,乐于和他人交流。7、创新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特征。善于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以上对信息素养的探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当前研究信息领域的主流思想。二、培养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教育的要素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包括技术技能、人文伦理两个维度,是一种综合性教育。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实施,而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的应用中。把信息素养的人文伦理作为教学内容、与认知工具一道渗透整合到每项学科教育中。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综合学者的研究,结合自身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信息素养首先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其次才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2、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教育发展已趋向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每个学科都在建设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络资源库或网站。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鼓励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追踪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的能力,并将这些纳入到本门课程的成绩当中。学习者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方式,即培养人的研究能力、信息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师只给学习者分配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由学习者自己选择、决定,这样拓宽了学习者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使学习者在问题解决中提高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1)、在专业课程中整合信息科学技术原理与操作技能。信息素养要成为同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的生存能力之一。若缺乏信息素养,人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被信息社会所淘汰。因此,提高信息素养途径之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善于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上自身专业学习资源的搜集方法,懂得常用自身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技术知识。显然,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人类通用智力工具”。正是这种工具及其文化使得人类发展在信息社会里欣欣向荣,充满生机。 (2)、在人文教育中加入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无论是创造与开发知识产品的人,还是利用这些知识产品的人,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必须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现代人必须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信息伦理道德意识,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应当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在信息环境中既讲竞争、又善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即信息伦理道德。面对各种各样价值观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信息素养是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信息时代的发展正在有力地表明在人文教育中加入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3)、利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模式提高对信息资源深度挖掘能力。信息资源深度挖掘主要是对信息的采集、组织、表达及加工精度处理的能力,要求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深入检索、通过科学分析与处理,使表面无用的信息产生异乎寻常的作用;如能够通过各种信息网络扩展协作范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构建新知识的创新研究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习者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在掌握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终身学习者不断追求新的高峰,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不但能搜索到目标信息,而且通过信息资源深度挖掘,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创新思维的能力不但是现代人的高级素养,更决定了整个民族的兴衰。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最后,信息素养教育还应具有自主目标确定的能力。一般以来,学习者不会为学习方式找目标,只是跟随引导者的要求去行动,也就没有在学习方式方面有主动性。与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习者应当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目标。因此,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考察当今人素质的热点,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必要方法和途径,为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提高整体素养,信息技术应首当其冲!我这是上网找的 不知道符不符合你
本书是一部具有参考工具书特点的学术研究入门与信息素养教育读本,其整体框架有别于其他同类书籍。编著者将文献信息检索、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看作学术研究的基本要素,并置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内。全书基于学术研究的一般范式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规律,系统地说明了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各种文献特点与分布,一些常用传统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使用方法,电子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境内外著名的开放获取资源以及经典的中外文题录或文摘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技能,文献原文获取的技巧和方法,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合理使用的范畴,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投稿技巧与校样审读要领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者和图书情报工作者的参考书和指南。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方案论文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也就是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建设一支优良、精干、高效,适合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把此作为实施优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的教材、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教师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教师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随着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应用研究的开展,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了现代教专业成长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有调查发现,甚至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这为教师教育敲响了警钟。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的发展的前列。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支柱和核心,信息社会必然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人才,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1、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是在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的修养和能力。
另:“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20xx)
2、素养构成的相关概念
1)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素养
2)信息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
3)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
4)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价值观导向
5)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信息基础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
●信息基础素养--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独立学习--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社会责任--能认识信息对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能积极参与信息获取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在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过程中,着力培养教师对任务的确定、搜导信息的策略、检索和获取信息的使用、集成、评价等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指: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过程。
三、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1、 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新的教学观的提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不但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开发人的潜能上引发人们做出新的反思。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并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
(2)、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能直接支持本课题研究,且为课题提供操作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稳定有效地指导实践。
2、实践依据:我校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并通过近一年的网络环境建设,有一定的硬件基础;我校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8%以上,他们爱学,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这是人力资源基础。
3、理论假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的一般规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目标: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五、研究内容:
1、重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地发展,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外延也会随之改变,依托网络环境下的培训内容必须在现有的常规培训教材中有所筛先与补充,来构建新的培训模块以适应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
2、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界定中,第二项内容就是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完全依靠被动的培训能达到的,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当的环境或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3、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教师信息素养是否得到提高,用什么方式来评价或检测,是本课题的基本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无疑也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等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堂的需求及他它对课堂中呈现的媒体的态度;另一方面,收集一线教师在实际使用媒体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他们良好的见意与心得。
2、行动研究法。通过收集与整理调查研究中的线索,认真分析当前媒体设计与运用中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并结合文献研究法,制定出我校课堂教学媒体评价标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以及兄弟学校运用媒体教学的经验与总结材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可资借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4、培训。通过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对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使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以理论指导行为,以实践检测理论的良性循环。
七、研究策略
尽快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在传统模式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应该改变,应创造新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学习模式。
●在校本培训中研究:在学校信息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开展网络技术和网络能力的培训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及网络教学能力,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和网络教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建立信息化的教师培训中心:在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建立教师培训中心,使机网络环境达到信息素养培训的要求。
● 保障网络模拟软件开发基金: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网络模拟软件开发项目。
● 建立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的平台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12月):课题论证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课题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20xx年1月20xx年5月):课题的开始阶段
1、主要研究内容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基本环境。
第三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6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1、重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机制,对全员进行基础信息素养的培训。
2、定置或开发一定数量的网络模拟软件,促进教师网络应用能力与网络设计能力的提高。
3、确立老师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检测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
第四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12月)课题修正阶段
在培训内容、网络环境、评价体系不断往复循环实践的过程中,修正三者的相关变量,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第五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课题的验收阶段。请专家和总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鉴定验收。
九、课题管理
1、聘请专家顾问:成钢 王锋 宋超群
2、成立课题组。组长:朱育红。副组长:郑权。组员:何利、李红伟、
王军、洪献珍、杜鸥。参与对象:学校全体教师
3、成员分工:朱育红:宏观规划与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策划。洪献珍:侧重教育理论培训,并负责课题效果检测。王军:网络环境的构建及负责网络与网站技术培训。彭海荣:侧重交互式课件开发、模拟软件开发培训。全体教:参与实践。
4、课题经费管理。本课题预计发生经费10万5千元。主要包括调研、资料、文印、会议、专家论证指导、结题、培训、软硬件配置等方面。
5、预期成果形式:
《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研究报告)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空乘人员具备高素质对自身的重要性所谓高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素养与外在气质的体现,它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展现个人魅力的艺术,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空乘,更是要在这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从空乘自身角度看,具备高素质是个人修养与文明程度的体现,一个人所具备素质的高低,这也将影响今后的发展甚至是事业的成功。空乘在为旅客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言行与旅客沟通,这种语言的技巧与行为的得体就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素质的好坏,这也将决定着你是否能够融入这个行业的标志,也是获得别人肯定的前提条件。想要在空乘职业道路上长期更好的发展下去,使自己素质越来越高,就必须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去学会约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提高自己的审美、品质、品味;学习各种礼仪知识;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更好的与他人交流,从这些方面锻炼加强个人的素质。空乘人员具备高素质对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性空乘人员代表着民航业的形象。培养一支有修养、有文化、懂礼仪,有能力的高素质空乘团队,民航事业势必会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中外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的密切。友好往来的传递方式当然离不开民航客运,这正是我国向其他国家展示东方礼仪的一个重要窗口。一个有素质、有礼仪、有文化的空乘人员在外国人踏入中国的第一步就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好感,使外国朋友对我国的民航运输业称赞,对我国的文化、东方魅力称赞。飞机的优点是它的舒适、快捷、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乘坐飞机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方式的首选,从而使各大航空公司竞争的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创造更好的口碑与企业形象,给公司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强客舱服务质量,提高旅客的满意程度,而完成这些工作的主体就是优秀的空中乘务。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赢得更多的回头客,那么,培养高素质的优秀空乘很有必要。让我们共勉!
空乘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1、空乘服务中的礼仪规范
2、空乘专业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3、浅谈空乘人员职业素养
4、提升空乘人员语言亲和力的培训方案设计
5、空乘专业学生体能提升训练方案设计
6、浅谈空乘人员对于特殊旅客的服务意识与技巧
7、浅谈空乘人员面临的压力及解决对策
8、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空乘专业毕业生在航空公司工作状态调查分析
浅析我国空乘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措施摘要如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航空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越来越重视空乘人员的服务要求,航空公司需要将空乘人员的服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最直接的媒介。空乘人员职业素养不仅,体现着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彰显着空乘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整个航空公司的服务标准,因此我国空乘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空乘人员的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有效措施。
一般空乘人员都是大学毕业,有文化素质挺高的,上学期间就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一类的主题论文必须要根据主题选取几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全面清晰的论述,然后确立文章的中心主旨。